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时间:2018-07-20   来源:经典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美文】

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第一篇_2015年重庆市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市考试答案

《贯彻依法治国方略 全面推进依法治市》

复习资料

一、 单项选择题

1.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 A ),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

A.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C.社会主义法律规范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髓是( C )。

A.依宪治国,依宪行政

B.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C.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3.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是(C )

A.全民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

B.全民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理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

C.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

4.( B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A.民主

B.党的领导

C.宪法

5.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将每年的( A )定为国家宪法日。

A.12月4日

B.12月14日

C.11月4日

6.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 B )。

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决定》

7.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 B )。

A.教育和预测作用

B.引领和规范作用

C.指引和教育作用

8.( C )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

9.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是( C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明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10.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 A )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A.依法执政

B.科学

C.依法行政

1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 A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A.党的领导

B.依法治国

C.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1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 B )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

A.党和国家的关系

B.党和法治的关系

C.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1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治的生命线是( C )。

A.民主

B.自由

C.公正

14.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 A )。

A.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B.科学立法

C.依宪执政

【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15.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和法律的权威在于( A )。

A.实施

B.规范

C.教育

16.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在于( B )。

A.法制化

B.法治化

17. “良法”是指( B )的价值标准和理性追求。

A.法制

B.法治

C.法律

18.我国最高的法律是( A )。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19.努力提升国家治理法治化的能力要坚守“一个底线两项原则”,其中“一个底线”是指( C )。

A.公平性

B.正当程序

C.合法性

20.法治思维是指一定主体以法治理念为基础,运用法律规范、原则、精神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推理以致形成结论,作出决定的( A )。【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A.思维模式

B.能力模式

C.行为模式

21. ( A )是指行为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

A.合法性思维

B.权利义务思维

C.公平正义思维

22. 依法治国是(C )法治的路径,它与法治是根本一致的,它是通向法治的必由之路。

A.实施

B.开展

C.实现

23. 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通过十年的努力,依法行政的目标是建设( B )。

A.责任政府

B.法治政府

C.法制政府

24.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 A )。

A.公平正义

C.公正法治

25. 解决非正常上访问题,需要坚持( A )最终原则,捍卫司法权威。

A.司法

B.诉讼

C.调解

26.从学理上来看,通过( A )途径解决纠纷,是维护社会正义的底线。

A.司法

B.上访

C.调解

27.“一带一路”,“一带”指什么( A )。

A. 丝绸之路经济带

B.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

C.长江经济带

28.“一带一路”,“一路”指什么( B )。 A.丝绸之路经济带

B.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C.长江经济带之路

29. “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 B )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

A.美国

B.中国

C.俄罗斯

30.总书记强调“三个处理好和一个坚决防止”,“一个坚决防止”是指什么?( B )

A.坚决防止“奢靡腐败”

B.坚决防止“破窗效应”

C.坚决防止“享乐之风”

31.重庆四届五次全会强调,( C )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最根本的保证。

A.中国共产党

B.《宪法》

C.党的领导

32. 孙政才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对党依法执政、( A )提出了新要求。

A.依法管党治党

B.依法行政

C.依法办事

33.政府是法治建设、法律实施的重要主体,加强法治建设,( B ),是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的关键和重点。

A.全面建设法治中国

B.全面建设法治政府

C.全面建设法治社会

34. 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推进法治专门队伍( C ),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A.年轻化、专业化、职业化

B.知识化、专业化、职业化

C.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

35.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将( A )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A.法治建设

B.作风建设

C.法制建设

二、多项选择题

1.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哪些原则?( ABCDE )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C.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E.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2.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 ABD )共同推进。

A.依法行政

B.依法治国

C.依法治党

D.依法执政

3.法治建设的新十六字方针为( AD )。

A.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B.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C.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D.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4. 《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 ABC )一体建设。

A.法治政府

B.法治社会

C.法治国家

D.法治企业

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第二篇_时政专题:依法治国

专题一: 十八届四中全会 聚焦依法治国

材料一:十八届四中全会概述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

,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中央全会上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

材料二: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材料三:法治中国的世界回响 据国外相关报道,十八届四中全会将提升中国的国家治理,将对改革、发展和稳定产生深远影响。诸多第一次,让国际舆论不仅仅只加上“首次”这个词,还纷纷用“历史性”“新开端”“里程碑”等词汇评价这次会议及其成果。在世界的注视下,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新的路线图已经展开。国际社会相信,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将为世界带来谋发展、促繁荣新的信心与希望。

考点链接:①依法治国②坚持党的领导③党的指导思想④人民当家作主⑤宪法

命题预测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什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什么是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必要保证)。

5.十八届四中全会为什么要以“依法治国”为主题?

①依法治国是党在总结长期治国理政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治国基本方略。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④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幸福安康。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引领和规范作用。

6. 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①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②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③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④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⑤有利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⑥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⑦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早日实现等。

7.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①国家: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②政府: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③司法机关: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④公安机关:秉公执法,公正执法,严格依法办事;⑤媒体:积极宣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容,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⑥公民: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依法律己等。

8.你心目中的“法治中国”应该是什么样子?

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司法公正,政治清廉;依法执政,国泰民安;人民当家作主;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等。

9、法治中国,人人共建。法治中国要求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做?

①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理念;或学习法律,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②自觉遵守法律,依法律己(依法规范自身行为);③积极宣传法律,使更多的人了解法律,依法办事;④敢于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⑤积极行使建议权,向有关部门提出关于依法治国的合理化建议。

10.请举出两个体现我国民主法治建设不断进步的事例

①政府信息公开;政府行政审批权力精简下放;②国家领导人通过网络、微博问政;设立“领导接待日”;③建立法律援助制度;④城乡居民选举实现“同票同权”;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等

11.为什么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②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③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④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宪法

1. 为什么说“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②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③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④宪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⑤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2. 谈谈设立国家宪法日的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公民学习和了解宪法,提高宪法意识,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②有利于彰显宪法的权威,弘扬宪法精神,保证宪法实施;③有利于展现党和政府重视宪法、捍卫宪法的决心;④有利于在全社会普及宪法知识,扩大宪法实施的群众基础;⑤有利于在国际社会树立我国尊重宪法的良好形象,扩大我国宪法的国际影响;⑥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实施依宪治国。

3.为什么要树立国家宪法日?

①现状:在我国,部分公民的宪法意识淡薄;

②宪法的重要地位: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B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C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D宪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权威和法律效力。E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③树立宪法日的意义:略

4.为什么要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①现状:宪法宣誓制度是世界上大多数有成文宪法的国家所采取的一种制度,这是国际惯例; ②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要依宪治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等; ③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是增强公职人员宪法观念,激励公职人员忠于和维护宪法的需要;是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需要;是彰显宪法的权威,弘扬宪法精神,保证宪法实施的需要;是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等。

5.为什么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

①现状:未成年人对自身行为的分辨、控制能力较弱,法律意识淡薄;或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社会危害性日益严重;②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时期

是品格形成的关键期;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 ③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有利于减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等。

命题点

材料一: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摘要)

材料二:民意、民智、民主——科学立法的地方实践 刚刚走过的9月,中国人大制度历经60载,一个甲子的沧桑,成效斐然,特别是在立法方面。为了立“良法”,行“善治”,上海、北京、广东、浙江、安徽、福建等地积极探索,突破“闭门造车”樊篱,全面倾听民意,充分吸纳民智,力促民主立法,确保立出的法管用好用。

材料三:科学立法,为改革保驾护航 改革要依法而行,改革成果更要用法律制度加以巩固。如今,修改预算法、行政诉讼法,制定基本医疗卫生法、社会救助法„„一件件事关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立法项目,被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审议通过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一系列决定、决议的及时通过,保证了重大改革的有序进行。

材料四:科学立法,关乎民生 时至今日,我国出台的现行有效法律已有240多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善,其中“立法为民”是立法工作的鲜明特点、永恒主题。修改后的环境保护法将“保障公众健康”写入总则第一条,食品安全法修正案草案用最严格的法律责任保卫广大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无论是新制定的法律,还是修改后的法律,都明显更贴近生活,更符合客观实际需要。

考点链接①公平正义②依宪治国③政治权利④推进改革⑤建立法律体系⑥关注公民权利

1.为什么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②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③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⑤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2. 全面倾听民意,充分吸纳民智,力促民主立法,确保立出的法管用好用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进一步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②有利于体现法律是人民意志体现这一本质要求,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③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3.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上一系列决定、决议的及时通过,保证了重大改革的有序进行,说明了什么?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拥有立法权。②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 党和国家为什么无论是新制定的法律,还是修改后的法律,都明显更贴近生活,更符合客观实际需要?

【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①体现了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体现了党立

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④体现了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

命题点

材料一: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摘要)

材料二:让反腐无“法外之地” 反腐法治化与国家法治化的路径基本一致。国家的法治化,即国家权力全部纳入法治轨道,就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长期看,要把反腐败纳入法治轨道,建立制度限制,使党员干部不能腐败,也不愿意去腐败。“吃空饷”“裸官”“红包”“奢靡”“官赌”„„在不久的将来,涉及这些问题的领导干部,或许受到的不仅仅是党内处分,还要被追究法律责任。预防腐败、惩治腐败的最终走向都是法治反腐。

相关链接: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李东生、蒋洁敏、王永春、李春城、万庆良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中共中央决定对周永康严重违纪问题立案审查。

材料三:网络人肉搜索侵权要担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10月10日施行以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依据《规定》,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启动网络“人肉搜索”侵权要承担法律责任。 考点链接:①依法行政②反腐倡廉③生命健康权④保护隐私权⑤正确行使权利

1.为什么各级政府要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①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②政府能否自觉地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直接关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2. 把反腐败纳入法治轨道有何意义?

①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②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③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④有利于督促党员干部廉洁从政,防止腐败。

3.为形成反腐机制,让领导干部不敢腐、不想腐,我们应该如何做?

国家:①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②健全监督机制,鼓励公民积极行使监督权;③加强法制教育,在全社会弘扬正能量;领导干部:④加强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公民:⑤积极行使监督权,发现领导干部的违法犯罪行为向有关部门举报。

4.坚持反腐制度化建设,对我们青少年有何启示?

①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②要依法行使权利,不得超越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 ③要树立正确法制观念,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④懂得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要依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⑤认真学法、依法自律。

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命题点

材料一: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

【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材料二:法治社会难容“特殊公民” 以刘汉为代表的“特殊公民”,利用金钱、权力、暴力,游走在法律之外,尤其是大肆钱权交易、红黑勾结,不仅破坏社会秩序、经济秩序,更是对法律尊严的疯狂践踏,目前正等待最高人民法院的死刑复核结果。透过刘汉涉黑组织的产生和壮大,警醒我们还必须从法治教育、司法改革、公权监督等多方着力,铲除“特殊公民”滋生的土壤,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材料三:全国31省份纪委全部开通官网均设举报专区 中纪委官网2014年8月21日消息,自2013年9月2日中纪委官网开通至今,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纪委、监察厅(局)均陆续开通官方网站,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网站群正式形成。加强网站的信息发布、监督举报、政策阐释和互动交流功能,打造监督执纪网络平台。

相关链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设专栏,接受党内、群众和媒体监督;中央部门决算迎“史上最大力度”公开;中国政务微信已超五千;中国政府网开通总理“留言板”开创网络问政新渠道。

考点链接:①公正司法②法律特征③维护公平正义④监督权

1.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绝不允许法外开恩,绝不允许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这样做的意义何在?

(1)有利于有效行使作为国家主人的权利,尽到对国家的责任。

(2)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建设法治政府和法治中国等。

2. 以刘汉为代表的“特殊公民”被绳之以法,说明了什么?

(1)说明党从严治党,严厉打击腐败的决心和力度。(2)说明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违反法律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说明法律具有强制性;(4)说明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全国31省份纪委全部开通官网均设举报专区有何意义?

(1)有利于维护公民的监督权,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2)有利于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3)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勤政、廉洁,减少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

4. 公民在监督举报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

(2)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命题点

材料一: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材料二:宪法60年在中国民众生活中日益“激活”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此后,中国宪法历经四部,用60年时间逐渐融化2000多年封建制度冰封的“人治”传统观念。从闻名全省甚至全国的农民宋新元以民告官,维护家乡环境不受污染,到汶川地震失去家园的罗开华因假笋种走上依法维权的道路等,宪法在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中日益“激活”。

材料三:虚拟空间仍需守法 中国已经形成了比较成型的互联网的法律体系,这些法律体系涵盖了方方面面,执法部门要依靠法律来办事。比如“快播”公司案,此案产生于深圳,但是影响波及全国。对快播公司的查处,本身就达到了利用案例来宣传法治的效果。对

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第三篇_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试题

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试题(标准答案)

【第1题】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 )。(1.0分)

答: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 标准答案 A

【第2题】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 )。(1.0分)

答: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 标准答案 B

【第3题】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 )。(1.0分)

答: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 标准答案 C

【第4题】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 )。(1.0分)

答: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公平正义 D:服务大局 标准答案 D

【第5题】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是( )。(1.0分) 答: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服务大局 D:党的领导 标准答案 D 【第6题】政法机关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外在体现是( )。(1.0分) 答:A:勤政守法 B:甘当公仆 C:文明执法 D:清正廉洁 标准答案 C

【第7题】关于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0分)

答:A:权力的行使应当符合法律赋予该项权力的目的 B:案件与处理结果轻重幅度相当 C:特殊情形下可以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 D:同样的情形同样处理 标准答案 C

【第8题】当前,政法各部门相继提出了诸如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等一系列的规定和办法,这集中体现了公平正义理念对政法工作的哪项要求?( )

答: A: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B: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C:坚持秉公执法 D:坚持以公开促公正 标准答案 D

【第9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是( )直接的理论根据。(3.0分) 答:A: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B:执法为民理念 C:自觉接受监督 D:严格依法办事 标准答案 B

【第10题】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以( )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经验基础上的科学结论,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1.0分) 答: A:胡锦涛为核心的第四代工 B: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 C: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 D: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 标准答案 C

【第11题】中国共产党( )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的基本方略。(1.0分)

答:A: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B: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D: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标准答案 B

【第12题】“为政以德”所反映的“以德治国”理念,是我国古代( )的经典部分,我们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1.0分) 答: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标准答案 A

【第13题】依法治国的客体及其对象是( )。(2.0分)

答:A: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 B:实现宪法和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C: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务 D: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依据 标准答案 C

【第14题】(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支柱。(1.0分)

答:A:安定和有序 B:公平和正义 C:诚信和友爱 D:民主和法治 标准答案 D

【第15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1.0分)

答:A:国家机关在维护宪法权威方面负有法定义务 B: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是法律权威的重要标志 C:法律的权威完全在于立法中是否体现了人民意志 D:法律对人的社会生活具有最有力的规范和约束作用 标准答案 C

【第16题】( )是法治的重要原则,也是严格执法的合法性基础。(1.0分) 答:A:职权由法定 B:有权必有责 C:用权受监督 D:违法受追究 标准答案 A

【第17题】(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1.0分)

答:A:依法治国 B:党的领导 C:执法为民 D:公平正义 标准答案 A

【第18题】(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1.0分)

答:A:服务大局 B:党的领导 C:执法为民 D:公平正义 标准答案 C

【第19题】(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1.0分)

答:A:依法治国 B:党的领导 C:执法为民 D:公平正义 标准答案 D

【第20题】(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石和精神支柱,也是衡量法治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尺。(1.0分)

答:A:依法治国 B:公平正义 C:执法为民 D:党的领导 标准答案 B

【第21题】(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1.0分)

答:A:服务大局 B:党的领导 C:执法为民 D:公平正义 标准答案 A

【第22题】(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1.0分)

答:A:依法治国 B:党的领导 C:执法为民 D:公平正义 标准答案 B

【第23题】( )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行使权力要对所引起的法律后果负责;二是被法律赋予权力而不去行使或者行使不到位,就是不尽责、不作为,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0分)

答:A:用权受监督 B:违法受追究 C:职权由法定 D:有权必有责 标准答案 D

【第24题】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如果普通人违法犯罪是污染了水流的话,那么,执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64269/

推荐访问: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孟子的治国思想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