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中共军队人数发展

中共军队人数发展

时间:2018-07-05   来源:经典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美文】

中共军队人数发展 第一篇_一张图看懂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史

一张图看懂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史

中共军队人数发展 第二篇_新中国军队发展图表

中 国 工 农 红 军 序 列(一)(1928年7月至1932年3月)

军长 曾炳春 政治委员 陈东日 军长 孙德清 军长 李天柱 政治委员 周逸群 政治委员 王 震

军团长 周昆 军长 王维舟 政治委员 黄 甦 政治委员 杨克明

政治委员 黄超 政治委员 陈松涛 政治委员 李先念 军长 宋时轮 军长 罗炳辉 政治委员 袁国平 政治委员 宋任穷 政治委员 袁任远

八路军、新四军编成序列(19437年11月)

八路军 新四军战斗序列(1945年4月至8月)

中共军队人数发展 第三篇_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1927年8月1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称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称八路军和新四军,从解放战争时期起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紧密依靠人民群众,进行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经艰难曲折,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战胜了国内外的强大敌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不朽功勋,赢得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与拥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人民解放军抵御外来侵略,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维护国家独立与安全,参加和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在加强自身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巩固国防、保卫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强柱石。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7-1937.7),也称作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7年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背叛革命,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使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大革命遭到失败。中国共产党从失败中认识到武装斗争和组织军队的极端重要性,1927年7月下旬,中共中央决定集合共产党所掌握和影响的国民革

命军,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24师、第10师一部、第四十一军第25师(叶挺独立团扩编)、第二十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等部,共2万余人举行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9月11日,毛泽东等领导的农民、工人和革命官兵组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1师,在湖南、江西边界地区举行秋收起义。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恽代英、叶剑英、杨殷、周文雍、聂荣臻等领导工人赤卫队和革命官兵举行广州起义。至1928年6月,中国共产党还领导了海陆丰、洪湖、黄麻、弋横、湘南、桑植、渭华等地区的近百次起义。以后,又领导了平江起义、左右江起义和其他起义。在这些起义中创建了许多支工农武装。湘赣边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在永新县三湾村进行改编,将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在部队中建立了共产党的各级组织,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实行民主制度,制定了革命纪律。三湾改编提出和实行的原则及制度,为建设新型人民军队奠定了初步基础。1927年10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到1928年2月,在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斗争中,毛泽东为工农革命军规定了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三大任务,制订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发展成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及优待俘虏的政策。同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

和湘南农军编成的工农革命军到达宁冈县砻市同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辖3个师,共1万余人。1928年5月以后,各地起义建立起来的武装,陆续称为红军。1929年初,红四军主力向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挺进,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了后来成为中央苏区的赣南、闽西根据地。12月,中共红军第四军前委根据中共中央九月来信,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由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以《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为中心内容的决议案。决议规定了红军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基本任务,明确了共产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和政治工作的地位,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成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在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发展史上起了长时期的指导作用。1930年以后,各地红军均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到1933年,全国工农红军发展到约30万人,创建了湘鄂西、鄂豫皖、湘鄂赣、闽浙赣、左右江、陕甘等苏区,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其他许多红军部队。自1930年11月至1933年3月,中央苏区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四次“围剿”。其他苏区也粉碎了国民党军多次大规模的“围剿”。后来,由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战略指导,使各苏区遭受重大损失,中央苏区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鄂豫皖、湘鄂川黔等地红军主力,也先后被迫撤出根据地,进行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红军在党中央和

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战胜了国民党数十万军队的追击堵截,三大主力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分别在甘肃省会宁和静宁将台堡地区会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红军主力长征后,南方八省各苏区留下的部分红军游击队,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在战略上配合了红军主力的行动。

抗日战争时期(1937.7.7-1945.8.15)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于8月25日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9月11日按全国统一的战斗序列,八路军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朱、彭改称正、副总司令),全军共4.6万余人。10月,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恢复受国民党干涉一度取消的政治委员制度,同时恢复师、旅政治部和团政治处,加强部队政治工作。10月,坚持在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辖4个支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等抗日武装,先后创建了陕甘宁边区等18个抗日民主根据地,深入敌后战场,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同日伪军作战12.5万余次,毙伤俘日伪军171.4万余人,在19个省区内形成了拥有100多万平方公里和1.2

亿人口的解放区,部队发展到130余万人,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1945.8.16-1950.6)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共内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为独占胜利果实,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蓄谋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竭力争取和平民主,同时调整了战略部署,对部队进行整编,划分战略区,编组野战兵团,至1946年6月,全军共编成27个野战纵队(师)及6个野战旅、14个炮兵团。全部野战军约60万人,另地方军60余万人,民兵220余万人。在此期间,各解放区军民对国民党军的挑衅和进攻进行了坚决自卫还击。同年全面内战爆发后,各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人民解放战争全面展开。此后各解放区部队陆续改称人民解放军。至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在一年的作战中,相继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对陕北、山东的重点进攻,共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毙俘其旅(将)级以上军官1202名。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增加到195万人。在此前后,人民解放军各部队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示,普遍恢复和建立了党委会。1947年后,人民解放军以主力打到外线去,转入全国规模的反攻和进攻,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1948年先后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大量精锐部队,解放了东北、华北及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增

中共军队人数发展 第四篇_中国历史上军队数量到底有多少

中国历史上军队数量到底有多少(西周到1840年)

中国历史上到底有多少军队,这个问题是比较难以回答的。所以我在这里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大家能够指出不妥和进行讨论

如果单纯从史料上记载来看中国在西周时期军队数量应该不会超过20万,因为当时的军事体制和统计还是比较准确的,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军队数量的统计,再以前的夏朝和商朝军队基本上处于萌芽状态,难以统计实际的数量,但是有一个传统却被保留了下来,那就是在战争时期将囚徒和罪犯以及奴隶武装成为军队在这个时期有了记载,主要的例子就是周商的牧野之战,不过当时双方参加的军队数量到底有多少至今还是历史工作者讨论的问题,但是基本上已经可以否定了当时商朝军队70万的这种说法。因为当时的商朝的人口和经济根本不足以保持如此强大的常备军。

中国历史上西周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王朝,所以其的军队数量一直保持在中国历代大王朝中比较低的水平。但是当历史进入了春秋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中国的军队数量出现了恶性的膨胀。当时中国的总人口至多不会超过2000万,可是在战国末期军队数量达到了惊人的500万,不过这个数量应该有极大的水分。因为中国历史上职业军人并不多,主要是以战争期间征兆的民夫以及特权阶级的个人武装为主,当时长平一战赵国被坑杀40万,国力大衰就可以看出当时军队基本上是国家所有的轻壮年劳动力组成的,所以实际上各个国家在没有战争的时候基本上常备军的数量并不会太多,战国七雄除了秦是实行的全民武装能够在战争时期出动百万军队之外,其他国家基本上能够保持10万左右常备军就算是很强的了,这还不包括七雄中相对弱小的燕国和韩国,这从战国初期齐国与魏国的战争就能够看出来,因为当时七雄之中齐国的势力是相当强大的,而且齐国也是最早推行常备军的国家(这点历史上有记载),所以齐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当时齐国和魏国战争时期短时间内能够出动的常备军数量也就在10万人左右。这个时期中国总体上应该能够保持常备军数量在50万到80万左右。远远没有达到史书上记载的500万人的记录,大家可以想想,以春秋战国中国的农业和经济怎么可能养活的起这么庞大的常备军。

至于秦国的军队数量前期相对稳定,大概在30万到50万左右。但是到了后期,尤其是农民起义时期,秦国的军队数量就出现了非常大的波动,比如章邯一夜之间就武装了20万修建秦朝宫室的囚徒以及奴隶,所以这个时期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军队数量恶性膨胀的时期。各地方的军阀大量扩军导致了经济以及农业陷入了一篇混乱,这就是为什么刘邦能够最终击败项羽的原因,因为刘邦的拥有着当时最好的农业基地以及最好的经济基础。汉朝初年汉于匈奴的战争中虽然史书记载刘邦出动了70万军队,可是如果我们除掉为汉军提供后勤和临时参加军队的民夫的话汉军实际应该只有50万左右(具体数量实在难以估计,希望能找到准确资料的朋友补上)。其后由于汉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所以军队数量只可能比这个少,不可能比这个多。再加上汉朝小王国的存在,所以汉朝前期军队数量应该在30万左右。但是当汉朝进入中期,尤其是到汉武帝时期,汉朝的军队数量又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增加,这是因为汉朝对匈奴和西域用兵的结果,可是这种时期没有存在太长时间,因为农耕时代的常备军实际上是国家最大的经济包袱,所以之后汉朝军队数量出现的下降的趋势。之后虽然出现了一段时间的内乱时期,军队数量出现了小幅增加可是纵观整个汉朝(西汉和东汉),中国常备军数量基本上保持在30万左右,仍然是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随后中国历史进入了第一个混乱时期,三国。这个时期历史的记载往往存在非常的大的偏差,比如曹操和孙刘联盟的战争双方参加士兵数量从将近200万(曹150,

孙刘20)到40万(曹30万左右,孙刘10万左右)的记载都有,由此可见。不过我们可以从记载比较详细的官渡之战了解到当时拥有中国三分之一人口和领土的袁绍在损失了10万军队之后就一蹶不振可以看出,当时军队的数量应该不会超过100万。这个三国演义以及三国志中动辄百万的差距是多么的明显,不过作为文学作品为了文学而虚构是能够理解的。

之后中国进入了一个短暂统一的时期,不过随后却发生了历史上五胡乱中华的事情,这个时期中国的常备军数量更加难以统计,当时动辄50万的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又发生过几次,更何况是在经济及不发达的社会动荡不安的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这个时候中国常备军队数量至多不会超过100万。当然可能全国军队数量会超过以前50万的记录。

其后的隋唐时期,由于中央大王朝在相当时期内对与周边国家拥有着绝对的优势,所以军队的数量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降势头,这点从中唐爆发的安史之乱就能够看出来,当时安路山的军队也就10万左右,结果唐朝潼关损失了10万军队就陷入了无兵可用的绝境就是最明显的例子,所以隋唐时期中国军队数量应该没有超过以前的平均水平,也就是30到50万常备军。

五代十国,中国军队再次出现了恶性膨胀的势头,同时再加上中央面对的周边敌人势力增加,中国军队数量出现了大幅度的上升,最终达到了历史上最高点接近100万(北宋不包括辽国30万军队以及西夏15万到20万军队,以及吐蕃,大理少量军队),不过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太长时间,伴随金国击败北宋,南宋偏安南方,中国军队又恢复到80万左右的局面(金国30万左右,南宋30万到40万,大理,吐蕃,西夏少量),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军队数量出现大规模增加的第一个时期。

随后出现的元朝,对于军队数量的控制相对比较严格,这和蒙古人以骑兵为主机动力强以及种族分化制度有关,所以这个时期中国军队数量又下降到50万左右,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另外一个军队数量增长的重要时期,明朝除了庞大的正规军之外甚至还最早的发明了准军事组织以及情报特务部门,这样造成了明朝军队数量激增,以至与国家为了这只军队需要不停的加税,间接导致了自己的灭亡,这个时期明朝的军队数量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突破100万大关,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关宁铁骑数量大概在10万左右,以及左良玉在南方的军队以及南京附近的8营(史可法当时就指挥一营兵丁)。

清朝前期,中国军队数量又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下降,清朝前期军队除了8旗军以及蒙古的20万铁骑之外就是20万左右的绿营,数量大概在50万左右。任皇帝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有很大关系,这也导致了中国人口的大规模增长,这为其后中国军队数量的飞跃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在清朝中期之后由于政治腐败已经经济衰退,国家政局不稳出现了几次比较严重的农民起义,这样导致中国军队数量的激增,在乾隆,嘉庆时期绿营的兵力达到了70万,这个时期中国军队的总数量达到了历史最高点,各种军事以及准军事力量达到了120万以上。

中国历史上军队的数量大部分时期是在30到50万之间徘徊,当发生王朝更迭或者内乱的时候军队在短时间内数量会激增,可是不会超过200万,尤其是常备军的增长更是缓慢。其原因就是人口不足以及经济不足以维持一只数量庞大的常备军,至于为什么历史上经常出现军队数量和实际不符,这和古代统计不严,大量私人武装存在以及皇帝好大喜功有关。不过到了16世纪之后,由于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中国军队数量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增加。

我的意见可能存在漏洞希望大家能够指出来,同时也希望有材料的朋友能够给各个王朝的军事制度加以解释,让更多人能够了解中国军队发展的历史

中共军队人数发展 第五篇_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军队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军队

中华上下五千年,曾经相继诞生无数支战斗力超强的强悍军队,他们往往伴随着一个强悍时代或英雄伟人和鼎盛王朝而出现,他们用他们的盖世豪情和英勇无谓的精神或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或为千里之外的他国造成不可磨灭的创伤,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共同改变了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在此我们后人仅以无比赞赏和崇敬的心情对他们所创造的千古功业和伟大贡献表达无限的缅怀。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这十支军队中有一部分军队比较残暴和野蛮,甚至比之德日法西斯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我想我们作为千百年后的后人对此也完全可以坦然面对,客观的去认识那段血与泪的历史,向那些死难者表达真挚的哀思。

今天我仅挑选这数千年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十支军队作为他们的代表,回顾他们的英雄史诗。

TOP10:满洲八旗

现代人说到满洲八旗,都会想到北京茶馆里的那些纨绔子弟,但在十七世纪的东亚,满洲八旗确实是一支横行天下的无敌之师,斗明朝,平朝鲜,战沙俄,一统中华,这支军队可以说是古代中国军事里最后的辉煌。这支军队的装备是相对低劣的,但他的尚武精神和士气都是最出色的。严格的军事编制,险恶的生活条件,强大的生存能力,使这支军队最终能击败明朝统一华夏。

但是这支军队最终还是重复了蒙古大军的悲剧,在占领中原以后迅速蜕化,蜕化速度甚至是蒙古军的几倍,到17世纪下半叶,这支军队就基本已经变成了一群无用的草包,平蒙古葛尔丹的战役基本都是由汉绿营军承担,八旗铁骑仅仅用了20年时间就成为了绝唱,只能寄生在北京的茶楼里按月领取铁杆庄稼过活,可谓是昙花一现。毋佣晦言,满洲八旗的缺点或者说污点也是明显的,八旗军在统一战争中的所作所为和蒙古军队可算前后辉映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长沙屠城等等,相信这些所作所为对一支英勇的军队来说绝对算不上什么光彩的事情。

分项评价:

1、武器

主要包括弓箭、枪和刀。

弓。大清崛起于辽东,迅及定鼎中原。对于围猎,太宗、世祖屡有诏谕,后来的圣祖、高宗也曾表示,“满洲是以骑射定天下”。所以,骑马射箭是满族全员的长技。木兰秋狝即在于令八族子弟对此长技乐而不疲,并钦定为“祖宗家法,世世罔替”。

枪。主要有火枪、鸟枪、线枪和手铳枪。

刀。主要有砍刀、小刀和腰刀。

其特点在战斗中除了弓箭精准,骑术精湛外,其他并没有对敌优势。

2、战力

八旗兵在统一中国时期,作战勇敢、不怕强敌火力威胁,用血肉之躯对抗明军和俄军的炮火和枪弹,勇气可嘉。

3、战术指挥

八旗军很清楚明军的战略、战术、装备,建奴的老祖宗努尔哈赤在明朝当官时曾做到龙虎大将军,对明军这一套太熟悉了。要对付火器,办法多的是,骑兵快速冲锋当然一种,但努尔哈赤惯用的做法是——用粗壮的木头做成一个个遁车,上面覆盖厚牛皮,士兵就躲在车后面慢慢往前推。红夷大炮可以击毁遁车,前提是打中才行。至于佛朗机,它的小炮弹能否打穿遁车还是个疑问。八旗军的士兵常常就这样躲避明军的炮火,直到靠近了再冲锋。

结果经常是这样的,明军的火炮和火铳只够开火几次,往往他们还在装弹时,满洲人的大刀已经剁上来了。而拼体力论肉搏,明军是拼不过八旗军的。

4、战略

满清在统一中国战争中,成功利用了汉族内部指挥混乱、兵心涣散、汉奸卖国、疫病缠京、愚农乱朝的有利时机,虽缕遭败绩,但采取软硬兼施、各个击破的大战略。成功离间杀死了其死敌——抗清英雄袁崇焕、策反山海关守将吴三桂等,可以说战略的成功弥补了其武器装备低劣的差距。

4、政治

至满清入关,在成功镇压反清势力后,满清统治者力主融入汉族文化、

但是由于其在灭亡明朝战斗中的成功,骄傲自满、闭关锁国、蔑视科技的力量导致全国从统一开始到清朝灭亡的几百年中,军工产业科技实力大幅度衰退,使得中国在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蒙受了巨大的屈辱,差点变成西方列强和东洋鬼子的盘中美食。可悲!可叹!可恨!

TOP9:“黄色风暴扫世界”蒙古铁骑

这是一支充满争议的军队,有人为他们骄傲、有人以他们为罪恶的根源,他们扫欧洲,克中东,灭金朝,平南宋,在整个十三世纪里无敌于天下。这样一支军队谁人不怕。与传统的游牧民族军队不同,这支军队既有超强的个人战斗力,又有汉人所擅长的严格的军事纪律和先进的武器装备,既能进行大规模骑兵作战,又配备当时最先进的火炮,具有超强的远距离打击能力。真是将科技优势与战斗力完美结合的典范,难怪欧洲人将之称之为“黄祸”。但是蒙古军队的缺点是极度的凶残,每遇顽强抵抗就血腥屠城甚至屠国,杀人手法花样百出,其残忍令人发指,日本的南京等屠杀行径与其相比完全是小巫见大巫。在蒙古军队横行时期整个世界人口几乎都在急剧下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行了无情的大破坏,仅就中国战场来讲,西夏上党全族毁灭、丝绸之路断绝西域大量沙漠化、屠杀宋人6000万、金国地域千里无人区等等。可以说其军事上的成功是用全人类文明的倒退来实现的。其破坏力之惊人,可算空前绝后。仅从其光辉的战绩来说完全可以排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第一名,但综合来看蒙古铁骑的排名

无法进一步提升。

1、武器装备

帮助蒙古人横扫世界有三大利器:蒙古马、火炮、弯刀。 蒙古马

蒙古马若用现代人的眼光看该是最劣等的马了。蒙古马身材矮小,跑速慢,越障碍能力也远远不及欧洲的高头大马。但是蒙古马是世界上忍耐力最强的马,对环境和食物的要求也是最低的,无论是在亚洲的高寒荒漠,还是在欧洲平原,蒙古马都可以随时找到食物。可以说,蒙古马具有最强的适应能力。蒙古马可以长距离不停地奔跑,而且无论严寒酷暑都可以在野外生存,同时,蒙古马可以随时胜任骑乘和拉车载重的工作,这也是中国传统的好马最终全部被蒙古马取代的原因。

而且,蒙古马在蒙古军队除了作为骑乘工具外,也是食物来源的一种---蒙古骑兵使用大量的母马,可以提供马奶。这也减少了蒙古军队对后勤的要求。并且,蒙古骑兵通常备有不止一匹战马。

蒙古马的特殊优势使得蒙古军队具有当时任何军队都难以比拟的速度和机动能力。比如,1241年冬季,苏布台的主力骑兵从鲁斯卡山口越过喀尔巴阡山脉,突然出现在多瑙河流域的格兰城下时,仅仅用了三天的时间,而布满积雪的两地之间的距离有三百多公里,且多是无路的山地。

火器

蒙古人使用的发石车、火箭等中原新式武器,在中原的各个王

中共军队人数发展 第六篇_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 1927 年 8 月 1日。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称中国工农红军,

抗日战争时期称八路军和新四军,

从解放战争时期起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

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紧密依靠人民群众,进行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经艰难曲折,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战胜了国内外的强大敌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不朽功勋,赢得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与拥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人民解放军抵御外来侵略,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维护国家独立与安全,参加和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在加强自身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巩固国防、保卫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强柱石。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7-1937.7),也称作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

【中共军队人数发展】

1927年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背叛革命,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使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大革命遭到失败。中国共产党从失败中认识到武装斗争和组织军队的极端重要性, 1927 年 7 月下旬,中共中央决定集合共产党所掌握和影响的国民革命军,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8 月 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 24师、第 10 师一部、第四十一军第 25师(叶挺独立团扩编)、第二十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等部,共 2万余人举行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9月 11日,毛泽东等领导的农民、工人和革命官兵组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 1 师,在湖南、江西边界地区举行秋收起义。12 月 11日,张太雷、叶挺、恽代英、叶剑英、杨殷、周文雍、聂荣臻等领导工人赤卫队和革命官兵举行广州起义。至 1928年 6月,中国共产党还领导了海陆丰、洪湖、黄麻、弋横、湘南、桑植、渭华等地区的近百次起义。以后,又领导了平江起义、左右江起义和其他起义。在这些起义中创建了许多支工农武装。湘赣边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在永新县三湾村进行改编,将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在部队中建立了共产党的各级组织,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实行民主制度,制定了革命纪律。三湾改编提出和实行的原则及制度,为建设新型人民军队奠定了初步基础。1927 年 10月,毛

2

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到 1928 年2月,在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斗争中,毛泽东为工农革命军规定了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三大任务,制订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发展成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及优待俘虏的政策。同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和湘南农军编成的工农革命军到达宁冈县砻市同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辖 3 个师,共 1 万余人。 1928 年 5 月以后,各地起义建立起来的武装,陆续称为红军。 1929年初,红四军主力向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挺进,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了后来成为中央苏区的赣南、闽西根据地。 12月,中共红军第四军前委根据中共中央九月来信,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由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以《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为中心内容的决议案。决议规定了红军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基本任务,明确了共产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和政治工作的地位,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成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在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发展史上起了长时期的指导作用。1930年以后,各地红军均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到 1933年,全国工农红军发展到约 30万人,创建了湘鄂西、鄂豫皖、湘鄂赣、闽浙赣、左右江、陕甘等苏区,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其他许多红军部队。自 1930年11 月至 1933 年 3月,中央苏区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四次“围剿”。其他

3

【中共军队人数发展】

苏区也粉碎了国民党军多次大规模的“围剿”。后来,由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战略指导,使各苏区遭受重大损失,中央苏区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于 1934 年 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鄂豫皖、湘鄂川黔等地红军主力,也先后被迫撤出根据地,进行长征。1935 年 1月遵义会议后,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战胜了国民党数十万军队的追击堵截,三大主力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分别在甘肃省会宁和静宁将台堡地区会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红军主力长征后,南方八省各苏区留下的部分红军游击队,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在战略上配合了红军主力的行动。【中共军队人数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1937.7.7-1945.8.15)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

1937 年 7 月 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于 8 月 25日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 9 月 11日按全国统一的战斗序列,八路军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朱、彭改称正、副总司令),全军共 4.6 万余人。 10月,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恢复受国民党干涉一度取消的政治委员制度,同时恢复师、旅政治部和团政治处,加强部队政治工作。 10月,坚持在

4

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辖 4个支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等抗日武装,先后创建了陕甘宁边区等18个抗日民主根据地,深入敌后战场,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同日伪军作战 12.5 万余次,毙伤俘日伪军 171.4万余人,在 19个省区内形成了拥有 100 多万平方公里和 1.2亿人口的解放区,部队发展到 130余万人,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1945.8.16-1950.6)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共内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为独占胜利果实,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蓄谋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竭力争取和平民主,同时调整了战略部署,对部队进行整编,划分战略区,编组野战兵团,至 1946 年 6 月,全军共编成 27个野战纵队(师)及 6个野战旅、 14 个炮兵团。全部野战军约 60 万人,另地方军 60 余万人,民兵 220余万人。在此期间,各解放区军民对国民党军的挑衅和进攻进行了坚决自卫还击。同年全面内战爆发后,各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人民解放战争全

5

中共军队人数发展 第七篇_中国2015军事白皮书

===本文导读===【中共军队人数发展】

===全文阅读===

据来自国防部网站的消息,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6日将发表《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这是中国第九次发布国防白皮书,也是第二次以专题形式发表国防白皮书。专家表示,中国发布军事战略白皮书,对于及时回应外界关切,提升军事透明度,增进国家间军事互信,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首发军事战略白皮书提升军事透明度 从1998年以来,中国政府每两年对外发布一次国防白皮书,其中7部属于综合型白皮书,涵盖中国国防政策、军队建设、军控与裁军及国际安全形势、国际安全合作等内容。2013年中国发布了首部专题型白皮书《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今年中国将再次以专题形式发表国防白皮书。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空军大校侯小河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国防白皮书形式多样,可以是综合型的,也可以是专题型的。综合型白皮书侧重于宏观介绍国防和军队建设情况,而专题型白皮书侧重于阐述国防和军队建设某一领域的政策原则、历史发展、现实动态等内容。”

“定期发表国防白皮书,是中国政府的一贯方法,是与世界各国增进互信的重要途径,是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热爱国防、支持国防热情的重要方式。”军事科学院国防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温冰表示。

对于此次发布的《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侯小河说:“军事战略在一国的重大方针政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布有关军事战略内容的白皮书,是实现战略意图透明的重要方式,有利于避免不必要的猜测和误解,消除‘中国军事威胁论’的负面影响,降低国家间合作成本。”

“此外,中国政府此次首次发布关于中国军事战略的白皮书,对于及时回应外界关切,提升军事透明度,增进国家间军事互信,也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是中国日益开放、自信的一个体现。”侯小河称。

对于中国此次发布的军事战略白皮书会披露哪些新内容,侯小河分析称,“国防政策、 军队建设构想、军控与裁军政策等内容具有相对稳定性,武装力量运用和军事战略调整更为外界所关注。”

据悉,今日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将由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大校,总参作战部张玉国大校,解放军战略规划部王晋大校共同介绍《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有关情况。

分析称,总参作战部和战略规划部官员同时出现的情况较为罕见。因而此次白皮书的主要内容将可能和中国军事战略,军事力量建设、使命职责,未来发展趋势有密切关联。

2011年成立的解放军战略规划部,是主管军队建设发展规划的职能部门,隶属总参谋部,其主要职能是:研究重大战略问题、组织拟制军队建设发展规划计划和改革方案、提出军队战略资源总体配置和宏观调控建议、协调解决跨总部跨领域有关问题、检查评估军队建设规划计划落实情况等。

新闻背景:盘点历部国防白皮书的首次

从1998年以来,中国政府以每两年一部的频度发表国防白皮书,每部白皮书都具有鲜明的特点,每部白皮书都有诸多“首次”——

1998年:创造中国特色的国防白皮书体系框架

1998年的白皮书创造了第一个完整的既同国际接轨又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白皮书体系框架,沿用至今;第一次对中国的国防政策进行系统阐述,明确表达了新安全观的思想;第一次在有关国防的政府文告中对台海形势做出判断,重申“中国政府努力谋求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的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2000年:首次在国防政策部分专门论述台湾问题

2000年的白皮书强调中国始终把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在国防政策部分第一次专门论述了台湾问题,重申制造分裂就意味着不要两岸和平。

2002年:首次系统阐述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

2002年的白皮书第一次提出作为国防政策根本依据的五点国家利益,第一次系统阐述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新增加“武装力量”一章,全面介绍了解放军、武警和民兵的构成,并特别介绍了陆海空军和二炮部队的情况,公布了航空兵团编制飞机的数量和飞机与飞行员机组的比例。

2004年:首次阐述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基本方针原则

2004年的白皮书第一次把“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单独作为一章,全面阐述了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基本方针原则;第一次论述“裁减军队员额20万”“加强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等新内容。【中共军队人数发展】

2006年:首次公布中国的核战略

2006年的白皮书首次提出国家安全战略思想;首次全面分析了中国的安全环境;首次公布了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军兵种发展的主要战略思想以及中国的核战略;首次以独立章节介绍了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边防海防情况。 2008年:首次公开改革开放30年来国防费变化的基本数据

2009年1月发表的《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首次提出了中国的国防发展战略构想;首次阐述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基本使命、中国核导弹部队任务的具体内容;首次将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分别单独设章,从发展历程、体制编制和部队建设等方面全面介绍了军兵种发展情况。首次公开改革开放30年来国防费变化的基本数据、公安边防部队的数量、基干民兵规模。

2010年:首次阐述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

2011年3月发表的《2010年中国的国防》有6个首次:首次阐述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首次从保卫边防海防空防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参加国家建设和抢险救灾、参加联合国维和等七个方面,全面阐述和平时期中国武装力量多样化运用情况;首次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历程;首次介绍中国军队构建联合作战体系情况;首次全面介绍近年来军事法规体系建设、法律法规实施、军事司法等情况;首次系统阐述新形势下建立军事互信的目标和原则。

2013年:首次对外公布集团军番号

2013年4月发表的《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白皮书是首部专题型国防白皮书,出现了7个“首次”:首次系统阐述武装力量多样化运用的政策和原则;首次专章系统详细介绍战备工作;首次披露陆军机动作战力量人数及海空军人数;首次以政府文告形式对外公布集团军番号;首次公布二炮部队导弹武器装备型号名称;首次提及维护海外利益问题;首次强调维护海上战略通道安全问题。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共军队人数发展】

国新办将于今日发表《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军事战略白皮书的发布,标志着着我国军事透明度增加。分析认为,此次白皮书的内容可能和我国军事战略、军事力量建设、使命职责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有密切关联,二级市场上,军工股有望风云再起。

军事战略白皮书今日发布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15年5月26日(星期二)发表《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并于当日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

业内人士表示,军事战略白皮书的发布,代表着我国军事透明度增加,军工股有望风云再起。昨日军工板块表现强悍,截至收盘,军工板块涨7.5%,航天通信 (600677)、南通科技(600862)、成飞集成 (002190)、四创电子 (600990)、中航飞机 (000768)、中国卫星(600118)等多股涨停。

统计数据显示,这是自1998年以来,我国发布的第九本国防白皮书,也是第二次以专题型白皮书对外发布。首部专题型白皮书是2013年4月发布的《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据业内人士分析,此次白皮书的主要内容将可能和中国军事战略、军事力量建设、使命职责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有密切关联。

我国每两年发表1部以《中国的国防》为名的白皮书,前7部白皮书都属于综合型白皮书,其特点是全景式地介绍国防安全领域的新情况新发展,内容涵盖安全形势、国防政策、国防和军队建设等各个方面。定期或不定期发表国防白皮书,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采取的做法。在第8部国防白皮书发布之际,国防部发言人杨宇军表示,其目的在于增加透明并使公众对军队建设和战略意图有更为专业的认识。

军民融合进入黄金期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官方网站5月6日消息称,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京表示,军工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军转民”、“民参军”取得重要进展。

消息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建设部际协调小组第四次会议5日在京召开,部际协调小组组长苗圩在会上表示,近几年来,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建设成效明显,政策法规建设稳步推进,军工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军转民”、“民参军”取得重要进展,军民结合产业发展成果丰硕,军民资源共享水平逐步提高。

目前,军工领域开放、军工资产证券化等受到各界关注。苗圩表示,要“在打通军民融合通道上下功夫,在提高军民资源共享水平上出实招,在强化基础上见成效”。

在此之前的4月16日,工信部发布《军民融合深度发展2015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启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2015专项行动。根据专项行动,工信部今年将编制印发“军转民”和“民参军”《目录》,同时加大对“军转民”和“民参军”项目、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等的资金支持力度,引导更多社会资金进入军民融合发展领域,更好的统筹军队建设和民用建设。

上市公司掀“民参军”热潮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掀起“民参军”热潮,据《投资快报》记者初步统计,包括三一重工(600031)、恒天天鹅 (000687)、东方通 (300379)、新研股份 (300159)、积成电子 (002339)等80多家公司跻身军工概念。上市公司介入军工领域的方式五花八门,主要路径有三类:

一是通过并购或者与科研院所合作快速获得的局部技术优势。除了新研股份,还有通达动力以及目前正在筹划重组的恒天天鹅、盛路通信均将通过收购军工企业进入军工领域。

二是获得军工保密资格或者军工订单。今年东方通、大港股份 、中原内配获得军工保密资格,达刚路机 、森远股份 、天奇股份 、龙马环卫 、宗申动力等多家公司成为了军队物资采购入库供应商。

三是通过设立军工产业基金的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59884/

推荐访问:八路军军队人数发展 中国军队人数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