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美文 > 新秀美文 > 微信收费

微信收费

时间:2017-12-10   来源:新秀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新秀美文】

微信收费 第一篇_关于微信收费

关于微信收费

两会过后,国内三大运营商高管以及工信部纷纷透漏要向微信收费,但腾讯方面却已在辟谣不会向用户收费,其实双方说的都正确,只是大家对收费这个词比较敏感,看到收费就认为会侵犯到自身与边上人的利益,或者只是疑惑而已。但是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事情呢? 微信确实影响了三大运营商的利益,以我自己的使用为例,现在传个图片或者只要不是紧急的事情,都会通过微信,另外语音传输更是弥补了传统电话不能留言的缺点。据三大运营商统计,随着微信的盛行,他们的主打业务电话、短信、彩信收入也已出现不增长或者负增长现象。另外据他们描述,微信在通过GPS的收发信息的时候虽然占用的网络带宽不大,但每次发信息产生的对话严重影响他们的服务。做个比喻,这就好比运营商提供的是高速公路服务,微信的信息就好比车辆,虽然高速公路够宽,车辆在高速上不影响车辆通行,但是车辆太多的话,收费站的收银员就要忙了,每次发送一条短信就像上一次高速下一次高速,收费员都为微信服务,这就影响了其他的服务或者他们本身的服务。这也是三大运营商提出的一个向微信收费的理由。

但是腾讯的回应也很爷们,消费者已经为GPS付费了,就不应该为微信再付费。对我们P民来说,事实就是这样。那怎么办呢,两方都有道理啊,这时工信部就得出来调解了。“你们别吵了,微信啊,你们使用了人家的服务嘛,又影响了别人的其他业务,肯定得收费的啦,但是怎么收费呢,还要慢慢研究”。腾讯这时也叫肯定会喊冤。但是能怎么办,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吧。

既然国内吵得热闹,那我们就看看人家国外怎么搞吧。美国最大的运营商AT&T,也经常会与Skype以及VoIP发生矛盾。人家也曾限制苹果手机安装Skype APP,但是最后呢,还是阻挡不了互联网发展的趋势,Skype不仅在iphone,还增加了android版本。你们能拿他怎么办呢?而且人家Skype除非拨打固话才收费。其实像微信这种OTT服务,国内早期就有,比如飞信,当时也不是火了一阵子么,但是也就昙花一现,难道就只允许你们移动自己放火,而不许腾讯点灯么。再说三大运营商不是老吹牛说3G、4G网络如何好,难道你们的提速只打算为自己服务吗?手机互联网发展这么快,按得了微信这个葫芦能保证不出现其他的瓢吗?再说如果你运营商真把人家逼的向用户收费,那如果我们就只好通过WIFI了,这下总不碍你们了吧。

激动了一下下,但是OTT服务这是一个大市场,智能手机已经取代功能手机,所有运营商们的大佬们还是坐下来好好谈谈,怎么去把这个蛋糕做大才是重点,同时也把OTT服务规范起来,让我们普通P民用手机上网能感到安全方便。

第一轮:

2013年1月4日,媒体纷纷报道,据“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透露,“从2012年的全年数据来看,电信运营商短信量比去年下降20%,彩信量下降25%,电话业务量甚至也下降了5%。”并在报道中不约而同地以此为理由,外加一些传言,来证明“运营商和腾讯等OTT之间矛盾的日渐表面化,两大阵营关系紧张。”顿时,网上唱衰运营商,看好微信的文章铺天盖地,似乎运营商马上就会被OTT干掉了。直到2月中旬,春节短信的统计数据出来,虽然增幅放缓,但总量仍再创新高,行业专家的眼镜碎了一地。3月中旬运营商发布2012年的业绩,三家主要业务量均在攀升,“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所谓统计数据真伪一目了然;但这一荒谬的数据,居然在后来“微信收费”事件中屡屡被引用,其中的味道非常值得玩味。

第二轮:

媒体广泛报道的中国移动对OTT的态度,是基于12年底李跃总裁的公开讲话,以及奚董事长在巴塞罗那展会期间的发言,关于这些我在上篇博客已经谈及,个人理解并不能

将其简单地理解为官方态度。运营商对互联网和OTT的完整表态是在2012年的业绩发布会上,三家运营商主帅均认为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承认“未来可能对运营商业务收入构成冲击”,又表示“目前对运营商业务影响不大”;另一方面也都在积极表示,“OTT业务将会与运营商数据业务产生协同作用,只要处理得当,两者可营造双赢的局面”。

在技术方面,运营商对微信颇有微词,认为微信对信令资源的使用方式需要优化。在中国移动网上有数量众多的微信用户,这些用户使用微信时加重了信令网的负荷,甚至有可能对其他通信业务产生威胁,这方面的技术讨论也有很多,不再赘述,有兴趣的可以去看@我和小宝的互联网生活和@MMN是我的长文。而要解决这类问题,确实需要OTT企业和运营商共同协商,因此运营商一方面与腾讯协商,同时向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协调解决的诉求;而工信部也召集运营商,就技术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

3月中旬,“微信收费”的传言逐渐传播开来。这一传言从何而起?在3月14日腾讯辟谣声明的新闻中,提到了经济之声《天下公司》的报道,但这也不一定就是起点。而即使运营商和腾讯的官方态度都已明确,整个3月的中下旬,围绕微信收费与免费的整理一直没有平息,行业人士和业内媒体也纷纷发表或支持或反对的声音,似乎不谈这个事情就落伍了、不专业了。在此期间,移动对飞信的升级改造、中国电信和网易合作翼聊、甚至联通的流量详单查询,运营商任何一个与互联网业务有关的动作都会引起媒体的胡猜乱想,有关报道都在试图证明:运营商已经站在了互联网公司的对立面,试图阻拦互联网和OTT业务的发展。

第三轮:

3月的最后一天,苗部长的发言又掀起了一轮新的媒体关注,苗部长说的是什么呢?

第一段,“工信部正在协调运营商微信收费一事,已经要求运营商提交相应的解决方案,会考虑运营商的合理要求。”第二段,“工信部严禁运营商利用占有垄断的这个地位,卡死像腾讯这样一个非常好的企业。”第三段,“监管部门总体上会站在用户的角度,微信有收费的可能,但不会大幅收费。”

在工信部的表态中有部分内容体现出对运营商诉求的认同,而且明确地说出了“收费”这两个字,于是媒体开始抓住这段内容,狠批运营商和工信部沆瀣一气;于此同时,传言也从“微信收费”演变成为“运营商向微信用户收费”或“运营商逼迫腾讯向用户收费”,具体的时间表和收费方案都出了好几个版本,有意无意地混淆着“信令资源占用”和“流量使用”等问题。战火扩大到了行业外,微博上的公知、央视、人民日报以及新华社等媒体纷纷加入战团,人民群众的智慧被激发出来了,对运营商一片骂声,运营商立刻成为千夫所指的垄断企业,中国移动成了幕后使阴招的主谋,工信部成了帮凶和护犊子的家长,而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由于“民企”的身份和“悲情”的形象,而最终成了“创新”的代表,得到了舆论几乎一边倒的支持。

走到这一步,运营商说什么都是错的,一切技术问题都成了借口和理由,而在公关方面的弱势和一贯的保守行为,又让支持者和蒙冤者只能偃旗息鼓。懂和不懂的,断章取义的,心怀鬼胎的,隔岸观火的,各色人等或明或暗,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互联网在这场公关大战中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第四轮:

4月9日,腾讯宣布微信启动2.5G网络优化,这似乎应和着之前马化腾所表示的,“微信产生信令冲击运营商网络的事情主要发生在2G、2.5G网络上”,暗指对信令资源占用过多的原因是中国移动网络水平低。其实,专业人士早就指出:“信令风暴”不是无线蜂窝网络升级就能解决的,中国移动受冲击最大是用户规模所致,创造出“动态心跳”这样的新名词并不能解决问题;那么腾讯屡次将矛头直指中国移动,是否有分化运营商的意图?正在大家琢磨这个表态的时候,10日下午腾讯“因机房故障,导致少部分微信用户约十分钟

发送消息失败。”而当故障一发生,坊间立刻就在传故障与运营商有关,足见运营商已经被妖魔化到什么程度了。

第五轮:【微信收费】【微信收费】

运营商和工信部作为腾讯的对立面,在公关战中败得一塌糊涂,那么这会不会是腾讯玩的苦肉计呢?持这种观点的运营商的人不在少数。但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一轮轮的传言也让腾讯的股票受了伤;而且,继3月14日之后,4月5日和11日,腾讯又两次正式辟谣,甚至说“(微信要对用户收费)纯属有人恶意造谣”,强调“微信绝不会对用户收费”,这一态度让“腾讯阴谋论”的支持者糊涂了,于是又开始寻找和分析,谁是“恶意造谣者”。和360绑定在一起的line进入了阴谋论者的视野,在“微信收费”的传言广泛传播的时候,line的知名度和营销行为也在同步增长。而与飞信有关联的神州泰岳股票也在一路攀升,更让许多人浮想联翩。第一轮:

2013年1月4日,媒体纷纷报道,据“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透露,“从2012年的全年数据来看,电信运营商短信量比去年下降20%,彩信量下降25%,电话业务量甚至也下降了5%。”并在报道中不约而同地以此为理由,外加一些传言,来证明“运营商和腾讯等OTT之间矛盾的日渐表面化,两大阵营关系紧张。”顿时,网上唱衰运营商,看好微信的文章铺天盖地,似乎运营商马上就会被OTT干掉了。直到2月中旬,春节短信的统计数据出来,虽然增幅放缓,但总量仍再创新高,行业专家的眼镜碎了一地。3月中旬运营商发布2012年的业绩,三家主要业务量均在攀升,“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所谓统计数据真伪一目了然;但这一荒谬的数据,居然在后来“微信收费”事件中屡屡被引用,其中的味道非常值得玩味。

第二轮:

媒体广泛报道的中国移动对OTT的态度,是基于12年底李跃总裁的公开讲话,以及奚董事长在巴塞罗那展会期间的发言,关于这些我在上篇博客已经谈及,个人理解并不能将其简单地理解为官方态度。运营商对互联网和OTT的完整表态是在2012年的业绩发布会上,三家运营商主帅均认为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承认“未来可能对运营商业务收入构成冲击”,又表示“目前对运营商业务影响不大”;另一方面也都在积极表示,“OTT业务将会与运营商数据业务产生协同作用,只要处理得当,两者可营造双赢的局面”。

在技术方面,运营商对微信颇有微词,认为微信对信令资源的使用方式需要优化。在中国移动网上有数量众多的微信用户,这些用户使用微信时加重了信令网的负荷,甚至有可能对其他通信业务产生威胁,这方面的技术讨论也有很多,不再赘述,有兴趣的可以去看@我和小宝的互联网生活和@MMN是我的长文。而要解决这类问题,确实需要OTT企业和运营商共同协商,因此运营商一方面与腾讯协商,同时向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协调解决的诉求;而工信部也召集运营商,就技术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

3月中旬,“微信收费”的传言逐渐传播开来。这一传言从何而起?在3月14日腾讯辟谣声明的新闻中,提到了经济之声《天下公司》的报道,但这也不一定就是起点。而即使运营商和腾讯的官方态度都已明确,整个3月的中下旬,围绕微信收费与免费的整理一直没有平息,行业人士和业内媒体也纷纷发表或支持或反对的声音,似乎不谈这个事情就落伍了、不专业了。在此期间,移动对飞信的升级改造、中国电信和网易合作翼聊、甚至联通的流量详单查询,运营商任何一个与互联网业务有关的动作都会引起媒体的胡猜乱想,有关报道都在试图证明:运营商已经站在了互联网公司的对立面,试图阻拦互联网和OTT业务的发展。

第三轮:

3月的最后一天,苗部长的发言又掀起了一轮新的媒体关注,苗部长说的是什么呢?

第一段,“工信部正在协调运营商微信收费一事,已经要求运营商提交相应的解决方

【微信收费】

案,会考虑运营商的合理要求。”第二段,“工信部严禁运营商利用占有垄断的这个地位,卡死像腾讯这样一个非常好的企业。”第三段,“监管部门总体上会站在用户的角度,微信有收费的可能,但不会大幅收费。”

在工信部的表态中有部分内容体现出对运营商诉求的认同,而且明确地说出了“收费”这两个字,于是媒体开始抓住这段内容,狠批运营商和工信部沆瀣一气;于此同时,传言也从“微信收费”演变成为“运营商向微信用户收费”或“运营商逼迫腾讯向用户收费”,具体的时间表和收费方案都出了好几个版本,有意无意地混淆着“信令资源占用”和“流量使用”等问题。战火扩大到了行业外,微博上的公知、央视、人民日报以及新华社等媒体纷纷加入战团,人民群众的智慧被激发出来了,对运营商一片骂声,运营商立刻成为千夫所指的垄断企业,中国移动成了幕后使阴招的主谋,工信部成了帮凶和护犊子的家长,而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由于“民企”的身份和“悲情”的形象,而最终成了“创新”的代表,得到了舆论几乎一边倒的支持。

走到这一步,运营商说什么都是错的,一切技术问题都成了借口和理由,而在公关方面的弱势和一贯的保守行为,又让支持者和蒙冤者只能偃旗息鼓。懂和不懂的,断章取义的,心怀鬼胎的,隔岸观火的,各色人等或明或暗,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互联网在这场公关大战中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微信收费】

第四轮:

4月9日,腾讯宣布微信启动2.5G网络优化,这似乎应和着之前马化腾所表示的,“微信产生信令冲击运营商网络的事情主要发生在2G、2.5G网络上”,暗指对信令资源占用过多的原因是中国移动网络水平低。其实,专业人士早就指出:“信令风暴”不是无线蜂窝网络升级就能解决的,中国移动受冲击最大是用户规模所致,创造出“动态心跳”这样的新名词并不能解决问题;那么腾讯屡次将矛头直指中国移动,是否有分化运营商的意图?正在大家琢磨这个表态的时候,10日下午腾讯“因机房故障,导致少部分微信用户约十分钟发送消息失败。”而当故障一发生,坊间立刻就在传故障与运营商有关,足见运营商已经被妖魔化到什么程度了。

第五轮:

运营商和工信部作为腾讯的对立面,在公关战中败得一塌糊涂,那么这会不会是腾讯玩的苦肉计呢?持这种观点的运营商的人不在少数。但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一轮轮的传言也让腾讯的股票受了伤;而且,继3月14日之后,4月5日和11日,腾讯又两次正式辟谣,甚至说“(微信要对用户收费)纯属有人恶意造谣”,强调“微信绝不会对用户收费”,这一态度让“腾讯阴谋论”的支持者糊涂了,于是又开始寻找和分析,谁是“恶意造谣者”。和360绑定在一起的line进入了阴谋论者的视野,在“微信收费”的传言广泛传播的时候,line的知名度和营销行为也在同步增长。而与飞信有关联的神州泰岳股票也在一路攀升,更让许多人浮想联翩。

微信收费 第二篇_微信3月1号起收费 教你4招省下手续费

微信3月1号起收费 教你4招省下手续费

当大家抢红包抢得不亦乐乎的时候,一条消息把好多人都从假期后遗症里炸了出来。这个消息就是微信转账将免收手续费,但是零钱提现将收0.1%的手续费。不少人对着这个问题都惊呼:抢红包需慎重。

实际上微信的这个政策,提现收费比转账收费要更狠一些。

比如用户一个月转账十万,按旧规:转出方需要支付80元手续费。按新规:下月起转出方不再需要支付手续费,但是收款方要提现时,将要支付99元的手续费。两相对照,微信能多收取19元手续费。

网上也有不少的猜测,认为微信此举是为了狙击Apple pay。苹果方已经决定于2月18凌晨在华上线Apple pay,而关于Apple pay的使用,不需要用户打开App或是唤醒屏幕,可以通过NFC技术,将iPhone靠近支持银联云闪付的POS终端,同时将手指放在Touch ID上,即可完成支付。

那么到底怎么做可以让我们不被收手续费呢?

一、3月1日之前,将零钱全部提现即可。

二、多使用零钱支付功能以及转账功能。

微信在线下的使用其实也已经十分普及了,用户可以用微信还水电费、网费等。想避免超过1000元的提现被收费,就多使用零钱支付功能。

三、使用其他支付平台【微信收费】

目前微信转账功能是免费的,手机QQ的提现和转账功能是免费的,支付宝移动端的提现和转账都是免费的(PC端是收费的)。

同时百度钱包还有支付宝都没有加入此次的提现收费行列,大家可以考虑使用其他的这些支付平台。 四、用第三方电商平台结算

据微信方面表示,正规的微商都有公司账户,收的钱都是直接进入绑定的银行卡里,

因此不存在提现这个过程,也就不会受到影响。但对于那些没有注册成为正规微商,没有公司账户,只是在朋友圈里兼职小规模卖点东西的人,今后提现可能会有点小小的费用了。这一点对微商们来说比较重要,可以使用电商平台进行结算,比如微店。

以上即是关于微信提现如何避免被收手续费的简单攻略了,其实对很多人来说0.1%也是极少数的数额。因此也无需太过在意。

微信收费 第三篇_关于 “微信”收费的常识

关于 “微信”收费的常识 常识1:使用微信不是免费的

微信本来就是付费的。微信产生的每一比特流量,都是要付给运营商钱的。移动数据费用理所当然的缴给运营商。移动投入巨资建立网络,这是他应得的。

那么,我们对网络速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也是理所当然的。既然付了钱,在日本开始在全国覆盖 LTE 的今天,我们要求有个像样的3G网络过分吗?

常识2:3G牌照的龌龊史,和消费者无关

消费者不需要考虑什么TD牌照,2G网络技术之类的问题。消费者只需要选择更快更好的运营商即可。

国家和运营商之间的一切龌龊不应该由消费者埋单。哪个公司作出错误的决策,哪个公司承担损失。哪个公司没有顶住压力,哪个公司承担后果。这是作为一个负责人的成年人应有的态度。更何况一个堂堂五百强公司?

微信在中移动的2G网络上造成了很大压力。那么,中移动要么加快3G/4G建设,要么改善技术。

消费者如果不去选择更好的运营商,市场怎么向前?这就是日本开始在全国覆盖LTE的今天,我们却在这里讨论微信收费的原因之一吧?

常识3:中国移动赚了多少钱?

2012年净利润1293亿元。注意,这个是净利润不一定和公司规模直接相关。营收大净利润少的公司比比皆是,尤其是国营基础服务。这意味着什么?

腾讯2012年的净利润不过123.32亿元。苹果在的净利润也不足3000亿人民币(410亿美元,最近汇率)。日本运营商Softbank?也不过290亿人民币左右(4658.7亿日元,最近汇率)。知道运营商业务为什么需要许可证了吧?

常识4:中国移动赚钱有多容易?

中国移动的净利润率则在23% 。净利润率同样不一定和规模相关。这意味着什么?超越了产品最创新,人才最顶尖的苹果(20%左右)。也让同是运营商但是不断增加基础投入的Softbank羞愧不已(16%左右)。

只有腾讯赚钱要更容易些(28%)。注意,腾讯的主要收益来自游戏。不需做太多实体投入的虚拟物品的销售,本来的低成本会带来高纯利。

总结一下,中国移动赚的,比腾讯多10倍,比Softbank多4倍。从赚钱的容易程度比较,他超越了顶尖的科技公司,超越了日本同行。

为什么?因为他比苹果更创新?投入比腾讯的虚拟物品成本更低?经营策略比Softbank更进取?知道运营商业务为什么需要许可证了吧?支撑移动网络的,不是个捉襟见肘悲惨兮兮的公司。

常识5:消费者不是不愿意付钱,关键是付给谁

QQ会员卖了多少年?AppStore的付费下载也有很多。微信收费这个事情引起反弹,不是收费荒唐,而是收费的角色荒唐。

可能性1:

微信这个App在Store收费? 或者内置功能收费?那么我会买,因为产品本身做的不错。 可能性2:

腾讯打算按月收取服务费?那么我会考虑。流量费用付给运营商,服务费用付给腾讯,天经地义,没什么可说的。

可能性3:

为了使用微信,消费者支付给运营商额外的费用?凭什么?也是大家反对的重点。参考日本的例子。

可能性4:

运营商发卖针对微信的流量包?如果比现在的流量便宜,我当然会考虑买。问题是这种可能性很小。

可能性5:

运营商从腾讯收取费用,但是,微信仍然免费?这个可能性最大,而且尤其需要警惕。看似运营商有好处,而用户没有亏?别忘了,羊毛出在羊身上。腾讯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游戏。网游用户补贴钱去为运营商不给力的网络埋单?

这个先例一开,所有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者都要面临这个风险。创业者们为了提供OTT服务,都要先做个游戏业务吗?

消费者不是反对支付费用。消费者是反对支付不明不白的费用。提供更快更稳定的网络?那么我愿意付出流量费用。提供更好更给力的服务?那么我愿意出服务费用。应该缴给服务商的钱,缴给了运营商,才是不可接受的。应该缴给游戏公司的钱,缴给了运营商?那简直是滑稽的。

最后的话

作为业界人士?事情可以很复杂。涉及商业,技术,甚至节操。但是,作为消费者?如果市场能保持竞争的势态(三家运营商不联合起来对付微信),那么,事情就很简单。 一个运营商的一切都可以看作“黑箱”。牌照选择是CEO需要考虑的,而非消费者。消费者只需判断结果:谁提供更快,更稳定,更便宜的网络?

微信收费 第四篇_微信收费

微信俨然已成一种生活方式

对于中国人而言,过去的见面口头语通常都是“你吃了吗?”,然而随着科技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成熟,快速发展的微信俨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人与人的互动已从QQ延伸到了这种即时移动通信的软件。

微信是腾讯公司2011年1月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的手机聊天软件,因为其免费和吸引人的功能,自推出时日起微信就得以快速发展。用户从0到1亿,只用14个月时间,而1亿到2亿、2亿到3亿耗时分别缩短至不到6个月和5个月,而现在微信用户已隐隐欲突破4亿。而正是这种疯狂增长却引来了运营商的艳羡和敌意。 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的争端

由于微信是永远在线的应用,因此会不断向运营商发送数据请求——“心跳信号”,但这种信号流量极低、每隔几分钟就发送一次以及用户基数重大,这造成了“信令风暴”,60%的信令请求只带来10%的流量收入,同时也影响了运营商网络的稳定,干扰了传统运营商通话质量。

除此之外这也导致运营商传统语音业务下降,蚕食了短信等业务。举个简单的数据,根据中国移动发布的2012年业绩数据显示:中国移动2012年净利润达到1293亿,其中移动语音业务营收为3680.25亿元,同比增长1%,而在2011年,中移动的语音业务收入达到3642.89亿元,同比增长 5.9%,运营商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语音业务增长在逐渐放缓,因此运营商把矛头对准了微信。

风雨欲来风满楼运营商逼迫微信

微信对运营商业务和收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笔者和一朋友经常用微信聊天,但后来智能手机坏了暂时用功能机,在其随后的时间里,虽然仍会继续用QQ聊天,但短信和语音通话使用率却开始增加,光从这里笔者就切身体验到了微信对运营商业务和收入的影响。 因此在今年两会前后,包括移动和联通的高层领导开始针对微信是否收费问题密集进行表态和造势,同时业内人士以及媒体对于微信是否收费的问题也闹得非常热,尽管马化腾以及腾讯官方一再宣布微信收费是谣言,是不可能的,同时也有运营商高层领导对外表态称微信收费与否将由市场决定,但这实际上这一切是风雨欲来风满楼,微信真的可能会收费。 微信收费的必然

虽然用户非常不情愿微信被收费,但实际上却有以下几个原因推动着微信不得不收费。

1. 垄断产业的必然:通信领域是国家命脉之一,有关部门是不会坐视移动运营商们的利益受损(哪怕它是净利润高达千亿的企业,哪怕失去的利益只是一丝一毫)。

2. 运营商早有准备:上段时间网友反应北京联通上网流量详单已经对微信、手机QQ等流量进行计算,这让很多人一时都认为这是运营商要对微信收费的前兆,虽然后来联通工作人员对此回应称,这只是开定向流量并非要单独收费,但此举也说明了运营商技术也已成熟,可随时随地对微信收费。

3. 钱的问题:虽然移动数据业务大幅增长,但更大的收入并未被运营商获得。

4. 不甘沦为“管道工”:由于运营商并不能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目前的运营商已经沦为纯粹的传输管道,而对那些有价值的内容和传输数据,根本无法触及和挖掘其中价值。

5. 触及根本:微信对传统传统运营商的短信、彩信甚至语音业务起到了“可怕“的替代作用,运营商必须遏制其发展或分一杯羹

6. 言之确凿的现状:微信向运营商发送的信令请求,确实影响到了运营商网络的稳定,甚至带来网络瘫痪的风险。

微信收费的不必然

纵然有着上述原因推动,但运营商是否真的会对用户的微信收费仍需要观察,原因如下:

1.腾讯不愿失去用户:对于中国网民而言,免费是最大的金字招牌,如果微信收费,估计没人会愿意付费并转移阵地,投向Line、米聊等语音对讲软件,而出现这样的局面是腾讯所不愿接受的,就算收费腾讯也会默默单独承受下去,让其免费。

2.冲击有限技术升级可解决问题:最近腾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对外表示,微信信令对运营商网络产生冲击主要是集中在2G、2.5G网络上,随着3G进一步普及以及4G技术的发展,微信对运营商的冲击并不大。

3.占用管道也带来流量:微信文字、语音对讲和图片确实占用了运营商一部分流量,但实际上通过微信传播的链接也给运营商带来了流量,让用户不得不升级流量套餐,因此微信虽然占用了通道,但也带来流量,很有价值,而收费会遏制其发展,影响运营商附带流量的收入。

4.腾讯会减少影响:收费的主要理由是信令冲击,腾讯或许会对微信进行软件优化,减少对运营商的影响。

5.微信国际化不愿受收费影响:最近腾讯在美国设立了办事处,以支持微信等国际拓展战略,同时为了让国际化战略更为顺利,微信还与印尼最大的媒体公司PT Global Mediacom成立

了合资公司,开拓印尼日趋增长的市场,如果此时传来微信在国内收费,是否会对其免费口碑造成影响,而让海外用户观望?

6.让用户付费不合理并且也不会答应:用户购买了包月套餐就说明已为流量付费,凭什么再让用户因为微信的流量再讨腰包?另外运营商的价值只是体现在硬件上,创造了流通管道,除此之外的价值与运营商无关,因此再让用户为微信付费不合理。此外经济观察报在《中移动回顾市场才是正道》的文章中非常形象地称,一家供应水电煤的公司接入了一家饭馆,这家饭馆深受消费者欢迎,赚了很多钱。但现在水电煤公司认为这家饭馆是用了自己的水电煤才赚了这么多钱,因此要求来划分利益,要么让客户每桌吃饭都另外支付水电煤的钱,要么和这家饭馆分成。如此荒谬地事情,消费者会答应吗?

7.管理上的需要:如果微信因为收费受到遏制,用户必然会投向其他语音通信应用,而为了防止网络暴力带来的监控需要,国内的现状是稳定压倒一切,与其“迫害”微信,还不如扶持和管理好微信,不然不利于管理。

究竟会不会收费?

昨天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在IT领袖论坛上称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今天,运营商不容易OTT公司也不容易,运营商与OTT公司关系是相互依赖的。在被问及微信收费问题时,他表示今天的免费是为了明天的收费,在将来,运营商向微信等OTT服务商收费已不可避免,另外再联系工信部近日的表态,可以说微信收费差不多算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看到这里有些人或许就已经开始激动了,不过先别忙着激动,笔者分析就算收费也收不到消费者头上,因为微信付费的种种不可能性,有关部门很有可能让运营商和腾讯协商个折中方案——让腾讯每年支付一笔使用费用,而用户无须为微信支付除流量外的使用费。 运营商为什么“不要脸”

运营商对微信收费,一方面是微信的信令请求确实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另一方面是源于自身的危机意识,认识到微信未来对自身业务的冲击,而更为关键的是他们对微信未来商业化大蛋糕的艳羡。

未来的微信必将是一个大平台,有望成为第六大全球互联网平台,而腾讯以后也会开始实现微信的商业化运营,比如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微支付、社交游戏和IPTV等项目,不论是哪一项盈利前景都是非常可观的,可以说微信未来商业化的大蛋糕是非常诱人,运营商迫不及待想提前分羹。

不过,运营商就这么简简单单收费就行了吗?微信类似的OTT软件兴起,只能说明运营商现有的语音和短信业务的过时以及不再那么有价值(这里的价值不是指其不重要,而是指付

出相同费用情况下用户更愿意选择OTT)。OTT是一种技术进步,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这预示着APP时代的到来,对于这种趋势,我们更多地应该去把握,而不应该去堵和遏制其发展,因为自古以来治水从来没有靠堵而彻底成功过的。

因此运营商需要多去创新和改变经营模式,要多向互联网公司学习,如果一味地只是收过路钱,一旦未来通信市场用另外种方式打开,中国的运营商们迟早会被用户所抛弃。 写在最后

微信是否要收费,这不仅是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之间的问题,同时也是用户是否有权利享用科技进步所带来福利的问题,在付出相应的流量套餐费用之后,笔者认为用户是完全可以享用高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便捷。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yc/400340/

推荐访问:微信提现收费 微信收费标准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