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私藏美文 > 医改后乡村医生待遇

医改后乡村医生待遇

时间:2018-02-23   来源:私藏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私藏美文】

医改后乡村医生待遇 第一篇_我为新医改后的乡村医生说句公道话

我为新医改后的乡村医生说句公道话

基层政协委员:于荣章 QQ:2508347281

我是基层的一名政协委员,三个多月来用我的良心和行动在基层调研后发现:基层卫生组织在新医改后存在的现实问题很多,而这些问题不解决中国的新医改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医改。

调查对象:村卫生所的乡村医生、卫生院院长、职工、农村居民、医药销售公司、卫生行政人员、区外有关医疗单位等。

从2009年4月开始的新医改到现在已经进入了第三年,这三年

来医药卫生体制发生了很多变化,同时也取得力很大成效,如;基本医疗保障达到95%以上、国家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实行了药品零差率、改革公立医院等。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在原来旧有体制下进行这么大艰难的改革工程,是可喜可贺的。当然改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甚至会暴露出负面效应。如:忽视了全国120万乡村医生的合理诉求和9亿农民真正盼望、卫生院的绩效考核和人才问题、医药流通环节改革滞后和补偿机制不合理的问题。为此,我们项目调研组就农村基层新医改运营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为期三个多月深入调查研究,并提出了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建议解决办法。现整理如下希望有关部门领导参考。 议题一:滞后的医药流通领域改革造成看病贵。

解读分析:经调查:在三级医院人均门诊费用是185.44元;二级医院是142.85元;乡镇卫生院是22元;农村卫生所是10元。农村基层医疗单位没有挂号费、没有开药提成、没有大处方、没有乱检查、没有过度医疗、更没有收受红包,而在大医院这些弊端司空见惯,屡禁不止。

由于价格形成机制的原因,大医院在同类药品品种采购中,把价高的药当成首选,利润相差几十倍到数百倍不等。如在基层一支克林霉素针零售价为2元,而在大医院为16元。那么都是按国标生产的药品,性价比真有那么高吗?显然不是,这就是医药市场,这就是潜规则,这就是看病贵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药厂,这么多同类产品都能在市场中存活的原因。如果在一个充分而良性竞争的、公开透明的市场里,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所以说现在政府实行的财政养医补药政策不仅是短期行为,而且实施困难,爆发出的问题和矛盾更为突出,药价会越来越贵。 建议:实行医改的同时也要对药品流通领域进行综合配套改革,实行同品种的最高零售价,取消差价率的管制,从根本上揭制高药价,并让医疗单位有合理的药品收入。取消对公立医院的直补,让这部分资金全部投入医保和基层卫生组织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在新医改中的居民享受实惠,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才能改变由单一的病人多掏钱和政府多花钱,变病人和政府都省钱。这才是农民群众真正需要的医改。

议题二:基层医疗单位全部实行基药弊大于利,医患都有怨言,造成新的看病难,是皇帝的新装,有壳无肉。

解读分析:2012年我市的乡村卫生组织全部实行基药和药品零利润销售,基药目录507种药品中,适用于基层卫生院的有170余种,卫生所的有70余种(除部分降价死的品种),而且质次价高,甚至高于原来的零售价。由于医患习惯性用药未列入,再加上药品配送不及时,不能满足就诊患者的需求,老百姓吃不到廉价药,实际是形式多于实用,老百姓只好到药店盲目买药,此时药店成了无辜的受益者,在病人的用药安全受到威胁的同时也延误病情,加重病人负担。由于乡村两级医疗服务机构的功能细化而造成的职能弱化,本应该在基层所医治的病无法医治、不愿医治而转往大医院。同样的病在基层花几百元,在大医院花两千,政府买单一千,个人负担一千,直接加重了病人和政府的负担。浪费了人力财力和大量宝贵的时间。造成了大医院治小病,乡村医疗单位无病治,老百姓有怨言,医患关系不协调的局面。

其实现在的乡村医生不像当年的赤脚医生,他们经过长期的学习、考试、考核都达到了中专以上学历,有的已取得助理医师或执业医师资格。他们的工作任务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常见病、多发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综合诊治能力并不亚于大医院的专科医生,就连省级的专科专家不得不承认,真正的农村全科医生的学识总量远高于专科专家,他们凭着多年的经验积累,不需要高精尖设备来解决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甚至疑难杂症,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真正的专家在基层。而现有的政策框架规定让他们做公卫宣传、不过百种药物的掌握、转转病人、接受上级下达的无实际意义的指标任务、接受一些无量化指标的检查等,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地人才资源浪费。实践证明,安徽模式下的新医改不免有重回“计划经济”之垢,细化掉了农村卫生基层组织本应该保留的实用功能。 建议:资源要合理利用,病人要有序流动,强化基层,弱化基药,或补充医疗机构建立,满足不同阶层患者需求。

议题三:集体卫生所土地问题难解决,标准化卫生所难标准,建设费用难到位,乡村医生身份难确定,乡医养老难保障,责任风险难承担,人才梯度难建立。

解读分析:要建规范化、标准化卫生所,首先要解决土地选址问题,但土地问题需要政府强力支持,多方协作才能完成。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村医是用自家或租房经改造而成,地理位置和建筑质量结构都很难达到标准,即使一些村有土地,但建筑装修费用达5-8万元不等,而政府补贴费用过低且无法完全兑现,实际情况是负债建造。

应该承认,乡村医生是农村的知识分子,1965年6月26日中国农村在毛泽东的发怒下催生了赤脚医生,他们经过了几年的努力使农村的缺医少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迅速得到了改观。正是这个6.26指示,给农村留下了一批留得住、养得起的实用型健康卫士,他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用微薄的收入和信念,无怨无悔的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养育他的农村,他们的的爱心赢得了村民的尊重和喜爱。1985年卫生部根据现实情况做出了停止使用乡村医生这个称呼,原来的赤脚医生经考试考核,合格的被认定为乡村医生,并取得执业证继续职业。目前有120万乡医经过学习培训都取得了中专以上学历,成为全职的医生,尽管如此,他们的身份编制是有失公正的,社会的发展让这些乡医本来不高的收入和社会脱节,高风险低收入,没地位少保障已经让乡医队伍后继乏人,他们的身份一直没像1000多万民办教师那样得到政府部门的转正待遇。再者,农村集体卫生所属于集体性质,政府花钱购买服务,应该是劳动合同关系,应该签劳动合同,应该交保险金(包括医疗责任险),应该转换明确乡村医生的身份地位和编制,让他们有尊严的工作,得到应有的报酬。

用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曾益新教授的话说:“用制度把好的全科医生留在基层,政府要有特殊的政策,在人事管理、待遇等关键环节上舍得下大本钱,才能让优秀的全科医生安心在基层服务,而不是把他们给细化掉”。香港卫生署也认为:基层医疗是个人和家庭在寻求医护过程中的第一个接触点,是最能提供方便、廉价、亲民、持续、协调和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据有关机构统计,乡村医生承担着农村居民80%的门诊服务和90%的公共卫生服务。大家非常赞同的是卫生体系的功能不仅仅是一个治病的功能,更重要的是防病的功能。公卫最薄弱的地方也是农村基层和社区,公卫搞好了,人民少生病,治疗时也快也好治。在1000人里面可能生病的人顶多130人,可能有100人看门诊,30人需要住院,如果公卫搞好了,影响健康的因素减少了,发病的概率减少了,农村居民的医疗费用和新农合的资金也相应节约了。

建议:1.对乡医建立退休制度,要有人性化的妥善安置政策,可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对老人可以给退休金,也可以给予一次性退休补助,对现有在岗和新进的人员要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责任险,像企业职工一样按比例分别负担,让一些有一定文化基础并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医师职称的乡医,像民办教师那样入编转正,回归公益,进入乡村一体化管理,卫生院对入编人员实行统一调配。今后凡进入这个队伍的人要提高门槛,规定必须有专业学历且具备能考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最终使基层卫生组织吸引到人才留住人才。

2.在今后数年农村规划新建社区时,卫生部门提前介入,参与社区卫生所的规划选址建设并一步到位。对现有验收过的标准化卫生所遗留的债务尽快对现。

3.对村级可设一家集体卫生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实行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另外可增设补充普通医疗机构(可不执行基药和药物零差率),以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就医需求,并形成良性的医疗竞争环境,是医疗服务市场更加完善。

4.设立首席社区医师制度,定期在基层巡回坐诊,以提高个别基层卫生组织的诊疗水平。 议题四:卫生院技术人员和非技术人员比例严重失调,现有的绩效考核难以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人才流失严重,医非比例严重失调,补偿机制不公平,遗留债务压力较大。

解读分析:新医改是乡镇卫生院重新纳入财政供养的怀抱,与乡村医生的命运比起来似乎好了许多,但现在旱涝保收的乡镇卫生院也有自己的苦衷,虽然财政补贴比以前多了,但补偿机制并不公平,绩效考核似乎也收效甚微,无法调动积极性,业务骨干因不满大锅饭的待遇而辞职的越来越多。

建议:乡村医生入编转正,建立乡村一体化医疗卫生模式,医务人员村镇统一调配,设定新的绩效考核制度,调动业务骨干的积极性,待遇向一线员工倾斜,让这些土生土长的医生心甘情愿的扎根农村、服务村民,这才是医改最重要的亮点。

议题五:农民盼望参加农村长期护理保险。

解读分析:长期护理保险是20世纪80年代首先在美国出现,90年代在其他国家相继实施,在我国还是一个新概念。1999年以来,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14年老龄人口将达到2亿,2026年达3亿,而农村老年人口占了67.5%。我国老龄化进程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前提下,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如今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农村的土地流转,大量的中青年劳

动力流动到外地务工,有的一年回家一次,有的时间更长,造成大量的“老人村”、“妇女村”、“儿童村”,一旦发生疾病或其他困难无人照顾,他们的日常照料无法依靠,精神上失去寄托,给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护理造成强烈的冲击。

建议;政府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要认真思考这一关乎国运民生的前瞻性问题,积极主动的采取措施,认真解决农村老年人的“护理危机”。而农村实行长期护理保险应该和新农合一样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健康保险的组成部分。在配合国家农村医疗卫生改革的同时,融入农村长期护理保险,政府在对商业保险进入这一领域的同时,提供一些政策上的支持和税收优惠,以鼓励商业保险的积极介入,可实行国家、当地政府和个人分别负担的筹资方式,与农村基层卫生组织担负的公卫、医疗、护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卫生网络体系,使国家以较小的成本付出,赢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总结:从卫生资源总体来说,要满足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不同层次的需求,光靠公立医院是不够的,而且公立医院的定位不是很清楚。我们这次医改提出的保基本有很多界定方式方法的解读,同时也有很多争议。但不管咋说,作为国家的公立系统应该满足老百姓基本的卫生服务需要。我们现在真正的医疗资源还是比较欠缺的,比如一些高精尖的、优秀的医疗专家还是很少的,这也是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再加上一些居民不管什么病就直奔三甲医院,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病人多花钱,怪不得病人老说看病贵看病难。其实在其他发达国家,所有的病人首诊必须在基层诊所,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率达95%,而一些疑难杂症、危重病人才被分流转诊到上级医院。

医疗市场应该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适当开放,层次多样,互相配合才能良性发展。医疗服务应该分为医疗市场服务和医疗公益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前者应该放手让民营进入,而后者才是公立医院的地盘,他们的任务和角色是公共卫生和为低收入者提供服务,急危重症处理,医护人员培训等,二者互为因果。当公卫上去了,疾病降低了,居民看病支出减少了才能形成良性发展,两条线不平行才是正确的道路。如果免疫力低下的病人,经常患病,两个医生可能会有两种治疗方法,甲医生会让他平时用一些免疫增强剂,而乙医生却用被动方法来治疗,尽管乙医生医术高明,但病人所付出的代价可想而知,你能说那个医生好那个医生不好吗?政府也是医生,在面对这么复杂的医改难题时,也应该知道采用那种治疗方法好。 现在也有一些老百姓很富裕,他们有经济实力需要一些高端医疗服务,愿意付一些费用。所以在保障计划任务提供者方面,给使用者有较大的选择权。要引进民营资本大办发展民营医疗机构,增加医疗服务资源,打破公立医院所谓的垄断地位,形成良性竞争,又有助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其实老百姓所说的看病难看病贵,主要指的是大病、慢性病,只要解决老百姓的大病、慢性病问题医改也就成功了一半,再加上公卫的大量投入,会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没必要把基层的全部工作过于细化,重新回到计划经济道路上。这些虚的、难以操作和考核的形式主义会害人、害己、害国家。

稳定乡医队伍是一个重要而急迫的任务,如果把这群坚守在农村的精英们细化掉,那将是一场灾难。

中国的大多数人在农村,主要问题也在农村。希望一些专家、学者去熟悉农村、研究农村、改变农村。中国更需要懂农村、知农民的领导干部。如果有好的政策,农村能吸引来大量的优秀医疗卫生人才,才能最终达到相对的医疗资源平衡。

乡医的自嘲 (一)

早起是乡医和收破烂的;

晚睡是乡医和按摩院的;

担惊受怕是乡医和犯案的;

没饭点儿是乡医和要饭的;

男人不着家是乡医和花天酒地的;

女人不顾娃是乡医和搞婚外恋的;

随叫随到是乡医和发快件的;

加班不补休是乡医和摆摊的;

24小时接客是乡医和天上人间的;

周末节日不休是乡医和淘宝开店的;

不能说错话是乡医和播音员的;

不能出丝毫差错是乡医和发射火箭的;

打不能还手是乡医和做拳击陪练的;

骂不还口是乡医和开挨骂网店的;

以考试为生是乡医和上了高三的;

活到老学到老是乡医和搞科学实验的;

接受五花八门检查是乡医和当上准妈妈的;

别人睡着你站着是乡医和看守八宝山的;

医改后乡村医生待遇 第二篇_论中国医改中的乡村医生

豫】金背杜鹃(834863289) 10:39:03

论中国医改中的乡村医生 医药行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的高科技产业群体,涉及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如果卫生改革没有在农村取得应有的突破,就谈不上医改取得进展;如果没有农村的成功,就很难说医改的成功。”医改工作是世界性难题,中国ZF为之付出了较大的努力和表帅作用,但也有一些实际问题值得探索和观注,其中乡村医生的问题就是一个明显例子。 阳光下的春苗 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52年,国家卫生部《关于县以下卫生基层组织的组织系统,编制及任务的规定》中指出:“自然村设卫生室,配有卫生员,主要职责办理全村预防接种,妇幼保健,传染病隔离和报告,环境卫生指导,卫生宣传及简易医疗和急救工作。”从此,中国农村卫生工作进入了人与事的规范行为。 在毛泽东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下,1966年8月10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乐园公社杜家村卫生室”挂牌了。医生是半农半医吃农村粮的赤脚医生,以大队记工分、给补助来生存执业。以农民自己出一点、集体酬一点办起了农村合作医疗。凭“一根针、一把草”中国传统东方医技为村民实施了“简、便、廉”的防病治病工作。 1968年夏天,上海《文汇报》刊载了《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讲述了赤脚医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并受到毛泽东主席的好评,于1968年9月14日的《人民日报》上毛泽东主席亲自批示了“赤脚医生就是好”的醒目大字。从此,赤脚医生、合作医疗在党和ZF的关怀下,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中国农村文化比较落后,一批回乡知识青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师承力学担当起了赤脚医生的角色,与民办教师一样,成为了当时农村最受尊重的知识分子,他们遍布在960万平方公里的每一个村落,是百万赤脚医生用脚步丈量着中国民间的羊肠小道、田边地角。根据资料统计,农民有52%的疾病康复在赤脚医生手中,大大缓解了城市医疗卫生的紧张压力,结束了农村缺医少药的历史。使中国人民真正得到了实惠,深得民心,并成为了世界卫生工作的典范,受到联合国的称赞。 1981年2月27日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合理解决赤脚医生补助问题的报告的通知指出:“凡经考核合格者,相当于中专水平的赤脚医生,发给‘乡村医生’证书,原则上给予相当于当地民办教师水平的待遇。”对考核不合格者发给“卫生员”证。从此,“赤脚医生”名称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乡村医生”担当起了农村卫生工作的主力军作用。 岁月歧视成憨像 数十年来,我们乡村医生以“一根针、一把草”起家,在作好防病治病的过程中,不花国家一分钱,搞卫生防疫,除害灭病、两管五改、地方病普查、卫生宣传、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宣传等,为消灭“脊灰”,一手拿糖丸,一手提冷开水,亲手将糖丸喂在儿童口中;为儿童打预防针,一次不全,两次寻遍,从不马虎,从不漏落,一天到晚,头上汗满面,脚上泥巴鲜。当其夜睡床上时,细心回想这一天,人虽累了没挣钱,完成任务我们憨,憨憨一觉睡过去,等到黎明又一天„„ 最难忘,2003年非典大战。我们乡村医生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冒着生命的危险,零距离跟回乡过往的打工者查体温、搞隔离,观查变化,疫情汇报,我们做的是义务活,一天到晚神经百度紧张!当其夜睡床上时,今天完成了任务,明天是否还能去?我们流泪,我们憨睡„„ 不知有多少兄弟姐妹,为抗非典,以命相赔,我们流泪,我们憨睡„„ 2009年甲流盛行,再一次将我们的神经绷紧,按时汇报,时时排查,我们从未获取分文的报酬。不仅是这样,我们更是村民的一份健康档案,村民的既往史、家族史、用药过敏史,连村民自己都不清楚,可它在我们的掌握之中,一副憨憨的圣像,守护着村民的健康。 是这样,数十年如一日,没有了当年的风华正茂和英俊潇洒,剩下的是银丝白发和不中用的缺牙,眼睛花了,耳朵聋了。当其饭后一袋烟,细想经历事,我们憨座长叹„„ 最难想,1981年2月27日“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合理解决赤脚医生补助问题的报告通知’”明确指出:“凡经考核合格者,相当于中专水平的赤脚医生,发给乡村医生证书”,原则上给予相当于民办教师水平的待遇。”至今文件没有落实,长达29年的国务院

文件不能落实兑现,这是谁不作为?又如何体现执政为民? 800万民办教师在1997年陆续转成了国家在编小学教师,有了工资,有了名份,连当年一同打游击的乡村兽医都转成了国家在编人员,也有了生老病死的保障,为什么我们占民办教师九分之一的乡村医生不能享受国家编制和生老病死的保障呢?论其功绩和奉献,我们远远超出了他们。这是卫生部的无能呢?还是国务院对我们的歧视呢?难想,真的难想。 我们吃的老婆饭,做的义务活。师嫂曾经说过:“养夫不如养猪,养猪国家给直补。”在我们当地农村,村民养一头母猪,ZF一年直补现金壹佰元。以此为例换句话说,国家对我们乡村医生的对待还不如乡村中的一头母猪。这些事难想,真的难想! 1981年卫生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和卫生部通知精神,将我们乡村医生进行了中专医士水平的考核,合格者发给乡村医生证书。当我们翻开词典得到的解释为:“医士为医生,是指受过中等医学教育或具有同等能力,经国家卫生部门审查合格的负责医疗责任的医务工作者,是专业技术职称中最低的一档。”也就是说乡村医生是具有初级医学专业技术职称者。 1999年5月1日“执业医师法”开始实施。《执业医师法》第43条明显指出:“本法颁布之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医学专业技术职称和医学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由所在机构报请县级以上人民ZF卫生行政部门认定,取得相应的医师资格。”《执业医师法》第45条指出:“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中向村民提供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的乡村医生,符合本法有关规定的,可以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虽然明文规定是这样的清楚,但在实施中,我们乡村医生取得专业技术职称距《执业医师法》的实施已有18年之久了,为什么在《执业医师法》实施中,吃皇粮的专业技术职称者可以认定取得相应的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而我们吃农村粮,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乡村医生就不能被认定为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呢?这不是明显的政策歧视和行业歧视吗? 数十年来,我们乡村医生受政策的歧视,受行业的歧视,受报酬的歧视,使我们在歧视中变得更加坚强和憨厚。 我们很多乡村医生因受不了这种歧视逼迫改了行。还有没改行的我们,是歧视给了我们的力量,我们师承力学,成了当今中国农村的医技精英。我们的许多师哥们受到了村民的好评,获得了“锦旗”与口碑;同样也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医学论文同样刊在了国家级刊物上,医学专著同样在书店上市。也有被国家三甲医院判了死刑的患者,回到乡间在我们乡村医生的手中获得了新生,七年了,他还健康地生活着!我们欢乐,我们悲伤,悲喜交加使我们显得更加的憨。站在医药的行业里,受着政策的歧视,我们仰天长叹! 随着年轮的记忆,斗转星移。回想离职倒下的师哥,他们为村民的健康,用尽了他们的毕身精力,在离开人世的时候,他们和“李时珍”、“孙思邈”一样,不是执师,也不是执助,而是非法行医一辈子,含冤而去。 中国医改几十年,为什么不可以结束乡村医生的历史,用《执业医师法》一统行业,人人平等呢?用卸磨杀驴的手法对待乡村医生,确实让我们乡村医生在隆冬吃冰、寒心透骨,我们憨,我们仰天长叹! 合作医疗的创建,赤脚医生是主心骨人物,国家没花一分钱,我们赤脚医生负出的是艰辛和青春,村民们同样受益,深得民心;通过移花接木改变过来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国家给出大量的钱,但确没有了乡村医生的份,以乡村医生素质低为由,村民吃药不能报销,或报销比例极低,鼓励村民上医院住院治疗,增加报销比例;是否村民伤风感冒也需要作辅检、作常规检查、作CT、作B超、作生化才能确定病情,进行所谓的正规治疗。由于乡村医生没有上述的西方诊疗手段和设备,就意味着该失业,造成更大的行业歧视。这种大炮打蚊子、拨苗助长的医改,既便是成功,也是劳命伤财!看在眼里我们憨了,我们仰天长叹! 和谐下的呼救 我们是中国九十万乡村医生的弱势群体,有抗争精神但无力回天的一个缩影。我们呐喊,我们抗争,在和谐的社会里,为了生存的权利,我们呼救: 一、君无戏言。要求ZF落实距今已有29年之久的1981年02月27日“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合理解决赤脚医生补助的通知”文件,以示国家行政的尊严。 二、根据《执业医师法》第43条和45条之规定,希ZF消除对乡村医生的歧视,认定当时已经取得医学专业技术职称的乡村医生为执业医师或

执业助理医师,以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三、从新农合和医改的格局看,没有了乡村医生的市场。但我们大多数乡村医生已工作了30年以上,可以离开此行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14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期限劳动合同;”第45条“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合作期限的劳动合同;”第30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根据联合国1948年12月10日颁布的《世界人权宣言》第4条“任何人不得使为奴隶或奴役,一切形式的奴隶制度和奴隶买卖,均应予以禁止。”第7条“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并有权享受法律的平等保护,不受任何歧视。”鉴于以上法律,恳请国家ZF部门酌情清算我们乡村医生在这工作的几十年里,为村民提供的诊疗和预防、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等诸多方面的劳动报酬,以便我们渡过能喝上一碗粥的晚年! 此呈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国家卫生部 全国乡村医生同胞

医改后乡村医生待遇 第三篇_提高医生待遇,否则医改将走入另一个极端

【医改后乡村医生待遇】

"不能获得全国500万医生配合和支持的医疗改革,难以成功!"今年两会中北京协和医院医生尹佳大声说到。

在如今医患关系如履薄冰的情况下,提到医生收入的问题,普通的老百姓可能很不理解,有人觉得"医生全都赚很多钱"。然而事实是否真如大家的想象?医院作为一个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事业单位",医生工资标准由国家统一定,工作了十几年的专家教授,往往工资只有2000千多,一个高强度、高风险的、高投入的职业,付出与回报相去甚远。

现在中国公立医院医生的基本工资低于公务员和教师。目前北京大医院4年住院医基本工资1000多元,工作20余年的教授基本工资2000余元,乡村医生仅几百元。北京协和医院工作50年的顶级专家退休工资也仅有3000多元。部分在协和工作一辈子的老专家也可因患大病致贫需全院医生为其募捐。公立医院的医生一旦生病或退休,仅有1000-3000元基本工资,部分高龄老教授仍在坚持出门诊以获得挂号费提成收入贴补家用,年轻医生购买商品房的压力非常大。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一个主治医生工作五年后在亦庄买下一个一居室,而且身负银行贷款。在这种执业现状下,中国医生的工作热情和效率降低,部分人离开医生队伍转做医药销售,部分基层和乡村医生转行。2001年至2006年,我国乡村医生人数减少了30万。北京一些远郊区县已出现"有室无医"的情况,约66.7%的村卫生室只有1名村医,人数多于3人的村卫生室仅有12.5%。上述情况使大量病人涌入城市大医院,加重了看病难;由于长期付出与收入不符,部分医生通过多开进口药大处方获得非法收入,加重了看病贵。

我的一个在北京市中医院实习的同学回来这样说:医生就应该吃回扣,否则就不能不能活了,只有深入医疗行业,才能理解部分医生黑心的原因。同样我的一个在协和医院实习的同学回来说:没想到医生那么穷。医学院的学生抱着一腔热情立志行医,但是面对残酷的现实,他们退缩了,"转行"成为这个行业的流行词汇,似乎一场逃难已经展开,面对民众的不理解,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的吴主任这样发问道:"真想不通,钱都到那里去了?"一边是昂贵的医疗费用,一边是医生较低的薪水,冰火两重天,面对公众误以为医院的收费高医生的收入就高的简单推断,医生更是有苦难言,医生是靠技术吃饭的职业,治好病是医生的职业目标,然而,现实给他们的压力是,拿着低廉的工资还被骂成白衣狼。医生在思想上很淳朴,在我看来和农民工没什么两样,每天早八晚五,还要值大量的夜班,每天要走很多路,这点或许没有做过医生的人并不理解,尤其是外科医生,一台手术下来不亚于农民工修建一面墙的体力,中午只有在办公室里草草吃一个盒饭,还要继续工作。

面对医改,医务工作者或许有话没地说,社会上铺天盖地的责骂声让医生难以忍受,医生成为中国医疗体系失败的牺牲品,如同一场战役,医生只是冲锋陷阵的士兵,牺牲最大,收益最小,结果却成为发动战争的罪人。医生不是评论家,医院不是媒体平台,结果导致医生在医改中的声音微乎其微,不能获得全国500万医生配合和支持的医疗改革,难以成功,如同尹佳说的一样,医改如果全然不顾医生的意见,将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医疗服务价格可能会被强行拉下,但是服务质量会大大折扣,没有那个五星级的酒店提供的是一星级的收费,这不符合市场规律,更不符可常理。提高医生待遇,或者放开医疗市场,引入市场竞争,顺应市场格局,真正给予医生独立创业的权利,才能真正得到医疗改革的执行者--全国500万医生的支持和配合,否则,医改只是暂时压下公众的不满,结果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医生不满,不会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公众会再次不满,医改会再次

陷入泥沼。

奥巴马说过,民众的支持,是美国改革的基石,同样,医务人员的支持,是中国医疗改革的基石。

医改后乡村医生待遇 第四篇_乡村医生医改政策手册

乡村医生医改政策手册

安徽省卫生厅

2013年9月

前 言

村卫生室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的“网底”,乡村医生在维护广大农村居民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深入推进医改,我省从2009年以来,将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纳入基层医改范畴,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政策,并根据医改的推进,及时补充完善。

为便于乡村医生全面了解相关政策,保障乡村医生权益,监督政策的有效落实和执行,我们将这些医改政策进行了汇编整理,并开通了全省医改监督电话:12320-2。欢迎乡村医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编 者

目 录

一、安徽省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补偿有关文件摘编

1.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运行机制的意见》(皖政办【2013】21号)

2.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意见》(皖政办【2011】61号)

3.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医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1】72号)

4.安徽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新农合门诊一般诊疗费收付办法(试行)的通知》(皖卫农【2012】29号)

5、安徽省卫生厅、财政厅《关于做好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卫妇社秘【2011】411号)

二、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医改政策问答

1、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补助原则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政策

3、药品零差率补助政策

4、一般诊疗费补偿政策

5、乡村医生准入、退出、养老政策

三、乡村医生补助资金拨付流程图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拨付流程图

2、药品零差率补助资金拨付流程图

3、一般诊疗费补偿资金拨付流程图

四、各地医改监督电话

一、安徽省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补偿有关文件摘编

(一)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运行机制的意见》(皖政办【2013】21号)2013年6月28日印发

1、自2013年起,对村医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按40%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行政村常住人口数补助村卫生室,年终考核结算。村卫生室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省财政按农业户籍人口每人每年补助5元,各市、县(市、区)可结合实际适当增加。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医保报销部分,按户籍人口人均1.5-2次和一般诊疗费人均报销标准进行总额控制。县级财政负责对村卫生室日常运行发生的水电费、网络使用费等公用支出给予适当补助,原则上每个村卫生室每年补助金额不低于3600元。村卫生室用水、用电执行当地居民用水、用电价格。

2、各县(市、区)财政、卫生部门负责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名下为每个村卫生室开设账户,独立核算,封闭运行,专项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药品零差率补助、村卫生室运行补助经费及一般诊疗费医保付费的核算和现金支取,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乡镇财政所负责监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药品零差率补助、村卫生室运行补助经费实行“按季预拨、打卡发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药品零差率补助每季度初预拨本季度经费的90%,剩余10%部分年终考核后结算;村卫生室运行补助经费每个季度初拨付全年经费的25%,上述3项经费由县级财政部门直接拨付到村卫生室账户。一般诊疗费医保报销部分,由医保经办机构按季拨付到村卫生室账户,年终结算。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药品零差率补助、一般诊疗费由村卫生室负责人根据村医实际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分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监管。

3、每1000个农业户籍人口配备1名村医。村卫生室实有人员未达规定标准的,由所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购买服务或派驻等方式逐步解决,新进村医原则上应当具备执业助理医师或以上资格。村卫生室实有人员超过规定配备标准的,不得新进

人员。各县(市、区)政府制定到龄村医退出办法,积极探索村卫生室富余人员退出机制。对具有村医资质、从事村医工作10年以上、到龄从村卫生室退出的村医,落实每月不低于300元的生活补助。

(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意见》(皖政办【2011】61号)2011年8月23日印发

1、在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执业的村医数量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考核确定,原则上每1000个农业户籍人口应有1名村医,每个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村医执业。

2、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应标准,建立村医到龄(男60周岁、女55周岁)退出和考核退出村卫生室的机制。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实有人员超过国家要求的,一律不得新增人员。

3、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村医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符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的村医发放养老金。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已到龄退出的村医,允许其个人账户按规定一次性补交15年养老保险费后,按月领取养老金。对连续从事村医工作10年以上、到龄退出村医,按每月不低于3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补助资金由市、县(市、区)政府统筹解决。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市、区)进一步提高对服务年限长和在偏远、条件艰苦地区执业的村医的补助水平。

4、设定一般诊疗费标准。将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其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的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含静脉输液费,不含药品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6元/人次,自付1元。 本意见自2011年9月1日起执行。

(三)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医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1】72号)2011年9月30日印发

1、村医(包括在乡村执业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下同)主要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包括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指导下,按照服务标准和规范开展

医改后乡村医生待遇 第五篇_当前医改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医改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经济效益明显下滑。基层医改后,由于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取消药品加成,改变了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自主创收和奖金分配的旧体制,过去“以药养医、以药补医”的局面不复存在,基层医务人员收入明显减少,自身利益受到较大触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村医的实际收入与以前相比差距较大,有的下降50%,甚至更多。因此,基层医务人员支持医改的动力不足。

2、基本药物不能满足需要。由于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省网购平台上规定的基本药物品种有限,一些常见的、价廉物美的、群众习惯用的药品,特别是一些慢性病用药往往买不到,群众对此意见较大。同时,由于药品配送不及时,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时会出现短期药品缺乏现象,不仅影响病人治疗,有时还会招来群众的怨气。

3、投入不足影响医改纵深发展。基层医改是一个以财政大量投入为特点的民生工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村医补助、公共卫生项目等都需要政府大量投入。由于我县财政补助经费投入有限,乡镇卫生院公用经费短缺。目前,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得到了有效保障,但取暖、供电、通讯、交通,维修等办公费用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加之医改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本消耗比较大,

医疗卫生机构不仅自身无力偿还债务,就连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无法进行,一些基本的医疗设备,如心电图、生化仪、放射设备等无力购置或更新,影响了基层医改的深入推进。

4、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缺乏。目前,我县在岗的不少村医年龄偏大、知识老化、技能偏低、医疗行为不规范、服务水平不高;部分乡镇卫生院执业医师、注册护士、妇产科医护等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影响了正常诊疗工作的开展。同时,由于农村条件差、工资待遇低,有能力的乡村医生不少都到外地去“发展”了,而医学专业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又大多不愿意到农村去工作,因而乡村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需要。 5,乡镇卫生院的绩效工资制度存在问题。一是绩效管理考核机制不完善。对乡镇卫生院“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这一机制说明,政府部门能够对乡镇卫生院的任务量和完成情况进行准确合理评价与核定。该考核机制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特点契合度高,与基本医疗服务契合度低,激励明显低效。二是缺乏乡镇卫生院的激励机制。按《绩效工资》规定,服务量完成多少,乡镇卫生院都能拿到绩效工资总量的60%-70%,但又不能获得高于绩效工资总额之外的其他任何奖励收入,这种托低限高的政策表明对乡镇卫生院的低度激励,也将医务人员高专业技术含量、高风险度等同于其它事业单位行业的水平。三是缺乏对乡镇卫生院

卫生人员的激励机制。尽管文件要求“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内部绩效工资的分配,应当向公共卫生服务和临床一线倾斜。”但30-40%积效工资不足以拉开奖励差距和调动业务骨干的积极性。医生没有明确的经济效益和工作任务,他们的工作压力小了,工作热情减了,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不愿收治病人,导致某些疾病原来可以在当地卫生院就能医治的,老百姓却花更多的钱到上一级医院求治,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这与原来促进病人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的政策发生了冲突,而基层卫生院服务水平和能力也有所减弱,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下一步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1、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基层医改是一项普惠广大农民群众的重大民生工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是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途径。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深化基层医改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把解决农民看病就医问题作为改善民生、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构建和谐农村的大事来抓,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方便、有效、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维护好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2、要采取有效措施,满足群众基本用药需求。一方面,要通过合适有效的方式和途径,积极建议省市有关部门,进一步扩大基本药物目录范畴,完善基本药物招标方式,加强对药品配送企业的考核管理,督促其及时、高效配送药品,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要根据需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有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针对药品配送不及时问题,可以采取乡镇卫生院集中采购,然后再分送村卫生室的方法;针对群众认可、疗效直接、价廉物美,而

又不在省定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可以将其列入县级财政补贴的药品范畴,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基本用药需求。

3、要建立保障机制,确保基层医改顺利推进。各级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建立基层医改配套投入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配套补偿标准,明确补偿责任,确保医改资金按时足额到位;要建立和完善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机制,保障其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等,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要对乡镇卫生院负债问题进行认真摸底调研,建议参照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办法,对确需由政府化解的部分进行剥离,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逐步进行化解,彻底将乡镇卫生院从建设和改造负债中解脱出来,以便其更好地为群众健康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积极开动脑筋,多想办法,不断创造条件,拓展业务,增加收入。

4、要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要建立健全乡村医生教育培训机制,整合医疗卫生技术资源,建立乡村医生教育培训基地,定期对乡村医生开展医疗卫生业务知识、医疗技能、职业道德和卫生、药品等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实行乡村医生学历和执业资格强制性提高制度,切实提高乡村医生综合素质;要建立和完善城镇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采取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方式,帮助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医疗服务

医改后乡村医生待遇 第六篇_面对新医改 全面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面对新医改 全面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竹溪县卫生局

农村卫生事业关系广大农民的幸福安康,关系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农村健康保障水平,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决策。近年我县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确定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作“枢纽”,村级卫生室为“网底”,构建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框架的“定远模式”,既促进了全县医疗卫生水平的全面提高,又切实方便了广大群众看病就医,对巩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看病就医的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村医疗卫生发展的政策措施。县委县政府和卫生部门抢抓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投入,改造硬环境、优化软环境,全面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我县农村卫生发展步伐加快,农民健康保障能力提高,农村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党和国家一系列关于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深化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了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社区卫生等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全

县拥有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 个,其中县级 个,乡级 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个,村级 个,个体诊所等其他医疗机构 个。全县现有卫生技术人员 人,其中执业医师 人,执业助理医师 人。有乡村医生 人。每千人口拥有医师数 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设床位 张,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 张。初步解决了广大农民群众“有地方看病,有人看病,看得起病”的问题,

二、全县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日臻完善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实施,农民医疗保障水平提高。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2006年1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21891/

推荐访问:在职乡村医生医改待遇 2016医改乡村医生待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