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美文 > 新秀美文 > 生态农业发展前景

生态农业发展前景

时间:2017-12-27   来源:新秀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新秀美文】

生态农业发展前景 第一篇_生态农业发展趋势浅谈

生态农业发展趋势浅谈

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虽然农业实现了粮食产量“九连增”、农民收入“九连快”,但由于长期以来农业发展模式粗放,特别是人们对农业生态平衡问题认识不足,没有正确处理好发展生产和保护生态环境、开发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之间的关系,目前的农业发展不仅速度缓慢,而且生态状况日益恶化。2013年下半年,对农业生态问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了密集调研,促进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也成为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生态农业受到重视

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治化,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

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其中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确定为今后农业工作的重点。

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是调研的主要方向,多位专家提到,“农村的生态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农村化肥、农药的有效使用量仅占施用量的30%,有近7成浪费,进一步造成了水源地的污染。此外,农村生活垃圾、秸秆燃烧造成空气污染、地下水过度开采、工业污染转移到农村等问题也较为突出。代表农业新型生产方式的绿色循环经济、废物循环利用、低毒高效农化

领域有望获得政策大力支持。未来“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农业的重要政\策取向,“生态农业”将取代“石油农业”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2、农业生态系统遭长期破坏

农业文明所依附的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与社会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力密切相关的系统。这种系统的健康,直接关系到一个区域内的环境调控、功能调控乃至生物结构调控。虽然其基本依附土地系统来进行生产,但却是一个地方生态适宜性和居民健康水平的最基本保障。即使在拥有高度社会发展水平和工业水平的北美、欧洲,政府仍旧出台大量的政策和给予大量的补贴来保证农业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反观中国,却往往从作物产量潜力极限出发,滥用化肥、地膜、农药,使农业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地膜污染也更加严重。近20年来,随着大棚农业和地膜玉米的普及,我国的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我国每年地膜应用量近百万吨,地膜覆盖面积达1000多万公顷。大量残留地膜不仅造成了白色污染,而且导致了土壤-作物系统的重金属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环境。

此外,我国每年有废弃的农作物秸秆6.5亿吨,它们利用率很低,大部分被焚烧,或抛弃于河沟渠或道路,变成有机污染物,对大气和水体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农村的环境卫生和居民健康。

3、如何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

在如今的市场经济背景下,生态农业不可能回归到若干年前“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田园式生活”的农业模式。生态农业延续了现代农业的生命力,靠的是促进产业链的延长,形成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紧密结合的产业体系,构成一个比较复杂的经济系统。通过这个体系,农业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

要是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农业的内涵不断得到拓宽和延伸,农业的链条通过延伸更加完整,农业的领域通过拓宽,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

而要打造一个这样的技术体系,远景设计研究院认为关键还在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根据现代产业组织理论,有效的农业产业组织创新会不断地完善农业产业组织体系,进而促进市场结构的改善,提升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使农业获得较好的市场绩效。因此,培育农业产业组织,完善其组织体系,就成为提高生态农业市场竞争力和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

我们已经在就土地流转、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问题上进行相关的改革。其中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家庭农场在2013年文件中被重点提及。“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文件中的明确表述,正在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的产业组织形式发生转变,以家庭农场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正在成为实现生态农业发展的主力。

4、国家生态安全理念下的生态农业

目前,生态环境问题与安全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研究发展的长期课题。农业生态系统退化、地球基本生物系统格局的转变以及石油储量的枯竭,将是未来一个国家安全与否的重要因素。近代以来,对农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人类对地下水、矿产、海上渔业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争夺,已经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并引发了不少冲突。

过去的几十年中,农业经济增长主要是一种粗放型外延式扩张。这种靠着

化肥、农药等高投入、高消耗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不仅大量消耗资源, 而且造成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由于资源承载力的限制,我们实际上已不具备继续沿用粗放外延扩张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以提高效益和质量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生态农业发展前景 第二篇_浅谈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概况

浅谈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概况

学院:城市学院101班 姓名:李青原 学号:10271125 课程名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阐述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发展绿色农业面临的问题,为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提出“必须树立环保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循环利用为主要发展方式;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 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全力提高农业生产实力; 规模经营、集约管理,推进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对策建议。

[关键词]绿色农业; 目标;问题; 对策

1、 绿色农业的内涵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绿色农业是指一种对环境保护,农产品数量与质量安全,可持续续发展有利的现代农业发展形态与模式 。它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应该归属于农业经济发展的范畴,同时它又是传统农业经济的一种创新,是摒弃各类农业种种弊端取长补短、内涵丰富的一种新发展模式,是一定历史条件的必然产物。绿色农业通过采用高新绿色农业技术,形成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其目的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确能够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满足城乡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绿色农业的发展是成熟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模式向农业的全面推广和示范的一种精英平民化的发展模式

2.绿色农业的提出背景与发展目标

2.1绿色农业的提出背景

当今世界,农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一是人口持续增长对食物安全(数量和质量)需求的压力加大。二是现代常规农业的发展出现瓶颈,面临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三是经济社会对农业多功能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绿色农业之所以能够应运而生,其提出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 生态安全问题。农业在欧洲被为污染行业,主要是因为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化肥、农药、除草剂中有毒有害物质及农业弃物不可避免的进入土壤、大气和水,造成农业立体污染,而大气、水污染是众多致命病症的重要诱因。因化肥、农药的流失而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遍及我国五大水系和众多湖泊,其中淮河、洞庭湖、太湖、洪湖尤其严重。 据专家测算,目前我国化肥利用率不到30% ,而每年大量使用的农药仅有0.1%左右可以作用于目标病虫, 99.9%的农药则进入生态系统。

2.3食品安全问题。 从食品数量安全上看 , 20世纪末我国农产品供给总体上达到丰年有余,只存在结构上的短缺或剩余。随着本世纪初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农产品市场供求上国际市场调剂能力有所提升,数量安全问题有所缓和,而质量安全问题凸显出来。 由于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农药和产后加工过程的色素、添加剂等污染,造成食物源性中毒事件逐年有所增加。 2000年以来,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病例数达2 万~4 万人次, 专家估计实际数量要高出10 倍, 也就是 20 万~40 万人次。这其中尚不包括难以估量的累积性慢性中毒和隐性危害。

2.4 贸易壁垒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成为美国限制进口最多的国家;欧盟对我国茶叶的检验项目已从过去的6 种农药残留的检验增加到62 种; 2005 年, 日本颁布了新的 《肯定列表制度》,其中仅《暂定标准》限量标准就很严格,严重影响我国农产品的对日出口。据不

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有近100 亿美元的商品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原因主要是我国农业生产标准体系建设落后,标准偏低且陈旧,认证也跟不上发展需要,没有标准化的生产体系的规范,无法从根本上保证农产品的质量。

3.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

绿色农业是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发展道路选择作出的一个战略判断,旨在通过合理利用农业生态资源,加强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使农业生产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中,实现农业经济活动的绿色化转向。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的发展目标,可归纳为“三个确保、一个提高”。

3.1 确保农产品安全。 农产品安全主要包括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绿色农业的发展之所以适合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国情,重要原因是它能够有效解决资源短缺与人口增长的矛盾,这就要求绿色农业必须以科技为支撑,利用有限的资源保障农产品的大量产出,满足人类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需求。

3.2确保生态安全。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在通常情况下总是平稳地进行着,与此同时生态系统的结构也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即为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系统中的物种数量和种群规模相对平稳。3. 确保资源安全。 绿色农业发展要满足人类需要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农产品,就必然需要确保相应数量和质量的耕地、水资源等生产要素。

3.3 确保资源安全。 绿色农业发展要满足人类需要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农产品,就必然需要确保相应数量和质量的耕地、水资源等生产要素。

3.4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尽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随着经济发展在逐渐降低,但由于农业连接的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农民,而且农业担负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物的生产,因此,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必然成为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绿色农业由于倡导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的国际流通等,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也是必然结果。

4、发展绿色农业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在发展绿色农业上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4.1土地资源利用。我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但随着近几年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房地产用地和企业用地不断扩张,耕地面积大幅锐减,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 耕地流失为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发展绿色农业经济设置了客观环境障碍,土地是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基础载体,怎样充分利用好仅有的耕地,是摆在我国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战略面前的 一大难题。

4.2市场能力适应。尽管在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和推广应用农业科技化耕作技术的支撑下,我国粮食连续7 年增产,但农业的生产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要求,农业生产效益并不高。主要是因为农作物生产成本高而品质不高导致农产品销售困难,难以满足消费者对于高品质低价农产品的需求。积极探索农业经济发展途径以适应市场需求,增强农业经济实体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是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关键环节。

4.3农业生产方式。传统小规模农业生产模式短期的效益的索取导致耕地质量的逐年降低。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不但极大地破坏了土地生态系统,造成了土地生产能力的不断降低,怎样转变这种生产方式,形成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合理生产方式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同时以农户为单位的耕作方式成为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的重要障碍,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不利于集约化、集团化的绿色农业经济发展。

5 发展绿色农业的对策建议

5.1树立环保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发展绿色农业必须树立环保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循环利用为主要发展方式,以保护农业生态系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地整合农业经济发展的有生资源。

5.2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农业科研院所的作用,根据我国现有耕地分布情况,认真研究并制定详细可行的绿色农业经济发展规划,对绿色农业经济产业的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和科学设计,明确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根据区域间不同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特色,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做到绿色农业产业合理布局。要根据规划制定出台相关的推进措施,将任务逐级落实,发挥各级政府宣传引导作用,切实转变农户的传统生产观念和思维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农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夯实基础、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5.3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全力提高农业生产实力绿色农业经济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常规农业向科技农业转变的一次革命,不但需要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生产技术作为支撑,更需要政策的扶持和关键环节的统筹。因此,需要政府各个相关部门通力配合,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为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提供基础设施保障。着力打造一支掌握绿色农业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质量认证等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措施的科技人员队伍。为绿色农业生产、加工、贸易和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流通服务,不断增强绿色农业经济实体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绿色农业产品的经济附加值。

5.4 规模经营、集约管理,推进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要选择客观环境好、生态标准高的绿色农业产品生产基地,根据市场需求选择抗病能力强、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农副产品率先进行试点,以试点引领基地建设,以基地推动区域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建立基地生产、科技院所研发、企业生产销售一条龙的绿色经济产业链条。逐步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品牌,提高产品档次和知名度,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为主导促进绿色农业产业优化升级。【生态农业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生态农业发展前景】

[1] 严立冬.绿色农业发展与财政支持[J].农业经济问题,2003,(10):36-39.

[2] 赵艳春.浅谈农业经济发展的途径[J].农民致富之友,2010,(3):47.

[3] 张百忍.农民增收面临的问题及增收途径[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10):13-14.

[4] 黄建彬. 原州区农业经济工作中的问题与发展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4):4-5.

生态农业发展前景 第三篇_2016-2020年中国生态农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6-2020年

中国生态农业

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内容简述

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系统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利用农业生产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按照自然规律发展起来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农业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设现代农业和生态文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我国农业发展正面临着资源紧缺与消耗加大的双重挑战,对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迫切需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禀赋不足,农业发展地域空间小,并且随着城市化、工业化推进,农业优质资源外溢已成客观事实,所以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坚持走高效生态农业的路子。

近年来,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生态农业相关技术研究取得较大进展,支撑了我国农业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在政府扶植、农业技术不断革新以及食品安全意识逐渐提升的背景下,以环保、生态为主要特征的新农业已经成为创业投资界的“新宠”。2015年1月6日,农业部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将与浙江省共同推进浙江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建设,并将在全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动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实践证明,生态农业是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它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世界范围内对于能源危机问题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普及和增强,生态农业乃至生态经济也必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引导世界经济向资源节约和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生态农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十六章,首先介绍了生态农业的定义及分类,接着对国内外生态农业的发展做了细致的解析,然后对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林业、生态畜牧业,生态渔业的发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随后,报告重点介绍了我国重点区域生态农业的发展,并对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园区、重点企业进行了细

致的透析。最后,报告对生态农业的投资状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并对其未来前景进行了科学的预测。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商务部、财政部、农业部、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中投顾问市场调查中心、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生态农业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生态农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报告目录

【生态农业发展前景】

一、生态农业基本内涵 ................................................................................................................... 5

二、生态农业发展历程 ................................................................................................................... 5

三、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现状 ........................................................................................................... 6

四、新型生态农业经营模式 ........................................................................................................... 6

五、生态农业投资热点分析 ........................................................................................................... 8

附:报告详细目录 ......................................................................................................................... 10

一、生态农业基本内涵

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生态农业发展前景】

二、生态农业发展历程

我国的生态农业是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把发展与保护、当前与长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我国生态农业从传统的有机农业中吸取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全面规划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合理配置的大农业;注重农、林、牧、渔等各业的全面发展,协调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实行多种经营;强调合理使用农业系统外的辅助能源,避免造成环境污染;主要的生产方式有立体种养、废物的循环利用和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病虫害防治等;重视农村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多能互补的解决农村能源不足的问题: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治理沙漠和盐碱地,使农业生产有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形成背景。我国生态农业的兴起和发展具有深刻的社会、经济和历史背景。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代表,面临的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尤其严重,压力更大,需要为全世界作出贡献。

我国生态农业追求生态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与西方生态农业排斥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现代化先进技术的作法不同,中国生态农业是以提高生产力与效益为基本目标,遵循农业生产中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以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结合为基础,核心是注重资源的充分利用与环境的保护,符合我国具体的国情,因此,在实践中易于发展。

发展历程。我国生态农业的兴起与发展,受当时国际上替代农业思潮的影响的同时,也与我国传统农业基础和农村农业经济发展需求密切相关。我国生态农业从其发展历程上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小型试验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期),这一阶段从理论上探讨国外生态农业模式,并与我国传统农业进行比较,从实践上开始了生态农户和生态村的建设,提出诸多模式、技术操作方法。(2)正式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涌现出大量的生态农业建设典型,而且由从前的生态户和生态村规模扩大到生态乡和生态县,这些典型模式多样、做法各异,但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表现突出,得到各级政府的肯定和重视,是生态农业建设从试验探索阶段开始向有计划示范推广阶段发展。

【生态农业发展前景】

(3)正式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从中央到地方把生态农业建设作为农业很长经济发展中的一项战略任务,并制定出相应的发展规划与实施措施。

生态农业发展前景 第四篇_浙江省生态农业发展前景

生态学论文

----浙江省生态农业发展前景

班级:园艺121

姓名:高磊

学号:201201070125

【生态农业发展前景】

2014/11/09

浙江省生态农业发展前景

高磊

(浙江农林大学 杭州·临安 311300)

摘要:生态农业简称ECO,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1】

关键词:生态农业 现状 有利 制约 建议

引言:我国生态农业生产面积为301295公顷,居世界第八位,但是生态生产的面积占所有面积的0.06%,所以说我国生态农业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此我进行了这方面的调查,查阅文献,对浙江省发展生态农业提供参考,发现现在的不足与优势,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1、我国生态农业的现状

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农业基础,我国农民有着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近年来,我国生态农业成功发展,并且呈彭波上升的态势。前几年我国有机农业开始起步并发展,国家环境保护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率先开始有机农业的研究与时间,中国大陆的农场与加工厂获得有机认证。这为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国大多数有机生

态生产基地分布在我国的东北部,从数量和面积上分析东三省最大,但是从产品加工程度和质量控制上分析,浙江、上海、北京、山东、江苏等东部地区较占优势。

生态农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生态农业已经受到各级政府重视并且正在逐步提高对其重视度,消费者对生态有机食品寻求量不断加大,生态农业在社会上被广泛关注,我国内部生态有机食品的消费潜力巨大。

2、浙江省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2.1浙江省发展生态农业的时间较早,且种类多,浙江省从事有机产业并通过认证的企业,茶叶类134家、竹笋类14家、畜禽类3家、水果类4家、水产3家、食用菌5家、油料3家、其他16家。

2.2浙江省2003年有机食品生态农业种植面积25.7万亩(其中野生植物采集面积为3.28万亩),水产养殖面积82.7万亩(其中千岛湖水面面积80万亩),家畜养殖数量很少(生猪3150头,羊10000只)。

从种植业基地面积看,竹笋种植面积最大(10.3万亩),占种植总面积的40.1%,其次为茶叶(8.9万亩),占种植总面积的34.6%,其它种类有机作物的种植规模都不大。【2】

2.3浙江省生态农业发展存在问题

2.3.1在浙江省,生态农业地域较少,生态有机种植规模不大,其面积仅占浙江省耕地面积的1.1%;

2.3.2生态种植业在浙江省所有生态有机产业中占据主要地位,

生态畜牧、禽蛋、水产等养殖行业规模不足,发展失衡;

2.3.3浙江省属于多山地区,所以生态有机产业无法集中,这就需要统一规划与布局;

2.3.4浙江省生态有机产业主要是茶业,这就造成了产品结构不够多元化,种类单一;

3、浙江省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3.1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条件

3.1.2 2003年浙江省下发《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提出建设生态省的发展战略,打造“绿色浙江” ,这就使得浙江省发展生态农业有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3.1.3浙江省虽然近年来农业不如北方省份发达,但是经过前几百年的农业积累,再加上当代浙江省的农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近几年积极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已经形成了竹木、茶叶、蔬菜、干鲜果、食用菌、中药材、花卉苗木等主要生态农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较大的加强,已初步具有现代生态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3.1.4要发展生态农业就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浙江省的科研队伍比较发达,部门齐全,结构合理,拥有各级农业科研机构和各类农林高等院校几百家。

3.1.5浙江省地处江浙沪中间,毗邻上海,这就使得浙江省的生态有机食品有着广阔的国内市场,且浙江省属于东部沿海省份,对其开阔海外市场提供了便利,浙江省经济非常发达,人民对生活品质要求高,对安全生态的有机食品需求量就很大,尤其是婴幼儿与老人,

以及直供的人,在国内生态农业前景很广阔。

3.1.6许多民营企业对高效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兴趣浓厚,投资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正在成为投资的热点,加之浙江省民间资本发达,也使得生态农业发展将加速进行。

3.2发展生态农业的制约因素

一是扶持生态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尚未出台(或很不完善);二是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政府管理缺位;三是生态农业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不够;四是有机食品质量监管体系不完善;五是信息不畅,宣传滞后;六是生态农业的管理和生产、营销等方面的人才缺乏。【3】

4、对策建议

4.1政策扶持

要进一步加大对生态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主要是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和技术扶持力度。要针对地方优势产业,出台地方性的倾斜政策,加大对绿色生态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提升特色农产品的比较经济效益,确保生产不受影响。要进一步加大技术扶持力度。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全新课题,经验不足,农业主管部门及相关科研院所要派出专家到农民个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培训指导。

4.2组织保障

要进一步加大绿色生态农业品牌的创建力度。农业品牌建设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为此,要进一步加大农业品牌建设力度,按照“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做大做强名牌产品”和“保护农产

生态农业发展前景 第五篇_2016关于加快我市生态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本 文

第 一

网 g o n

g w e n .

1

k e

j i a

n

.

c

o

m

收 集 整 理 6 关于加快我市生态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为促使XX生态农业由小变大,鄂州农产品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迈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我们一行先后深入到梁子湖区“涂家垴镇万亩无公害红薯高产示范片”、“太和万亩有机农业基地”,华容区“湖北鄂州台湾生态农业创业园”,鄂城区“樊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争创国家级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市这个目标,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的现状

我市有丰富的山水资源、特有地理位置,素有鄂东聚宝盆、江南鱼米乡之美誉。全市现有耕地面积61.2万亩,水面65.1万亩,林地27.5万亩。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了“六有”。

(一)有生态农业示范片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市开展生态农业建设以来,先后建设了一批具有一定水平和代表性的生态农业示范片。如梁子湖生态农业示范区,百里长港线、樊寺线生态农业示范带和华容省级农产品加工园等,对我市生态农业起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二)有生态标志农产品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市建立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4个,示范基地面积63万亩,通过以点带面带动了全市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形成了遐迩闻名的武昌鱼、河蟹、珍珠、茭头、莲藕等一批“原字号”和“土字号”特产。武昌鱼不仅成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咏物绝句,而且成了美国连续几届总统的首选中国菜。XX生产的螃蟹曾“横行”香港,销量占市场份额六成以上,“梁心”牌有机番茄在武汉超市上架,“梁道”牌稻米正在加工生产。丰富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资源为我市生态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先后荣获多个“国字号”、“省字号”名片。

(三)有生态农业模式

立足自身特点,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推行区域化布局,大力示范和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形成了红润池湖农业生态园“良心种植、有机营养”的种植模式,太和万亩有机农业“喝”山泉水、“吃”有机肥、“戴”生态圈、“当”健康神的“全产业链”模式,泽林镇万亩湖农场水稻种植推行的“统一品种、统一肥料、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化作业、统一收购”“五统一”管理模式,东港大丰循环牧业示范园的“猪─沼—菜”循环牧业种养模式,峒山生态园“宜居、宜业、宜游”模式等一批相对集中连片、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农业模式基地。

(四)有土地流转创新

目前我市土地流转方式主要有:“土地股份式流转”、 “土地托管式流转”、“土地转让性流转”、“土地季节性流转”等流转方式,建立了土地流转保证金制度,开展了确权确地试点工作,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保障机制。

(五)有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

近几年以来,加大农业投入品管理,实施沃土工程,提高肥料利用率。全市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复播面积达55.8万亩,举办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样板36.5万亩。积极开展农业环境污染事故调处工作,近年来查处农业环境污染事故十余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近100万元。

(六)有生物能和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大力推广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全市秸秆机械化还田近50%。积极推进沼气工程建设。如东港沼气供应站采用国内领先的搪瓷钢板升流式固体床中温发酵工艺,循环利用农业资源,实现了燃料、饲料、肥料有机转化,有助于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在生态农业发展上取的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群众的期盼相差较远,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距离。主要存在“六强、六弱”:

一是扩大发展规模意识较强,打造精品意识较弱;

二是创立“品牌”意识较强,提升“品牌”意识较弱;

三是注重短期效益观念较强,忽视环境保护意识较弱;

四是做表面文章较强,在资金、技术帮扶解困方面较弱;

五是依靠领导支持、项目支撑较强,坚持市场决定取舍意识较弱;

六是土地流转急功近利意识较强,着力化解深层次矛盾意识较弱。

三、对策和建议

生态农业建设能够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功能,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我们立足XX的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针对鄂州目前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按照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思路,认为全力发展我市生态农业,重点要抓好“六变”。

(一)变发展现代农业为生态引领

要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特色+科技+品牌”的发展路子,以生态农业发展为主线,以绿色科技为支撑,着力建设以循环经济为主导的生态产业体系、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体系、科学、高效、稳定的基础保障体系。我市生态农业发展的方向与目标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要将生态农业发展作为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战略方向;二是要将生态农业发展作为制定各项农村发展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三是要将是否有利于生态农业发展作为衡量农村工作。只有这样,我市生态农业发展才有出路,才有希望。

(二)变土地流转为土地换股权

流转土地对实行规模化、机械化耕作,发展生态农业至关重要;但目前农村社会处在转型期,有各种矛盾的复杂性,还有土地流转缺乏保障机制、流转机制,有效激励机制等因素,导致流转工作非常困难。“土地换股权”模式有助于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效率的提高,并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有效维护农民权益。这种模式的实质在于,在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企业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并享受分红。太和万亩有机农业基地以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采取“收益保底、盈余分红”方式,成功进行了土地流转。

(三)变单一种植为复合型产业

发展生态农业,带动观光农业,要打造“精品”“亮点”,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要充分立足生态园山青水秀、“绿色环保”以及生态休闲的特点,充分利用生态园的自然景观,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和集“自然—生产—休闲—康乐—餐饮—教育”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发展体验农业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复合型产业园。

(四) 变拓展品牌为提升品牌

一是要以政府引导、企业创建为主。大力推进叫响“梁心牌蔬菜、梁道牌大米、武昌鱼、梁湖有机碧玉茶、有机茭头、梁湖大闸蟹”等产品品牌的产业化经营,努力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尽快形成鄂州市的特色和名牌,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二是要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品牌创建,形成一批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三是要实施品牌兴企战略,加强品牌整合,在每个行业选择几个市场占有率、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引导资产、资源集中,推动形成一批有影响、带动力强的品牌。四是要加大有机认证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具有公共属性、地域特点的品牌,在国家级、省级媒体进行广告宣传,给予财政补助。

(五)变政策扶持为多元化投入

一是财政要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支持生态农业建设。二是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运用贴息、补助、以奖代补、投资参股的方式,引导、吸引民间资金、社会资金加大对开发生态农业的投入,建立起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农户和社会共同投入的投融机制。三是实行整合和奖扶机制。捆绑项目,集中投入,最大限度地项目资金的规模效益。同时,对生态农业建设任务完成好、发展速度快的地方实行重点倾斜,优先扶持。对从事生态农业开发、生产和营销的企业和个人给予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四是制定一套政策。制订和完善有利于生态农业建设的财政、税收、价格、信贷、贸易、土地、风险投资等方面政策,为生态农业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形成有利于生态农业发展的行为规范经营约束、利益调节、成果保障的政策体系。

(六) 变市场准入为寻找市场

国家新政策“农产品市场准入制”有规定,所有农产品必须经过检测达标后才可以上市场销售,凡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的农资产品是达不到国家卫生食品标准的,这就意味着辛苦种植的农产品不值钱,甚至辛苦劳动将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有时会亏本。那么我们在发展生态农业上必须做到:一是重视科技支持。推广应用高产、优质、抗病虫新品种,着力推广腐熟无害化的农家肥料、微生物肥、绿肥和绿色农业生产准用的化学肥料,积极推广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应用频振式杀虫灯,开展绿色农业加工工艺的引进和应用。二是联系一批高校,在我市建立高校生态农业技术应用试验基地,发挥高校的科技支持生态农业发展的技术优势。三是打造专业营销团队,根据生态农业定位的品牌,进行了市场调研,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营销模式。四是开展推介、对接活动。组织开展或参加各种大型农产品博览会以及“农超”对接活动、大型采风活动,展示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成果,扩大我市农产品市场营销,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本 文

第 一

网 g o n

g w e n .

1

k e

j i a

n

.

c

o

m

收 集 整 理 6

生态农业发展前景 第六篇_2015生态农业项目策划方案

方案一:生态农业项目策划方案

第一章 项目总论

一、项目名称

三原生态农业开发

二、选址

马额镇邵村

三、项目提出的理由

邵村沟地面积2000余亩,占全村总土地面积的48%。长期以来,沟壑区气候干旱、土壤贫瘠,几乎颗粒无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气候的变化及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土地基本处于荒芜状态,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大,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造成邵村沟地多年贫瘠的原因主要在于长期以来气候干旱、少雨,人们对沟地的忽视,加之道路不畅通,从而使沟地利用率处于极端低下的状态。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科技、经济、交通等的发展,为我们合理、有效的改善和利用每一寸有限的资源提供了极为优越的条件。能够在荒沟里成功引水,通过现代化农业设施,植树造林,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多样性,不但能够改变沟壑目前荒芜的状态,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起到改良土壤、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绿化和美化自然环境的作用,为人们多创造一份绿色、多增添一份笑容,从而发挥出荒沟变绿地所带来的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

1、为了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号召,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转变观念,调整农业产业模式,积极推进退耕还林、规模化养殖,保持水土、改良土壤,解决沟壑荒废、水土流失等问题,我本人计划在三原邵村自行开发荒沟土地80亩,积极开发林业、果业、养殖业等生态农业项目。

2、三原多沟壑,长期处于荒废状态,水土流失极为严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果品和肉食品的消费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对于土地的综合开发治理,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沟壑治理的推广有着深远的意义。

3、推广绿色生态立体农业模式,改变邵村沟壑荒废的状况,重塑自然环境,改善土地质量,减少水土流失,同时为消费者提供真正无公害、新鲜、营养、优质、安全、无药残的农产品。

4、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加大三原沟壑治理的步伐,大大提高沟壑的整治力度和效果,同时提高本地区农民收入和自然环境质量。

五、项目资金筹措

项目投资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0万元,流动资金20万元。以自筹资金为主,同时争取农业部门支持。

第二章 市场分析与预测

一、国内消费现状

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速。就目前的消费状况来看,由于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认知度较低,有机概念宣传推广还没有深入人心;国内有机农产品销售市场和销售渠道还没有真正形成,缺少有效的销售网络和平台;消费群体还没有真正形成;再加上政策、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阻碍了消费群体的培养。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品质需求进一步增强,更加追求健康、绿色、环保、低碳的生产生活和娱乐消费模式。

二、市场分析与预测

从世界范围来看,发展有机农业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它对多种农业生态区域、气候类型和社会制度的适应性表明了它是一种有效的农业生产方式,其发展前景是非常乐观的。有机农业的发展,将由单一、分散、自发的民间活动转向全球性的农业运动,由区域性布局转向全球性布局,由关心环保到关注环保和食品安全,由绿色食品扩大到绿色产品,实现有机食品认证国际化,从事有机农业的农场数量将空前增加,其销售渠道将实现多元化。

第三章 项目概况

一、拟建地点

三原邵村

二、建设内容及规模

三、项目建设进度

2015年1月开始,3月份完成核桃树栽种,5月份完成环颈雉投产,7月份完成蔬菜栽植。

第四章 项目建设技术方案

一、土壤害虫防治技术

危害农作物的土壤害虫主要有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等。它们在土壤中生活,危害时间长,较难防治,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采用农业防治(深耕多耙、借助机械力量杀死部分虫卵和成虫)、化学防治和诱杀防治(糖醋液诱杀、灯光诱杀)、以肥治虫(氮肥治虫、磷肥杀虫、草木灰液杀虫)等。

二、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采用生物特效农药,常见的有动、植物源农药,昆虫激素及微生物农药,如鱼藤精、烟草、除虫菊素、杀螟杆菌、白僵菌、春雷霉素、庆丰酶等。

三、生物技术

生物防治包括以虫治虫和以菌治虫。其主要措施是保护和利用自然界害虫的天敌、繁殖优势天敌、发展性激素防治虫害等。

四、动物饲料添加剂和药品替代产品和技术

在当代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市场下,陈旧的饲养方法已经无路可走,天然饲料科技越来越得到大家的接受和支持。一些经过研究的新饲养方法建立在与抗菌素饲养法完全不同的理念之上。它们含有益生菌、有机酸、脂肪酸、酵素、有机矿物质、天然霉菌霉素吸附剂,取代了含动物性成分的同类产品以及许多其它相关产品。

五、畜、沼、菜(果)一体化有机生态模式构建技术

围绕沼气池建设,把种植、养殖有机结合起来,对农业生产进行技术创新。

第五章 项目建设投资概算

第六章 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本项目投资收益率高,正常运做5年后预计利润可达50万元,投资利润率达到6.2%,投资回收期较短,现金流量良好,偿还能力强。

二、社会效益

1、促进沟壑治理步伐,减少水土流失。

2、可以给社会提供大量水果、蔬菜和畜禽产品。 3、提高当地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改变当地自然环境,做出沟壑治理的标榜企业。 5、促进大学生回农村创业就业。

第七章 结语

一、本项目的发展配合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符合国家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有利于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推进当地荒沟治理的速度和水平,有利于改善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

二、本项目可以充分发挥关中地区的资源优势,通过各种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建立起从林业、果业为生态养殖提供优良环境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yc/405125/

推荐访问:生态农业发展规划 中国农业发展前景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