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健身运动 > 什么是控制信息

什么是控制信息

时间:2018-08-22   来源:健身运动   点击:

【www.gbppp.com--健身运动】

什么是控制信息 第一篇_管理信息学简答题

管理信息学简答题

1.什么是信息?信息具有哪些特征?P5-7

答: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表征,表现的是客观事物状态和变化的实质内容。

信息的特征有:(1)客观性(2)普遍性(3)不完全性(4)依附性(5)价值性(6)时效性(7)可传递性(8)可存储性(9)可扩散性(10)共享性(区别于物质的一个重要特征)(11)可加工性(12)有用性

2.什么是信息资源?它包含哪些要素?答:狭义信息资源,指的是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广义信息资源,指的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包括信息、信息技术以及相应的设备、资金和人等。归纳起来,信息资源由信息生产者、信息、信息技术三大要素组成。(1)信息既是信息生产的原料,也是产品。(2)信息技术,是能够延长或扩展人的信息能力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作为生产工具,对信息收集、加工、存储与传递提供支持与保障。(3)信息生产者是信息资源中的最关键因素,信息和信息技术都离不开人的作用。

3.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哪些技术?答:信息技术简单地说技术是指扩展人类信息处理功能的技术,是关于信息的产生、发送、传输、接收、变换、识别和控制等应用技术的总称,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扩展人类信息处理功能的技术。具体包括信息基础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应用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等。

4.信息社会有哪些主要特点?答:信息社会的特点包括:1.信息、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和物质、能量一起构成社会赖以生存的三大资源。2.信息社会是以信息经济、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它有别于农业社会是以农业经济为主导、工业社会是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经济。3.在信息社会,劳动者的知识化成为基本要求。4.科技与人文在信息、知识的作用下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的文化被追求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新的社会规范和文化所取代。5.人类生活不断趋向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

5.什么是信息管理?它有什么特征?答:信息管理是人类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简单地说,信息管理就是人类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管理。信息管理作为一个专门的管理类型,既具有管理的一般性特征,又具有自己的独有特征:(一)管理特征1.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2.信息管理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之中,有其自身的管理,同时支持其他管理活动。 (二)时代特征1.信息量迅速增长。2.信息处理和传播速度更快。3.信息处理的方法日趋复杂。4.信息管理所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

6.信息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答:(一)系统原则:即以系统的观点和方法,从整体上、全局上、时空上认识管理客体,以求获得满意结果的管理思想。其内容包括整体性、历时性和满意化等三个原则。(二)整序原则:整序:对所获得的信息按“关键字”进行分类排序。(三)激活原则:指对所获信息进行分析和转换,使信息活化,体现为管理者服务的管理思想。(四)共享原则:是指在信息管理活动中为获得信息潜在价值,力求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的管理思想。 (五)搜索原则:是指信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千方百计地寻求有用信息的管理思想。

7.霍顿和马钱德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有哪些要点?答:马钱德和霍顿是IRM理论的奠基人、最有权威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她们关于IRM的理论要点有:(1)信息资源与人力、物力、财力等自然资源一样,都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因此,应该像管理其他资源那样管理信息资源。(2)IRM包括数据资源管理和信息处理管理。(3)IRM是企业管理的新职能,产生这种新职能的动因是信息与文件资料的急增、各级管理人员获取有序的信息和快速简便处理信息的迫切需要。(4)IRM的目标是通过增强企业处理动态和静态条件下内外信息需求的能力,来提高管理的效益

8. 信息战略规划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信息战略规划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信息资源管理总体战略目标的确立、信息基础设施战略规划、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和信息管理组织战略规划等4项。(1)信息资源管理总体战略目标的确立:目的是为组织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指明方向,为组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管理组织建设的发展方向提供准则。(2)信息基础设施战略规划:主要是对支撑组织信息技术应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操作系统和数据管理技术进行规划。(3)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信息系统建设是组织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的关键,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应充分考虑组织信息资源管理总体目标、内部业务流程、业务和管

理人员对信息的需求,还要容纳先进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法来提高组织信息系统的有效性。(4)信息管理组织战略规划:主要包括高层信息资源领导规划,信息管理部门规划,信息管理队伍规划。

9. 简述BSP方法的基本思想。答:BSP方法是一种通过全面、系统地对组织的基本业务活动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其信息需求,为信息系统建设提供有效依据的方法。基本出发点: (1)信息系统必须支持组织的目标;

(2) 系统规划紧密围绕组织的基本业务和核心业务;(3) 从全局出发,全面考虑系统各个环节、各个层次的管理过程与信息需求;(4)系统须为组织提供完整一致的信息和信息服务;(5)当组织的结构、人员发生变更时,系统应能保持其生命力;(6)系统建设需贯彻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10.信息管理组织战略规划的目的是什么?它包括哪些方面的规划。答:信息管理组织战略规划的目的是为组织一支在最高层管理者的领导和支持下的强有力的信息资源建设和管理队伍以及组建信息管理部门指明方向和出谋划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高层信息资源领导规划:通过设立CIO、组建组织信息资源管理指导委员会或实施信息资源管理一把手原则等。(二)信息管理部门规划:使组织的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的具体工作得到良好的组织保障。(三)信息管理队伍规划:根据实现组织信息资源管理总体目标的需求和信管部门规划的需要,对信息管理部门的规模及其专业结构、技术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等发展趋势进行规划。

11.信息资源计划的工作内容包括哪些方面?答:信息资源计划要围绕总体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定义职能域2.分析各职能域业务3.分析各职能域数据4.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5.建立信息系统功能模型6.建立信息系统数据模型7.建立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模型8.编制信息资源计划的分计划,制定一些保障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的专题计划等。

12.组织为什么要制定信息利用计划?答: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存储,甚至包括维护,期目的都是为了信息利用,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信息利用计划是信息管理人员制定的,规定组织的所有管理人员按其权限享受信息,完成其工作任务。另一方面,虽然信息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但是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需要的设备、介质、能源、技术和人等其他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滥用信息,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影响决策效果。所以对于信息利用,日常必须制定合理的计划,加强管理控制。

13.信息系统的建设成本包括哪些方面,其难易程度如何?答:信息系统建设计划的建设费用预算是以成本估算为基础的,建设成本主要包括网络环境建设、系统软件购置成本和应用软件开发或购置成本和使用费用等。网络环境建设成本、软件购置的成本依据系统建设的技术方案和市场行情以及国家的工程施工费用计算标准,易于估算,使用费用可以统计。而软件开发成本估算相对比较困难,国内外对此都有很多研究成果,但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标准。因为影响软件开发成本的因素太多,如人员、技术、环境、时间、市场和政治因素等。

14. 普雷斯曼(R.S.Pressman)对软件开发工作量分配提出了一个什么原则?该原则对信息系统开发的各阶段工作量分配具有什么借鉴意义?答:普雷斯曼(R.S.Rressman)关于软件开发工作量分配提出了40-20-40原则,即前期(计划、分析、设计) 占40%,编码占20%,后期工作(测试、调试)占40%。该原则强调应重视前期和后期工作。前期工作容易被忽视,主要原因是管理人员往往认为编码才是工作的开始,他们不了解前期工作的重要性,技术人员常常也急于编码,认为写出代码就算完成任务了。后期工作也容易被忽视,大部分人认为编码出来就算完事了,对测试工作要占这么大的工作量没有思想准备。所以应制定好进度计划,要求管理人员按计划控制技术人员按计划完成任务。

15. 为什么说进度安排是信息系统建设计划中一项最困难的任务?答:进度安排是信息系统建设计划工作中一项最困难的任务,计划人员要把可用资源与项目工作量协调好,要考虑各项任务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尽可能并行安排某些工作,预见可能出现问题和项目的瓶颈,并提出处理意见。最后制定出计划进度表。

16.学习型组织理论中的“学习”的含义是什么?它与传统的学习含义有何不同?答:学习型组织理论中的“学习”是指组织成员对环境、竞争者和组织本身的各种情况的分析、探索和交流过程.它与传统的学习含义不同,不仅是指知识、信息的获取,更重要的是指提高自身能力以及对变化的环境做出有效的应变.学习分为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两种

17.信息管理组织的基本职责有哪些?答:信息管理组织的职责包括四个方面:(一)信息系统研发与管理

是信息管理组织的首要职能,包括以下职责:1.信息系统建设与发展的战略规划2.信息系统分析 3.信息系统设计4.信息系统实施5.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二)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与管理1.设备运行维护和管理2.网络运行维护和管理3.软件运行维护和管理4.数据维护和管(三)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四)提高信息管理组织的有效性

18.设备运行和管理包括哪些内容?答:设备运行维护和管理包括核心计算机(数据服务器、软件服务器)、终端计算机、网络设备、高级打印机和系统备份设备等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19.信息化领导小组或信息管理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有哪些?答:信息化领导小组由CEO与若干代表组织各职能的高级管理者组成,其主要职责如下:1.指引组织信息管理的发展方向.2.负责组织信息资源系统的规划与实施.3.确定信息管理组织的结构和职责.4.确定信息管理部门的主要管理人员,并明确其权力与责任.5.明确信息管理部门的职能岗位与工作标准,确定相关的规章制度。

20. 信息管理组织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原则有哪些?答:信息管理人员对组织的贡献与其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密切相关。对信息工作人员的管理应遵循如下的原则:(一)建设高效率的合作团队。高效率的合作团队是信息管理组织的最佳选择。(二)重视人力资本,按知识进行分配。智力与知识决定信息产品的质量。

(三)实现自我管理,拓展活动的自由空间(四)吸取传统组织管理的原则与经验,处理好新型组织中的控制与安全问题。(五)对信息管理部门内外的工作人员关于信息技术知识的要求体现内外有别。

21.信息需要有哪些特点?答:信息需要的五个特征:1.广泛性。人的需要是多对象、多方面的,因此信息需要具有广泛性。2.多样性。影响信息需要的因素是多样的,有主体自身因素,也有社会环境因素。3.社会性。人是社会化的人,其信息需要也是社会性的。因此,信息需要也是一种社会性需要。4.发展性。信息需要是在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5.层次性。当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问题,需要获得信息来支持该问题的解决时,他就具有信息需要。

22.当信息动机在转化过程中受到阻碍时,个体会产生什么心理?为什么?答:个体的信息行为将由其最强有力的信息动机所决定。在实践活动中,信息动机往往不止一个,不同的动机对个体具有不同的意义,具有强度不同的推动力。具有最强烈、最稳定的信息动机决定着他的信息行为的性质和方向。当信息动机在转化过程中受到阻碍时,个体首先产生对抗心理,并尝试克服这一障碍,如果尝试成功,信息动机会得到强化,信息行为可以发生或持续下去,并最终达到目标;如果尝试不成功,信息动机的力量就会减弱,信息行为可能暂不发生或已发生的会产生中断或停止,此时个体会有挫折感,并影响其下一次信息行为。

23.什么是信息沟通?信息沟通有哪些方式?答:信息沟通是指可解释的信息由发送人传递到接收人的过程。具体地说,它是人与人之间思想、感情、观念、态度的交流过程,是情报相互交换的过程。信息沟通的方式包括书面沟通、口头沟通、非语言沟通和电子媒介沟通。书面沟通通常以文件、报告、统计报表、简报、会议纪要、备忘录、信件、合同书、规章制度等形式出现;口头沟通能迅速、充分地交换思想、感情及所掌握的情况;能当面提问、回答问题,不易产生误解,有利于及时准确地解决问题;非语言沟通以声音、光、体态、语调等方式进行信息沟通;电子媒介以电话、传真、电报、电子邮件、论坛、新闻组、电子公告板、文件传输等形式进行。

24.CIO有哪些职责?答:CIO的职责包括:(1)参与高层管理决策(2)负责制定组织信息政策和信息基础标准(3)负责组织开发和管理信息系统(4)负责协调和监督各部门的信息工作(5)负责收集、提供和管理组织的内部活动信息、外部相关信息和未来预测信息。

25.理想的CIO应具备哪些条件?答:一个合格的CIO必须是管理与技术两方面都精通的复合型人才,并且他的组织管理能力比技术水平更重要。不同计算机的人不能成为CIO,只懂计算机的人也不能担任CIO。理想的CIO应该熟悉业务,精通技术,善于管理。理想的CIO应该具备组织所涉及的领域专业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管理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四位一体的知识结构。理想的CIO应该具备信息技术技能、管理技能和相关社会工作经验三位一体的能力结构。26. 简述信息管理控制概念的涵义。答:信息管理控制是指为了确保组织的信息管理目标以及为此而制定的信息管理计划能够顺利实现,信息管理者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因发展需要而重新调整的标准,对信息管理工作进行衡量、测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纠正,以防止偏差继续发展或今后再度发生;或者,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发展的需要,在信息管理计

划的执行过程中,对原计划进行修订或制定新的计划,并调整信息管理工作的部署。信息管理控制按照相应的信息管理计划可分为信息资源管理控制和信息系统建设控制。

27.有效的预算控制必须注意哪些方面?答:预算不仅仅是财务人员和总会计师的管理手段,也是所有管理者的管理手段。有效的预算控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高层管理部门的支持。为编制预算工作提供时间、空间、信息及资料等方面的便利条件;各分公司和部门都要编制和维护各自的预算,并参与预算审查,使预算工作在全公司范围内得以完善。2.管理者的参与。让所有从事经营管理的管理者参与预算工作,是确保预算成功的必要条件。3.确定各种标准。预算必须基于标准,必须提出和制定各种可用的标准,并能按标准把各项计划和工作转换为对人工、经营费用、资本支出、厂房场地和其他资源的需要量,这是预算编制的关键。4.及时掌握信息。预算要发挥作用,必须及时掌握按照预算所完成的实际业绩和预测业绩的信息,并向管理者表明工作进展情况,以尽可能避免因信息迟缓导致偏离预算的情况发生。

28. 什么是信息管理控制系统?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信息管理控制系统是对组织信息进行收集、分类、存储、加工处理、输出和销毁等以及对组织信息技术和信息生产者的信息职能进行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管理控制的重要工具。其目标是提高组织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提高信息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用。组织利用信息管理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管理组织的信息资源,缩短信息从产生到利用的时间,提高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提高信息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用。

29.什么是信息管理控制制度?理解该概念应注意哪些方面?答:信息管理控制制度是指为了确保组织的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贯彻信息管理方针和计划,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和效用,以职责分工为基础所设计实施的对组织内部各种业务活动的信息进行制约和协调的一种管理制度。几个要点:1.信息管理控制的主体是信息管理者。2.信息管理控制的客体。即控制的对象,是组织内各种业务活动和组织外相关活动所产生和需要的信息资源。3.信息管理控制的目标。确保组织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及时性,保证组织内管理部门方针政策和指令的贯彻执行,促进组织经营管理规范化效率的提高。4.信息管理控制的本质。信息管理控制是组织整个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信息管理控制制度是组织管理制度的一部分。

30.什么是虚拟企业?它具有哪些特点?有哪些形式?答:拟企业是指一些独立的厂商、顾客甚至竞争对手,以商业机遇中的项目、产品或服务为中心,充分利用各自的核心能力,广泛利用以Internet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以合作协议、外包、战略联盟、特许经营或许可,甚至成立合资企业的方式,所构建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动态的、网络型的经济组织。虚拟企业的特点: 1.专长化。虚拟组织只保留核心专长及相应的功能,而舍弃其他非专长的能力及相应功能。优点:避免完整化造成的资源过剩和闲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合作化。由于不具备完整的功能与资源,在完成一个项目时,须利用外部市场资源或与其它具有互补关系的企业合作,项目完成后又各自独立,再有新项目又按新的要求组织合作。优点:可降低新产品开发与生产的成本与风险。3.离散化。虚拟组织在空间并非集中、连续的,其功能和资源以离散状态分布在不同地方,彼此之间通过信息网络相联系。优点:可以克服时空障碍,保证专长化与合作化的实现。虚拟企业的形式:1.组织虚拟化。虚拟企业没有成形的结构,没有办公大楼,只是通过信息网络把分布于不同地点的资源连接起来。如,互联网上的销售公司、网上银行等。当任务完成,马上解散,有了新项目再按新要求来组合。2.功能虚拟化。这类虚拟企业虽然运作时也有完整的功能过程,但在企业本体内却没有完整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本部未能实现的功能可借助外部企业的力量来实现。功能虚拟化是虚拟企业的精髓。

3.地域的虚拟化。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服务可分布在不同地方,形成位于世界各地的产品设计中心、产品制造中心、顾客服务中心等。

31.虚拟企业应具备哪些条件?答:虚拟企业应具备的条件1.企业要有明确的目标;2.企业本身具有关键性技术和资源,如产品开发能力、特殊工艺设备、营销渠道,以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企业能将资源集中在附加价值高的功能上,而把附加价值低的功能转移给合作单位4.企业可以利用信息网络来实现生产计划、调度和销售管理等。

32.什么是业务流程再造?业务流程再造包括哪些内容?答: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是企业再造工程的核心内容,也称为业务流程重组。业务流程是指按顾客要求投入原材料,生产出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及服务的一系列关联活动的总称。对于BPR的具体操作方式有:(1)将几道工序合并归

一人完成;(2)将分别负责不同工序的人员组合成工作小组或团队来共同完成工作,以利于信息共享,简化交接手续,缩短时间;(3)将原来依次分为几步的工序变为同时进行,即将连续性工作转化为同步工作。业务流程再造的内容1.人的重构。BPR成败的关键取决于企业内部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高层领导者应富有革新精神。2.技术的重构。包括信息基础结构的改造和信息网络的建设,使员工能通过网络得到与业务有关的信息。3.组织结构的重构。按项目组建面向经营过程的工作小组,小组负责人对内指导、协调和监督各成员的工作情况,对外负责信息的及时反馈。小组享有充分自主权和决策权。4.组织文化的重构。形成具有强竞争力、敢于决策、吸收信息、信任别人、敢于承担责任、敢冒风险等特征的企业文化。

33. 什么是供应链管理?实施供应链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答:供应链管理是指对企业内部及与外部发生紧密联系的所有业务活动的统一管理,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订单、采购、计划、生产、库存、运输、销售、服务等业务活动。针对供应链企业合作存在的收益和风险的关系,提出实施供应链管理需注意的以下原则:1.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消除信息的扭曲现象,优化决策过程。3.加强对供应链企业的激励。通过激励手段和机制,使合作伙伴能得到比采取败德行为更大的利益,消除代理人的道德风险。4.柔性化设计。5.风险的日常管理。6.在实施供应链管理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供应链的整体性原则。

34.什么是客户关系管理?理解客户关系管理应注意把握哪些内涵?答:客户关系管理(CRM)是企业为提高核心竞争力达到竞争制胜、快速成长的目的,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包括判断、选择、争取、发展和保持客户所需实施的全部商业过程;是企业以客户关系为重点,通过开展系统化的客户研究,通过优化企业组织体系和业务流程,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企业效率和利润水平的工作实践;是企业不断改进与客户相关的全部业务流程,在最终实现电子化、自动化运营目标的过程中,所创造并使用的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优化的管理方法、解决方案的总和。结合CRM不同层面的内容,可以概括CRM的内涵如下:1.客户资源是现代企业的主要资源之一2.CRM力求在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和保持一种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3.CRM是一种管理的核心理念4.CRM是一种新的商务模式5.CRM是具体的应用系统、方法和手段

什么是控制信息 第二篇_管理学控制习题

六章 控制职能

1.传统的控制方法有哪些?

答案:预算、统计资料、专题报告、盈亏平衡分析、经营审核、深入现场。

2.简述控制的动态性特点。

答:组织是动态的,其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因此控制标准和方法不可能固定不变。管理控制应具有动态的特征,这样可以提高控制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3.简述现场控制的弊端。

答:1)容易受到管理者时间、精力、业务水平的制约。2)应用范围较窄。3)容易在控制者和被控制者之间形成对立。

4.简述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即:控制的对象)简述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即:控制的对象)

答:1)环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2)资源投入3)组织活动

5、简述制定控制标准的步骤。

答:1)确立控制对象。2)选择控制重点。3)制定控制标准。

6.简述工业企业常用的控制标准。

答:1)时间标准。如工时、交货期等。2)数量标准。如产品数量、废品数量等。3)质量标准。如产品等级、合格率等。4)成本标准。如单位产品成本等。

7.简述制定控制标准的方法。

答:1)统计标准:利用统计方法来确定预期结果。2)经验标准:根据经验和判断来估计预期结果。3)工程标准:在客观的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标准。

8.简述控制标准的制定要求。

答:1)便于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衡量。2)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3)应与未来的发展相结合。4)应尽可能体现出一致性。5)应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6)应具有一定的弹性。

9.对控制信息有什么要求?

答:控制信息应具备以下特性:及时性、可靠性、适用性。

10.怎样理解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答案:(1)一方面,任何组织、任何活动都需要进行控制。因为由于主客观原因,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偏差。控制工作起着执行和完成计划的保障作用,以及在管理过程中产生新的计划、新的目标和新的控制标准的作用。通过控制工作了解偏差和纠正计划。

(2)另一方面,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还表现在管理的五个职能中它所处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控制工作还处于管理的全过程中,它不仅可以维持其他职能的正常活动,而且在必要时还可以采取纠正偏差的行动来影响其他职能的活动。通过纠正偏差的行动,控制工作与其他职能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管理过程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

11.为什么纠正偏差是控制的关键?

答案:(1)它体现了执行控制职能的目的。控制职能,就是将计划的执行情况同计划所制定的控制标准对照,从而发现执行情况同计划目标之间的偏差,并采取相应措施,使这种偏差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以达到保持组织系统的活动稳定的目的,也就是纠正偏差的目的。

(2)纠正偏差,将控制工作同管理的其他职能结合在一起。纠正偏差是整个管理系统中的一部分工作内容。通过确立目标,修订计划,改变组织结构,调整人员配置以及在指导与领导方法上的重大改进,可以使纠正目标的工作取得满意效果,使得整个控制工作达到预期的目的。

12.简述一般控制与管理控制的相同点?

答案:(1)同是一个信息反馈过程。管理控制系统实质上也是一个信息反馈系统,通过信息反馈,发现管理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促进系统进行不断的调节和改变,使之逐渐趋于稳定、完善,直至达到优化状态。(2)管理控制也有两个前提条件,即计划指标

在控制工作中转化为控制标准:有相应的监督控制机构和人员。(3)管理控制也包含三个基本步骤,即拟定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4)管理中的控制工作与控制中的控制一样,也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它根据系统内外变化而进行相应调整,不断克服系统的不确定性,是系统保持某种稳定状态。

13、简述管理的控制职能及其目标。

答:控制是指监视组织的活动和环境的变化,保证组织计划与实际状况动态适应的管理职能。管理控制的目标主要有两个:限制偏差的积累。适应环境的变化。

15.简述控制的前提条件。

答:1)要有一个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2)要有专司控制职能的组织机构。3)要有反馈渠道。

16.简述控制与计划的关系。

答:控制与计划既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

1)计划为控制工作提供标准,没有计划,控制也就没有依据。

2)如果只编制计划,而不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控制,计划目标就很难得到实现.

17.简述控制工作的过程和要素。

答:1)建立控制标准。2)衡量偏差信息。3)采取矫正措施。控制标准、偏差信息和矫正措施是控制工作的三项基本要素。

18.简述管理控制的特点。

答:1)管理控制具有整体性。2)管理控制具有动态性。3)管理控制是对人的控制并由人执行控制。4)管理控制是提高职工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19.简述管理控制整体性特点的含义。

答:管理控制具有整体性,这包括两层含义:管理控制是组织全体成员的职责,完成计划是组织全体成员共同的责任,参与控制是全体成员的共同任务。控制对象是组织的各方面。

20.简述控制的类型。

答:根据控制的侧重点不同,可以分为: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其中,反馈控制最为常用。

21.简述前馈控制的优点及其困难。

答案:预算、统计资料、专题报告、盈亏平衡分析、经营审核、深入现场。

22.简述现场控制及其类型。

答案:预算、统计资料、专题报告、盈亏平衡分析、经营审核、深入现场。

23.简述管理人员获得控制信息的方法。

答:1)亲自观察。2)分析报表资料。3)召开会议。4)抽样调查。

24.简述控制过程中衡量实际工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1)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2)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3)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25.在制定和实施纠偏措施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1)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找出原因)

2)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确定对象)

3)选择适当的纠偏措施。(适当选择)

26.简述纠偏工作的主要方法。

答:1)工作失误:对于由于工作失误而造成的问题,主要应加强管理、监督,确保工作与目标的接近或吻合。2)计划问题:若计划目标不切合实际,应按实际情况修改计划目标。3)环境变化:若组织的运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使计划失去客观的依据,应及时启动备用计划或重新制定新的计划。

27.调整计划目标或控制标准的原因是什么?

答:1)计划本身问题:原先的计划或标准制定得不科学,在执行中发现了问题。2)环境发生变化:由于客观环境发生了预料不到的变化,原来被认为是正确的计划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28.在纠偏措施的选择和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1)使纠偏方案双重优化。2)充分考虑原先计划实施的影响。3)注意消除组织成员对纠偏措施的疑虑。

29.简述纠偏方案的双重优化。

答:第一重优化:纠偏的的成本应小于纠偏可能带来的损失。第二重优化:在第一重优化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纠偏方案的比较,找出其中追加投入最少,成本最小,解决偏差效果最好的方案来组织实施。

30.简述有效控制的原则。

答:1)控制应同计划与组织相适应。2)控制应该突出重点,强调例外。3)控制应该具有灵活性、及时性和经济性的特点。4)控制应该具有客观性、精确性和具体性的特点。

5)控制应该注意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能力。

31.控制必须由健全的组织结构来保证的含义是什么?

答:1)渠道畅通:要能在组织中将反映实际情况和工作状态的信息迅速地上传下达,保证联络渠道的畅通。2)责权分明:要做到责权分明,使组织结构中的每个部门、每个人都能切实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32.简述自我控制的优点。

答:1)有助于发挥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2)有助于减轻管理人员的负担,减少企业控制费用的支出。3)有助于提高控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3.简述三种控制类型应用的侧重点,并举例说明之。

答:预先控制的侧重点在于预先防范,现场控制的侧重点在于及时了解情况并予以指导,事后控制的侧重点在于矫正偏差。总结经验。

1.控制工作要达到的第二目的是――( )

什么是控制信息 第三篇_管理信息试题库

第1章 信息系统和管理

1.1 单项选择题

1、信息( A )

A.是形成知识的基础

B.是数据的基础

C.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

D.具有完全性

2、万维网又称( B )

A.INTERNET

B.WWW

C.EXTRANET

D.INTRANET

3、管理信息是( A )

A.加工后反映和控制管理活动的数据

B.客观世界的实际记录

C.数据处理的基础

D.管理者的指令

4、信息化( A )

A.是推动工业化的动力

B.是工业化的基础

C.代替工业化

D.向工业化发展

5、信息管理正在向( D )

A.决策管理发展

B.数据管理发展

C.ERP发展

D.知识管理发展

6、数据( B )

A.就是信息

B.经过解释成为信息

C.必须经过加工才成为信息

D.不经过加工也可以称作信息

7、关于客观事实的信息( C )

A.必须全部得到才能做决策

B.有可能全部得到

C.不可能全部得到

D.是不分主次的

8、作业信息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B )

A.办公自动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B.业务处理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

C.执行信息系统、业务处理系统、信息报告系统

D.战略信息系统、电子数据处理系统、业务处理系统

9、数据资料中含信息量的大小,是由( C )

A.数据资料中数据的多少来确定的

B.数据资料的多少来确定的

C.消除不确定程度来确定的

D.数据资料的可靠程度来确定的

10、信息( C )

A.不是商品

B. 就是数据

C.是一种资源

D.是消息

11、计算机输入的是( A )

A.数据,输出的还是数据

B.信息,输出的还是信息

C.数据,输出的是信息

D.信息,输出的是数据

12、“信息威胁”是指( D )

A.计算机病毒蔓延

B.信息的爆炸性增长

C.敌对势力利用信息进行攻击

D.信息难以计量

13、信息流是物质流的( C )

A.定义

B.运动结果

C.表现和描述

D.假设

14、管理信息系统科学的三要素是( C )

A.计算机技术、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

B.管理方法、运筹学和计算机工具

C.系统的观点、数学方法和计算机应用

D.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管理工具

15、按照不同级别管理者对管理信息的需要,通常把管理信息分为以下三级( D )

A.公司级、工厂级、车间级

B.工厂级、车间级、工段级

C.厂级、处级、科级

D.战略级、策略级、作业级

填充题

1、信息化是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前进的_____动态___过程,那时,____信息____产品在社会生产中将起主导作用.

2、信息技术促使传统的信息管理向____知识___管理发展.

3、我国当前必须坚持以信息化______带动__工业化,以工业化____促进____信息化的道路.

4、信息的中心价值是____客观事实____.

5、信息高速公路又称_国家信息基础设施_______.

6、信息是关于_____客观事实___的__可通信______的知识.

7、信息按重要性可以分为战略信息、_____战术信息___和_作业信息_______.

8、信息范围极广,气温变化属于____自然____信息,遗传密码属于__生物______信息.

9、信息按照加工顺序可分为一次信息、_二次___信息和___三次_____信息等.

10、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只有经过 __解释______才有意义.

11、战略信息是关系到____全局____和____重大____问题决策的信息.

12、信息的时效是指从信息源发送信息,经过接收、加工传递和利用所经历的__时间间隔______及其___效率___.

13、有关经常业务的决策对信息的需要量很____大____.

14、办公室自动化的具体功能包括_文字处理_______、__数据处理______、图像处理、声音处理和网络化等.

15、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变化和__特征______的反映.

16、作业级决策大多具有____经常____性和___重复_____性.

17、信息按照反映形式可分为__数字______信息、___图像_____信息和声音信息等.

18、信息被列为与___物质_____和__能源______相并列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之一.

19、作业级的信息大部来自内部,信息的精度_高_______,使用频率____高____,使用寿命短.

20、可以用___熵_____的値来表示信息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有序程度.

名词解释题

1、信息化

信息化指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前进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整个社会通过普遍地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设备,更有效地开发信息资源,使信息资源创造的价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逐步上升直至占主导地位。

2、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3、信息的时效性

信息的时效性是指从信息源发送信息,经过接收、加工、传递、利用的时间间隔及其效率.时间间隔愈短,使用信息愈及时,使用程度愈高,时效性愈强。

4、信息报告系统

信息报告系统是管理信息的雏形,其特点是按事先规定的要求提供管理报告,用来支持决策制定。

5、计划

计划是对未来做出安排和部署

6、管理信息

管理信息是反映与控制管理活动的经过加工的数据,是管理上一项极为重要的资源。

7、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工具,应用决策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人机交互方式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信息系统。

8、战略信息

战略信息是关系到全局和重大问题决策的信息,它涉及上层管理部门要本部门达到的目标,关系到为达到这一目标所必需的资源水平和种类以纺确定获得资源、使用资源和处理资源的指导方针等方面,如产品投产、停产,新厂厂址选择,开拓新市场等。

9、系统

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基于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10、作业信息

作业信息是解决经常性的事务问题的信息,它与组织日常活动有关,并用以保证切实地完成具体任务。例如,每天统计的产量、质量数据,打印工资单等。

11、管理控制信息

管理控制信息是使管理人员能掌握资源利用情况,并将实际结果与计划相比较,从而了解是否达到预定目的,并指导其采取必要措施以更有效地利用信息。

12、决策过程

决策过程是人们在一定的人力、设备、材料、技术、资金和时间因素的制约下,为了实现特定目标,从多种可供选择的策略中做出决断,以求得最优或较好效果的过程。

13、数据

数据是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它本身并没有意义。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

14、决策

决策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

15、预测

预测是计划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473632/

推荐访问:信息与控制期刊 内部控制信息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