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立秋代表什么

立秋代表什么

时间:2018-06-16   来源:经典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美文】

立秋代表什么 第一篇_2015年立秋是几点

2015年立秋是几点

>> 2015年立秋时间:8月8日04:01:23,农历2015年六月廿四,星期六>>

立秋文化风俗

立秋节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时间在公历每年8月7日或8日开始。在周代是日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见《礼祀·月令》)。汉代仍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并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荐宗庙之礼,名日躯刘。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书·礼乐志》:“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风俗(见《临安岁时记》),明承宋俗。清代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民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摸秋

夏历八月十五日,是为中秋节。这天夜里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俗谓摸南瓜,易生男孩;摸扁豆,易生女孩;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还是白头到老的好兆头。按照传统风俗,是夜瓜豆任人采摘,田园主人不得责怪。姑嫂归家再迟,家长也不许非难。此俗清代以前就有,民国以来仍流传在民间。如在商洛竹林关一带,中秋节夜里,孩子们在月亮还未出来时,照例钻进附近的秋田里,摸一样东西回家。如果摸到葱,父母就认为这孩子长大后很聪明;如果摸到瓜果,父母就认为孩子将来不愁吃喝,事事顺利。人们视“摸秋”为游戏,不作偷盗行为论处。过了这一天,家长要约束孩子,不准到瓜田里拿人家的一枝一叶。商南县的居民,在中秋节的晚上,吃罢月饼后,不肯长高的小孩去摸高梁;没有男孩的人家去摸茄子;没有女孩的人家去摸辣子;小孩不聪明的人家去摸葱。

秋忙会

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规模和夏忙会一样,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生产市、布匹、京广杂货市等。现今把这类集会,都叫做“经济贸易交流大会”。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秋收互助

秋忙开始,农村普遍有“秋收互助”的习俗,你帮我我帮你,三五成群去田间,抢收已经成熟的玉米。一料玉米要搬四次:头茬、二茬、三茬、捞空茬。妇女、老人、十来岁的小孩,他们手提竹笼,一排接一排,一株接一株,挨着个儿去搬。切忌“猴子搬玉米,搬一个撂一个。”而是搬一个放在笼子里,然后放在地头玉米穗堆子里,最后用大车拉回家。头茬先搬已经成熟了的玉米穗,未成熟的玉米穗,留下来二茬再去搬。二茬、三茬是用同样的办法去搬。最后捞空茬,把剩余的玉米穗,不管老嫩、一齐搬回家中。看谁家的玉米成熟的早,先给谁家搬,既不违农时,又能颗粒归仓。

秋田娱乐

秋天,特别是秋忙前后,农事虽忙,秋种秋收,忙得不亦乐乎!但忙中也有乐趣,常见一些青年人和十余岁的孩子,在包谷、谷子、糜子生长起来以后,特别是包谷长成一人高,初结穗儿的时候,田间里正是他们玩耍、做戏的场所。他们把嫩包谷穗搬下来,在地下挖一孔土窑,留上烟囱,就是一个天然的土灶,然后把嫩包谷穗放进去,到处拾柴禾,包谷顶花就是很好的燃料,加火去烧。一会儿一全窑的包谷穗全被烧熟了,丰硕的包谷宴就在田间举行。他们还上树捉麻雀蛋,就地打兔子,能吃的野味很多,都可以在野地的锅里,烧制出来。有荤有素,百味俱全。他们还把打来的柿子,弄来的红苕,放在土窑洞里,温烧一个时辰,就会变成香甜的柿子。这种秋田里的乐趣,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唐韩偓《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立秋代表什么 第二篇_你以为立秋就是夏天的结局?

你以为立秋就是夏天的结局?|节气食经

2016年8月7日, 农历七月初五。转眼,立秋。

天气依然炎热,秋季已然来到。暑去凉来,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当然,更重要的是,立秋该吃什么呢?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啃秋”、“咬秋”、“贴秋膘”,一个都不能少!

立秋食俗:咬秋、吃渣、喝秋水

在江浙一带,立秋有吃瓜的习惯,称为啃秋或咬秋。吃香瓜、西瓜等瓜类有助于消除立秋后的暑气,但立秋后不宜多吃寒凉瓜类,否则易拉肚子。

在山东一带,立秋时人们会吃豆渣、青菜等制成的食物,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立秋时多吃些豆类、蔬果,能补充夏季发汗流失的营养素。

四川人有立秋喝秋水的习惯,全家老小在立秋当天饮一杯纯水,据说可以消除积暑,

抵御秋燥,顺利入秋。

立秋水果:葡萄、甜瓜

立秋,最是葡萄上市时。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就已记载了当时我国栽培的食用葡萄,鉴定得也仔细:“水晶葡萄,晕色带白,如着粉形大而长,味甘;紫葡萄,黑色,有大小两种,酸甜两味;绿葡萄,出蜀中,熟时色绿,味胜甜蜜,无核则异品也。”听着便觉琳琅满目,甘美更是不在话下。

秋天咬瓜,最出名的就是甜瓜。无论是普通香瓜,还是白兰瓜等,无一例外都是清香四溢,甜美爽口。当然,还有备受喜爱的哈密瓜。比起普通甜瓜,哈密瓜的瓜瓤甜蜜尤甚,有的品种还带有奶油或柠檬等香气,除了生食,还可作为腌菜或炒菜食材,别有风味。

立秋时蔬:茄子、茭白

立秋吃茄子是很多地方都有的习俗,因为,这时的茄子最为柔嫩爽口;过了秋天,便会带上苦味,皮肉也变老而降低风味,所以,千万不要错过了最好的赏味期限。传统的立秋茄子其实很简单,切了块蒸熟,拌上酱汁葱花便是足够的鲜美可口。

立秋代表什么 第三篇_2015年立秋是哪一天

2015年立秋是哪一天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为立秋。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是秋季开始的节气。立秋一般预示著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节气)以后,秋后下一次雨凉快一次,因而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

> 2015年立秋是几月几日:2015年8月8日 04:01:23,农历 2015年六月廿四 星期六

立秋是秋季开始的节气。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 度时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节气)以后,秋后下一次雨凉快一次,因而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东汉崔 《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 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报奏。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是哪一天

2015年立秋时间:8月8日 04:01:23,农历 2015年六月(小)廿四

2016年立秋时间:8月7日 09:52:58,农历 2016年七月(小)初五

2017年立秋时间:8月7日 15:39:58,农历 2017年六月(小)十六

2018年立秋时间:8月7日 21:30:34,农历 2018年六月(小)廿六

2019年立秋时间:8月8日 03:12:57,农历 2019年七月(小)初八

2020年立秋时间:8月7日 09:06:03,农历 2020年六月(小)十八

2021年立秋时间:8月7日 14:53:48,农历 2021年六月(小)廿九

2022年立秋时间:8月7日 20:28:57,农历 2022年七月(小)初十

2023年立秋时间:8月8日 02:22:41,农历 2023年六月(大)廿三

2024年立秋时间:8月7日 08:09:01,农历 2024年七月(大)初四【立秋代表什么】

【立秋代表什么】

2025年立秋时间:8月7日 13:51:19,农历 2025年六月(大)十四

2026年立秋时间:8月7日 19:42:26,农历 2026年六月(大)廿五

2027年立秋时间:8月8日 01:26:27,农历 2027年七月(大)初七

2028年立秋时间:8月7日 07:20:50,农历 2028年六月(大)十七

2029年立秋时间:8月7日 13:11:22,农历 2029年六月(大)廿八

2030年立秋时间:8月7日 18:46:56,农历 2030年七月(大)初九

2031年立秋时间:8月8日 00:42:31,农历 2031年六月(大)廿一

2032年立秋时间:8月7日 06:32:16,农历 2032年七月(大)初二

2033年立秋时间:8月7日 12:15:17,农历 2033年七月(大)十三

2034年立秋时间:8月7日 18:08:37,农历 2034年六月(小)廿三【立秋代表什么】

立秋都有哪些习俗

“立秋之日凉风至”明确地把立秋与天凉联系起来。可见,立秋就是凉爽的秋季开始了。由于各地纬度、海拔高度等的不同,实际上是不可能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秋季的。按照气候学上以候(5天)平均气温在10℃至22℃之间为春、秋的标准,在我国除了那些纬度偏北和海拔较高的地方以外,立秋时多未入秋,仍然处于炎夏之中,即使在东北的大部分地区,这时也还看不到凉风阵阵、黄叶飘飘的秋天景色。对于地处中亚热带的四川盆地来说,常年8月暑气犹重。气候资料统计表明,盆地要到9月中、下旬方才先后进入秋季;在全年皆冬或者冬长无夏、春秋相连的高原和高山地区,说不上秋季什么时间开始。立秋以后,我省盆地晚稻拔节孕穗,棉花裂铃吐絮,丝毫不可放松田间管理;中稻、夏玉米进入灌浆成熟阶段,要提防冰雹、大风、暴雨的危害。盆地东部和西部,应该分别继续做好抗旱、防洪工作。立秋后的盆地,时令虽仍属盛夏,但“立秋十天遍地黄”一个金色“秋天”就要到来了。

立秋节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时间在公历每年8月7日或8日开始。在周代是日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见《礼祀·月令》)。汉代仍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并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荐宗庙之礼,名日躯刘。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书·礼乐志》:“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风俗(见《临安岁时记》),明承宋俗。清代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

中之肥瘦。民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唐韩偓《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摸秋

夏历八月十五日,是为中秋节。这天夜里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俗谓摸南瓜,易生男孩;摸扁豆,易生女孩;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还是白头到老的好兆头。按照传统风俗,是夜瓜豆任人采摘,田园主人不得责怪。姑嫂归家再迟,家长也不许非难。此俗清代以前就有,民国以来仍流传在民间。如在商洛竹林关一带,中秋节夜里,孩子们在月亮还未出来时,照例钻进附近的秋田里,摸一样东西回家。如果摸到葱,父母就认为这孩子长大后很聪明;如果摸到瓜果,父母就认为孩子将来不愁吃喝,事事顺利。人们视“摸秋”为游戏,不作偷盗行为论处。过了这一天,家长要约束孩子,不准到瓜田里拿人家的一枝一叶。商南县的居民,在中秋节的晚上,吃罢月饼后,不肯长高的小孩去摸高梁;没有男孩的人家去摸茄子;没有女孩的人家去摸辣子;小孩不聪明的人家去摸葱。

秋忙会

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规模和夏忙会一样,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生产市、布匹、京广杂货市等。现今把这类集会,都叫做“经济贸易交流大会”。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秋收互助

秋忙开始,农村普遍有“秋收互助”的习俗,你帮我我帮你,三五成群去田间,抢收已经成熟的玉米。一料玉米要搬四次:头茬、二茬、三茬、捞空茬。妇女、老人、十来岁的小孩,他们手提竹笼,一排接一排,一株接一株,挨着个儿去搬。切忌“猴子搬玉米,搬一个撂一个。”而是搬一个放在笼子里,然后放在地头玉米穗堆子里,最后用大车拉回家。头茬先搬已经成熟了的玉米穗,未成熟的玉米穗,留下来二茬再去搬。二茬、三茬是用同样的办法去搬。最后捞空茬,把剩余的玉米穗,不管老嫩、一齐搬回家中。看谁家的玉米成熟的早,先给谁家搬,既不违农时,又能颗粒归仓。

秋田娱乐

秋天,特别是秋忙前后,农事虽忙,秋种秋收,忙得不亦乐乎!但忙中也有乐趣,常见一些青年人和十余岁的孩子,在包谷、谷子、糜子生长起来以后,特别是包谷长成一人高,初结穗儿的时候,田间里正是他们玩耍、做戏的场所。他们把嫩包谷穗搬下来,在地下挖一孔土窑,留上烟囱,就是一个天然的土灶,然后把嫩包谷穗放进去,到处拾柴禾,包谷顶花就是很好的燃料,加火去烧。一会儿一全窑的包谷穗全被烧熟了,丰硕的包谷宴就在田间举行。他们还上树捉麻雀蛋,就地打兔子,能吃的野味很多,都可以在野地的锅里,烧制出来。有荤有素,百味俱全。他们还把打来的柿子,弄来的红苕,放在土窑洞里,温烧一个时辰,就会变成香甜的柿子。这种秋田里的乐趣,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立秋代表什么 第四篇_立秋是几月几日几时

立秋是几月几日几时

> 2015年立秋时间:8月8日 04:01:23,农历 2015年六月廿四

【立秋代表什么】

2016年立秋时间:8月7日 09:52:58,农历 2016年七月初五

2017年立秋时间:8月7日 15:39:58,农历 2017年六月十六

2018年立秋时间:8月7日 21:30:34,农历 2018年六月廿六

2019年立秋时间:8月8日 03:12:57,农历 2019年七月初八

2020年立秋时间:8月7日 09:06:03,农历 2020年六月十八

>

立秋农业事情

立秋日对农民朋友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这是说立秋日。

如果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欠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可以风调雨顺的过日子,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可以坐等丰收。此外,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的说法。也就是说,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如果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熟还必致欠收;立秋前刮起北风,立秋后必会下雨,如果立秋后刮北风,则当年冬天可能会发生干旱。

根据气候平均温度划分季节的标准,必须是连续5天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按照这样的标准,江淮地区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进入秋天。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虽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日较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此外,秋的含义,还有庄稼快成熟的意思。其实,按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为秋季的开始,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中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

“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

双晚生长在气温由高到低的环境里,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加强管理。当前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时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齐揪”,

除对长势较差的田块补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顶、整枝、去老叶、抹赘芽等要及时跟上,以减少烂铃、落铃,促进正常成熟吐絮。茶园秋耕要尽快进行,农谚说:“七挖金,八挖银”,秋挖可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结合施肥,可使秋梢长得更好。

立秋前后,华北地区的大白菜要抓紧播种,以保证在低温来临前有足够的热量条件,争取高产优质。播种过迟,生长期缩短,菜棵生长小且包心不坚实。立秋时节也是多种作物病虫集中危害的时期,如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蟆、稻飞虱、棉铃虫和玉米螟等,要加强预测预报和防治。北方的冬小麦播种也即将开始,应及早做好整地、施肥等准备工作。

立秋代表什么 第五篇_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和含义是什么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第一类是反映季节的:

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和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表明季节,划分一年为四季的.

第二类是反映气候特征的:

直接反映热量状况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它们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暑的程度以及暑热即将过去等都很确切.

直接反映降水状况的有: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程度.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虽说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也反映出温度逐渐下降的过程,和每个节气温度下降的程度.

第三类是反映物候现象的:

小满、芒种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

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的初雷和地下的蛰虫的复苏,向天地万物通报春回大地的信息.

各个节气的时间和含义:

立春:2月3—5日,太阳达315度黄经.“立”是开始的意思,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天有开始了,天气回暖,万物更新,是农事活动开始的

标志,这一天春季开始.

【立秋代表什么】

雨水:2月18—20日,太阳移至330度黄经.表示气候逐渐回暖,冰雪融化,雨水逐渐增多,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十分频繁.

惊蛰:3月5—7日,太阳移至345度黄经.春雷开始轰鸣,惊醒了蛰伏在泥土里过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过冬是虫卵快要孵化了,这个节气表示春意渐浓,气温升高,但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3月21—22日,太阳移至0度,阳光直照赤道.“分”是“半”的意思,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叫春分,这一天昼夜相等,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4月5—6日,太阳移至15度.这个节气表示气温已变暖,草木萌动,自然界出现一片秀朗的景象.

谷雨:4月19—21日,太阳移至黄经30度.“雨生百谷“,这一天起雨量增多,对谷物生长有利.

立夏:5月5—6日,这个节气表示夏季开始,万物生长,炎热的天气将要来临,农事活动也已进入夏季欣欣向荣的繁忙季节了.

小满:5月20—22日,“满”,饱满,麦类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5—7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芒”是指壳实尖端的细毛,在北方是刻麦种稻的时候,也是耕种最忙的时节,需要及时进行夏收,夏管和夏种了.

夏至:6月20—22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90度.日光直射北回归

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来临,气温将继续升高.

夏至前后,我国许多地方都进入了闷热的夏季,气温一般都在30摄氏度以上,最高气温常常突破37摄氏度.

小暑:7月6—8日,太阳达黄经105度,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行炎热季节.

大暑:7月22—24日,此时太阳已达120度,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大暑不热”雨水偏多的反常年份.

立秋:8月7—9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135度.这个节气表示炎热的夏季将过,天高气爽的秋天开始,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的季节.

处暑:8月22—24日,“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7—9日,此时太阳达黄经165度,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24日,太阳移至黄经180度,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这一天昼夜再次相等,从这一天后,北半球日短夜长.

寒露:10月8—9日,太阳移至黄经195度.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

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林寒意,故名为“寒露风”.这个节气表示冬季开始,预示气候的寒凉程度将逐渐加剧.

霜降:10月23—24日,此时太阳达黄经210度.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是地面的水汽遇到寒冷天气凝结而成的.所以,霜降并不是霜降.天气寒冷造成,对生长中的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11月7—8日,太阳移至黄经225度.这一天起冬天开始. 小雪:11月22—23日,此时太阳达到黄经240度,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12月6—8日,降雪天数和降雪量比小雪节气增多,地面渐有积雪.

冬至:12月21—23日,太阳移至黄经270度,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短,气温持续下降,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小寒:1月5—7日,这个节气表示开始进入冬季最寒冷的季节,会有霜冻.

大寒:1月20—21日,天气冷到极点,到了天寒地冻的时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二十四节气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春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夏季九九歌:

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争向路头宿.五九四十五,树头秋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不入寺.七九六十三,夜眠寻被单.八九七十二,被单添夹被.九九八十一,家家大炭壑.

冬季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立秋代表什么 第六篇_八字术语大全

术语详解:四柱八字命理术语解释大全

作者:八字顾问网 所属分类:八字术语 浏览:771次

什么是八字术语?所谓“术语”,是某种学科中的专门用语,也是对某种学术用语中繁杂语言的一种髙度概括,使其简炼、淸晰、明了。命理学的术语,原来没有什么统一规定和要求。四柱八字命理术语,古今大量的命理书很少有专篇术语解释,许多命理同一术语而各家称法不一致,如日干一同,有的称为“日主”,有的称为“日辰”、“日元”,还有的称为命主和自身。由于没有统一规定,常常会将许多初学者引入盲目无所适从的误区,同时也耽误了学习。本书为了便于初学者不致盲从,现将常用术语,尤其是在含义上容易形成模糊的专有名词,在概念上作个明确的解释。

八字术语详解:四柱八字命理术语解释大全如下:

1.阴阳——意义广泛,万事万物都可分出阴阳,如阴为月亮、黑暗、地、夜、女、柔、弱、静、泄、耗、冬季、偶数等。阳为太阳、光明、天、昼、男、刚、强、旺、动、生、克、夏季、奇数等。阴阳之理不是一成不变的,阴中也包含着阳,阳中也包含着阴,当事物发展到极端之时,阴阳开始转换,也就是阳极必阴,阴极必阳之理。

2.五行——指金、水、木、火、土。金性主清静肃杀,水主寒冷向下,木主生发豁达,火主炎热向上,土主生长养化育等。

3.干支——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在八字推算中天干皆有阴阳之分,如甲、丙、戊、庚、壬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为方便忆记把十二地支分配在手掌上,请参看基础篇掌诀图。

4.生克一生指天干相生而言,如甲生丙,辛生癸,甲生丁„„克指相克而言如甲克戊,乙克己,戊克壬„„

5.五合——指天干而言,如甲与己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戊与癸合,丁与壬合。

6.争合——指天干而言,如两干争合一干,三干争合一干等。

7.合化——命局中如有两种五行相对,又有出来通关调解之五行,使两神化敌为友,使克变生。日主弱官煞旺,取印化官煞者谓之化。合者,乃三合、六合、干合、支合是也,如亥卯未合成木局,寅午戌合成火局等叫做三合局,谓之三合。地支子与丑合,寅与亥合„„谓之六合。天干丙与辛合化水,丁与壬合化木„„谓之天干之合。又如地支子与丑合化土,寅与亥合化木之类。

8.月令一即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如日主甲出生在正月,乙出生在卯月,丙出生在午月即得月令。

9.四季——指春、夏、秋、冬四季。每季的第三个月即是:三月辰月为春季,六月未月为夏季,九月戌月为秋季,十二月丑月为冬季,这四个月统称为春夏秋冬四季之月。

10.四仲——四季度中的第二个月,指子、午、卯、酉四个月,即二月是卯月,五月是午月,八月是酉月,十一月是子月。四仲又叫“四败”,为桃花之地,如在日时上出现谓之命犯桃花。

11.四孟——即四孟之月,每季度的第一个月叫四孟,即正月为寅月,四月为巳月,七月为申月,十月为亥月,也就是寅、申、巳、亥四个月为四孟之月。

12.墓库——墓指辰、戌、丑、未四墓,四墓乃天地之间的四种杂气,位居天地之四角,库者藏匿之义,乃四墓的另一种名称,四柱中墓库太多,不利十神。

13.长生诀——确定日主强弱的一种标志。以日干对照四柱地支五行,寄生十二宫的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为得地,胎养的叫做中平,病、死、绝的叫失地。

14.四生——分阴生和阳生,此段论阳生。指天干十二运的四季长生位,这里指寅、申、巳、亥四字,木长生在亥,火土长生在寅,金长生在已,水长生在申,故曰四大长生。

15.八节——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叫做八节。

16.节气——节与气是两种概念,每个月有一个节一个气,节与气合称为节气。每年节气从立春开始,即立春正月节(建寅),雨水为正月中气。惊蛰二月节(建卯),春分为二月中气。清明为三月节(建辰),谷雨为三月中气。立夏四月节(建巳),小满为四月中气。芒种五月节(建午),夏至为五月中气。小暑六月节(建未),大暑为六月中气。立秋七月节(建申),处暑为七月中气。白露八月节(建酉),秋分为八月中气。寒露九月节(建戌),霜降为九月中气。立冬十月节(建亥),小雪为十月中气。大雪十一月节(建子),冬至为十一月中气。小寒为十二月节(建丑),大寒为十二月中气。每一年中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二气为一月,一年共有七十二候,分为二十四节气,而成十二月,一年中的这个立春至第二年的立春,共三百六,十五日零三时一刻,相传大桡氏定名六十甲子,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此乃一定之成数也。

17.四柱——即年、月、日、时称之为四柱,年干支叫年柱,月干支叫月柱,日干支叫日柱,时干支叫时柱。

18.八字——指年干支、月干支、日干支、时干支,四柱干支分开来共是八个字,称为八字。

19.命局——又叫命造乃是四柱八字的统称,亦简称为“命”或“造”。

20.五虎遁——是一种以年干推算月干的歌诀,歌诀为“甲己之年丙寅首,乙庚之岁戊寅头,丙辛之年庚寅上,丁壬壬寅顺行流,戊癸之年何方法,正月还从甲寅求”。如年干是甲年或己年,从正月起丙寅。如年干是乙年或庚年,则正月起戊寅,余皆仿此。

21.五鼠遁——乃快速推算时柱天干的歌诀<依日柱的天干再推出时柱的天干,其歌诀为“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生戊子,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法,壬子是真途”。如日干是甲日或己日,则为甲子时,乙日或庚日的子时则是丙子时,余皆仿此。

22.乾造——指男性的生辰八字。

23.坤造——指女性的生辰八字。

24.藏干——通常所说是地支藏干,如地支是子字,子中有癸,这个癸字就是地支藏干。地支丑字,丑支中有己、癸、辛三字,己字是丑中正气,辛与癸字是地支人元的中气和余气。

25.三元——三元者即指天、地、人三元,天元指的是天干,地元指的是地支,人元指的是地支中的正气与余气。

26.透出——又称为“通根透出”,指地支中的藏干之某字与天干相同的五行,如地支是巳,在天干中见有丙字即为透出,因丙为已支中藏干之正气。透干是专指地支中藏干在天干中露出来的?所以又叫做透干。

27.本气——指地支本身所藏五行之气,又叫正气。如子支中本气为癸水,酉支的本气为辛金,卯支中的本气为乙木,还有午支中的丁火也叫本气,这里的本气是专指地支五行的本来之气,其它的叫做杂气。

28.杂气——是指地支本气之外的藏干谓之杂气,又称做“它气”,如寅支的人元中藏甲木、丙火、戊土,甲木是正气,丙火和戊土是杂气。

29.暗藏——即地支中本气没有在四柱天干上透出,而只是在地支人元中暗藏,这就叫做某支五行暗藏。

30.通根——是指四柱的天干与某一地支中藏干相同之字叫通根。通根是专指天干而言,如四柱中的天干见癸字而地支见子字?即为通根,通根即表示根深蒂固之意,若癸水见丑,丑中也有人元癸水,也可以说是通根,但毕竟是余气,不如子水之本气有力,子中癸水强而有根,通根是杂气者,谓之暗藏。

31.通库——通库又叫墓库,三合局最后一个字叫做库。如天干是丙丁见四支中有戌字,这个戌字就是丙丁火之库,三合局中最后的一个字谓之库,也即丑是金库,辰是水库,未是木库(注:这里指的是阳千通库)。

日干通库为最好,俗说:“日干虽得比劫助,不如命中得一库,命中虽然得一库,如有杂气

赛过库。日干虽然有杂气,那如生旺禄相助。”

①日干得天干中的一个比劫,不如地支中的一个墓库,如甲木得未为库,庚金得丑为库,丙火得戌为库,壬水得辰为库(注:这里所指的为阳干之库)。

②日干虽然有墓库,不如得地支中的一个杂气。所谓杂气者,如甲乙木见辰为杂气,因辰中有乙木。丙丁火见未为杂气,因未中含丁火。庚辛金见戌为杂气,因戌中有辛金。壬癸水见丑为余气,因丑中含癸水。也就是十二宫中见“衰”为杂气。

③日干虽然有杂气,不如地支得长生或建禄、羊刃。如日干甲木长生在亥,见寅为建禄,见卯为羊刃„„。这就是命中所说“干多不如根重”就是这个意思。

32.十神——十神者乃八字中的十种神煞,又叫通变星,即比肩,劫财,偏官,食神,伤官,正财,偏财,正官,正印,偏印。

33.日干——指出生日的天干,日干又名叫日主、日元、命主、日辰,日干又代表“我”“身”,代表八字的本身,八字以日干为主,其它七字都以日干为中心。

34.六亲——其一,指生我者为父母,我生者为子孙,克我者为官鬼,我克者为妻财,比和者为兄弟。其二,又指祖父母、父母、夫妇、兄弟、姐妹、子女。

35.印星——指正印、偏印,八字中正印与偏印统称为印绶,因绶乃授权之意,故又称之印绶。印绶乃正、偏印之总称。

36.七煞(煞)——煞者乃“鬼”、“敌”之称。从比肩数起,至第七位为偏官,因属不配偶之克,属克干的强烈之星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54426/

推荐访问:处暑代表什么 立秋驾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