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美文 > 新秀美文 > 医学参考文献

医学参考文献

时间:2017-12-31   来源:新秀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新秀美文】

医学参考文献 第一篇_解剖学参考文献

柏树令主编.系统解剖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彭裕文主编.局部解剖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徐达传主编.系统解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怀经主编.局部解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柏树令主编.人体解剖学(英文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王怀经、刘勇主编.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英文版),2007 王振宇、徐文坚主编.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张励才主编.麻醉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2009 李跃敏、孟步亮、陆地主编.系统解剖学学习指导(第三版).云南科技出版社,2011

邹智荣、李跃敏、陆地主编.局部解剖学学习指导.云南科技出版社,2011

柏树令主编.人体解剖学习题集(英文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王怀经、张绍祥主编.局部解剖学(第二版: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柏树令主编.系统解剖学(第二版: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Patrick W. Tank, Thomas R.Gest主编. 钟世镇、欧阳钧主译.LWW解剖图谱.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刘恒兴、仁同明主编.全彩人体解剖学图谱.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7

迈克尔.E.马登主编.刘树伟主译.断层解剖学(第二版).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2

韩济生主编.神经科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Susan Standring主编. 徐群渊主译(第39版).格式解剖学.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

姜宗来、于伟勇、张炎主编. 钟世镇临床解剖学全集-胸心外科

临床解剖学.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靳安民、汪华桥主编. 钟世镇临床解剖学全集-骨科临床解剖学.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姜宗来主编. 钟世镇临床解剖学图谱全集-胸心外科临床解剖学图谱.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医学参考文献 第二篇_医学职称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整理

医学职称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整理

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论着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它不仅反映出稿件真实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文中有关资料的出处,也反映出作者对本课题的历史与现状的研究程度,为论文审阅者、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根据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以下简称规则)规定:在科技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因此医学论文的参考文献是论文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论文的学术水平和期刊的整体质量。参考文献的着录应符合规则要求,作者必须认真对待,规范书写,避免随意性。笔者在编辑稿件过程中经常发现部分作者对参考文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对着录规则不够熟悉,着录存在着不完整、不规范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医学论文着录参考文献的作用、原则及文后参考文献着录的要求和格式等予以介绍,以期引起作者及编者的重视。职称分为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技术员级5个级别。其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播音、卫生技术、(发表职称论文加微信LSN2020)农业技术、档案、文物博物、图书资料、群众文化、技校教师、经济、会计、统计、审计、工程技术、计划生育、党校教师系列(专业)设5个级别。下面给大家讲下适合安排的期刊(部分的),更多期刊资讯联系我。Q1422682932

着录参考文献的作用:

1 反映论文作者的研究基础、体现科学的传承性

医学技术以及医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时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通常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因此,着录参考文献体现了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反映了新的论文是文献的升华,供鉴文献为论文中的新观点、新论据提供出处和依据,体现科学的继承性、连续性,论文的可靠性、先进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论文审阅者、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的科学依据。

2 有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

着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论文报道的研究成果虽然是论文作者自己的,但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和其他资料,若对引用部分加以标注,则他人的成果将表示得十分清楚。这不仅表明了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而且也免除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

3 有利于相关文献的进一步检索

读者阅读或查询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读者如果对引用的内容感兴趣或想进一步了解他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则可借助着录的参考文献,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

4 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

作者在论文中需要表述的某些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在相应之处注明见何文献即可。这不仅精练了语言,节省了篇幅,提高了信息密度,而且避免了一般性表述和资料堆积,使论文容易达到篇幅短、内容精的要求。

医学参考文献 第三篇_医学论文参考文献

医学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文稿有关内容的科学依据和文中有关资料的出处,或提供论文中提及而没有展开的内容的详尽文本。加注参考文献不仅有助于读者了解有关内容,而且是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体现。

为文献著录标准化,便于读者辨别文献类型和计算机存储与检索,国家标准局曾就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和文献的类型及其代码颁发了国家标准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和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近年新闻出版署又颁发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技术规范”(CAJ-CD B/T1-1998),该规范是以现行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为基础,考虑到国内外电子出版、网络传输、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以及文献数据格式的新规范和新要求,并兼顾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期刊的不同特点而制定的。本文基于该技术规范,就参考文献著录项目、参考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和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作介绍和说明。

1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参考文献应集中列于文末,按文中出现先后次序编排。参考文献著录项目一般包括:

(1)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者、专利申请者、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或析出文章作者等。若主要责任者多于3人,只列前3人,并在3人名字之后加“等”字(若为英文文献,则加“et al”)。

(2)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3)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将在1.2节中作详细介绍)。

(4)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卷(期))。

(5)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6)文献起止页码。

(7)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不同类型的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和著录格式不尽相同,将在本文第3部分作具体介绍。

2 参考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1)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论文集报纸文章期刊文章学位论文报告标准专利 文献类型标识MCNJDRSP

(2)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3)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

数据库/xyfm/class/

计算机程序/xyfm/class/

电子公告/book/main/index.php

CP /qikan/class/?150.html

(4)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表明其载体类型。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3 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1)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和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如:

[1]须重明,吴雪君.广义相对论与现代宇宙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87-389.

[2]Szebehely V.Theory of Orbits[M].Newyork/ London:Academic Press,1967.203-211.

[3]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4]Spriet J A.Numerical and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Structural Mechanics

[C].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3.

[5]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6]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2) 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如:

[1]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

[2]Cumpstem B H,Ananthavl S P,Barlow S,et al.Two-photon polymerization initiators for three-dimensional optical data storage and microfabrication[J].Nature,1999,398(4):51-54.

(3)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如:

[1]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医学参考文献】

[2]Bruzual G.Population synthesis models [A].Bender R,Davies R L.New Light on Galaxy Evolution–IAU Symposium No.171[C].Dordrecht/Boston/Lond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6.61-71.

(4)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

如:

[1]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5)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如:

[1] CAJ-CD B/T1-1998,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技术规范”[S].

(6)专利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如:

[1]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7)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自选).

如:

[1]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

[EB/OL].http///pub,1998- 10-04.

(8)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参考文献

[1]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S].

[2]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S].

[3]CAJ-CD B/T1-1998,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技术规范”[S].

[4]GB6447-86,文摘编写规则[S].

[5]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编辑作者常用国家标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0.

[6]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

[7]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S].

医学参考文献 第四篇_参考文献规范

参考文献规范

一、要求

1、在文后的参考文献表中,各条参考文献应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排序。注意一定要按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

2、文后参考文献表中的中文参考文献请改为中英文对照。

3、文后期刊类、会议论文集中的参考文献表中的英文期刊名称、会议

论文集名请写全称。

4、各类参考文献请严格按照“二、各类参考文献写法”中的标点符号写。

二、各类参考文献写法 1、 专著

[序号]作者。书名[M]。 版本(第1版不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1] MandelBrot B. The fractal geometry of nature[M]. New York: Freeman, 1982

[2] Qi Dongxu. Fractal and its computing generation [M].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4:20-40 (in Chinese)

(齐东旭。分形及其计算机生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20-40) 2、专著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作者。析出文献名[M]//编者。专著名,卷。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1] 薛社普。C-醋酸棉酚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M]//薛社普,梁德才,刘 裕。男用节育药棉酚的实验研究。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67-73

[2] Tagg R C,Push M。Enzyme catalyzed cellular transaminations[M]//Round A F 。Advances in Enzymology,vol 1。3rd ed。New York:Academic Press,1954:125-147

3、译著

[序号] 原作者。原文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in Chinese)

(原作者。中文书名。译者姓名,译。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

4、用户手册

[序号]用户手册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 MC88100 RSIC Microprocessor User’s Manual [M]。2nd ed。Englewood Cloffs:Perntice Hall,1990 5、连续出版物

【医学参考文献】

[序号]作者。题名[J]。期刊名,年,卷(期):页码 [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6] Chen Jianxun,Ma Hengtai.A new algorithm for dynamic computing the area of union of circular arcs[J]. Journal of Computer-Aided Design & Computer Graphics, 1998,10(3):221-226(in Chinese)

(陈建勋,马恒太。动态计算圆弧并面积的一个新算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1998,10(3):221-226) 6、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作者。题名[C]//[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5]Wu Jike, et al. Two problems of computer mechanics program system[C] // Proceedings of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CAD.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1994:9-15(in Chinese)

(武际可, 等. 计算力学程序系统的两个问题[C] //有限元分析和CAD学术会议论文集.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9-15) 7、学位论文或技术报告

[序号]作者. 题名[学位论文或技术报告][D或R].保存地:保存者,年份 [1] Ma Cong. The research of MLTMMT(Multi Level Technology Mapping for Multi Target) in HLS(High Level Synthesis)[D]. Beij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998(in Chinese)

(马 聪.高级综合中多目标多层次工艺映射技术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理工大学,1998) 8、会议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C] //会议论文集名称(请写全拼),会址(请写会议城市名),会议年:页码

[1] Salomons O W, et al. A tolerancing tool based on kinematic analogies[C] // Proceedings of 4th CIRP Seminar on Computer Aided Tolerancing ,Tokyo,1995:47-70 9、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 专利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

[1]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中国,881056073[P]。1989-07-26

10、技术标准

[序号]起草责任者。 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也可略去起草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和出版年)

11、电子文档

[序号]作者。题名[OL]。(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用投稿日期代替即可)]。获取和访问途径

[1] 箫珏。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OL]。(2001-04-15)[2002-07-26].Http:///retype/zoom/97bde80f02768e9950e73829?pn=3&x=0&y=0&raww=726&rawh=98&o=jpg_6_0_______&type=pic&aimh=64.79338842975207&md5sum=266148b81e7195f87ffa3cf6ead7d01e&sign=fd9a7cd4c6&zoom=&png=0-&jpg=0-" target="_blank">

电子文献类型参考文献标识

载体类型标识

医学参考文献 第五篇_2016征文评委邀请函

征文评委邀请函

自2016年10月召开第一届人才测评与开发-论坛以来,中国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与改革,进行了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新一代领导班子与以胡-锦-涛为首的老一代领导班子的交接,党和国家先后召开了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今年初又颁布了新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因此,我们有必要召开新的一届人才评价与开发-论坛,邀请国内外的杰出人才评价与开发的专家、相关学者、实践管理者与咨询者共同探讨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与实践中的人才评价问题,为从事人才评价与开发工作的教学人员、研究人员、咨询人员与管理人员提供一个交流平台。2016年10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测评分会、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与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等单位将联合举办“2016年人才评价与开发-论坛”。此次论坛对于加速推进国家人才强国战略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及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促进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管理的科学化具有重要价值。特此诚挚邀请,并热烈欢迎各位人才评价与开发研究专家、人才评价与开发教学专家、人才评价与开发工作管理专家、人才评价与开发咨询专家与有志于成为人才评价问题与领域教学、研究与咨询的各位同仁报名参会!尤其欢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专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撰写论文参会,大会将评选优秀论文和学生优秀论文,编入文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大会还将从中选拔与推荐一批优秀学生为北京大学免试保送生的候选人。

一、##会议主题: 人才评价、科学导航、战略开发## 二、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测评分会##

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 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三、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6年10月中旬或者下旬的周六至周一共计3天(具体时间待定)

地点:北京大学

四、主要内容与议题

本次论坛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颁发会员、理事与常务理事等证书(不能代领);

(二)评选与颁发优秀论文证书(不能代领);

(三)人才评价与开发研究成果发表与交流(包括人才评价与开发产品介绍与展示)

本次论坛的主要研讨议题如下:

1.人才测评的相关理论问题研究

2.胜任力模型与人才评价标准开发研究

【医学参考文献】

3.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中的实践问题研究

4.人才集聚力的评价问题研究

5.人才竞争力的问题研究

6.人才测评与考评问题研究

7.品德测评与领导力提升研究

8.职称评审问题研究

9.职业技能鉴定问题研究

10.人才价值市场经济估计问题研究

11.绩效考评问题研究

12.人才评价的国际比较研究

13.各类领导班子配置与考核问题研究

14.人才测评理论与实践中的其他相关问题研究

五、会议征文

凡有意参加本次会议的个人或机构,可向主办机构提交与会议议题相关的学术论文。论文采纳后,主办者将向论文作者发出正式邀请函。

所提交论文要求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具体要求如下:

1.观点明确,文字精炼,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数据准确、完整。论文一般不超过一万字,并提供中文摘要(不超过500字)及关键词(不多于5个);

2.格式要求:标题(黑体标准小二号),正文(宋体五号,单倍行距);作者姓名(宋体五号),工作单位,职称以及所在省市和邮编在括弧内(宋体小五号);图、表题号及图中曲线编号均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参考文献(宋体标准小五号),应包含作者姓名、刊名、年份、卷号、起始页码;

3.论文需提供电子稿,连同论文插图等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至#url#;

4.来稿请注明详细邮政地址、邮编、单位、电话、手机、传真、电子邮箱;

5.论文选题提交的截止日期为2016年6月30日,论文摘要提交的截止日期为2016年7月31日,会务组将通过电子邮件,在收到论文选题和摘要之后的5个工作日内给予反馈;

6.会议论文提交的截止日期为2016年8月31日,会务组将于2016年9月15日前,以电子邮件形式向论文摘要与论文审核通过者发送论文审核录用通知,审核通过的优秀论文将于会后选入公开出版的论文集;

7.会议期间,主办方将为所有到会者提供大会手册、光盘和相关资料一套;

六、参会报名方法 (一)报名方式

有意参加会议者,由本人申请,敬请逐项填写本邀请函后附的“回执信息表”,并请于收到本邀请之日起,至2016年9月20日以前,以电子邮件word文档方式将回执信息提交至组委会邮箱#url#。

会议筹备组在收到“回执信息表”后,将在5个工作日内给参会代表寄发会议正式通知和信函。请各位代表届时执会议正式通知和信函报到参会。 (二)参会费用及食宿安排

1.与会者须提交资料与会务费人民币1760元/人(无工资收入的全日制学生1000元/人),包括会议资料、会议光盘、会员、理事与常务理事证书制作费,优秀论文评选与证书制作费、会议期间用餐、会务费等。

2.关于住宿问题:由于10月份北京会议较多,会务组主张参会者自行预订,会务组给予协助与帮助。请大家参考附件“住宿信息表”宾馆信息,提早自行预订。

为了保证嘉宾住宿,我们将和北大附近宾馆沟通,某些宾馆商定并争取了内部优惠价格,请嘉宾预订宾馆时,告知是北京大学2016人才评价与开发-论坛嘉宾。

请您确定住宿信息后,把住宿情况及时反馈至会务组,以便于我们统计并继续跟进。

如果海外嘉宾与特别需要会务组统一预订的嘉宾,则需要提前打入预订住宿的费用,具体金额是不同宾馆要求而定。

会议其他相关事宜,将及时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注意查收。

3.主办方将为与会者安排会议宴请,除此之外,其他花费敬请与会者自理;4.如有其他疑问,请与会议筹备组工作人员联系。

(三)联系方法

联系人:孙女士

电话:010-62767925按0传真:010-62756461

手机:18601359048

电子信箱:#url#

网站:#url#

地址:北京大学廖凯原楼(政府管理学院楼)3层310室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邮编:100871

人才评价与开发-论坛筹备组

二〇一四年三月

征文评委邀请函 [篇2]

尊敬的医师:

“第六届中国眼科学基础研究大会暨研究生导师论坛会议(ccrvo 2016)”定于2016年3月14—16日在北京市北京大学召开。本届大会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主办,北京医学会眼科分会和“视觉损伤与修复(北京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

本次会议主题为“开拓创新,共谋发展”。会议共开设院士风采、特邀嘉宾讲座、名师研讨论坛、sci 论文写作指导、国际眼科动态、基金申请解析、研究设计指导以及统计分析解析等专题,聘请资深专家进行讲解。本届大会设置的投稿专栏包括: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基因学研究、视光学研究、动物模型研究、实验技术进展、转化医学研究、眼前节研究、眼后节研究、外眼病、眼肿瘤、眼外伤及眼整形、眼屈光及低视力以及其他等十个投稿栏目。会议邀请了谢立信院士、杨雄里院士、郭爱克院士等国内知名专家,以及f. pinar aydin o’dwyer教授、david r. hinton教授、chiea chuen khor教授、stephen tsang教授以及shikun he教授等国际眼科学专家为广大参会者做精彩的讲座。

大会组委会诚挚地邀请您届时光临北京大学出席会议。为方便您安排行程,现将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会议日程

3月13日:9:00开始会议代表报到;

3月14日:大会开幕式,全天专家讲座,研究生导师论坛;

3月15日:分会场专题讲座,大会交流发言;

3月16日:分会场专题讲座,大会交流发言,闭幕式,撤离。

会议投稿方式:

请登录会议网站:#url#进行##在线投稿

(不接受纸质投稿)。

征文内容:

眼科学相关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论文。

征文要求:

1. 未在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2. 中、英文摘要均可,字数在500字左右,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和关键词5部分。文章请按顺序为注明标题、作者姓名、单位、地址及邮编、摘要内容、关键词。

3. 投稿时请各位选择相应的投稿专栏: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基因学研究、视光学研究、动物模型研究、实验技术进展、转化医学研究、眼前节研究(结膜病、角膜病、青光眼、白内障、色素膜病、巩膜病)、眼后节研究(玻璃体、视网膜病、视神经病)、外眼病(眼睑病、泪器病、眼肌病)、眼肿瘤、眼外伤及眼整形、眼屈光及低视力以及其他。

4. 本届ccrvo会议特设旅行补助奖项,组委会将根据投稿的稿件评出优秀青年医师并给予2000元资助,以此鼓励优秀年轻医生投稿。

截稿日期: 2016年1月31日

截止,过期恕不受理。被会议录用的论文,将收入大会论文汇编。

报到时间、地点:

3月13日9:00开始会议代表报到,报到地点: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地址:中国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北京大学)

会议注册费:

参会代表现场注册。

1、个人现场注册费:800元/人;

2、在读研究生注册费:凭有效学生证注册费500元/人。

餐饮住宿:

注册代表由组委会统一安排餐饮和住宿,住宿费用自理。价格届时在网站公布。

学 分

:注册代表将获国家级i类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会场位置:

北京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交通方便。距首都国际机场32公里,出租车约30分钟车程;距北京站25公里,出租车约30分钟车程。北京大学附近有地铁四号线“北京大学东门”站。

会务组电话:010-88325413;010-66583747 联系人:白玉婧 老师

投稿咨询电话:010-89292552;13681433007联系人:詹君 老师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一日

征文评委邀请函 [篇3]

尊敬的先生:

由北川羌族自治县委宣传部、县总工会、县文联联合主办的2016年“中国梦北川情”主题文学作品征文活动已圆满结束,您的作品《震不碎的国魂》在本次征文评比中荣获三等奖。我们将于2016年12月6日上午9:30在北川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举行颁奖典礼,特邀您光临。

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二0一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回执表

到场人员名单

姓名

性别

联系电话

地址

备注:1.差旅费回原单位报销。

2.如能到场请与主办方联系。

联系人:王珊珊联系电话:13890149150

征文评委邀请函 [篇4]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自2016年举办首届全国社会科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以来,迄今已成功举办五届,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树立起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往届论坛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获得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和批示。中央党校全国社会科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以打造繁荣社会科学的平台为己任,力求进一步加强全国各高校及科研院所之间的学术交流,推动学术和科研创新。经过论坛组委会的精心筹备,“2016全国社会科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将于2016年6月在中共中央党校举办。

“2016全国社会科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征文相关事宜如下:

一、论坛主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关学术议题:

1、推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政治体制改革

2、推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市场经济发展

3、推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

4、推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中国梦的实现

5、推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制度建设

二、征文对象

全国各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

三、论文要求

1、论文必须具有原创性,有独到见解和学术价值,未在任何刊物公开发表。

2、每篇论文在6000-10000字之间。

3、投稿论文格式要求:

(1)学术论文应按照学术论文的规范格式编排(word文档),论文书写顺序: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和关键词(中英文)、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

(2)论文体例:①文章标题居中,一般不超过20个字,三号宋体加粗;副标题下方,前面加破折号,居中。②作者姓名在标题下方,空一行,居中。作者单位在作者姓名下方,居中,外加圆括号。五号宋体字。③摘要在正文前,根据篇幅大小确定字数,一般不超过200字。五号宋体加粗。④关键词一般不超过5个词。五号宋体加粗。⑤正文一律用小四号宋体字,20磅行距。

(3)引用参考文献一般为公开出版物。注释采用脚注。注释体例,著作:作者、文献名称、出版单位、版次、页码。期刊:作者、篇名、刊名、年代、期号、页码。外文注释从国际惯例。

(4)文后附作者简介,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所在学校及年级、专业、通信方式(地址、电子邮件和电话)、邮编等。

(5)一人限投一稿,含合写。

4、投稿注明属于何种类别,例如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格式不符合要求的论文,不予参评。

四、交稿时间及方式

报名者请将论文以电子邮件形式,于2016年4月23日24时之前发送至

#url#。邮件主题注明【中央党校2016社科论坛 作者 论文题目 学校 手机号码】

咨询电话:

周同学:18801116691

敦同学:18301336105

张同学:18810938340

李同学(女):15036636396

五、评选与奖励

1、参评论文将由论文评审专家组匿名评审,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以及优秀奖若干名,颁发荣誉证书并予以奖励:一等奖奖金1500元,二等奖奖金1000元,三等奖奖金700元。优秀奖可获得荣誉证书。

2、评审结果将于2016年5月底之前在#url#左侧“研究生论坛”栏目公布并发出正式会议邀请函。

3、2016年6月,在中央党校召开“2016全国社会科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交流暨颁奖大会,届时将有中央领导同志和学界著名专家学者出席,同与会代表合影留恋并共同探讨。

欢迎大家踊跃参加,我们将在这里与您不见不散。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2016年4月8日

医学参考文献 第六篇_2016医学生毕业论文范文

第1篇:大隐静脉曲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拴的预防及护理

摘要下肢静脉曲张系指下肢静脉系统处于伸张、蜿蜒而曲张状态,属于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其原因与遗传如静脉壁薄弱和静脉瓣缺陷,及长期站立工作、重体力劳动、妊娠、习惯性便秘等致浅静脉内压力升高有关。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护理干预

1常见的护理问题

1、1舒适的改变;

1、2局部皮肤损伤;

1、3有静脉出血的危险;

1、4知识缺乏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大隐静脉曲张术用于治疗高龄患者日益普遍,然而,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仍然威胁着患者的生命。近年来我科实施预防优于治疗的措施,通过预防治疗和护理干预,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取得良好的效果。

2临床资料

2、1大隐静脉张高位结扎+剥离术病例214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7岁,男75例,女39例,其中伴高血压15例,糖尿病10例,冠心病2例。

2、1、1高凝状态:因手术使血液成分改变,而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

2、1、2静脉血流状态

静脉损伤时,静脉回流缓慢、下肢血流处于相对滞缓状态,可因内膜下层及胶原裸露而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形成血栓,局部组织缺氧和代谢环境而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2、2大隐静脉曲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

2、2、1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改善活动力。

2、2、2保持合适体位:坐时双膝勿交叉过久,以免压迫腘窝,影响静脉回流,休息成卧位时抬高患肢30°-40°,以利静脉回流。并穿弹力袜、可改善且防止下肢静脉曲张、只要持之以恒、能逐步控制和改善。

2、2、3避免引起腹内压和静脉压增高的因素: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长时间站立、肥胖者应有计划地减轻体重。

2、3术后早期活动:病人卧床期间指导其作足部伸屈和旋转活动,术后24小时鼓励病人下地行走,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

2、4保护患肢:活动时避免外伤引起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3护理

3、1做好心理护理

高龄患者多因精神脆弱、恐惧心理增强、疼痛耐受力下降、对病情缺乏了解、担心预后等原因,不配合治疗和护理。因此,护士应多关心患者、耐心向患者讲解病情、介绍同种病例康复的例子,消除恐惧心理、增强康复的信心。

3、2指导患者多喝水、保证足够的液体量、防止血液浓缩、进食清淡、易消化、粗纤维、富有营养的饮食,忌食高脂肪及增加血液粘稠度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因用力排便、腹内压增高至静脉回流受阻。

3、3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和长期站立工作的人,最好穿弹力袜套、使浅静脉处于被压迫状态。

3、4戒烟:因吸烟能使血液黏滞度改变、血液变粘稠易淤积、口服避孕药也有类似作用,应尽量少服用。

3、5曲张静脉合并浅静脉炎的护理

3、5、1可用安普贴薄膜外敷表皮,安普贴为无菌黏贴敷料,由水胶体附着在聚氨酯背衬上,作用为消除红肿,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和代谢。

3、5、2湿疹和溃疡:抬高患肢给予创面湿敷

3、5、3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抬高患肢和局部加压包扎止血。

向病人解释手术的目的是缓解症状、消除淤滞性并发症,恢复正常的静脉生理功能和改善外观,以便病人能做到心中有数,乐意接受手术治疗。

第2篇:浅谈低血压患者维持血液透析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医护理干预疗效和机制。方法采用针炙、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及中医辨证施护。结果增强了患者体质,加速康复、预防和减少再次发作起到了良好效果。结论中医护理干预重在治病求本,辨证施护,提高了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论文下载。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指脑血管供血不足所致短暂局灶性脑机能障碍而以眩晕为主诉的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以突然发作、反复发作为特点,严重者可合并不可逆转的脑缺血等危急征象。临床表现为眩晕、心悸、乏力、汗出、肢冷、恶心呕吐,可表现为持续性或一过性。正确的护理不仅可减轻眩晕的症状,还可减少眩晕的发作,也可以避免脑卒中的发生。我科采取中医护理干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显着。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我科收治6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其中治疗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4岁。对照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72、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症及既往史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着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一般性护理,观察组除一般性护理外分别给予有针对性的中医护理干预。1疗程后观察效果。

1、2、1中医护理干预

1、2、1、1针炙头晕较重者可针炙百会、风池、曲池、合谷等突,每日1次,连续10天为1疗程。眩晕而昏仆不省人事者,急按人中,强刺激,并立即报告医生配合抢救;眩晕伴恶心、呕吐者,加针内关、合谷、中脘等穴。

1、2、1、2健康生活方式指导①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②眩晕剧烈者应多卧床休息,缓解后起床或起身动作要慢,避免急剧转动头部。③环境要清静、通风、光线柔和。④禁烟酒、咖啡及浓茶。⑤冬春季节应注意保暖。⑥营养支持原则以膳食补充营养为主,选用易消化的食品,少食多餐。鼓励食疗。

2结果

表1两组疗效比较

3讨论

3、1中医认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以脑动脉硬化及颈椎退行性变为基础,导致小脑下动脉、迷路动脉、内耳动脉血流下降,缺血缺氧而引起1。属中医“眩晕”范畴,多由虚、瘀、风、痰等多种因素致病,病机为本虚标实,即无虚不作眩。常见于老年人。中医认为,人体以阳气为本,阳气具有温煦气化,推动血行之功,阳气充足,人体机能旺盛,气机通畅,血运正常,清窍得养,机体各种生理活动就能正常运转。若病人素体阳虚,或因年老阳衰,或因各种原因如,劳累过度,纵欲过度、嗜食生冷寒凉,病后滥用抗菌素,起居失调等导致阳气耗损,阳气不足,不能温煦气化、推动血行,气机失调,从而血行不畅,清窍失养,眩晕发作。在丹参等活血化瘀基础上,饮食应扶阳补气,可用人参或党参、黄芪、炖鸡肉、羊肉汤服用,或泡水服,多食血肉有情之品;忌食生冷、辛辣、肥腻、烟酒之品。少数病例属肝肾亏虚,髓海不足者,要注意节制房事,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可用甲鱼、山药、枸子汤。食欲不振者,可食陈皮、砂仁、瘦肉粥,以益气健脾和胃,后施以调补。

3、2日常生活应慎起居,避风寒,防外邪,畅情志。注意劳逸结合,过劳和纵欲过度。缓解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指导患者掌握眩晕发作时的应急措施,如立即卧床或扶床栏、墙等物就地坐下,闭目养神,避免走动,病情稳定下时活动时有人扶助。

3、3针炙气血亏虚者针刺足三里、三阴交、气海、脾俞等穴,以补益气血。肝肾亏虚、髓海不足者针刺肾俞、足三里、三阴交以补益肾气。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根据不同的症候特点应用中医辨证护理,饮食调理,对患者加速康复、预防和减少再次以作起到了良好效果。“急则护其标,缓则护其本”是治疗该病辨证施护的核心,是具有中医特色的有效的护理措施。

第3篇:浅静脉留置针在门诊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门诊患者护理

浅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其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近几年来,浅静脉留置针在国内得到逐渐推广和应用,其功能也得以逐步扩展,深受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欢迎,尤其适用于婴幼儿和老年人。实践证明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有保护血管的作用,其优点是操作简单,安全方便,既减少了病人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了静脉,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减轻了护士的压力,减少了护理人员被刺伤的意外,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现将本科室从2016年1月至8月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组患者240人。其中婴幼儿142人,60岁以上老年人73人,其他25人。

1、2材料选择由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246X19mm型静脉留置针。主要由肝素帽、三通管、连接管、止血夹、套管座、套管、针管组成。

1、3冲洗液0、9%生理盐水5—10mL。

1、4血管选择应选择粗直、弹性好、卧位不易受压的血管;可选择前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手背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避免在红肿、静脉炎、以及影响血液循环的部位进行穿刺。由于静脉炎的发生率下肢明显高于上肢,应尽量不选择下肢静脉。

1、5备皮备皮过程中,动作要轻,防止刮破患儿皮肤,可先用温湿毛巾擦湿患儿毛发,对胎脂较多的患儿可先用50%酒精擦拭,去除胎脂。备皮过程中要有助手在旁边固定患儿头部及肢体。

1、6穿刺方法穿刺前检查好留置针,严格无菌操作,消毒范围直径要大于8cm。用左手固定皮肤,以右手持留置针(

1、7封管方法输液完毕用10mL注射器抽取5—10mL生理盐水;从肝素帽处缓缓正压注入,因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外液容量与渗透压与体内钠水平衡及血液循环密切相关。将生理盐水充于留置针内可防止血栓形成,且无需配液,方法简单。1

【医学参考文献】

2护理

2、1健康教育

置管前护士应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目的、意义及有关注意事项,并发症的预防告知患者或患者家长,让其了解有关静脉留置针有关知识。

2、2输液完毕

分离输液管与头皮针,采用正压封管。推注封管液应缓慢,有研究表明,缓慢推注堵塞率明显低于快速推注,当封管余液还剩0、5—1ml,应边推药边退针,使封管液充满留置针内,决不能快退速推药拔针,以免血管内压力瞬间大于留置针内压力,使血液回流至留置针内,形成栓子阻塞留置针。

2、3封接后留置针的启用

每次输液前要用生理盐水10mL冲管。以确认留置针内无凝血块堵塞再给药。2冲管速度不宜太慢,也不能强行用液体强行冲出血管内凝血块,以免引起栓塞。

2、4留置针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2、4、1皮下血肿

由于医护人员在操作时技术不熟练,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或针管不牢等因素而导致留置针穿破血管壁形成皮下血肿。如发现皮下血肿,24小时内给予冷敷,24小时后热敷或25%硫酸镁湿敷。

2、4、2液体渗漏

由于选择血管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外套管未完全送人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过大,药液浓度过高或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等均可液体渗漏。如为刺激性液体渗漏,用2%普鲁卡因环形封闭。

2、4、3静脉炎

静脉炎是静脉留置针最常见且较为严重并发症,静脉炎的发生与输液种类、套管针穿刺部位操作技术有关。用热敷或2%普鲁卡因环形封闭。

2、5留管后的健康教育

对于门诊病人留管后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要告知患者或患儿家长,留置时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避免过度活动以及局部肢体受压和置管肢体下垂。1预防感染、堵塞、脱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

3应用留置针的注意事项

3、1置管前护士应了解患者病情及输液时间。若输液时间≥3天者,可考虑应用留置针。向患者或患儿家长说明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及优点,取得患者或患儿家长的同意方可应用静脉留置针。

3、2放置有留置针的患儿,要交待家长看护好孩子。在头部放置留置针的患者,要用小毛巾将孩子的双手包好,防止患儿用手抓拽,尽量减少患儿穿刺侧侧卧,以免静脉回流障碍,增加静脉炎发生率。在肢体放置留置针的患者,要避免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用托板适当固定肢体,防止导管扭曲及脱出。

3、3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预防局部感染。

3、4使用留置针期间,有时可引起并发症。如液体渗漏、导管堵塞、导管脱出、静脉炎等。为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或出现并发症时能及时处理,建议患者每天都来医院输液。

4结论

本组病例240人,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2例患者发生液体外渗,经局部25%硫酸镁湿敷后缓解,3例患者穿刺点疼痛,针眼发红,及时拔针后,消毒局部,2天内症状消失。静脉留置针限制7天为留置允许最长时间,最短为2天,门诊输液患者留置针的使用是可行的。院外护理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使用留置针的操作技巧也比较完善,真正做到改善输液、方便工作、实惠患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金娥,周梅荣。静脉留置针的临床运用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6,01(8):366、

2梁燕,王业创,李德群。生理盐水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液的临床观察J。山西护理杂志,1998,12(2):80-81、

3王春丹。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科的应用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6,01(29)99、

第4篇:浅谈两种术式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理想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近期6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开腹治疗组和腹腔镜治疗组,对比两组不同术式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全部治愈,无死亡

病例,内镜组在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三项指标均小于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明显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明显改善预后,显着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治疗疗效观察职称论文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biliarypancreatitis,ABp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yc/406322/

推荐访问:医学参考文献格式 医学参考文献例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