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新媒体环境

新媒体环境

时间:2018-06-13   来源:经典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美文】

新媒体环境 第一篇_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生产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生产

在经历了以报纸为代表的第一媒体传播技术,以收音机为代表的第二媒体传播技术,以电视机为代表的第三媒体传播技术之后,以数据通信、互联网、数据库、多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新媒体的发展也引发了信息传播领域的一场革命,进而对新闻从业者的新闻生产观念和方式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一、 新媒体环境下大众接收信息的渠道

在新媒体时代,麦克卢汉最著名的观点依然正确:媒介即信息。媒介推动了社会发展,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互联网的诞生也是这样,随着互联网数字技术的不断更新,互联网用户使用模式从最初的“读”向“写”发展;互联网工具由网页浏览器向各类浏览器、RSS阅读器发展;在信息源上,由“中心化”向“个人化”“去中心化”转变。

通过新媒体平台,媒体使用者获得了对信息、娱乐等媒体内容的自主权。新媒体的交互性打破了传统大众媒介的单向传播模式,从而使信息传播有了媒体对个人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双向交互和“一对一”传播的特点。这种传播方式决定了新媒体使用者获取信息的方式:一是主动的,二是个人的。也就是说,新媒体使用者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发现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实用信息。他的媒体使用行为可以有更多的主动权和选择权。

二、传统新闻生产方式在转型中的困境

传统媒介下的新闻作品生产是指单一媒体采编,单向传播的传统新闻样式。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作品生产包括融合式媒体采编和传播的多种新闻形态。不同类型的媒介,例如报纸、电台、电视台、手机、网站等,集中在同一个信息操作平台上,统一策划、相互协调,根据各自的媒体和受众特点对新闻信息进行分类加工,发挥各自的传播优势,有针对性的传播给特定受众。

然而随着网络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的局限性日益显露。首先,在网络环境下,在与新媒体争速度这一点上,传统媒体宣告惨败。如果说对于可预知的事件,传统媒体可以进行现场直播,但是对于一些突发事件,传统媒体由于缺乏媒体之间的有效互联,难以像新媒体那样及时报道。其次,传统媒体的传播范围往往局限于某个地区,而新媒体的传播则没有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甚至网络可以提供海量的链接功能,因此在即使相同内容的信息之下作对比,传统媒体所包含的信息量也要远远小于新媒体。再者,传统媒体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媒体对受众的单向度传播。单向度传播必然会存在信息的选择性,那么对于新闻的第一话语权则不可避免的掌握在媒体手里。试想,这样下去,公众长期吃到的是“被嚼过的饭菜”,如何还能要求他们对“食物”拥有强烈的兴趣?

三、新闻生产的改革之路:技术与观念的变革

在新媒体格局下,新闻生产者获得了有史以来最强大的信息传播平台,然而正是由于这个平台的海量性,新闻生产者不得不放下一直以来高高在上的信息选择者的地位,为吸引数量庞大的新媒体使用者的眼球,使出浑身解数,进行新闻生产的大规模改革。这种改革,一方面基于观念方面,新闻生产者开始走下神坛,不再是自己关在黑屋子里先把新闻咀嚼一遍,而是开始不吝于分享第一口美味,在这一过程中,一个新闻的炮制成型往往已经包含了很多的公众意见。另一方面,新媒体的铺天盖地席卷让新闻生产不得不寻求技术上的同盟者。一道新闻盛宴的炮制,已经由一个单一事件性的流程变为一个动员全局的技术性工序。

3.1观念的变化:传者中心向受者中心的转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闻生产中的主体价值意识觉醒,新闻生产者开始选择“真诚面对观众”(虽然这种真诚在我们看来还有待商榷),这种真诚,即是新闻生产开始由“传者中心”向“受者中心”转变的预示。因为人人都可以表达反对意见,任何人都可以说不,新闻生产者开始前所未有的考虑怎么样让公众更好地接受自己的意见、自己的表达方式。新闻生产不再是田园浇灌式的传播,而是一种温和的交互式开放式传播方式。

而且,所谓“独特意识”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彰显。新媒体环境下流行的交互方是“F2F”的方式,在此之下,新闻生产需要更加关注一个人、一些人,新闻无法预设立场,否则观众不会为此埋单。由此,新闻的采写方式,投放时间和地域都成了新闻生产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3.2新闻社区化、全民化

“概括地说,互联网的革命性影响就在于,他前所未有的提供了一个没有边际的横向联系平台以及一个没有中心的意见表达平台。”新媒体平台大多数情况下作为一个没有意见领袖的舆论场,所有的信息一旦被传达,就必须做好被重新解读、接受质疑的准备。因此,新闻生产不再选择做徒劳的教科书,而开始成为信息的扩音器。

新闻社区化表现在一个新闻事件往往意在激起一部分人的关注和讨论。新闻生产者不再做希望全民关注的努力,而是利用不同类型的媒体来为不同的人提供可供其选择的新闻热点。新闻生产者不再用一张面孔说话,而是成为了一个社区舆论场的发起者和组织者,抛出话题,引起讨论,然后接着进行下一个话题,新闻在这样一个虚拟社区中固定着维系着一部分受众,这部分人成为了新闻分散化的中坚支持力量。

而新闻的全民化,则指受众在最大程度上参与了新闻的建构,成为了无冕的新闻人。近年博客、论坛、社区等的兴起,更是受众新闻的一大胜利。这类平台还有一个说法叫“自媒体”(We-Media),顾名思义,这是人人都可以生产并参与的媒体平台,而这些原生态的用户创造的传播和交互内容,甚至成为新闻生产的重要信息来源。网上流传的很多大的新闻事件,在今天往往最初的发表者是某个个人,最后才为专业性新闻生产机构跟进,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报道。

网络新闻或手机新闻的全时性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一份报纸到达受众的手中要经过采、写、编、印、发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这就使得新闻的时效性大大折扣。电子媒介时代来临后,人们对电视的时效性大为振奋,但是它同样要经过制作、编辑等工序。 而网络媒介时代新闻的发布几乎是实时的。美国9.11时间发生的时候,新浪网以最快的速度在第一时间发布了这一消息;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发生在5月12日14时28分,6分钟后,便有百度贴吧的网友发了一条“地震了”的帖子,14时53分新华网发出快讯“四川汶川发生7.6级地震”,可以看出,网络新闻对新闻的概念“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升级为“对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过程,如果不是有广大的网络用户群,几乎不可能实现。

而且,为了更大限度的实现这种社区式传播,新闻生产者煞费苦心的用最少的语言,最夺人眼球的方式传播新闻。新闻开始呈现一种碎片式、表面式的传播方式。我们所获得的信息多集中于表层,新闻缺乏立体与深度。

3.4新闻生产流程化、技术化

在不断增加和不断变换的新媒体业务面前,如何以技术手段在信息与受众之间建立一个快速通道的直达“桥梁”,以便更好地实现新媒体的媒介作用?特别是这个“桥梁”应有多少种“型号”,哪种“型号”更适合信息传播中的具体应用?这

正是新闻生产者从技术角度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突围路径之一。

以电视新闻为例,在速度上电视新闻要超越自媒体的传播难度很大,因此现在的电视新闻开始注重对延展新闻的关注,即对一个新闻事件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拓展,其路径首先是要抓住新闻的“第一落点”,职业新闻人往往利用自己的专业性对发生的时事件进行新闻话的再加工,从而赚取最大限度的公众关注度;第二是要以事件为节点延伸。新媒体带来新闻叙事方式的变革,将新闻的叙事由原来的单一的和线性的变成网状的。在这个网络上,所有的新闻报道都可以以某种形式与其他新闻发生关联。当这样的新闻报道出现在具有互动功能的个人终端上( 比如电脑,手机) 时,显然比单独的一则消息,一个深度报道,一条新闻评论更能获得观众的持续关注;第三,则是在新闻播报时往往设置了便捷的用户反馈机制。电话互动、微博互动这样的方式我们屡见不鲜,正是在新媒体背景下,新闻生产开始重塑“独立话语权”的形象,利用新媒体手段把观众最大限度的纳入自己的新闻体系当中。

3.4新闻生产的偏离:新消息=新闻?

我国杰出的新闻家范长江曾对“新闻”下过这样的定义:“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可见新闻一是事实,二是重要。但由于新闻生产方式的改变,我们的新闻生产在某些时候往往丢弃了“重要”这一原则。各大张占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往往只要是可以吸引人眼球的“重磅炸弹”、各种八卦和轶闻,都会在第一时间进入各种平台,以赚取公众的关注度。

甚至本来严肃的传统媒体在借力网络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不应有的焦虑和浮躁,这不仅体现为过度使用网络信息,缺少专业价值标准的衡量与辨别,还表现在对网络价值取向不应有的盲从等方面,丧失了传统新闻媒体应有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对于公众的社会舆论引导力日渐式微。

我们不禁为此担心,在对新媒体的款热追求中,谁来拯救我们日益失去深度的灵魂?

新媒体环境 第二篇_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世界观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日常生活与学习已离不开互联网,而互联网中的新媒体则以其更加便捷、快速的传播优势成为人们了解世界、展现自我的虚拟平台,变成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对大学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新媒体的相关概念

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一个外沿不断变化的概念。主要是以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手段为依托,通过互联网、无线网络等信道传播媒体的方式。它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它的信息具有完全个性化的特点,可以同时送达几乎无数的人,每个参与者,对内容拥有对等的和相互的控制。特别是随着手机3G时代的到来,耳目一新的手机等新兴媒体,以其快捷、便利的特点,迅速窜红于九零后,占据了他们更多的时间。

1.当前媒体产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传统媒体正被新媒体的应用范围逐渐蚕食,呈扩大化趋势。

2.传播特点:新媒体是复合媒体,能对数字、文字、图像、视频等进行快速传播,具有交互性、即时性、数字化、个性化的传播特点。

(1)数字化是指以线性或非线性的方式将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方便信息的传播,使其存储在媒介中让他人浏览。

(2)个性化是指每个人都充当媒体角色,与其他人区别开来,以自媒体的形式对自身特点进行大众传播。

(3)交互性是指实现信息接收与传送双方的双向沟通,能及时对信息做出反馈,打破了传统媒体信息流动的单一性,达到人际传播的目的。

(4)即时性是指突破传统媒体信息的时空限制,实现信息的实时传播,缩短了传播时间,增加了传播的时效性。

本项调研的群体样本为黄河科技学院在校大学生,根据他们接触并使用的新媒体的现实状况,在本词调研中所说的新媒体主要是指互联网、手机短信、飞信、微信、QQ、微博等。

在进行调查以前,我们首先确定了四个调查指标,即:

1.大学生媒介接触度和使用率。

2.大学生媒介使用目的。

3.大学生媒介使用时间段。

4.大学生对媒介的依赖度。

在确定了调查指标之后,又将每个指标细分为若干个调查题目。之后由各个调查员进入宿舍生活区进行调查。共发放180份问卷,收回177份,其中有效问卷177份,有效问卷收回率98.3%。虽然这次调查的问卷数目不多,但是这些问卷调查的对象覆盖面还是相对比较有代表性的,被调查的对象不仅有大一的、大二、大三的,而且涉及中文、外语、经管、理学、化工、电气等八个系别。通过这次调查汇总,我们总结出大学生在使用媒介的一些情况:

(一)大学生媒介接触度和使用率

在所有的媒介中,QQ、手机短信、飞信,微博已经成为现在校大学生交流途径的三大主体,各占比例41%、21%、12%、10%。从此项调查结果可以看出,QQ聊天在高校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尤其是是手机,因为到了大学,人人都有了手机,而且手机既能上网,又能上QQ,使用率极高。而在这些使用最多的媒介当中,大学生每天的使用时间长多是3~5小时,可见,大学生使用这些媒介的时间相当长。

(二)大学生媒介使用目的

在问卷的选择中,使用各种媒介的目主要有:25%聊天,22%玩游戏、21%查资料、15%看新闻、17%的人选择其他。从使用目的来看,把网络作为娱乐消遣目的的占多数的。

(三)大学生媒介使用时间段

对于使用网络媒介的时间段的选择,选择中午、晚上、早上、下午的比例分别是30%、25%、23%、22%。最多的是集中的中午和晚上,这段时间也正好是大学生的课余时间。结合上边一个指标的结果,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大学生在课余时间的娱乐消遣活动主要都是依赖的网络,以游戏和聊天为主。

【新媒体环境】

(四)大学生对媒介的依赖度

在平时生活中最不能缺少哪种媒介的选择中,有41%的人选择了手机,有39%的人选择了网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所占份额都比较少。这个指标的调查结果明显反映出大学生对与手机和网络的依赖度最高,对于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等不光在使用的比例上降低,而且给大学生造成的影响以及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都在逐渐降低。

通过这项调查,对于了解大学生的媒介使用习惯、使用时间等都有很大帮助。可以看出,以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在校大学生而言,新媒体带给了他们全新的生活,当然,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利与弊共存。

二、新媒体的积极影响

(一)新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得各种信息的重要来源和新的渠道

大学生上网的第一目的是获取信息。当前大学生的关注点十分广泛,大学生这么多的兴趣点通过传统媒体已经无法得到满足,互联网信息容量大,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大学生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现在,互联网正在成为大学生获取种种信息的最佳来源。能够通过互联网了解实时新闻事件,及时了解社会,了解世界的各个方面。有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全球意识。相对于传统时代的大学生,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眼界、思维都要开阔和开放一些。 (二)新媒体有利于大学生丰富自我、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完善自我

新媒体互联网传播速度非常快,见解思维表达开放,言论自由,这些都非常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在网上自我创造、扩大交往、排解不良情绪,并把此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几乎可以在互联网上能找到涉及大学生生活的所有方面的信息。对于大学生来说能够熟练地运用好新媒体设备、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互联网,使新媒体资源成为他们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同时又通过新媒体了解更多的新事物、新思想、新的国家大政方针,开阔眼界和思维,激发想象力、创造力。计算机技能作为未来成功青年所必须掌握的五项基本技能之一。微博和QQ是很好展现自我的平台,使大学生可以随时分享身边的新鲜事物并加以简单的描述,可以让大家更加关注身边的事物,而且还可以通过微博得到推荐的一些好的电影、书籍、精彩的文章。

(三)新媒体有助于大学生表达情感的需求

大学生在网络中结识好多网友,获得现实中无法得到的情感交流、尊重和满足感。在网络里他们主要表达情感的方式有通过QQ聊天、建立个人主页、网恋和在贴吧等上边发表自己的观点及见解。大学生聊天的主要话题是爱情和友谊。他们在形形色色的新媒体世界里,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因此,无论什么兴趣爱好,总有许多人在“虚拟世界”里相互交谈,相互倾诉着秘密。大学生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自己对事物分析的能力和判断力。

(四)新媒体有助于满足大学生娱乐体验的需求

新媒体传播速度快捷,彻底打破了地域界限。新媒体有能力在技术上实现多媒体传播,达到时空交融、视听兼备的综合性艺术效果,营造出特定的情感氛围,大学校园里娱乐生活比较单调、娱乐设施较少,无法满足活泼好动的大学生的娱乐生活需求。大学生通过新媒体技术,在网络上玩惊险刺激的网络游戏、单机游戏,让人真正体验到心跳、紧张、眩晕等微妙的心理变化。还可以欣赏聆听各种美妙的音乐,观看电影。所以网上冲浪成为他们业余休闲、体验娱乐的重要方式。

三、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消极影响

大学生接触新媒体世界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接触新媒体,深入网络世界空间,负面影响日趋凸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媒体网络的交往导致大学生现实交往的冷漠化

与现实社会生活所不同的是,大学生在互联网络里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在一个人的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与人直接的交往方式的改变也将导致人性格诸多方面的相应改变。因沉迷于新媒体网络世界的交往而产生的对现实交往的冷漠化会进一步变化为对现实情感的麻木、抵触以及对正义感和思想道德的缺失,最后导致对基本的事实和思想道德判断能力的丧失。所以,新媒体网络的社会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方式的改变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二)新媒体网络信息的泛滥导致大学生自我迷失,在人格形成发展上、三观认识上出现障碍

健康的心理与健康的人格密切相关,正确的自我认识是人格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虽然丰富却庞杂,存在好多垃圾信息,大学生在网上能频繁的接触到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政治方针,这使得他们日常学习和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我国的大政方针、主流媒体意识形成冲突,使得大学生的世界观产生倾斜。大学生选择信息的能力、是非判断的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还不足以抵制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不良信息“污染”的对象。因此,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扭曲。

四、抑制新媒体网络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相关建议

与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相比较,呈现的负面影响显得更加突出而尖锐。要解决这些问题,发挥新媒体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摈弃和遏制新媒体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机制,出台有关法规,采取有效措施,最大可能地防止利用网络进行犯罪或传播不健康信息的行为和现象。

2.大学生应该树立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增强学习的内动力。

3.加大选力度,是大学生能够及时认识到新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的减少和避免新媒体网络大学生的伤害,使其最大程度的发挥积极作用。

4.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管理,控制上网时间,明确上网目的。

5.在新媒体网络上经常举办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达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目前,大众传媒传递的信息纷繁芜杂、包罗万象,致使很多大学生已丧失了对媒体信息的辨别能力,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各界都要为大学生运用新兴媒体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影响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现代大学生已经能够熟练运用QQ、人人、贴吧、微信。。。。。。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要使用群体,他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与行为模式等也深受影响。如何驾驭和把握新媒体的两面性,加强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引导,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为教育和管理服务,是当前大学生生活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新媒体环境】

新媒体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娱乐方式、交往方式,拓展了他们的视野、思维空间和学习阵地。新媒体具有信息资源丰富、交流快捷便利、主体自由平等、娱乐时间碎片化、选择与使用个性化等特点,可以使学生更好更快地获取知识和学习方法,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可以更好地从事各类社会工作,发挥自己的潜力,展示自我;拓展、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独立人格的形成。

新媒体在为大学生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一方面,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十分繁杂,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选择信息的能力、是非辨别能力、自我调控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如果接受大量不良信息,必然影响到他们的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这些问题对高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运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探索

加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是推动大学校园健康发展、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需要,也是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新媒体的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体现社会信息化进程的要求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要求,传播先进文化和弘扬主旋律,全面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承担着教育和培养学生的重任,承载着传播先进思想和文化的功能,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情况,探索与新媒体时代相适应的教育方法与策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能力,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1.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媒介分析、判断能力与运用能力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①实际上,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比较欠缺,比如媒介相关知识及运用能力不够、媒介批判能力欠缺、媒介行为失衡、媒介道德水平有待提高、自律意识薄弱等。而高校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也缺乏应有的重视,除了新闻专业的学生开设了媒介素养的相关教

育外,非新闻专业的学生难以参与其中。【新媒体环境】

事实上,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对于非新闻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培养他们认识、利用、评价媒介的能力。第二,对于新闻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旨在培养他们对新闻职业的认识包括职业道德等。②

对于占绝对多数的非新闻专业学生而言,高校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提高广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呢?首先,要培养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能力。第二,学习媒介信息传播的知识和技巧,提高大学生运用媒介的能力。第三,依托第二课堂,全面提升媒介素养。高校可结合自身实际,充分运用学校的广播站、电视台、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校报、网站、学生论坛、手机报等媒体,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媒介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了解媒介的性质、特点及运作流程,掌握信息传播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第四,让学生了解国家有关新闻出版、知识产权、网络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法规,避免出现侵犯知识产权、传播不良信息等行为。

2.加强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教育引导,构建校园传媒体系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长期而艰巨。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教育和引导。在新媒体面前,教育者的信息优势逐步消失。因此,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利用信息,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开展各种学习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

另一方面,我们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构建全方位的校园传媒体系。一是建立一套统一协调、反应灵敏、高效畅通的舆情收集反馈机制,全方位掌握校园舆情,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特别是把握大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尽量把矛盾和冲突等不和谐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维护好校园的安全和稳定。二是建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想教育专题网站,构筑高校网络思想教育重要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教育的主动权。围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等方面的要求,引导学生开展各种专题教育,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三是建设校园主网站,构筑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主流网络平台,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使高校校园网真正成为受大学生关注的重要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渠道。寓教育于服务之中,如为广大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出国与就业、心理咨询服务。

3.搭建高校信息管理平台,精心打造新媒体管理队伍

新媒体在技术上的优势使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更加现代化、科学化。目前各高校基本都建立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它涵盖了很多与学生有关的信息,如生源基本情况、学生履历、家庭成员,宿舍、成绩、奖惩、勤工助学、贷款、助困、素质拓展、档案等,为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管理者可以充分运用这个平台,及时发布与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等息息相关的信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有了管理平台,我们还需要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管理队伍。这支队伍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历史学、职业咨询、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研究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顺应时代要求,学习和应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并善于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搭建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平台,突破时空界限去解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诸如心理障碍、人际交往、专业学习、发展方向、职业选择等方面的问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另外,我们还需要精心打造一支正规化、精英型的学生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和组织学生党员、学生骨干参与校园媒体BBS、手机报、网站、各类论坛,发布积极健康的信息,宣扬正气,在气势、质量、力度上压制歪风邪气。

同时,发动各种学生组织、社团积极参与有关规章制度的讨论和宣传,如《大学生文明公约》、《校园网络管理办法》,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监管、自我调节、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提升管理和使用新媒体的能力,规范自身的行为。

新媒体环境 第三篇_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走向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走向

新媒体的崛起为我们带来希望,也为我们提出来了监管的难题。而传统媒体在这一块的内容上却有着50多年的经验。民主与集中如何有机地结合起来,传统媒体在这一领域更具有经验。

随着通信技术、互联网、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报纸、广播这三种过去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传播手段有危机袭来。“新媒体”一词火速走入人们的视野,当人们还对其观念模糊的时候,它却在悄然中对传统媒体发起了攻击。其中最主要的网络媒体以其快捷、简单、信息量大等优点早已抢占了中国广告市场的大半江山。

历史悠久的传统媒体为了生存,如何和新媒体融合?显然,共同发展已成为必由之路。

一、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及影响力

何谓新媒体,至今仍没有一个固定的定义。它似乎就是为了冲击传统文化而存在的,它载着移动化、便捷化、方便化和流动性强的优点向全球覆盖。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色彩的同时,也为这个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在新媒体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否认它和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在方便、快乐的外表下,也隐藏了许多烦恼。我们也不禁感叹传统媒体已陪伴我们走过这么多年,融入了我们的生命,不能分离。是舍传统而顾新,还是固守着传统的东西?这值得我们深思。

1、形式多样化

移动视频。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医院视频,银行视频等遍布于大街小巷。德国的有些公司甚至在每个蹲位的门背后都放上了液晶电视,只要蹲在厕所里就可看到。新媒体让被动接受知识的人们学会了主动,他们在不觉中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敏锐判断。

(1)网络电视。中国人看电视的传统从1958年成立的北京电视台便开始了。然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看电视。高科技的流媒体技术让更多的人选择上网看电视,因为它广告少,可以全集联播、随意查找想看的节目。谁真的愿意为无休无止的广告买单?这种电视的选择性更高,让每一位观众更有选择权。它巧妙的广告设计不影响观众观看,难怪一推出就迅速普及。

(2)数字化报纸。我国从大清国后期就有了报纸,从此,人民群众知晓天下大事。自从互联网开始普及,报纸业也开始了自己的数字化转型。人们看报纸不用订或买了,只要点击鼠标,天下大事尽收眼底。不仅如此,网格的编辑功能可不是以前的剪刀和胶水能替代的。不用花钱买报纸就可以看多种报纸,可以随时挑选日期和看相关章节,谁还愿意总守着老观念?

(3)多功能手机。手机从打变为看,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而接下来出现的手机短信,手机上网,手机电视等,手机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现代人拥有一部手机就足以掌握天下,3G技术的超大带宽更是让人们在移动中享受生活。接着,物联网技术更让手机这种媒体迸发出核电一样的能量。全国4亿的用户基数,是何等的利润来源。

此外,博客、电子杂志、网络电影等作为新媒体的传播平台,其丰富的服务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广告商以及营销者的青睐。新媒体由此呈现飞跃式发展态势,不可阻挡地向前发展。

2、接受群体的普遍化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全世界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娱乐方式,大多数人群选择离开社会,关门闭户搞学术研究,通过网络通晓社会乃至世界的动态。在不否认新媒体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我们必须承认它阻隔了人们直面沟通的桥梁。

前几年,用新媒体的人多为年轻人,现在可以说是老幼皆宜。上至八十老翁,下至3岁儿童,很难找出和新媒体不沾边的人。

对于以网络传播为主的新媒体,以人机对话代替人与人交流,由点对点转变到多点对多点的趋势,它无疑扩大了接受群体的范围。它没有空间、时间,甚至地域的限制,成年人、孩子、老人都成为接受群体,丰富广泛的广告传播甚至都成为了孩子们玩耍时的经典语句。然而,接受群体的普遍性也恰恰源自新媒体本身的性质,传播性强,并且信息流量大,包括各种电子产业以及网络视频的热炒都为新媒体招募了大批的接受群体。

3、业务合作全员化

上海文广传媒与中国移动的联姻也为新媒体拓宽了业务发展的渠道,由此移动传媒步入寻常百姓的视野。各大报业集团纷纷与各大网站合作,通过物联网技术,3G技术,跨媒体运作等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如火如荼互动起来。这种互动不仅仅是企业和企业间的单纯业务合作,而是即将形成全媒体的战略格局。

4、新的产业带来新的机遇

面对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机遇,新媒体一步步勾画着发展蓝图,甚至对传统媒体的吞噬。其发展的迅速性不容小视。然而伴随着新媒体的出现,新的就业岗位也随之产生,层出不穷,新型的机构,以及娱乐、生活等等咨询广告的出现,都在为新媒体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默多克曾说:“未来的读者和观众年轻而富有朝气,对新技术及其敏感,不愿意被领导,并且知道在这个媒体充满竞争的世界里,他们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用任何他们喜欢的方式获得任何他们想要得到的资讯。权利在发生转移,这些年轻的受众必将左右未来媒体的发展。”

2010年中国网络广告将会突破300亿元。通信系统去年仅手机短信一项已突破200亿元。因为新媒体而带来的就业机会,网络销售,广告收入等等,这些数据目前甚至无法统计。

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不可小觑。目前,我们只是在跟随,在畅想,而更多的是无法用语言和数据来度量的。它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且人类的希望和热情大部分将来源于此。

二、传统媒体在竟争中找到优势,整合走向

对于以电视、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为主的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猛烈冲击下,总体上仍保持着稳定增长的趋势。但面对新媒体的多重优势,传统媒体必须迎接挑战。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事物,它的出现使人们长久信赖的媒体身上多了层“传统外衣”。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在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不断蚕食中,我们却得出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交融的经营理念。

1、资源占有率高是传统媒体的一大优势

相对于新媒体泛泛的传播领域,传统媒体有着特定的覆盖范围和对象。无论报纸、电视,还是杂志、广播等都有稳定的接受人群。拥挤的城市,一波一波的交通堵塞,甚至亮起红灯的那几十秒,常常拿在人们手里的是传统媒体--报纸;公交车上挂在座位旁的是传统媒体--杂志;当重要节日或事件到来,人们准时关注的是传统媒体--电视,等等。

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同时,传统媒体也不甘落后,不断调整自己的传播途径。稳固的形象基础和历史根基使得传统媒体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较高的信誉度。此外,传统文化在内容上也有着一定的权威性和超强的感染力,这为传统媒体提供了稳定的市场资源。早茶,听广播,读报纸,晚上看电视这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自然规律,而新媒体对于网络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在某种层面上仍处于较尴尬的境地。因此,传统媒体目前最应该解决的问题是对战略机制以及传播途径的挑战调整,而不是盲目跟风,被新媒体而取代。

2、与新媒体的融合是传统媒体发展的立足点

新旧媒体的发展关系备受人们关注,面对多样的新媒体,传统媒体究竟何去何从,这已不是一种疑问,反而是一种选择。就目前来看,新媒体对传统媒体仍有较强的依附作用,传统媒体丰富的资源和优势,对于新媒体来说都是宝贵而不及的。所以,与传统媒体的合作是新媒体的重要出路。然而,对于传统媒体的这次进入,又有何利可图呢?

(1)随着报业、杂志的发展,采编工作也变得日趋复杂和繁重,与新媒体的合作,一方面减轻了编辑、记者的工作;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并能积极地进行信息反馈和意见沟通。

(2)与新媒体的合作,不仅融入了新媒体的优势,同时也完善了传统媒体的不足,流动的信息能为接受群体奉献更好的服务。

(3)高新技术的发展,需求市场的转变,使传统媒体必须与新媒体融合,这便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找到了新的立足点,是深度发展媒体的大势所趋。

反而言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也存在着隐含的风险。2009年,《中华文化报》曾有一篇这样的报道--传统媒体种草,新媒体放羊,纸媒与网络掀起的一场关乎版权的纷争。新媒体的广泛发展,与传统媒体的报道内容也愈加接近,而版权却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所以纷争是避免不了的,而版权之战也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联合的最大风险。此外,对于新媒体多样的传播形式,传统媒体应牢固地把握自己的本质,在众多的大众服务业务上更应把握住自己的知识性和权威性。在防风险的同时如何把握住传统媒体的政治走向是今后传统媒体需要研究的课题。

3、科学的发展整合观是传统媒体的正确走向

我们常常在感叹互联网技术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也不得不接受因为新媒体的出现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不和谐的音符。网络上的疯狂炒作,手机里不堪入目的淫秽图片、视频,数以万计,可堆积成山的悬疑小说,言情故事„„虚拟的世界中,有多少真实,有多少纯洁,不得而知。网络犯罪,网瘾,渐渐扩大发展的全民亚健康趋势。

新媒体的崛起为我们带来的希望,也为我们提出来了监管的难题。而传统媒体在这一块的内容上却有着50多年的经验。民主与集中如何有机地结合起来,传统媒体在这一领域更具有经验。

在与新媒体的融合中,中央电视台无疑作出了表率。做为中国第一大台,首先放下身段,和网络媒体的合作堪称行业的典范。央视的网络电视不仅利用互联网把自家的10多个电视频道和各地方台都整合到一个界面上,更吸取了各大网站关于流媒体技术的各种先进功能,出台不久就成为此方面网站的权威。不断上升的用户量足以证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联姻让传媒行业迸发出新的火花和活力。

4、严格的监管是新旧媒体融合的有效手段

不言而喻,未来媒体融合也将大势所趋。无论在政策面,经济面和人心所向方面,民主和集中都在无时无刻影响着事物发展的脚步。政府相关部门无疑在这一部分负有责任。在发展的过程中收放自如,既不影响前进效率,又不能过于放任自流,做到在严格监管条件下的合理融合。有效控制在融合过程中发生的黑暗面,打击影响融合发展的不和谐因素,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力量不断扩大,使我国的主流媒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论大众媒体时代新旧媒体关系及发展趋势

媒体一直在演变。每一次当一个新奇构想“意外”或合理变成现实时,历史上的人们都会认为“我们已经拥有的相当先进的传播媒体”了。然而,过不了多久,革命性的发明又被新的革命性发明所颠覆,人们就会把昨天还认为是先进的传播媒体打上“传统”的烙印。

广播相对于纸张,是新媒体;电视相对于广播,是新媒体;杂志广告、户外广告、空中广告、直邮广告、身体广告„„可以说,你如今看得到的任何习以为常的广告形式的依附体,他们在历史上都曾经是填补空白的勇士,经历过质疑和非难,也经历过青春烂漫。

2000年之后,随着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人们终于可以毫不客气地把印刷时代和电子时代的所有传播信息、交流情感的媒体产物一股脑地名之为“传统媒体”,打包发往历史的列车上,而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地锁定在通讯终端和PC设备这种载体上发生的信息传承物,则被理所当然地视为“新媒体”。

新媒体汹汹而来

在所谓的新媒体中,Google和百度的神话应该是最具有代表性和发言权的。

2006年11月21日,美国纳斯达克股市当日收盘时,Google股价上涨近3%,达到509.65美元,为该公司股票历史上首次突破500美元关口。这家两年前才上市、每股发行价85美元的高科技公司,当时的市值不到微软的10%,而目前的市场价值已经相当于微软的一半以上,这种速度确实让人瞠目结舌,以致已经有人开始计算Google的股价何时突破1000美元,以何种方式收购微软。

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搜索公司——百度,几乎在一夜之间,造就了七名亿万富翁、200名千万富翁以及为数更多的百万富翁。由于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功,百度CEO李彦宏个人财富激增到5.33亿美元,排名从去年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162位蹿升至今年的前20位„„【新媒体环境】

这就可以证明现在 “新的传播媒介”正在爆炸式的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们!

事实上,尽管新媒体来势汹汹,但是就其商业原理来说,他们终究是对传统媒体加以科技化,形成无边界沟通疆域之后形成的,也就是说新媒体是新旧资源整合而成的。可以想象,收音机产生之后,人们可以通过耳朵获得信息。电视机发明之后,人们可以通过图像形象的理解信息。但是在电脑,互联网上,我们得到的仅仅是以上发明的整合体。

传统媒体仍是主流

传统媒体之所以没有被新媒体“一击而倒”,主要在于传统媒体有自己本身的魅力,那就是实物性。你可以随手拿起一份报纸,百无聊赖的阅读,累了?随手一放,闭目养神。想象如果你面前是一台电脑,生活就会变得复杂而劳累:手下南下电脑开关,一刹那风扇马达的噪音和闪烁的屏幕占领了耳朵和眼睛。等待桌面出现之后又要去点击浏览器,输入网址,挪动鼠标查找新闻,甚至不时地弹出低俗的广告„„

“新媒体的出现”的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将速度和信息量发展到了空前,可是这就像一个喧嚣的大城市,面对着宁静的乡村,也有自己鞭长莫及的时候!

广告宣传方向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不同媒介的力量。如果我们是一个商场的负责人,那么你是想花大笔的钱去制作精美绝伦的广告投放到户外楼宇液晶、网络等等新媒体上呢?还是拿出这笔钱作换成赠品或制作其他的促销活动,让消费者看到实惠呢?

传统媒体经年累月形成的对普通老百姓的公信力,你可以经常听到:“电视上说,吃XXXX对身体有好处。”或者“报纸上说,不能XXX,不然要得XXX病!”在大多数人们心中,一旦登在报纸或出现在电视上的文章都会被尊为“金科玉律”。然而新媒体无法短期内形

【新媒体环境】

成,尤其是互联网,甚至有了负面影响。但人们说“网上说XXXXX” (甚至是“网上有传言XXXX”)的时候,你对它的信任度有多少呢?40%?10%?

两种传媒方式的关系和发展趋势

新传媒和旧传媒之间,并不是互不相容的关系,每一种传媒方式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就像在收音机出现后,人们还会去买报纸;电视机出现后,人们还会打开车上的收音机。一个新媒体的出现,代表着在之前的传统媒体基础上,一种有自己特色的能使人感觉更“舒适”的媒体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如果留心,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就媒体上都印有:“详见

新媒体可以将旧媒体的部分功能包含其中,但是这种变味的嫁接也正象征着两者的“互利合作”。当人们在网上冲浪的时候,忽然发现了“网络收音机”这种两大传播媒介的融合体,也许他就会带着怀旧的心情打开那被人们化为“传统媒体”的收音机,闭上眼睛,感觉那种聆听的快感。也许你在网上忽然发现了一本好书的片断,那种想要阅读通篇的冲动难道不足以让你去购买这本书么?

总之,新的媒体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传统媒体也在不断增长,两者既有竞争,更多的还是互惠互利。

新媒体环境 第四篇_我国电视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

电视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利用自身的特点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但随着新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53535/

推荐访问:新媒体环境的特点 新媒体环境下手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