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励志人生 > 哲理文章 > 2016,中小企业困境

2016,中小企业困境

时间:2014-07-12   来源:哲理文章   点击:

【www.gbppp.com--哲理文章】

2016,中小企业困境(一):中小企业培训的困境和出路

中小企业培训的困境和出路

人才是企业的生命之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目前企业获取人才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招聘(外部人才引进)和培训(内部人才培养)。但对于成长型的中小企业来说,以招聘的形式获取人才比较困难,道理很简单,成长/中小型的企业一般规模小,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完善,不具备足够吸引人才的薪酬或平台,因此,在成长/中小型企业里面,培训管理除了为维持企业各个职能模块正常运转之外,还充当着锻造人才的重要任务。对成长/中小型企业来说,培训就是人才的摇篮,没有培训的企业终究不是长命郎。

中小企业的培训管理目前有三种状况:最差的状况是没有培训。这种状况一般存在于处在起步阶段、刚有雏形的企业,一旦企业进入发展阶段,培训模块就会建立,没有培训的企业是无法在未来存活下去的。第二种状况是企业虽然有培训,但没有形成培训体系,也没有专人管理,培训时有时无,断断续续。第三种就是企业进行有组织,有系统的培训,具有完善的培训体系。

这里虽然没有足够的数据作为论点支撑,但是有组织,有系统进行培训的企业会是经营状况比较好的企业,在市场角逐上也更具竞争力。但是现实是,这种类型的成长/中小企业比较少。许多发展中的中小企业都或多多少遇到以下的培训困境:培训方式选择、高层及核心业务骨干的培训、培训经费、培训场地、培训时间安排、供应商的选择等诸多困惑。

培训的五个生存困境

1、培训方式选择

在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目前采用的培训模式常见的有三种:一是派人参与外部培训机构组织的公开课培训,这种培训难以惠及大众,而且课程千差万别,员工不能学到自己需要的;第二种培训模式是请讲师来企业集中面授,这种培训模式本来不错,但集中面授具有间断性,员工不能持续性学习;这两种常用的培训模式费用都不菲,都不能让员工充分进行持续性学习。

第三种培训模式是利用软件。企业可以通过外部购买或租赁培训平台,让企业各阶层员工实现24小时不间断学习。这种培训模式比较新,费用不高而且高效,企业可以单纯作为进行培训的工具,也可以在学习平台上实现培训管理信息一体化,但模式比较新,领导接受度不高,而且相关的培训平台也参差不齐,领思云移动学习平台正是从这点出发,专门为成长型企业量身打造了一款e-Learning、移动学习和培训管理信息一体化的整合式云学习平台。

2、培训对象的选择

中小企业规模小,往往是一人多岗多能,老板都想人人都是混合型人才,高层管理人员是最需要培训的,但是,在成长/中小企业里,因为高层人数少,往往管理体系也没有建立,计划性也较差,高层人员大都在基层忙于“救火”,几乎是没时间外出参加培训。而且,很多中小企业的高层因为面子关系,也不太愿意跟下属一同参与内训,而单独请老师为几个高层搞培训似乎就更不可能。

不过近年来随着企业在线学习平台的兴起,领导和员工可以通过学习平台在零碎时间学习,也不用与其他人一同培训,大大提高了自由度,但企业很难有相关的渠道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平台,这需要一个寻找的过程;另外,许多中小企业的领导觉得增加在线学习项目是增加了培训成本,单纯把学习平台当成培训工具而不是一种可以实现培训管理一体化的整合式平台。这种思维会阻碍市场上一些功能强大的学习平台进入领导的视野。领思云移动学习平台在市场的推广的过程中,就经常会碰到这种问题。

3、培训经费有限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培训经费基本上都是随机性的,没有很强的规划性,随机性较强,领导希望花几万块就能够产生几十万收益的效果。所以,既需要保证效果,又要少经费的培训规划就更难做。

4、培训时间安排

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忙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几乎是中小企业最显著的标识,尤其互联网企业更为明显,晚上加班那是家常便饭。因为忙,就更没有人愿意去培训学习,因为忙,就更没有时间去总结思考,而又恰恰因为没有时间培训、思考和总结,导致实际的工作没有提升与改善,反过来这种“忙”就进入一个既定轨道进行自我循环,从而变成一种“瞎忙”。“瞎忙”是很可怕的,领思云移动学习平台在市场中就遇到很多中小企业的领导苦诉自己越忙越乱的心境。发展中的企业领导如果没有好的工具来分担企业的问题,的确是很要命的。

5、培训效果的评估

中小企业对培训效果基本上不做评,即使做了更多的也是无效评估,没有真正意义上把培训与业务有机结合起来,用所学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巩固所学。形成工作技能的转化,绩效的转化。广州领点网络有限公司领思平台CEO认为,在未来这种情况应该会有所改善,因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各种解决方案和工具不断地推出,类似培训效果评估、进度监督等培训内容都可以被实现和量化。传统那些人力成本高效率低下的培训模式会被代替,取而代之的是个性化、整合式的网络学习平台辅以必要的线下培训的新型培训模式。

成长/中小企业的培训具有本身的局限性,但也需要与时俱进,作为中小企业的领导,要认识到培训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在培训模块好好花上一些功夫,特别在互联网时代,要有接受新型培训理念和新型工具的决心。作为管理者,要能够根据企业需求和领导爱好,制定一些可以落地的培训政策和措施。下面针对目前的中小企业,给出一些具体改进的措施、策略和方法,希望能给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们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培训的四个改进措施

1、树立培训意识

要让领导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只有完善培训体系企业的发展才能得到保证,培训的对象除了管理者,普通员工也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做到全员培训。

2、培训方式的选择

A、建立企业内训制度

传、帮、带、先进人员、技术业务精英或部门负责人进行内训、分享、学习等;或是外出学习的人员转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企业内训,HR可以开展企业制度、文化、礼仪、心态及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的培训;

【2016,中小企业困境】

B、利用学习平台

未来的培训趋势肯定是网络化培训辅以其他线下培训模式,培训模块将会纳入企业的管理学习网络平台上来,现有许多的e-learningp平台,成本低,灵活性好,选择范围广等特点,可由HR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课程,让员工自行业余时间上网学习,再规定相应的时间须达到学习时长及通过考试等,来促进员工学习的风气,提升员工整体技能。例如领思云移动学习平台就是专门为成长型企业量身打造的e-Learning、移动学习和培训管理信息一体化的整合式云学习平台;领思凭借强大的wizBank学习管理系统与国内外权威机构、讲师合作开发的丰富的PC/移动/HTML5课件资源通过SaaS的运营方式,帮助成长型企业解决知识、培训管理困难,培训系统成本投入门槛高,IT运营支持力度不够的问题。

C、所谓取长补短,企业可以借鉴和学习其他公司丰富的实战管理经验,进行相关的管理培训咨询,这一般是企业遇到瓶颈或是难题时选择的较好的方式之一。

3、培训与业务结合

【2016,中小企业困境】

最好的培训最能够得到企业重视的一定是跟业务相关的培训,业务是任何一家企业的核心,业务的好坏直接影响绩效,对公司战略实现及持续发展都至关重要。只要找到业务的痛点,设计好培训内容,邀请企业领导亲自坐镇,效果应该不会太差。受训者也会比较愿意参加,因为与自己的工作息息相关,同时还可以提升技能,顺带的提升个人收益。

4、培训效果的评估

进行培训效果评估,量化培训效果。针对每一次的培训要做出效果评估并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检验、总结,不断调整培训的方向、实施的内容,以期达到效果的最大化。对于评估如何评估,一个可以通过收集员工应用培训知识做成的课件计算实际转发率,另一个方面如果企业具有可靠性的学习平台,也可以通过平台的功能实现对培训效果的评估,比如在领思的云学习平台上就可以看到员工的学习进度、学习成果分享、学习心得等,真正做到培训效果的量化展示。

(本文相关资讯来源于)

2016,中小企业困境(二):浅谈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技术创新 困境 对策 [论文摘要]知识经济时代是技术创新的时代。

作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最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我国经

济的发展、竞争力的加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从现实出发,针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技

术创新普遍存在的人才短缺、融资困难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对社会的贡献愈加突出。据统计,我

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型工业企业在全国

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中的比重分别为60%和40%左右;中小流通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

以上,中小企业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可见,中小企业对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

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技术创新。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长久不衰发展的动力。知识经济时代,谁掌握了先进技术、

核心技术,谁就能占领市场、获得优势地位。唯有积极创新、不断进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战胜各路对手。 但在我国,由于条件限制、自身缺陷,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重重困

境: 一、创新人才短缺,员工素质不高。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保守思想,使得大部分

高素质人才选择了相对 稳定、相对清闲的高校和科研所,而不愿投身于市场经济的浪潮

中,迎接激烈的挑战。只有38%的研发人员选择了企业,而且大都集中在大型企业。这使得

中小企业很难得到急需的高素质人才、研究人员匮乏,缺少创新的推动力量。同时,中小企

业的从业人员多来自村镇,文化程度不高,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不利于在企业内

部形成创新所需的文化氛围。 二、资金不足,融资困难。技术创新是一种把科技成果

转化为生产力的活动,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少,没有足够经费用于支持

创新活动;同时中小企业市场融资非常困难。1.间接融资难。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信度

低、缺乏足够抵押资产、财务制度不规范、破产率高,因此银行会觉得风险太高而产生对中

小企业的惜贷现象。而且,中小企业所需贷款数额小、频率高,无形中增加了银行的管理成

本,出于盈利角度考虑,银行就更加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故意提高门槛,给中小企业额

外设置障碍,避免或减少向中小企业贷款。2.直接融资难。苛刻的上市条件,让中小企业望

而却步,切断了中小企业通过上市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从股市融资的渠道。 三、技术

中介机构不健全、不完善。技术创新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活动。单个企业一般不具备技术创

新所需的所有环节、资源,需要和别的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创新。而要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

须花费大量的精力财力搜集信息、谈判筛选,付出昂贵的交易成本。这就需要发挥中介机构

综合、互动和集成的优势,为中小企业牵线搭桥、促进合作,达到资源优化配置。但是我国

的中介机构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着很多问题:数量少、专业化水平低,彼此独立、协同

程度低且行为不规范、服务功能单一,没有建立强大的信息网络系统,不能有效促进中小企

业间的技术、信息交流。 [!--empirenews.page--] 四、法律保障不力。政府对中小企【2016,中小企业困境】

业技术创新重视不够,尚未形成完善的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体系。而且,一些已制

定的针对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仍存在很多问题:1.计划经济色彩浓厚。如按所有制性质

分别立法,导致了各种不同经济成分中小企业的法律地位和权利的不平等;2.没有专门鼓

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没有把扶植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到应有的高度。 现在,

中国已经站在了WTO的门槛内,正是中小企业走出国门、面向国际市场的大好时机,同时,

也是国外竞争对手鱼贯而入之日。加紧技术创新、壮大自身实力,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已成

为关系中小企业命运的攸关大事。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一、努力吸纳高素质人才,鼓励产学研联合。利用媒体、舆论,宣传创新、开拓精神,促使

人们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鼓励高素质人才投身中小企业创新事业。同时,中小企业应采用

高福利、高薪的方式,吸引技术人才的加入,壮大智力资本。产学研的联合协作是一种很有

效的资源互补方式。一方面,企业可以从高校、科研所获得智力支持,提高消化、吸收技术

的能力;另一方面,高校科研所可以通过帮助企业技术创新,了解市场、明确市场需求使科

研活动、科研项目更符合实际,更能有效地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改变长期以来科技与经济脱节的状况,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可以培养出一批既懂技术又懂市场,既了解业内技术水平又了解企业现状及需求,既有经营思想又懂政策法规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二、发展完善技术中介体系,加快建设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孵化器和生产促进中心有力地推动了国外中小企业的发展,是被实践证明的很有效的孵化、培育中小企业的中介机构。美国的康柏、因特尔、苹果等公司都是从孵化器里发展起来的,硅谷所在市——圣荷西市,[1][2]下一页 正是凭借技术孵化器、生产促进中心,从15年前只有10万人口的农业市,发展到今天成为拥有102万人口的高科技城市。我们应当借鉴这种两种模式,努力发展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孵化器是一种孕育、培养中小企业的组织机构。它把有创意、有技术、有市场前景的“卵”,孵化成有实力独立面向市场的企业。它为被孵企业提供“养料”“养分”,促其健康出生、茁壮成长。1.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由于初创者多为擅长特定领域的科技人才,缺乏该领域以外的知识,尤其缺乏经济能力和管理经验。因此,孵化机构往往反聘一些高校退休教授或邀请商界老将,为初创者讲授创业经验、营销技巧,弥补知识的欠缺。同时,开展培训班提高新创企业员工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做好人力资源建设。而且,在同一孵化器内,被孵企业间因有一层亲情关系更容易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良好文化氛围。2.提供资金。大多企业孵化器提供融资、协助融资服务,以及价格较低的办公空间、办公设备等3.提供网络资源。孵化器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网络资源,为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大量的信息和机会。网络可以迅速、有效地传播信息,密切企业间联系,加强技术交流并防止个体的机会主义行为,减少经济行为的风险。 [!--empirenews.page--] 生产力促进中心是技术中介机构中的另一个亮点。如果说孵化器使企业从无到有,那么生产力促进中心则使企业从小到大,从小企业成长为大企业,是中小企业的助推器。中小企业风险大,失败率高,如美国的中小企业成立两年内有23.7%的失败,四年内有51.7%的失败,六年内有62.7%的失败。因此,加快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对于降低中小企业经营风险、提高其存活率、保证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拓展融资渠道。融资问题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广东、辽宁、湖北和云南4省组织实施的“中小企业发展状况与面临的问题问卷调查”,有66.9%的中小企业认为“资金不足”是制约企业发展与技术创新的第一位的问题。而在国外,由于政府的鼎力相助,资金短缺的情况就比较少。许多国家通过实施相关的政府计划,直接利用政府资金,引导和带动风险资本及社会各类资金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如美国的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 S BIR)是美国政府直接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专项计划,1982年设立,由政府有关部门按一定比例拨出资金,为在政府命题的研究开发项目中中标的中小企业提供资助;加拿大的产业研究支持计划( IRAP)是一项专门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联邦政府研究与开发支持计划,已有50多年的历史,1999-2000年度资金总预算达到1.68亿加元。另外还有英国的 L GS计划、德国的 BTU计划、以色列的 Yozma基金、欧洲 EIF基金等。 而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资金赞助还远远不够,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金融支持:1.加大财政支持。如:每年从财政支出中,抽取一部分资金为中小企业提供长期无息或低息贷款;成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担保或保险的机构;2.税收优惠。如:对重大开发、攻关项目免税或减税;对积极推进科研成果市场化的企业减免税金;对把盈利再投资的企业可暂不纳税;3.拓宽市场融资渠道。鼓励银行制定灵活、可行的方案,开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业务。开拓证券、股市融资渠道。成立专门的评估中小企业经营业绩的机构,对发展潜力大、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中小企业,适当降低上市标准,支持其通过证券、股市筹措资金。4.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如:设立中小企业的创业基金、中小企业的科技开发基金;积极开展风险投资业务,向发展有潜力但未上市的中小企业进行风险投资,解决其资金瓶颈问题,促进科技成果商业化,并利用风险投资机构的优势为企业提供

信息服务和经营指导。 四、完善中小企业法律体系。国外发展中小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借助强有力的立法手段,扶植中小企业发展。如美国80年代以来,先后制定颁布了《史蒂文森-怀特勒创新法》、《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法》、《加强小企业研究发展法》、《联邦技术转移法》、《贝赫-多尔法》等一系列法律;日本政府制定了《中小企业高度振兴资金助成法》、《中小企业现代化法》、《中小企业现代化资金助成法》等一系列法律,全方位地支持、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因此,我国应加快立法步伐、加大立法力度,给中小企业有力的法律保障。确定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维护中小企业的正当权益,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保障创新者的利益并把允许知识、技术入股的形式确立下来写入法律。激励技术创新、促进科研成果市场化,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和发展空间。

2016,中小企业困境(三):2016中小企业调查报告

中小企业调查报告(一)

大多是私营企业,发展时间短、自有资产少、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而且资信水平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难以达到金融机构贷款要求,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二是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系统不健全。一方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以中小企业为受保主体的担保机构不多,另一方面,直接融资体系发展严重滞后,在发行股票和债券方面,中小企业大部分受规模小、知名度不高、信用等级较低等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上市条件,导致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贷款。

(二)中小企业“小,散,乱”,抗风险能力弱

一是小企业占有绝大多数,经营规模小,经营业绩不稳定。2016年,我省13万多家中小企业中,中型企业只有2793家,所占比例只有2%,98%的企业是小型企业。作为大型企业成长的摇篮,中型企业数量显然偏少,存在断层,同时从单位平均规模看,我省小型企业平均从业人员为33人,平均固定资产为289.5万元,平均营业收入为888.03万元,分别占全部企业平均水平的68.3%、45.8%、57.6%。由于规模小,业绩不稳定,亏损、倒闭、关停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产业集群化发展不够,分散化经营现象严重。我省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在园区外分散经营,主要靠单兵作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lz/41034/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