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励志人生 > 哲理文章 > 目前乡卫生院发展中急需解决问题

目前乡卫生院发展中急需解决问题

时间:2014-08-16   来源:哲理文章   点击:

【www.gbppp.com--哲理文章】

目前乡卫生院发展中急需解决问题

  下面是www.39394.com烟花美文网小编整理的目前乡卫生院发展中急需解决问题,供大家参考!

  牧区经济发展做为全州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如何直接关系到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的大局,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牧区的经济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全州经济发展和共同奔小康目标的实现。按照州党委领导的重要批示和发改委2007年工作安排,2007年3月4日至8日,由自治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发改委主任马建峰带队,发改委主要业务科室相关人员组成了调研组,对阿克陶县克孜勒陶、库斯拉甫、塔尔、布仑口、木吉5个牧区乡的生产生活、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调查研究。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深入牧户实地调查、深入项目建设点等形式进行。经过调研,我们了解了当前边境牧民生产生活的实情及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大家感触很深,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目前乡卫生院发展中急需解决问题

  克孜勒陶乡土地总面积388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580亩,占总面积的0.12%;天然荒漠草场、山地面积563.6万亩,占总面积的96.78%;河流、道路、居民点18万亩,占总面积的3.1%。境内有煤、铁、铅、云母、水晶和石棉等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乡政府驻地乌尔都隆窝孜村,距县城直线距离66公里,海拔2200米。克孜勒陶乡下辖11个村委会、17个村民小组和1个农场、1个牧场,全乡总人口1742户8398人。畜牧业是全乡的经济支柱和牧民生存的基本手段,2005年末牲畜存栏约7.5万头(只),人均占有牲畜9头(只),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087元。

  库斯拉甫乡位于阿克陶县西南部,北与克孜勒陶乡为邻,西部与塔尔乡为邻,东、南面均与莎车县相接。土地总面积1039平方公里,其中天然荒漠草场面积8.6万亩,占总面积的5.53%;山地戈壁面积138万亩,占总面积的88.61%;河流、道路、居民点8.4万亩,占总面积的5.38%。乡政府驻地在英阿瓦提村,距县城直线距离134.2公里,海拔1805米。库斯拉甫乡下辖4个村委会、9个村民小组、1个牧场,全乡总人口760户3493人。乡境内煤、砂金、铅、锌、玉石、水晶和石灰石等矿产非常丰富。

  塔尔塔吉克民族乡于1984年11月经自治区批准成产。位于阿克陶县西南部,距县城420公里。地处西昆仑山中,塔什库尔干河自西向东穿流而过皆为高山峻岭夹河谷。总面积为1003平方公里,天然荒漠草场面积125000亩,耕地1910亩,人均占有0.5亩,平均海拔3100米。塔尔乡下辖5个行政村,874户4119人,农村人口3917人,均为塔吉克民族。

  布伦口乡位于阿克陶县西南面,距县城188公里,全乡总面积4114平方公里,下辖5个村民委员会,20个站所和驻地部队,总人口5287人,1094户,主要居住着柯尔克孜族,全乡有5所小学,1所中学。边境线长达84公里,边防关口8个。南北长82公里,东西宽78公里,海拔在3000——4500米,最高点公格尔山顶峰为7719米。常年有三级以上大风。天然荒漠草场面积46.3万亩,人工草场仅为1.1万亩。全乡有耕地面积仅为123亩,人均耕地占有量仅为0.02亩。

  阿克陶县木吉乡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和阿富汗等三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达296公里。下辖4个行政村,766户3179人。土地总面积7602平方公里,其中天然荒漠草场面积668.4万亩;山地面积1053万亩,;河流、道路、居民点18万亩,占总面积的1.6%。乡政府驻地萨依乌托克村,离县城300公里,距g314线80公里,平均海拔在3400米以上,是阿克陶县平均海拔最高的乡。土地总面积7602平方公里,其中天然荒漠草场面积668.4万亩;山地面积1053万亩。平均海拔在3400米以上,是阿克陶县平均海拔最高的乡。

  二、牧区乡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5个牧区乡的农牧民生存环境及其恶劣,山高路险,交通十分不便、信息闭塞、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牧民发展生产的条件极其有限。目前影响几个牧区乡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是思想观念相对保守落后、传统畜牧业发展缓慢、工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滞后、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薄弱、干部队伍和民族教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等。

  (一)发展条件有限,农牧业生产粗放,形不成规模。牧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高原气候条件,对农牧业生产形成制约,牧区乡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地广人稀、文化落后、交通闭塞等条件限制,生产主要以传统畜牧业为主,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阻碍了人们与外界的交流,形成了封闭的“高原圈”,农牧民生产经营方式粗放、落后,农畜产品商品转化率低,由于受传统的生产方式的影响,农牧民生产一直是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农牧业生产没有一定的生产规模,更无从谈经济效益,农牧业生产方式仍是传统的生产方式,靠天吃饭的状况几乎没有大的改变,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不高,农牧产品附加值很低。

  (二)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必须以基础设施的充分供给为前提条件,近年来虽然几个牧区乡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得到加强,但农田草场水利、农村道路、电力、人畜饮水、通讯、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条件仍远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田草场水利基本建设方面,每个乡普遍存在低产田改造和灌渠不配套的问题,3个乡20个村有6000亩土地难以灌溉;普遍存在不通公路、不通电问题,目前农网无法覆盖的3个乡11个村2387户不通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尚未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农村安全饮水问题亟待解决,有5个乡28个村20628人存在缺水或饮水不安;全虽然实施了“村村通”工程,但配套设施跟不上,农牧民无法更多了解外界信息,这些都制约了农牧民生产脱贫致富。水、电、乡村公路建设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瓶颈因素。

  (三)农牧民文化素质低,影响牧区经济发展的进程。 农牧民受教育的程度低,文盲或半文盲人仍任占一定比例,农牧民绝大部分不懂汉语,缺乏长效转移的劳动技能,也就是缺乏一技之长,缺乏种植、养殖技术经验和投入,整体素质较低,牧民等、靠、要思想比较强,小农意识强,缺乏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商品经济意识,加上传统的、习惯的生活方式,生产与再生产的意识极为淡薄,这些都直接影响和阻碍着经济向前发展的进程。

  (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滞后。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原因,牧区乡文化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近几年,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农牧民受教育程度依然受到很大局限,仍有部分乡、村看不到电视,听不到广播,大部分乡村学校的设施、师资力量薄弱,远不能适应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的要求,接受农牧业科技信息的能力很弱。从医疗条件看,大部分乡村设有卫生室,但缺乏必要的医疗设备,缺乏应有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有医疗设备的乡村缺乏会操作医疗设施的专业技术人员,农牧民看病难、看病贵、缺医少药、因病致贫的现象突出。

  (五)投入严重不足。社会各方面对农牧业的资金投入有限,农牧民自我积累和发展的能力弱,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缓慢,对防御自然灾害的基本设施和体系建设还非常落后,农牧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农牧民仍然以“靠天吃饭”、“靠天养畜”为主。同时,市场发育迟缓,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基本属于空白,资金支持不够,产业带动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不高。

  (六)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困难。转移门路不广,且缺少技能培训经费,少数转移输出的劳务人员大多集中在饭馆、建筑小工等行业,基本上以体力性输出为主,难以向技能性输出转变。

  三、加快牧区乡经济发展的措施目前乡卫生院发展中急需解决问题

  (一)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从广大农牧民和基层干部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基础生产项目入手,重点抓好水土开发、人工草料基地建设、节水灌溉、农村道路、电网改造(小水电建设)、农村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抓出实效。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力度,在充分依靠国家投入的基础上,争取各方投入,明确投资重点,在投入范围方面,着力投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向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倾斜。首先要继续加大中型灌区配套与改造、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农田草场水利基础设施和重点生态工程,解决乡村灌排渠系不配套、渠系防渗程度低及土地盐碱化等问题;其次要继续加大农村安全饮水、道路、电力(小水电建设)、有线电视等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实施抗震安居、农村安全饮水、通油通达、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小水电建设)和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使广大牧民住上安全抗震的房屋,喝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走上更顺畅便捷的路,加大牧区乡村道路投入力度,提高乡镇、行政村的通达深度和通过能力用上既经济又有保障的电,看上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有条件的地区可因地制宜,发展小水电建设,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替代能源,切实解决农牧民生活能源短缺问题,保护环境资源;加大教育、医疗、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牧民的文化素质,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二)加快传统畜牧业革新步伐,加大牧区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牧业区域布局调整,发展现代畜牧业,改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从传统畜牧业生产向现代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调整牧业养殖结构,根据地域特点,依靠科技发展牧业,优化畜群,优选畜种,加快品种改良,优化畜群结构,提高母畜比例。加快实现边远牧民扶贫搬迁步伐,将一些条件差的牧区牧民向条件好的地域搬迁,使他们脱离传统的牧区生活,变农业人口为城镇人口,逐步融入城镇社会生活,有序组织和引导农牧民向和二、三产业转移。

  (三)加大牧民培训力度,增强农牧民脱贫步伐。

  一是要向牧民大力宣传科学文化知识,使牧民崇尚科学文明。二是要在牧民中广泛开展文化基础知识培训,加快扫除青壮年文盲的进程。三是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逐步培养具有科学文化知识,崇尚科学文明的新一代农牧民。四是要加强技术骨干的培养、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与此同时,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一批德才兼备的科技人才到乡村一级面对面的为农牧民服务。

  (四)各级政府财政要加大投入,促进牧区乡经济发展。

  乡级财政十分困难,自身组织的财政收入极为有限,主要靠上级一般转移支付维持乡(镇)政府的正常运转,保障其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需要。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要坚持向农牧区倾斜,向县以下基层倾斜,转变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要从资金上大力支持牧区经济的发展。

  (五)加快牧区社会事业发展。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决贯彻教育扶贫工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大“两基教育”落实,改善教师结构,提高教师素质,坚决实行双语教学,提高汉语教学水平,加大民族学校汉语授课力度,加强对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教育。加大牧区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工程。

  以解决农牧民就医问题难为重点,抓好农牧区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乡卫生院、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两级卫生组织的能力水平,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加大卫生支农工作力度,同时,认真推广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完善贫困地区特困群众的医疗救助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

  鼓励多渠道增加农牧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扶持发展农村牧区文化村、中心文化户建设,努力提高农牧区电话普及率,实现村村通电、通电话,抓好农牧区广播电视覆盖工程,解决好农牧民群众看电视难、看电影难和看报难的问题,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lz/51120/

推荐访问: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