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录大全 > 说说大全 > 通过财政农业项目实现农民增收

通过财政农业项目实现农民增收

时间:2015-10-07   来源:说说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说说大全】

通过财政农业项目实现农民增收(一):农业财政工作促进农民增收体系研究

龙源期刊网 .cn

农业财政工作促进农民增收体系研究

作者:姬鹏英

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年第03期

[摘 要]促进农民增收是农业财政工作的永恒课题,探讨农民增收问题,农村是最好的课堂,农民是良师益友。笔者通过多次协同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走村入户,开展专题调研等多种形式,积累了大量财政支农资金促进农民增收的情况和鲜活实例。

[关键词]农业政策;农民增收体系;财政工作

doi: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进程中,对农业财政工作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体系、作用途径和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化的深入剖析,对于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抓准、抓实农业财政工作促进农民增收的着力点、切入点,增强促进农民增收的推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1 农业财政工作促进农民增收的三个主要作用点

从宏观上讲,农业财政工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促进农民增收的过程,无论是节水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生态项目,还是产业化经营项目,实质上都是在为农民创造产值,增加收入,拓展增收渠道,提供致富机遇。农业财政工作通过各项支农惠农措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农民增收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形成了三个作用点。

1.1 在增产上促进增收

通过改善水、电、路、土等农业基础生产条件,提高农产品生产总量,由增加产量实现增收。“十五”期间,廊坊市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共投入项目资金49 613.03万元,完成改造任务239万亩,其中改造中低产田217万亩,开垦宜农荒地18万亩,建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3万亩,建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1万亩。项目区新增灌溉面积89.8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40.75万亩,新增除涝面积73.44万亩,改善除涝面积129.09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 46 638.74万公斤,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非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近270元。

1.2 在减支上促进增收【通过财政农业项目实现农民增收】

主要是通过发展节水灌溉技术降低灌溉成本,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采购成本,通过保鲜仓储降低产品耗损,通过专业化农业合作组织降低销售成本。如各县项目区由明渠大水漫灌全面转向以地下防渗管道为主的节水灌溉,实现了节水、省地、省工、省电。节水:改造前每亩地

通过财政农业项目实现农民增收(二):财政在农业上支出对于农民增收影响的分析

财政在农业上支出对于农民增收影响的分析

摘要:刚结束的十八大上,确定了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增加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始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本文通过对1990-2011年国家财政支农与农村居民纯收入的数据研究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

关键词:财政支农;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数据分析;线性回归

一、背景与文献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三农问题不仅仅是要让农村居民纯收入增加,更是关系到我国经济转型、建设和谐社会、减少区域经济差异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各地区资源禀赋差异,农业机械化水平差异,农民受教育水平,国家财政的支持和全社会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等因素。其中,财政支出是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之一。

目前,我找到了很多我国学者从各方面各个层面对财政支出与农民收入之间的问题进行的研究。有的学者从财政对于农村的支出的结构角度研究发现,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合理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肖小虹2010、吴荣荣2011)。财政支出在短时间内对于农民的增收的影响不显著,但是长期则是具有拉动作用(李建军2008)。还有的学者通过对全社会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民受教育水平的研究得出: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可以显著影响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韦向阳2013)

因为考虑到最近几年我国农民大量涌进城市,农村很大程度上出现空心化,以及我国人口众多导致的对农业的非常重视,农业用地的国家红线等都导致了农村发展经济,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困难。而财政对于农村的支出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农村发展政策的偏重,会对农民增收有一个更直观的影响。

二、数据来源与分析

2.1数据来源

本文中以财政支农为解释变量,将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数据中的国家财政对于农业的支出(Y)来源于《中国财政年鉴2007》和2007年到2011年的《中国财政基本情况》,农民人均纯收入(X)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2》。为了避免异方差对于数据的影响,对于原始数据取自然对数。

图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财政支农的数据表

2.2数据关系分析

以年份为横轴,对于财政支农(lnX)和农民人均纯收入(lnY)进行图形处理分析得到图二,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走势基本相同。【通过财政农业项目实现农民增收】

图二、 lnY与lnX的走势图

本文还通过观察财政支农(lnX)与农民人均纯收入(lnY)之间的散点图(图

三),发现lnX与lnY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图三、lnX与lnY的关系散点图

三、计量实证分析

3.1 理论模型构建

由上文对于lnX与lnY的分析可知,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因为要研究财政支农对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为避免异方差这里选择取对数后财政支农作为解释变量,选取对数后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构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LnY=α+βLnX+ϵ ( 3.11) 其中ϵ为随机干扰项,α与β都是系数。

3.2 OLS回归分析

通过运用stata软件,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模型(3.11)进行一元线性回归的参数估计得到下图:

图四、模型回归结果

由图表可知回归方程为:

LnY=3.1753+0.6260LnX (3.21) (0.2479) (0.0338)

T (12.81) (18.54)

R²=0.9450 F=343.55

去除残差后回归得到下图:

此时R²=0.9450,说明拟合度较好。此时方程为:

LnY=3.1753+0.6260LnX

(0.2928) (0.3709)

t (10.84) (16.88)【通过财政农业项目实现农民增收】

【通过财政农业项目实现农民增收】

=0.9450 F=284.87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政府对于农业的财政支出系数为正,说明财政在农业上的支出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是正相关的,财政上对于农业的投入没增加1亿元,则农民人均纯收入会相应的增加0.63元。

3.3 模型检验

单从stata回归的结果来看,模型的拟合度较好,可决定系数R²=0.9450,而调整后的R²=0.9422,这说明建立的模型对所选择的22个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较好。说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变化有94.50%的可能性由财政对于农业的支出来决定。

下面通过DW检验、T检验和F检验来验证模型:_

DW检验:

【通过财政农业项目实现农民增收】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得出,d=2.3823。根据D-W表,对于n=22,k=1,在5%的显著水平下,dL=1.239,dU=1.429。由于dU<d<4-dU,所以可以接受判断。说明变量不具有自相关。

t检验: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自由度n-2=20,查阅t分布表可知临界值tα/2=1.7247。而此时对应的∣t∣=18.54>tα/2(n-2)。则在1-α的置信度下拒

绝原假设H0:β1=0,即通过t检验。

F检验: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查阅F分布表可知临界值Fα(1,22)=4.30。而F=343.55>Fα(1,22),则在1-α置信度下拒绝原假设,即F检验、可以通过。这说明了解释变量LnX在95%的置信度下显著,通过了变量显著性的检验,说明解释变量LnX能够显著影响到被解释变量LnY。

通过t检验、F检验和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财政在农业上的支出能过显著地影响到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所建立的模型能很好的反映两者的关系。

通过财政农业项目实现农民增收(三):2015财政局农业科年度总结与计划

财政局农业科年度总结与计划

2016年,我市的农业财政工作在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在省厅农业处的具体工作指导和支持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为核心,着力促进稳粮、增收、保供给;以大力支持现代农业为平台,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支持农业产业化为抓手,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以整合资金为抓手,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加强队伍作风建设为基础,不断提高财政支农工作水平,较好地完成了财政支农和农财工作的各项任务,为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2016年农业支出完成情况

2016年,全市财政支农资金支出25.1亿元,较2016年18.4亿元增长6.7亿元,增长36.6%。其中,农业支出14.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2%,水利支出7.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5%,扶贫支出591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1.1%,农业综合开发支出392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8%。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2016年,我们按照年度农业财政工作目标任务的总体要求,有计划、有重点、分时期完成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多渠道、多层次筹集支农资金,努力增加农业投入

【通过财政农业项目实现农民增收】

2016年,我们在各级财政紧张的情况下,积极工作、克服困难,多渠道、多层次,千方百计筹措支农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不断完善支农资金积累投入机制,努力增加农业投入,确保了年度财政支农资金的持续稳定增长。2016年,全市各级财政共投入各项支农资金25.1亿元,其中,争取中央和省财政各项财政支农资金10.6亿元,市、县财政安排投入支农资金14.5亿元,较好地发挥了财政支农职能作用,有力地支持了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1、努力做好财政支农年初预算安排工作。

按照《农业法》规定“财政每年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和财政支农投入“三个高于”的要求,以及中央和省财政关于加大对“三农”的支持保护、依法安排财政支农预算的精神,积极做好年度财政农业支出预算安排,并针对全市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安排情况,下发专题文件,对各县市区支农资金预算安排情况排名站队,进行通报,提出要求,确保全市年度财政支农预算合理安排,依法增长。2016年全市各级财政共安排支农资金25.1亿元,较2016年增长36.6%。从全年预算安排情况看,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较好地贯彻落实了增加农业投入政策,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做出了很大努力,尽可能挤出较多的资金用于支持农业发展,达到了《农业法》要求,保持了全市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安排的稳定增长。

2、利用财政贴息吸引银行贷款。

2016年,在增加农业投入方面,我们继续采用“财政贴息、银行贷款、农民还钱”的方法,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银行、农民增加农业投入,全年共计投入市级财政贴息资金263万元,吸引扶贫贷款,水库除险加固贷款,50家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农业结构调整贷款以及其它贴息支农贷款7300万元。其中,市财政安排扶持畜牧业发展资金500万元,通过市农业财政信用资金管理处贷给新野科尔沁公司;通过财政贴息为鸭河水库除险加固贷款2000万元。

3、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

2016年,我们紧紧抓住农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发挥财政职能,努力争取增加中央和省财政对我市的农业投入。一方面及时掌握上级投资政策和支持重点,结合我市农业实际,积极做好项目的考察论证,建立支农项目库,有重点地及时向上级财政部门申报扶持项目。另一方面,加强项目管理,保证项目质量,在工作中注意及时总结项目管理经验,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反馈项目情况,注重跟踪问效,上报典型材料,恪守资金信用,注重工作信誉,营造投资环境。2016年共争取上级资金129614万元,较上年增长10%。其中:农综开发资金1017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13413万元,其它各项支农资金106033万元。对增加我市农业投入,支持农业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集中资金,突出重点,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今年以来,按照公共财政理念,改革支农方式,优化资金结构,突出支持重点,统筹各项支农资金,积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有限的财政支农资金发挥了较好的投资效益,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地增加。

1、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围绕农田基本建设,整合集中用于中低产田改造的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提高排涝和抗旱能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全市各级财政集中财力,共投入财政资金万元,重点支持了旱涝保收田,灌区配套,节水灌溉等农田水利建设,有效巩固和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筹措资金5.36亿元,重点通过支持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农村安全饮水,田间道路整修、村镇规划、村内道路硬化、农村沼气、秸秆气化等农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建设的差距,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较好的硬件环境。2016年,有重点地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项目60个;共筹措资金1.16亿元,解决了全市32.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2、支持构建农业收入的支撑体系。支持构建国家对农业收入的支撑体系,调动和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2016年,全市共投入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1.65亿元,对棉花、小麦、玉米、水稻等1511.516万亩农作物进行良种补贴。把支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为建设现代农业、扩大内需的重要工作来抓,共争取上级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8431万元,共补贴各类机具1.27万台(件),其中大中拖1908台,小拖5043台,玉米收获机554台,水稻联合收割机37台,抗旱机械1745台套,旋耕机1219台,秸秆还田机299台,其它农机具2043台(件),受益农户12275户,拉动农民投资1.9亿多元。

3、支持科技进步和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支持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扩大测土配为施肥项目实施范围。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根据扩大内需的新形势,结合农民工大量返乡的新情况,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完善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强化监督检查,防止骗取、套取财政资金行为的发生,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2016年共争取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1551.9万元,对我市1.8万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和7690名贫困地区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增强转移就业的本领,从而促进农民增收。

4、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创建绿色南阳。一是支持开展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以林业生态省建设为核心,将退耕还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林业科技成果推广等纳入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努力提高林业生态建设的效果。一方面筹措资金2789万元,积极做好林业生态省建设工作。另一方面,认真抓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也是推进森林分类经营、建立新的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的需要。全年共落实补偿资金2759万元。同时,认真完善资金管理措施和补偿制度,努力规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为确保我市森林生态安全提供了保证。同时,积极做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共拨付资金12233.7万元。二是支持兰营水库生态防护林建设。筹措资金1010万元,支持兰营水库生态防护林建设,努力营建市民的山水休闲后花园、健康大森林和游憩大自然,促进南阳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步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支持现代农业建设。一是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筹措资金480万元,积极支持全市重点特色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二是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采取贴息、补助、信贷担保等方式,重点支持宛西制药等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水平。三是支持现代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4810万元,重点支持了方城、唐河、邓州粮食产业,社旗、新野、邓州畜牧产业,西峡县食用菌产业等具有区域优势和市场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发展。

6、支持扶贫地区扶贫开发。2016年,我们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进一步贯彻中央、省有关扶贫工作精神,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不断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财政扶贫工作的规律,努力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贫困人口参与反贫困的能力,并努力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努力做好解决贫困地区农民贫困和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突出资金使用重点,着力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贫困农民培训等。投入财政扶贫资金万元,通过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二是尽量将财政扶贫和财政支农资金结合起来,形成合力,集中力量解决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三是强化资金的投入管理,积极推行县级“报帐制”管理办法,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按照项目建设进度拨付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努力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的质量和效益。四是不断壮大贫困地区县乡财政,积极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努力实现农民与财政双增收目标。

7、建立应急机制,努力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一是强化资金管理,全力支持抗旱应急灌溉工程建设。为管好用好抗旱应急灌溉工程建设资金,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原则,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履行职能,及时拨付资金,强化资金管理,严禁擅自扩大开支范围,防止截留、挪用和浪费资金的现象发生,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积极引导受益群众及社会资金投资,形成投资联动。理顺产权关系,明确管理主体。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基本要求,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将产权的归属予以明确,建立了项目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了资金、工程发挥最大效益。二是要建立应急机制,全力做好防汛、抗旱、病虫害防治、畜禽疫病防治、森林防火等防灾减灾工作。

(三)加强管理、强化监督,提高农业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对我市2016年度各类农业财政资金进行审计检查。二是积极做好审计问题整改工作,督促唐河、淅川等县做好对审计署专员办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三是认真做好2016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和财政扶贫项目的检查验收工作。下发了《关于对2016年度科技扶贫项目检查验收情况的通报》,通过检查,进一步加强了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中薄弱环节的监督力度,使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的整体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明显提高,确保了支农资金效益地发挥。

(四)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自3月份以来,我们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和省厅有关要求,抽调人员,部门配合,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围绕目前“三农”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加强调研,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提高支农决策水平。在调研中目的明确,措施得力,深入实际,积极大量地收集第一手资料,在理论上进行研讨,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并认真撰写了《财政扶持引导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等调研报告,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了情况,发现了问题,提出了对策,对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支农工作将起到有益推动作用。

(五)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科室自身建设,提高支农工作水平

今年以来,把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年度农财内部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主人翁姿态投入到活动中去。通过强化学习、征求意见、分析评议、整改提高,达到了学习讨论氛围浓厚,思想触动深刻,工作革新力度较大的目的,切实提高了科室干部职工素质,增强了服务意识,工作作风更加扎实,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使活动的开展真正起到提高“五个能力”、发扬“六种作风”、达到“五个明显”的实效,有力地推动了农业财政各项工作地开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6年,我市的农业财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一)财政支农进度不均衡,支农专项资金大多挤在年末支出,支出质量不高,影响支农项目落实。

(二)在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公共财政的新形势下,财政支农的一些制度规定、工作方法以及资金使用管理与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转换财政职能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三)支农资金管理不严的问题还没有根本好转,挤占、(

(四)学习不够深入扎实,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应付事务多,工作深度不够。

四、2016年工作计划

(一)积极筹措资金,增加农业投入。一要安排落实好各项财政支农支出预算。认真做好市级农业财政支出预算安排,并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安排好农业财政支出预算,确保预算内农业财政支出依法增长;二要多渠道、多层次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对我市农业扶持资金。三要利用财政贷款贴息等多种形式,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流向农业,增加农业投入。

(二)认真组织对农业财政专项资金的检查监督和绩效评价,强化资金管理,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继续推行农业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标准文本制度,进一步规范完善项目论证和专家评审制度。

(四)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农方式,优化支农结构,整合各类资金,突出支出重点,改善农业支出缺位、越位和错位状况。

(五)开展调查研究,以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核心,结合农业财政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yl/171415/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