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私藏美文 > 教育热点问题

教育热点问题

时间:2018-05-03   来源:私藏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私藏美文】

教育热点问题 第一篇_教育学热点问题

根据收集资料和自己的见解,我觉得教育热点问题无不外乎以下几个:

免费师范生问题

深刻解读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内涵,深化高师院校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影响研究,分析其对地方高师院校发展的启示,探索地方高师院校推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必要性和操作 制障碍,强化教师教育的特色和优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深远意义。

一、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内涵的解读

(一)深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运行,其现实意义就是坚持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在全社会深化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强化教师教育的重要作用,提高教师教育的社会地位,吸引和调动全社会关注、关心、参与和奉献教师教育。为尊师重教的形成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使教育事业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使教师真正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二)加大高素质师资培养力度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国家对教育的投人逐步加大,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师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从“新课标”指导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以及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都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优质师资匮乏一直是导致农村教育滞后和低水平的一个“顽疾”,薄弱的教学条件已经成为农村儿童失学、转学、辍学的主要因素。另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新农村建设的逐步实施,农村地区对高质量的优秀师资的需求量也快速增长。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是从国家层面对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体系的设计完善、配套政策的支持到位,不但有利于高师院校在现有改革的基础上,突破原有的一些体制障碍,强化教师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更有助于培养大批优秀中小学教师,为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和保障。部属师范大学的试点、经验的积累、制度的建立。将为培养造就大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奠定基础。

(三)强化教育家兴办教育的理念

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实行。其中之意就是着眼于将“教育家办学”作为推进教育发展的一个举措。这些年来。在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办学的经济思维、市场思维和利润思维有所存在,然而,违反教育规律,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现象应该得到纠正,教育的公平性和公益性应该有所增强。政府在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中倡导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立志从教就是强调:育人是中心、教学是根本,要让教育回归公益性和长远性.回归公平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国家政策的导向和支持。培养和造就大批教育专家,实现让教育家办教育的长远目标,使教育得以和谐持续高效发展。

(四)促进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落实

2l世纪,科技进步与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高素质人才培养成为必要前提,因此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具体表现。教育发展依赖于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教育优先发展必然体现教师教育的优先发展。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试行,反映了国家对教育的优先发展首先表现为对教师教育的高度重视,运用公共财政对其进行重点优先扶持。通过教师队伍建设先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落后地区的人口素质。满足弱势群体受教育的需要,促进教育的平等与区域间的均衡发展。我们认为,从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看,强化人的科学发展,着力提高国民精神和文化知识,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教师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础力量,已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对地方高师院校发展的启示

(一)凸显高师院校在基础教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师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意味着教师教育发展必须与基础教育的需求相结合。谋求基础教育的发展,始

终是教师教育的出发点和重要目标。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和执行人,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及教育改革的成败。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实行进一步凸显了高师院校在基础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提升教师教育的质量。不断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作为地方高师院校必须前瞻性地看到未来社会发展对其自身功能、发展状态的要求和期望,坚持教师教育的发展方向,继续高举师范的大旗,承担教师教育历史责任与时代使命。

(二)加速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转型

国家实施示范性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推进了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的转型。随着教师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教师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着良好机遇和严峻的挑战。长期以来地方高师院校以培养基础教育的师资为目标。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具有明显的师范教育特色。是培养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因此,地方高师院校应从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施,审视教师教育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要求,加强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发展,发挥教育的学科优势,加快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的转型。确保基础教育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基地的巩固发展,形成明显优势,产生不可替代性的效果。

(三)促进基础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

基础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是一项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区域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力量。而师资均衡则是“均衡软要素”中最主要的一个要素,基础教育师资的优化配置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条件。目前,在基础教育学校师资队伍中,对广大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稳定吸引高水平师资难的问题,大批学术带头人、学科骨干教师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在现行就业政策和环境下,高水平教师又难以选择到边远农村艰苦学校任教,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实行,着力于提高基础教育教师的学科专业化水平,加强了农村学校教师的培养。作为地方高师院校应因势利导,在师资人才培养教育的过程中,从思想上、措施上注重加强为薄弱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服务的力度,为逐步缩小城乡基础教育差距,促进基础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四)加快新型教师教育模式的构建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显现了新型的教师教育思想。一方面是对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的切实转变。由传统的、技术含量较低的、人尽可代的“教书匠”转化为现代的、技术含量高、不可替代的“教育家”;另一方面由传统的一次性师范教育转化为终生的教师职业教育。实施教师职前、职后的一体化教育,并以此形成制度,构建新型的教师教育模式,以增强教师群体的育人效能。教师教育“学术型”的核心在于使教师成为知识的“源泉”,是“教育家”必备的素养;“师范型”的内涵重点是使教师具有依据教育对象的特殊性采取不同的施教手段与方式的能力,是“教育家”职业所特有的技能。地方高师院校面对新的发展动向和要求,需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师教育模式,不断提高师资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提升高师院校的综合竞争力。

三、地方高师院校推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必要性分析

(一)地方高师院校推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是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有效措施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助推器。现代教育公平理论认为:教育公平包括人学机会均等、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平等。其重要内涵就是使受教育者在排除先天不足因素的基础上,在教育过程获得平等的教育资源,降低不平等的环境条件对学生的影响因素。教育部提出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其重要目的就是在提高师资队伍质量的同时,使教师教育相较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逐步改变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严重失衡状况。地方高师院校是师资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生力军,在地方高师院校推行该项政策,更有助于解决区域经济差异、城乡环境差异、校际条件差异等发展不均衡而带来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从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来看,更具有针对性和迫切性。

(二)地方高师院校推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是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

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需要教育发展的支撑,而教育的持续均衡发展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基础。在教育发展

中,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中华民族素质之所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所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所系,是国家综合实力之所系。正如古代大教育家荀况所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教师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要发展教师教育必须先行。推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使处于较低经济收入家庭的学生获得了受教育机会。满足了社会弱势群体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同时也是和谐社会建设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作为国家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才培养“母机”的地方高师院校理应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地方高师院校推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是培养高素质师资的现实需要

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师资,这是地方高师院校发展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目标是要提高基础教育师资的整体素质,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保障。然而,由于地方高师院校生源质量相对不高,办学经费相对不足,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等问题。所培养出来的教师尚不能完全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求。如果地方高师院校的师范生也能享受到这项优惠政策,那么师范生免费教育将会收到更好的社会效果。通过这一政策,吸引更多优秀高中毕业生就读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生源的质量将会明显提高,从而激励地方高师院校的毕业生更多地走向基层、走向农村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同时也将促进地方高师院校办学水平的提升,从根本上解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的问题。

四、地方高师院校推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相关问题

(一)态度认识问题:行动与等待相并存

地方高师院校推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面对发展动向,是积极响应、有所作为,还是翘首旁观、被动等待,这是地方政府以及高师院校当前普遍存在的两种态度。无论哪种态度都有一定的客观现实性,关键在于如何去认识和把握这项政策的前瞻性和发展趋势。我们认为,既然中央政府已经在高师教育发展导向上做出了示范性策略,地方政府在对待高师院校的发展问题上应该重视和深化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影响和作用,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科学的规划,提出相应的对策,积极主动地开展推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目前,有的地区已在推广试行计划招收部分免费师范生的政策,加快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发展步骤问题:试行与推广相联系

地方高师院校推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是解决地方基础教育发展失衡的需求。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举措。然而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成熟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地方高师院校推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是渐进发展过程。相关的制度需要逐步完善,运行的机制需要逐步健全。我们认为,地方政府在高师院校推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应该采取“重点示范、逐步推广”的策略,首选一至二所地方高师院校进行改革试点,在试行中不断寻求政策的改进和完善,为全面推广积累实践经验和奠定基础。

(三)实施效能问题:入口与出口相配套

地方高师院校推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要发挥最大的效能。需要对师范生的人口与出口同时把关,这是该项政策得以长久持续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在以往师范教育体系中,曾对师范生实施了保护性政策,使其生源质量有所提高。今天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重新提出,势必对地方高师院校的生源发生重大影响,对教育的均衡发展有所促进。但是,在高等教育成本分摊、实行缴费上学的大背景中,师范生免费教育并非回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师范生免费的老路。因为社会发生了变化,人们对择业的要求、事业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必须面对这一政策具体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理智的分析。在推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时,从过去实践的经验和现实的要求来看,只是对入口的把关还不够,还应正确解决师范生入学时的专业选择和毕业时就业选择的问题。按照培养高水平教师、教育专家的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建立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另外,还要重视高等师范免费教育毕业生的出口问题。正确处理免费教育与责任义务的关系。使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政策通过具体措施真正实现三个目的:一是让一些家庭贫困的优秀学生可以选择接受免费师范教育,解决贫困学生上大学难的问题;二是吸引一些优秀学生选择师范教育,提高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关注;三是解决好当前广大

农村地区师资力量,尤其是高水平师资匮乏的问题。

(四)经费筹措问题:统筹与分担相结合

推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必须要有经费的保障。才能得到真正落实与贯彻执行。由于受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的教育经费一直处于相对比较严重的短缺状态,尤其是对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推行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免费教育的经费问题更加突出。长期以来,在教育经费划拨方面,地方高师院校与部属高师院校相比差异性存在(在同地区与重点综合性大学相比也低)。因此,在地方高师院校推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政策,在资金投入方面,需要制定合理的师范生免费教育资金的统筹与分担制度。针对不同地区和发展规模,采取中央财政专项经费转移支付和地方财政划拨经费的方式,解决推广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资金问题。

(五)长效机制问题:现实与长远相兼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推行。目的是培养千百万优秀教师,保障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和综合国力相对较弱,教育事业的振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推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时,既要着力于解决当前师资短缺及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要着眼于地方教育发展的长远目标,一方面应大力培养大批高水平的新教师,另一方面要提高广大在职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加强地方教师教育发展的科学规划,先行做好制度方面的顶层设计,制定既符合现实需要又体现长远要求的教师教育发展战略,逐步建立和完善地方教师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

五、地方高师院校推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建议

(一)建立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财政分担制度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规定:“免费教育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安排。”同时也规定“中央财政对接收免费师范毕业生的中西部地区给予一定的支持。”由此可见,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所需经费有中央财政负责。中央此项政策意在“示范性”。并体现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关注和支持。因此我们认为,地方高师院校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中央财政也应安排相应比例的专项资金通过地方政府转移支付给试行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地方高师院校,尤其是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给予政策的倾斜。

(二)设立地方政府教师教育专项基金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实行,是有条件约束的;在当今社会环境下,仍难以保证享受免费教育的师资不产生工作流动。即便师范生培养和服务合同有严格的服务期限制及相应的惩罚条款,但如果工作流动的收益高于成本,违约仍是可能的。为保证这一群体能够积极主动地服务于中小学教育事业,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教师职业的待遇问题,尤其是艰苦的农村地区教师的工作环境问题。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制度安排层面,建议地方政府建立教师教育专项基金。针对不同地区的工作环境条件,分步骤、分类型推行教龄累进工资制度并对到艰苦地区从教的毕业生给予一次性安家补贴费用。另外,针对部分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编制和经费较为短缺的现实问题,地方政府需要对免费师范毕业生设置周转编制和统筹工资,保障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落实。同时教师教育专项基金面向社会捐赠开放,以吸引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投入师范生的免费教育。

(三)设立高师院校师范生专项奖学金

高师院校是承担师范生免费教育的“主战场”,也是师范生免费教育资源供给的具体执行者。培养师资是高师院校的本质属性,免费培养师资政策的实施,就必然要求:一方面,国家及政府在对高师院校现有财政拨款的基础上需要专项支付高师院校用于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费用;另一方面,高师院校也要相应设立免费师范生奖学金和奖教金制度。既关注人口的培养过程,对品学兼优的师范生给予奖励;又要重视出口的有效性,师范生免

费教育政策的执行应该是针对去需要而又难以吸引到师资的地区从教的毕业生。通过氛围营造和政策导向,吸引和鼓励更多优秀高中生报考师范专业,促进免费教育师范毕业生自愿到艰苦地区从事基础教育工作,使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落在实处。

(四)建立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保障机制

为保证师范生免费教育“有学生愿意报考、报考后愿意学习、毕业后愿意去需要的地方、去地方教书能有保障”,应考虑建立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保障机制。具体而言,师范生免费教育实行以国家政策性拨款为保障,借助“国家助学贷款”的运行机制。政府接高校核定的合同性就业学生数,拨付经费,高校、银行与学生签订助学借款合同,学生就学期间,按合同享受免费教育,免费师范毕业生未按协议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要按规定退还已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违约金,免费师范生与就业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履行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五)建立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评估体系

良好的愿望必须考虑可行性,正确的决策必须具有操作性。再好的政策,必须执行才可能产生效益,地方政府及高师院校可以借鉴《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制定地方政府和地方高师院校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执行办法。比较详细地规定具体的执行高校、师范生免费的范围、免费师范生录取的来源及毕业去向、免费师范生服务的年限及再发展的条件等。教育部在2007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加强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开展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试点,引导各地建立鼓励优秀人才当教师的新机制。”为此,就必须建立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评估体系,以检验和评估该政策执行的效益。在实践中不断推行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措施,促进发展教师教育的长效机制建设。

教育公平问题

“教育公平”是最重要的社会公平

一、教育公平的现状和问题

1. 教育机会的不公,教育过程的不公,教育结果的不公;

2. 地区差别:教育差距加大;

3. 城乡差别:农村教育问题仍然突出;

4. 阶层差别:关注弱势群体和贫困学生;

5. 女性教育和少数民族教育。

二、教育公平问题的原因

1. 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

2. 中央财政过多用于高等教育,而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不足;

3. 东、西部地区以及城乡之间教育经费的投入失衡;

4. 同一地区,地方财政对强校的投入高于对弱校的投入;

5. 重普教轻职教的观念,严重影响了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进而影响我国教育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6. 缺乏有效的管理、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使民办教育举步维艰。

三、教育公平问题的对策

1. 切实提高政府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的比重;

2. 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发展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

3.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4. 坚决限制和缩小教育差距;

教育热点问题 第二篇_当代中国教育的几个热点问题

当代中国教育的几个热点问题

___在中山市黄圃镇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的演讲 (2007年12月25日下午2:30分__5:30分)

许锡良

各位骨干教师学员:下午好!

欢迎大家来参加这次培训活动!大家都是来自中小学教师一线,而且是骨干教师,你们是中国的基础教育的基础,骨干也就是基础教育的栋梁。今天,我很荣幸有这么一个机会能够与大家一起来探讨当代中教育几个热点问题,作为第一个演讲的教师,我深感荣幸,因为这是组织者对我极度信任,要我来开一个好头。其实我是来抛砖引玉的。同时,我也深感诚惶诚恐,因为生怕这个头开得不好,影响了大家培训的心情。 今天我要讲的几个教育热点问题____也可能是冰点问题,是这么几个:

第一,重新理解教育____我们是怎样误读了教育的内涵。 第二,网络时代对教育及教师职业提出了什么挑战。

第三,我们的考试,特别是高考究竟遇到了什么问题。

第四,怎样理解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

第五,我们的教育公平问题____一个特别难以解决的中国教育问题。 以上问题,大多在我的博客上都有相应的解答,我曾经都作过详细的探讨。今天如果我讲得不够详尽的地方,可以上我的博客再看看。如果时间来得及我就多讲,如果时间上来不及,我就可能不能完全展开来讲。但是今后,大家仍然可以在我的博客上继续探讨。

先说第一个问题:重新理解教育的问题。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反教育的教育》,里面说到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来,实际上是错误地理解了。长期长到哪里?至少要追溯到孔子。如果一个民族长期错误地理解了教育,那么我们在教育上所作的种种努力不仅容易事倍功半,而且还可能收效甚微,甚至走向我们的反面。我们以前只是强调要重视教育,却没有想过重视当然重要,却还有一个怎样重视的问题。如果错误地理解了教育,那么,有时越重视,对儿童的伤害越大,你越努力干教育工作,那么我们就越可能走向反教育。要知道错误的教育远比完全没有教育可怕。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就说过,受到错误教育的孩子远没有完全没有受过教育的孩子聪明有灵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那么,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的教育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怎么来评判?有什么标准?用什么方法来知道这个标准又是正确的而不是错误的?说起来教育看似简单,其实是很复杂的。教育的复杂原在于理解人的内涵复杂。我这里

先说标准吧,是否符合人的身心发展,回归人的本性就是教育好坏的标准。也就是说,教育也好,学校也好,教师也好,都是为了儿童设计的,而不是相反。为儿童的什么设计?为他们身心发展设计。儿童的兴趣爱好,儿童的天性及儿童的世界都是我们教育需要保护的对象。儿童的天性有很多,那么儿童的什么天性又是需要保护的?什么天性是需要加以引导与规范的?这是值得探讨的。我们以前一直以为儿童是一个未成熟的状态,并且把儿童看成是成年世界的准备阶段,这也是一个误区,还有,把儿童看着是幼稚无知的,创造力与想像力是学校教育及其他教育教出来的,而不是儿童天性中固有的。这也是一个错误理解了儿童,错误地理解了教育的例子。其实儿童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的求知欲与想像力,特别是创造力本是人的本性,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好的教育就是引导儿童这种天性,特别是保护这种天性,要知道,教育及教师们都不能够给予儿童这些东西。好的教育就是保护与顺应这种儿童天性的,坏的教育就是破坏与损害了儿童这些天性的。比如,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不喜欢儿童提问,认为有问题了,就是教学任务没有完成,目标没有达到,学生有问题,就是教师没有教好。因此,我们教师常常习惯性地在一节课快要下课时喜欢向学生问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同学们,今天的内容还有什么问题吗?好,没有问题,今天的课上得很好,下课。因此,教师与学生都心满意足地下课了。可是,我们有没有反思过我们的知识观呢?任何知识都是值得再怀疑的。老师们不要把自己所教的东西认为就是铁定的东西,不可怀疑的结论。这样认为知识就是有问题的。聪明的孩子常常是在别人习以为常的地方提出惊人的问题的。儿童是富

有哲学精神的,儿童的问题常常包涵有十分丰富的哲理。可是,这些善于提出问题的儿童常常会被教师误解,认为他们不是捣蛋调皮鬼,就是智商太过于落后了。比如,发明大王爱迪生小学才读了三个月就被赶出了教室。原因就是因为他不肯像其他小孩子那样在数学教师问到2+2等于多少时,齐声回答等于4,而是十分迷茫地站起来问老师为什么会等于4。这个时候数学教师恼怒了,以为爱迪生是在故意与他作对,因此把爱迪生赶出了教室。还好爱迪生有一个很优秀很伟大的母亲,这才有了后来的发明大王爱迪生。这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例子了。但是总能够说明一些教育问题的。

在判断什么教育是好的教育时,我有一个方法论,不知道有没有道理,也在这里提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就是“由结果倒推原因。”这个我也有一篇文章放在我博客上。大家可找来认真看一看,看看我说得有没有道理。所谓“由结果倒推原因”。就是如果一个国家、民族、社会的教育导致的国民素质高,发明创造多,社会繁荣富强,同时文明程度高,尊重人权,我们就认定他们的教育也是成功的。教育是成功的不是说他们的教育就没有一点问题,而是说总体来说是成功的,可取的。那么导致他们教育成功的那些做法大体上来说,也是可取的。这里有没有中国特色还是美国特色、日本特色呢?应该说会有一点,但是作为人及人类的共性,我以为教育更多的是面对人及其文化中的共性。在这里我预选给一些有强烈爱国主义感情的教师打个预防针,谈到成功的教育案例,我有时会以美国为例,但是更多的时候会以万恶的日本鬼子为例。如果我谈日本的教育的成功例子,请特别爱国的教师暂时控制一下激动的情

绪波动,等我完全把话说完再反驳我。好不好?这里我先模仿托尔斯泰的名言说一句套话吧:“好的教育总是相似的,坏的教育各有各的坏法。”这个好的教育的相似性就是都是尊重了儿童的天性,保护了儿童的世界的教育,坏的教育常常方法各异,但是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损害儿童的天性,视儿童的天性是必须修正的对象,以儿童的天性为敌,用一种强蛮的摧毁儿童天性的习惯与规则来强加给儿童。这里的方法会有许多,但是我以为目前到处造就的“教育神话”是一大教育的公害。我也写过一篇文章叫《我不相信教育神话》。魏书生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最大的神话,当然远不止他。不过他三十年不倒,简直是神话中的神话。他最大的神话就是把复杂的人,丰富的儿童世界及艰辛细致的教育弄得很简单而且看似特别有效果,让读他的书,听他的报告的人不得不服,明明简单有效,但是学起来就是做不到,而越是做不到,就越是感觉魏书生先生作为教育家的伟大神奇,也就是越痛恨自己作为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的平庸无能。这简单就是一个怪圈。另外,这种典型其实是占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太多的教育资源造就出来的。如果一种意识形态要造就一个典型总是会有办法的。即使“文革”时像陈永贵这样的文盲及他领导下的大寨村,在一种政治需要时也可以做成副总理及全国学习的典型,这个典型也差不多是三十年不倒。但是神话是靠不住的。一个教师可以让中央电视台这样的权威媒体拍个人的电视连续剧,而且数代领导人接见,这样的荣誉与光环是无法复制的,而且复制效应也是递减的。这也是这么多年以来大家学习魏书生先生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学得像样的原因。就像当年我们无法学习陈永贵与大寨一样。这样的历史教训我们是

教育热点问题 第三篇_教师教育热点问题

教师教育热点问题

1, 教师专业化的现代性困境及其解决策略:

虽然我国在1993年的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就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业的专业人员,从基本上肯定了教师劳动的专业性。现在教师虽然已经被作为一个专业而接受,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限制性因素,如知识困境(教师专业化应建立在成熟的教育科学基础之上,但教育科学本身并不被现代接受为成熟的科学);权利困境(科层制对教师专业自主权的约束,前者关注效率,立足于所在组织的整体,后者即专业人员追求知识,技术,立足于所在的学科和行业);以及伦理困境(工具理性,规范伦理对德性理论的边缘化)。所以如何解决这些困境,真正实现教师的专业化是教育界急需回答的一个问题。

2, 教师角色冲突以及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分析:

因为一直以来教师扮演的是一个角色集,这就决定了传统教师角色的复杂性;而现 今新课改对教师的角色转换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如在师生关系上来看,新课改要求 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向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在教学方式上来看,新课改要求教师由主导者变成引导者等等,虽然要求很理想,但是客观上更进一步加大了教师的压力,强化了教师的角色冲突,如何有效化解这一显著矛盾,解决教师角色适应问题,成为了时下在教师教育方面关注的一个热点。

3, 教师教育一体化衔接问题:

在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教育一体化问题逐步引起教育界的广泛重视。教师教育一体化即指的是职前培养,入职教育,以及职后进修。这三阶段本应该在培养目标,协同机制,管理权限等方面形成无缝链接,但现实情况却截然不同,虽然近年来,教师教育一体化已被广泛接受并得到认可,但是在实践性的操作性层面上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4, 如何解决农村教师问题: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面临诸多问题:如编制缺少问题;工资待遇低;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学历,职称有待提高;职后培训经费,培训水平低下等等。农村作为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承担着重大的教育任务。而农村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力军,在教书育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切实有效解决这些农村教师问题,是国家教育振兴的前提性保障工作。

5, 以实践为取向的职前教师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下,社会对课堂“主导者”———教师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且伴随教师资格证制度的改革,毕业生应聘难度的提升,师范生在职前教育阶段掌握充足的职业技能已经成为了必需。高师院校是进行职前教师教育的主要场所,所以也就成为改革中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教育热点问题 第四篇_网友最关注的十个教育热点话题

网友最关注的十个教育热点话题

时下网络里最热门的教育十大热点话题,作为教育者我觉得也可以谈谈!

【话题一】减负 关注指数★★★★★

网友:减负喊了那么多年,但减了什么?

【话题二】就业 关注指数★★★★★

网友:大学生当小贩能解决就业?

【话题三】学前教育 关注指数★★★★☆

网友:幼儿园纳入义教体系挡住高收费

“学前教育一直没有被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内,政府对幼儿教育投入不足、过度依赖市场,是幼儿园收费近年来猛涨的主要原因”。

“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即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上有名气、优质的幼儿园,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幼儿园收费也就水涨船高。”一名家长深刻分析了幼儿园高收费生存的土壤。

【话题四】择校收费 关注指数★★★★☆

【话题五】教师 关注指数★★★★

网友:对教师少一些考核 多一份关心

“从事义务教育工作教师的绩效工资实打实兑现;.对农村教师的提高培训工作力度还要加大;农村初中毕业班的学生不能加班加点,节假**双休**不能补课,不向学生收费的课也不能补;农村教师的办公条件应该改善。”一位农村教师对教育提出了四点期盼。

【话题六】留守儿童 关注指数★★★★

网友: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社会网络

2009年的春节已经随着春天的脚步渐渐走远,尽管金融风暴的影响,仍然挡不住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的脚步,这不禁使我想到年前回到农村老家时遇到的一组农民工子女留守生活的真实情景……

【话题七】素质教育 关注指数★★★☆

网友:办面向未来、回归土地的教育

记得小时候在乡下读书,学校在田园中,教师出身农民,学生都是农民子弟。学生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工学农学军。我们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还要学农事,做农活。遇到农忙的时候学校就放几天假,老师只布置少量的作业,好让我们多参加劳动,以减轻家长的负担。这种教育使我们学得了书本知识,又亲近了土地。

【话题八】农村教育 关注指数★★★☆

网友:提高基础设施才能满足素质教育

目前我国的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设施相当的落后,按照经济生活水平讲,也就是刚刚解决温饱问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也就是达到了普及,也就是有地方念书了。现在要培养人才,存在提高基础设施的问题。

【话题九】高等教育 关注指数★★★

网友:大学变"宽出"为"严出"

不改革高校“严进宽出”模式,大学教学质量就无法提高。当前“严进宽出”的结果是,不管是哪个高中生,只要考上大学,多数可以顺利毕业。既然我进来就可以毕业,所以学不学就没有多大的关系了,一些大学生因此失去了学习最基本的动力。我认为,大学应实行“严进严出”的管理模式,并可通过“教”、“考”分离的措施来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话题十】新课改 关注指数★★★

网友:实施新课标要依据学校实际

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但老教材教学大纲的要求与新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之间的碰撞,仍旧让一些教师和学生无所适从。具体分析,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有如下困难……

教育热点问题 第五篇_小学教育热点问题透析

小学生减负

一、为什么要减负

为了把小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拯救出来,让孩子们有更多的玩耍时间,促进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因此要“减负”。【教育热点问题】

(一)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表现

1.教学要求过高,学习时间过长,睡眠不够

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升学率,采取了一系列强化措施。有的学校在教学内容上追求偏、难、多、超纲脱纲授课和延长日授课时间;有的学校延长复习时间,利用自习搞突击,提前结束课程进行复习;有的学校到现在还“双休日”排课,让学生到学校上课补习。

2.作业量过大

由于作业量大,学生大都不能按时睡觉,晚上过晚睡觉已不见怪。有些作业学生已经做了多次,并且掌握了,但教师要求非做不可,因而有父母代做的现象。一些学校的实验班作业量比普通班更多。作业量大,学生拼命完成它;有的学生实在完不成,就受到教师的惩罚。

3.考试次数过多

经调查,目前小学考试形式有:单元测验;年级统考、抽考;期中调研;期末考试。有的学校为提高成绩,订购各种模拟试题,以强化训练。

4.复习资料泛滥,练习册成灾

5.追求高升学率

(二)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负面影响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超出了小学生的承受能力,产生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1.造成学生普遍睡眠不足,体育锻炼不够,学生体质下降、视力减退;2.心理压力沉重,容易产生焦虑、忧郁、恐惧等症,使学生由怕学、厌学进而上升到逃学、辍学,给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带来困难,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3.沉重的学习负担和压力,影响了学生兴趣、特长的形成;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导致学校、教师、学生本人和家长重智育、轻德育、忽视音体美等学科,违背了国家的教育方针、违反教育规律、扭曲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最终培养出“高分低能”的不合格人才。

(一)什么是课业负担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的课业任务,以及对课业任务的心理体验。

(二)课业负担的影响因素

1.教育因素:评价制度、教育改革不彻底、优质教育资源不足

2.社会因素:苦读文化、唯学历人才观、父母过高期望

(三)国外减负的经验

1. 宽松教育

2.严格控制课时数,使学生更“自由”

3.规定作业时间、丰富作业形式,使作业更有效

四、减负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一些学校超课时现象较为严重

河北省某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数学课程偏多,语文课每周11节,数学课每周11节,而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每周要2到3节,而实际上该学校每周只有1节,其他课时均被语文等占用。

(二)学校越重视学习成绩,学生学习负担越重

升学率成为一些地方教育部门衡量学校、学校衡量老师、老师衡量学生以及家长衡量学校的主要指标。为提高升学率,学校往往千方百计提高学习成绩,就往往不遗余力实施超时、超量的教学。其结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负担日益沉重。【教育热点问题】

(三)家长越重视学习成绩,学生学习负担越重

在大部分家长眼中,与其让孩子无所事事或者看电视、打游戏,给孩子“学坏”留机会,不如让孩子利用这些时间参加补习班将更多时间和精力花在补课或者做题上,这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四)学生作业时间长且种类繁多

六、对策建议

(一)改革陈旧观念,端正教育思想

“减负”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责无旁贷。同时要认识“减负”不是目的,目的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能简单地认为“减负”就是减少课时、减少作业、减少考试,以至于对学生降低要求,削弱基础训练。所以,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首先要正确理解“减负”的含义。

(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检查监督,严格法规法纪

一是监督新华书店,搞好课本发行工作,订什么,领什么,防止乱搭配书籍。

二是监督学校按教学计划、课时安排上课,防止随意增减课时量,防止学校、教师给学生乱搭配书籍。 三是加强听课、评课制度,随时纠正不正确的教学方法,推广交流好的经验,以此来促进各学科齐头并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关键在于浓厚教研气氛,加强教学科研,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合理布置作业也是“减负”的有效途径。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课业负担状况。因此,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对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已刻不容缓。

(五)扩大社会就业面,减轻升学就业的压力

各级政府应以行政手段扩大就业门路,使中考、高考落榜者另有择业的途径,以减轻升学就业的压力。

小学阶段择校热问题探析

【教育热点问题】

(一)什么是择校

家长为了让子女能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主动放弃学区划分的学校而去选择他们认为适合于自己孩子的学校就读。是受教育者选择教育场所的一种行为。

(二)择校的形成与发展

1.两项政策

免试、就近入学政策

1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1986《义务教育法》 2.1993年取消小学升初中的考试。

(2)重点学校政策

《关于有重点地办好一些中学和师范的意见》确定全国194所重点中学。(1953年)

(三)小学教育阶段存在择校现象的原因

1.教育发展不均衡导致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2.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划分导致的择校

3.家长高期待值 4. 城市规模的扩大及流动人口增多

(四)择校的积极意义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41843/

推荐访问:2016教育热点问题 当前教育热点问题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