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美文 > 新秀美文 > 一月小寒接大寒

一月小寒接大寒

时间:2017-12-13   来源:新秀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新秀美文】

一月小寒接大寒 第一篇_2016年房山区初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

一月小寒接大寒 第二篇_2016年北京市房山区初三一模考试试卷

北京市房山区2016年初三一模考试试卷

语 文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喜雨亭记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邪?

【一月小寒接大寒】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歌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繄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注】①据《尚书·微子之命》记载,周成王的叔父唐叔得到异株而共穗的稻子,献给成王,成王命他给与周公,周公得禾后,作了《嘉禾》,宣扬天子之命。②据《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汉武帝元狩七年夏六月,汾阴一个名叫锦的巫者得到宝鼎(古代常以鼎为传国的重器),奏闻朝廷,武帝命迎鼎至甘泉,并把年号改为元鼎。③据《左传·文公十一年》记载,这年冬,狄人攻鲁,鲁文公使叔孙得臣击败狄军,获其首领侨如,为了庆祝这次战功,叔孙得臣便把自己的儿子宜伯取名为侨如。④天上像下雨似的落下麦子,当是附会的传闻。一说是播种麦子。⑤喜乐。⑥谓连年灾歉。⑦句首语气词。 ⑦⑥⑤④②③①一、文言文阅读(共21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题。

(选自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文鉴赏辞典》)

1. 理解文言词义,可联想课文中有关语句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从而确定词义;可根据词语所在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含义;可借助语法分析推断词义。请根据语境,借助推断文言词词义的方法,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⑴ 以为休息之所 .. 以为:【一月小寒接大寒】

⑵ 弥月不雨 雨: .⑶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 属: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⑴ 官吏相与庆于庭 翻译:

⑵ 繄谁之力 翻译:

3. 以亭台楼阁为题的散文,一般都会或多或少地具体描写亭台楼阁本身或它周围的景色,例如《岳阳楼记》中有 ① ,《醉翁亭记》中有群山环抱、泉水淙淙。此文则不然,它不仅没有对喜雨亭作任何具体的描绘,对亭子周围的景色,也未著只字,通篇都是扣住 ② ,抒写 ③ (限2字)之情,表现出作者对人民生活的关心。(3分)

4. 请根据选文的内容或形式,自拟一副对联。(要求:字数相等,结构大体一致。)(3分) 答:

5. 从《喜雨亭记》中,我们感受到了苏轼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请根据“家国情怀”的含义,完成下面⑴~⑵题。(7分)

⑴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现其家国情怀的词句是(3分)

⑵ 参照下面画线部分的内容与形式,在①②处进行补写。(4分)

‚家国情怀‛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① ; ② 挽回‛,这是秋瑾报国的决心;‚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是毛泽东对历史的叩问。直到今天,每一位炎黄子孙,都希冀着祖国强大,憧憬着生活美满。家国情怀就这样代代流传,绵延不止,凝聚成岿然不倒的民族精神。【一月小寒接大寒】

6. 苏轼不仅是文学家,还是一名书法家。欣赏下面苏轼的书法作品,完成⑴~⑵题。(3分) ⑴ 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左右疏密相间,时紧时放。 B.字形欹(qī)正参错,或大或小。

C. 采用狂草书体,活泼飞舞,奔腾放纵。 D.沉厚中见放逸,尽显书者情感之起伏。

⑵ 任选作品中一个双音节词语,用规范的正楷字写在答题纸的田字格内。(1分) 答:

二、名著阅读(共11分)

7. 阅读《论语》四则,完成 ⑴~⑵题。(5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③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一月小寒接大寒】

子曰:‚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

【注】①弟,同‚悌‛,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②忠,古代所谓的‚忠‛是指对事对人无不尽心的态度。信,诚也。③正,匡正,端正。④不器,古代知识范围狭窄,孔子认为为政的人应该无所不通。 ④①

⑴ 下列对《论语》四则主要表达的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第一则:做学问的态度、修养。

B.第二则:“孝弟”对做人的影响。

C.第三则:君子“好学”的标准。

D.第四则:为政者的才能标准。

⑵ 上面几则中都提到“君子”一词。请结合上面文字,简述你对君子的认识。(3分) 答:

8. 依据《鲁滨逊漂流记》中的相关内容,完成 ⑴~⑵题。(6分)

⑴ 下列对《鲁滨逊漂流记》中有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鲁滨逊渴望航海,一心想去海外见识一番。在一次前往非洲贩卖黑奴的途中,船遇风暴触礁,唯有他幸存下来,只身漂流到无人孤岛。

B.鲁滨逊用简单的工具制作桌、椅等家具,猎野味为食,饮溪里的淡水,克服了最初遇到的困难。

C.为了计算日期,鲁滨逊把柱子做成一个大十字架,在这根柱的四边,每天用刀刻一个凹口,每七天刻一个长一倍的凹口,每月刻一个再长一倍的凹口。

D.鲁滨逊离开自己生活了28年的孤岛后,就再也没有旧地重游,而是派自己的侄子去那里继续垦荒。

⑵ 任选下面一幅图片,按要求答题。(4分) ..

图一 图二

选图一:用第一人称为此图配上简要文字,述清起因、经过和结果。(不超过50字)

选图二:用第三人称,夸赞右面人物。(不超过50字)

答:

三、现代文阅读(共38分)

㈠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9~13题。(15分)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我国古人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 ① )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 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 ②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材料二】

据史料记载,古代把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

‚初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

陟负冰。‛初候的意思是春天来了,万物开始复苏;二候在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也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些碎冰片,就好像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过后,气温回升,我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备耕春耕。北方地区顶凌耙地、送粪积肥、兴修水利,开始做好春耕准备。在温润的南方多地,人们紧抓‚冷尾暖头‛及时下种。

立春在各朝代都很受重视。周朝时,便有专门迎接立春的仪式。据记载,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当天,会带上各诸侯大夫,共赴东郊迎春,祈求丰收。这样的迎春之礼一直延续至清朝。

旧时民间,立春的迎春活动同样重要和丰富。大人小孩们都会换上新衣服,妇女们涂点胭脂,头上插上红绒花或是装饰有彩色绫罗制成的发簪,大家在院里门前贴上对联、红福字、红纸剪刻成的雄鸡图案,营造出红彤彤的喜庆氛围。 .

(根据网络资料编改)

9. 对材料中加点字的注音、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氛围 (fèn) 水:竖钩、横撇(横钩)、撇、捺 .

B.氛围 (fēn) 水:横撇(横钩)、撇、捺、竖钩 .

C.氛围 (fēn) 水:竖钩、横撇(横钩)、撇、捺 .

D.氛围 (fèn) 水:横撇(横钩)、撇、捺、竖钩 .

10.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材料一】的①②处,表述准确的一项是(2分)

A. ①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 ②反映了太阳的高度

B. ①太阳垂直照射赤道 ②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C. ①太阳垂直照射赤道 ②反映了太阳的高度

D. ①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 ②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11. 根据【材料一】的相关内容,完成答题。(⑴题必做,⑵⑶选做一题)(6分) ......

⑴ 下列诗句与节气不对应的一项是(2分)

A. 仲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 ——雨水

B.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

C.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大雪

D. 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大暑

⑵ 下面是一首节气诗。请你在横线①②处各补写一句。(4分) 地球绕着太阳转, ①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按照公历来推

算,每月两气不改变。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 ②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⑶ 下面是二十四节气歌。请在下面①②处补写出相应的节气。(4分)

春雨惊春清谷天, ① 暑相连, ② 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一月小寒接大寒 第三篇_一、二年级晨诵必背诗歌(定)

一、二年级学生晨诵必背诗歌

一月小寒接大寒 第四篇_民谚俗语

第六节、方言

日头(太阳)月明地儿(月亮)

上冻(结冰)淹咧(受洪涝)

年时个(去年)年头里(春节前)

过喽年儿(春节后)今个(今天)

白儿哩(白天)黑介(夜里)

落黑儿(傍晚)麦罢(麦收以后)

头先(过去)音儿个(昨天)

盖的(被子)眼代毛(睫毛)

眵妈糊(眼屎)卷(jian)(骂人)

骨堆(蹲)半拉(半个)

不许乎(没看见)烧毛(骄傲)

要玩(现在)抓啦(干啥)

二妮子:阴阳人灰毛头:灰喜鹊

雌门叉:鸟名送粽米:给产妇送米、送糖

竖子屋:门安装在山墙上的房当院:院子中央

急慌三儿:办事急急忙忙的样子戈亚:黄颡鱼

白条子:小草生鱼火头:鲟鱼

刺花子:放焰火;小便尿得高栖蒙儿:潜水

爬蚱:未脱壳的蝉蛹起火:焰火中的一种

圆九:孩子出生九天的请客驴闷子:不爱说话的人

双料绝户头:没儿没女的人行务:中间人

单料绝户头:有女无儿的人老鸹头:油馍头

油馍圈:油炸的像圆圈一样的食物烙馍:烙熟的薄面饼

半截人:结婚一次而无配偶的人黄鹭:黄鹂

果子:由油面糖做成的食品菊饼:扁而圆的果子

大京果:果子中的一种小京果:果子中的一种

挂子:有领有袖的外上衣兜兜:衣服上的口袋

土料:准备做棺材用的木料毫:风筝

套裤:老年人冬天穿的一种套在棉裤外边露着屁肚部位的棉裤

鳖糊子:煮熟的掺有萝卜丝、花生米的面疙瘩

面筋脆:平时不爱说话,一说话非常幽默的人

第七节农村农谚

1、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判断天气及播种、收割、收获的农谚: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在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一月小寒接大寒,薯窖保温防腐烂。立春雨水二月间,顶凌压麦种大蒜。三月惊蛰又春分,整地保墒抓关键。四月清明和谷雨,种瓜点豆又种棉。五月立夏到小满,查苗补苗浇麦田。芒种夏至六月天,除草防雹麦开镰。小暑大暑七月间,追肥授粉种菜园。立秋处暑八月天,防治病虫管好棉。九月白露又秋分,秋收种麦夺高产。十月寒露和霜降,秋耕进行打场连。立冬小雪十一月,备草砍菜冻水灌。大雪冬至十二月,总结全年好经验。燕子来在谷雨前,放下生意去种田。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云雾山中出名茶,姜韭应栽瓜棚下。豌豆大蒜不出九,种蒜出九长独头。杨柳梢青杏花开,白菜萝卜一齐栽。清明玉米谷雨花,谷子抢种至立夏。清明高粱立夏后,小满芝麻芒种黍。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可种荞麦。白露早来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地尽其用田不荒,合理密植多打粮。地是铁来粪是钢,把粪施在刀刃上。牛粪凉来马粪热,羊粪啥地都不错。底肥不足苗不长,追肥不足苗不旺。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秋耕田地地发塇,冬雪渗下不易干。人治水来水利人,人不治水水害人。人不勤俭不能富,马无夜草不能肥。七月十五红枣圈,八月十五打枣杆。白天热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捧。一粒粮食一滴汗,粒粒都是金不换。

春打六九头,备耕早动手。雨水修渠道,抽水把地浇。惊蛰地气通,搂麦要进行。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清明雨纷纷,植树又造林。谷雨前和后,种瓜又点豆。立夏种油料,同时插水稻。小满防虫患,农药备齐全。芒种麦登场,龙口夺粮忙。夏至伏天到,中耕极重要。小暑管玉茭,人工授粉好。大暑种蔬菜,生活巧安排。立秋棉管好,力争伏天桃。处暑送肥忙,复种多推广。白露收大秋,早熟又早收。秋分已来临,种麦要抓紧。寒露收谷忙,细打又细扬。霜降快打场,抓紧入库房。立冬不砍菜,受害莫要怪。小雪不畏寒,建设丰产田。大雪冰封山,积肥管麦田。冬至副业忙,有钱又有粮。小寒三九天,把好防冻关。大寒不停闲,总结再向前。砂地搓淤泥,好的真出奇。碱地施层砂,强似把肥加。谷雨麦怀胎,麦喜胎里富。麦怕胎里旱,麦怕三月寒。麦收四月风,立夏见麦芒。西南火旱风,收麦要减成。小满粒不满,麦有一场险。大麦上了场,小麦发了黄。蚊子见了血,麦子见了铁。秋风镰刀响,寒露割高粱。寒露下葡萄,白露打核桃。麦出七天宜,麦出十天迟。谷六麦十三,必定见绿尖。九月菊花开,小麦苗出来。庄稼是支花,全靠肥当家。种地不施粪,等于瞎胡

混。地靠人来养,苗靠肥来长。好树开好花,好种结好瓜。早种三分收,晚种三分丢。苞米种的浅,丢了主人脸。除虫如除草,一定要趁早。间苗要间早,定苗要定小。棉花锄七遍,桃子赛蒜瓣

2、气象农谚:日落乌云洞,明朝晒得背皮痛。天上起了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棉花云,雨快淋,缸爿云,晒死人。东南风,干松松;东北风,雨祖宗。东风急溜溜,半夜雨稠稠。西风刹南脚,泥头晒勿白。立夏东南百草风,几日几夜好天公。小暑起燥风,日日夜夜好天公。五月南风落大雨,六月南风海要枯。虹高日头低,明朝着蓑衣;虹低日头高,明日晒得背皮焦。东虹日头西虹雨。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南天霍西(闪电)火门开,北天霍西有雨来。东霍霍(闪电),西霍霍,明朝仍旧干卜卜。小暑一声雷,黄梅倒转来。早雾一散见晴天,早雾不散是雨天。雾里日头,晒破石头。六月里迷露,要雨到白露。三朝雾露发西风,若无西风雨不空。早晨落雨饭后停,饭后下雨不得晴。雨前麻花(小雨)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停。一落(下雨)一个泡,落过就好跑;一落一个钉,落煞落勿停。蛇过道,大雨到;蛇上树,有大雨。鸡啁风,鸭啁雨,蚂蚁拦路要落雨。蜻蜓成群绕天空,不过三日雨蒙蒙。河底泛青苔,必有阵雨来;烟囱不出烟,一定阴雨天。正月八,二月八,小猫小狗全冻煞。(寒潮来临)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十月南风转一轮。清明有雨正黄梅,清明无雨少黄梅。端午落雨还好熬,初六落雨烂脱瓦。夏至三朝雾,出门要摸路。(多雨)正月二十不见星,沥沥拉拉到清明。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雨打黄梅脚,车水车断黄牛脚。未秋先秋,踏断蛮牛。(干旱需戽水)荞不见霜不老,麦不吃风不黄要想多打粮,包谷绿豆种两样种种甘薯种种稻,产量年年高头麻见秧,二麻见糠,三麻见霜春插时,夏插刻,春争日,夏争时会插不会插,瞅你两只脚买种百斤,不如留种一斤七月秋,里里外外施到抽一季草,两季稻,草好稻好夏至后压,一担苗,一担薯不怕天旱,只怕锄头断七十天荞麦,八十天雨六月到,卖棉被,买灰料清水下种,混水插秧立了秋,在小一齐揪旱插,早活;快长,快大。

3、有关卫生的农谚:食能以时,身必无疾。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食不言,寝不语。食堆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饭吃八成饱,到老胃肠好。肚子八分饱,不用把医找。一顿吃伤,十顿喝汤。要想人长寿,多吃豆腐少吃肉。吃饭先喝汤,胜似良药方。常喝汤,保健康。贪多嚼不烂,胃病容易犯。常吃葱和蒜,身体强又健。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姜开胃,蒜败毒,萝卜吃了壮筋骨。节食以去病,寡欲以延年。少吃长寿,多吃多灾。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要少。饱食胃不展,负腹腹自安。食为安身之本。药补不如食补。食前食后须游之。

4、农家谚语:金杞县,银太康,不如祥符半后晌。一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人巴结有钱的,狗咬篮的。老百姓完了粮,强似自在王。马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宁做鸡头,不当凤尾。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树老焦梢叶儿稀,人老弯腰把头低。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山上怕老虎,平地怕没脸。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枪打出头鸟,露头椽子肯糟。管闲事,落不是。人怕输理,狗怕夹尾(yi)。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好铁不打钉,好孩儿不当兵。栽个跟头学个乘。人对眼,客对货,牤牛尖对住麦秸垛。宁走十里远,不走一里喘。人往高处走,水往洼处流。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啃青泥。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好记性不如个烂笔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钟不敲不响,灯不拔不亮。一瓶子不响,半瓶子咣荡。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居深山有远亲。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宁毁十座庙,不拆一对婚。劝人不醒不如一耸。能吃过头饭,不能说过头话。人争一口气,神争一柱香。有智不在年高,无智空活百岁。打是亲,骂是爱,不管不问要变坏。父子同心山成玉,兄弟协力土变金。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门。人别损财,马别损力。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晌午不能光晌午,后响不能光后晌。好儿不要多,一个顶十个。有福不在忙,无福跑断肠。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做官不知做官难。妻贤夫祸少,子教父寿长。扫地扫旮旯,洗脸洗耳朵。黑痰轻,白痰重,一见黄痰就要命。桃保人,杏伤人,李子园里抬死人。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一九二九伸不哩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抬头看柳,七九冰河开,。八九燕归来,九九杨落地,十九杏花开。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立了秋,挂锄钩。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头伏凉快,二伏热,过了三伏再请客。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蛤蟆打哇哇,四十五天喝疙瘩。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不过午,过午赛猛虎。瓦子云,晒死人。东绛风,西绛雨,南绛出来卖儿女。云往东,晒干坑;云往西,披簑衣;云往南,雨涟涟;云往北,晒干坯。东风雨,西风晴,刮起南风下不成。冷子一条线,霜打一大片。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三七、初一都不怕,就怕四月十二;四月十二湿了老鸹毛,麦在水里捞。谷雨麦挑旗,立夏麦穗齐。小满椹子黒,芒种吃打麦。头伏萝卜,二伏芥,一到三伏种白菜。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晒枣干。芒种忙,三俩场。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一棵红薯一把灰,红薯结的成大堆。道路通,百业兴。

第八节 歇后语

南墙上挂狗皮-------------不像话(画) 同窑烧的砖瓦-------------一路货色 碗里头扎猛子-------------不知深浅 一个驴粪蛋卖十元---------难受(售) 老太太喝稀饭-------------无耻(齿)下流 膝盖上挂暖壶-------------水平比较(脚)高 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 猪往屠夫家跑-------------送货上门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缺(一)衣少食(十) 小猪拱灶门---------------一鼻子灰 赶车的不带鞭子-----------光拍马屁 关住门打狗---------------看你往那里跑 蒸笼里伸出个头来----------熟人

三更半夜出世--------------害死(亥时)人 圣人搅油漆----------------明白人办糊涂事; 木匠戴枷------------------自作自受 树林里耍大刀--------------拉不开场子 芝麻开花------------------节节高 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 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咸菜拌豆腐----------------有言(盐)在先 咸菜煮豆腐----------------不用多言(盐) 豆腐干煮肉----------------有分数(有荤也有素) 豆腐乳煮菜----------------哪敢多言(盐) 黄豆煮豆腐----------------都是自己人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火烧旗杆-------------------长炭(叹)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公共厕所扔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一月小寒接大寒 第五篇_2016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

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为大家整理关于清明节的文化习俗的调查报告,对清明节的由来,以及清明节的文化习俗,以及目前清明节的动向进行总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

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一

【调查背景】

“洋节”的盛行,让中国传统节日面临危机,“中国节”的模式化,让年轻一代开始对传统文化产生误导。一提清明节,人们往往只想到上坟、祭祖,其实清明文化内涵很丰富,今年将利用国家调整法定节假日的契机,在清明期间,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综合实践活动,扭转学生的认识,同时让更多的青少年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调查目的】

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习俗及文化内涵,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等。

3、敬仰怀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提倡“绿色祭奠、科技祭奠、真情祭奠”,过文明简约而有意义的清明节。

【调查内容】

一、清明节由来

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二、清明节农事谚语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朦朦胧胧,清明播种。

麦怕清明霜,谷怕老来雨。

清明前后雨纷纷,麦子一定好收成。

春分后,清明前,满山杏花开不完。

清明喂个饱,瘦苗能转好。 清明不上粪,越长越带劲。

清明种瓜,立夏开花。 清明种瓜,船装车拉。

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

三、清明节对联

1、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2、 山清水秀风光好;月明星稀祭扫多。

3、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4、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风落日万人思。

四、24节气,清明节排五

24节气名称: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以上依次顺数,逢单的为节气,简称「节」;逢双的为中气,简称为「气」,合起来就叫「节气」。人们为了便于记忆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把二十四节气中顺序每节气各取一个字编成了下列的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成了古人甚至现代人农事及日常活动的重要依据。

五、诗词欣赏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长相思——清明》

清明节,失明节,献君泪和血,天地黯然泪不绝!

思难却,恨难却,三月新坟谁敢掘,捍君一腔血!

清明节的民谣。

三月里来三月三,家家户户上南山。上坟祭祖去扫墓,要在坟头把土添。

哎哟,哎哟,坟头把土添。

为啥坟头把土添,先人祖宗创业艰。后辈儿孙好好干,前辈心里才安然。

哎哟,哎哟,心里才安然。

六、清明节习俗介绍

放风筝,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蹴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扫墓祭祖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七、当代清明节动向

第一,提倡“绿色祭奠”。每次上坟扫墓时,在墓旁种一棵松柏,以表祭奠之心。要统一规划埋葬地点,不允许私建小坟头。将祭奠的清明棍、清明吊等用具改为小雏菊、长寿菊等花卉。

第二,提倡“科技祭奠”。可在网上建立一个专门的网站,供人们祭奠亡人,这样既可以节省土地,又能反映出新时代的气息。

第三,提倡“真情祭奠”。将焚烧纸、送灯等行为改为祭奠诗文的形式。或在先人的墓前,放一段亲人生前喜爱的音乐,献上一束束或洁白或金黄的菊花等。传递先人的是追忆和思念,留给我们晚辈的是文明与简约。

【调查总结】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来到,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地开始了。在清明节期间,要通过向革命烈士致敬默哀或扫墓等活动追念革命烈士的高贵品质,树立继承先烈遗志、认真学习、长大建设祖国的理想;通过“网上祭祀”等方式倡导“绿色祭奠”、“科技祭奠”、“真情祭奠”的理念;通过踏青春游、荡秋千、放风筝活动,了解传统风俗,锻炼身体,真正领略的清明节的文化符号。”

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二

一. 调查目的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来临了,大街小巷上人头攒动,大都是去祭祀祖先和前辈的人们。他们手里拎着花和“冥”间用的钱。看到这番情境,我便想了解有关清明节的传说、习俗等!

二. 调查方法

1. 问家长或长辈÷÷

2. 上网查资料

3. 看报纸、书刊等

三. 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 清明节的传说

清明节的由来。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逃亡中,忠臣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封臣,但是介子推不慕名利,不愿下山。最后晋文公放火烧山,介子推与其老母被烧死在山中。为了纪念介子推,将此日定为清明节。

2、 清明节的习俗

荡秋千、蹴鞠、放风筝、扫墓、插柳、踏青、游春、、、、、、

3、 清明节的诗

清明祭诗十四首

其一

春雨清明湿杏花,

小山明灭柳烟斜。

东风解语拾我意,

送送萦肠入君家。

其二

一沾春雨一断肠,

飘零无计觅君乡。

方羡飞花随风去,

天涯尽处惹兰芳。

其三

朝听细雨润门扉,

年年一度送春回。

却把长条攀折遍,

才道相思始成灰。

四、结论

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应当弘扬民族文化。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的主要活动是扫墓。不仅要缅怀革命先烈,还要祭祀祖先,还有踏青、游春等活动

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三

调查目的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来临了,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清明节的文化,我们小组准备做一个关于清明节文化的调查。 调查方法

1.问家长或长辈 (王帅 秦秋萍 刘洋)

2.上网查资料 (张盼 李丽)

3.看报纸、书刊等 (李保顺 庞其靖)

调查报告分析

1. 知道或了解过清明节的起源占20% 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清明节的起源。

2. 绝大多数人知道阳历4月4日.

3. 知道清明节一般有哪些传统习俗的人数占10%分析知道大家对清明节的习俗了解的不全面。

4. 最近五年,清明回家祭祖的次数大不相同,回家的人不是太多,有的人甚至把清明节当做一次出门旅游的假期。可以看出大家对清明节的重视程度不够。

下面我们小组对清明节的一些起源、习俗、气候特点做了详细的调查。

起源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

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

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 清明节扫墓,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相传 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气候特点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结论

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清明的主要活动是扫墓。不仅要缅怀革命先烈,还要祭祀祖先,还有踏青、游春等活动。我们应当弘扬民族文化。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yc/401137/

推荐访问:大寒小寒几月几日 小寒和大寒的区别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