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美文 > 新秀美文 > 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

时间:2018-01-18   来源:新秀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新秀美文】

民生问题 第一篇_目前中国的民生问题

就目前中国来看,存在以下民生问题:

第一个就是收入分配问题,就我国来看,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基尼系数在0.4%,但是现在已经突破这个警戒线了,这个问题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

第二个就是我们的教育问题。教育问题包括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教育乱收费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农村医疗保障问题和医疗费用高、药品居高不下。虽然现在在农村大多数的人都买了医疗保险,但是在报销的时候遇到了还能多麻烦,而且现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困扰着大家,让人们大病医不起,小病不敢医。

第四个问题是安全生产的问题。安全生产一直是最近几年来屡禁不止的事情,比如说矿难、瓦斯爆炸、食品安全问题,就今年而言,食品安全我们国家是非常重视的。

第五个问题是就业指标、社会保障问题和劳动者工作环境的问题。比如说劳动者的生命保障问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现在有很多的大学生存在被就业的问题,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第六个问题是能源、资源问题。就目前我们国家而言能源资源存在的问题是使用效率低,节约意识不强。就最近的电荒、煤荒、油荒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资源能源的发展出现了瓶颈状况。

就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政策来应对:

一、就针对收入分配这个问题,有以下措施:

1、我们应该提高高收入人群的税收,用税收政策来调节收入差距。

2、应严格规范收入分配的秩序。建立合理的工资决定机制。

3、实行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证劳动力与劳动力使用者具有平等的谈判地位,促使劳动力价格合理化。

4、垄断行业的工资收入水平,必须进行限制与调控。同时,严格规范按要素分配的秩序。鼓励科技人员参与创业,通过专利转让、技术入股等途径增加收入,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鼓励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管理出效益与承担管理风险而获得较高的收入。防止权力进入要素分配,堵塞权钱交易的各种腐败漏洞。

5、加快提高城乡居民的经营性收入与财产收入。进一步优化城市创业环境,拓宽风险投资、小额贷款等渠道,大力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进一步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与农业补贴制度,增加农民进行商品化生产的积极性。鼓励居民出租住房,增加房源,发展租赁市场。加快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解决城乡公共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随物价指数增长而增长的长效机制,建立农村居民生活必需品物价补贴机制。

二、针对教育乱收费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1、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法律来完善规章制度,防止以权谋私的出现。

2、对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我们应通过财政拨款来改善教学设备的完善,培养并改善师资力量,加大教育投入,把教育的投入比例作为考核各地政府施政的标准之一,同时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让农村的孩子也能和城市里的孩子一样获得优质的教学资源。

三、针对农村医疗保障问题:

1、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促进公益性卫生机构的改革和发展。

2、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大政府投入,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3、实施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以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减轻农民经济负担。鼓励城市医师到县乡医院开展医疗服务和技术培训工作,并逐步形成一项制度。

4、彻底实行医药分开。主要调控手段一是在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基础上严格限定医院的收入比例,全面推行医药分开;二是辅之以严格的价格监管和相应的惩戒手段,最大限度的控制医药合谋问题。

四、针对安全生产问题:

1、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党和政府执政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实现好、保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加快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是确保安全生产的法规制度落实的关键。

3、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夯实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是生产安全的根本保障。

4、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是企业,但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实行政府的日常强制管理,通过监察监督等方式,确保企业单位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5、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加强和改善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是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

6、加大安监队伍建设。在县以上人民政府成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是《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的。

五、针对就业指标,社会保障问题和劳动者工作环境问题:

1、国家应做到加强宏观调控,扩大就业门路,发展第三产业,完善社会就业服务体系。

2、企业应做到调整国有企业布局,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

3、农村应做到发展城镇化,发展劳动 密集型企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化转移。

4、个人用做到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业技能,转变就业观念。

六、就资源能源问题而言。

1、政府应建立节能管理体系,加强监督力度。

2、健全法律、法规,调节人们的节能行动。

3、建立市场条件下的节能新机制,提高节能技术。

4、完善节能经济激励政策,鼓励和倡导节约资源。

这都是一些我们现在正面临的问题和一些解决措施,如果想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大家都得共同努力,不仅仅依靠政府,也要依靠我们自身的力量。

民生问题 第二篇_民生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对策

民生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对策

摘要:重视民生,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是事关改革发展全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深入分析我国民生问题的形成原因和根源,并以战略的眼光,从我国历史和现实实际出发,探讨解决民生问题的对策措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生问题 原因 对策

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获得了飞速发展,但民生问题却日益凸显,贫富两极分化、城乡差距加大、生存环境恶化等一系列民生问题,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得不关注的焦点。重视民生,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是事关改革发展全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问题。因此,解决民生问题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中之重。

解决民生问题的重大意义

第一,解决民生问题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只有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才能真正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二,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稳定”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可靠保障和坚强后盾。民生问题解决得好不好,不仅影响一个地方的改革发展和和谐稳定,而且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

第三,解决民生问题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能不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能不能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检验。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人民群众才能认同和拥护党和政府。 我国民生问题的形成原因

历史性成因。我国一直都比较重视民生问题的解决,但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一方面在宏观上实行“高积累”政策,影响了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另一方面,在微观上又否定个人争取自身利益的正当性,解决民生问题的政策、思路出现偏差。某些民生问题还因政府实施的政策导向所致。如农民收入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改革开放前,国家通过剪刀差的方式为工业化积累资金导致的。

结构性成因。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政治发展和生态发展之间呈现出结构失衡的状态,即经济发展快,社会发展、生态发展相对缓慢,政治发展明显滞后。这使得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制度、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最终都以民生问题的形式凸显出来。一、城乡二元结构制度。二、民众利益表达机制不畅。三、民生政策的短缺。一方面,民生政策的缺失或不到位,是出现大量社会问题进而导致民生问题的重要根源。另一方面,民生政策的执行存在梗阻现象。职能部门和利益集团谋取自身利益,干部民生政绩观念的缺失等都会导致政策的执行障碍。

变迁性成因。这是我国当前民生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我国的民生问题与社会变迁有着必然的联系。社会转型过程中,新旧社会结构因素长期并存,引起社会结构的震荡及不稳定,民生问题也就因此产生整个社会追求效率优先,而公平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由此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收入差距扩大和分配不公平问题。

解决我国民生问题的对策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加快推进改善民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点。解决我国民生问题,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以战略的眼光,从我国历史和现实实际出发,探索切实可行的措施。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共同富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使劳动人民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邓小平从生产力和人民利益两方面的价值目标出发,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只有经济的持续发展,才能为解决各种民生问题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为政府的支民、惠民政策提供经济基石。

调整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民主政治的发育,政府的职能也处于不断调整之中。现阶段在事关民生的问题上,政府必须强化责任,对于政府“失位”或“错位”的地方要赶紧“补位”或“正位”,对于明显滞后的公共管理制度,要及时调整。第一,要着力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公共财政体制应实现从重经济建设向公共服务转型,公共财政应更多关注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教育与职业培训、公共救济、公共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公共领域。第二,要逐步改变现有的城乡二元治理结构与户籍制度。政府需要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有利于全民发展的户籍管理新制度。第三,推进综合就业、分配与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就业再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是一个有机整体,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要统筹兼顾,继续加大工作力度。

完善制度建设,形成有效机制。第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维护民众切身利益。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二,完善利益表达机制,畅通利益诉求渠道。要解决民生问题,首先要通过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特别是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给予民众充分表达的权利,保障民众的合法利益。把群众利益诉求与表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要坚持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制度,定期开展接访、下访和蹲点调研,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要不断完善基层民主制度,让不同利益主体都有表达自己诉求的平等机会;完善决策听证制度,保证政策制定的公平公正;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让公众及时了解与自己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事情。

突出政府主导,发挥社会合力。民生问题的化解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利益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工程。民生问题的有效化解,既不能离开政府,也不能只依靠政府。它需要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坚持不懈,才能完成。因此,民生问题的有效化解,要在政府的主导下,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发挥政府的服务作用,调动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寻求有效的解决路径。

民生问题 第三篇_浅谈当今社会的民生问题

旅游学院 国导一班 扶珊珊 20121548

浅谈当今社会的民生问题

论文摘要:民生问题是这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最大的亮点。政府近年来如此关注民生是出于民生现状、政府管理创新以及国家与社会关系深刻变化的需要,其中蕴含了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对公民权利和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论文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政府管理创新;公民权利;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无疑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最大的亮点。今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并从不同的角度对民生问题进行了解读:新闻媒体主要从财政支出的角度来看政府如何解决民生问题,以及背后所隐藏的政府执政理念;社会学家从国家与社会转型、社会利益分化的角度来解读政府为什么关注民生;经济学家主要对如何实现民生问题而献计献策。本文将从政治学的角度对民生问题作如下解读。

一、关注的原因分析

从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可以看出本届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是空前的。为什么在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富裕了,蛋糕越做越大,政府要更关注民生问题?

1.社会发展中的民生现状迫切需要政府改善。这里从基础民生领域来讲。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入场券,是提高人未来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的基本途径。教育公平属于机会公平,属于最基本的公平范畴。社会学有个概念叫“代际转换”,是说下一代可以通过争取良好的教育改变本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遗憾的是,目前我国“代际转换”的途径并不十分畅通。

2.维护政治稳定的需要。具体到我们这样一个正在努力实现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大国,保持稳定的问题更加突出。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从经济、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都谈到了稳定的重要性。我国在经历了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结构、利益关系、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成果巨大但也带来了不稳定因素。一个是改革所带来的社会公正性问题。改革已经不能像初期那样使社会每个人都获利,反而有时是此消彼长。

3.创新政府管理模式的需要——从权威主义行政方式到服务行政。中国的现代化是依靠强大的国家启动和维护,政府要在社会稳定的同时,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聚集资源

进行现代化建设,特别是要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威来加速市场化改革,这样就形成了权威主义的政府行政方式。但是,在国家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时期,腐败猖獗、国家能力弱化、收入分配严重不公、非制度性政治参与对政治稳定的冲击等等,这些决定了“新的权威主义”

二、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挑战及对策【民生问题】

今年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措施是增加投入,从财政支出的角度来关注民生问题,毫无疑问,这将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民生环境。但是结合我国现状,政府在推行报告中的民生政策也会受到一些挑战。

1.挑战。社会民生需求与政府供给的矛盾。首先是民生需求与政府财政能力的矛盾。随着人民民生需求的增多、水平的提高,政府的财政投入将受到重大考验。其次是不均衡的民生需求与政府均衡供给的矛盾。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人民群众的民生需求是多样的、不同层次的,而目前的国情决定了政府只能从基础方面人手。这样就出现了如何解决非弱势群体民生需求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解决不好同样影响着社会稳定。另一方面,政府推行统一的民生政策,能否适应全国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值得我们追踪调查。

解决民生问题的制度建设落后,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是“刺激一反映”式的,往往是社会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民生问题刺激到政府,政府再去关注它。因此当前需要加速民生的制度建设。

经济发展与解决民生问题并不是“正相关”。我们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发现,过去政府经常强调要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经济社会中的问题,但是,民生问题却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它不会随着发展而自然解决。相反,它与社会财富充分涌流、经济持续繁荣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大环境很不协调。因此我们不能仅用依靠发展经济的办法来解决民生问题,那么在现有的财力下,该如何最大程度地改善民生呢?

有学者提出了用市场的力量来解决民生问题。事实证明,在经历了教育产业化、医疗市场化、住房商品化的改革之后,我们的民生水平非但没有提高多少,反而矛盾却越来越突出。现阶段民生问题集中表现在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方面。这些问题是不能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解决的,要依靠“看得见的手”即政府有力的宏观调控来解决,这就涉及到公共财政分配、决策机制、管理体制等深层次问题。

2.对策。这里先看美国政府如何解决住房问题。几十年来,针对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美国住房政策的重点就是照顾低收入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政府每年投入数百亿美元资助低收人家庭。具体做法是,联邦政府把专项资金拨给地方公共住房管理部门,由地方以两种方式为低收人家庭提供住房资助:一种是为低收人家庭提供廉价的政府公寓住房;另一种是为他们提供租金补贴券,他们可以用来在私营房产市场上租房。此外,政府鼓励私营机构参与,同时依靠强有力的金融保障体系来支持相关政策,以实现为美国每一个家庭提供适当住宅的目标。可以看出,美国政府解决住房问题的特点在于联邦政府投入大;有健全的金融体系;鼓励私营力量参与。虽然我们同美国国情不同,但西方国家的成功之处我们应该可以借鉴和尝试。如加大政府对基础民生的投入,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公共供给等。为此,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应对民生挑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小结:目前,民生问题已经是一个关系社会稳定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大政治问题,政府对民生问题予以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将持续下去,我国的民生状况也将有一个大的提高。

民生问题 第四篇_我国目前还存在哪些民生问题

1. 我国目前还存在哪些民生问题

十大民生焦点问题:

第一个就是收入分配问题,就是我国的贫富差距,基尼系数是0.4%,但现在已经突破这个警戒线了,所以要关注这个问题和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是教育乱收费问题,刚刚退休的张保庆怒斥了教育腐败现象,一个是教育乱收费,一个是教育助学贷款。

第三个问题是医疗费用高、药价居高不下。

第四个问题是农村医疗保障问题。这两个问题是国务院发展研究出台了一个报告,关于我国的医疗改革的评价报告,最后说是不成功的的医疗改革。措施: (1)、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促进公益性卫生机构的改革与发展。在基本医疗方面,以政府投入为主,针对绝大部分的常见病、多发病,为全民提供所需药品和诊疗手段的基本医疗服务包,以满足全体公民的基本健康需要。

(2)、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加大政府的投入,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3)、实施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以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减轻农民经济负担。鼓励城市医师到县乡医院开展医疗服务和技术培训工作,并逐步形成一项制度。

(4)、彻底实行医药分开。政府工作的重点应主要集中于非基本医疗领域,特别是营利性医疗服务机构。主要的调控手段一是在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基础上严格限定医院的收入比例,全面推行医药分开,二是辅之以严格的价格监管和相应的惩戒手段,最大限度地控制医药合谋问题。

第五个问题是农民征收问题。胡锦涛、温家宝领导执政之后,花了很大的力气解决“三农”问题,但这方面的问题由于积累的问题太多,现在仍然是一个民生焦点问题。

第六个问题是安全生产问题,安全生产一直是近几年来屡禁不止的事情。大家知道在2003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过,当然它包括矿难、瓦斯爆炸等等。 食品安全

对策

1、加大源头污染治理力度2、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3、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经营秩序4、严查大要案与建立长效机制并重

第七个问题,就业指标,社会保障问题和劳动者工作环境的问题。比如说现在劳动者的生命保障问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我在想这几年的公务员报考率和大学生的就业严峻形势是有关的,去年是30:1,今年大约是50:1,其中一部分还是给在职的,到大学生这里怕是60:1、70:1。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地方政府和地区联手,阻碍贷款的发放,中央

台了很好的政策,但地区贷款放不下去。这也是值得思考问题。

解决就业问题:重要观点: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这一问题的举措:国家应做到——加强宏观调控,扩在就业门路,发展第三产业,完善社会就业服务体系。企业应做到——调整国有企业布局,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农村应做到:——发展城镇化;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化转移。个人应做到—— 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业技能,转变就业观念;

第八个问题就是禽流感,比如说癌症村。

第九个问题是 一个是能源、资源问题,能源和资金有区别也有联系。石油作为一种资源,又是一种能源。水是资源,水一发电就成了能源了。我国的GDP在世界上占到六位、七位之间,但国际竞争力近两年是下降的。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资源使用效果低,还有一个是我国的能源资源已经是一个发展的瓶颈。最近的电荒、煤荒、油荒,我去年去上海,在火车上遇到几个人,他们几个人是国家派去浙江收购粮食,保证上海的粮食储备。我国是一个自愿达国,又是一个资源小国,很多常量、产量都是世界第一,但我国又是人口大国,这样下来就是小国了。要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这是中央提出的。

节能的对策

1、政府建立节能管理体系,加强监督力度2、健全法律、法规,调节人们的节能行动3、建立市场条件下的节能新机制,提高节能技术4、完善节能经济激励政策,鼓励和倡导节约资源

第十个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问题

医疗卫生问题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变革的基本走向是商业化、市场化,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后果,导致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不同社会成员医疗卫生需求的实际被满足程度,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而严重地两极分化。医疗改革基本上不成功,今后应该纠正医疗领域市场化的导向,公平分配医疗福利和资源。

2、 (1)、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促进公益性卫生机构的改革与发展。在基本医疗方面,以政府投入为主,针对绝大部分的常见病、多发病,为全民提供所需药品和诊疗手段的基本医疗服务包,以满足全体公民的基本健康需要。

(2)、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加大政府的投入,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3)、实施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以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减轻农民经济负担。鼓励城市医师到县乡医院开展医疗服务和技术培训工作,并逐步形成一项制度。

(4)、彻底实行医药分开。政府工作的重点应主要集中于非基本医疗领域,特别是营利性医疗服务机构。主要的调控手段一是在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基础上严格限定医院的收入比例,全面推行医药分开,二是辅之以严格的价格监管和相应的惩戒手段,最大限度地控制医药合谋问题。

3、 医疗改革——让老百姓真正看得起病

“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葛延风说。由他担任课题组负责人的最新医改研究报告于近日发布,报告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了总体性评价和反思,并提出了医疗改革的新框架。

很佩服这位葛副部长和《中国青年报》,佩服他们的勇气和胆识。承认“中国的医改基本上不成功”,要冒否定改革的风险,在现阶段否定改革就是最大的政治问题,这个风险一般人是不敢担的。

如果始终不正视现实,捂着鼻子哄眼睛,任由医改在错误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使得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有病不敢医,“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癌症”,让医改走进死胡同,这才是真正地害了改革。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失败并不可

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失败,越是不敢承认失败,这个失败就越大越彻底。发现改革方向出现了偏差,及时进行纠正与调整,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才是真正的改革家,才会取得最终的成功。现在终于有人第一个站出来说话,揭开了这个盖子,坦承医改出了问题,这是一件大好事。

据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农村37%应就诊病人没有就诊,65%应住院病人没有住院。而农村应住院而未住院者中,1993年有58.8%的人是出于经济困难,1998年,这个比率增加到65.25%。1998年调查显示,农村的因病致贫率达到21.61%,贫困地区甚至达到50%以上。改革开放20多年来,价格上涨的巅峰是药品。20年来,工资上扬了10一20倍,而医药费用上涨的幅度在100倍到200倍,它的涨幅不但大大高于工资上扬的水平,而且大大高于同一时期国民经济增长的水平。20年前在医院生一个孩子(顺产)收费只不过十几元钱,现在竟达到四五千元。开一次刀就得“出一次血”,看一个大病就得倾家荡产。这充分说明医改出了毛病。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走到今天,恰似一个人正身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至为关键。考察医改的重点,无外乎医院和农村,这也是难处所在。设医院之目的,在荟萃名医,治病救人而已,可现而今,医院自身竟不能健康生存,难以为继,又如何担当保障、提升人民生命健康的重任?所以,必得先为医院“输血”、“降压”,是为急务。毫无疑问,担负起这个职责的,应该是我们的政府、中央和地方的各级政府,而不仅仅是其卫生部门。因为说到底,在目前条块利益分割、冲突、转型的复杂背景之下,单单一卫生部门根本无法应对此种局面。而对于农村,原本底子更薄,困难更大,需要花的心思、下的工夫就更多,非政府莫能。政府责无旁贷,必须来主导医疗体制改革,让所有中国人都能看得上病、看得起病,都能享受更好的“生命小康”!

当我们找到“医疗保障成„富人的俱乐部‟,服务公平性下降”、“城乡医院两极分化,效率低下”、“„小病拖,大病扛‟,医疗费用居高不下”这些病症时,才能对症开方,开出“打破城乡、所有制等界限,建立覆盖全民的、一体化的体制”、“将医疗卫生服务分为三个层次,实行不同的保障方式”、“打破„医药合谋‟,全面推进医药分开”这样一些药方。有了好的药方,再照方抓药,及时治疗,医疗“疾病”才有可能好转,老百姓才有救,普通群众才有希望看得起病,医疗卫生机构才有可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 3月3日,贾庆林在全国政协开幕大会上强调,“民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

3. “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一身西服的温家宝在发言中再次强调中央政府的“民生理念”。这已是温家宝作为中国总理第八次将民生作为政府工作报告的“重中之中”,用他的话说,“解决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把稳物价作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各级政府一定要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民生问题 第五篇_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

摘要: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社会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很多民生问题。在当前民生被频繁提及、甚至有些听觉疲劳的时候,民生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民生问题如此重要?本文着重从十八大的角度对探讨民生问题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角度的影响,其中民生问题对大学生的就业和学习的影响;民生问题对社会生产和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影响也是深远的。2012年温家宝在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工作报告中指出2012年的主要任务有九项,其中第六项就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民生问题解决与否以及解决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健康稳定和发展,关系到我们党执政治国的能力和水平,关系到党长期执政、稳定执政的基础;再者,民生问题的产生以及民生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来说不全然是一个经济的问题,还应该从政治的高度来认识,从政治的层面来解决。所以,民生问题现在已经是一个关系人民群众利益实现、社会主义和谐构建的重大政治问题。

关键字:民生问题 十八大 影响 措施

1、背景知识

民生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

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

对民生的看法由浅到深。首先,民生是指民众基本生计状态的底线。社会

要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够像人那样有尊严地生存下去”。其具体内容包括: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状况,基础性的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基础性的公共卫生,基础性的住房保障,等等。第二层面是指民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人不仅要有尊严地生存下去,还要有能力生存下去。这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计来源”问题,考虑每一个社会成员“要有能力和机会活下去”的问题,即:一个社会在满足了社会成员基本生存问题之后,就应考虑社会成员基本的发展能力和发展机会问题,以期为民众提供起码的发展平台和发展前景。其具体内容包括:促进充分就业,进行基本的职业培训,消除歧视问题,提供公平合理的社会流动渠道,以及与之相关的基本权益保护问题(如劳动权、财产权、社会事务参与权),等等。 第三层面是指民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福利状况。这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活质量”问题,即:当一个社会解决了民众基本生存和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之后,随着经济发展水准和公共财力的大幅度提升,随着现代制度的全面确立,进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应当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使生活质量得以全面提升的福利。主要包括:民众应当享受到较高层面的社会福利,比如,未来公立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得到免费的教育;住房公积金应当普及到每一个劳动者;社会成员的权利应当得到全面的保护,等等。应当看到,这一问题属于较高层面上的民生问题,目前的中国社会尚没有能力全面解决这一问题。不过,应当将这一层面的民生问题作为未来的一个重要目标列入改善民生的中长期目标体系当中。三个层面上的内容具有一种逐层递进的关系,即:前一层面内容的基本实现是后一层面内容实施的前提条件,当前一层面内容基本实现之后,应当顺理成章地开始后一层面内容的努力。

2、民生问题对大学生的影响

就十八大所关注的民生问题来看,民生问题对大学生所带来的影响主要就是就业难。2011年大学应届毕业生约为750万人,已经达到近年增长峰值,未来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将保持相对稳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有些代表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由于近年大学扩招数量超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二是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念比较陈旧,艰苦岗位、基层岗位不愿意去;三是受大学扩招影响,高校在培养社会需要的实践人才方面仍有很大空间。大学生就业难危害巨大,它既阻碍了大学生通过劳动取得报酬的途径,造成了人

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了国家核心竞争力,也给社会安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

一番。”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报告还提出了“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充分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上是这样阐释民生问题的:“民生建设要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就十八大中指出的相关问题,在现代社会的条件下,作为大学生应该首先从

自身的角度看待问题,要不断地加强大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调整对自身和现实社会的理解一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前进方向,从而更好的在社会中找到自身的价值,并不断发挥自身的优势来回报社会。要勇于创新、勇于尝试,去挖掘、开拓创业市场,转变自身的思维方式。

3、民生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

放继续推进,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这种以社会转型形式出现的空前社会变革,一方面给我国的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鲜明特征,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添了新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其中深层次的

矛盾逐步显现,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日益增多。例如,从社会学视角来看,未富先老问题、社会财富分配和社会风险分配的双重压力问题等许多古典现代性问题和当代现代性问题,集中出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不得不同时加以应对;而在发达国家,这两种问题是先后出现的,因而有较为充裕的时间从容处理。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长期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社会体制和政策不完善、社会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愈益明显。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和公共服务体系能力不强,也日益成为我们不能不面对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创造活力,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有效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得更为顺利和健康。

政府应当把关注国计民生问题、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尽心尽力帮群众把事情办好, 多办实事, 解决实际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心, 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只有民生安定, 社会才能和谐。

4、民生问题对解决突出问题的需要

历史经验表明,仅有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总量增加,并不能自然实现社会和谐。一些拉美国家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失去的十年”的教训,佐证了这一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种种不平衡因素、不协调现象。例如,就业压力沉重;城乡、区域、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民的社会保障尤为脆弱;很多地方教育水平不高,医疗卫生体制落后,上学难、上学贵和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依然存在;文化事业发展滞后;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等等。如果我们只顾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发展,不仅会加重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而且经济发展最终也将难以为继。

我们追求的发展,应该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发展,是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举措,就是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必将指导我们不断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不断取得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成就。应当强调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从未经历过的伟大事业,对这一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平衡因素、不协调现象,我们既要有常态感,有一种从事这样的伟大事业不可能不遇到矛盾和困惑的平和心态;又要有紧迫感,抓紧研究解决如何把社会代价减少到最低限度、控制在最小范围。

党的十八大指出一个善于总结经验的政党是大有希望的政党,一个善于总结经验的民族是大有前途的民族。经验给人启示,历史昭示未来。在我看来,我们的党是伟大的党、时刻进步的党。从党的一届届代表大会上,我们的党时刻在提高自己的认识、时刻在探索中国前进的道路、时刻在改正和改变自己,时刻保持自己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即保持党员的先进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

把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作为重点,也是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的一个强大动力。要真正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就必须建设服务型政府,逐步理顺政府、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正是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部署。这是因为,各级政府拥有人民赋予的权力,掌握着大量公共资源,处于经济社会管理者的特殊地位,在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中承担着主要责任。反过来说,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又会推动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强化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为了推动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与建设服务型政府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决定》明确提出,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差距大。必须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向社会各种困难群体倾斜,保障这些群众的基本公共需求。这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

民生问题 第六篇_浅谈我国民生问题现状

浅谈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一直以来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它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而最主要就是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方面。一个国家的富强离不开人民,而人民想过上更好的日子同样也离不开国家的富强,此时民生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更好的解决了民生问题,解决了老百姓的生存问题,那么才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老百姓投身建设国家的积极性。

古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这不禁让我想起战国时的一个故事,故事梗概是齐国使者出使赵国,赵国赵太后问齐国使者:“贵国人民生活可好?”对曰好,赵太后再问:“贵国今年可是大丰收?”对曰是,赵太后最后才问:“贵国国君可好?”齐国使者对赵太后最后才问本国国君大为不悦,赵太后说道:“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故如次问。”齐国使者听后颇是服气。这实际上就是孟子的民本思想。原文如下: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实际上,翻开中国历史典籍就会发现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一、民生问题的表现

如今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把民生问题摆在突出位置。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和关键所在,它事关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标及动力。民生问题是社会建设的首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

一。解决好民生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指导意义。中国要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不断改善民生。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我国已实现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的历史转变,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我们更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民生问题还面临着许多新课题、新矛盾。现在人民依然面临着就医难,买房难,行路难,学生面临就业难等等一系列问题,而如今,2011年又百姓又面临许多问题与疑问,例如说楼市调控还会继续吗?如果说过去的一年留下了什么遗憾的话,楼市调控没有见到实质性成效,可能是最大的遗

憾之一。被称为“史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yc/411581/

推荐访问:民生问题有哪些 解决民生问题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