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美文 > 新秀美文 > 伊朗人口

伊朗人口

时间:2018-02-07   来源:新秀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新秀美文】

伊朗人口 第一篇_伊朗概况

国家概况

简介

【国名】伊朗伊斯兰共和国(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面积】164.5万平方公里

【人口】7717万。人口比较集中的省份有德黑兰、伊斯法罕、法尔斯、呼罗珊拉扎维和东阿塞拜疆。全国人口中波斯人占66%,阿塞拜疆人占25%,库尔德人占5%,其余为阿拉伯人、土库曼人等少数民族。官方语言为波斯语。伊斯兰教为国教,98.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中91%为什叶派,7.8%为逊尼派。

【首都】德黑兰(Tehran),人口1100万,平均海拔1220米。年气温最高的月份为7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气温分别为22℃和37℃;年气温最低的月份为1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气温分别为3℃和7℃。

【货币】伊朗里亚尔(Riyal)。

【领袖】赛义德·阿里·哈梅内伊(Seyyed Ali Khamenei),1989年6月4日当选。

【国家元首】总统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Mahmoud Ahmadinejad),2005年6月当选,8月3日正式就职。2009年6月,再次当选,8月5日宣誓就职。

【主要节日】伊斯兰革命胜利日:2月11日;伊朗历新年:3月21日。

【简况】位于亚洲西南部,同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土耳其、伊拉克、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邻,南濒波斯湾和阿曼湾,北隔里海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相望,素有“欧亚陆桥”和“东西方空中走廊”之称。海岸线长2700公里。境内多高原,东部为盆地和沙漠。属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大部分地区干燥少雨。

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史称波斯。公元前6世纪,古波斯帝国盛极一时。公元7世纪以后,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阿富汗人先后入侵并统治伊。18世纪后期,伊朗东北部的土库曼人恺伽部落统一伊,建立恺伽王朝。19世纪以后,伊朗沦为英、俄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维王朝建立。1978~1979年,霍梅尼领导伊斯兰革命,推翻巴列维王朝。1979年2月11日,霍正式掌权,并于4月1日建立伊斯兰共和国,霍成为伊朗革命领袖。

【军事】国家武装力量由军队、伊斯兰革命卫队和治安部队组成。领袖是武装力量总司令。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最高军事领导和国防政策的制定机构,由总统、1名领袖代表、司法总监、议长、武装力量指挥委员会主席、国家管理和计划组织主席及外交、内政和情报部长组成。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二年。 目前,武装力量总兵力约90万人,动员部队约110万人。军队由陆军、海军、空军和防空部队组成,总兵力约43万人,其中陆军约36.5万人,海军3万人,空军3.5万人。 革命卫队总兵力约43.7万人,其中陆军约39.9万人,海军2万人,空军1.8万人。 此外,还有治安部队4万人。

政治

【政治】1979年霍梅尼执政后,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1989年6月3日霍病逝,原总统哈梅内伊继任领袖。7月28日,原议长拉夫桑贾尼当选总统。1993年6月11日,拉夫桑贾尼连任总统。1997年5月,伊总统文化事务顾问、前文化和伊斯兰指导部长哈塔米当选总统,并于2001年6月大选中获选连任。2005

年6月,伊举行第九届总统选举,德黑兰市长艾哈迈迪内贾德当选总统。2009年6月,艾哈迈迪内贾德在伊第十届总统选举中获得连任。2013年6月15日,哈桑•鲁哈尼当选伊朗第十一届总统。

【宪法】伊斯兰革命后于1979年12月颁布第一部宪法,规定伊实行政教合一制度。1989年4月伊对宪法进行部分修改,突出伊斯兰信仰、体制、教规、共和制及最高领袖的绝对权力不容更改。同年7月,哈梅内伊正式批准经全民投票通过的新宪法。

【议会】伊斯兰议会是伊最高国家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议会通过的法律须经宪法监护委员会批准方可生效。议员共290名,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议会设有主席团和12个专门委员会。主席团由议长、两名副议长、三名干事、六名秘书共12人组成,主要负责制订会议议程、起草会议文件等工作,任期1年,任满后由议员投票改选,可连选连任。第9届议会于2012年3月经选举成立,议长为阿里·拉里贾尼(Ali Larijani)。

【政府】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可授权第一副总统掌管内阁日常工作,并有权任命数名副总统,协助主管其它专门事务。现任第一副总统为穆罕默德·礼萨·拉希米(Mohammad Reza Rahimi)。本届内阁于2009年9月成立。2013年8月初,伊新一届总统将宣誓就职。

【行政区划】全国共有31个省。

【司法机构】司法总监是国家司法最高首脑,由领袖任命,任期5年。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长由司法总监任命,任期5年。司法部长由司法总监推荐,总统任命,议会批准,负责协调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关系。在司法总监领导下,还设有行政公正法庭和国家监察总局,分别审理民众对政府机关的诉讼和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现任司法总监萨迪格·拉里贾尼(Sadegh Larijani),最高法院院长艾哈迈德·莫赫森尼•古尔卡尼(Ahmad Mohseni Gorkani),总检察长古拉姆侯赛因·莫赫森尼·艾杰伊(Gholamhossein Mohseni Ejei)。

【专家会议】1979年通过的宪法中规定专家会议为常设机构,由公民投票选举86名法学家和宗教学者组成。其职责是选定和罢免领袖。每年举行两次会议。现任主席为阿亚图拉穆罕默德礼萨·马赫达维卡尼(Mohammadreza Mahdavikani)。

【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1988年3月17日成立,1989年7月经宪法确认。主要职责是为领袖制订国家大政方针出谋划策,协助领袖监督、实施各项大政方针,当议会和宪法监护委员会就议案发生分歧时进行仲裁。现任主席为前总统阿克巴尔·哈什米·拉夫桑贾尼(Akbar Hashemi Rafsanjani)。

【宪法监护委员会】由12人组成,其中6名宗教法学家由领袖直接任命,另6名普通法学家由司法总监在法学家中挑选并向议会推荐,议会投票通过后就任,任期6年。主要负责监督专家会议、总统和伊斯兰议会选举及公民投票,批准议员资格书和解释宪法;审议和确认议会通过的议案,裁定是否与伊斯兰教义和宪法相抵触,如有抵触则退回议会重新审议和修改。如与议会就议案发生争议且无法解决,则提交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进行仲裁。现任主席艾哈迈德·贾纳提(Ahmad Janati)。

【重要人物】赛义德·阿里·哈梅内伊:领袖。1939年生于伊东部圣城马什哈德。1958年赴库姆神学院学习。1963年后因参加反国王活动多次被捕并被流放。1979年伊斯兰革命胜利后,历任革命委员会成员、国防部副部长、革命卫队司令、德黑兰市教长、伊斯兰共和党书记、最高国防委员会主席、总统等职,1989年6月霍梅尼逝世后继任领袖,兼武装力量总司令。曾于1989年5月以总统身份访华。已婚,有六个子女。 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现任总统。1956年生于伊塞姆南省卡尔姆萨尔的一个铁匠家庭。1975年考入德黑兰工业科技大学工程系学习,先后获得硕士和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学位。早年积极参加反对巴列维政权的政治活动。1979年伊斯兰革命胜利后,参与创建大学生伊斯兰协会。两伊战争期间,曾先后在革命卫队后勤部和特种兵旅服役,并赴前线作战。1993~1997年,任阿尔达比尔省省长。1997~2003年,在德黑兰工业科技大学任教。2003年起任德黑兰市长。2005年6月25日,当选伊朗第九届总统,8月3日正

式就职,任期4年。2009年6月13日,艾在第十届总统选举中成功连任,8月5日宣誓就职。2010年来华出席残奥会开幕式。2012年6月,艾来华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北京峰会并访华。

哈桑·鲁哈尼:当选总统。1948年11月出生于伊朗塞姆南省索尔赫市,早年在塞姆南神学院和库姆神学院攻读伊斯兰教法。1972年,鲁哈尼从德黑兰大学毕业,获得法学学位,随后前往英国格拉斯哥喀里多尼亚大学攻读法学硕士学位。伊朗伊斯兰革命后,鲁哈尼于1980年至2000年间任议会议员,先后出任议会国防委员会主席、外交政策委员会主席和第一副议长。两伊战争爆发后,鲁于1983年至1985年任战场副总指挥。1989年至1997年拉夫桑贾尼出任总统期间,鲁担任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并持续任职至2005年。哈塔米担任总统期间,鲁哈尼于2003年至2005年出任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出任首席核谈判代表期间,他与英国、法国和德国达成协议,暂停伊朗铀浓缩活动。2005年卸任后出任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战略研究中心主任。2013年6月参选总统并获胜。

阿克巴尔·哈什米·拉夫桑贾尼: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主席。1934年生于克尔曼省,14岁入库姆神学院学习。60年代起从事反国王活动,多次被捕。1979年伊斯兰革命胜利后,先后担任革命委员会成员、内务部长等职。1980年7月,当选为议长。1981年被任命为霍梅尼驻最高国防委员会的代表。1983年7月当选为负责霍梅尼身后选定继承人的“专家会议”副主席。1988年6月被霍梅尼任命为武装部队代总司令兼德黑兰市临时教长。1989年7月28日当选为总统,1993年6月获选连任。1997年3月17日,哈梅内伊任命拉夫桑尼为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主席。2006年12月,当选第4届专家会议委员。2007年2月,继续担任新一届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主席;同年9月当选专家会议主席。2011年3月,卸任专家会议主席一职。曾于1985年6月和1992年9月两次访华。已婚,有三子二女。2013年参选总统,但未能通过宪法监护委员会的资格审查。

阿里·拉里贾尼:议长。1957年出生。德黑兰大学西方哲学博士。历任伊朗国家声像组织主席、文化和伊斯兰指导部部长等职。2005年8月至2008年3月任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和文化革命最高委员会成员,同时负责伊朗核问题对外谈判。2008年3月当选议长,2012年6月连任。拉曾于2006年1月和2007年1月两次访华。

文化

【教育】实行中、小学免费教育。重视高等教育,并于1989年制订高等教育5年发展计划,通过提供贷款和给予物质、政策支持等措施鼓励民办高等教育。6岁以上受教育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2.5%。目前全国共有高等院校346所,大学生近340万人。德黑兰大学是伊朗著名的高等学府。

【新闻出版】目前,伊约有各种报刊1700余种,大部分在德黑兰出版。主要报纸有:《世界报》、《消息报》、《伊斯兰共和国报》、《虔诚者报》、《使命报》、《和平报》和英文版的《德黑兰时报》、《伊朗新闻报》和《伊朗日报》国际版。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是唯一的官方通讯社。1979年伊斯兰革命前称波斯通讯社。

国家广播电视台成立于1966年,1979年改名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声像组织。现任主席是赛义德·伊扎托拉赫·扎哈米(Ezzatollah Zarghami)。电台用波斯语、阿拉伯语、英语、法语、德语及汉语等二十五种语言对外广播。电视有7个台播放节目,并有3个卫星台向海外播出。目前,外国新闻社驻伊代表机构有百余个,登记外国记者1000余人。2007年7月,伊朗开通伊首家英语电视台PRESS TV。

交通出行

空中交通

一、伊朗与中国直达和非直达的主要航线有:北京-乌鲁木齐-德黑兰、北京-德黑兰、北京-卡塔尔-德黑兰、北京-迪拜-德黑兰、上海-迪拜-德黑兰、北京-香港-泰国-迪拜-德黑兰。我国南方航空公司在德黑兰设有办事处,主营北京-乌鲁木齐-德黑兰线路航班(电话:0098-21-22645403-7)。

二、国内主要城市机场:

(一)德黑兰霍梅尼国际机场(IKA):位于德黑兰城南,距市区约40公里,是伊朗最大的国际机场,仅经营国际航线。合作伙伴包括阿联酋航空公司、土耳其航空公司、德国汉莎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等。电话:0098-21-51007009-10、0098-21-51007011-2。

(二)德黑兰梅赫尔阿巴德机场(THR):位于德黑兰市区内西南部,主营国内航线, 合作伙伴包括伊朗航空公司、伊朗奥赛曼航空公司、马汉航空公司等。电话:0098-21-199。

(三)伊斯法罕机场(IFN):主营国内航线,兼营部分飞往海湾国家的航线。合作伙伴包括:伊朗航空公司、伊朗奥赛曼航空公司、海湾航空公司。电话:0098-311-5275050。

(四)马什哈德机场(MHD):主营国内航线,兼营部分飞往中亚国家及波斯湾国家的航线。合作伙伴包括:土耳其航空公司、伊朗奥赛曼航空公司、马汉航空公司。电话:0098-511-3400000。

三、伊朗国内的航空公司包括:伊朗航空、马汉航空等。伊朗国内航空公司因长期受西方国家制裁,飞机多半处于超龄服役状态,安全性能较差,近年来时有空难发生。建议抵离伊朗的中国公民选择乘坐中国或其他国家航空公司的飞机,伊朗境内出游选择陆路交通。

四、伊各主要机场都设有出租车站,服务较周到,机场内设有出租车站,方便快捷,收费较合理。 陆路交通

一、公路:截止2012年10月,伊公路总里程20万公里,其中主要公路及支线公路8万公里,乡村公路12万公里。伊朗的客运、货运以公路运输为主。

二、铁路:截止2013年3月21日,伊铁路总里程12998公里,其中主线10160公里,支线2838公里。

三、伊系车辆左行国家,交通规则与中国基本相同。中国驾照不能在伊当地使用,如有需要,须申请当地驾照。

水路交通

伊主要港口有波斯湾地区的霍拉姆沙赫尔、布什尔、阿巴斯、霍梅尼、恰巴哈尔港及里海地区的安扎里和诺沙尔港,主要船运公司有四家,分别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船运公司、伊朗—印度船运公司、瓦尔法加尔船运公司和里海船运公司。伊朗是中东和波斯湾地区最大的油轮拥有国,有20万吨级以上油轮26艘,油轮总吨位超过450万吨(截至2008财年)。哈尔克岛是伊朗最大的原油输出港。截至2008财年,伊共有超过1000吨载货量货轮9000艘,低于1000吨载货量货轮5100艘。

市内交通

首都德黑兰市现有机动车600余万辆(不含摩托车),早晚上下班高峰时段交通拥挤,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争抢车道情形常见,交通事故较多,在横过马路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德黑兰公交系统发达,线路多,便捷舒适。德黑兰地铁系统是中东规模最大的地铁系统,目前共有5条线,总设计长度接近150公里,地下站台近110座。其核心线路是1号线和2号线,分别为南北、东西走向,构成巨大的“十”字形地下交通体系。

德黑兰出租车遍布街头,大部分出租车未安装计价器。政府默许私家车参与营运,上车时需商定费用。可多人拼车,价格会更便宜。

主要城市

一、德黑兰:伊朗首都,位于伊中部偏北,座落在伊朗高原北缘厄尔布尔士山脉南麓,海拔1200米到1700米,面积1301平方公里,人口约1100万。市区街道宽阔,绿化较好。

二、伊斯法罕:伊第三大城市,位于伊中部地区,系伊斯法罕省省会,人口近200万,海拔1,590米。该城历史悠久,始建于阿契美尼亚王朝时期,多次成为王朝首都,风景优美,拥有11世纪-19世纪各种伊斯兰风格建筑。2006年当选为“伊斯兰世界文化之都”、“伊朗文明与文化之都”,是伊著名旅游胜地。伊斯法罕也是伊纺织工业和手工业制造中心,在历史上曾富甲天下,是古代“丝绸之路” 的南路要站,故伊民间有“伊斯法罕半天下”的之称。

1989年5月7日,与中国西安市结为友好城市。

三、马什哈德:伊第二大城市,拉扎维霍拉桑省首府。位于伊东北部,距德黑兰894公里,面积475平方公里,人口241万(2007年统计数字),海拔985米,气候温和干燥。马什哈德意即“殉教之地”,因什叶派第八个伊玛姆于公元九世纪初在此被害而得名,此后该地即成为伊斯兰教什叶派朝觐中心之一。 2012年11月15日,与中国乌鲁木齐市结为友好城市。

四、设拉子:法尔斯省省会,位于伊中南部,公元前6世纪是波斯帝国的中心地区,是伊最古老城市之一,距德黑兰900余公里,海拔1600米,人口150万。设拉子是伊文化和旅游名城之一。工业主要有化工、水泥、制糖、轻型机械和汽车装配等。其手工业如银器制造、地毯编织等也很有名。

2005年10月11日,与中国重庆市结为友好城市。

安全防范

应急通信

警察:110。

急救:115。

电话查询:118。

火警:125。

交通事故:197。

夜间急诊:191。

天气预报:111。

伊朗人口 第二篇_伊朗人口政策的演变及特点

龙源期刊网 .cn

伊朗人口政策的演变及特点

作者:冀开运 冀佩琳

来源:《长安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第01期

摘要:1979年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建立后,伊朗政府根据自身民族宗教文化和政治经济现实,不断调整本国的人口政策;先鼓励人口生育,提倡早婚早育,增强本国人力资源储备;两伊战争结束后,鉴于本国资源与环境压力,通过提倡和鼓励的柔性办法减少人口生育,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效;2005年以后,由于人口增长率下降过快,为了预防将来的老龄化危机,伊朗逐步取消限制生育的政策,目前基本改为鼓励人口生育,但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压力下,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育愿望很低,生育成本加大,人口增长不会太快。

关键词:伊朗;人口政策;城市化;计划生育;宗教

中图分类号:D523.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248(2014)01008405

伊朗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穆斯林国家。进入20世纪以后,伊朗政府鼓励游牧部落定居,导致游牧部落人口日趋减少,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增强,农村不断释放出剩余的人口,今天的伊朗是完成城市化的国家。早在1935年,伊朗政府估计本国人口为1 505万,这是伊朗首次对全国人口开始现代化管理[1]。伊朗人口政策引起国内外学者和政界的激烈争议,见仁见智,本文从史学角度梳理并分析伊朗人口政策的演变特点。

一、伊朗人口政策的历史根源无论在祆教时代还是伊斯兰时代,伊朗的传统文化都是鼓励多子多孙,王室和贵族更是重视开枝散叶,恺加王朝时期(17941925)的第二个国王法特赫·阿里国王(1770~1834,1797~1934年在位)从伯父那里继承了王位,由于其伯父没有生育能力,为了王朝的兴旺发达和家族的树大根深,法特赫·阿里毕生生育了180个子女,长大成人的女儿有48人,儿子60人。巴列维王朝时期(1925~1979),伊朗就开始引进节育技术,1967年伊朗卫生部就成立家庭计划生育委员会,以后法律允许堕胎和绝育。从1956年开始,伊朗每隔十年做一次人口普查。1956年到1966年,从农村流入城市的人口达168万,1966年到1976年,从农村迁入城镇的人口达211万[2]。1976年伊朗人口是3 370万。

1979年,伊朗新政府废除巴列维王朝的《家庭保护法》,宣布堕胎流产是非法行为,同时降低男女结婚年龄,允许怀孕妇女享有产假,妇女每天在工作时间用一小时给孩子喂奶。在工作上,对哺乳孩子的母亲给予照顾。妇女在怀孕、哺乳期间,不但要保留其职位,而且享受带薪产假。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人力资源优势是伊朗战胜伊拉克的核心要素之一,伊朗使用人海战术比拼伊拉克的先进武器,全国上下都希望人口更多,战士更多,以保家卫国。1970年代伊朗生育率波动在5.9到7.0之间。1980年到1988年两伊战争期间,伊朗生育率居高不下,1989年高达5.3。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前,伊朗人口约3 600万,1986年人口增长率达到3.2%。人口总数由1976年的3 370万增加1987年的5 037万,接近翻了一番[3]。在两伊战

伊朗人口 第三篇_伊朗

国土

国土面积约1,648,19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位于亚洲西南部,北邻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西与土耳其和伊拉克接壤,东面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斯坦相连,另与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隔海相望。南面濒临海湾和阿曼湾。

国土绝大部分在伊朗高原上,是高原国家,海拔一般在900—1500米之间。西南部为厄尔布尔士山与科彼特山,东部为加恩-比尔兼德高地,北部有厄尔布兹山脉,德马万德峰海拔5670米,为伊朗最高峰。西部和西南部是宽阔的扎格罗斯山山系,约占国土面积一半。中部为干燥的盆地,形成许多沙漠,有卡维尔荒漠与卢特荒漠,平均海拔1,000余米。仅西南部波斯湾沿岸与北部里海沿岸有小面积的冲击平原。西南部扎格罗斯山麓至波斯湾头的平原称胡齐斯坦。

主要河流有卡流伦河与塞菲德。里海是世界最大的咸水湖,南岸属伊朗。

气候

第一类,沙漠性气候和半沙漠性气候。伊朗国内大部分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属这种气候,其特点是干热季节长,可持续7个月,年平均

降雨量30-250毫米。

第二类,山区气候。山区气候分为寒冷山区气候和一般山区气候二种,寒冷山区气候地区有40000平方公里,都在有高山的地区,包括阿尔俾斯山脉和扎格罗斯山脉、萨哈德高峰和萨巴朗高峰,该地区年平均降雨量500多毫米。一般山区气候地区30万平方公里,年平均降雨量250-600毫米

第三类,里海气候。里海地区是一狭长地带,地处里海与阿尔俾斯山脉之间,年平均降雨量600-2000毫米。

四季气候

伊朗气候四季分明。北部春夏秋季较为凉爽,冬季较为寒冷,南部夏季炎热、冬季温暖。

伊朗大部分地区的冬季温暖和湿润,降水也往往形成于此,这和北下的冷空气有关系。而夏天的时候,伊郎由于处于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气温很高,且降水不多。这就是伊朗1-4月(即冬季)降水降多的原因。 德黑兰最高的气温是7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气温分别是22℃和37℃,最低气温是1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温度是3℃和7℃。

矿产

西南部地区与波斯湾中富有石油与天然气,蕴藏量居世界前列;另有铜、煤、铅、锌、重晶石、锰、硼砂等。

地震

北京时间2013年4月16日18点44分,伊朗哈什(Khash)发生里氏7.8级地震。整个中东地区均有震感。 震源深度为15.2公里。

民族

伊朗是一个多民族的伊斯兰国家,其中波斯人占51%,阿塞拜疆人占25%,库尔德人占5%,还有阿拉伯人、巴赫蒂亚里人、卢尔人、俾路支人及土克曼人等少数民族。 人口

2011年口普查结果显示人口为75,149,669人。

(曾经的计划生育政策)

联合国数据显示1968年时伊朗人口为2700万,到1988年这一数字已经是5500万。1980年代,有人估计到2006年,伊朗人口将达到1.08亿。

1990年,伊朗正式开始实施名为“安排家庭计划”的计划生育政策,提倡只生两胎,每个家庭最多3个孩子。同年,伊朗专门成立了“生育率调节委员会”,负责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各部门的协调。

(计划生育政策的废除)

2006年10月,内贾德总统发表了一次讲话,说伊朗人口应该从7000万增加到1.2亿,并主张妇女应该减少工作时间,把更多时间花在她们的“主要任务”养孩子上面。

2012年7月25日,伊朗最高宗教领袖正式表态。他说,伊朗实行的节育措施,在二十年前的情况下是合理的,“但是在后来的那些年里继续执行,是错误的……专家们的科学研究表明,如果控制生育的政策继续执行,我们将面临人口老化和人口减少的问题。” 随后,伊朗卫生部长玛芝娜·瓦希德-达斯特杰尔迪称,以前控制人口增长措施的资金已经被撤回,相反,伊朗将斥资1900亿里亚尔(约合1550万美元)鼓励伊朗人建立更大家庭。她说:“控制人口计划的预算已经完全废除,卫生部不再有相关计划。”

历史

埃兰王国

(约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639年):埃兰人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南部卡伦河流域,他们是伊朗高原的土著人。约公元前2500年,埃兰人建立了国家。公元前1176年,埃兰国攻陷巴比伦。公元前639年,埃兰国被亚述人所灭。

米底王国

(公元前639年至公元前550年):公元前2千纪,中亚的印欧人种雅利安人的一支南迁至伊朗高原,并逐渐与土著居民融合、同化,形成了伊朗人的主体。公元前7世纪中叶,米底部落击败周围其它部落,建立了伊朗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雅利安人国家。公元前6世纪初,米底部落征服伊朗西南部的波斯部落,并灭亚述帝国,其疆域扩至现土耳其安纳托利亚东部、现伊朗西部、东部和西南部。公元前550年,米底国被波斯帝国居鲁士大帝所灭。

波斯帝国

(公元前550年至公元前330年)

波斯部落最初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南部,后经过数十年扩充疆土,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大帝推翻米底部落的统治,建立了波斯帝国。在国王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年至公元前486年)统治时期,波斯帝国达到鼎盛时期,其疆土东起印度河流域和中亚内陆地区直至帕米尔高原的西部,西至巴尔干半岛,北起亚美尼亚,南至埃塞俄比亚。包括70个民族,5000万人,近700万平方公里土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波

斯帝国在公元前492年希(腊)波(斯)战争后逐渐由鼎盛走向衰落。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东侵,征服波斯全境。

条枝王国

(公元前330年至公元前247年)

亚历山大大帝在波斯积极推行“希腊化”的殖民统治。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死后,他所建的帝国分裂,其部将塞琉古(马其顿人)夺得帝国东部广大地区,并于公元前312年称王,以为中心建立塞琉西王国,中国古称条枝。塞琉西王国全盛时,疆域包括小亚细亚、叙利亚、两河流域、波斯和中亚的部分地区。

安息王朝

(公元前247年至公元224年)

公元前247年,波斯的帕尔尼部族打败塞琉西王国军队,在波斯土地上建立了阿萨希斯王朝。中国史称安息王朝,西方史学家称之为帕提亚王朝。安息王朝由于同罗马的长期战争和朝廷的内讧,从公元1世纪以后逐渐衰落。

萨珊王朝

(224年至651年)

公元224年,安息王朝被萨珊王朝推翻。萨珊王朝建立后又向东扩张至印度河中上游,曾一度成为古代波斯最辉煌的时期。随着同罗马帝国的战争、封建割据、人民起义、中亚游牧民族及阿拉伯人入侵而逐渐衰落。

阿拉伯时期

(651年至874年)

公元651年,阿拉伯帝国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伊本·阿凡推翻萨珊王朝,占领波斯全境。伊斯兰教取代拜火教,成为波斯人的主要信仰。波斯被征服后,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个行省。自公元661年至11世纪初,阿拉伯帝国先后经历了倭玛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波斯成为这两个王朝的一部分。从9世纪起,阿拔斯王朝日渐衰落,在波斯境内及其邻近地区,相继出现一些独立或半独立的地方封建王朝,与其分庭抗礼。

萨曼王朝

(874年—999年)

公元874年,古波斯萨曼家族的成员伊斯玛仪·本·艾哈迈德(892~907在位)以布哈拉为首都,正式称“埃米尔”,创立了萨曼王朝,名义上仍承认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的宗主权,但实际仅向哈里发奉献贡物,报告军务。他效法古波斯与哈里发宫廷建立了统一的行政和军事制度,确立了王朝与辖地的隶属关系。萨曼家族原本信奉拜火教,此时已经皈依了伊斯兰教。萨曼王朝的几代君主励精图治,一度把疆域扩张到费尔干纳以及更远的地方。由于萨曼王朝强大的影响力,中亚许多突厥人游牧部落纷纷进入波斯帝国内定居生活,此外伊斯兰教在中亚广泛流行,从而开启了中亚突厥人伊斯兰化的进程。萨曼王朝疆域最大时包括中亚、波斯大部分、阿富汗斯坦等地。

波斯帝国的突厥王朝

(999年—13世纪初)

公元962年,萨曼王朝的一名突厥近卫军将领在国内建立了伽色尼王朝,公元999年,伽色尼王朝联合中亚另一个突厥帝国——喀喇汗王朝灭了萨曼王朝。伽色尼王朝取而代之,继承了萨曼王朝的大部分领土。11世纪中期,另外一个突厥部落——土克曼人由中亚兴起,推翻了伽色尼王朝统治,并先后征服巴格达、叙利亚、拜占庭帝国,建立起一个东起中亚、西至博斯普鲁斯海峡,包括波斯在内的塞尔柱帝国,但帝国不久即告分裂。12世纪末,花剌子模沙王朝夺取波斯东北部,13世纪初占领波斯全境。它统治的疆域还包括伊拉克、阿富汗斯坦等地区。

蒙古入侵——伊儿汗国

(1258年—14世纪中叶) 成吉思汗于1219年率军西侵,先后征服了花剌子模、中亚细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等地,杀死花剌子模国王,掠夺大量财物后撤回蒙古本土。1229年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二次侵略花剌子模,杀死国王后返朝。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再次率兵占据波斯并建立以波斯为中心的伊尔汗王朝。此后,蒙古人逐渐接受了伊斯兰教,并任用波斯人为行政官吏。

帖木儿帝国

(1380年至1405年)

伊朗人口 第四篇_伊朗国家概况

伊朗国家概况

(最近更新时间:2013年11月)

【国名】伊朗伊斯兰共和国(The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面积】164.5万平方公里

【人口】7717万。人口比较集中的省份有德黑兰、伊斯法罕、法尔斯、呼罗珊拉扎维和东阿塞拜疆。全国人口中波斯人占66%,阿塞拜疆人占25%,库尔德人占5%,其余为阿拉伯人、土库曼人等少数民族。官方语言为波斯语。伊斯兰教为国教,98.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中91%为什叶派,7.8%为逊尼派。

【首都】德黑兰(Tehran),人口1100万,平均海拔1220米。年气温最高的月份为7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气温分别为22℃和37℃;年气温最低的月份为1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气温分别为3℃和7℃。

【货币】伊朗里亚尔(Riyal)。

【领袖】赛义德·阿里·哈梅内伊(Seyyed Ali Khamenei),1989年6月4日当选。

【国家元首】总统哈桑·鲁哈尼(Hassan Rouhani ),2013年6月当选,8月4日宣誓就职。

【主要节日】伊斯兰革命胜利日:2月11日;伊朗历新年:3月21日。

【简况】位于亚洲西南部,同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土耳其、伊拉克、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邻,南濒波斯湾和阿曼湾,北隔里海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相望,素有“欧亚陆桥”和“东西方空中走廊”之称。海岸线长2700公里。境内多高原,东部为盆地和沙漠。属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大部分地区干燥少雨。

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史称波斯。公元前6世纪,古波斯帝国盛极一时。公元7世纪以后,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阿富汗人先后入侵并统治伊。18世纪后期,伊朗东北部的土库曼人恺伽部落统一伊,建立恺伽王朝。19世纪以后,伊朗沦为英、俄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维王朝建立。1978~1979年,霍梅尼领导伊斯兰革命,推翻巴列维王朝。1979年2月11日,霍正式掌权,并于4月1日建立伊斯兰共和国,霍成为伊朗革命领袖。

【政治】1979年霍梅尼执政后,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1989年6月3日霍病逝,原总统哈梅内伊继任领袖。7月28日,原议长拉夫桑贾尼当选总统。1993年6月11日,拉夫桑贾尼连任总统。1997年5月,伊总统文化事务顾问、前文化和伊斯兰指导部长哈塔米当选总统,

并于2001年6月大选中获选连任。2005年6月,伊举行第九届总统选举,德黑兰市长艾哈迈迪内贾德当选。2009年6月,艾哈迈迪内贾德在伊第十届总统选举中获得连任。2013年6月15日,哈桑•鲁哈尼当选伊朗第十一届总统,8月4日宣誓就职。

【宪法】伊斯兰革命后于1979年12月颁布第一部宪法,规定伊实行政教合一制度。1989年4月伊对宪法进行部分修改,突出伊斯兰信仰、体制、教规、共和制及最高领袖的绝对权力不容更改。同年7月,哈梅内伊正式批准经全民投票通过的新宪法。

【议会】伊斯兰议会是伊最高国家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议会通过的法律须经宪法监护委员会批准方可生效。议员共290名,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议会设有主席团和12个专门委员会。主席团由议长、两名副议长、三名干事、六名秘书共12人组成,主要负责制订会议议程、起草会议文件等工作,任期1年,任满后由议员投票改选,可连选连任。第9届议会于2012年3月经选举成立,议长为阿里·拉里贾尼(Ali Larijani)。

【政府】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可授权第一副总统掌管内阁日常工作,并有权任命数名副总统,协助主管其它专门事务。现任第一副总统为埃斯哈格·贾汉吉里(Eshaq Jahangiri)。本届内阁于2013年8月成立。

【行政区划】全国共有31个省。

【司法机构】司法总监是国家司法最高首脑,由领袖任命,任期5年。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长由司法总监任命,任期5年。司法部长由司法总监推荐,总统任命,议会批准,负责协调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关系。在司法总监领导下,还设有行政公正法庭和国家监察总局,分别审理民众对政府机关的诉讼和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现任司法总监萨迪格·拉里贾尼(Sadegh Larijani),最高法院院长艾哈迈德·莫赫森尼•古尔卡尼(Ahmad Mohseni Gorkani),总检察长古拉姆侯赛因·莫赫森尼·艾杰伊(Gholamhossein Mohseni Ejei)。

【专家会议】1979年通过的宪法中规定专家会议为常设机构,由公民投票选举86名法学家和宗教学者组成。其职责是选定和罢免领袖。每年举行两次会议。现任主席为阿亚图拉穆罕默德礼萨·马赫达维卡尼(Mohammadreza Mahdavikani)。

【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1988年3月17日成立,1989年7月经宪法确认。主要职责是为领袖制订国家大政方针出谋划策,协助领袖监督、实施各项大政方针,当议会和宪法监护委员会就议案发生分歧时进行仲裁。现任主席为前总统阿克巴尔·哈什米·拉夫桑贾尼(Akbar Hashemi Rafsanjani)。

【宪法监护委员会】由12人组成,其中6名宗教法学家由领袖直接任命,另6名普通法学家由司法总监在法学家中挑选并向议会推荐,议会投票通过后就任,任期6年。主要负责监督专家会议、总统和伊斯兰议会选举及公民投票,批准议员资格书和解释宪法;审议和确认议会通过的议案,裁定是否与伊斯兰教义和宪法相抵触,如有抵触则退回议会重新审议和修改。如与议会就议案发生争议且无法解决,则提交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进行仲裁。现任主席艾哈迈德·贾纳提(Ahmad Janati)。

【重要人物】赛义德·阿里·哈梅内伊:领袖。1939年生于伊东部圣城马什哈德。1958年赴库姆神学院学习。1963年后因参加反国王活动多次被捕并被流放。1979年伊斯兰革命胜利后,历任革命委员会成员、国防部副部长、革命卫队司令、德黑兰市教长、伊斯兰共和党书记、最高国防委员会主席、总统等职,1989年6月霍梅尼逝世后继任领袖,兼武装力量总司令。曾于1989年5月以总统身份访华。已婚,有六个子女。

哈桑·鲁哈尼:总统。1948年11月出生于伊朗塞姆南省索尔赫市,早年在塞姆南神学院和库姆神学院攻读伊斯兰教法。1972年,鲁哈尼从德黑兰大学毕业,获得法学学位,随后前往英国格拉斯哥喀里多尼亚大学攻读法学硕士学位。伊朗伊斯兰革命后,鲁哈尼于1980年至2000年间任议会议员,先后出任议会国防委员会主席、外交政策委员会主席和第一副议长。两伊战争爆发后,鲁于1983年至1985年任战场副总指挥。1989年至1997年拉夫桑贾尼出任总统期间,鲁担任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并持续任职至2005年。哈塔米担任总统期间,鲁哈尼于2003年至2005年出任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出任首席核谈判代表期间,他与英国、法国和德国达成协议,暂停伊朗铀浓缩活动。2005年卸任后出任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战略研究中心主任。2013年6月参选总统并获胜,8月4日宣誓就职。

阿克巴尔·哈什米·拉夫桑贾尼: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主席。1934年生于克尔曼省,14岁入库姆神学院学习。60年代起从事反国王活动,多次被捕。1979年伊斯兰革命胜利后,先后担任革命委员会成员、内务部长等职。1980年7月,当选为议长。1981年被任命为霍梅尼驻最高国防委员会的代表。1983年7月当选为负责霍梅尼身后选定继承人的“专家会议”副主席。1988年6月被霍梅尼任命为武装部队代总司令兼德黑兰市临时教长。1989年7月28日当选为总统,1993年6月获选连任。1997年3月17日,哈梅内伊任命拉夫桑尼为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主席。2006年12月,当选第4届专家会议委员。2007年2月,继续担任新一届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主席;同年9月当选专家会议主席。2011年3月,卸任专家会议主席一职。曾于1985年6月和1992年9月两次访华。已婚,有三子二女。2013年参选总统,但未能通过宪法监护委员会的资格审查。

阿里·拉里贾尼:议长。1957年出生。德黑兰大学西方哲学博士。历任伊朗国家声像组织主席、文化和伊斯兰指导部部长等职。2005年8月至2008年3月任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和文化革命最高委员会成员,同时负责伊朗核问题对外谈判。2008年3月当选议长,2012年6月连任。拉曾于2006年1月、2007年1月、2013年10月三次访华。

【经济】伊盛产石油,石油产业是伊经济支柱和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石油收入占伊外汇总收入的一半以上。近年,伊经济总体保持低速增长。2012年,伊国内生产总值4880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456美元。【伊朗人口】

【资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蕴藏丰富。截至2011年底,已探明石油储量1545.8亿桶,天然气储量33.69万亿立方米,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11%和17%,分列世界第三、二位。石油和天然气生产量均列世界第四位,日产原油能力350万桶、天然气5亿立方米。

其它矿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可采量巨大。目前,已探明矿山3800处,矿藏储量270亿吨;其中,铁矿储量47亿吨;铜矿储量30亿吨(矿石平均品位0.8%),约占世界总储量的5%,居世界第三位;锌矿储量2.3亿吨(平均品位20%),居世界第一位;铬矿储量2000万吨;金矿储量150吨。此外,还有大量的锰、锑、铅、硼、重晶石、大理石等矿产资源。目前,已开采矿种56个,年矿产量1.5亿吨,占总储量的0.55%,占全球矿产品总产量的1.2%。

【工业】以石油开采业为主,另外还有炼油、钢铁、电力、纺织、汽车制造、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建材、地毯、家用电器、化工、冶金、造纸、水泥和制糖等,但基础相对薄弱,大部分工业原材料和零配件依赖进口。

【农林牧副渔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伊朗农耕资源丰富,全国可耕地面积超过5200万公顷,占其国土面积的30%以上,已耕面积1800万公顷,其中可灌溉耕地830万公顷,旱田940万公顷。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43%,农民人均耕地5.1公顷。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其综合收割机与拖拉机保有量分别为1.3万台和36万台。近年来,伊政府高度重视、大力发展农业,目前粮食生产已实现90%自给自足。

农业主产区集中在里海和波斯湾沿岸平原地带,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自2003年以来,伊朗政府逐年加大农业扶持力度,重点支持水利灌溉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业科研、信贷与自然环境保护,以便改良农耕环境,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力争实现政府第四个五年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制定的13.5%的行业增长目标。

【旅游业】伊拥有数千年文明史,自然地理和古代文明遗产丰富。伊斯兰革命前,每年到伊旅游都有数百万人。两伊战争后,旅游业遭到极大破坏。1979~1994年,到伊旅游人数年均不足10万。从1991年起,政府开始致力发展旅游业,旅游业逐渐复苏,2011年游客人数达300万,旅游收入20亿美元。伊全国有各类旅游组织、旅行社约3000个。德黑兰、伊斯法罕、设拉子、亚兹德、克尔曼、马什哈德是伊主要旅游地区。

【财政金融】截至2011年底,外债总额为179亿美元,外汇储备为1046亿美元。

【对外贸易】伊主要出口商品为油气、金属矿石、皮革、地毯、水果、干果及鱼子酱等,主要进口产品有粮油食品、药品、运输工具、机械设备、牲畜、化工原料、饮料及烟草等。2012年,伊进出口总额约1787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117亿美元、同比下降21%,进口额670美元、同比下降7%。受制裁因素影响,2011年底以来,伊朗原油出口大幅下降。

【军事】国家武装力量由军队、伊斯兰革命卫队和治安部队组成。领袖是武装力量总司令。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最高军事领导和国防政策的制定机构,由总统、1名领袖代表、司法总监、议长、武装力量指挥委员会主席、国家管理和计划组织主席及外交、内政和情报部长组成。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二年。

目前,武装力量总兵力约90万人,动员部队约110万人。军队由陆军、海军、空军和防空部队组成,总兵力约43万人,其中陆军约36.5万人,海军3万人,空军3.5万人。 革命卫队总兵力约43.7万人,其中陆军约39.9万人,海军2万人,空军1.8万人。 此外,还有治安

部队4万人。

【教育】实行中、小学免费教育。重视高等教育,并于1989年制订高等教育5年发展计划,通过提供贷款和给予物质、政策支持等措施鼓励民办高等教育。6岁以上受教育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2.5%。目前全国共有高等院校346所,大学生近340万人。德黑兰大学是伊朗著名的高等学府。

【新闻出版】目前,伊约有各种报刊1700余种,大部分在德黑兰出版。主要报纸有:《世界报》、《消息报》、《伊斯兰共和国报》、《虔诚者报》、《使命报》、《和平报》和英文版的《德黑兰时报》、《伊朗新闻报》和《伊朗日报》国际版。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是唯一的官方通讯社。1979年伊斯兰革命前称波斯通讯社。 国家广播电视台成立于1966年,1979年改名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声像组织。现任主席是赛义德·伊扎托拉赫·扎哈米(Ezzatollah Zarghami)。电台用波斯语、阿拉伯语、英语、法语、德语及汉语等二十五种语言对外广播。电视有7个台播放节目,并有3个卫星台向海外播出。目前,外国新闻社驻伊代表机构有百余个,登记外国记者1000余人。2007年7月,伊朗开通伊首家英语电视台PRESS TV。

【对外关系】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单极世界,愿同除以色列以外的所有国家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关系。赞成联合国改革,主张增选伊斯兰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yc/417227/

推荐访问:伊朗人口gdp 伊朗农业人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