首页 > 语录大全 > 说说大全 > 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时间:2015-11-12   来源:说说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说说大全】

工业企业发展现状(一):浅谈市场经济新常态下的工业企业发展

浅谈市场经济新常态下的工业企业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工业是我国经济的根基所在,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的主战场。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努力发挥工业在促进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中的主力军作用。

一、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工业的重要使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判断,准确刻画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是新时期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中国工业升级版的大背景,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工业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必须认清的新形势。

工业是支撑经济平稳运行的主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37%至45%之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保持在40%以上。目前,我国工业化尚未完成,工业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并处于合理区间依然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工业保持平稳发展,将为我国经济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工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战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结构性矛盾和问题突出,症结在工业、难点在工业、突破点也在工业。投资方面,近年来工业物流、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智能制造、智慧物流、高端装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正在成为投资新热点。出口方面,工业制

成品已占全部出口的95%左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是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就业方面,新兴产业成长与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正在创造大量高质量就业岗位,带动整个就业结构改善。

工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领域。欧美发达国家经验和我国发展实践表明,工业是研发投入的主要阵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风起云涌,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成为产业发展新趋势。只有加速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创新,真正把工业发展动力转到创新驱动的轨道上来,我国工业才能从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跃升,实现由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的根本性转变。

二、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长期以来,工业发展主要依靠要素低成本优势、通过引进技术和管理迅速形成生产力来实现规模扩张,对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的重视不够,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普遍偏低,产业长期被锁定在国际价值链中低端环节。进入信息化时代,发展先进制造模式所需的工业应用软件等基本被国外垄断,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严重阻碍我国产业从成本竞争向效率竞争转型。特别是由于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支撑国家抢占国际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战略行动。

产业结构不合理。一方面,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水泥等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甚至在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也开始出现产能利用不足,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困扰我国工业长期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另一方面,新产业培育不足。智能制造、增材制造、云制造等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增长点不多。

发展环境亟待优化。随着经济增速下行,各种矛盾逐渐显现,市场信心不足,给工业企业投资决策、融通资金、生产经营等造成明显负面影响。工业行业平均销售收入利润率偏低,

长期在6%—7%低位徘徊,近两年进一步下滑至6%以下。由此导致资金、人才等资源大量向金融、房地产、证券等领域流动,难以吸引到优质要素资源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三、在主动适应新常态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找准方法、狠抓落实,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这篇大文章,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工业篇。

优化产业结构,发现培育工业领域新增长点。坚持把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实施创新驱动、质量品牌、强化基础、绿色发展等重大工程,将有潜力的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成为主导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充分发挥战略、规划、政策的引导作用,发挥技术标准、法律法规和市场机制的约束作用,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继续化解过剩产能,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推动制造业产业链各环节的专业化、服务化,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现代物流、互联网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工业向价值链高端演进。

【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实施创新驱动,重塑工业转型发展新引擎。坚持把增强创新能力摆在首要位置,增强中国工业升级的动力。要着力健全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体系,支持众设众包、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多元创新发展,加快推动工业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培育壮大产业竞争新优势。

发展智能制造,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生产新方式。坚持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战略重点,抓住新一轮产业变革浪潮和信息化发展趋势,探索智能制造生产方式,建立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业生态体系。要以应用为核心、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促进工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信息交互和智能协作。

加快绿色发展,推动形成低碳循环发展新模式。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与工业文明建设相结合,推动工业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积极支持绿色低碳、节能环保设备和产品开

发,提高国产智能产品、智能装备的制造能力,为农业、服务业提供更加节能高效的设备。要加快节能环保、再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探索能源合同管理、节能资源协议、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等新模式,加快形成工业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

扩大对外开放,开辟工业持续发展新空间。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构建工业开放发展新格局。要贯彻落实好国家对外开放新的战略部署,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拓展化解过剩产能的新途径。要密切跟踪、主动对接上海等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业开放发展需求,在“负面清单”管理、产业安全审查、开放环境建设等方面拿出务实举措,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要积极参与高水平自贸区谈判,全面参与国际贸易新规则的制定,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更好地帮助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努力在经济全球化中赢得主动。

四、新常态下企业发展策略

作为市场经济的细胞,企业的“新常态”是中国经济 “新常态”的基础。那么企业的“新常态”又新在何处?或者说企业“新常态”的特征有哪些?

首先,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期,高速增长时代的结束,传统的依靠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投入获得“暴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企业主要依靠信息、知识和技术这些新要素,依靠创新获得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来获取利润。在全球化竞争的压力下,企业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长期积累和投入,利润的获取将更加艰难,那种期待一夜暴富的企业将逐渐被淘汰,而积小利为竞争力的企业将成为常青树、不倒翁。

其次,以现代信息技术、高新技术武装起来的物联网企业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新趋势。以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物联网,已经初步形成覆盖物联网感知制造业、通信业和服务业的完整产业链,改变着企业的生产、储存、营销全过程,产生新的业态,发展出新的盈利模式,引领着企业的发展趋势,并且带来新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再次,中小企业成为“新常态”的主力军。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经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为3亿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员提供工资性收入。随着国家反垄断的规范化,国家将加大对国有企业、跨国企业垄断的监管力度,依靠行政和技术进行垄断的机会逐渐弱化,相反,国家在财税政策、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创业兴业、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将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中小企业将成为我国企业中数量最大、最具内在活力和动力的企业群体,在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增加税收、吸纳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将发挥主导作用。很显然,中小企业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成为“新常态”的重要特征。

最后,企业的国际化成为一种常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中国企业的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与配置加速,中国企业通过引资、引技、引智的方式,将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带向国际市场,在世界各地建立原材料基地、加工制造基地、研发设计基地和营销渠道,尤其是资源、能源、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企业,国际化、跨国经营不可阻挡。

“新常态”下企业要抓住四大机会

面对“新常态”这样的大背景,企业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情,逐渐强身健体,同时要抓住机会,有所作为,少讲“逆势而上”,多说“顺势而为”,关键是要抓住四大机会。

一是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技术机会,尽快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增速换挡步伐,始终使企业走在“新常态”的潮头。

二是抓住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带来的改革机会。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企业结构,“新常态”为企业加快混合所有制结构的建构提供了难得的机会,通过混合所有制的建设,改变企业僵化、缺乏活力的经营体制,将使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是抓住城镇化作为国家发展长期战略蕴藏的政策机会。

工业企业发展现状(二):当前我市工业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当前我市工业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但由于受国际国内多种不利因素影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如何帮助企业有效解决问题,提升企业信心和应对危机能力,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市工商联成立专题调研组,在全市范围内召开10次座谈会,并随机选取66户中小工业企业开展调研,发放调查问卷1000分,实收有效调查问卷500份,获得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第一手资料。

一、当前我市工业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用工难极大程度制约了企业产能发挥。一是用工人数不足。从问卷情况看,30%的企业目前因受到用工不足影响导致企业产能不能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企业如服装加工、纺织业受影响最大。荆丰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国平说,我还想上一条生产线,就是招不到工人。众和纺织公司扩能改造也是经常被招工难所困扰。二是技术工人紧缺导致企业完成订单任务难度加大。此种现象目前在我市机械加工制造业等技术要求较高行业普遍存在。三是工人流动性强、难于管理导致企业生产不稳定。从调研情况看,由于目前对工人就业的约束性管理制度不健全,很多企业员工受到薪资待遇等的影响,在同行业企业中的流动频繁,导致企业不愿花时间和财力去培养技术工人。

(二)资金困难成为制约企业产能扩张的短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0.%的企业目前资金紧张,而达到明显紧张和严重紧张程度的企业比例达36.8%和17.5%。一是目前由于受到银行管理体制影响,即使中央和省市银监部门一再强调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力度,但执行起来难度非常大。目前银行对企业的贷款额度评估还是主要根据企业的土地和固定资产价值,有的企业得到银行的放款额只能是杯水车薪。二是民间机构融资成本偏高,一定程度挫伤了企业生产积极性。部分企业将融资转向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由于这些机构贷款利率过高和手续繁琐,企业融资成本大幅增加,只能用做紧急周转的手段。三是两项资金占用较多,影响企业资金流通。从问卷结果看,27.8%的企业产成品库存超出正常水平,34.5%的企业应收账款超出正常水平。两项资金占用偏高制约了企业资金的正常流转。按照中央的要求,仓单抵押、应收款质押都是融资贷款的手段,但金融机构实施的范围非常有限。

(三)生产成本增加压缩企业盈利空间。一是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倒挂”造成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二是用工成本增加。从调研企业看,上半年工人工资涨幅超10%企业占76.2%,其中涨幅超20%的企业占33.3%。三是电力消费和运输成本增加。由于当前工业用电全部来自电网,价格比去年有所提高,用电大户盈利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此外,由于原料和产品“两头在外”,受到物流费用提高和部分地区对交通运输的规范

性要求和收费标准各不相同影响,企业运输成本大幅增长。

(四)土地供需矛盾制约企业扩大生产经营。当前土地使用存在抛荒浪费和集约节约使用不对称现象。一方面有实力的工业企业产能扩张、产业链延伸急需使用土地,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国家土地政策约束,新增工业用地审批存在诸多困难,尤其是中小企业用地更难。但与此同时还存在原有审批土地被闲置,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用地不足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块“心病”。

(五)有些干部不作为影响企业发展。有些企业反映,实行零收费后,企业负担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增加了。原因是有的职能部门减少了收入同时也减少了办事的热情。本来一天办完的事情现在要一个星期,一次办完的事情要跑多次。

二、对策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预计今年生产增速比去年减缓的企业占20.7%,对生产经营形势看好的企业仅占48.3%。要保持今年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迫切需要提升企业载体的生产信心。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破解用工难题,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问题。一是政府相关部门牵头搭建劳资双方供需平台,定期举办各类综合和专业招聘会,缓解用工紧缺局面。这方面劳动部门正在做。二是加强校企对接建设。整合利用现有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加大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推进建立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招生机制,增强在校学生动手能力。要结合企业发展需要,针对性加

强职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满足日益加快的产业升级对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要把毕业的学生留在荆门,不要一味地用荆门的教育资源去为发达地区培养人才。三是推动劳动人员就业诚信体系建设。初步建立劳动人员从业诚信档案,从机制上引导劳动者诚信就业。五是政府引导企业积极改善用工环境,提高工人待遇,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确保既有工人队伍的稳定。大中企业有实力为职工盖宿舍以及建设满足职工需求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设施,政府以建设经济适用房的优惠措施鼓励企业为职工解决住房问题。这些待遇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简直是可望不可即。如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能够像对待大中企业那样对待中小企业,采用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解决职工住房问题和文化生活问题,或者集中建设中小企业职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中小企业的招工难问题就一定会迎刃而解。孟子曰:“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孟子〃滕文公上》)企业职工有了长期稳定的居所,自然是既安居又乐业了。

(二)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资金紧张局面。要进一步深化银企合作平台建设,引导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有效信贷投入,改善企业融资环境。要建立一个统一完整的征信系统。这种统一的征信平台不同于现有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它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各家银行、涉及保险证券,也涉及养老、社保、税收、投资、缴纳公共事业费用等

各行各业。这就需要政府牵头,联合有关部门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中国农谷这块先行区先行先试,率先建立囊括了全部大中小企业的统一的市级征信平台。有了统一的征信系统,企业管理和运行透明化,金融机构监管手段加强,防风险能力增强,贷款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三)多措并举缓解生产成本增加带给企业的压力。一是积极引导和扶持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结构转型升级,增强企业竞争力。二是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实现产品升级换代,通过品牌、技术、开拓新市场等差异化经营策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率,抵消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三是企业本身要挖掘内部潜力,压缩成本费用,节省开支,同时注重降低原材料损耗,提高原材料利用率,扩大产品利润空间。

(四)合理规划土地资源配置,推进土地集约节约使用。随着工业企业的发展,土地资源紧张状况日益加剧。一要加大对现有工业园区土地资源的整合力度,合理规划,节约使用土地、减少资源浪费。二要推动企业集群发展,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土地集约使用。三要重视中小企业用地问题,应该像对待大企业那样对待中小企业。

(五)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提高政府服务质量。一是进一步加大整治慵懒散力度,对于一些职能部门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要曝光一批,处理一批。二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升中小企业发展信心,尤其是对重点产业项目的企业,在资金、技术

工业企业发展现状(三):2016工业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6篇

第1篇

近年来,镇始终把工业强镇作为统领全镇经济发展的主导战略,服务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思路和规划,形成了工业园区为主体的空间布局,工业经济总量和质量得到提升。

一、全镇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镇拥有各类工业企业3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建成1家铝材料制造企业(铝业)、3家设备制造企业(消防器材、电器机械、园林工具)、1家包装材料制造企业(印业)、24家建材企业(5家砼构件、3家采石、1家采砂、9家水泥砖瓦制品、6家金属门窗制造)、2家家具制造企业(1家木制家具、1家金属工具与家具)、4家服装布艺加工企业、3家食品加工企业。另外还有5家电力、燃气及算来水供应企业(供电换流站2家、煤气站2家、自来水厂1家)。涉及10多个门类的综合性工业体系。截至2016年,全镇工业增加值总量达17.33亿元。经济普查统计年均工业经济总收入2200万元,工业总量在全区乡镇排首位。

(一)工业企业空间布局

全镇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总面积为5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园3.5平方公里,集镇集中发展点1.5平方公里。全镇38家企业主要发展铝材、建材、包装材料、食品、服装和家具制造业。有4家采矿业企业,主要从事石灰岩和砂石开采,分布在、、、4个乡村及集镇。24家建筑材料企业以及4家包装材料及设备制造企业分布在全镇10多个村。只有铝业1家企业和3家小型建材企业分布在工业园区规划区内。我镇现有飞地工业企业1户(惠农科技)。

(二)工业企业行业布局

在全镇38家企业中,采矿业企业4家,铝制造1家、建筑材料制造类企业24家,食品生产3家,服装加工3家,设备制造3家。另外,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企业5家。从行业分布来看,铝材及建筑材料制造企业不管是企业数量还是经济总量仍然是我镇工业经济的主导者。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局限性较大,制约了园区外工业企业的发展愿望。

严格限制工业园区外新上工业项目的政策出台,一方面有效促进了工业集中、集约、集群和高效发展。另一方面抑制了现有区外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诉求愿望。加上目前园区基础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相对落后,项目承载能力较差,园区难以容纳区外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及产业政策限制,多数区外企业也缺乏向园区调迁的条件。

(二)产业规划布局不到位,导致工业发展速度缓慢。

由于园区产业定位标准高,对引进项目规模的要求有点贪大求洋,进驻园区的项目,既没存在形态也没有形成业态(园区内有几个项目有征地就是不见开工)。区外工业企业项目发展似乎受到了空间和政策的制约,有原地踏步的趋势。如食品、化工、机械制造等其他门类产业,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更没有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许多面临搬迁企业进园区也难,有的已迁往外地。部分园区外企业只能维持现有生产,发展的动力不足,也造成了工业发展速度的渐缓。

(三)“产城共荣”的城市发展规划理念相对落后。

【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从现有城市新区建设、集镇建设以及信息产业园功能来看,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缺乏联系,存在城是城,园是园的独立性,产业发展有空心化的趋势。在工业与城镇怎么互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企业怎么配合等方面还缺乏整体思考,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没能有效融合。

(四)工业企业发展潜力不足,税源企业不多。

工业企业近年来的发展历程,重点企业、税源企业依旧是熟悉的名字,在排名靠前的位置很难看到新进企业。有的企业大,但交给地方的税收少。招商引资协议多、建设少,项目意向投资大,到位少,经济发展还在依靠原有老税源企业负重向前,工业经济总量与税收不成比例。

(五)行政效能低下影响了投资环境。

部分企业反映政府服务意识淡薄,行政审批繁琐,效率低下,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问题,关键在于工业企业项目落地难。在关心支持企业方面,我们还没有创造出一个有利于企业成长、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六)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弱。

一是多数小企业起步水平较低,低水平重复投资较为普遍。全镇工业企业中,建材类和采矿类资源企业达28家,所占比例达到70%,由于此类资源性企业技术要求低,投资小,见效快,进入门槛低,易于被选择。特别是特大城市建设的推进,全镇砖瓦砂石建筑材料为主的企业增加到24家。但部分企业已处于限产状况,产能明显过剩。

二是多数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落后。以业主个人产权为基础的家庭和家族式管理方式是大多数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其产权制度具有明显的家族化倾向。存在“缺管理人才、缺技术人才、缺营销人才”。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工作的滞后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是企业产品科技含量偏低。企业主选择的多为技术门槛低、管理门槛低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附加值低。

四是企业存在污染问题。铝厂、采石厂等企业的污染严重,污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yl/181607/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