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时间,农历

时间,农历

时间:2018-07-11   来源:经典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美文】

时间,农历 第一篇_农历与公历哪个准

农历与公历哪个准?

引言..................................................................... 1

一、一年的天数 ........................................................... 1

二、月相 ................................................................. 2

三、气温与季节的划分 ..................................................... 3

四、生产生活 ............................................................. 4

五、后记 ................................................................. 5

农历与公历哪个准?

引言

每当我有事情需要翻看日历,常常回想起一个场面: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一个胖胖的中年老师边晃着课本变问“是公历准啊还是农历准啊”,一个少年不假思索的回答“农历!”,其余同学又说“农历”,也有说“公历”,大家都带着期盼的眼神看老师,老师头也不抬,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当然是公历准”,正当少年准备问为什么,老师已经翻过这页去讲其他了。。。。。。这就是我上高中一年级地理课上的一幕,十几年来,高中时候的许多事情许多人物我都已经记不清了,可是这一幕在我这里还是历历在目,经久不忘。

按说我是一个懒散而且健忘的人,像这等事情我不应该记得。可能这就叫缘法吧。高中毕业已经十几年了,可是每当看日历就联想到这一幕,促使我潜意识中需要做些什么。只是前些年年少轻狂,只顾自己玩耍,没有定下来仔细考虑怎样做做什么,以至于想起这一幕总是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幸运的是,最近两年空闲时间有了,自己也有一些做事的经验了,所以就留心收集了一些数据和资料,直到最近,感觉虽然不是很完善,但是是时候为自己心里的疑问还有一点不忿稍作解释一下了。

说明:所用资料全部来自互联网,特别是天气后报网/,和万能的百度。

下面从几个方面对比公历和农历,准或者不准,数据和资料都会在!

一、一年的天数

百度可知道一个回归年是365.242199074天数,公历一年的天数是365.2425,两者非常接近,这也是格里历(即西历)成为国际通用历法的原因之一。

而农历一年的天数不定,平年全年354~355天,闰年全年383~384天。我一直以为古代中国历法的制定者太不讲究科学,也太笨了,一年的天数大不了数数就知道了,为什么跟实际的回归年差这么多呢?直到最近,我查阅了二十四史,才发现我自己大错特错。古代的历法制定者很早就知道每年的天数大概在365天,也就是说,农历的一年天数与回归年不同,不是因为农历的制定者不知道怎么确定一年的天数,而是人为地设置使得天数不一样。暂且放下农历历法中的规定,看看历史上历法制定者所使用的一年天数:《汉书》“岁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这是366天,《后汉书》“以周除日,得三百六十五四分度之一,为岁之日数。”这是365.25天。我查阅二十四史的历书记载,发现中国古代对这个一年的天数不是很重视,经常出现的就是365.25天,也就是史书经常提到的《四分历》(所谓四分,就是三百六十五四分度之一)。按照四分之一的算法,与回归年的天数365.242199074差距就很小了。

总的来说,以回归年的天数为标准,公历比较准确,农历在这方面略逊一筹。

这里就引申出另一个话题,农历中一年的天数、闰月如何设定?这个问题在《后汉书》的历书中有这么一段:历数之生也,乃立仪、表,以校日景。景长则日远,天度之端也。日发其端,周而为岁,然其景不复;四周千四百六十一日,而景复初:是则日行之终。以周除日,得三百六十五四分度之一,为岁之日数。日日行一度,亦为天度。察日月俱发度端,日

行十九周,月行二百五十四周,复会于端,是则月行之终也。以日周除月周,得一岁周天之数。以日一周减之,余十二十九分之七,则月行过周及日行之数也,为一岁之月。以除一岁日,为一月之数。月之余分积满其法,得一月,月成则其岁大。月四时推移,故置十二中以定月位。有朔而无中者为闰月。中之始曰节,与中为二十四气。以除一岁日,为一气之日数也。其分积而成日为没,并岁气之分,如法为一岁没。没分于终中,中终于冬至,冬至之分积如其法,得一日,四岁而终。月分成闰,闰七而尽,其岁十九,名之曰章。章首分尽,四之俱终,名之曰蔀。以一岁日乘之,为蔀之日数也。以甲子命之,二十而复其初,是以二十蔀为纪。纪岁青龙未终,三终岁后复青龙为元。

这段详细解释了传统历法中,一年的天数,一个月的天数,闰月的设立方法,具体请参考/p-386191636.html

二、月相

百度可知道月相是指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简而言之,月相就是月亮的位置和形象。

农历在标示月相这方面可以说是非常实用而且比较准确,像我很小的时候,虽然不懂什么历法,也会念“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即使不懂其他,晚上看到圆圆的月亮就知道是十五了。当然,就如“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农历对月相的标示肯定有不足,但是可以使用农历来预知月相。

公历在这方面可以说完全没有意义。以前我还以为公历也能指示月相呢,现在发现如果以公历来标示月相,会非常混乱,因为不符合实际。下表以每月30日为例,对应农历和月相:

从表中可以看出,公历的30日分别对应的月相是,圆月、上弦月、下弦月,可见如果以公历来推断月相,会显得十分混乱。说道这里,我又想起一个故事:美国总统林肯在1860年上任后不久,受理了这样一桩奇怪的案件:被告的罪名是谋财害命,但是在审讯中,被告口口声声说受了冤枉,而证人却一口咬定他目睹被告犯了罪。

证词是这样的:10月18日晚上11时,我站在一个草堆后面,亲眼看见被告在离草堆西边30米处的大树旁作案,因当时月光正照在被告脸上,所以我看清了作案的凶手。

分析了这段供词之后,林肯立刻宣布此案纯属诬告,证词是编造的,使此案得到正确审判。 林肯根据什么作出这样的判断呢? 原来是月亮作证。10月18日的月亮是上弦月。晚上11时,月亮已经西沉,不应该有月光。即使证人记错了时间,把作案时间向前推,月亮还在西边,月亮从西边照过来,照在被告人脸上,被告人脸向西,藏在树东边草堆后的证人是无法看到作案人的面容的;倘若作案人面向证人,月光照在被告人后脑勺上,证人又如何看清二三十米处的作案人是谁呢? 林肯依据月亮的出没规律,分析了案情,击中了问题的要害。

故事很好,但是我的疑问是美国人使用的历法既不是阴历也不是农历,那么林肯是如何

确定上弦月的?难道林肯在天文学方面如此博学?不解,希望有朋友可以为我释疑,谢谢!

以标示月相为标准,农历完爆公历。

三、气温与季节的划分 百度可知道,按照气温划分季节:夏季──候平均气温在22 °C以上的连续时期。 冬季──候平均气温在10 °C以下的连续时期。 春季和秋季──介于10 ~22 °C之间的时期。而中国传统以四立为划分四季的起点,西方以二分二至为划分四季的起点。这里以我的家乡2014-2015年为例,使用气温来评价两种季节划分。

事先介绍一下我的数据来源,全部来自天气后报网(/weather/top/nanyang.html),自2014.6.29起我每天记录,除非网上记录空缺,我都记下前一天的最高和最低温度,然后我自行计算平均温度。遗憾的是,网上记录每天的温度只有最高和最低温度2个点,缺少严格意义上计算平均气温的2个点。只好取近似了,我个人觉得早上8点、晚上20点的温度统计之后再平均到我的数据里,差别即使有,也不会影响我评价季节这个目标。如果有朋友在气象部门工作,可以帮们验证我这样取近似与实际的差距,欢迎指教。

先从秋季开始,因为离2014.6.29最近的节气是立秋2014.8.7.我的目标是找出两种季节划分方法中气温不在10 ~22 °C之间的天数,也就是说某天的气温≧22℃或者≦10℃,我就把它归入不规则的天数;另外,季节起始日算做当季的日子,结束日不算,例如立秋算秋季,立冬就不算了。下面季节统计通用,不再重复。

按照农历的划分,2014年秋天从立秋日2014.8.7到立冬日2014.11.7为止。这期间,大于或等于22℃的天数有40天,小于或等于10℃的天数为0,总的不规则天数为40.

按照西方的划分,2014年秋天从秋分日2014.9.23到冬至日2014.12.22为止,这期间,大于或等于22℃的天数有4天,小于或等于10℃的天数为34天,总的不规则天数为38.【时间,农历】

接下来是冬季,冬季的不规则天数是要计算气温不在10 以下的天数,也就是说某天的气温>10℃(注意不包括10),我就把它归入不规则的天数。

按照农历的划分,2014-2015年冬天从立冬日2014.11.7到立春日2015.2.4为止。这期间,大于10℃的天数为11,总的不规则天数为11.

按照西方的划分,2014-2015年冬天从冬至日2014.12.22到春分日2015.3.21为止。这期间,大于10℃的天数为10,总的不规则天数为10.

接下来是春季,春季的不规则天数是要计算气温不在10 ~22 °C之间的天数,也就是说某天的气温≧22℃或者≦10℃,我就把它归入不规则的天数。

按照农历的划分,2015年春天从立春日2015.2.4到立夏日2015.5.6为止。这期间,大于或等于22℃的天数有4天,小于或等于10℃的天数为40,总的不规则天数为44。

按照西方的划分,2015年春天从春分日2015.3.21到夏至日2015.6.22为止。这期间,大于或等于22℃的天数有42天,小于或等于10℃的天数为5,总的不规则天数为47。

接下来是夏季,夏季的不规则天数是要计算气温不在22 以上的天数,也就是说某天的气温<22℃(注意不包括22),我就把它归入不规则的天数。

由于目前夏季远未结束,所以夏季的不规则天数统计暂时不全。可是这也给了我一个推测的机会,让我来预测一下两种方法下,今年夏季的不规则天数。【时间,农历】

按照农历的划分,2015年夏天从立夏日2015.5.6到立秋日2015.8.8为止。目前为止,小于22℃的天数有8天,总的不规则天数为8。我推测按照农历的划分方法,今年夏天的不规则天数就是8,依据是距离8.8日已经不远,依照以往多年的记录,只要没有大的反常现象,高温会持续到9月。

按照西方的划分,2015年夏天从夏至日2015.6.22到秋分日2015.9.23为止。目前为止,小于22℃的天数有0天,总的不规则天数为0。我推测按照西方的划分方法,今年夏天的不规则天数也是8,相差不超过3天,而且最可能是8或9,依据还是以往多年的记录,只要没有大的反常现象,高温会持续到9月。

大家可以和我一起期待,2015.9.23日之后,我们再来统计,看看我在此的预测准确度如何。

然而,无论今年夏季的数据结果如何,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无论是农历的方法还是西方的方法,以气温的标准来看,都是不够准确,在这方面,两者半斤八两。

值得一提的是,以气温来划分季节的方法,是我国学者提出的。百度可以知道,最早在1934年中国学者张宝坤结合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提出了另一种分季方法。他以候(每五天为一候)平均气温稳定降低到10℃以下作为冬季开始,稳定上升到 22℃以上作为夏季开始。候平均气温从10℃以下稳定上升到10℃以上时,作为春季开始。从22℃以上稳定下降到22℃以下时,作为秋季开始。 即:候平均气温≤10℃ 冬季10~22℃ 春季≥22℃ 夏季22~10℃ 秋季 这种分季方法,可以结合各地的具体气候和农业,故运用得较多。搜到这个结果,我的心情又高兴又不忿,高兴的是这是我国学者的创见,不忿的是为什么那个老师从来没提过呢?

四、生产生活

《汉书》中说“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矣。不告闰朔,弃时正也,何以为民?”,这里明确地提出,历法是为了为人民所用,可见古人已经意识到历法的作用在方便生产和生活。我国的农历从名称上看明确的标示了为农业和农事活动服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二十四节气,像我的家乡地处中原,至今家里的人们还在使用节气来指导自己种植和收割庄稼,节气在我们这里,就相当于农事活动的闹钟,真是很实用的提醒。 至于月相,据百度,月相和海洋的潮汐有关系,因为潮汐和月球的引力作用有直接关系,比如在满月的时候会引起大潮。潮汐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像军事、旅游、远洋航海、海洋渔业、海水养殖,海洋工程、科学实验及沿岸各种生产活动都要受到潮汐的影响。

但是现代工业和天文科学,我想使用公历是一种通用习惯。我对这方面的资料无从下手,希望有朋友可以研究一下。

总的来说,农历对我国大部分,特别是中部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很强的使用价值。而公历在现代生活中,不用说,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论如何,两者同时使用,对我们都很有用。

综上所述,以回归年的天数为标准,农历略逊一筹;以标示月相为标准,农历完爆公历;以气温的标准,两者半斤八两;而在生产生活中,两者都非常有用。所以说,公历比农历更准的说法,我认为十分地误人子弟!!!

时间,农历 第二篇_落款时间的农历传统雅称

作品落款时间的农历传统雅称摘要

2010年08月02日 14:50:53 来源:书画频道

书法作品落款时间的农历传统雅称摘要

一月:孟春、初春、上春、端月、初阳、端春、孟陬、春阳、首阳、肇春; 二月:仲春、仲阳、仲钟;

三月;季春、暮春、契月、花月、晚春、嘉月、蚕月;

四月:孟夏、初夏、首夏、维夏、槐夏、余月、清和月;

五月:仲夏、超夏、榴月、蒲月;

六月:季夏、晚夏、杪夏、暑月、荷月、极暑、且月;

七月:孟秋、初秋、少秋、新秋、肇秋、初商、兰月、凉月、相月; 八月:仲秋、仲商、桂月、壮月;

九月:季秋、暮秋、晚秋、杪秋、杪商、季商、季白、菊月、咏月、玄月、穷秋; 十月:孟冬、初冬、上冬、阳月、坤月、吉月、良月;

十一月:仲冬、子月、葭月、畅月;

十二月:季冬、暮冬、杪冬、穷冬、严冬、严月、嘉平月、腊月、除月。

时间,农历 第三篇_农历传统节日

春节

1、农历时间:正月初一

2、节日习俗:扫尘、守岁、拜年、贴春联、贴窗花、贴“福”字、贴年画、燃爆竹、办年货、吃年糕、吃水饺

3、节日来历: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元宵节

1、农历时间:正月十五

2、节日习俗:张灯结彩、猜灯谜、耍龙灯、踩高跷、划旱船、舞狮子、吃元宵等

3、节日来历: 元宵节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因此又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而元宵

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寒食节

1、农历时间:四月初四【时间,农历】

2、节日习俗: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

3、节日来历: 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种说法是清明前两天)(现大多和清明寒食一起过的习俗)。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逃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子推。介子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市东南]。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子推不愿当官,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绵山改为“介山”,立祠祭祀介子推,并把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全国禁动烟火,只吃冷食。后来便形成了在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

清明节

1、农历时间:四月初五

2、节日习俗:蹴鞠、荡秋千、踏青、植树、放风筝、扫墓、插柳、射柳、斗鸡、蚕花会

3、节日来历: 清明节:公历(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清明

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端午节

1、农历时间:五月初五

2、节日习俗:配豆娘、挂艾虎、画额、佩长命缕等

3、节日来历: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因为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初五”是恶日,因而避讳“五”,改为“端午”。端午节早在西周初期即有记载,并非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但是端午节之后的一些习俗受到屈原的影响。

中秋节

1、农历日期:八月十五

2、节日习俗:赏月、祭月、吃月饼等

3、节日来历: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

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重阳节

1、农历日期:九月初九

2、节日习俗:登高、饮菊花酒、吃重阳糕、赏菊

3、节日来历: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时间,农历 第四篇_农历怎么计算的

农历怎么计算的.

标签:农历 阳历 阴历 年历

回答:2 浏览:14300 提问时间:2007-04-20 12:59

农历年历是如何计算的?为什么也会有平年闰年之分?一般是多少年出现一次闰年.

补充问题

我所说的农历在我们这里指的就是阴历,而不是阳历

.

最佳答案 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爱问知识人的观点

揪错 ┆ 评论

蓝月

[学妹

]

农历是古时候按太阳得运行总结出来得一套计算日子得方法。

一般得每四年都会有一个闰年,就是每四年就会多一天。

关于农历的知识

农历(夏历,殷历,古历,黄历,旧历)

农历,是把朔望月的时间作为历月的平均时间。这一点上和纯粹的阴历相同,但农历运用了设置闰月的办法和二十四节气的办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这样它就又具有了阳历的成分,所以它比纯粹的阴历好。

现在所有的农历,据说我们的祖先远在夏代(公元前17世纪以前)就使用了这种历法。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夏历。解放后还仍然叫做夏历,1970年以后我国改称为"农历"。至于"农历"一名的由来,大概因为由于自古以农立国,所以制订历法必须为农业服务。

农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依据的。朔望月的时间是29日12小时44分3秒(即29.5306日),因此农历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它和纯粹的阴历并不完全一样,因为纯粹的阴历是大小月交替编排的,而农历年大小月是经过推算决定的。

农历每一个月初一都正好是"朔"(即月亮在太阳地球中间,且以黑着的半面对着地球的时候)。有时可能出现两个大月,也可以连续出现两个小月。由于朔望月稍大于29天半,所以在农历的每100个历月里约有53个大月和47个小月。

农历是基本上以12个月作为一年的,但12个朔望月的时间是354.3667日,和回归年比起来要相差11天左右。这样每隔3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个多月。

为了要把多余的日数消除,每隔3年就要加一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有闰月的一年也叫闰年。所以农历的闰年就有13个月了。至于闰哪个月是由节气情况决定的。

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到3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因此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

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闰月加到哪个月,以农历历法规则推断,主要依照与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相符合来确定;

农历的闰月天数与正常月份天数一样,为29或30天。

农历所谓“闰”的说法,只有闰年和闰月称谓,公历也有闰年的称谓。

农历月份的别称

一月:正月、隅月、孟月、端月、始春、元春;

二月:如月、杏月、仲春、早春;

三月:病月、桃月、季春、炳月、三春、阳春、暮春;

四月:余月、清和月、桃月、孟夏;

五月:榴月、薄月、仲夏;

六月:且月、荷月、伏月、季夏;

七月:相月、巧月、霜月、孟秋、桐月;

八月:壮月、桂月、仲秋、中秋月:

九月:亥月、菊月、季秋;

十月:阳月、小阳春、孟冬;

十一月:辜月、葭月、仲冬;

十二月:涂月、腊月、嘉平月,季冬。

农历的一个月的前十天按顺序习惯上称为初日,如农历的一月二日称为正月初二,当然说1月2日也是对的。

农历的正月(一年的第一个月)的开始都是在公元纪年的1月20日后至2月底之前。如农历的正月初一可能是1月21日,也可能是2月20日;反之,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也是公元纪年的1月20日至2月底前。

农历大小月卦口诀

一年上下两卦编,一七两月初爻安。

阴大阳小编上卦,遇有闰月年十三。

闰爻相邻爻间伏,确定年月按节算。

推算方法:此诀是为了掌握某年农历大小月的排列顺序和有否闰月而编的。“一年上下两卦编,一、七两月初爻安” ,在

正常情况下,农历每年为十二个月。我们可以将一至六月编为前卦,七至十二月编为后卦,几一年编为两卦,并以一月为前卦的处爻,七月为后卦的初爻。“阴大阳小编上卦,遇有闰月年十三”,我们将大月规定用用阴爻表示,小月用阳爻表示,按大小顺序用阴阳爻将一年编为两卦。遇到有闰月的年份就多出一个月,一年为十三个月。“闰年相邻爻间伏,确定年月按节算”。在出现有闰月的年份时,按闰月大小用阴阳爻表现出来,并标在

闰月的前后两月的爻位中间的左侧,如同伏卦一样,一看便知到闰几月,是大月还是小月。同时,提醒您农历年、的确定,不是按万年历编出的月份确定的,而是按节气确定的。如1998年,按上述方法可编成《井》和《坎》两卦,而今年闰5月为小月,上半年月卦符号为“:

。 : 。 。 : ”,下半年的月卦符号为“ = 丨 = = 丨 =

”,上半年卦第5、6爻间伏一阳爻,可知今年润五月为29天。

如何判断闰年?

在公历(格里历)纪年中,有闰日的年份叫闰年,一般年份365天,闰年为366天。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公历把一年定为365天。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加在二月里,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为28天,闰年为366天,二月为29天。因此,每400年中有97个闰年,闰年在2月末增加一天,闰年366天。 闰年的计算方法:公元纪年的年数可以被四整除,即为闰年;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为平年;被100整除也可被400整除的为闰年。如2000年是闰年,而1900年不是。

中国旧历农历纪年中,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年。一般年份为12个月,354或355天,闰年则为13个月,383或384天。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因此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

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闰月加到哪个月,以农历历法规则推断,主要依照与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相符合来确定;

农历的闰月天数与正常月份天数一样,为29或30天。

农历所谓“闰”的说法,只有闰年和闰月称谓,公历也有闰年的称谓。

公历1982年至2042年与农历闰年闰月对照表

公历所在月份 闰月(初一日) 干支年

1982年5月23日 闰四月小 壬戊年

1984年11月23日 闰十月大 甲子年

1987年7月26日 闰六月大 丁卯年

1990年6月23日 闰五月大 庚午年

1993年4月22日 闰三月大 癸酉年

1995年9月25日 闰八月大 乙亥年

1998年6月24日 闰五月小 戊寅年

2001年5月23日 闰四月大 辛巳年

2004年3月21日 闰二月大 甲申年

2006年8月24日 闰七月大 丙戊年

2009年6月23日 闰五月大 己丑年

2012年5月21日 闰四月小 壬辰年

2014年10月24日 闰九月小 甲午年

2017年7月23日 闰六月大 丁酉年

2020年5月23日 闰四月小 庚子年

2023年3月22日 闰二月大 癸卯年

2025年7月25日 闰六月大 己巳年

2028年6月23日 闰五月大 戊申年

2031年4月22日 闰三月大 辛亥年

2033年8月25日 闰七月大 癸丑年

2036年7月23日 闰六月小 丙辰年

2039年6月22日 闰五月大 己未年

2042年3月22日 闰二月大 壬戊年

回答:2007-04-20 13:07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非常感谢

共4条评论...

其它回答 共1条回答

评论

天外客

[大师

]

你的问题如下:为什么四年一闰,每隔四年添一天?为什么第一百年又少闰一天?

地球绕太阳一周需要365天5小时48分46秒,化作分数就是

10463

365————

43200

展开连分数,就得到:

1/4,7/29,8/33,31/128,163/673, 10463/43200

这说明,四年加一天是初步的最好的逼近,但29年加7天更精密些;33年加8天又精密些(也就是99年

加24天,我们现在是100年加24天);128年加31天更精密(也就是说,头三个33年加8天,后一个29年加7天,共128年加31天。在四百年内,有三个128年,四个4年,所以四百年加97天,这与现在的算法相同);等等。

资料来源:华罗庚《高等数学引论

时间,农历 第五篇_农历日期 满潮时间枯潮时间潮流情况

农历日期满潮时间枯潮时间潮流情况

初一 10:21、22:21 04:09、16:09 大潮活汛 初二 11:09、23:09 04:57、16:57 大潮活汛 初三 11:57、23:57 05:45、17:45 最大活汛 初四 12:45、00:45 06:33、18:33 大潮活汛 初五 13:33、01:33 07:21、19:21 大潮活汛 初六 14:21、02:21 08:09、20:09 中潮活汛 初七 15:09、03:09 08:57、20:57 中潮活汛 初八 15:57、03:57 09:45、21:57 小潮死汛 初九 16:45、04:45 10:33、22:33 最小死汛 初十 17:33、05:33 11:21、23:21 小潮死汛 十一 18:21、06:21 12:09、00:09 小潮死汛 十二 19:09、07:09 12:57、00:57 中潮死汛 十三 19:57、07:57 13:45、01:45 中潮活汛 十四 20:45、08:45 14:33、02:33 大潮活汛 十五 21:33、09:33 15:21、03:21 大潮活汛 十六 10:21、22:21 04:09、16:09 大潮活汛 十七 11:09、23:09 04:57、16:57 大潮活汛 十八 11:57、23:57 05:45、17:45 最大活汛 十九 12:45、00:45 06:33、18:33 大潮活汛 二十 13:33、01:33 07:21、19:21 大潮活汛 廿一 14:21、02:21 08:09、20:09 中潮活汛 廿二 15:09、03:09 08:57、20:57 中潮活汛 廿三 15:57、03:57 09:45、21:57 小潮死汛 廿四 16:45、04:45 10:33、22:33 最小死汛 廿五 17:33、05:33 11:21、23:21 小潮死汛 廿六 18:21、06:21 12:09、00:09 小潮死汛 廿七 19:09、07:09 12:57、00:57 中潮死汛 廿八 19:57、07:57 13:45、01:45 中潮活汛 廿九 20:45、08:45 14:33、02:33 大潮活汛 三十 21:33、09:33 15:21、03:21 大潮活汛

时间,农历 第六篇_日期(农历)退潮时间涨潮时间

日期(农历)退潮时间涨潮时间

日期(农历)退潮时间 涨潮时间 初一、十六 6:00 12 :12 初二、十七 6:48 13 :00 初三、十八 7:36 13 :48 初四、十九 8:24 14 :36 初五、二十 9:12 15 :24 初六、二十一 10:00 16 :12 初七、二十二 10:48 17 :00 初八、二十三 11:36 17 :48 初九、二十四 12:24 18 :36 初十、二十五 13:12 19 :24 十一、二十六 14:00 20 :12 十二、二十七 14:48 21 :00 十三、二十八 15:36 21 :48 十四、二十九 16:24 22 :36 十五、三十 17:12 23 : 24

每个农历月的初一、十五的早上六点和下午18:00潮位涨到最高,中午12:00和凌晨0:00降到最低。然后每天涨潮落潮时间往后拖延48分钟

告诉你一个口诀:初八二十三,一天两个干;初一和十五,一天两个满 干 就是落大潮,满 就是张满潮。

查好农历,依次顺减即可,每天减去48分钟,很好记

注:一、原理:地球每年绕太阳一圈、月亮每月绕地球一圈、地球每天自转一圈,潮汐因月亮和太阳的引力而生,太阳的引力约等于月亮引力的三分之一。一圈等于360度、一天等于24小时、一月等于30天,24小时乘以60分钟除以30天等于48分钟。时间和月亮的阴晴阳缺成正比、农历和月亮的阴晴阳缺成正比。海潮一天两次,每次间隔12小时,月蚀时太阳、月亮同在一侧而且基本成为一线,形成合力,此时向着月亮一面的海潮最大,因而视为天文大潮,月亮另一面则海潮相对较小。当月亮在正南方(上方)时或在最下方时海水涨至最高,所以视有月之潮为主潮,无月之潮为副潮(自称)。春夏秋冬太阳地球月亮的位置都有所变化,潮汐随之受到一定的影响(+-20分钟)。二、注意事项:涨潮时会起风,海浪随之加大、退潮时风较和,海浪相对较小。涨潮时沙较软,退潮沙较硬,退潮时可行车。根据海岸的缓直,一般高潮前两小时海水就基本靠岸,退潮则等高潮两小时后才会明显下

退。 (根据军事地形学)制于2001年9月7日

公转、自转与四季

注1:H为物体高度,Φ为地球纬度。即影长等于物体高度乘以纬度的正

切。

【时间,农历】

 注2:SZA为Solar Zenith Angle,即太阳天顶角。Φ为地球纬度。

1回归年 = 春分至下一个春分的时间 = 365.2422日  因为影响季节最主要的因素是轨道倾角,所以地球在冬至时并非刚好运行

到近日点。

o 目前,当北半球在冬季时,地球在接近轨道近日点的附近运行。

二十四节气

时间,农历 第七篇_作品落款时间的农历传统雅称摘要

作品落款时间的农历传统雅称摘要

书法作品落款时间的农历传统雅称摘要

一月:孟春、初春、上春、端月、初阳、端春、孟陬、春阳、首阳、肇春; 二月:仲春、仲阳、仲钟;

三月;季春、暮春、契月、花月、晚春、嘉月、蚕月;

四月:孟夏、初夏、首夏、维夏、槐夏、余月、清和月;

五月:仲夏、超夏、榴月、蒲月;

六月:季夏、晚夏、杪夏、暑月、荷月、极暑、且月;

七月:孟秋、初秋、少秋、新秋、肇秋、初商、兰月、凉月、相月; 八月:仲秋、仲商、桂月、壮月;

九月:季秋、暮秋、晚秋、杪秋、杪商、季商、季白、菊月、咏月、玄月、穷秋; 十月:孟冬、初冬、上冬、阳月、坤月、吉月、良月;

十一月:仲冬、子月、葭月、畅月;

十二月:季冬、暮冬、杪冬、穷冬、严冬、严月、嘉平月、腊月、除月

书画爱好者必知的用印常识

书画用印是有讲究的,列举如下:

匠刻印章,不可用于书画上,电脑刻章更不可用于是书画之上;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61718/

推荐访问:正月的农历时间 除夕的农历时间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