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时间:2018-06-03   来源:经典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美文】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第一篇_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080711W。本专业是以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水的社会循环,即取水、给水、处理、排放为研究对象,以水质处理、控制为核心,培养能在政府、规划、管理、环保、设计、施工、工矿企业、科研教学等部门从事水资源评价开发、保护利用、加工输送及规划管理、设计施工、教学研究开发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专业。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研究生方向: 市政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取水工程、防洪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工业给水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大、中专院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普通化学、分析化学、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水力学、电工学、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外语、计算机技术及绘图、污染物监测和分析、工程设计、管理及规划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水科学和环境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方面的基本能力,掌握对水的开发、净化、输送、回收与应用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接受工程师训练和初步的科研方法训练,具有较好地独立获取知识和分析、解决给水排水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规划给水排水系统、进行给水排水工程的工艺设计、施工、管理和简单的结构设计的能力并掌握水资源控制与保护、节水等相关知识。 毕业去向

在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建筑和其他专业设计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局、环境保护和市政公用事业等部门、市政和建筑工程公司、环保设备公司、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工作。

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土木工程、水利工程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专业英语、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测量学、水力学、水泵与泵站、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土建工程基础、电工学、建筑电气、给水工程、排水工程、水工程施工、建筑给排水工程、给排水管网系统、水处理微生物学、普通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测量实习、工程制图、管道工程安装实训、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习、建筑给水排水课程设计、工程施工实习、CAD制图训练、物理实验、力学实验、化学实验、水质分析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安排40周左右。

主要专业实验:水力学实验、微生物实验、水处理实验(包括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曝气、气浮、污泥等实验项目)等

相近专业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080704)、给水排水工程(080705)、水务工程(080709W)等。

看好理由

随着城市发展,日趋严重的水污染同大量人口的饮水要求、生产所需清洁水的供应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增大,给水排水工程必有好的发展前景。“水”是城市的血液,“水工业”是21世纪的阳光产业。任何新工业区的建设,在正式开始建设之前,都要做好城市规划和厂外工程的设计,合理地解决交通、电源和给水、排水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培养的“城市水工程”和水产业规划、设计、管理及技术开发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从事的业务工作包括:自来水厂和优质饮用水设备设计、污水净化厂和水处理环保设备设计、城市水环境规划、水景和高层建筑设备工程设计、城市和住宅小区给排水和中水设计等。该专业人员的就业关系城市的工业发展、人民生活是否能正常运行的基础之一。

附加参考: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求,建设部提出,2007年底前基本完成对运行超过50年及老城区严重漏损的供水管网改造工作;到2010年,全国城市供水普及率不低于95%;设市城市和县城所在的建制镇均应规划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所有城市都要建立符合标准的生活垃圾

处理设施,设市城市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60%。2005年,178个城市已建成投产城市污水处理厂197座,已建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达到78%。我国城镇的水环境仍然处在整体恶化的进程中。“十五”期间我国给水排水封面有两项指标没有完成,一项是能耗,第二项就是污染的控制。但是,在这个时期,中国也是世界上所有国家中间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提高最快的国家,全国的城市污水处理率在五年中就净增加了7.5个百分点,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解决这些问题的决心和能力。中国处理率现在只能做到50%,但是,这意味着还有另外50%的城市污水是直接排放的。所以在“十一五”期间,中国需要再增加20%的污水处理能力。这无疑加大对给水排水专业学生质量和数量的要求。【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开设院校

桂林理工大学(通过专业评估) 烟台大学 吉林化工学院东北电力大学 新疆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宝鸡文理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河北理工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扬州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福州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山东建筑大学郑州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大连水产学院 石河子大学武汉大学河海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沈阳建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 重庆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通过专业评估)哈尔滨工程大学 江苏石油化工学院 中南工学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

四川大学济南大学长江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山东农业大学

青海大学沈阳大学大庆石油学院

华侨大学武汉科技学院湖南城市学院

兰州理工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孝感学院西华大学 给水排水专业学校排名:

1 哈尔滨工业大学 2清华大学3 同济大学 4 重庆大学 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6 东南大学 7 湖南大学 8 天津大学9北京工业大学10 河海大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学 11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12 华中科技大学 13南京工业大学14广州大学 15兰州交通大学16沈阳建筑大学 17 山东建筑大学18武汉理工大学 19桂林工学院20长安大学 21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截止2010年,里面只有天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没有通过建设部给排水专业评估,但这两所院校均有市政工程博士点,实力不俗)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第二篇_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发展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发展

姓名:张建达 学号:150850112

摘要:面对全球性淡水资源短缺、水源污染加剧和我国水环境逐年恶化的严峻局面,水问题已为政府和媒介关注、民众关心的焦点。中国给水排水工程投资逐年增多,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各工业企业中需要大量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人才。作为一个和水密切相关的专业,给水排水工程主要涉及城市水的输送、净化及水资源保护与利用,随着城市化的脚步加快,与土木工程专业密切相关的给排水专业也呈现了良好的就业态势。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小而精的一个专业,与十年前相比竞争加剧。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发展、专业要求、前景。

一、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现状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由土木工程的一门课程,发展成为了一门学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科,有其重要的属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统一性。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对众多产业的振兴发挥了促进作用,工程建设是形成固定资产的基本生产过程,因此,由给排水所联系的多门产业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支柱之一。

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立的背景

人类最早应用修建是应该是排水设施而不是给水设施,迄今为止我们知道的最早的排水设施是位于河南的龙山时代遗址,是都邑城址南门土路下面的三根陶排水管,管道层层相套,有一定的坡度,雨污水在城内收集后排入城外;而最早的供水管网目前(2014年)发现于东周时期,在阳城,位于现在的河南登封县告城镇附近,阳城地势比较高,取水比较困难,东周时期的人们就从更远的地方的水源地用陶管输送到城外的清水池,然后再通过陶管输送到城内供人们使用。建国之后,我国各项土建建设日益增多,单纯引进学习前苏联的给排水技术已不能满足国内生产发展的需要,房屋卫生技术设备专业就迎刃而生。

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立的发展

1、萌芽期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从1900年说起,当时还是大清王朝的晚期,这一年的8月份八国联军侵略中国,造成了一场浩劫,在一定程度上也造就了文化的融合与入侵,联军带来了国外的一些给排水理念,他们按照西方的模式建立了一些领事馆和建筑,当然也包括室内的卫生设备。而在当时国外的给排水技术已比较完善与先进,像德国在1910年左右已经修建了将近70个污水处理厂。随着新民主主义运动的兴起,中国的一部分人也开始觉醒,民国时期,国内给排水发展几乎是0,这个时期一大批有志之士远赴海外留学,学习国外的先进给排水知识,在抗日战争开始之前,中国已有了给排水部分基础学科体系。在日本投降之后,个别地方恢复了国民经济的建设,进行了城市配套管网的规划设计与研究,学习国外,部分上流社会的人们家中均有完善的室内建筑给排水设施,然而好景不长,不久就爆发的内战,中国建筑给排水发展极度缓慢,战火侵扰着祖国大地,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这时并没有成型的给排水学科专业。

2、起步期

从建国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前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我国最早出现了给排水专业,当时称为房屋卫生技术设备,主要还是学习共产主义阵营的苏联老大哥,模仿他们的起步,同时也在培养自己的建筑给排水队伍,引进了设计秒流量的概念,编制了中国第一本规范,图纸,手册等,这个时期国人已有建筑给排水的概念,人们开始注重生活品质,国家开始重视科学发展,填补了我国建筑给水排水专业设计无规范、教学无教材的空白,为确立我国建筑给水排水专业体系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一时期也出现了现在泰斗级的老前辈。

3、停滞期

停滞期就是文革时期,国内的建筑给排水没有什么大的发展,苏联人援建的一些项目问题频发,室内热水系统制热较差,学苏联那套“双立管”排水系统也比较容易堵塞,这段时间一部分专家学者对屋面雨水,立管排水能力,医院排污排废进行了一系统的探索与,但还停留在国外那套,研究课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这与当时的政治大气候有关系,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之前。

4、积累发展期

从改革开放之初一直到90年代,这时我们的给排水技术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立了建筑给排水委员会,加强了与国外的交流,像柔性铸铁管和气压给水设备不断的涌现,基本满足了这一时间高层建筑给排水的需求,建筑给水排水这几个字眼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门课也进入了工科院校,经过几代从事给排水技术工程人员的摸索,学习,探索,总结,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给排水体系建立起来,并且准备着更大的发展,建筑给排水进入繁荣的时期。

5、跳跃期

就是90年代初至今,建筑给排水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呈现跳跃式,蓬勃发展。上世纪的90年代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对生活品质,环境卫生,饮水用水有着越来越大的需要。从全民推崇节水用水到贯彻书记的科学发展观,中国从事建筑给排水的知识分子迎来了黄金时代。这一时期推出了新的饮用水标准,太阳能,绿色能源,节水设施,节水洁具,新型管材大量涌现,编制了建国以来最多的行业标准和规范。给排水专业学科的设立院校增多。

6、专业更名

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我国开设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院校专业名字均更改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这是本专业由应用科学向理论研究科学过渡的一个标志。

四、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要求和就业方向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要求学生主要学习普通化学、水分析化学、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水力学、电工学、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外语、计算机技术及绘图、污染物监测和分析、工程设计、管理及规划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水科学和环境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方面的基本能力,掌握对水的开发、净化、输送、回收与应用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接受工程师训练和初步的科研方法训练,具有较好地独立获取知识和分析、解决给水排水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规划给水排水系统、进行给水排水工程的工艺设计、施工、管理和简单的结构设计的能力并掌握水资源控制与保护、节水等相关知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到城市规划设计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工矿企业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在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建筑和其他专业设计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局、环境保护和市政公用事业等部门、市政和建筑工程公司、环保设备公司、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王增长主编:《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

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总院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第三篇_地下水科学与工程(081525)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081525)

(Groundwater Science & Engineering)

学科门类:工学(08) 一级学科:水利工程(0815)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隶属水利工程一级学科,服务于水利、土木、交通、地质、环境、冶金、农业、市政等工程,研究方向涉及孔介质流体力学、地下水资源、地下水环境、工程地下水等领域。本学科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7人,讲师5人。教师每年承担的科研经费达400万元以上(其中部分为基金项目或纵向攻关项目),涉及长江三峡工程,二滩工程,溪洛渡工程,小浪底工程,隔河岩工程,观音岩工程,白鹤滩工程,南水北调东、西线工程,南京市地铁,上海市重大市政工程,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等项目。先后有20多项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其中国家级奖3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近50多篇被三大检索收录;出版专著10部。

一、培养要求

具有坚实的数学、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学科理论与技术研究的前沿动态;具有解决地下水科学与工程领域中重大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高等教学、科学研究或大型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多孔介质流体力学(Fluid mechanics in porous media) 2、工程地下水(Groundwater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3、地下水资源与环境(Groundwater resources & Environment) 三、学分要求

博士生课程总学分为18个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为12个学分,非学位课程为6学分。另设教学环节。

四、课程设置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第四篇_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本科生培养方案是高校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具体方案,也是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2014级本科生培养方案是在推进素质教育、完善学分制、改革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背景下修订的。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毕业生主要从事城镇、工业企业、建筑工程的给排水工程以及水环境治理、保护工程的规划、设计、咨询、监理、施工、运营、教育和研究开发等方面的技术或管理工作。

二、修读要求:

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水质分析化学、水处理生物学、泵与泵站、给水排水管道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质工程学、水工三、主要课程: 程施工等。

四、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本专业学生主要通过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水质分析化学、水处理生物学、水的输送和水质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学习,接受外语、计算机、电子电工和工程技能训练,了解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水工艺与工程设计的方法。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和素养; 2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 3 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4 具有综合应用各种现代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应用多种方式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计算机术的基本能力;

5 具有一定的工程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的能力;经过一系列环节的训练后,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开发能力。

五、学位及学分要求:

1、学 制:本科(四年制)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2、课程总学分:208。 3、课程总学时:3772。 4、课程总门数:102。 5、要求总学分:170。

6、学 位:达到学分要求者授予 学士学位。 本培养方案有6个课组。

六、课程结构

公共课课组, 总学分为35学分, 总学时为756学时, 修读要求: 最少修读学分为35学分。

必修课组, 总学分为35学分, 总学时为756学时, 修读要求: 最少修读学分为35学分。

专业基础课课组, 总学分为83学分, 总学时为1479学时, 修读要求: 最少修读学分为66学分。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第五篇_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内涵

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内涵

姓名 杜定旭 专业 给水排水专业 学号 093800008

摘要:本文介绍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内涵,分析了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目前我国面临 的问题。主要内容包括:水的利用与水源保护,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水工艺和工程

关键词:给水管网、排水管网、水资源、水处理、水工艺

1. 水的利用与水源保护

1.1中国水资源状况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由于这种特定的地理、气候、人口、经济等因数的影响,使我国水资源状况有着自己的特点!从总量上看,我国水资源并不少,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很大,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2086立方米每人,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2.3%,排在世界的128位。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地区出现水资源供需紧张的状况! 我国水资源紧缺的主要社会因数:

(1)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用水标准的提高使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2)我国农用耕地需水量很大,农用水量十分紧缺

(3)我国工业用水量增长极快,但用水效益低

(4)水资源已有明显减缩

(5)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

(6)用水方式落后,水资源浪费惊人

我国已处于严重的缺水边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量会越来越大,水资源短缺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1.2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古代社会努力适应水环境变化,力图达到趋利避害、增利减害的目的;在近代社会为了兴利除害,追求对水资源进行多目标开发;在现代社会,对水资源的利用进入了密切协调社会与自然关系的阶段,更加注意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平衡,以期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

我国年用水总量高居世界第二,而人均用水量不足世界人均用水量的1/3。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所占的比例较低,农业用水占的比例过大。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及用水结构的调整,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的比例将会进一步提高。

当前我国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一方面是由于水资源紧缺且又受到严重污染,另一方面又缺乏科学的管理,导致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出现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污染严重、“水质型”缺水严重、水资源浪费巨大等严重问题。

1.3水资源的保护

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保护,应该通过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合理开发、管理和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质、量供应,防止水污染、水源枯竭、水流阻塞和水土流失,以满足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在水量方面,尤其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同时,也要顾及环境保护要求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在水质方面,必须减少和消除有害物资进入水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维持水质良好状态,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2.1给水管网系统

给水管网系统是保证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市政消防用水的设施,是由一系列构筑物和输配水管网组成的。给水系统的任务是从水源取水,按照用户对水质得要求进行处理,然后将水送到供水区,并向用户配水。

给水系统通常包括下列工程设施:输水管,配水管网,泵站,水量调节设施,附属设施

给水管网系统规划的主要原则:

(1)尽量以最短的路线将水送至用水区,以节省工程投资和运行管理的费用;

(2)保证供水安全;

(3)管道施工和管理方便;

(4)远近期结合,考虑分期实施的可能性。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水源状况、城市地形、供水范围及用户对水质、水量和水压的要求不同,给水管网系统总体布局也有所不同,概括地分为统一供水系统、分质供水系统、分区供水系统和区域供水系统四种。

2.2排水管网系统

排水管网系统分布于排水区域内,其功能是将收集到的污水、废水、和雨水等输送到处理地点或排放口,以便集中处理或排放。

排水管网系统在平面上的布置均呈树状网形式。管道系统布置和定线的原则是:尽可能在管线短、管道埋设深度浅的情况下,使最大区域的污水或雨水能自流排除。为此,应对城市地形、竖向规划、地质条件、河流情况及污水厂位置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后根据排水体制提出管道系统布置方案。排水管网系统的布置是多种多样的,进行管网系统布置时,提出几个方案进行比较,以决定经济、合理的布置方案。

3.水工艺与工程

3.1水处理工艺

水处理工艺是水工艺与工程学的技术主题,是以水质为中心的水处理技术的总称。随着水工业基础学科如水力学、化学和微生物学等理论的逐步深入完善、社会经济发展对给水水质和污水处理要求的提高,水处理工艺在原有给水处理和污水处理技术基础上,得到迅速发展和提高,加强了水科学和工程学科体系的技术支柱。

水处理工艺体系包括一下几个技术内容:

(1)物理水处理技术:以物理方法为主的水处理技术,主要有吹脱、气浮、蒸发、蒸馏、物理场(电磁、超声、微波)处理等。

(2)化学水处理技术:以化学和物理化学方法为主的水处理技术,主要有:沉淀、絮凝、过滤、催化氧化、光化学氧化、中和、吸附、离子交换、水质稳定和膜处理技术等。

(3)生物水处理技术:以生物方法为主的水处理技术,主要有:各种天然的和人工的好氧处理、厌氧处理技术以及水生生物处理技术等。

3.2 水工程技术

水工程技术是水工艺与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运用工程技术和有关学科的原理、工艺方法,在水的开采、加工、输送、利用、回收和再生回用以及排放的过程中保持良性社会循环,使其满足人和社会持续发展需求的工程学科。

水工程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给水工程技术、污水工程技术、污水再生回用工程技术和建筑给排水工程技术。

给水工程技术是以满足城市和工业用水为目的,研究水的开采、处理和输配的工程技术;污水工程技术是研究城市和工业污水的汇集、处理和处置以及排放的工程技术;污水再生回用工程技术是使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经过必要的处理,恢复其使用价值,回用于工业、市政绿化、冲洗洗涤、地下水回灌和补充地面水等方面的工程技术,它几集水的回收、处理、利用于一体,是水的社会循环中的一个子循环。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技术则是研究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生活、生产和消防用水供应和污水的汇集、处置,以创造卫生、安全、舒适的生活、生产环境的工程学科。

参考资料:

1. 李圭白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 李圭白等.城市水工程概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李广贺.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 严煦世等.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 顾辉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河北水利厅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50646/

推荐访问:科学技术与工程 科学技术与工程官网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