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美文 > 新秀美文 > 广东车改方案

广东车改方案

时间:2017-12-30   来源:新秀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新秀美文】

广东车改方案 第一篇_集团车改方案

集团车改方案

一、背景

2010年11月22日,国家发改委正抓紧启动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相关工作,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促进此项工作加快推进。 2012年12月中央提出“八项规定”,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将公车整治列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范围,进一步纠风并规范制度,让公车改革峰回路转,势在必行。

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第五章明确提出公车改革的方向:“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并提出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等改革方向。

201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务用车体制将迎来一场全面改革,其范围不仅涵盖中央党政机关、也将延展至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公车改革、公车配备管理政策等方案。

二、目的

本着“减少用车成本及管理成本、保障业务工作开展、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坚持积极、稳妥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确保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兼顾公司和员工利益,通过公车改革制度,逐步实现公司业务用车市场化、社会化、货币化,建立起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经营情况的用车制度。

三、范围和对象

本次车改范围定为集团各子公司主要领导及各部门。 车改的对象为上述在职、在岗人员,

四、车改形式

租赁服务,用车单位可根据用车时间、用车数量、驾驶司机等相关服务要求,向集团租赁相关车辆。

货币补贴,车改对象不允许使用单位车辆,根据公司领导职称、业务需求,直接以货币形式作为车辆使用补贴。

五、车改方案

(1)、租赁化

1.1融资性租赁:

使用人在三年租赁期间,公司承担65%的租金费,以公司名义出资补贴租金。剩余35%租金费用由使用人自行承担。

使用人在租赁期间进行摇号,租赁期限到期后,公司直接将该车过户到使用人名下。(过户费由使用人自行承担)

1.2、经营性租赁:

由使用人全款支付使用车辆费用,公司将在五年内,平均每月以固定金额标准,补贴使用人车辆费用。使用人在五年内进行摇号,使用期限到期后,公司将该车直接过户到使用人名下。(过户费由使用人自行承担)

1.3、车辆使用津贴:

1.31、领导用车津贴:3000元/月。(包括燃油费、过境费、停车费等)

1.32、车辆使用津贴包含了车辆使用人在本地区范围内的车辆使用费用,原则上超支不补。

1.33、经公司批准,车辆使用人在本地以外地区使用该车出差的,其燃油费、过境费、停车费等使用发票可呈至公司财务报支。

2.1、临时性租赁

因业务工作需要,进行临时性租赁车辆使用,使用单位需在每月31日前,按照核算租赁费用支付。

2.2、短期、长期性租赁:

因业务工作需要,进行短、长期性租赁车辆使用,使用单位需在每月31日前,按照核算租赁费用支付。

(2)、货币化

1.1 公司按 万元的补助标准,由领导以个人名义购买车辆,登记车主必须是参加车改者本人。

1.2 车改人员与公司签订服务协议,五年任职期满,车辆归领导个人所有。

1.3 车改的人员在岗时享受车改待遇,协议期内领导人员辞职、被免职或工作调出的,从变动的次月起停止享受车改待遇,车辆收回;个人可自愿将车辆折旧余额(按五年折旧期)款项补交公司后,车辆归个人所有。

1.4 车改人员享受3000元/月的车辆城市交通补贴(包括燃油费、维护费、保险费等),每月由个人持发票在补贴指标额度内据实报销,规定的补贴标准实行限额包干、超支自负的原则,车辆装饰、日常维

修维护等费用及意外因素造成的损失由本人负责。

六、其他【广东车改方案】

为配合我市公务车制定改革,顺应时势,节约成本费用,促进廉政建设,规范车辆管理,集团将全面推行公车改革方案,有效控制和使用办公费用,拟对集团及各权属公司及事业部办公用车管理进行改革制度。

车改后设立《集团租赁车辆服务中心》服务于集团及各事业部,并针对车辆使用进行统一化管理。同时,建立一系列配套制度,解决用车补贴核定、租用车辆、应急车辆使用管理等相关环节的规范问题。 《集团租赁车辆服务中心》将本着“减少用车成本及管理成本、保障业务工作开展、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细化工作要点,认真实施工作项目,并设立健全的岗位编制如调度部、安检部、行政部、保险部等职能部门服务于集团各权属公司及各事业部。

广东车改方案 第二篇_广东公车改革方案获批

广东公车改革方案获批:正厅级每月补贴1690元 2015年05月12日 03:03 来源:新快报

1720人参与 357

评论

日前,广东省纪检监察学会主办的刊物《广东党风》杂志披露了广东公车改革的主要方案。制图:陈芳(南方都市报)

广东公车改革方案获批,省直机关下月底前完成改革

广东公车改革将于今年完成。近日,广东省纪委机关刊物《广东党风》刊发了广东公车改革的最新举措,披露的《广东省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下称方案)显示,今年6月底省直机关将率先完成公车改革,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于9月底前完成,各乡镇于年底前完成。

中央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车改补贴标准是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地方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上述标准的130%。

广东车改补贴标准严格按照这个规定执行,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广东省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具体补贴标准为:正厅级1690元,副厅级1500元,正处级1000元,副处级800元,正科级600元,副科级450元,科员300元,科员以下250元。同一地市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不同地市最高补贴标准差距不得超过20%。

广东省监察厅原副厅长、第三届广东省监察学会会长谢谷粱说,目前的车补是通过对交通费进行测算,经过认真调研出来的,比较合理、可行,容易取得社会共识,各地必须按照中央的精神不折不扣地执行。

车补车补比预估的低?计算方法相对合理!

在货币化公车改革模式中,车补额度无疑最受关注。根据方案,广东省直机关公车改革方案中的车补额度与之前大多专家预估的2000多元标准有出入,相对珠三角一些城市来说,是否偏低了点? 对此,谢谷粱表示,由于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如工作的忙闲不均,外出的比例不同,路途的远近不等等,很难精确计算出每个人实际所需的动态的公务交通里程。目前采取的只是一个相对合理、便于操作的计算方法。

从方案也可看出,车补标准根据职位由高到低。此前,有人认为职务越高的官员出门公干并非越多,级别越低的普通干部不代表出门就越少,车补根据职位来一刀切是“益了处长苦了科长”。

谢谷粱认为,公车改革不等于发放交通补贴,之所以会有少数人对交通补贴的级差感到心里不平衡,主要是“车改”后,把暗补变为明补,容易刺激人们的神经。

以货币化改革来说,公车改革属职务消费改革,交通补贴是解决取消公车后公务活动所需的交通费用,并非生活福利补贴。

实际上,车改前往往是给领导干部配一台车,折旧费、养车费加上司机费用,每年要6万-8万元左右。而科员、办事员并不会与领导争车坐;车改后领导领取的交通补贴,只是原来费用的一小部分,而对于中层以下干部,本来用车机会就不多,“车改”后有一定数额的交通补贴,大多数人满意。

这样看来,公车改革是“变着法子”剥夺了领导干部的某些特权。

监督对特殊用车喷涂公车标识,举报有奖!

在对特殊公务用车的保障问题上,方案提出,“允许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机关适当保留部分调研接待用车”,“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严格限制在一线执法执勤岗位”,“筹建跨部门行政综合执法执勤用车平台,并在两年内完成”。尤其是对公检法部门应该保留多少用车,可以说是这次车改“难啃的骨头”。在公车改革中,对这些特殊车辆该如何监管? 谢谷粱表示,从工作实际出发,的确需要适当保留部分执法执勤用车。从过去“车改”的实践来看,严格控制保留用车的数量和加强管理监督,是必须关注的两项重点工作,就是为了防止有的人“车改”后“补贴照领,公车照坐”。

谢谷粱建议,对保留下来的执法执勤用车(公安、国安等部门需要执行特殊任务的除外),统一喷涂明显的公车标识,以便于群众监督。同时,建立公务用车工作日记,车管部门和司机对每次出车的任务、人员、时间、地点一一登记,以利于内部监督,而每台公车也安装GPS记录仪,通过科技手段实时监控行车记录。

另外,规定节假日公车一律封存在指定的停车场,特殊情况需要用车必须经过批准并办理用车手续。同时,制定并严格执行违反公车使用规定的纪律追究和经济处罚办法,并鼓励群众监督,奖励有效举报,形成全社会监督的局面。

安置公车司机何去何从?可安排五条出路!

随着货币化公车改革的推进,公车司机将何去何从?谢谷粱坦言,在公车改革中受冲击最大的是两类人,一是领导干部,二是单位司机。前者被触动的是面子,后者被触动的却是饭碗。 谢谷粱介绍,公车司机属于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一般占行政编制的

10%-15%。司机队伍中来自部队退伍兵、志愿兵的不少,而且是经过严格考察后选调进来的,一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比较高。“车改”后大部分司机无车可开,需要转行或另谋出路。

根据试点经验,在坚持做好深入细致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对司机去向可以安排五条出路:一是本人具备条件的,鼓励其报考公务员或转任其他岗位;二是成立社会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机关出租车队,安置一批司机;三是已到或接近退休年龄的,可按政策办理退休或提前退休;四是愿意退职后自谋职业的,按有关政策办理并提供帮助;五是对临时工、合同工按合约规定解除雇用关系。

目前,不少政府部门都有接送员工上下班的班车,公车改革后,这部分车辆的使用将会取消,让不少公务员颇有微词。谢谷粱建议,在“车改”中,有条件的单位要重视解决员工上下班路途较远的交通问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保留接送员工集体上下班的通勤车,或向公交公司租赁此项服务,所需费用由乘车人负担。

效率为省钱少出门?考核不合格得不偿失!

取消公车后,外出办事改乘公交车或摩托车、自行车,会否降低工作效率?也有人担心,个人领取交通补贴后,可能会有人为了节约费用而少出门、不出门。

对此,谢谷粱认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车改”后干部普遍买不起小车,外出办事只好坐公交车或摩托车、自行车,效率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但对于珠三角等经济较发达地区,不少机关大院停放的私家车远超过原来公车数量。理论上来说,的确有为节省交通费减少出门办事的可能性,但他认为,大多数党员干部的觉悟不会那么低。同时,交通补贴在使用中的刚性也很强,如上班、开会不能迟到、缺席,外出办事没有正当理由不能不去。如果有人为了“心疼交通费用”影响了工作,导致考核不合格,那就得不偿失了。

广东车改方案 第三篇_车改方案

恒旭集团车改方案(草案)

为了进一步深化集团内部改革,规范企业车辆管理,最大限度减少车辆成本开支,特制定本车改方案

一、指导原则

(一)车辆配置调整以满足集团运营需要为目的,旨在提高工作效率和车辆资源使用效益。

(二)充分考虑集团和管理干部的承受能力,既有利于调动管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又能有效降低集团交通成本。从工作实际出发,车辆配置与交通费管理相结合。

(三)减少集团冗余车辆,有效避免车辆使用过程中出现公车私用、浪费严重、管理失控、安全隐患大等问题。

(四)规范车辆和交通费管理,统一标准,按标准管控,动态调整。

二、组织机构:集团成立车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小组负责制定车辆改革总体方案和实施细则报集团董事局主席审批后执行。

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曹伟训【广东车改方案】

成员:曹克训、殷小平、代小平、朱峥荣、汪占毅

三、车辆配置调整对象:本次车辆配置调整主要针对集团中高层管理公务用车,调整对象主要包括:

(一)恒旭集团董事局成员,集团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

(二)恒旭集团各分、子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和享受副总经理待遇以上的其他高级管理人员;

(三)董事局主席特批的集团管理技术骨干人员;

四、车辆的配置

(一)集团配置专用车辆标准

1、集团董事局成员配车标准由董事局主席决定;

2、集团高级管理干部,含以下岗位人员:董办主任、总裁助理、监事长、分公司总经理、副监事长、副总裁、巡视组长等,购车总价位原则在15-20万元人民币之间,本价格含车款、车辆购置税等;

3、本公司中、高级管理者,含以下岗位人员:各部门总监、主任、技术总工,购车总价位原则在12-15万元人民币之间,本价格含车款、车辆购置税等;

4、子公司副总及其他管理人员,含以下岗位人员:分公司副总经理、建材各厂经理,各项目副总经理、董事局主席特批的骨干成员等,购车总价位原则在8-12万元人民币之间,本价格含车款、车辆购置税等;

5、根据工作性质配置限量公务车(如集团行政中心、财务中心等部门)车价在10万元之内;

6、购车款一次性通过公司转账形式汇入经销商账户中,原则上个人不经手;

7、所有管理层配置车辆人员必须连续在集团公司服务满5年以上才有资格按照级别标准申请配置车辆。

(二)公司统一配置的车辆日常保养修理、保险费用约定:

1、统一指定修理厂按审批流程报批的维修保养。特殊情况需在指定修理厂之外修车的,经主管负责人批准后执行;

2、公司按照统一标准为配置公务车购买商业保险且保险受益人

为公司;

3、确定油耗,控制标准,超出自己承担,因工作出差在宜宾市外或公司所辖区域外的长途用车,按实际里程和油耗报销油料、过路费;

4、车辆日常行驶、维护、清洁、管理由配车人自行负责。

五、车辆使用费用

(一)交通费用定义

交通费用是指:在单位所在地区域内办理公务时,驾驶自有公务车辆所发生的交通费用。

(二)定额标准

1、恒旭集团董事局成员配车交通费用:按实际报销;

2、恒旭集团高管、中高管、子公司副总及以上人员配车交通费:按限制标准报销;

3、公务车辆油耗按照实际报销;

4、岗位级别变动的,从变动次月起,按新岗位级别调整。

(三)费用报销

1、相关费用可凭有效票据和限额标准按审批流程报销,超出标准和范围的费用自理。

2、费用报销实行按月报销,年终结清,超额自理的办法。

3、费用报销标准待定。

六、车辆处理制度

(一)、公务车辆实行配置五年报销制度,从配车之月算起集团中、高层管理人员连续为集团服务五年的,此车归配置人所有;

(二)、从配车之日起未服务满五年离职的,配车人按照会计分期方法将余款上缴公司之后,此车归配置人所有;

(三)、配车人离职后不愿意余款购买车辆的,公司收回配置车辆待分配,且不向配车人摊派配置车辆购车及相关项目产生的余款;

七、其他

(一)本方案由车改领导小组拟定,报董事局审批后执行;

广东车改方案 第四篇_已有29省份上报车改方案

已有29省份上报车改方案,全部获得审核批复

取消77.58万辆公车,821.22万公务人员参改

地方车改:每人每车都要统计到(深阅读·关注公车改革②)

本报记者 胡安琪 许 诺

《 人民日报 》( 2015年12月08日 04 版)【广东车改方案】

中央和国家机关本级车改已全面完成,情况更为复杂的地方车改目前正有序推进。地方车改进展如何?车改后怎样有效保障公务出行?对于基层公务人员关注的问题,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一一向本报记者解答。

地方车改推进情况如何?

省级方案有序批复;不搞“一刀切”,按先内地后边疆、先中心城市后县乡基层的节奏推进

有媒体称地方车改“尚未进入实施阶段”“进展过慢”。“只不过没到终点,并不是没有起跑。”中央车改办负责人指出,地方车改与中央和国家机关本级车改同步进行,车改启动以来,各省都成立了以省委、省政府负责同志为组长的车改领导小组,按中央统一要求,开展调研摸底和数据统计,起草车改实施方案,“各地都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每个人、每辆车都统计到了。”

该负责人介绍,考虑到我国中东西部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有些地区交通不便,工作距离较远,公共交通和社会化车辆服务体系不健全,地方车改涉及的情况更为复杂,中央车改领导小组要求地方车改一方面坚持中央确定的原则要求,另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按先内地后边疆、先中心城市后县乡基层的顺序和节奏,分层级分步骤稳步推进。”该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2015年4月,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通过了《关于地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制定与报送有关事项的通知》,并批复广东、陕西两省车改总体方案,地方车改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截至目前,除西藏、新疆和新疆兵团按计划放宽进度要求以外,全国29个省份车改方案均已上报,中央车改领导小组分六批全部审核批复。目前,陕西省已完成省本级车改,地市改革全面推开。北京、天津、江苏、安徽、湖北、广东、贵州等省份已基本完成省级机关车改,正在向地市推进。预计今年年底,近20个省份将完成省级机关车改。

该负责人表示,总体看,地方车改正在扎扎实实平稳有序推进,并不能说“慢”。下一步将重点加强对地方车改组织实施的协调指导,了解研究各地的困难和问题,把握进度的同时,确保改好改到位。

能否做到真正节支?

直接节支率7.88%,省本级节支率11.07%,加上间接和潜在支出,综合测算节支率更高 记者了解到,已批复方案的29个省份,共有参改公务人员821.22万人;改革前公车总数170.26万辆,取消77.58万辆,压减45.57%;共需安置司勤人员58.48万人。平均节支率7.88%,其中省本级平均达11.07%,均高于7%的预期目标。

该负责人解读说,车改前,账面上的“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只是“冰山一角”,公车实际费用往往在各种专项经费中列支,车改节约的就是账面上看不见的“沉没成本”。另外,如果综合测算司勤人员养老、医疗、办公用房等费用支出,车改实际节支率还将有较大提高。 中央车改办负责人认为,车改的节约是“制度性节约”,通过改革公务出行方式,从制度上确保公车真正用于公务,切实防止公车私用。“实现的是真正的节约、根本上的节约,且越到地方越明显”。

车改后公务出行受影响吗?

地方各级均保留一定数量调研用车,执法执勤用车向基层一线倾斜,建立集中管理平台提高使用效率

车改后会不会没车下乡了?不少人有这个担心。对此,中央车改办负责人介绍,这也是在推动地方车改过程中,决策层特别重视的问题。中央车改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跟每个省份一对一交流,关注特殊省情、市情、县情,制定下发的《关于地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制定与报送有关事项的通知》中明确,车改后,地方各级可保留一定数量的调研车辆,用于保障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及深入一线开展工作、处置突发事件。特别要求保留车辆尽可能多配备到基层和一线,允许边远地区、交通不便的山区县和乡镇,在全省整体节支率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多保留调研专用车辆。

该负责人介绍,为体现向基层执法一线倾斜的原则,《通知》也明确,执法执勤用车原则上按省级不超过30%、地市级不超过50%、县区及以下不超过60%保留。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原有车辆配备管理严格,如2011年专项治理中严格落实中央精神,或先期已进行车改压缩了车辆,或执法执勤涉及交通条件复杂等情况,保留比例可适当放宽,按省级不超过40%、地市级不超过60%、县区及以下不超过70%的标准执行。直辖市执法执勤任务较重,按市级50%—60%,区(县)及以下60%—70%执行。

“过去各单位分散用车,可能10台车都不够用;现在集中使用,可能3台车就够了。”中央车改办认为,通过鼓励各地建立保留车辆集中管理平台和跨部门综合执法用车平台,实现从分散使用到集中使用的转变,从而提高车辆使用效率。

公车改革后多数领导干部“无专车可坐”,但不应因此影响正常工作,公务交通补贴发放后,城区内的公务出行方式可自行选择。“我们始终要求确保车改后不影响下基层调研等正常工作。”该负责人说。

广东车改方案 第五篇_2016行政管理个人述职报告

2016年即将过去,回顾一年的工作,有很多感概,2016是我全面主持投资公司总经办管理工作的一年。也是自己在行政管理经验与能力方面得到提升的一年。我主要的职责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与领导来实现对公司行政事务、总务后勤的全面管理与监控。这一年的工作中,感受到在公司领导的帮助、同事们的支持下自已所取得进步的喜悦,感受到在工作中与各位同事共同努力取得成效的自信,感受到在工作中因面对众多事务不能面面俱到而留下的遗憾,感受到因能力有限面对行政工作如何更好的创新思路而留下的思索。回顾一年的工作,有成绩,也有不足。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述职述职,请公司领导及各位同事给予指正。

※做了哪些工作

※工作中的感悟

※对本人评价

※明年工作思路

一、2016年所做的工作 (一)确定思路,明确目标

年初,根据公司领导整体要求,我制定了总经办2016年度工作计划并在2002年对总经办提出“三服务、四标准化”的基础上确定了2016年的工作重点即以“规范化管理、程序化动作、制度化约束、文明化办公”建设为目标,全面提高“三服务”水平,做到管理、事务、服务一体化的整体目标。实现管理、事务、服务的一体化我认为是总经办工作的重要目标,管理弱,水平上不去,事务弱,效率上不去,服务弱,形象上不去。只有用强化管理带动整体工作,用搞好事务推动整体工作,用规范服务贯穿整体工作,才能不断提高办公室工作水平,保证各项决策的贯彻实施。在确定了总目标后,按月进行了跟进、分解、落实。

(二)以CI为平台,规范公司行政事务管理

为进一步升华公司的经营理念,创造和形成统一的公司形象,以CI规范管理为平台,积极推进公司规范化管理包括:

1、统一规范公司行文格式,制定模板,大力推广,统一形象。对公司常用文书如通知、报告、上下行文统一格式,制作成电子版模板,全面推广,使公司机关公文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各事业部分公司在公文的规范化意识上也明显进步。

2、统一办公事务用品制作对各分公司信纸、信封、笔记本、合同书封套、纸杯、手提袋、台签纸、等按CI手册进行了统一要求和制作。

3、以招标为手段,降低各项行政管理费用在去年对办公事务用品招标的基础上,今年又要求对车辆维修、计算机、网络设备、外设及耗材统购方面、绿化美化等有关大额费用支出方面进行了招标。通过招标比价,不但费用有了明显降低,而且提高了服务的频次与质量。

4、我们根据公司整体要求,对行政制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修订,同时下发了8个文件模板、84种表格,从形式上对全公司的行政工作进行规范,有效地提高了公司机关及各事业部行政工作的水平与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发挥部门整体优势,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

总务后勤工作是总经办管理的组成部分之一,他们担负着公司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因其工作的繁杂性、重复性的特点使得其工作人员容易产生懈怠。而如果他们的工作出现问题势必会影响到公司的整体形象,因此,加强对服务人员、保卫人员的管理、及平常工作的关心,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范围,使得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才能造就一支作风硬、高水平的后勤服务人员。

1、大楼3名服务人员承担着大楼楼道、12个卫生间、4个会议室、投资公司及各事业部9名领导办公室的卫生清扫工作。为保证工作按时按质完成,要求服务人员每天9:10分上班,周六轮流加班。服务人员不仅承担着卫生清扫工作,还承担着公司接待任务。今年因优化了接待工作流程公司如有重大接待工作,一个电话、一张接待通知单,服务人员就会从欢迎牌到会议室的布置全面完成。另外对会议室的使用、会议室费用的消耗服务人员都进行了认真的登记核算分解。一年下来,各事业部、各部门会议费用使用情况一目了然。为促进员工技能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工作单调和枯燥的感觉,今年对大楼和餐厅服务人员采取了职务轮岗的办法。对门卫保卫班长实行了竞聘的办法。通过竞聘,激发了他们高度的工作热情,公司乱停放车位的情况有人制止了,人员进出认真登记如有遗漏严格考核了。尤其在今年非典期间,服务人员保卫人员体现出了对工作高度的责任心,认真登记进出人员,每周一会,每周一训,每月一考工作井然有序,保证了公司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四)加大检查指导职能,搭建行政管理平台

根据公司整体要求,我认为总经办在做好投资公司行政业务的同时,重要一个职能是制定政策、制定规章制度并保证整个公司行政办公系统顺畅有序、保障公司生产经营顺利进行。做为投资公司总经办必须纵向深入各事业部及分公司,监督检查指导其各项行政工作能否按公司制度要求规范运作,是否为生产经营搭建好了管理平台、服务平台、信息平台。今年三次到9个分公司对行政工作进行了检查。一方面对行政业务工作进行了检查,更重要加强对行政人员的业务工作的指导及对公司工作理念的宣传。作为一名合格的行政人员我认为品质比能力更重要,热情比经验更重要,。

(五)提升业务素质,营造学习型团队

行政工作繁琐、事务性工作较多,做为行政管理人员,有时容易陷入事务堆里而得不到提升,而部门整体水平的高低取决于部门每位员工的的工作水平,提高部门人员的工作能力尤为重要。今年在建立部门学习型团队和倡导快乐的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希望每个人在自已的工作中能感受到工作的乐趣和自身能力的提升。如我在部门内部组织了《把信交给加细亚》《做一个合格的屯河人》等的讨论和演讲活动。对部门人员都安排参加了本专业的培训。并坚持召开周例会,通过相互交流学习得到共同进步。平时注重给大家创造学习的机会,并努力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如部门原临时工电工王军,因其本人比较爱学习,在工作中多压重担,多给机会锻炼,8月份,在番茄事业部的招聘中,被优先聘用。今年部门人员新增管理人员四名,在工作中一方面注重对他们的培训,一方面多加授权,本人在平时工作中,比较注重业务学习,结合专业学习了《企业行政办公国际化管理》,并对自己所学内容制成幻灯片与大家共同分享,通过学习找到了自己在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

(六)维护制度的权威,保证制度有效执行

今年年初,公司领导提出创建制度文化,在公司内部重点组织了制度建设和流程重组。企业的制度文明不但体现在有良好的制度建构上,做为总经办一项重要职能就是让制定好的制度得到良好的执行,如考勤的制度、双文明检查制度、办公用品领用的制度等,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人情关系和特殊情况,我们一方面要求严格按制度办事,但也为公司制度如何更好的适应公司的发展、如何更人性化的管理带来的思索。

二、工作创新意识

我认为,工作创新并不是执意的一种创造,更重要的是体现的一种工作激情,一种激发自我潜能、提高工作价值的热情,今年在工作中,我在此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也希望对行政管理工作中能有一些新的突破。

(一)在公司领导的授权下,对进出口公司用车制度进行了改革,制定了车改方案,并认真贯彻实施。

(二)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员工的满意度指数

今年我们对番茄事业部、糖事业部、果业事业部共11个公司300多名员工进行了满意度问卷调查,做这次问卷基于两种考虑。一是当好使参谋助手作用。及时掌握动态,能向领导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第二,问卷调查的内容大都是关系到员工切身利益如心情是否舒畅、工作环境是否舒适的小问题,看似小问题,是否处理得当会影响到公司的整体形象,影响到员工的整体士气。想通过问卷,既找到公司在管理方面存的优势,更发现工作中的劣势,并达到最终改进的目的。如在问卷中,我们了解到大家对加班、调休的问题比较关注,在今年制度重新修订过程中,我们重新做了调整,不做一刀切的规定,由各事业部根据产业实际情况自行制定。

(三)组织对各事业部、分公司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

因公司组织机构的变化,各事业部及分公司行政人员大都是新手,工作中达不到高质量的工作标准,制度理解的不统一,造成工作质量、服务质量不到位。因此只有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理论修养,才能保证为公司更好的发展提供基础服务平台。11月,对各事业部的48名行政人员第一次组织了为期3天的业务技能培训班,通过培训,提高了行政人员的专业技能,建立了行政管理系统沟通交流的平台。

三、工作中的感受

1、作为一名合格的行政人员我认为热情比经验更重要,品质比能力更重要。平凡的行政工作有时需要更加投入一种工作热情。

2、总经办主任处于双重角色,一是“总管家”和“不管部”的双重角色一是“领导”和“被领导”的角色,善于当好领导,当好服务员,。把握所应扮演的角色,把握好工作分寸,管理不巨细,参谋不决断,不揽权,不越权。

广东车改方案 第六篇_2015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第1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意见>的通知》(粤发[20XX]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对我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以社会功能为依据,突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逐步建立公益目标明确、布局结构合理、投入机制完善、治理结构规范、微观运行高效、监管制度健全的现代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机制,促进我市社会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根据现有事业单位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将其划分为行政类、公益类和经营类三个类别。公益类事业单位再划分为三个小类别,即公益一类、二类、三类。

1、行政类事业单位:指依据法律法规授权,按规定程序批准设立,履行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部门自行委托事业单位承担行政职能的不作为依据。

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是:职能归位、调整机构。即对获批准的行政类事业单位予以保留,将其经营服务性职能剥离,并交由其他机构、社会组织;对编制数少于6名的行政类事业单位,将行政职能回归行政部门,机构与相关事业单位进行资源整合。对申报未获批准单位,则根据其社会功能划定相应的公益类别。

根据省编制部门的审批程序规定,行政类事业单位审批权限上收到省,并由省按程序报中央编办。在分类时,市编制部门将对现有事业单位进行清理和调整,对拟定为行政类的事业单位要求申报部门和单位列出法律法规授权依据,并依照省的规范格式和要求汇总,按机构编制审批程序报批。改革后,除法律法规授权外,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2、公益类事业单位: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和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为国家机关行使职能提供保障的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等不同情况,这类单位具体划分为三个类别。

(1)公益一类:指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经济社会秩序和公民基本权利、政府必须予以保障、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以及只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

这类事业单位的宗旨和业务范围由政府确立并严格监管,不得从事任何的经营活动。单位的机构编制要严格管理,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予以保证,履行责任依法取得的政府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具体包括:党校(行政学院),基础性或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人口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军队退役人员服务管理机构,行政服务中心,社会保障经办机构,政府资金和项目管理机构,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残障康复机构,公共卫生机构,人事、教育考试机构,承担义务教育的少年体校,公益性宣教、咨询机构,法律援助机构,彩票管理事务机构,公共图书馆,公共博物馆,文献情报、档案馆,地方志编纂机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科技馆,土地储备、土地整理机构,地震、气象、环境等监测预报机构,基础测绘和地质调查机构,离退休(老龄)服务机构,应急救助机构,战略物资储备机构,强制性检验检疫机构,完全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信息机构、基础或公共科研任务的机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教育助学机构等。

(2)公益二类:指面向全社会提供涉及人民群众普遍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公益服务,政府予以支持,可部分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以及主要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

这类事业单位按照国家确定的公益目标和相关标准开展活动,在确保实现公益目标的前提下,可依法开展相关的经营活动,提供公益服务依法取得的行政性事业性收费,要按规定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依法取得的经营性收入用于公益事业发展,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具体包括: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政府举办的示范性幼儿园,基础应用科研院所,一般性技术推广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对外交流促进机构,职业病疗养机构,运动项目管理机构,体育训练基地,公共体育场馆等。

(3)公益三类:指从事的业务活动具有一定公益属性,但社会化程度较高,与市场接轨能力较强,可基本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这类事业单位自主开展公益服务和相关经营活动,受政府委托承担有关公益任务的,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予以相应支持。具备转企条件的逐步转为企业。具体包括:职业培训、非学历教育,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一般性疗养机构,咨询服务机构,一般性评鉴机构,非强制性检验检疫机构等。

公益性是事业单位的根本属性,在分类改革中要进一步清理整顿事业单位,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完善公益类事业单位布局结构。一是改革要在清理整顿的基础上进行。对实行大部门体制进行整合的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要统筹考虑,优化业务流程,进行结构调整,整合重组;对工作任务相同、相近或在一个区域内重复设置的,要打破条块、部门界限进行重组;对设置过于零散、规模过小、服务对象单一但仍有社会需求的,要予以合并;对公益服务任务萎缩,工作量严重不饱和或工作任务已完成的,要予以整合或撤销。二是改革要充分体现区域覆盖,资源整合。对检验检测,要打破部门壁垒,按照优化、效能的原则,整合技术设备、技术手段相同或相近的的检测、检验机构,以及同在一地、任务不饱满的同类检测、检验机构。解决政府重复投入、检测资源浪费问题,全面提升公共检测能力与水平。对信息机构,要结合电子政务建设,以职能转变促进政府管理创新,推进信息机构的分类调整和资源整合。部分公共管理职能重的部门可依托信息机构建立完善政府决策咨询机制与平台,促进公众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对投诉机构,要整合资源,建立完善统一的投诉受理平台,完善运行机制,强化监督和资源共享,实现一个电话受理,一个窗口对外,方便群众投诉。三是对混合型事业单位,即: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别属性的事业单位和其它目前难以确定类别的事业单位,应对其职能进行剥离、调整后再确定类别;对由多个不同类别属性的所属单位组成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确定各个单位的不同类别;对职能混合不宜进行剥离的,按“就低不就高”的原则确定类别。

3、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指从事生产经营服务活动,以营利为目的,已经实现或经过调整后可以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的改革方向是:对完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转企;对部分既开展经营活动又从事公益服务的,视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对无市场前景、转企成本过高或转企后难以生存的,予以撤销。今后不再批准设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目前仍列为事业单位管理但不应列入事业单位的行业学会、学术联谊、咨询经纪、鉴定评估、公正、认证等机构以及承担非强制性技术检验、检测的事业单位,要转为民间性社团或社会中介组织,依法独立开展活动。具体包括:开发应用型科研机构,工程勘察设计机构,宾馆、招待所,经营性体育场馆等。

4、暂不纳入分类改革的事业单位:根据全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1)人民群团(不含其下属事业单位)暂不分类。具体包括:清远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清远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清远市科学技术协会、清远市残疾人联合会、清远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清远市红十字会、清远市基督教三自爱国委员会、清远市佛家协会等8个单位。(2)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技工学校等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主要按标准进行管理,中央和省正在制定或修订相关机构编制标准,故暂不分类,机构性质、人员编制等维持现状。具体包括:清远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清远市职业技术学校、清远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清远市高级技工学校等4个单位。(3)根据省文化专项体制改革的精神和部署,文化系统事业单位暂不列入此次分类改革。具体包括:清远日报社、清远广播电视台、清远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报、清远广播电视台经营广告中心、清远广播电视台电视中心、清远广播电视台广播中心、清远广播电视台技术传输中心、清远广播电视台网络中心、清远市民族歌舞团、清远市演出公司等10个单位。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要求各地成立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机构编制部门与组织、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有资产管理、法制等部门相互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

(二)召开动员大会

4月20日召开全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会议,由机构编制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市直副处级以上单位工作人员参加。转发《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意见〉的通知》,印发《清远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会议既是全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动员部署,也是制定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方案的业务培训。

(三)时间安排

全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因地制宜、分级组织;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稳妥推进。改革于20XX年4月启动, 11月完成,12月检查验收和总结。市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的具体安排:

4月-6月,受理市直所有行政类事业单位的材料和上报工作;受理审核农业局22家、林业局18家、民政局9家、残联6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12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局4家、旅游局1家、法制局1家,科学技术局2家、教育局6家、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8家、卫生局11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家,合计98家事业单位的送审材,6月底前按程序报批。

7月-9月,受理审核住房和城乡建设局16家、城乡规划局6家、国土资源局6家、气象局3家、国资委1家、交通运输局10家(其中,清远市交通运输开发公司隶属市国资委)、公路局(含公路局)14家、水务局5家、发展和改革局2家、审计局1家、统计局1家、物价局2家、财政局7家、经济和信息化局3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1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2家、民族宗教局1家、司法局5家、城市综合管理局(包括市环卫处及其下属单位)11家,合计97家事业单位的送审材料,9月底前按程序报批。

10月-11月,受理市委2家、市政府9家、清远经济开发区10家、无线电管理处(含无线电管理处)2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含机关事务管理局)4家、市政府金融工作局1家、红十字会办公室4家、社会科学联合会1家、科学技术协会2家、市委组织部2家、市委宣传部2家、市委统战部1家、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1家、总工会3家、妇联3家、检察院1家、广东丝源蚕业有限公司1家,合计53家事业单位送审材料,11月底按程序报批。同时,对分类改革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暂未解决的难点问题进行集中处理,一并上报。

12月,对全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并写出总结材料上报。

四、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稳步推进。市直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审慎实施。具体工作由市机构编制部门会同组织、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有资产管理、法制等部门组织实施,各部门要按各自的职责分工,统一思想,通力协助,针对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进行沟通研究,提出办法和对策,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二)严格机构编制管理。分类改革期间,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原则上只减不增,确应需要新增机构或编制的,采取机构有撤有设、编制有减有增的办法,实行部门或行业、系统内调剂,动态管理。任务取消、下放和转移的,编制相应核减。有明确规定必须增事业设机构的,严格按“撤一建一、总量控制”的原则办理。确需新增财政补助事业编制的,要根据“整合资源,优化结构”的原则在经营管理类型相同的机构之间内部调剂解决。

(三)严肃纪律,强化监督。市直各部门、各单位要树立大局观念,改革期间,暂停人员调动,不得利用改革之机突击提拔、评聘职称;要严肃财经纪律,严禁隐瞒、侵吞单位国有资产。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工作。

第2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为推进全市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改革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的通知》(晋发〔20XX〕16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市县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改革的意见》(晋办发〔20XX〕1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X中、X中、X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积极配合政府机构改革,本着规范、搞活、发展的宗旨,通过对事业单位进行清理规范,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逐步建立起基础优先、服务公平、区域均衡、门类齐全的公益服务体系和公益目标明确、投入机制完善、布局结构合理、治理结构规范、微观运行高效、监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yc/405925/

推荐访问:广东事业单位车改方案 广东省公务员车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