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励志人生 > 哲理文章 > 制约恩施州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制约恩施州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时间:2014-11-02   来源:哲理文章   点击:

【www.gbppp.com--哲理文章】

制约恩施州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因素及对策(一):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1

政治经济论文

班级 财务管理 姓名 张超 学号 110914057

前言

进入21世纪,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生产能力迅速提高,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实现了供求基本平衡,农业生产目标从追求产量最大化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粮食生产有了大幅度增产,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农业各行业平稳较快发展,农业科研和推广工作成就显著,农产品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迅速提高,我国在国际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但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农村基础设施较差,农村教育水平落后,劳动者素质不高,农村内部二元经济的束缚,农业经济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落后,农业经济发展政策制度不健全等。为新世纪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探讨了新世纪初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与思路。因此,找出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而为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其快速发展提供依据十分必要。

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摘 要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昌,农村稳则社会安。“三农”

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农业基础不牢,农业装备落后,农民增收困难,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而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社会稳定和全面发展的根本。因此,研究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对于探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制约恩施州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农业 农村 经济发展 制约因素

一、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制约恩施州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一)我国农业发展的辉煌成绩

表一 2006―2010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2010年国家统计年鉴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从2006年到201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从49804万吨增加到54641万吨,并处于逐年增长的状态。除此之外,回顾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历程,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实现了由粗放生产向集约化发展的转变,2010年全国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58%;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由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农民收入稳步提高,人均纯收入由建国初的44元增加到2010年的5500元,农民生活整体达到了小康水平;农村经济制度由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走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城乡关系不断改善,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由二元结构到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我国农业农村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村耕地浪费严重

土地特别是耕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保护耕地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目前在农村,由于受到自然灾害、生态退耕、农民建房及农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农村耕地面积的大量减少,土地资源浪费依然严重。

表二 2003-2007年中国耕地状况 单位:万公顷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3~2007)

2.

农产品质量较差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我国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基本解决了全社会的温饱问题。然而,农产品质量却令人担忧。蔬菜品种虽多但存放期明显缩短,水果色泽鲜艳但滋味大不如从前,肉类产品齐全却谈不上美味口感。农产品存在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化肥的过量使用,有些农民受“施肥越多产量越高”观念的影响,过量投入化肥,结果造成土壤盐分积累和硝酸盐污染严重;另一方面是由于农药使用不规范,有些农民对无公害农产品的概念、标准化认识不清,安全用药意识差,甚至在粮油、蔬菜、瓜果上使用含磷的剧毒农药,在水产品养殖池中使用高毒的鱼药等等,农民滥用误用农药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这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无疑是一种严峻的挑战。

3.农民增收不够理想

表三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对照表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9年国家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从表中,我们不难看出,从2003年到2009年,农民收入在持续增长,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农民人均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还存在很大差距,这是影响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我国人口众多,受农业稳定发展难度大,农资价格高位运行,农业结构单一,经济体制不合理,农民转移就业空间狭窄及工资性收入不高等都是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农民增收的基础还很薄弱、不够理想。

二、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一)农村基础设施较差 1.道路交通的不完善

交通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建设之一,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铺上了光滑的水泥路、油路,基本实现了农村道路“村村通”。但是,农村道路交通建设还不够完善。例如,农村公路技术等级标准低、质量差、安全系数低、养护绿化少、交通信号灯及道路标识缺失等,甚至在一些偏远山区,人们走的还是崎岖不平的盘山路,交通建设十分落后。

2.水、电、通讯网络不健全

“据调查,目前全国有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1.5亿农户需要解决燃料问题,6%的行政村还没有通公路,2%村庄还没有通电,6%的村落没有电话„„”

[1]

“全国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水田和水浇地为54400千公顷,仅占全国耕地面积

的41%。”[2]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电力设施供给不足,农村电网薄弱,大部分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

(二)农村劳动者素质不高

“据统计,我国总计有乡村从业人员50387.3万人,其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占6.87%,小学程度占27.23%,初中程度占52.22%,高中程度占10.25%,中专程度占2.37%,大专及大专以上占1.06%,高中(中专)及以上劳动力合计只占到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3.68%,而有86.32%的农村劳动力受教育都在初中及以下。此外,我国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劳动力约占70%。”[3]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势必阻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致使劳动者素质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农村教育水平落后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相对于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事业,我国

制约恩施州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因素及对策(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论文题目: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姓名:赵兴华

2011年6月28日

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赵兴华

改革开放30 年来, 虽然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都相对落后, 制约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在今年召开的两会中, 农民就业、农村土地流转、稳定农产品价格等问题再次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极大成就的同时, 也存在诸多制约" 三农" 发展的种种因素, 只有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农村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

30 年来,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特别是近几年来,农业各行各业平衡协调发展, 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加快发展, 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为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奠定了坚实基础, 提供了有力支持。农村经济在各个方面都

得到长足发展。

1、农民收入保持连续较快增长。

党的十六大以来, 中央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 扭转了农民收入一度低迷徘徊的局面, 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从2004 年至2007 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均超过6%。农业部门通过扶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加强培训, 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和鼓励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等措施, 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2、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深入。

【制约恩施州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结构调整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中心任务, 区域化布局、 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农 业正围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通过发挥比较效益, 农业产品品种质量进一步优化, 区域结构趋于合理, 这对于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 提高农业

整体素质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

尽管我国的农业发展在近年来取得很大成效, 但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还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 解决好" 三农" 问题仍然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农业技术落后、农民素质普遍偏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以及农业发展的区域性不均衡都是制约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

1、农业技术落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现代农业的发展, 归根到底必须依靠科技来实现, 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但是, 目前绝大多数地方, 尤其是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科技推广已成为农民反映的一个热点问题, 从而形成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 农村科技推广网络不健全, 农村科技推广设备简陋、手段落后, 农村科技推广人员匮乏, 知识老化等几个方面。

2、农民素质亟待提高

邓小平曾经指出: " 我们国家, 国力的强弱, 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 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 取决于知识分于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 教育搞上去了, 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但据统计, 目前我国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 大部分农民只有小学、初中的文化水平,东部地区的状况稍好, 但是仍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对农民素质提出的要求。

3、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农业基础十分薄弱, 农业生产模式简单而落后, 这对现代化的农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近几年, 随着国家经济的逐步好转, 国家向农业的投资逐步加大, 但仍解决不了农业生产的根本问题, 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而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需要不断地改善农业设施, 增加农业投资。

4、现行土地制度阻碍农业发展

国家目前实行的土地承包制度, 在新形势下, 已经逐渐显现

【制约恩施州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制约恩施州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因素及对策(三):2016制约贫困地区我市农村发展的原因与对策

《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住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贫困地区沟壑纵横,山穷水恶,一般都是典型的农业区,农业是其主要经济命脉。而农业的承载体,则是广袤的农村。因此,探讨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与对策,对贫困地区搞好农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制约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及表现【制约恩施州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1、农民自身的知识素质不高,市场经济观念淡薄。目前,贫困地区从事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其他服务行业的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文盲半文盲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不足10%。这些低知识化和无知识化的农村从业人员,既受自身认识和思想观念的限制,又受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耕种方式和经营方式的影响,只会简单地重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作方式,将农业生产的目的一味锁定在自给自足的状态中,追求四平八稳的平静生活,根本就没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和利润价值观念,更别奢谈什么用知识和技术武装起来的现代农业了。简单的思想认识,造就了简单的生产劳动,这是贫困地区农村长期处于低水平发展的主要原因。

2、政府引导不力,干部作风漂浮,农民仍旧采取被动应付式

的土地经营方式。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但我们的政府部门的职能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计划经济色彩仍然十分浓厚。部分领导习惯于高高在上和发布行政命令,习惯于作指示、听汇报、下级绝对服从上级,检查走马观花,调查研究只走过场。有的热衷于摆架子、做样子、捞面子,有的安排部署朝令夕改、杂乱无章,一心只想出政绩,往上爬,完全不顾基层的实际和农村发展的现状。有的政府干部下乡,不是真心实意为农民谋利益,求发展,而是想方设法完成催粮催款、刮宫引产之类的任务,完全悖离了基层干部的职责。有的作风粗暴,行为蛮横,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农民的抵触情绪很大。造成有些本应是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大好事,也会在农民的抵制和被动应付下终归失败。农民的自主经营权受到限制,生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打击,农村发展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3、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过大,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过多,耗费了【制约恩施州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发展的后劲。近些年来,从集资建厂到修建省级路、县级路和乡村路,从旱地改制到五改三建,从小集镇建设到文明新村建设,贫困地区确实搞了不少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确实为人民群众创造了不少的便利条件,也极大地改善了几千年来的农村面貌。但是,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时间过于集中,规模又十分庞大,需要巨大的人、财、物力作支撑。更有甚者盲目学先进,塑典型,照抄照搬照转别处的经验,仓促立项,重复上马,使微水池不能蓄水,经济林不能见效,投入越大,浪费越大。而贫困地区财源单一,财政收入总量很小,政府投入极为有限,农民既要出力、交物,还要出钱集资。但农民收入水平极低,人均负担十分沉重。年复一年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民的时间耗了,精力疲了,钱袋空了,再也没了创业的本钱,农村发展自然就会迟滞不前了。

4、农民收入渠道单一,没有多余资金进行农业经济结构的调

整和转型。贫困地区一般都处于内陆省份和边疆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成分单一,工业和第三产业不发达,农业劳动成本价值高,利润空间狭窄,只靠土地从事纯种植业的农民收益极低,有的甚至温饱都难以解决。土地增值效益低,缺乏知识和技术的农民只能靠外出打工挣钱,或以饲养小家禽获取微薄收入。农民辛辛苦苦一年所得,除去上交税费、各种摊派和集资、子女上学、农业再生产的投入以及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开支外,所剩寥寥无几。因而很少能有资金进行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改造,引进农业新品种,建立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实施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

5、农村人口基数大,就业不充分,失业人口多,农民难以摆

脱以养家糊口为目的的低层次生产经营活动。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仍然打着深深的城市化烙印。城市里的失业人口,有着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以及最低生活保障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这对于农村大量的失业人口来说,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另一方面,农村人口的负担又远比城市居民要重,除了共同的养家糊口外,农民还要负担各种税费、摊派和集资,这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则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同时,我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是靠牺牲农业发展起来的,但是它们很少或没有反哺过农业,农业和农民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因而,在这种情况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不得不陷入忙于生计、疲于应付

的状态中,也就不得不重复着千##第1篇律的生产经营活动,农村发展必然大受制约。

二、推进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1、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变命令为服务,大力宣讲市场经济

知识,帮助农民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今年,我国顺利加入WTO,这为政府职能的转变带来了新的契机。各级政府不但要熟悉WTO法规,而且要对自身的角色重新定位。对农业而言,要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经营权,不强制农民种这种那,要积极为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服务。最要紧的,是要引导农民不断解放思想,树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理念。既要大力宣讲市场经济知识,让农民明白WTO的冲击,又要帮助他们克服等、靠、要、墨守成规、自给自足、小富即安的保守思想,树立市场意识、商品意识、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科技意识、法制意识和利润意识,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农民。

2、政府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短期、中期、长期项目相结合的,具有政策连续性和发展藕合性的战略规划。长期以来,为赶时髦风,图一时名利,政府规划的短期行为性很明显,主观随意性较大,农村发展杂乱无章,费效比太高。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严重挫伤了农民自主经营的积极性,使多年的心血几乎白费,而且削弱了农村发展的后劲,农业仍处于原始的耕作状态下。因此,每届政府在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时,要注重承前衔接,深远考虑,切实以当地发展为着眼点,不以个人名利为目的。要把短期、中期、长期发展项目有机统一起来,做到短期、中期、长期效益兼顾。这样层层递进,逐次推进,农村的发展面貌就会大为改观。

3、充分发挥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信贷支农作用,加大农业投入力度,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型。要完善农村小额信贷机制,用好用活世行扶贫资金、财政周转资金、以工代赈资金以及其它配套资金。在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投入上,要着重支持市场前景看好、预期效益佳的发展项目,对于传统的种养生产项目,除非有科学的经营方法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否则不予信贷支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目前的信贷发放有一种普遍的趋势,即大多倾向于较富裕或有还贷能力的农户,而穷困家庭,或当前没有还贷能力的家庭,也就不在考虑之列。这样造成了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现象,严重违背了信贷支农的初衷。因而要使人民群众共同致富,对穷困户的帮助和支持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建议信贷支农部门要加大对穷困户的信贷支持力度,要帮助他们确立科学的发展项目,要监督他们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还有,为了保证扶贫资金发放到户,避免被乡、村截留代扣或挪作他用,有必要建立信贷农户个人帐户,由信用社直接将扶贫资金发到每个农户手中。通过长期支持和引导,实现农业结构优化布局,农业生产技术化、规范化和机械化,农业经营科学化、规模化和集约化。

4、加大农业技术部门对农村发展的技术支持力度,走出一条

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的新路。农业局要对农业的生产布局、粮经结构进行合理的规划,真正担负起支农、为农、富农的职责。种子公司要为农民引进适合本地发展的优良品种,在农业的增产增收、优质高效上多做文章。农技推广站要配备正规的有一定专业技术的农业大学毕业生,充分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为农业生产出力。有条件的,还可以开办农民技校或夜校,让农民掌握科学的生产技术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

6、大力发展农村小集镇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拓宽农村人口的

就业门路,壮大农村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传统农业生产活动的单一性,决定了农村就业门路的单一性。通过外出打工的方式,的确能解决部分农村失业人口的就业,但这只是杯水车薪和权宜之计,还不能从根本上保证农民的充分就业。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只要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的就业门路也就越宽。根据贫困地区农村人口的知识化程度低、技术含量少的特点,农村失业人口的解决还是主要以就地消化为主。一是发展农村小集镇,可以将部分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下转移出来,从事商品流通、餐饮业、零售业或其它第三产业;二是根据本地资源优势,采取外引内联的办法,鼓励外地客户或本地工商企业界人士兴办乡镇企业,通过“公司+农户”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解决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6、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着力培养现代新型农民。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大计来看,农村的教育事业就显得特别重要。农村的教育事业包含两个方面,即适龄儿童的在校学习和农民的后续教育。对适龄儿童的在校学习来说,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资支援力度,切实改善农村孩子的学习环境和办学条件,特别要注重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投入力度。对失学儿童,要创造一切条件,建立健全相应机制保证他们入学就读。这是关系农村发展的长远大计,应当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对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民教育来说,后续教育应突出农业方面的政策法规、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科学的农业经营管理方式。政府和农技部门应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可以举办农校,开办专题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lz/73688/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