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美文 > 新秀美文 > 中国改革开放30年

中国改革开放30年

时间:2018-01-30   来源:新秀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新秀美文】

中国改革开放30年 第一篇_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刻变化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刻变化

[ 录入者:mlb | 时间:2009-06-05 04:58:24 | 作者:李亚娟 | 来源: | 浏

览:9537次 ]

30年前的12月底,具体的说就是1978年12月18-22日,中国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邓小平同志的主持下,全会决定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标志着中国“以阶级斗争为纲”年代的结束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的开始。这次大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从此使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使中国的大门打开,走向世界。这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世界历史上,都是划时代的事件。因为这次大会是在中国历史朝何处走,以及向哪个方向走的十字路口徘徊时,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和中国其他领袖共同所做出的伟大决策,正是这个决策使中国人民在以后的30年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伟大变化,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军事,还是民生方面,人们生活中所能看到和所接触到的方方面面都与开放前的中国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0年来,我们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华大地焕发出了更新更强大的活力,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理由为此感到自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在变成现实。30的求索与奋斗,使一个经济上贫穷、落后的中国,迅速崛起在世界的东方。所以在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我们再去回顾这段历史,是及其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一. 改革开放前的历史背景以及什么是改革开放

(一)改革开放前历史背景

认识一段历史,是要联系当时的具体历史环境和背景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刻的去了解它。中国是在1949年10月建立的新中国,在此之前中国经历了

几十年的战争,全国上下一篇狼藉,百废待兴,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当家做了主人,当时世界上只有惟一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那就是苏联,而且苏联在我们建国初期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只能借鉴苏联的经验,这在当时的环境是没有选择的。然后我们实行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个体制在当时的中国是必须的也是很正确的,但是随着我们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一切走向正轨时,计划经济体制就逐步地显示出它的历史局限性。再加上毛主席为了反修防修的目的而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中国人民遭受了10年的浩劫。然后在1976年文革结束后,中国人民以及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对中国拭目以待,看看中国后面的历史应该如何去走,这是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

总的来说,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背景的。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当时,整个政治局面是处在一个混乱状态;整个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面对严重的困难,我们的出路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从国际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纪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家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极大地国际竞争压力。我们也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

邓小平正是在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的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的基础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踏上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征程。

(二)改革开放的涵义

我们所讲的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这两个方面的重大政策。 对内改革,指的是要从根本上变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其它各方面体制;对外开放,从设立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开始,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这两个方面的重大决策是相互联系的,体现了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要求。

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年均增长率9.88%,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平均3.3%左右的增长速度;GDP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至2007年的246619亿元。截至2007年,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4位,外贸总额位居世界第3位,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1位。从经济总量上看,中国已经改变了过去新中国刚刚建立时的“一穷二白”的底子,成为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经济发展的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城乡居民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

1、首先是农村。中国农村30年改革,旨在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首先从农村开始了改革的序幕。1978年11月24日,安徽梨园乡小岗队的18户按下了18个手印,搞起生产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农村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

分结合、双重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确立了农户作为农村的微观经济主体。这个转变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为从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体制到1984年解体,在中国存在了26年,在它刚开始实行时有其必然性,也是中国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和各项事业的恢复,人民公社体制这个“政社合一”体制下存在的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统一分配,在“出工一窝蜂,干活大呼隆”的情况下,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极大遏制,从而导致个人消费品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盛行,不能对个人形成有效激励。这种体制极大地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致使我国的农业生产长期徘徊,城镇居民的农副产品供应紧张,相当多的农民生活困苦,还有一亿多人不能解决温饱。据统计,1978年,全国平均每人占有的粮食大体上还只相当于1957年,全国农业人口平均每人全年的收入只有70多元,有近1/4的生产队社员收入在50元以下,平均每个生产大队的集体积累不到一万元,有的地方甚至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①

从1982年开始,国家连续发了关于农村工作的5个一号文件,奠定了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阐明了农村经济要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进入21世纪以来,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此后,中央明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中重中之重,确立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战略。从2004年开始,中央又连续发布了5个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方针政策。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2007年的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008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

会抓住农村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重点部署了六大制度建设,即: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这一系列关于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的部署,是实现农村发展战略目标、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步骤。所有这些党的方针政策都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提供了理论根据。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农村人民的积极努力奋斗下,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极大地提高,人民的物质上有了极大地改善。如:上世纪70年代农村结婚时的“三转一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到80年代的“三大件”(电视机、洗衣机和电冰箱)。而且在农村的一般家庭,电话、电视、洗衣机、摩托车甚至一些高科技的电子产品也进入了一般的家庭,像电脑,手机等,我们可以在田间地头看到农民在使用手机,农村不少农户在家里上网。所有的这些变化离不开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978年开始的以市场化为取向的农村改革,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点,不仅突破了传统体制的束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据新华网统计从1978年至2007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经济司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7、1%。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乡镇企业成为支持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乡镇企业的崛起和发展,对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带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道路,而且为农民收入增长提供了新的来源。1978年至2006年,来自乡镇企业的从业人员工资水平由人均每年

中国改革开放30年 第二篇_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30年答案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30年

一、单选 ( 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

1. 下列哪一篇文章不是代表改革的初步探索和局部试验阶段的文章?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

C.《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

D.《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 从指导思想来看,哪个不是改革的初步探索和局部试验阶段完成的转变?

A.从经济改革到政治改革

B.从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从封闭到开放

D.从固守陈规到大胆改革

3. 中国改革的深度和广度的标志是什么?

A.经济改革

B.教育改革

C.政治改革

D.体制改革

4. 下列哪一个不是改革的初步探索和局部试验阶段这一时期的文件理论上最重要的成果?

A.废除阶级斗争为纲,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提出了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

C.提出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没有一套固定模式。

D.对政治体制改革做出了部署。

5. 下列哪一事件不是改革的初步探索和局部试验阶段的大事件?

A.在农村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建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在城市主要搞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

D.开辟经济特区,搞对外开放。

6. 从1988年的9月到1992年2月邓小平南巡这个阶段处于改革的哪个阶段?

A.改革的全面探索阶段。

B.总结经验 整顿调整阶段。

C.以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的综合改革阶段。

D.改革的初步探索和局部试验阶段。

【中国改革开放30年】

7. ()是改革的初步探索和局部试验阶段。

A.1978.12——1984.10

B.1984.10——1988.9

C.1988.9——1992.2

D.1992.2——2003.10

8. 下列哪一项不是十四大的内容?

A.把邓小平南巡谈话的思想变成我们全党的一个纲领。

B.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D.提出邓小平理论。

9. 邓小平理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A.发展

B.和平

C.保持现状

D.赶英超美

10. ()是以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的综合改革阶段。

A.1978.12——1984.10

B.1984.10——1988.9

C.1988.9——1992.2

D.1992.2——2003.10

二、多选 ( 共 5 小题,总分: 20 分)

11. 改革的全面探索阶段理论上取得的成果有哪些?

A.提出了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

B.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C.对政治体制改革做出了部署。【中国改革开放30年】

D.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2. 以下属于改革开放经验的有哪些?

A.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B.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前提,解放思想要一劳永逸

C.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应该放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强国富民上

D.改革的推进要从难到易,由点到面,逐步深化

13. 以下属于改革开放第五阶段特点的是哪个?

A.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B.创立市场经济体制

C.综合改革

D.制度创新

14. 关于改革开放30年经验的表述正确的有哪些?

A.以开放带动改革,以改革促进开放。

B.正确处理改革 发展 稳定之间的关系。

C.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D.边实践 边总结 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改革的理论准备。

15. 以下代表改革的初步探索和局部试验阶段的文章有哪些?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

C.《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

D.《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三、判断 ( 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

16. 以实践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为契机,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实际上就是对改革的一种理论准备和动员。

正确

错误

17. 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正确

错误

18. 中国改革经过30年的推进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制度创新阶段。

正确

错误

19. 1987年年底,十三大报告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政治体制改革做出部署。

正确

错误

20. 十六届二中全会提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正确

错误

21. 改革的推进要从难到易,由点到面,逐步深化。

正确

错误

22. 1949年到1978年,我们发生各种错误,比如文革,最根本的还是与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作风有关,不是制度方面的问题。

正确

错误

23.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邓小平发表南巡谈话这一阶段理论创新的焦点问题是计划和生产的关系问题。

正确

错误

24.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正确

错误

25. 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的理念或核心价值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正确

错误

中国改革开放30年 第三篇_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30年 课程考试答案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30年

中国改革开放30年 第四篇_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30年(84分)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 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

1. 下列哪一篇文章不是代表改革的初步探索和局部试验阶段的文章?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

C.《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

D.《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 下列哪一事件不是改革的初步探索和局部试验阶段的大事件?

A.在农村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建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在城市主要搞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

D.开辟经济特区,搞对外开放。

3. 邓小平理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A.发展

B.和平

C.保持现状

D.赶英超美

4. 从1988年的9月到1992年2月邓小平南巡这个阶段处于改革的哪个阶段?

A.改革的全面探索阶段。

B.总结经验 整顿调整阶段。

C.以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的综合改革阶段。

D.改革的初步探索和局部试验阶段。

5. 从指导思想来看,哪个不是改革的初步探索和局部试验阶段完成的转变?

A.从经济改革到政治改革

B.从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改革开放30年】

C.从封闭到开放

D.从固守陈规到大胆改革

6. 中国改革的深度和广度的标志是什么?

A.经济改革

B.教育改革

C.政治改革

D.体制改革

7. 下列哪一个不是改革的初步探索和局部试验阶段这一时期的文件理论上最重要的成果?

A.废除阶级斗争为纲,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提出了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

C.提出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没有一套固定模式。

D.对政治体制改革做出了部署。

8. ()是改革的初步探索和局部试验阶段。

A.1978.12——1984.10

B.1984.10——1988.9

C.1988.9——1992.2

D.1992.2——2003.10

9. ()是以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的综合改革阶段。

A.1978.12——1984.10

B.1984.10——1988.9

C.1988.9——1992.2

D.1992.2——2003.10

10. 下列哪一项不是十四大的内容?

A.把邓小平南巡谈话的思想变成我们全党的一个纲领。

B.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D.提出邓小平理论。

二、多选 ( 共 5 小题,总分: 20 分)

1. 改革开放30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

B.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问题

C.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问题【中国改革开放30年】

D.人制与法制的关系问题

2. 以下属于改革开放经验的有哪些?

A.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B.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前提,解放思想要一劳永逸

C.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应该放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强国富民上

D.改革的推进要从难到易,由点到面,逐步深化

3. 改革的全面探索阶段理论上取得的成果有哪些?

A.提出了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

B.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C.对政治体制改革做出了部署。

D.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4. 关于改革开放30年经验的表述正确的有哪些?

A.以开放带动改革,以改革促进开放。

B.正确处理改革 发展 稳定之间的关系。

C.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D.边实践 边总结 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改革的理论准备。

5. 在我国,各项改革措施出台的标准是什么?

A.国家领导人的个人意愿

B.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三、判断 ( 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

1.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改革开放的序幕到1988年9月十三届三中全会,是改革的初步探索和局部试验阶段。

正确

错误

2. 1949年到1978年,我们发生各种错误,比如文革,最根本的还是与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作风有关,不是制度方面的问题。

正确

错误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个是时代主题,第二个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正确

错误

4. 社会主义经济属于商品经济的范畴,属于市场经济的范畴。

正确

错误

5. 中国改革经过30年的推进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制度创新阶段。

正确

错误

6. 1987年年底,十三大报告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政治体制改革做出部署。

正确

错误

7. 从邓小平发表南巡谈话到十五大召开这一阶段理论创新的焦点问题是计划和生产的关系问题。

正确

错误

8. 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前提,解放思想要一劳永逸。

正确

错误

9.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改革的成就不能抹煞,倒退没有出路,继续坚持改革,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决策。

正确

错误

中国改革开放30年 第五篇_改革开放30年之十大成就

改革开放30年之十大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4)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5)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

(6)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8)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9)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

(10)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功,基本经验在于中国遵循了经济增长“四色定理”。中国和世界发展历史充分证明,经济增长“四色定理”——和平稳定、开

放结构、人力资本、结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充分必要条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遵循“四色定理”,经济就发展,社会就进步。

[编辑本段]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教训

70多年前,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在我国,唯一真正宝贵的,是自然资源和人民大众。”用这句话来来理解当前的中国也是恰如其分的。在过去30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如果说我们有什么真正没做好的,就是在自然资源、环境和劳动群众的权利和福利方面,索取的过多,给予的太少。具体来说,首先是环境代价太大,资源过度消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经济发展是要有代价的,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它对世界经济做出的巨大贡献,其代价就是中国资源与环境的严重损坏。

其次,贫富差距拉大,劳工权益受损。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赵人伟和李实领导的收入分配课题组在18年时间里所做的三次大范围收入分配调查结果显示,从1988年到2002年,无论是农村和城市的基尼系数,差距都在拉大。有关统计也表明,近30年来,内、外资企业年产值平均增长超过10%,而除垄断国企外的劳动者年工资增长率仅为1%-3%。这些情况都说明,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没有随着GDP的增长而同比增长。

再次,社会道德环境出现了让人忧心的状况。近年来,每年因信用缺失而增加的交易成本,据估算约占当年GDP的10%还多。

[编辑本段]改革开放30年之十大思想转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在经济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社会经济思想理论也发生了积极转变。

第一、毛泽东思想转向邓小平理论。实践证明,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指南。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思想,并根据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形式变化,提出了改革开放新的发展理论。

第二,阶级斗争理论转向经济建设理论,经济建设成为党的基本路线。随着时代变化,社会主义建设取代民主主义革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今天,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思想的主流。

第三,国际战争理论转向国际和平理论,中国进入和平发展的年代。对于世界形势的判断决定一个国家的基本战略,20世纪前中期是美苏争霸的冷战时代,国际战争危险依然存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世界政治发生重要变化。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正确提出和平是世界主流的判断。从而为中国和平发展、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第四,计划经济理论转向市场经济理论,中国开始全面的市场经济改革。新中国建立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础之上,由于计划经济缺乏市场竞争,也缺乏市场灵活性,加上帝国主义封锁,使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许多困难。计划经济理论转向市场经济理论使中国经济变得更有活力,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五、自力更生理论转向对外开放理论,中国经济全面走向世界。自力更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也使中国建立起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然而,一个国家的资源和市场总是有限的,转向开放无疑会增加发展的资源与空间,对外开放理论使中国走向世界。以往,中国对跨国公司抱有敌意,把跨国公司看作帝国主义的工具。随着改革开放,敌视跨国公司理论转向国际合作理论,跨国公司开始大量进入中国。

第六、社会公平理论转向社会竞争理论,社会分配差距不断扩大。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重要基础之一是公平理论,然而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候,强调分配公

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由公平理论转向竞争理论是提高经济效率的需要,也是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逻辑基础。

第七,农村化理论转向城市化理论,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中国曾一度出现农村化理论,大量城市人口随着上山下乡从城市流向农村。随着改革开放,城市化理论成为主流,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

第八,均衡发展理论转向非均衡发展理论。毛泽东时代,中国比较注意社会经济发展的均衡性,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是均衡发展理论的代表。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转向非均衡发展理论,片面理解“发展是硬道理”和“以人为本”,导致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源环境恶化、社会失业增加、贫富差距扩大、城乡差距扩大,社会经济发展失衡。

第九,平衡人口理论转向非平衡人口理论。以往中国的人口结构是自然增长,尽管一段时期内由于长期战争后的补偿性增长和经济结构引起的社会性增长叠加,造成人口增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yc/415025/

推荐访问: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变化 中国为什么要改革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