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私藏美文 > 三峡移民精神

三峡移民精神

时间:2018-05-01   来源:私藏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私藏美文】

三峡移民精神 第一篇_三峡移民精神2

三峡移民精神

第一章 家国情怀 英雄壮举

三峡移民精神的形成背景

早在1920年,孙中山先生用英文写下了振兴中华的著名论著《建国方略》。在《建国方略》的第二部分“实业计划”中,孙中山提出了在长江三峡建造水闸提升水位以改善川江航道和水力发电的宏伟设想。1924年,孙中山应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之邀发表演说,对开发长江三峡水力资源作了更加抒情的描述:同学们,中国是穷,没有在不列颠一样满地跑的火车,也没有美利坚一样横贯东西的铁路大通道,但我们有长江,有长江三峡那样取之不尽的水力资源!仅由宜昌到万县一带的水力资源,就可以发生3000余万匹马力的电力!这样的电力,可以比现在世界各国所发生的电力还要大得多!那时我们不但可以供应全国的火车、电车和各种工厂之用,而且可以用来制造农民用的化肥!到那时,我中华民族哪有不屹立于世界之林的道理乎?

同学们被孙中山先生的慷慨演说感动了,他们从孙中山先生那炯炯有神的目光中仿佛看到了“三峡大坝”矗立的那一幕!这一幕到来之时,必定是中华民族振兴之日。 中国人对“三峡梦”的情有独钟从此开始。

1956年夏,毛泽东畅游长江后,以特有的雄才大略和诗人气质写下了著名的《水调歌头·游泳》:

„„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毛泽东的这首词为国人描绘了“高峡出平湖”的壮丽画卷。

随后,党中央、国务院组织了多次考察和调研工作。1958年,周恩来同志带领100多位专家到长江三峡实地考察。1969年,刘少奇同志亲自到三峡大坝坝址三斗坪中堡岛视察工作。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长江三峡时提出,国务院要着手前期准备工作。

兴建三峡工程、根治长江水患,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强国理想。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历史性决议,三峡工程这个让中国人“梦想了70年、论证了40年、争论了30年”的跨世纪宏伟工程终于拉开了序幕!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作终于正式动工。三峡工作建成后,将会给我国的建设带来巨大效益,其中最主要的是防洪、发电、和船运。

在防洪方面,三峡水库总库容达到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是世界上防洪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

在发电方面,三峡水电总装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是世界上最大的电站。以三峡电站为中心,全国多数省市区都在1000公里的经济输电范围内。自2003年首批机组发电以来,到2005年底以累计发电1074亿千瓦时,对缓解华东、华中、华南地区电力紧张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航运方面,三峡工程建成后,万吨级船队将可以从重庆直达汉口和上海。

三峡移民精神的形成过程

三峡水库总面积1084平方公里,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范围涉及湖北省的4个县和重庆市的16个区县(市)、13座城市和县城、277个乡镇,动态移民120万人。仅重庆库区,动态移民就达103万人,占库区移民的85%以上。数量如此巨大的移民,在世界水库移民史上是史无前例的。要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百万移民的安置工作,同时确保社会稳定,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因而被人们称为“世界级难题”。能否破解这个难题,直接关系着三峡工程的成败,关系我国的国际声誉和形象。

自1993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启动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移民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探索创新,不断总结,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套科学求实、具有中国特色的开发性移民方针:在移民管理工作上,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分省(直辖市)负责、以县为基础”的领导体制;在移民安置上,坚持从实际出发,进行多渠道安置,如对农村移民,坚持以土为

本、以大农业为基础,采取本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移民自找门路安置“三结合”的方法进行安置;在城镇迁建上,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并与推进库区城镇化进程相结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在迁建中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在资金管理使用上,实行全方位监管,保证资金使用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发展库区经济上,坚持移民搬迁安置与发展库区经济相结合,通过调整优化库区经济结构和进行产业开发,带动库区移民致富,实现库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开发性移民方针符合三峡库区实际和库区人民的长远利益,是使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正确方针,为顺利完成三峡工程移民任务、破解“世界级难题”提供了根本保证。

正是由于党中央、国务院的科学决策,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百万移民的无私奉献,广大移民干部的辛勤工作,全国各地的对口支援,历时10多年的三峡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确保了三峡工程从大江截流、大坝蓄水到通航、发电的顺利进行。百万移民的伟大实践,唱响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弘扬了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并孕育出以“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三峡移民精神。

为了保证三峡工程的顺利建设,并发挥出巨大效益,就必须解决好百万移民的问题,确保移民进度与三峡工程建设进度相衔接。百万移民的搬迁安置工作对于三峡工程的建设起着关键性作用。

按照规划,整个三峡工程淹没涉及重庆、湖北两省市20个区县,其中重庆库区淹没指标和移民搬迁任务量占全库区85%左右,淹没涉及重庆市16个区县市,淹没陆域面积471平方公里。受淹城市2座、县城8座。到2009年三峡工程建成时重庆库区动迁人口超过100万。

三峡水库蓄水水位175米,长达660公里的水库将从大坝所在地的三斗坪一直延伸到重庆主城朝天门,并最终到达库尾的重庆江津一个叫红花堡的地方。

三峡工程的成败关键在移民,百万移民创造了世界大型水利工程移民的空前纪录。为了妥善解决移民搬迁安置,国务院颁布了《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制定了“统筹使用移民资金,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生态资源,妥善安置移民,使移民的生产生活达到或者超过原有生活水平”的开发性移民方针。

按照长江三峡工移民程安置规划,从1993年起正式实施移民,整个三峡移民搬迁于2009年全面完成。包括就地安置和外迁安置在内,动迁人口120万人。1997年,三峡移民一期任务的完成,满足了大江截流的需要;2003年,三峡移民二期任务的按期完成,保证了三

峡水库蓄水到135米水位线;2006年,三期移民任务也提前一年完成,可以保证三峡水库蓄水到156米水位线;2009年,四项移民任务完成,保证了三峡水库蓄水到175米水位线。

长江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富民兴国的伟大工程,是中国几代人的夙愿。三峡百万大移民也是世界工程移民史上绝无仅有的伟大壮举,它涉及的百万大移民,世所罕见,被称为“世界级难题”。

众志成城解难题,在三峡百万移民的伟大实践中,库区广大移民群众和各级干部,以及对口支援三峡移民工作的兄弟省市,以自己的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奉献共同创造了伟大的“三峡移民精神”。

三峡移民精神的内涵

2006年4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正在这里展出的“百万移民 感动中国——三峡移民精神颂”展览。李长春走进展厅,仔细听取讲解,他说,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三峡移民创造的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和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升华,是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上的宝贵精神财富。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百万移民的妥善安置,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三峡移民精神,全面展现我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李长春同志的讲话概括指出了三峡移民精神的内涵,那就是: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和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

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爱国主义是三峡移民精神的灵魂,是百万移民伟大实践取得成功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特定时代和特定环境下实实在在的行动。在库区移民过程中,爱国就意味着某种意义上的舍弃,意味着某些利益的牺牲,意味着必须顾全大局、为国分忧。三峡工程建设是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所在,是全国的大局所在。为了顾全这个大局,广大三峡移民毅然决然地抛家舍业、别乡离土,不讲“价钱”,不言回报,没有豪言壮语,一句“舍小家、为国家”诠释了所有的爱国情怀。这种爱国精神,充分体现了百万移民以国家、

民族大义为重的宽广胸襟,以地区、个人、家庭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高度政治觉悟和舍家报国的高尚情操,丰富了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涵,凸显了爱国主义的时代特色。

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在三峡工程移民中,广大基层干部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强烈的事业心、自觉的献身精神,坚持“以移民为先、以移民为重”,全心全意地为移民服务,塑造了新时期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为了维护和发展移民的利益,他们把个人利益乃至生命安全置之度外,全身心地投入到移民工作中,跋山涉水、走村串户,夜以继日、艰苦奋战,赢得了广大移民群众的衷心爱戴。这种舍己为公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是共产党人时代风采的真实写照。【三峡移民精神】

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三峡移民是一项涉及库区内外、方方面面的庞大系统工程。全国人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主人翁精神,积极投入这一系统工程,共同承担起这副沉甸甸的历史重任,奏响了社会主义团结协作的时代壮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全国20个省市、国家29个部委对口支援库区的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形成了全社会、全方位、多形式、宽领域支援库区移民开发和安置的生动局面,有力地推动了移民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了整个库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对口支援和外迁移民安置中表现出的全国各地各部门识大体、顾大局,争相为三峡工程做贡献的社会主义大协作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生动体现,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三峡工程移民是开发性移民。要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移民安置目标,要靠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要靠各方面的大力支持,而最根本的还是要靠三峡移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迎难而上、艰苦创业,在发展中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面对后靠以后的新环境,面对外迁以后的新家园,面对现实生活的新变化,三峡移民没有消沉,没有抱怨,没有坐等,而是坚定信心,积极进取,不畏艰辛,迎难而上,自力更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移山填谷打造新家,转变观念开创新业,用心血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艰苦创业、奋力拼搏的凯歌。

三峡移民精神的实质

在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历史上,任何一项关系全局的重大工程建设都必然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必然孕育出震撼人心、传之千古的伟大精神。三峡工程就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三峡工程的百万大移民创造了人类水库移民史上空前的奇迹,在百万大移民的实践中产生的三峡移民精神是新时期民族

三峡移民精神 第二篇_浅论移民精神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三峡移民精神】

浅论移民精神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10-03-02 作者:田焕乐 编辑:校方人员

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百万三峡移民历经艰辛,凝聚成强大的“移民精神”,支撑并推动着三峡移民工程稳步向前发展。

移民精神的基本内涵

三峡移民精神涵盖十分宽广,主要包含以下精神要素:

一是“舍小家,为国家”的爱国精神。三峡工程移民数量之多,是前所未有的。中国老百姓最重故乡,对世代生息繁衍的家园深深依恋,三峡库区的父老乡亲,举家外迁创业他乡,是一种舍小爱,为大爱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是“识大体,顾大局”的社会主义协作精神。三峡移民工作的顺利实施,靠的就是社会主义大协作精神。全国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方位、多形式地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经济建设。积极为国分忧,主动承担三峡移民外迁安置任务,给库区移民营造了第二故乡。

三是“与时俱进,开拓未来”的创新精神。库区人民抓住机遇,勇于开拓创新。使库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库区经济得到巨大的发展。

四是“艰苦创业,重建家园”的奋斗精神。我们党是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库区移民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外迁他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

五是“宁可苦自已,决不误移民”的奉献精神。移民干部发扬吃大苦,拚命干革命的精神,为移民工作沤心沥血,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移民工作培养和塑造了移民干部无私奉献的精神。

移民精神的现实意义

“移民精神”是三峡工程建设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峡移民是一个宏大的社会工程,“移民精神”为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凝聚了人心,形成了合力,最终让三峡工程这一伟大事业变为现实。

“移民精神”进一步加强了党的建设。云阳县各级党组织通过开展“党员移民先锋工程”活动,在连续四年的外迁试点和大规模的外迁工作中,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带头搬迁,重建家园,重辟生活空间,为库区外迁工作探索了成功经验。

移民精神的历史意义

“移民精神”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必将成为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前发展。

三峡移民精神 第三篇_重庆十八中高2015级3月月考政治题

重庆十八中高2015级高二下期半期政治考试题(2014-3-24) 一、单项最佳选择题(每题2分)

2013年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俄罗斯时,引用俄罗斯谚语“大船必能航”和中国古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形容不断发展的中俄关系。

1.上述经典谚语和诗句的运用,拉近了习主席与听众之间的情感,也体现了中俄文化异曲同工之处。这说明

①各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②要尊重和认同各国文化 ③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13年5月25日,“与中国梦同行”2013阳光少年文化节在北京启动。本次文化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情操。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3、.祖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自己不开发,不使其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就会被别的国家开发利用,反过来向我国出口。《花木兰》、《功夫熊猫》就是典型的例子。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发展文化贸易,积极引进国外文化产品 B.充分开发我国文化资源,提升民族文化竞争力 C.树立文化品牌意识,保护好本民族文化 D.拒绝一切外来文化,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4.“正能量”原为物理术语,经过网络、报纸等媒体的传播,现在已成为社会的流行语,被广泛使用。这一现象表明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网络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文化市场的自发性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 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 ③④

2013年6月23日10时07分,“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实现手控交

1

会对接,这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又上了新台阶。 回答5-6题

5.“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传统叫法,以“天宫”一号命名目标飞行器,引起了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共鸣。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③海外华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认同感 ④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博大精深的特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6.“神天之吻”的成功是航天人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结晶。对上述两种精神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是

①注入时代精神才能摒弃民族精神中的糟粕 ②注入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日益丰富 ③弘扬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失本色 ④弘扬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与时俱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7.下列能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是 ①我国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中独树一帜 ②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都是用汉字记录的 ③我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的先进行列 ④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文化自觉,就是要自觉意识到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意识到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提高民族的精神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这就要求我们

①自觉意识到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 ②自觉意识到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在文化建设中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④在文化建设中自觉建设多种价值体系,培养多元文化意识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三峡移民精神】

9、国家广电总局叫停江苏教育电视台竞猜节目《棒棒棒》,原因在于其违规制作播出低俗娱乐节目而造成不良影响。这告诫我们

①文化创新必须坚持正确方向 ②要发展经典、高雅的大众文化 ③应弘扬主旋律,培育文明风尚 ④必须克服文化市场的盲目性 A. ①④ B. 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学有所教”的政策指向是让每一个适学个体都能平等地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一提法,与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十分相似。这说明

①文化具有继承性 ②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③“文化复古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漫画反映的道理是 A.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 B.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C.只有通过创新,文化才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12、中国有修史的传统,“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继承这一传统,有利于中华文化

A.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C.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已连续举办七届的“汉语盘点”活动,意在用一个字、一个词来概括过去一年人们心中的中国和世界。如2012年国内年度字为“梦”,国际年度字为“衡”。“汉语盘点”活动的文化宗旨是

①彰显汉语魅力,推进汉语传播 ②尊重群众实践,体会文化内涵 ③促进文化交流,加强文化融合 ④见证中华文明,传承传统思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是当代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这说明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③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文化创新就是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17、云南省丽江的纳西古乐源于汉族的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相传为宋乐。整个乐曲分为“神州”和“华通”两个大调,并根据不同内容分为“清河老人”“小白梅”“水龙吟”等五十多个小调。由于这套乐曲长期在纳西族地区广泛演奏,在流传中逐步融合了纳西族的格调。由此可见,纳西古乐

①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丽江地理环境决定的 ②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丽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纳西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2011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大会上指出,要在全体人民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

①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②是具体的,抽象的

③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2

13.“无论您的五官会跳舞还是脖子会唱歌,只要您肯秀出绝活,就有机会登上《我要上春晚》的舞台。只要您身怀绝技,富有创意,拥有梦想,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这则“开门办春晚”的广告启示我们

①实现文化创新需要摒弃传统、标新立异 ②要发展多类型、多风格的文化满足人民的需求 ③要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④文化发展要追求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4.由文化部等部门组织的2013年第三届海外“欢乐春节”活动在全球99个国家和地区正式启动。活动共计385个项目,包括主题庙会、广场巡游、旅游推介、网络互动以及文化名人与当地民众互动等各类活动。材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

④在新时期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现代和谐文化的建设应有开放的世界眼光,积极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融汇百家、兼收博取,使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文化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自己。这样做有利于

①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②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③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 ④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大力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人们的文化生活 C.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D.奏响主旋律,反对多样化 24、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自身应当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 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我是歌手》是湖南卫视引进韩国版权,花重金进行本土化改造的中国首档歌手音乐对决电视节目。它逆转以往此类节目的比赛规则,聚集实力歌手同台竞技,评判权则掌握在现场普通观众的手中。

这档节目给了音乐足够的尊重,每位歌手演唱的歌曲名下,除了词作者、曲作者、编曲者,还有乐手的名字。依靠编曲者的不断创新、改编,使得每首歌曲既能引起观众的回忆又让人耳目一新。湖南卫视的平台优势、国内顶级的大型演唱会音响设备及舞台设计也是它成功的重要因素。网络的普及更是拓展了歌手曲目的传唱范围。

《我是歌手》的团队分成导演组、观众组、后期组等,特别增设了编剧组。每周一、周二,音乐总监和乐队忙着为歌手们编曲;周三、周四彩排摄影团队全程记录;后期剪辑团队负责处理素材,从1000多个小时的素材中剪辑出近2个小时。

《我是歌手》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一路飙高,稳居同时段全国第一,给湖南卫视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增强了湖南卫视的社会影响力。

(1)结合材料,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分析《我是歌手》收视率一路飙高的原因。(12分)

【三峡移民精神】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文化的关系说明《我是歌手》为什么能给湖南卫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6分)

20、右图漫画《“风水”惹的祸》启示我们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C.要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 D.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1、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就必须

①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②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④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A.①② B.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③④

22、韩剧《来自星星的你》风靡亚洲。一些青少年对外国影视的兴趣日渐深厚,并逐渐形成了一股追捧外国当代文化的热潮。这反映出

①我们青少年精神颓废、空虚 ②人们的文化生活面临多种选择 ③文化的多元化趋势阻碍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 ④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加强管理和正确引导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3.上述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 A.必须坚决抵制一切外来文化

3

27材料一:“汉语能力测试”于2011年10月率先在上海等地试点实施。推出“汉语能力测

试”旨在遏制国人提笔忘字、满口洋文、淡漠汉语的现象,复兴传承数千年的母语文化。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活语言,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象形文字,推出“汉语能力测试”不啻为中国人复兴母语文化的新尝试。

材料二:就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同学们发言积极踊跃。有的同学认为,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和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有的同学认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复兴母语文化(12分)

(2)结合材料二,如果就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作补充发言,请列出你的发言提纲。(10分)

4

三峡移民精神 第四篇_民族精神

第九课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第一课时 民族精神耀中华

课型:新授 主备人:王子英 审核人: 班 小组 号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民族精神的含义;

2.了解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课前预习案】 一、★五千年文明熔铸民族魂(认真阅读99-100页,完成1—2小题)

1、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中,中国共产党起了什么作用?(请在课本上标注清楚)

举例:民主革命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请在课本上标注清楚)

夯实基础:中华民族形成了以、 、

二、★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认真阅读p101—p103,总结民族精神的伟

大作用)(请在课本上标注清楚,并概括在学案上)

①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 ,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

②民族精神对内具有的功能,

高昂的民族精神从来就是衡量 的重要尺度;

、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 的精神动力。

疑问角 【课堂活动案】 交流与探究1:列举中国历史上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事例:

交流与探究2:在整个世界正在成为一个“地球村”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弘扬民族精神??

【知识网络】

【反馈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与中华传统美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岳飞 B、诸葛亮 C、文天祥 D、周瑜

2 ( ) A、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B、民族精神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重要保证 C、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 D、青少年虽然不能成为民族精神的建设者,但是要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 3( ) A、爱国主义 B、国际主义 C、集体主义 D、英雄主义 4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说明民族精神( )①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表现 ②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其核心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 ④是民族文化的全部内容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下列能直接体现我国民族精神的诗句有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D.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6、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情,牵动着全国各族人民群众扶危助困的关爱之心.人们发扬"一方有

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用实际行动凸显博爱情怀,纷纷伸出援手献出爱心,捐款捐物.下

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可见我国是个民族大家庭 B.这是社会风气,不值得小题大做 C."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体现了我国民族精神对内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作用 D."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体现了我国民族精神对外具有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 7.鲁迅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人„„”这折射出:( )

A 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B 中华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

C 中华民族精神是世界上最可贵的精神 D 不同的民族精神有不同的时代特色 8.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拨的顽强斗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中华民族具有爱好和平的民族品格,下列能够反映这一民族品格的是:( ) ①西汉元帝时,昭君出塞 ②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③援助印度洋地震海啸受灾国 ④派维和部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民族精神不是虚幻的、虚无缥缈的。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读它,都能受到它的熏陶。这段材料说明:

①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 ②只有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 ③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③ 11、“众志成城是民族的成熟,百姓高贵是历史的正常。当苦难酿造出大爱大智,更心怀敬畏;祖国永恒,人民至上!”这首讴歌抗震救灾精神的诗体现了:( )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青年是最有生命力的群体 ④尊重和敬畏生命的人文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2006年4月10日,人民网载文指出,三峡移民精神是三峡库区的干部群众以及全国人民在整个三峡移民工作中共同创造出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这表明: A.中华民族精神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B.中华民族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C.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 D.中华民族精神无论何时何地表现都是一样的 13、歌为心声。从“一条大河波浪宽”,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从“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到“我爱你,中国”这些歌曲在人民群众中久唱不衰,重要原因在于它们: ①以现代的艺术形式表达了积淀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②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抒发了人们对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③以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表现了深沉饱满的爱国主义情怀 ④以特殊的音乐形式展现了为世人普遍认同的爱国主义内涵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4、“扁担宽板凳长,扁担想绑在板凳上„„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这首广为传唱的《中国话》表明:

A 推广汉语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需要 B 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具有优越性 C 汉语在中外文化中的交流越来越重要 D 汉语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一种主要手段

15、孙中山“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地从事革命事业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是:( ) A.善良朴实 B.爱好和平 C.自强不息 D.艰苦朴素

二、材料分析: 2008年9月,这是我国中宣部、教育部确定的第五个“中小学弘扬和培

育民族精神月”。今年在汶川大地震中,有以批非常优秀的中小学生,他们在关键的时刻,用自信、自立、坚强、乐观、知恩、感恩的精神风貌,为全国的中小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所以2008年的主题确定为“学习英雄少年,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1)我国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2) “长征精神”“铁人精神”等都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你能再举两例吗?

三、价值判断题:

1“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国人民战胜地震灾害的精神力量。 判断:( )

理由 : 。 2.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新时期,弘扬民族精神仍具有重大意义。 判断:( )

理由 : 。 3. 如今世界日渐成为一个“地球村”,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没有必要再大力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判断:( )

理由 : 。

4、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特别节目《我的长征》正式启动,26名队员组成的“长征队伍”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他们重走长征路的壮举。有人认为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面临发展的严峻任务,因此根本没有必要花费人力、物力重走长征路。 判断:( )

理由 : 。

【学海拾趣】

三峡移民精神 第五篇_民族精神

4.2 《民族精神 发扬光大》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内容分析

4.2《民族精神 发扬光大》第102~109页。

(二)教情分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全面建小康的新阶段,我们必须高扬民族精神、才能振兴中华。知道全面小康社会的表现和“三步走”战略;理解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明确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2)能力目标:

增强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阅读理解本课基本内容;提高收集、分析、研讨相关案例的能力;提高正确表达能力,特别是关于“民族精神”、“三步走”、 “总体小康”、“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等问题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通过了解我国目前的总体小康状况,在保持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同时能客观看待现实,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认同社会主旋律,保持高度的爱国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

2.教学重点: (1)民族精神是兴国之魂,我们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2)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教学难点: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三)学情分析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41209/

推荐访问:三峡移民纪念馆 三峡移民工程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