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旅游知识 > 承德赏月

承德赏月

时间:2015-11-30   来源:旅游知识   点击:

【www.gbppp.com--旅游知识】

承德赏月(一):承德旅游攻略

普宁寺

地址:承德市双桥区普宁路1号

门票及开放时间:

门票:普宁寺和普佑寺联票,旺季(4/1-10/31):80元/人,淡季(11/1-次年3/31):60元/人,60岁--69岁半价优惠,70岁以上免费。开放时间:8:30-17:00 速8酒店过马路乘6路车,在普宁寺站下,步行5分钟可到。

普宁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佛事活动场所,僧侣云集、香火旺盛。寺庙汉藏结合,前半部为汉式,具有汉族传统佛教寺庙的特征;后半部为藏式,仿西藏桑鸢寺而建。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融为一体,结合的相当完美。大乘之阁内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立像,高22.28米,用松、榆、杉、椴等坚硬的防腐木材雕刻而成,重约110吨。这尊木雕高大雄伟,比例匀称,雕工精细,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木雕像,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普佑寺

普佑寺是普宁寺的附属寺庙,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是向外八庙的众喇嘛讲经说法的主要场所(相当于现在的经学院)。曾经设有四学,包括讲显宗经学、密宗经学、历算学和医药学。但寺中最值得一看的是500罗汉雕像,神态各异,极具艺术价值(只剩下176尊)。

看完普宁寺下来快出门时往右就可以参观普佑寺,普佑寺景观极少,除了176尊罗汉就没有其他了,1964年9月10号普佑寺遭雷击失火,主殿法轮殿、经楼、大广方殿以及东西配殿皆被焚毁。现存的就是遗址。两进的院子也只能看后院一处,前院不开。两处景观一个小时足够了。

小贴士:

1.普宁寺东院有普宁街,是一条商业文化街,工作人员身着清代衣饰,按清式礼节为顾客服务,很有情调。

2.早7点前赶到普宁寺,可以看到僧人诵经、打坐等佛事活动。

3.普宁寺的素斋值得一尝。

我们只是在普宁街转了转,什么东西都没买。【承德赏月】

避暑山庄

丽正门是避暑山庄正门。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为“乾隆三十六景”第一景。门前列石狮和下马碑,迎面有红照壁,门上有阁楼,下有3门,高敞宏伟。中门上方有乾隆题额“丽正门”三字,取《易经》“日月丽乎于天”之意,用汉、满、蒙、藏、维五种文字刻成。它和门内上方乾隆题诗“两字新题标丽正,车书恒此会遐方”,象征着国内各民族团结,国家强盛、统一。 避暑山庄

地址:承德市双桥区【承德赏月】

门票及开放时间:

门票:旺季(3/1-10/31)120元,淡季(11/1-次年2月底)90元开放时间:8:00-17:30 60岁--69岁半价优惠,70岁以上免费。

山庄最大的特色是园中有山,山中有园,山水相间,景色可以“山雄水秀”来形容,兼具南北园林之胜。山庄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其中苑景区又分为湖区、平原区、山区三部分。山庄内楼台殿阁,寺观庵庙等古建筑达120多组,人文胜迹与湖光水色达到完美结合的境界。

山庄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之大成。在造园上,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在建筑上,它撷取南北名园名寺的精华,仿中有创,表达了“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建筑主题。它把中国古典哲学、美学、文学等多方面文化的内涵融注其中,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避暑山庄用我的话说:就是一个大大的颐和园。城市公园游没有太多的要介绍的,山庄有“围湖游”楼亭水榭进进出出,“平原游”草地、花圃、老树、古塔溜溜达达,“山地游”坐上那个中巴环山转,这里要多说一句:环山游票价50.0不打折,山上一共有景点三个。第一站四面云山,就是一个四方亭子。可以俯瞰市区全貌以及十大名山之首磬锤峰,蛤蟆石。

第二站二马道,您站在清朝士兵用来巡逻的山庄宫墙之上,就可以看到金碧辉煌的外八庙其中主要的几个了,包括仿照西藏布达拉宫修建的普陀宗乘之庙,仿照西藏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修建的须弥

福寿之庙,仿西藏桑耶寺修建的普宁寺、安远庙等。

第三站青枫绿屿,康熙皇帝用来欣赏枫叶和晚霞的场所,听歌赏月地方据说也是冷宫。沿途还看见梅花鹿在丛林中奔跑。中途不能换车,每个景点10分钟,也就是拍照片的时间,全程一个小时左右。我不看好这个游览项目。

抄录一些讲解词仅供参阅。

苑景区的精华基本上在湖区,康熙曾夸耀说,“天然风景胜西湖”。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如“烟雨楼”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形状修的。金山岛的布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寺。

主殿叫“澹泊敬诚”,是用珍贵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是皇帝治理朝政的地方,各种隆重的大典也都在这里举行。 万壑松风殿:康熙帝经常在这里接见官吏,批阅奏章。1722年,康熙发现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禛之第四子弘历(乾隆帝)聪明伶俐,十分喜爱,将其赐给弘历居住,平时进宴或批阅奏章,都要乾隆侍奉在旁,朝夕教诲。 烟波致爽殿:是正宫后寝部分的主殿,也是清帝在山庄的寝宫。康熙称这里“地既高敞,气亦清朗”,“四周秀岭,十里平湖,致有爽气”,故名烟波致爽,列为避暑山庄康熙三十六景之首。 四知书屋:这里是清帝召见朝臣及各族王公,处理军国要务及举行大典前后更衣休息之处。据载,清帝在此召见了喀尔喀蒙古的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一世、三世、四世、班禅六世,土尔扈特汗渥巴锡等。 月色江声:为一椭圆形岛屿。康熙帝题额,取意于苏轼前后《赤壁赋》,每当月上东山,满湖清光,万籁俱寂,只有湖水微波拍岸,声音悦耳。门殿外的支柱看上去似乎歪斜欲倒,实际上却坚牢稳固,这是山庄建筑三绝之一,据说这样的设计处于康熙的授意,寓意“上梁不正下梁歪”,用以警戒臣工。

小贴士:

1.景区内有环山车:50元/人、游船:50元/人、环湖电瓶车:50元/人。

2.游览避暑山庄建议请导游,或至少蹭听。不但能增长很多人文历史知识,也能听各种有趣传说,为美景增色不少,而且很多精华点位置较为偏僻或乍看不引人注目,有人指点才不会错过。

3.湖州区是山庄风光最为秀丽的地方,荡舟湖上会是不错的选择,租船点在如意湖西岸,有普通手划船、龙头手划船、脚踏船、电瓶船可供选择。

4.避暑山庄在承德市区内,交通方便,从承德火车站前乘5、7、11、15路公交车可达【承德赏月】

棒槌山:

地址: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

门票:50元联票包括普乐寺+安远庙+磬锤峰门票(不含索道)

索道:单程50元,往返80.0元。

交通:乘118路喇嘛寺站下车,步行150m到景区。

在磬锤峰国家级森林公园内的高山岗上,有一块奇石。上粗下细,形似棒槌,故此山俗名“棒槌山”。山的中部有一棵桑树,名蒙桑(也称崖桑),结桑葚。峰北部有一寺庙,庙内石壁上有摩崖石刻,从北至南依次是:弥勒佛、七世达赖(格桑嘉错)、宗喀巴、五世班禅、不动金刚、米拉日巴、吉祥天母。到棒槌山游览,可在山下乘索道直达,也可经由普乐寺步行登山。我们是坐索道上去的。建议坐索道上去,从蛤蟆石后边有步行下山的路,快到山底下时经过普乐寺景点。因为上山的路很远,而且沿路没有景观,实在很枯燥。

【承德赏月】

康熙皇帝以该峰状似磬锤,将此山赐名为“磬锤峰”。磬锤峰孤立于平缓的山峦之上,犹柱擎天,那上部略粗下部略细的自然造型很容易开启人的想象力,说它可与纳米比亚的“上帝的拇指”相媲美,说它状若磬锤、棒槌,都是印在文字上的文雅表述,在当地人的心中它更象采天地之精华的阳具,那些不会生育的妇女踩着虔诚的步履,就为了到峰顶摸一摸它,感觉一下它的阳刚气息。承德市内有118路公共车到景区前的喇嘛寺站,步行150m到景区。

景区内最引人注目的是磬锤峰,形状上粗下细,形似棒槌,俗名棒槌山。棒槌半腰有棵桑树,名蒙桑(也称崖桑),高3米,直径约30厘米,大约有300年,结白桑葚,又肥又大。300年来,石峰、

蒙桑相依为伴,蒙桑赖石峰生存,石峰因蒙桑生趣。

磬锤峰北300米处有一石崖,清代搭有一个一坡水的小庙,庙内石壁上有摩崖石刻。

磬锤峰在峰峦起伏的山间,磬锤峰孤峰拔起,犹柱擎天,与峰峦涧濮,宏伟的寺庙,山庄的园林,巧妙地溶为一体。现已成为中外游客不可不至的必游之地。

蛤蟆石:

位于磬锤峰南约400米处的山崖边,是一块高约14米,长约20米的巨石。远远望去,巨石犹如一只金蟾,正跃跃欲起,当地人称之为蛤蟆石,是十分形象贴切的。这只蛤蟆自有一番来历,相传,龙女派它来守护定海神针,它日日精心,不敢稍有懈怠,日久天长之后,竟和定海神针一起化为石头。

普乐寺

地址:承德市双桥区武烈河东岸

门票及开放时间:

门票:淡季20元,旺季30元;开放时间:8:00-17:30 全部

普乐寺建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俗称圆亭子,是为安置归顺的哈萨克、布鲁特族而建。全寺建筑为汉藏结合式,西部依照汉族寺庙样式由山门、天王殿、钟鼓楼、配殿、正殿组成。东部为藏式建筑。主体建筑旭光阁,其外型类似北京天坛祈年殿,这是该寺最大的特色。

普陀宗乘之庙(小布达拉宫)

地址:承德市双桥区狮子沟北侧北环路

寺庙始建于乾隆三十二年,是乾隆为庆祝自己的60大寿和母亲的80大寿而建的,也是“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其样式仿拉萨布达拉宫,气势壮观,故又称为“小布达拉宫”。

庙内大小建筑约60处,殿堂楼宇,星罗棋布,依山面水,巧于利用地势和景物衬托,布局灵活,又不失庄严肃穆。主体建筑大红台,通高43米,台中央万法归一殿是主殿,殿顶部高出群楼,殿顶都用鎏金鱼鳞铜瓦覆盖,金光闪闪,富丽堂皇,极其雄伟壮观。底部因三层群楼合围,影阴暗,光照对比鲜明,造成了宗教森严肃穆的气氛,是宗教建筑上的瑰宝。

五塔门:门上建喇嘛塔5座,形式色彩各异,分别代表佛教五派;红塔,小乘派;绿塔,密宗的一派;黄塔,密宗;白塔,显宗;黑塔,自我成佛派。

大红台:是普陀宗乘之庙的主体建筑,巍峨高大,气势雄伟,使人感到佛法如天,高深莫测。大红台通高43米,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基座,称大白台,全用花岗岩大条石砌筑。红墙正中自下而上有琉璃佛龛六个意味乾隆60大寿,均饰以黄紫相间的琉璃慢帐,内置琉璃佛像。红台上周砌女儿墙,墙上嵌黄琉璃佛龛80个意味其母80大寿,龛内置琉璃佛像。墙顶中央又置琉璃八宝、喇嘛塔。 吉祥天母:俗称“骡子天王”,是佛教里的护法神。所谓“吉祥”,是说它每年除夕能除妖降魔,叫人过太平日子。这尊佛像原放在权衡三界亭内。像高5尺6寸6分,耗红铜约600公斤、头等金叶57两,计用6400个工日,共费1100百多两白银,佛像造型狰狞奇特,是国内罕见。

万法归一:是普陀宗乘之庙的主殿,位于大红台中心,方7间,重檐攒尖顶,上覆镏金鱼鳞铜瓦,屋脊饰以波状镏金瓦。宝顶呈法铃状。殿顶用头等金叶14000余两。殿四周有三层群楼环绕,每层44间。群楼现存外墙的复建工作,正抓紧进行。该殿是供清帝和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顶礼膜拜的地方。 须弥福寿之庙(班禅行宫)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皇帝70岁大寿,后藏六世班禅到京贺寿。乾隆特地仿日喀则扎什伦布寺修建该寺,供六世班禅居住、讲经用。“须弥福寺”是“扎什伦布”的汉译,“扎什,意为“福寿”(吉祥),伦布是“须弥”(山),意为“多福多寿如吉祥的须弥山”,充分显示了汉、藏两族文化交融的艺术成就。看点:妙高庄严殿、吉祥法喜殿、琉璃塔、御座楼、金贺堂、万法宗源。

承德赏月(二):关于中秋节作文:中秋十大赏月胜地

【承德赏月】

关于中秋节作文:中秋十大赏月胜地

【承德赏月】

月照松林

“夜空泛雅银山媚,牯岭辉呈冷画屏。有意寻幽何最妙?弯弯月照寂松林。”

江西庐山有一座牯牛岭,岭上有一条石径松路。月夜漫步石径上,隐约可见月光透过松影,点点洒落小径,如雪似霜,若银赛玉,微风拂过,松林轻吟,宛如悦耳音乐,令人幽情顿生。

三江映双月

在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的四川省宜宾市“三江口”,每到中秋之夜,登上“双月楼”眺望,三江交汇处平静无波,流沙雪白,明月当空,江中双月辉映,一明一暗,实乃天下奇观。

象山夜月

在广西桂林市境内的象鼻山,象鼻和象身中间有一水月洞,江水从洞中横贯而过。中秋之夜,乘小舟驶入水月洞,便见“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的绝妙景观。

平湖秋月

位于杭州西湖白堤西端。中秋之夜,坐在深入湖面的平台上,但见湖平如镜,清风拂面,桂子飘香,正是“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日好最宜秋”。宋王洧《平湖秋月》诗云:“万顷寒光一夕铺,水轮行处片云无,鹫峰遥度西风冷,桂子纷纷点玉壶。”每当清秋气爽,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

太清水月

登上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太清宫东边的山顶,烟波浩渺的大海立刻展现在眼前。中秋之夜,月上东山,竹林里莹光浮动,回首太清宫,参差的楼阁飘渺;纵目眺望,天上月与海中月交相辉映。水生光,月更明,恍若置身仙境。 二十四桥月夜

在驰名中外的江苏扬州二十四桥赏月更是别有意境。月明之夜,驻足桥头,抬头望月,俯身看水,会使人油然想起唐朝诗人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名句,耳边仿佛传来似有似无的玉人箫声。

二泉映月

在江苏省无锡市西郊的惠山山麓。二泉池畔古木参天,并有“二泉亭”、“猗澜堂”、“景徽堂”等古建筑物,都是处在品泉赏月的极佳位置。每逢中秋之夜,观赏那汩汩清泉之中映出一轮皎皎明月,宛如身临广寒宫中。 三月共赏

江苏苏州市网狮园的“月到风来亭”地势较高,三面环水,亭内正中悬一

大镜,每到明月初上,可以看见水中、镜中、天上三个明亮的圆月,独成奇景。 三潭映月

杭州市西湖小瀛洲“我心相印”亭前的三座石塔,塔身中空,呈球形,每个球面有5个小孔。每当皓月凌空之时,在石塔内置燃烛,烛光透过小圆孔投进深潭,映出无数个小月亮,与倒映在湖面上的天上明月相映成趣。

石湖串月

石湖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西南郊,湖上有座行春桥,桥有9个环洞,洞洞相连,倒映水中,美妙神奇。每年中秋节后的农历八月十八,是观赏“石湖串月”的极佳时光。这时,月光皎洁,映入行春桥桥洞中的月景如串,映于湖面,煞是好看。

除此之外,神州赏月胜地还有北京的卢沟晓月;浙江天台山的琼台夜月、天童山的平台铺月、温州瓯江月色、雁荡山的灵峰月夜;四川的峨眉山象池夜月、西昌的邛海夜月;山东益都的洞中窥月、泰山古松筛月、济南的明湖秋月;云南安宁的月映佛肚、大理风花雪月;山西五台的五台滚月;贵州织金的三湖滚月;湖南岳阳的洞庭秋月;福建泉州的笋江月色、厦门的虎溪夜月、漳浦的月照禅心;广东白鹅潭鹅潭夜月、惠州西湖的苏堤玩月;台湾日月潭的双潭秋月;河北承德的月色江声;山西临沂的双塔交月及陕西黄陵的桥山月等。

承德赏月(三):2016中秋节传统活动介绍

中秋节传统活动介绍 传统活动 祭月、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中秋节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民间拜月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

承德赏月(四):关于赏月的诗句

随笔吧为您精选关于赏月的诗句请您欣赏。

1、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刘长卿的《苕溪酬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186839/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