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知识 > 饮食常识 > 李安艺术风格

李安艺术风格

时间:2018-12-01   来源:饮食常识   点击:

【www.gbppp.com--饮食常识】

第一篇:李安艺术风格

李安电影中的中西文化比较

从李安电影中的看中西文化的融合与冲突

11级对外汉语本科1班 文学院

116501107 黄 仙

当代华人导演李安,是唯一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中国导演,共拍摄了《推手》、《喜宴》、《饮食男女》、《理智与情感》、《冰风暴》、《卧虎藏龙》、《绿巨人》、《色戒》等多部作品,跨越中西题材,享誉世界。李安的电影借助“家庭”提供了一个中西文化交流的平台。中西两种异质文化共同存在,互为参照物,相互冲突与碰撞,但是却拥有平等的话语权。李安电影中的中西文化冲突所在地是家庭,运用日常生活场景来作为表达中西文化冲突的表达媒介。从李安的电影不难看出的一个共同特点,即家庭的存在对人物的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名华裔导演,李安的电影成功地跨越了东西方文化语境,获得了巨大成功。无论在他执导的东方题材电影还是西方题材电影中,东西方两种异质文化都共同构成其整体文化背景。他对这两种文化持何种态度?如何表现这两种文化的冲突?两种文化又如何在影片中达到认同而最终融合?以李安的伦理片为例,他个人既谙熟中国传统伦理又通晓西方传统伦理,可以游刃有余的穿梭于中西文化之中,可以在影片中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作为背景,考察家庭,反映人性。

别林斯基讲过:“要忠实的描写任何一个社会,认识一个民族,就必须首先研究它日常的、家庭的、习见的哲理。”由此可见家庭、家庭伦理对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所以以下本文的伦理范畴将着眼于家庭伦理的视野。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伦理,受传统社会伦理的渗透和滋养,表现为“三纲五常”,利他主义,孝悌,爱有差,礼让等。利他主义,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一向排斥个性,强调家国等群体概念,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农业经济持续了几千年,逐渐形成了家庭私有制,而家庭私有制极其注重家庭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一切要以家庭利益为重,个人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家庭整体利益,在物质和精神上牢牢依附于家庭。于是,在中国形成了强调家庭本位、宗法人伦以父子关系为主轴的伦理文化特征。

影片《推手》中,一对父子虽被置于美利坚星条旗之下,但仍虔诚诠释着东方伦理。父亲中年丧偶,儿子与美国人玛莎组成跨国家庭,儿子念念不忘一人孤守在家的父亲,于是将父亲接到美国以尽反哺之责。而玛莎却很不理解丈夫中国式的孝行,朱小生告诉她:在我的教养里,一个人关心父母,应像父母关心你一样,父亲是我生命的一部分。这句话概括了中国家庭伦理的精髓,血缘关系使父母和子女融为一体。《喜宴》讲述了一对中国父母和同性恋儿子在美国所发生的悲喜交织的故事。在美国工作的儿子与同性恋人同居于一起,远在台湾的父母始终挂念儿子的婚姻,儿子为达成父母之愿,同意与华裔女子假结婚。片中集中反映了中国的“孝”,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认为传宗接代是孝的最高纲领。强调子必从父,弟必恭兄,妻必顺夫的关系。儿子认为结婚是个人私事,母亲认为结婚是晚辈对长辈的一个“交代”,子女在婚姻上必须服从父母,中国传统宗法人伦把掌控子女婚姻作为父权的体现。《饮食男女》将中国家庭伦理“家庭本位”的思想阐释得淋漓尽致。父亲朱师傅是名厨,每周末都要通过一顿丰盛的夜宴来联络父女、姐妹的感情。为了维护家庭秩序的稳定,父女各自压抑着自己的感情。大姐身为长女,按照伦理“长女如母”的观念,挑起家族重担,为了父亲和这个家,多年来一直压抑自己的情感不敢谈婚论嫁。二姐个性耿直刚烈,表面

与父亲、姐妹格格不入,实际上深爱着这个家。当她意外在医院发现父亲在做心脏检查时,感到无比愧疚,毅然放弃去国外的机会。朱师傅自妻子去世后既当爹又当妈,养育三个女儿尽职尽责,不敢再婚,直到女儿们都找到了归宿。【李安艺术风格】

西方在冲破了封建神权的枷锁后,挽伴着文艺复兴一同走来的是对于个体存在的肯定和对自由的追求。这无不对西方文化、社会乃至伦理道德标准留下深深的烙印。西方社会以人性为前提,强调尊重自然的人性。反照于家庭,西方家庭伦理以个体为本位,所谓个人本位指的是在家庭和个人关系中更关注个人的生存和意志,家庭要服从于个人。与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以父子关系为主轴不同,西方家庭以夫妻关系为主轴。

同样是李安执导的影片《理智与情感》就通过两段感情纠葛,折射出西方家庭个人本位和契约人伦的伦理精神。片中父亲死后,哥哥继承遗产,他不顾父亲的遗愿,只给继母、异母姐妹微薄生活费,他和妻子冷漠、自私,完全不顾母子、兄妹之情,将他们赶出家门,而且对他们的艰难处境冷嘲热讽。西方典型的个人主义思想对亲情的侵蚀导致了家庭的解体、亲情的冷漠。个人利益成为了维系家庭的主线,为了自己可以毫不顾忌血缘亲情。

然而,西方现代文化里也有很多值得中国传统学习的方面,比如,自由、开放、积极的爱情观是李安电影中赞扬的对象,这在《饮食男女》中老朱父女各自的爱情能看到,《喜宴》中,李安对同性恋也没有表示不满,高父和高母也默默的接受事实。李安对西方那些实用、简洁的生活习惯也比较推崇,如《喜宴》中两场婚礼的比较和闹洞房的荒唐等。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多李安推崇之处,如一些传统文化的精髓厨艺、书法、太极拳等。还有中国的孝道和亲情的维系,像《饮食男女》中二女儿对父亲的爱(当然,李安的孝是平等关系基础上的孝,而不是父权制度下的孝),等等。李安表明了他的思索,并让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间的冲突通过相互包容走向了和解。《推手》片尾是晓生痛哭的忏悔和玛莎向晓生讨教“推手”之道。《饮食男女》的主角朱师傅实际是个复杂的文化包容体。在亲情伦理上,他代表的是传统;在情爱伦理上,他代表的是现代(与锦荣的忘年恋)。朱师傅这一人物的设立鲜明地表现了传统在现代文化的相互吸收和融合。最后朱师傅的新家有了爱情的结晶并得到了女儿的谅解,他的味觉恢复了。李安期望通过家庭成员的相互理解和中西文化的相互吸收,使人们的生活达到良好的状态。

在将东西方伦理形态典型化,以一种难得的视角来再次客观审视两种文化的利弊比较,并呈现于影片中,李安凭借自己对于两种文化的了解,在电影中采用双重文化视角的策略以西方文化视角审视中国伦理,又以东方文化批判西方伦理,为构建一种理想化、高度和谐完善的文化伦理范式提供了蓝图。李安自己在概括“父亲三部曲”时也说过,使传统上以父亲为主的一个家庭关系,得以从一个假象的平衡状态,历经危机和冲突后,重新寻得一个新的平衡。 家本位的伦理精神虽有效保证了家庭的稳定,培育了血浓于水的家庭情感,但过于强调成员的责任与义务,忽视个人自由,造成个体压抑,家庭成员成为家庭的附属品,导致家庭生活僵化、虚伪。西方个人本位的理念强调个体自由与权利,虽实现了家庭内的民主与个人的自由,但同样削弱了个体的家庭责任感与协作精神,使家庭结构缺乏依靠与温暖。所以,我们说中国传统家庭受到现代冲击时,实际上是说儒家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与现代西方文化观念的矛盾、不适应。拥有新思想的李安面对他的文化之“根”时,是左右为难、极为困惑的。李安电影的父辈与子辈矛盾中心就是集体意识与个人意志的矛盾。“家庭三部曲”、《卧虎藏龙》的父辈与子

辈的矛盾、冲突,本质上是重集体的中国文化与重个体的西方文化间的矛盾。从而可以看出,李安的电影通过发生在“家庭”中的日常生活场景展现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比较。李安从中国文化出发,引用“和而不同”的思想,以妥协与认同的策略来解决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使中西文化都能从文化差异中懂得另一种文化的智慧,弥补自己的不足,解决自身的困难。同样,不同文化的观众能够从本土文化立场出发,理解和接受异质文化,产生文化认同。因此,李安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赢得观众的欣赏。

【李安艺术风格】

李安的电影始终表现的是中国式的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结合,又运用他自己独到的艺术眼光给观众传递不一样的视觉感受,他的作品极其具有中国化的艺术美感,再加上他自身儒雅的风格,为观众打造了一个个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电影世界。有些故事立足于西方,却用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来表现,有些故事又是把中国传统家庭置于西方的人文环境中去演绎、表现,这使得李安的电影处处渗透着一种中西合璧的文化精神,赋予了影片更深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思想。而李安独特的文人气质,传达出的正是以一贯之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是接受儒家思想,以洞察的眼光和悲悯的情怀,带着人性的视点,关注人本身。他的影片中关注的是人与文化,更注重传达一种情感和情绪,给人以回味。李安的独特价值在于他的影片开创了一种探求文化与亲情、伦理与道德关系的类型。同时他还使影片在艺术上和商业上找到了完美的契合点,同时中西方观众尽管在文化上有差异,但我们也可以简单地运用这一点抓住两者的契合点,使影片既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又能在商业发行上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绩。这一点尤其对当下中国电影的发展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

【李安艺术风格】

李安的电影借助“家庭”提供了一个中西文化交流的平台。中西两种异质文化共同存在,互为参照物,相互冲突与碰撞,但是却拥有平等的话语权。李安电影中的中西文化冲突所在地是家庭,运用日常生活场景来作为表达中西文化冲突的表达媒介;而李安所采用的文化融合策略,就是妥协与认同。从李安的电影不难看出的一个共同特点,即家庭的存在对人物的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李安电影反映的家庭矛盾与冲突主要表现在父辈与子辈关系上。“家庭” 是李安表现中西文化差异的载体和文化困境、冲突的所在地。李安电影的父辈与子辈矛盾中心就是集体意识与个人意志的矛盾。“家庭三部曲”、《卧虎藏龙》的父辈与子辈的矛盾、冲突,本质上是重集体的中国文化与重个体的西方文化间的矛盾。如《卧虎藏龙》中的玉娇龙。玉娇龙出生于礼教森严的贵族家庭,却向往成为一名在江湖中自由来去的侠客。她偷取青冥剑,拒绝家庭为她安排的婚约,不愿意成为李慕白的徒弟,都是她个人意志在反抗集体的表现。她与李慕白、俞秀莲的打斗都是因为他们对她的期待、为她所做的安排都是让她接受集体意志,依集体要求而行。故有些影评认为玉娇龙不像是中国侠义小说的女侠,而像是一名现代西方少女。

综上所述,李安的电影通过发生在“家庭”中的日常生活场景展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碰撞。李安从中国文化出发,引用“和而不同”的思想,以妥协与认同的策略来解决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使中西文化都能从文化差异中懂得另一种文化的智慧,弥补自己的不足,解决自身的困难。同样,不同文化的观众能够从本土文化立场出发,理解和接受异质文化,产生文化认同。因此,李安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赢得观众的欣赏。

家本位的伦理思想

李安在影片中将东西方伦理形态典型化,以一种难得的视角客观审视两种文化的利弊,并凭借自己对于两种文化的了解,在电影中采用双重文化视角的策略以西方文化视角审视中国伦理,又以东方文化批判西方伦理,将自由与责任相统一,构建一种个人与家庭同构、和谐的伦理概念。为构建一种理想化、高度和谐完善的文化伦理范式提供了蓝图。

李安的电影借助“家庭”提供了一个中西文化交流的平台。中西两种异质文化共同存在,互为参照物,相互冲突与碰撞,但是却拥有平等的话语权。李安电影中的中西文化冲突所在地是家庭,运用日常生活场景来作为表达中西文化冲突的表达媒介;而李安所采用的文化融合策略,就是妥协与认同。

一、中西文化冲突的所在地——家庭【李安艺术风格】

李安的电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家庭的存在对人物的行为

有着深远的影响。李安电影反映的家庭矛盾与冲突主要表现在父

辈与子辈关系上。“家庭”【李安艺术风格】

是李安表现中西文化差异的载体和

文化困境、冲突的所在地。

他往往是通过把带有“文化符码”特征的不同行为放在同一场景来表现的。

李安电影表现出东方主 义情结,而西方对待其电影也体现出东方主义的色彩。李安电影的成功是因为其 站在西方的角度来描写东方文化,而东方在西方文化中永远只能是他者。 人的一切都由语言构成与表达出来。文化是人所创造的,是处于一定社会形态下人的精神产物,而语言就是它的载体。对一种文化是否把握正确,首先看的是对其语言把握的准确与熟练程度。李安电影中的中西文化冲突也从其所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表现出来。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ys/508119/

推荐访问:李安导演艺术风格 李安电影风格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