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录大全 > 说说大全 > 进一步完善干部考评机制,打通进出通道,使干部职工

进一步完善干部考评机制,打通进出通道,使干部职工

时间:2015-11-14   来源:说说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说说大全】

进一步完善干部考评机制,打通进出通道,使干部职工(一):完善科学的干部考评机制

完善科学的干部考评机制

(2005-02-02 23:03:58)

观点:

●遵循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制定科学的考评标准

●建立完善干部考评量化指标体系,增强考评工作的可操作性

●创新干部考评方式,确保考评结果全面、真实

●重视干部考评结果,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

教育和督促党员干部永葆先进本色,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题中应有之义。要达到这一目的,完善科学的干部考评机制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应如何完善科学的干部考评机制呢?当前应在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遵循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制定科学的考评标准。一要用为民服务的观点看干部绩效。必须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真正的政绩应是“造福一方百姓”的实绩,是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二要用全面

的观点看干部绩效。在考评干部绩效时,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当前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总量,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看主观努力,又要看客观条件。三要用成本的观点看干部绩效。政绩理当是施政成效剔除施政成本后的成绩。每一项政绩的取得,必然有其施政的物质资源成本、人力资源成本、时间成本等。对干部绩效的考核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在这些绩效的实现过程中是不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各方面的成本。

建立完善干部考评量化指标体系,增强考评工作的可操作性。一要分类科学设置考评内容指标。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职位特点,有针对性地科学组合设置有关内容指标。如对于正职干部,可在考核体系中强化“知人善任”、“统揽全局”、“坚持民主集中制”等内容;对于副职干部,应相应突出“当好配角”、“处理问题”、“抓好落实”、“善于创新”等内容;对于一般干部,则可注重考评他们“吃苦耐劳”、“完成工作任务”等情况。二要分项对考评标准全面细化量化。干部考评的指标体系要从“德、能、勤、绩、廉、学”这六个方面分项进行全面的细化和量化。比如,对“德”和“廉”的考评标准量化,应充分体现民主,不仅要了解干部所在单位职工的真实评价,还应掌握干部服务工作所涉及到的诸多对象的

评价;对“能”的考评标准量化,应把干部工作职能的情况指标化,不仅包括完成任务的数量指标、质量优劣,还包括协调能力、统筹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以及自我调适能力等。三要对各项考评指标合理分配权重。对不同的职务岗位的被考评者的素质要求应有不同的侧重,对每一个职位的特点都要进行要素分析,科学确定不同被考评者各项指标的权重,合理组合各项指标。

创新干部考评方式,确保考评结果全面、真实。一要将“静态考评”与“动态考评”相结合,突出“动态考评”。“静态考评”往往是在年底一次性考评,给干部打出的是全年总体印象分,比较笼统;而“动态考评”则重点对干部的工作和活动进行具体的全过程跟踪,对干部的考评提前到过程中进行,根据每个干部这一年做了哪些工作,每项工作干得怎样和取得的效果如何,逐项考评并计算出做工作的“数量分”、“质量分”和“效果分”。在考评干部时,只有把“静态考评”和“动态考评”结合起来,突出“动态考评”,才能对干部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评价。二要实行定期考评与随机考评相结合,使考评工作制度化。在坚持定期考评干部的同时,还应根据工作需要,随机对干部进行考评。要通过座谈、走访、实地考察、个别谈话、设立意见箱等形式,实行多层面考评,延伸考评的触角,扩大考评的范围,增强考评的实效性。三要实行组织考评与群众公认相结合,提高群众参与度。

要坚持走群众路线,进一步发扬民主,提高考评的“民主含量”,改变“官考官”的格局,让更多的群众当“考评官”。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将群众对干部的评价和认定制度化,如建立和完善“政绩公示”、“民主评议”、“审核把关”、“监督举报”等制度。

重视干部考评结果,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干部的评价和使用,有着重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要真正重视干部考评结果,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在干部中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绩观和群众观。要根据考评结果,坚持凭实绩用干部,褒奖和重用勤政为民、求真务实、政绩突出和懂政策法律、懂市场经济、懂民心的干部,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地方勤奋工作的同志,要高看一等;对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同志,要高看一眼;对艰苦奋斗、不图享受、廉洁从政的同志,要厚爱一层。对那些无所作为、好大喜功、弄虚作假、不能为民办实事的干部,则应坚决给予批评和惩处。总之,要着力营造有利于优秀干部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形成鼓励干部干事业、支持干部成事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进一步完善干部考评机制,打通进出通道,使干部职工(二):强化工作考核,建立健全干部职工的激励机制

强化工作考核,建立健全干部职工的激励机制

下午好,感谢贵领导给我一次上台演讲的机会,之前,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 我认真学习了所里的工作制度如《工作纪律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聘用人员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等资料, 有合理健全的工作考核制度才能尽最大能力的激励干部职工的工作激情。下面,我围绕进一步强化工作考核,建立健全干部职工的激励机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希望提供的资料能为今天讨论的话题提供有意义的见解。

一、抓好思想作风建设,思想认识提高了,工作考核制度对大家起着辅助作用。思想是行为的先导,风气和作风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风气是组织内所有成员作风的综合体现,每个成员的作风都对单位的风气产生作用。去年我所领导通过开展周三业务知识学习、“五项提议个人建议”,党课学习等活动,围绕怎样开展树立服务发展的思想观念,积极查摆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干部职工思想上受到深刻触动,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廉政意识有了明显增强。恳请今年这类活动要定期开展学习,目的是激励干部职工思想先行,勤于思考,敢于行动,干好实事,服务人民。

二、在工作考核上,日常工作日记应规范化,如出去检验必须填写哪些资料,各科室领导可以定期安排内部开会,

讨论一段时间工作业务,如检验注意事项、当天早上可以把安排的事项通知科室成员,科室成员有何意见也可以相互讨论。工作考核可以细化到工作流程,基层职工考核有科室主任负责,并由主任把每天的工作考核情况以天制为单位向上级反应,直属上级考核下级,考核内容以干部职工具体工作任务,最终考核执行权有所长批示。比如我们检验一室分配检验起重设备,主任可以随时检查工作情况,但起重设备这部分很多报检单位资料不完整,如果把那些需要的资料(如自检报告、轨道验收合格证明等)以我所规范化文档有偿提供给报检单位,用数据和规范行文办事,所需要的资料健全再去开展检验工作,检验时的载荷试验把真实数据填写上去,并让甲方乙方签字证明,其中,定检部分对于老化严重年份已久的特种设备做怎么处理,这些细化日常工作都可以纳入工作考核内容。

三、日常的奖惩制度是必须严格执行,奖罚分明,干部职工最关心的事是工资福利,把这件事办好大家就会把特检所当做自己的家一样去经营,如单位发工资可以借鉴企业发工资条明细,对职工的生活中遇到问题给予帮助,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工作。

四、抓好考核监督,进一步建立健全扎实有效的约束机制。我们的检验工作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受到腐蚀的危险性很大,这就要求必须在作风上有更高更严的要求,真正做到秉公检验、

廉洁检验。对此,我所可以成立督察室(成员可以随时参与检验监督工作并把工作内容及时向上级反映),用严厉的考核监督约束机制,使干部职工队伍做到了不想违纪、不敢违纪、不能违纪,“勤于正道必疏于歪道”,全神贯注地去想事、干事、成事,有力地促进了作风建设。

五、抓好新进职工培训工作,进一步强化特检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聘请专家教授培训“团队精神建设,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以“精心、精细、精准、精益求精”为核心的目标管理要求及阳光、感恩的心态,树立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观念,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使干部职工广采众长,开阔眼界,拓宽思维,整体素质大大提升。

六、做好自我宣传工作,积极贯彻群众路线。一个良好的、有信服力的特检所形象离不开面向大众的宣传。我们也可以借鉴企业文化拓广特检事业思想,让大家重视安全,可以定期的举办文化周,让每位职工都参与精神文明建设,这些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以上的这些做法间接强化工作考核,激励干部职工为特检事业做出伟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2012年2月24日

进一步完善干部考评机制,打通进出通道,使干部职工(三):2015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第1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造就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生动局面的制度保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适应全面深化改革新要求,对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出了新部署,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加以贯彻落实。

进一步明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总要求

《决定》提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这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总的方向、目标和思路的新概括,是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要求。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牢牢把握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正确方向。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需要把它放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大局下去认识、去审视,放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布局中去谋划、去推进。党管干部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最鲜明的政治特色,是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展开,特别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干部工作需要充分走群众路线,进一步扩大民主,增强透明度。但必须明确,这种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党管干部水平,更好地为党选拔优秀人才,决不是放弃党管干部原则。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继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每一项措施,都应有利于加强而不是削弱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而不是动摇党的执政地位。

着眼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进一步明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目标。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大的方面说就是德才兼备。不同历史时期,对干部德才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习近平同志在今年6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正确回答了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等重大问题,明确提出新时期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的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并对这一标准的内涵作了深刻阐述。习近平同志要求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这就指明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和着力点。在新的历史阶段,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我们继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培养选拔更多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尤其要使那些理想信念坚定、锐意改革创新、敢于负责担当的优秀干部充分涌现,使各级干部都各尽其能、才尽其用。

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着力提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科学化水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政治性、政策性和敏感性都很强,必须科学设计,扎实推进,务求实效。我们要按照《决定》提出的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选人用人机制的要求,以求真务实精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效管用,就是改革措施的推出要服务于选准用好干部的需要,更加注重实际效果,遵循干部人事工作规律,坚持形式服从内容、过程服从结果。简便易行,就是改革制度的设计要坚持于法周延、于事简便,既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此,要正确处理继承干部工作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尤其要坚持在实践中培养、发现和使用干部。要把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自下而上的探索结合起来,改革措施要成熟一个推出一个,重大改革举措坚持试点先行。要加强制度统筹,既着力解决制度缺失问题,又有效防止制度繁密现象。要注意各项改革措施的衔接和配套,重视抓好已有制度的完善和落实。

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改革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抓住当前干部人事工作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认真总结,深入研究,不断改进,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要把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与完善考核评价、管理监督、激励保障制度结合起来,修订好干部任用条例、干部考核评价办法等,努力形成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相关制度。《决定》提出,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强化党委(党组)、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权重和干部考察识别的责任。这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构建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的关键所在。

一是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主要是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扬民主结合起来,提高干部工作民主质量。一方面,要改进民主推荐、测评方式和程序,增强民意表达的真实性。在干部工作中发扬民主,不仅体现在投票推荐上,而且体现在个别谈话、实地调查、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等各个方面,体现在酝酿动议、考察预告、沟通协商、讨论决定、任前公示等各个环节。另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对待票数,把得票作为用人的重要参考。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把干部推荐得票情况与组织平时掌握的德才和实绩情况对照起来分析,综合考虑确定人选。对那些坚持原则、敢抓敢管而得票相对较少的干部,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该保护的一定要保护,坚决纠正唯票取人现象。

二是改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合理确定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职位、范围、规模,坚持选拔任用条件和资格,改进选拔程序和方法,严格组织考察和把关,加强纪律监督,引导干部在实干、实绩上竞争,防止把严肃的干部工作搞成选秀,坚决纠正唯分取人现象。

三是区分实施选任制和委任制干部选拔方式。根据选任制和委任制的不同特点,探索不同的干部人选产生方式和票数权重,避免一刀切。选任制干部即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适用选举民主。委任制干部即各级党政机关的部门领导、中层干部和一般干部,适用“实绩晋升”。这一层面干部的选拔,主要是扩大提名、考察环节的民意收集和决定环节党委(党组)内部的民主,不能把竞争性选拔作为主要方式甚至唯一方式。

四是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要按照拓宽来源、优化结构、改进方式、提高质量的要求,搞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总体规划。下大气力抓好培养工作,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敢于压担子,有计划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尤其要放到基层、艰苦岗位去磨炼。注意用好各年龄段干部,既重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又合理使用其他年龄段干部,不能简单地以年龄划线,不搞任职年龄层层递减。

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决定》明确提出,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

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要据此改革实绩考核指标体系的设置,完善考核办法,健全奖惩机制,形成促进科学发展导向,促进各级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要实行对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类考核。改进德的考核办法,细化干部德的评价标准,检验干部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主要看是否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要把考察识别干部的功夫下在平时,健全到基层干部群众中、从履职过程中考察干部制度,完善通过谈心谈话、民主生活会了解干部办法,建立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制度,增强考核全面性和准确性。

完善干部管理相关制度。一是打破干部部门化,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加强干部跨条块跨领域交流。这对于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统筹干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促进党的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选人用人上,现在还存在着违背五湖四海原则的现象,有的用干部以部门、地域、单位划线,干部调不进、派不出,有的只注重安排身边的干部。客观上讲,单位、部门之间领导职数资源分配不够均衡,从制度上导致干部发展机会不平衡。因此,必须打破干部部门所有,大力推进干部跨条块跨领域交流,统筹用好各类干部资源,增强干部工作的系统性和协调性。二是破除“官本位”观念,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三是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把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对干部严格考核、选拔和监督上,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要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规范被问责党政领导干部重新任职的条件、程序。对于那些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追究责任,而且要终身追责。四是完善公务员激励保障制度。主要是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加快建立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和聘任人员管理制度,完善基层公务员录用制度,在艰苦边远地区适当降低进入门槛。通过这些措施,着力改变公务员队伍千军万马挤领导职务这个独木桥问题,调动广大公务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积极性,使他们都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建立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决定》提出,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是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的体制保证,有利于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建立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首先要深刻分析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决定》强调,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这是人才工作重要理念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同时也出现了社会分层“凝固化”和社会流动“缓慢化”趋势。这不仅不利于把大批优秀人才凝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而且易激起社会“仇官心理”。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一些年轻干部破格提拔习惯性质疑,从深层次上折射出社会公众对社会流动不畅的焦虑。因此,必须着力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大力营造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制度环境,让社会各阶层人员都有通过平等竞争向上发展的机会和通道。

完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的制度体系。现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之间干部交流渠道不够通畅,许多社会优秀人才,包括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自由职业者中的人才,海外留学人员和普通工人农民,由于受到体制和身份限制,难以进入党政干部队伍。要探索建立由多种干部选拔方法、多条干部选拔渠道构成的干部选拔体系,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对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可推行直接引进、公开选拔、聘任、挂职等办法,畅通进入党政领导岗位和公务员队伍渠道,给他们提供平等的机会。同时,对党政机关干部向企事业单位流动也要进行一些制度性探索,打通干部在不同体制之间的流转通道,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干部队伍活力,促进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当然,这种流动要严格按制度办事,增强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防止期权交易、权力寻租等问题发生,防止干扰正常经济秩序,防止滋生腐败。

健全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在一线创业的激励机制。当前推动基层各项事业改革发展,面对的迫切问题是人才缺乏,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学校、医疗卫生、农技推广等机构和艰苦岗位人才匮乏、留不住人、人员素质整体偏低问题比较突出。因此,要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激励政策,在待遇、职称、选拔任用等方面真正向基层、向中西部地区和艰苦岗位人才倾斜,切实解决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促进人才向缺乏人才地区聚集。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打破户籍、地域、身份、人事关系等刚性制约,通过智力引进、人才创业、人才派遣等多种形式,实现高层次人才柔性流动。要大力倡导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精神,鼓励年轻人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

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李光耀曾说,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竞争,关键在人才,中国从13亿多人中选人才,而美国是从全球70亿人中选人才。此说虽不完全准确,但也有一定道理。这与我国人才引进方式单一、引才审批手续繁琐等不无关系,特别是对外国人才来华留华工作缺乏有吸引力的制度。因此,必须适应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求,增强人才政策开放度,敞开大门,招四方之才。要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借鉴国际经验,研究建立各类人才能力素质标准体系,通过业绩和贡献评价人才,依靠实践和群众发现人才。要持之以恒抓好“千人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实施,完善人才签证、绿卡等管理办法,研究制定国家技术移民、投资移民等法律,推动人才试验区建设等,大力吸引国(境)外优秀人才回国或来华创业发展。要按照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方针,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广大留学人员回到祖国有用武之地,留在国外有报国之门,让他们把自己的梦想融入亿万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

第2篇: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述评

全面深化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直接关系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实现。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一年来,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专项小组把落实《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紧锣密鼓推进各项改革任务组织实施。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成效初步显现。

积极稳妥、有序推进——2015年改革任务基本完成

2015年12月2日上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建议根据会议讨论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按程序报批实施。

这一有利于调动广大基层公务员积极性的改革举措进入实施前的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yl/182234/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