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美文 > 新秀美文 > 生育政策

生育政策

时间:2018-01-28   来源:新秀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新秀美文】

生育政策 第一篇_近年来生育政策的变化

近年来生育政策的变化

计划生育政策是中国人口政策的核心,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理论为指导,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而提出的政策。这种政策体现着全国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以及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需要。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经历了反复探索和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这个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新中国建立到五十年代后期,这是人口出生第一次高潮和节制生育呼声第一次起伏时期。

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国内战争刚刚结束,人民需要休养生息。随着民主改革的完成,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巩固政权,恢复经济,解决旧社会遗留下的生产凋零、失业、贫困、饥饿和防治疾病等一系列问题,放松了对急剧增长的人口的控制。经济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中国国民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经济迅速发展,刺激了生育率的上升,错误认为中国人口迅速增长是社会繁荣和生活改善的标志。随着人口增长,著名学者马寅初于一九五七年二月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和六月在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先后提出了他对人口问题的主张,发表了“新人口论”。但是由于“左”的思潮影响,这种观点很快被推翻了。

第二阶段,从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末期,这是计划生育被重新提起但随即遭受“文化大革命”动乱严重破坏的时期。

1965年,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提出一系列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和措施,当时普遍宣传的口号:“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但计划生育工作刚刚开展起来,“文化大革命”动乱开始了。这种动乱对计划生育工作也有严重的干扰和破坏,这导致生育上的无政府状态和人口增长的失控。

第三阶段,从七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这是计划生育政策取得显著成效时期。

第一次把人口增长指标纳入了国民经济计划。这一时期,中国计划生育工作在制定、落实政策措施上,有了新进展,逐步修改了一些不利于计划生育的政策和规定,制定了一些有利于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和法规,国家法律明确规定:“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

第四阶段,一九七九年以后,计划生育进入一个新阶段。

把计划生育提到国策的高度。就计划生育政策的理论基础来说,为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国家采取并逐步完善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1) 1979年提出:“鼓励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2) 1980年中共中央提出:

3) 1980年9月,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全体干部,带头实行计划生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4) 1980年9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婚姻法》,新婚姻法还对优生优育问题作了规定

5) 1984年,中共中央在深刻地分析了当时中国计划生育工作实际情况后,强调

指出,要把计划生育政策建立在合情合理、群众拥护、干部好做工作的基础上。做到既要有效地控制人口,又要密切党群关系,促进安定团结。为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具体政策,中共中央提出,在继续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同时,在农村继续有控制地放宽一些,有特殊困难的家庭,经过批准可以生二胎;但要坚决堵住大口子,即严禁超计划的二胎和多胎。对少数民族的生育政策,也作了明确规定。在执行中,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条件、人口构成和计划生育工作开展情况,从实际出发,因人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具体要求上,农村比城市宽,边远、人口稀少地区比人口密集的地方宽,少数民族比汉族宽。有特殊情况的,如双方为独生子女结婚的、第一个孩子为非遗传性残疾的、夫妇为归国华侨的、农村中确有实际困难并愿意生育两个孩子的育龄夫妇,都可以有计划地安排生育第二个孩子。生育政策的这种调整,有利于计划生育制度趋于完善。

第五阶段,二零一五年以后,全面放开二胎政策 入本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人口众多仍然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同时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针对这种情况,应该认真总结过去计划生育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改进、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在这方面的优越性。

生育政策 第二篇_对计划生育政策的现状分析

对计划生育政策的现状分析

一、导言

(一)研究背景、意义

中国一直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同时又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小受到的教育,谈人口问题必提“人多地少”,到现在经常被提及的“人口安全”,即包括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人口分布在内的人口问题,是中国客观存在的许多基本国情中的首要问题。因此人口政策或者说计划生育政策,不仅关系到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也实实在在地关乎社会细胞即每个家庭的利益,为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所关注。对人口政策的研究,以前往往是归入社会学、经济学的领域,但我认为人口政策作为国家最大的公共政策之一,同样可以从政治学的角度,即以政策制定和决策科学性的角度,来审视我国的人口政策。根据H•K•科尔巴奇提出的政策活动理论,“政策活动可以分为一系列的阶段,即确定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和对策,对提出的方法进行评价,决策,修改,评估结果。”[1]国内学者也认为,决策过程可以分解为政策动议、政策选择、政策实施、政策评估和政策总结。[2] 计划生育政策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公共政策之一,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可以选择上述理论进行政策分析。首先是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提出,从马寅初50年代发表“新人口论”[3]开始进行讨论,由于国家领导人对当时的基本国情判断不明,“新人口论”的观点没有被接受,马寅初先生也受到严厉批判;60年代人口高峰出现后,人口增长太快的问题,开始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实行计划生育作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逐渐摆上国家的议事日程。从20世纪70年代初提倡计划生育,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将计划生育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城乡有别的鼓励一胎、严格二胎的生育政策,最终确定并延续至今的生育政策,其后三十年只是对某些方面进行微调。计划生育现行政策一直实行到今天,基本格局未变,还于2002年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4],这可视作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的新阶段。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近40年,全国少生4亿多人,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我国步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国内外对此评价一直较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作了全面的

肯定,应当视为对我国现行人口政策实施情况的主流评估结果,也可以说是阶段性的政策总结。但许多学者开始反思现行生育政策,关于生育政策是否应该作出调整?如何进行调整?调整后会产生什么影响的问题?存在许多不同见解,人口政策的一举一动经常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这可以视作理论界开始对生育政策进行评价或者说是评估。可是在人口计生主管部门及行政系统,尚未见到积极的回应,特别是2006年中共中央《决定》还是特别指出:“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5]。2010年10月曾有新闻媒体报道“放开生二胎新政策在黑吉辽苏浙五省试点”[6] ,浙江等地基层的人口计生部门也曾着手对夫妻有一方是独生子女的进行调查,为试点“单独”[7]生育政策作准备,结果仍然是不了了之。目前这些问题还是存在,这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对于人口政策,国内外对此有过广泛的探讨,是从紧控制,还是放任自由,或者鼓励生育,都要相对适应各国不同的国情。从我国的国情而言,为了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采取适度的人口政策,使人口结构和人口质量适应经济的发展需求,更是当务之急。本文即是鉴于现时的形势,对现行生育政策进行认真的分析,从而得出应该调整现行政策的结论,主张采取适度宽松的人口政策,从而统筹人口发展以缓解人口安全的压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协调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除了有很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外,还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

1、本文的研究内容:本文根据作者所在地区即浙江省XX县及附近地区的实例,结合作者多年从事人口计生工作的实践,着重研究新中国解放以来人口发展走过的历程,70年代将计划生育政策作为基本国策的背景,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以后带来的正面效应,客观分析目前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和现行生育政策的弊端,从而得出新的政策选择建议。

2、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本文拟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历史分析法、比较研究法。首先,运用历史分析法客观综述我国人口国情的变化及生育政策的抉择。其次,比较研究生育政策对不同地方的影响,从而为现行生育政策的评估、重新决策提供参考。

本文从政治学之政策决策的角度分析了生育政策的影响,不同于以往分析生育政策多从社会学或者经济学的角度。另外本文首先阐述中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再接着分析新形势下延续现行严格生育政策的不足,再对生育政策调整后会产生的影响进行基本的判断,最后总结出调整现行生育政策是必要的。因此观点较为折衷,而不是现在经常看到的非此即彼互相对立的理论观点。

二、人口政策及其基本理论

在新中国建立之前的数千年里,传统社会一直奉行“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代”“养儿防老”以及男女不平等的生育观念。在中世纪,西方以基督教《圣经》的思想为指南,长期鼓励生育。18世纪之前,全球包括中国的人口,始终呈现缓慢增长的态势,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的人口发展模式。人口数量对于社会而言,无论是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军事力量增强,或是一个民族或者家族势力的壮大,乃至生产力水平偏低状况下对于劳动力之需求,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还谈不上系统的人口理论。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开始,西方国家的人口再生产,开始出现向“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从18世纪起,世界人口的增长开始加快:欧洲的人口从1750年的1.4亿增加到1.87亿(1800年)”[8]。在此背景下,马尔萨斯于1798年匿名发表了《人口原理》,提出了控制人口数量的命题,从此西方人口理论呈现多元化。

(一)西方人口理论概述

1、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马氏的人口理论总的来说就是对人口生产必须进行抑制。马尔萨斯说:“我的公理一经确定,我且假定,人口增殖力,比土地生产人类生活资料力,是无限的较为巨大。人口,在无所妨碍时,以几何级数率增加。生活资料,只以算术级数率增加。”[9]“随便假定世界有多少人口,比方假定有十万万罢,人类将以1,2,4,8,16,32,64,128,256,512„„那样的增加率增加。生活资料却将以1,2,3,4,5,6,7,8,9,10„„那样的增加率增加,225年内,人口对生活资料即将成512对10之比,300年内,将成4096对13之比。2000年内,生产物虽有极大量的增加,差额亦会弄到几乎不可计算。”[10]为此他认为人口增长会造成贫困和苦难,指出人口的增长必须要有一个适当的限度。

在全球范围内,马尔萨斯首先开展人口问题的理论研究,他提出了人口不能无节制增长的命题,并认为人口数量需要抑制。因此,“马尔萨斯对由过去的人口增长政策到当代人口控制政策的转变作出了贡献”[11]。这对后来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有很大的影响,现时也盛行于人口学界。但是马尔萨斯关于人口问题的观点其实有很大的局限性,他的观点从开始提出到现在,一直被人病诟。比如马寅初先生就曾说过“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学说是反动的„„”的话[12]。我认为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局限性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马尔萨斯受到了当时环境的限制,他没有看到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让人类自觉降低生育率的发展规律,也不会意识到人类避孕措施技术进步可以较好地控制生育数量。他

关于生活资料只以算术级数率增加的观点也是推测,没有预料到科学的发展会创造出目前丰富的物质文明。

(2)现实充分表明马尔萨斯的设定并不科学。200多年来,世界人口从1800年的10亿人左右,发展到今天的70亿人口,人类很好地解决了生活资料问题,而且远比19世纪初人类生活水平高出许多。以中国为例,“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为11320万吨,解放后粮食产量开始不断增长,但1977年前总产量都在30000万吨以下,1978年中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30000万吨” [13],2011年中国粮食产量则达到了57121吨[14],人均粮食产量分别为209公斤、317公斤和429公斤。

(3)马尔萨斯书中关于中国的观点更是错误的。他说:“关于中国,我们所有的一切记载,如果是可靠的,下层阶级人民,就习惯了尽可能依最小量的食物而生活,即令拾得一废物,为欧洲人情愿饿死亦不情愿吃的龌龊东西,他们亦高兴吃下去,中国法律许父母抛弃儿女,这亦是驱进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但在这状态下的国家,必然会发生饥馑。”[15]其实,马尔萨斯发表《人口原理》一书时,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的后期。与马尔萨斯关于中国人口一多就会发生饥饿的推断相反,中国历史上的两次人口高峰正好是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阶段,一次是历史上人均富裕程度最高的宋朝时期,“宣和六年约有2340万户,12600万人” [16],柏杨先生曾评论:“整个宋帝国时代,„„它的物质文明有辉煌成就,不但超过中国过去任何一个时代,并超过同时代的西方世界。”[17]第二次就是鸦片战争之前的“康乾盛世”,至“咸丰初年,达到43189万” [18]。这两次强盛的衰落,都不是因为饥饿而是残酷的战乱造成。

2、人口爆炸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马尔萨斯主义盛行,影响比较大的流派是“人口危机论”和“自然资源枯竭论”,他们对世界人口发展持悲观态度,认为世界人口的激增,会导致诸如“能源危机”“生态危机”“粮食危机”,结论就是,人类增长超过了极限。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学者保罗·伊尔里奇,他于1970年出版了《人口爆炸》一书。他认为,由于二战后第三世界国家人口爆炸,造成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同时指出正是由于人口过剩,第三世界国家才变得贫穷、落后、饥饿,产生了失业人口众多等问题。

“人口爆炸”理论出炉时,应该说还是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这些学者认为,地球上资源能源是有限的,人口过多将耗尽地球资源,考验地球的承载能力,最终危害人类自身的发展,出现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比如土地的荒漠化,粮食的短缺,生态环境的恶化

等等。而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正好又是人均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度,这些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人口爆炸理论”,与中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时机相契合,和马尔萨斯理论一起,给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带来深刻影响,尤其被主流人口学界奉为精典,一谈到人口问题必提,实行计划生育是为了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其实,人口爆炸理论主要针对的是,那些人口增长过快与经济不协调发展的第三世界国家,“据世界银行的估计,全球有九亿人处在饥饿状态”[19],这些国家大多在非洲;对发达国家和人口增长慢的国家并不适用。其次该理论过于悲观,尽管20世纪人口猛增,“但世界主要谷物的价格在20世纪实际上是下降的,因此,就全球而言,粮食没有变得稀缺”。第三,美国有一位专家以韩国和台湾为例,证明“人口快速增长使穷国难富”的观点也是错误的,1960年至1980年间,韩国和台湾人口分别猛增了50%、65%,但年均增长率却分别为6.2%和7%[20];而现在印度、印尼、越南等国经济也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时期,说明人口多在一定条件下甚至会推动经济增长。

3、适度人口论

适度人口论,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布坎南提出,主要观点就是认为,人口过剩、人口不足都是消极因素,人口过多自然不好,但不顾一切地控制人口也不对,人口增长应当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只有适度人口才能促进社会得到最大的效益。“适度人口论”尽管有其明显的缺陷,那就是到底多少人才是适度?这是难以准确计算的,但其基本思想无疑值得我们借鉴,提醒我们考虑解决中国人口问题,不能走极端。比如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的人口问题,显然不是人口过多而是太少了,他们必须刺激人口规模扩大才算得上适度。

近年来,国家和人口学界都出现了“人口均衡”这一新提法,无疑也是一种进步。就全球范围而言,世界人口问题的一个重要症结,就是人口不均衡增长的矛盾十分突出。

(二)我国人口理论的发展

1、马寅初的《新人口论》

在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后,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马寅初先生,认识到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他提出了以节制生育、提高人口质量为中心的“新人口论”和综合平衡按比例发展的经济理论。他说:“我们的经济是计划经济,生育也必须要有计划。这两件事必须同时进行,否则要给经济带来很多困难。”[21]马老与马尔萨斯不主张避孕的观点不同,

生育政策 第三篇_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规定

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规定

我国现行生育政策的具体内容

一、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忧生

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求。中共中央的《公开信》中提到,“青年妇女如果20岁开始生育”,100年内要生5代,如果25岁左右生育,100年内只生4代人。”也就是说,青年妇女推迟5年生育,100年内就可以少生一代人。青年时期是一个人体力、智力、精力的旺盛时期,适当晚婚晚育,可以把精力集中到工作和学习上。如果青年男女过早结婚生育,影响了学习和工作,在自身学识、经验、精力不足,经济自主能力不强,缺乏教育子女能力的情况下,就会影响对孩子的抚养和教育,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另外,如果女青年过早结婚生育,虽具备了生育能力,怀孕势必增加身体负担,容易引起身体虚弱。如果晚婚晚育,男女青年在各方面都较成熟,有利于母婴的健康和对孩子的培养教育。当然,提倡晚婚晚育,不是越晚越好,而是提倡适当的年龄的晚婚晚育。

晚婚晚育与我国婚姻法是不矛盾的,而是婚姻法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年龄,指的是最低结婚年龄,不等于说是最合适、最理想的年龄。国家号召男女青年晚婚、晚育与《婚姻法》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应引起重视的是,近几年,我国晚婚晚育率较低,早婚早育现象严重育龄妇女平均初婚年龄大大提前。早婚往往导致早育,1987年,我国早育人数高达250万左右。早婚早育直接冲击了人口计划的完成,它已成为计划生育工作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目前我国正值人口的出生高峰,尽快改变早婚早育严重的状况至为重要。据统计分析,女性初婚年龄每推迟1岁,本世纪内就会少生1000余万人。要制止早婚早育,具体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严格坚持婚姻登记制度,真正把《婚姻法》落到实处,婚姻登记严格把关,未到法定婚龄,但未领结婚证者不得同居、生育。

(2)动员社会有关力量,大力开展《婚姻法》的写作 贯彻活动,向青年宣传晚婚晚育的好处,教育青年及家和知法、守法,提倡和鼓励晚婚、晚育,制止早婚、早育、非法同居现象的发生。

(3)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采用经济的、行政的、组织的等手段,对未到法定婚龄结婚、生育的人进行限制。

(4)各级领导应对早婚早育问题有足够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公安、民政、司法、工商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协助计划生育部门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二、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孩子,这是现行生育政策的基本内容。从1980年中共中央《公开信》发表以来,这一政策已执行10年,10年的实践证明这个政策在城市以及某些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工作基础比较好的农村是可以行得通的。现在全国共有3600多万对育龄夫妇自愿终生只生育一个孩子。

【生育政策】

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新的人口出生高峰。1962年—1975年这14年间我国人口出生率平均高 达33.26‰,累计出生人数约3.66亿人,平均每年出生2600万人。1985年以后这批人陆续进入了结婚生育年龄,即使1985年以后人口出生率维持80年代前期水平,出生人数也将会大幅度增加。60—70年代出生的人口是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为了减少人口出生数,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是控制人口增长的必然选择。

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收入属于世界上低收入国家,目前,还只是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至今在一些贫困地工,一些群众连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为了尽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大力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大力控制人口增长。

三、某些群众确有实际困难,经过批准可以间隔几年以后生第二个孩子

为了使计划生育工作有坚实基础,使计划生育政策为多数农民接受,得到他们的支持,对一些在生产和生活中确有实际困难的群众,得到人们在生育第一孩之后间隔几年再生育一个。确有实际困难的群众,可以包括农村“独女户”,但不要求全国“一刀切”。是否照顾“独女户”生二胎,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这样一个生育政策,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荛,是可以得一驳数农民的支持的。目前我国不少农民还是希望生两个孩子,而且希望有男孩。对育龄夫妇来说,如第一孩是男孩的话,虽然不允许继续生育,但想要一个男孩的愿望可以实现;如第一孩是女孩,农村的育龄夫妇可以允许间隔几年再生一个,那些希望有两个孩子的人愿望可以实现。一般说来生男或生妇的概几乎相等,在生育二胎家庭中,有一半家庭可以实现生男孩愿望。也就是说,把独女户包括在有困难的家庭之中,至少有75%的家庭可以实现生一个男孩的愿望,至少有50%的家庭可以实现有两个孩子的愿望。因此,只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这一政策能得到多数农民的支持。【生育政策】

对这样一个政策,有人会疑问:把独女户包括在有困难的家庭之中是不是对传统的“男尊妇卑”观念的妥协,是不是丧失了原则性?应当明确,把独女户包括在有困难的家庭之中不是从重男轻女的观点出发的,而是从我国农村现实出发的。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阶段,农村生产力水平还很低。农村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后,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生产单位。在这种情况下,独女户在生产和生活上确有实际困难。由于基本上还是靠手工工具搞饭吃,生产还主要靠体力劳动,男女由于体力的差异,在生产活动中也显示了较大的差异,农村一些体力劳动,女孩干不了,家中没有一个男孩,没有强劳动力,就会遇到很多困难。另外,目前农村的婚俗几乎都是男娶女嫁,女孩到了结婚年龄就要嫁到男方,加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抚养老人主要靠子女,家中只有一个女孩,女孩出嫁后老人的赡养就会遇到困难。因此,可以把独女户包括在农村确有实际困难的家庭中,提倡男女平等,是指男女

【生育政策】

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而不是抹煞男女在生理上、体力上的差别。承认这些差别,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

我是国一个经济文化发展极度不平衡的人口大国,各地的工作基础不同,人口形势严峻的程度也不同。因此,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实行分类指导的原则是必要的,在生育政策上不能简单地“一刀切”。一些地区,根据本地区人口控制的状况,没有把“独女户”包括在有困难的农户中,这应看作是正常的,符合中央政策的精神。

四、在少数民族中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要求和做法由各自治区或所在省决定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建国以来,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53年,少数民族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比重6.08%,1982年提高到6.7%,1990年进一步上升到8.04%,达到9100多万。1981年,汉族妇女总和生育率为2.76,少数民族则高达5.05。按少数民族目前的生育水平预测,其人口总数20年左右就要翻一番。

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一般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少数民族人口的地过快增长,也给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巨大压力。为了少数民族的自身发展,自80年代以来,特别是1984年中央7号文件发布以后,少数民族的计划生育就逐步开展起来了。目前,全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已有4个地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少数民族的生育政策。广西、宁夏、内蒙计划生育条例中,对少数民族的生育政策也有明确规定。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即有人口很少,全民族人口只有几万的少数。也有人口千万的少数民族,并且,不同民族聚居区的经济、文化差异也很大,因此,不能采用“一刀切”的生育政策,具体的生育政策需要根据各民族的实际情况制定。一般说来,对于上千万以上的少数民族实行同汉族相同的计划生育政策;对于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允许生育的口径则比较宽。

在少数民族中推行计划生育,应使少数民族干部群众认识到,人口的过快增长是造成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在加快经济开发的同时,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才能尽快改变“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局面,使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少数民族的繁荣昌盛不能靠增加人口数量,而要靠提高人口素质,推行计划生育正是一项提高民族素质、保持民族繁荣的重要措施。这方面,朝鲜族是一个范例,在中国各民族中,朝鲜族人口平均文化程度最高,少生优生已成为了朝鲜族人口的共识,1987年朝鲜族妇女和生育率为1.8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他们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是较快的。

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计划生育的实践证明,推行计划生育有利于少数民族的繁荣,只要政策制定得合情合理,工作做得好,少数民族也是愿意实行计划生育的。

生育政策 第四篇_生育保险政策解读整理完整版

生育保险政策解读

一、什么是生育保险?

生育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对怀孕、分娩女职工给予生活保障和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政策。其宗旨在于通过向职业妇女提供生育津贴、医疗服务和产假,帮助他们恢复劳动能力,重返工作岗位。

二、生育保险基金是如何筹集的?

生育保险基金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筹集,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用人单位以本单位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为基数,按1%的比例按月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三、生育保险的作用是什么?

生育保险是为了维护女职工的基本权益,减少和解决女职工在孕产期以及流产期间因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困难,使她们在生育和流产期间得到必要的经济收入和医疗照顾,保障她们及时恢复健康,回到工作岗位。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实行生育保险是对妇女生育价值的认可。妇女生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她们为家庭传宗接代的同时,也为社会劳动力再生产付出了努力,应当得到社会的补偿。

二是,实行生育保险是对女职工基本生活的保障。女职工在生育期间离开工作岗位,不能正常工作。国家通过制定相关

政策保障她们离开工作岗位期间享受有关待遇。其中包括生育津贴、医疗服务以及孕期不能坚持正常工作时,给予的特殊保护政策。

三是,实行生育保险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需要。生育保险为她们提供了基本工资,使她们的生活水平没有因为离开工作岗位而降低,同时为她们提供医疗服务项目。

四、享受生育保险待遇需具备哪些条件?

(一) 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生育或者实施计划生育手术;

(二)所在单位按照规定参加生育保险连续足额缴费一年以上。

五、生育职工参保后何时享受保险待遇?

用人单位如果按规定及时参保、连续缴费的,其生育职工自履行足额缴费义务的次月起就可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了。

六、生育保险待遇包括哪些内容?

(一)产假。(1)女职工正常生育的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15天;晚育的增加60天。属计划内生育二胎的,产假不享受晚育待遇。(2)女职工不满2个月流产的,产假为15天;妊娠2个月以上不满3个月流产的,产假为20

天;妊娠3个月以上不满4个月流产的,产假为30天;妊娠4个月以上流产、引产的,产假为42天。

(二)生育津贴。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职业妇女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

(三)医疗服务。生育医疗服务是生育保险待遇之一。按照《德州市生育保险单病种管理办法》执行的标准支付。

七、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的项目包括哪些?

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的项目包括:(一)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二)女职工生育发生的医疗费用;(三)职工实施计划生育手术发生的医疗费用;(四)国家规定的与生育保险有关的其他费用,医疗补助金和生育津贴。其中医疗费用支付的范围包括以下七类:一是妊娠期检查类;二是流、引产类;三是分娩类;四是其他并发症类;五是保胎治疗类;六是合并症类;七是计划生育手术类等121个单病种。

八、我市规定生育保险实行的单病种结算共有多少种?包括哪些病种?

(一)妊娠期检查类: 1、早期妊娠检查2、中晚期妊娠检查;(二)流、引产类:3、早期妊娠门诊人工流产术4、早期妊娠门诊药物流产术5、早期妊娠住院人工流产术6、早期妊娠住院钳刮流产术7、中期妊娠住院水囊引产术8、中期妊娠住院雷夫诺尔引产术9、稽留流产术10、习惯性流产人工流产术11、妊娠剧吐人工流产术12、习惯性流产钳【生育政策】

刮术13、习惯性流产不全流产刮宫术14、死胎引产术15、羊水过少引产术16、羊水过多引产术17、胎儿畸形成引产术18、胎儿畸形碎胎术或穿颅术19、胎膜早破引产术20、前置胎盘引产术21、母婴血型不合引产术22、妊娠期糖尿病引产术23、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引产术24、胎儿生长限制(FGR)引产术25、脐带脱垂与脐带先露引产术26、妊娠期静脉血栓形成引产术;(三)分娩类:27、正常阴道分娩28、前置胎盘正常阴道分娩29、多胎妊娠正常阴道分娩30、羊水过少正常阴道分娩31、羊水过多正常阴道分娩32、过期妊娠正常阴道分娩33、胎膜早破正常阴道分娩34、胎儿窘迫正常阴道分娩35、母婴血型不合正常阴道分娩36、妊娠期糖尿病正常阴道分娩37、胎盘早期剥离正常阴道分娩38、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正常阴道分娩39、胎儿生长限制(FGR)正常阴道分娩40、脐带脱垂与脐带先露正常阴道分娩41、妊娠期静脉血栓形成正常阴道分娩42、正常会阴侧切分娩

43、阴道手术产44、多胎妊娠阴道手术产45、羊水过少阴道手术产46、羊水过多阴道手术产47、过期妊娠阴道手术产48、胎膜早破阴道手术产49、胎儿窘迫阴道手术产50、前置胎盘阴道手术产51、胎盘早期剥离阴道手术产52、母婴血型不合阴道手术产53、羊水栓塞阴道手术产54、妊娠期糖尿病阴道手术产55、妊娠高血压综合症阴道手术产56、胎儿生长限制(FGR)阴道手术产57、脐带脱垂与脐带先露

阴道手术产58、妊娠期静脉血栓阴道手术产59、剖宫产60、多胎妊娠剖宫产61、羊水过少剖宫产62、羊水过多剖宫产

63、过期妊娠剖宫产64、胎膜早破剖宫产65、胎儿窘迫剖宫产66、前置胎盘剖宫产67、胎盘早期剥离剖宫产68、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剖宫产69、母婴血型不合剖宫产70、羊水栓塞剖宫产71、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72、妊娠期静脉血栓剖宫产73、胎儿生长限制(FGR)剖宫产74、脐带脱垂与脐带先露剖宫产75、早产平产接生76、早期阴道手术产77、早产剖宫产78、死胎平产接生79、死胎剖宫产(四)其他并发症类:80、异位妊娠手术治疗81、异位妊娠保守治疗

82、异位妊娠保守手术治疗83、胎盘植入保守治疗84、产后产褥感染85、产后出血保守治疗86、产后出血手术治疗

87、DIC(五)保胎治疗类: 88、先兆流产保胎治疗89、习惯性流产保胎治疗90、先兆早产保胎治疗91、宫颈环扎术保胎治疗92、妊娠剧吐保胎治疗93、前置胎盘保胎治疗94、胎膜早破保胎治疗95、羊水过少保胎治疗96、羊水过多保胎治疗97、胎儿窘迫保胎治疗98、妊娠期静脉血栓保胎治疗99、母婴血型不合保胎治疗100、妊娠期糖尿病保胎治疗101、胎盘早剥保胎治疗102、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保胎治疗103、胎儿生长限制(FGR)保胎治疗(六)合并症类:104、剖宫产阑尾炎切除术105、剖宫产子宫动脉结扎术106、剖宫产卵巢楔形切除术107、剖宫产输卵管结扎术108、剖宫

生育政策 第五篇_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

十八届三中全会主要观点解读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拔乱反正;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传统;开始了系统地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为纲;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全局性的、根本性的伟大转折。

2013年11月9日志12日召开的我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新起点。11月15日播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的纲领性文件,回应了社会关切的民生期盼。《决定》被视为中国改革的另一个新起点。美国、日本、俄罗斯、法国、巴西等国的主流媒体或发表评论,或采访专家,全方位报道了本次三中全会。国际舆论认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显示中国新一届领导层推动全面改革的决心,为中国未来绘制出清晰的“路线图”,展现了新一轮改革的构想和蓝图——全面深化改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很可能会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样,成为中国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在接受美国CNBC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显示了中国领导人继续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改革的决心,对中国的未来将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其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将中国的发展模式由外向型转为内需型,尽管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这是十一届三中全全会确定改革开放方针以来,中国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全会,因为中国已经站在一个领导层绕不过的关键节点上。”美国《福布斯》杂志如此强调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性。

【生育政策】

美国以政治和媒体评论为主旨的“PolicyMic”网站称,此次三中全会推进的改革将为中国领导人10年的执政之路提供指导。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未来发展自然是各国的关注点。

日本媒体报道称,本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展示了中国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层下的国家发展的中长期政策方针,绘制出了新的发展蓝图。

《决定》内容丰富,意义深远,今天,我们就大家最关心的民生改革为大家介绍十大重点内容。

一、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

据国家人口计生委的统计数据,计划生育政策施行三十多年来,中国少生了四亿多人,世界“70亿人口日”因此推迟了五年。然而,计划生育这项影响亿万国人家庭生活的基本国策。那么,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呢?

1.“光荣妈妈”带来第一个生育高峰

1949年8月5日,美国政府发表了政府工作白皮书,以及国务卿艾奇逊之杜鲁门总统的信中,特别提到了中国人口问题:“中国人口在十八、十九另个世纪里增加了一倍,因此,使土地受到了不堪重负的压力。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须碰到的问题。一直到现在,诶有一个政府是这个问题得到解决。”9月16日,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反驳艾奇逊,他阐述了自己的人口观:“中国人口多是一件极大的好事。在增加多少倍人口也完全有办法,这办法就是生产„„.”受到人海战术胜利的鼓舞,他接下来这样一句气势磅礴的话,全国人民耳熟能想:“在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

毛泽东的说法奠定了新中国初期共产党的思想。当时普遍认为,人民应该能够安居乐业、安心养育小孩了。1950年朝鲜战争打响,更催生了奖励生育的政策。

“光荣妈妈”这个词是向苏联学来的。经过二战炮火的洗礼之后,苏联人口尤其是男人数量急剧下降,于是国家大力鼓励妇女生育,授予生孩子最多的妇女以“英雄母亲”的称号。而中国将苏联的方法拿来即用,稍微发展了一下:生孩子达到五个的,是“光荣妈妈”,十个以上的才授予“英雄妈妈”称号。

50年代的光荣妈妈 (电视剧《父母爱情》)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吃大锅饭,全村人都要参加劳动挣工分,插秧、收麦、除草都是手工完成。在不劳动就要挨饿的年代,“人多力量大”被民间认同。而对城里人来说,组织上的政策也多有倾斜:多子女的职工困难户可领取补助,按家庭人口分配住房。单位还会对生孩子的夫妇发放一定数量的津贴,对双胞胎及多胞胎给予奖励。

1953年6月,新中国第一次使用科学方法开始全国人口普查,持续了整整一年的普查在1954年公布结果:大陆人口总数达到了5亿8260万人。在1949年到1953年的短短四年里,全国净增人口4600多万。新中国迎来了第一个生育高峰,一些有识之士也看到了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潜在矛盾。

邵力子首提计划生育

1902年乡试中举。1905年入上海震旦公学求学,后转入复旦公学,结识于右任,成莫逆之交。1906年10月,邵力子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1907年春回国,与于右任等一起创办《神州日报》,宣传反清思想。1909年5月,他在上海创办《民呼日报》。第一个提出计划生育的人是一位绍兴乡贤、“和平老人”邵力子。早在20世纪20年代,邵力子就提出了中国要控制人口的观点。1954年9月17日,邵力子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作主题发言,他又一次在重大政治会议上就计划生育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说,人多是好事,但在经济还没有发展起来的困难很多的环境里,人口应该得到控制,不控制人口,后患无穷;要大力传播有关避孕的医学理论,指导并供给有关避孕的药物。

作为国民党元老,1949年4月国共谈判破裂后,邵力子留在了北平,后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务。邵力子的母亲曾因不想继续生育而和丈夫分居长达十几年,邵的前妻也死于生育第六胎时的自行堕胎,所以,邵力子一直对生育问题很上心。

1950年初,邵力子同当时的卫生部长李德全有过一次长谈,他对当时流行的“光荣妈妈”的号召颇感忧虑,认为战争需要大量生产人口,但人口超速发展,终将使经济建设不堪重负。他明确提出了要控制人口的主张:“如不防患于未然,

采取计划措施加以控制的话,则不仅影响建设,同时也影响民生,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但在当时的社会思潮下,这种议题只能被搁置。

1951年,邵力子回乡探亲,浙江绍兴农村一派安逸祥和,但满地奔跑的孩子之多,让他真切感受到中国未来的人口负担。1953年冬天召开的政务院会议上,邵力子首提计划生育的观点。他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演讲时曾说:“社会主义什么都有计划,生育更要有计划。计划生育,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能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富强。”

马寅初是邵力子的老乡和同龄人,他在50年代初回乡探亲后,对人口压力同样心有戚戚,以六十多岁的高龄投入大量精力对人口问题进行实地考察。当1955年邵力子与李德全去拜会马寅初时,马为两人观点的不谋而合而深受鼓舞,当场表示要把调查报告写出来,在人大会议上提出来。

同年7月的第一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上,马寅初便在《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的发言中,提出控制人口的“三步法”:第一步要破除“多子多福”等陈旧观念和封建思想;第二步实行晚婚,女23岁、男25岁结婚比较合适;第三步要有行政措施,生两个孩子有奖,生三个孩子要征税,生四个孩子征重税。

(马寅初,浙江绍兴嵊县(今嵊州市)人,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他曾担任南京政府立法委员,新中国建立后曾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兼教授、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等职。1957年因发表“新人口论”方面的学说而被打成右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平反。他一生专著颇丰,特别对中国的经济、教育、人口等方面有很大的贡献,有当代“中国人口学第一人”之誉。)

2.人口政策刚起步即中断

人口激增的现实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使得政府开始对人口问题逐渐重视起来。毛泽东的想法也慢慢发生转变,1956年他同南斯拉夫妇女代表团的谈话中提到:“夫妇之间应该定出一个家庭计划,规定一辈子生多少孩子,这种计划应该同国家的五年计划配合起来。目前中国的人口净增一千二百万到一千五百万。社会的生产已经计划化了,而人类本身的生产还是处在一种无政府和无计划的状态中。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对人类本身的生产也实行计划化呢?我想是可以的。”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yc/414463/

推荐访问:人口政策 二胎政策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