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2015中国空间

2015中国空间

时间:2018-06-01   来源:经典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美文】

2015中国空间 第一篇_营造空间设计峰会2015

附件 1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

2015 第三届中国家居“营造空间”设计峰会

细则说明

第一章 概 况

第一条 背景:自 2012 年起,在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全力扶持和精心组织下,中国家居“营造空间”设计峰会(简称营造空间峰会)已成功举办了二届,在业界逐步形成了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赛事品牌。大赛共计设有12 个奖项,通过评优工作,促进了空间设计领域水平的提高及设计创新精神,集中展示精品空间设计的最新成果。同时,还在全国树立了一批标杆设计师及行业领军企业、优秀企业家,提高了社会对于空间设计领域的认知和从业人员的地位,从而极大的推动了行业可持续发展及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根据中装协【2015】28 号文件精神,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2015 第三届中国家居“营造空间”设计峰会活动申报工作全面启动,经研究决定:所有奖项的申报、评审免费,没有通过评审不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条 组织机构:本届峰会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北京大易尚阳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CSDC 中国空间设计师俱乐部、 《饰界人物》杂志社承办;全国各省装饰协会、国际室内设计协会、北京国际设计周、中装新网、Sohu 焦点、CCTV 等联合协办支持;筑龙网、新浪网、搜狐家居、搜房网、美国室内网、 《现代装饰》杂志等百余家媒体全程支持;

第三条 奖项设置及说明

根据室内空间属性,评委会将对酒店、家居住宅、别墅、样板间、办公、餐饮娱乐、会所、家居装饰、商业空间等领域的设计作品进行全面评估,具体奖项设置如下:

1)2015年度中国家居装饰界最具影响力设计机构(企业/ / 机构类)

凸显设计机构/企业的行业影响力,申报参赛作品应以当地知名楼盘、知名项目为主。企业注册资金不低于 500 万,企业主要从事家居设计、家居装饰工程等业务。在当地市场属于第一品牌。年度产值规模不低于 5000万。

2)2015年度中国家居装饰界空间设计知名品牌(企业/ / 机构类)

原则上企业注册资金不低于 500 万,企业主要从事家居设计、家居装饰工程等业务。在当地市场排名前三。年度产值规模不低于 2000 万。投稿参赛作品以室内空间设计为主。 3)2015年度中国家居装饰界空间设计领导品牌(企业/ / 机构类)

原则上企业注册资金不低于 500 万,企业主要从事家居设计、家居装饰工程等业务。在当地市场属于第一品牌。年度产值规模不低于 3000 万。投稿参赛作品以室内空间设计为主。 4)2015年度中国家居装饰界优秀设计机构(企业/ / 机构类)

原则上企业注册资金不低于 200 万,企业主要从事家居设计、家居装饰工程等业务。 在当地市场属具有一定知名度。 年度产值规模不低于 1000 万。投稿参赛作品以室内空间设计为主。设计机构、大中小型企业均可申报。

5)2015年度中国家居装饰界领军人物(人物类)

该奖意在评估具有当地乃至全国行业影响力的企业领军人物,除了评估企业产值规模以外,还有企业家所从事的社会性,公益性活动。

6 )2015年度中国家居装饰界优秀企业家(人物类)

该奖意在表彰一批优秀的企业家,自创品牌或加盟品牌的企业家均可。除了评估企业产值规模以外,还有企业家所从事的社会性,公益性活动。

7)2015年度中国家居装饰界最具影响力人物(人物类)

该奖意在表彰一批社会影响力的企业家,自创品牌或加盟品牌的企业家均可。除了评估企业产值规模以外,还有企业家所从事的社会性,公益性活动。

8 )2015年度中国家居装饰界风尚人物(人物类)

该奖意在表彰一批家居装饰领域的行业精英、创业者、企业家。重点评估行业内职务头衔、参加与发起的行业活动、以及从事的社会性,公益性活动。

9 )2015年中国家居 “ 营造空间 ” 优秀设计作品金奖/ / 银奖/ / 铜奖(设计师/ / 作品类)

凸显资深设计师及优秀设计机构的行业影响力,根据申报者的实力和递交作品情况,由评委会综合评估出金银铜奖。设计师或设计机构提交的作品需包含了前期平面规划、设计说明、客情分析、效果图、中期产品配置、施工进度、后期软装配饰、实景图片、整体造价等方面。 10 )2015年中国家居 “ 营造空间 ” 十佳全案设计师 ( 设计师/ / 作品类 )

凸显资深设计师及优秀设计机构的行业影响力,根据申报者的实力和递交作品情况,本奖项重点评选的角度为“空间整体设计” (含硬装、产品配置、软装等) 。设计师或设计机构提交的作品需包含了前期平面规划、设计说明、客情分析、效果图、中期产品配置、施工进度、后期软装配饰、实景图片、整体造价等方面。

11 )2015 年中国家居 “ 营造空间 ” 十佳创意设计师 ( 设计师/ / 作品类 )

凸显资深设计师及优秀设计机构的行业影响力,根据申报者的实力和递交作品情况,本奖项重点评选的角度为“空间设计的创意构思” 。设计师或设计机构提交的作品需包含了前期平面规划、设计说明、客情分析、效果图、中期产品配置、施工进度、后期软装配饰、实景图片、整体造价等方面。

12 )2015年中国家居 “ 营造空间 ” 十佳规划设计师 ( 设计师/ / 作品类 )

凸显资深设计师及优秀设计机构的行业影响力,根据申报者的实力和递交作品情况,本奖项重点评选的角度为“空间布局的巧妙规划” 。设计师或设计机构提交的作品需包含了前期平面规划、设计说明、客情分析、效果图、中期产品配置、施工进度、后期软装配饰、实景图片、整体造价等方面。

第四条 本次评选将由“营造空间峰会”专家委员评审团、国际设计大师顾问组、权威媒体参与评审。是国内权威的室内空间设计产业极具含金量的奖项。

第二章 评选程序

第五条 申报对象:

1. 室内空间设计师

2. 家居装饰公司

3. 设计机构/设计事务所

4. 优秀企业家

第六条 参与方式:

1. 行业媒体推荐,协会组织委托报名

2. 组委会专家组提名

3. 地方行业组织推荐

4. 企业/设计师自荐

第七条 评审流程:

1、申报单位/人物/设计师填写申报表,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申报表和其它相关资料快递至活动组织办公室

2、由“营造空间峰会”评审委员会工作组对申报资料进行初审,确定入围名单。

3、由主办单位专家组、中装协协会领导、国内外知名的室内空间设计专家和权威媒体共同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入围人物/设计机构/设计师/设计作品进行评估。

4、寄发评审通知。

5、第三届营造空间峰会期间将由组委会向新闻媒体隆重发布获奖名单,并在官方网站进行公示。

【2015中国空间】

6、在第三届营造空间峰会期间为获选人物/设计师/企业和品牌发放奖牌证书,现场组织统一作品展示等推广活动,各主流媒体将全程报道评选盛况,cctv、搜狐焦点网、中装新网、筑龙网、新浪网等媒体将对获奖企业和个人进行专访。

第八条 大赛流程

征稿阶段 (2015 年 4 月 20 日-7 月 30 日)

评审阶段 (2015 年 8 月 1 日-10 月15 日)

表彰推广 (2015 年第三届“营造空间峰会”期间)

【2015中国空间】

第三章 宣传和推广

第九条 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CSDC 中国空间设计师俱乐部、北京大易尚阳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饰界人物》杂志社、搜狐焦点、CCTV 等国内权威机构、媒体联合推广。

第十条 凡参加报名的企业/设计师,活动官方网站将定期为其公布参赛入围名单。

第十一条 以上机构作为“营造空间峰会”的主办单位及推广机构对评选全程监督、鼎力推广,组委会将通过赛事平台对入选企业机构/人物/设计师/作品进行全面推广。

第四章 申报材料

第十二条 奖项申报需递交下列资料

1、参评申报表(按要求填写)

2、企业机构/设计师/人物。设计师个人简介包括:简历、名片复印或扫描件、身份证复印或扫描件、个人生活照两张;机构简介包括机构介绍、营业执照复印件或扫描件、电子版企业或品牌 logo、团队合影。人物申报

包含人物简介及社会头衔、主办或参与公益活动、社会活动、行业活动记录,身份证复印或扫描件个人生活照两张。

3、设计作品资料,每个项目作品内容包括:

1)设计说明 500 字,Word 文档文件(需包括项目地点、竣工时间等) ;

~ 10 ~

2)实景照片及效果图、 (*.JPG 格式、分辨率 300dpi 以上 CMYK 格式) 。如为方案类作品,只需要递交效果图。

3)方案演示 PPT(有主题、客情、平面构思、效果图、产品配置等展示) 。

4)项目主要平、立面图。 (CAD 图纸应转为 JPG 格式) 。

5)将所有文件刻录光盘寄至组委会,如送交多个项目,请将同一项目的文件存储在同一文件夹下,文件夹及文件以项目名称命名。所有申报材料以电子文档形式提交。刻录光盘一式二份。

特别说明:

1、 主办方将对参评材料进行审查,不完整、 不正确或不符合参评要求的材料将视为无效或作废, 主办方有权取消任何未能提交完整参评材料或提交的参评材料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参评者的参评资格;

2、 参评者在提交作品时, 请选择所属的类别, 无法确定或项目功能无法归属在现有类别时,可由评委会来决定所属类别。

第十三条 关于费用

为了办好这一年度设计盛会;丰富展出内容;引导并推动行业设计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展览期间集中展示一批优秀的获奖作品;推广一批优秀的装饰设计企业;为行业发展树立典范。经研究决定:所有奖项的申报、评审完全免费。没有通过评审不收取任何费用。最终通过评委会审核的获奖者,原则上须参加由峰会统一组织的相关有偿推广活动,具体请参照“奖项推广说明” 。

第十四条 其它说明

1、参评项目应保证原创,合作设计的作品标明合作者名称,本次评选所发生的知识产权问题或纠纷由申报机构/个人承担。

2、如候选机构或设计师出现有损名誉的问题,活动组委会有权取消其评选资格。

3、无特殊原因,获选者须参加颁奖典礼,否则组委会有取消其获选资格的权利。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的解释权为大会组委会所有。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2015中国空间 第二篇_2015年9月14日美智库评述中国的空间对抗能力与美国的空间系统

美智库评述中国的空间对抗能力与美国的空间系

2015年9月14日,兰德公司发布题为《美国-中国军事记分卡:军队、地理及不断演变的力量平衡(1996-2017)》的报告。报告第10章评估了中国的空间对抗能力发展情况,以及这些能力在成像、信号情报、导弹预警、海洋监视、通信、定位导航与授时(PNT)及气象领域给美国天基系统带来的风险。报告认为,中国的空间对抗能力正在全面增强;在许多领域,美国军方正在采取举措降低威胁,这些举措能否有效取决于美国未来几年在空间防御方面的投入,以及美国能否设法降低其空间系统的脆弱性。

一、 中国空间对抗能力发展

中国的卫星激光测距站网络可能有能力干扰美国的卫星;动能反卫星和动能弹道导弹防御能力试验令美国低地球轨道(LEO)卫星变得更加脆弱;俄制干扰系统及高功率两用无线电发射机可能被用于对抗美国的通信和ISR卫星。

(一)激光器

中国正在开展激光武器研究工作,相关具体信息外界所知不多。卫星测距是与激光器技术相关的一个领域。中国的卫星激光测距站网络由5个固定测距站组成,分别位于上海、长春、北京、武汉及昆明的太空天文台。中国1972年启动卫星激光测距项目,已发展出好几代系统,单次测距精度从第一代系统的1-2米,到1986年提升为5厘米,到2000年提升为12-30毫米,到如今,通过参与“国际激光测距服务”获得世界其他测距站的数据,并与本国卫星激光测距站的数据相结合,中国的卫星轨道参数计算已经达到亚厘米级精度。中国可以通过适当提高卫星激光测距网络的运行功率或照射时间,给美国的卫星传感器造成毁伤;即使中国无意将卫星激光测距网络本身作为武器使用,仍有可能将其作为空间对抗“杀伤链”的一个关键元素,为其他武器瞄准美国卫星提供足够精确的数据。

(二)动能反卫星能力和弹道导弹防御能力

动能反卫星能力 中国于2007年1月进行了一次动能反卫星能力试验,发射一枚中程弹道导弹(MRBM)击毁了轨道高度为850千米的本国已报废气象卫星“风云”-1C。这一试验令很多在这一轨道高度运行的美国低地球轨道(LEO)卫星变得更脆弱,美国官方随后将这一反卫星武器命名为SC-19。此前,中国曾于2005年10月、2006年4月和11月实施过3次前期试验。2013年5月,中国再次进行向空间发射地基导弹的试验,被广泛认为是在测试重要的新型反卫星能力。该次试验的发射高度至少是1万千米,也可能达到了3.5万千米。有分析称,中国似乎是想要发展一种可向深空轨道上部署的动能杀伤器,可以到达中地球轨道(MEO)、大椭圆轨道(HEO)和地球静止轨道(GEO),如果这是真的,将代表中国反卫能力取得了重大进展。

动能弹道导弹防御能力 中国分别于2010年1月、2013年1月及2014年7月宣布成功试验地基动能弹道导弹防御拦截弹。该拦截弹使用了与反卫星系统一样的跟踪、定位和制导基础设施,其中包含4套可覆盖俄罗斯、中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大型相控阵雷达(LPAR)。中国的反弹道导弹(ABM)系统及其相关基础设施代表了一种双重用途的技术,同样会对美国的卫星构成威胁,就像中国的反卫星能力会对美国的卫星构成威胁那样。考虑到这些试验的拦截高度与2007年反卫试验的拦截高度相似,且三次试验使用的拦截弹很可能是一枚SC-19,某些分析人员对这三次试验与2007年试验的区别表示质疑,并将这两轮试验所涉系统都称为“碰撞杀伤”系统。

(三)无线电射频干扰器及其他能力

美国防部2007年以来的中国军力报告指出,20世纪90年代购自乌克兰的超高频卫星

通信干扰器及可能的国产系统令中国具备了干扰普通卫星通信波段和GPS接收机的能力。解放军已研发多种动能、非动能武器和干扰器,以降级或拒止敌利用天基平台的能力。中国也正在研发和部署无需造成物理毁伤就能扰乱敌卫星运行或行使功能的能力。解放军还在研究卫星干扰器、动能武器、高功率激光器、高功率微波武器、粒子束武器、电磁脉冲武器,用于空间对抗。甚至,中国还可以将用于其他目的的两用技术作为这种专用能力的补充。譬如,利用高功率无线电发射机对美国卫星的某些频段发射无线电噪音束,以干扰其接收机。

二、中国空间对抗能力对美国空间能力造成的风险

1996年,中国空间对抗能力对美国空间系统构成的威胁很小;但随后5年,中国射频干扰器、低能和高能激光武器及其他定向能武器技术的发展对美国构成的威胁越来越大。除中国的攻击能力以外,美国不同卫星星座所面临威胁的程度取决于星座内卫星的高度、数量和轨道,以及相关系统在遭遇攻击的情况下维持其功能的能力。大多数美国空间能力所面临的风险比美国降低这些风险的能力发展更快。其中,通信卫星和成像系统面临的威胁尤其严重;而对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和导弹预警系统而言,升级卫星的功能、提升卫星的数量将使风险大幅降低。

(一)通信卫星 2003年,美国各类别天基系统中通信系统面临的风险最高:军事卫星通信(MILSATCOM)集中在有限数量的地球同步轨道(GEO)平台上,它所提供的多数频道都处于易受干扰的频段;此外,军事行动对带宽需求的增长速度远超出了专用军事卫星通信系统的能力,美军通过租用商用卫星通信运营商的频道来满足超额需求,但这些商用卫星的收发器也集中在地球同步轨道,甚至更易受到干扰。2003~2010年,美国在通信带宽方面的作战需求仍然保持很高,2005年以后,中国干扰器研究的持续发展将美国天基通信所面临的风险推向了一个更高水平;不过,美国在此期间也出现了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降低这些风险的新情况:一是部分美军用户开始将战术通信转移至运行在低地球轨道(LEO)上的商用卫星通信系统,如“铱卫星”和“全球星”,这些系统具有分布式特征,与集中在地球同步轨道主要节点进行通信的系统相比,具有更强大的内在抗干扰威胁能力;二是军事卫星通信能力得以极大增强,2007~2015年,美国共发射了6颗“宽带全球卫星通信”卫星(WGS),计划未来再发射4颗,通过利用新技术改进带宽使用效率,一颗WGS的通信处理量比全部“国防卫星通信系统”星座(美军此前专用宽带连接的主要来源)的通信处理量还要大,美军还发射了3颗“先进极高频系统”卫星,将提供强大的通信能力(包括在核环境下),一旦整个“先进极高频系统”星座5颗卫星全部就位,其通信吞吐量将达到军事卫星(Milstar)系统的10倍,并将取而代之;三是美军方越来越注重将满足军用需求的部件安装到商用卫星平台上,以提高其安全性和抗干扰威胁能力。尽管所有这些举措加在一起也无法消除中国无线电射频干扰器发展带来的全部风险,但更大的能力和弹性却能使中国攻击相关系统的收效减弱,从而起到威慑作用。

(二)信号情报能力 与通信卫星不同,美国的信号情报航天器部署在地球同步轨道、低地球轨道、中地球轨道、大椭圆轨道上,且信号情报传感器是“被动”监视信号,不传输能暴露其存在的无线电射频能量。这些传感器的高度分布式特性,以及其中任一传感器在既定时间内所监视频率的不确定性,使得针对它们的定位和干扰变得较为困难。

(三)海洋监视卫星 海洋监视卫星在低地球轨道上运行,令其轨迹缩小至最小程度,但也受到中国动能反卫星(ASAT)和弹道导弹防御(BMD)武器发展的威胁。海洋监视卫星轨道的运行部分都在海洋上空,中国要想干扰这些卫星,就要把干扰器置于舰船上,并部署在其寻求掩蔽的舰船近旁,这将暴露中国军舰的位置,并在很大程度上挫败干扰器的目的。

(四)卫星成像能力 成像卫星的低密度、高需求性质令其在战争中较易受到攻击。美国天基影像的制造者和用户从“地球眼”(GeoEye)等民用和商用对地观测系统购买图像,为其从政府平台获得的数据提供补充,这样做分散了负荷,并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风险。不

过,这些资产也在低地球轨道上运行,且为数不多。

(五)气象卫星 气象卫星可能是美国各类别空间系统中面临中国攻击风险最低的类别。这些资产为军事行动提供了重要支持,虽然其中一部分因为运行在低地球轨道上,而暴露于中国反卫星和弹道导弹防御武器的威胁之下,但气象卫星整体上具有分散部署的特征,并参与了国际气象服务,国防气象卫星(DMSP)系统遭受攻击引发的损失可以由美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极地轨道环境系统”(POES)、“地球静止轨道环境系统”(GOSS)及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其他成员国的气象卫星提供的数据弥补,而攻击气象卫星将会升级与美国的冲突,并横向升级与非美国卫星的所有者之间的冲突,政治风险重大,回报率却较低。

(六)定位、导航与授时卫星 1996~2003年,美国定位、导航与授时(PNT)卫星所面临的风险上升,很大程度上由中国无线电射频干扰器和激光器的发展导致,但也面临其他威胁,如俄罗斯1997年推出的干扰“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下行链路信号的可持设备。2003~2010年,美国的GPS发展大幅抵消了中国同时期攻击性系统进一步发展的影响:空军1997年开始用GPS Block IIR卫星替代Block IIA卫星,到2003年已有足够多替代卫星服役并显现优势,这些卫星配备了可重新编程的处理器,能在飞行中解决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升级,还可实现更高精度的星间测距,其中,Block IIR-M卫星拥有更强大的下行链路发射机和两种新型M-代码信号,具备更高的精度、加密和抗干扰能力;与此同时,GPS地面接收器抗攻击技术也取得了进步,如可控接收方向图天线(CRPA)可使干扰信号失效、选择可用性反欺骗模块(SAASM)软件升级等。2010以后,GPS网络变得更富弹性,一定程度抵消了所面临的风险:截至2015年3月,美国共发射了9颗Block IIF卫星,最后3颗预计在2016年1月之前发射,该系列卫星采用了新型的在轨加密军用码,改进了交叉链路,增加了信号功率,拥有更快的处理器及更大的内存;Block IIIA将成为GPS新星座中首型卫星,其拥有更高数据速率的交叉链路、更大的信号强度及高功率的点波束,可以满足更严格的抗干扰需求。

(七)导弹预警卫星 1996~2003年期间,中国在激光器方面的发展令导弹预警卫星面临的风险升高。中国2006年对美国卫星实施的激光照射则表明,2003~2010年期间美国导弹预警卫星面临的风险进一步上升;不过,在此期间,美国分别于2006年6月和2008年3月发射了前2个“天基红外系统”(SBIRS)大椭圆轨道(HEO)有效载荷,SBIRS是“国防支援系统”卫星星座的后续系统:一方面,每个“天基红外系统”有效载荷包含可在多频段运行的扫瞄和监视传感器,与此对比,每颗“国防支援系统”卫星只搭载一个可在单一频段(短波)扫描的红外传感器;另一方面,导弹预警卫星也在多个轨道上运行,其中“天基红外系统”在大椭圆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运行,这些特点增加了中国利用激光器致盲相关系统的难度,从而降低了遭受攻击的风险。美空军还分别于2011年和2013年发射了首两颗“天基红外系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预计第3颗和第4颗将于2015年和2016年发射。如果有关“天基红外系统”发射计划如期完成,美国导弹预警系统2017年之前所面临的风险将降低。

三、中美空间对抗

对比中国空间对抗系统令美军或军民两用卫星陷入风险的能力(中国优势),以及美军不受阻碍利用空间资产的能力(美国优势),可得出结论如下:中国在1996年的空间对抗能力较低,这一时期属于“美国优势”期;到2003年,虽然解放军据报道采购了干扰器并开展了激光器试验,但中国展示的只是有限、实用的空间对抗能力,这一时期仍属于“美国优势”期,但优势程度有所下降;2003~2010年,中国试验了动能反卫星武器、照射了美国卫星并增强了干扰能力,展示出更为广泛的空间对抗能力,美国大部分卫星暴露在增强的风险中,2010年中美空间对抗处于“大致对等”状态;此后,中国继续发展空间对抗能力,威胁也随之增强,但美国军方近期也承诺将加大空间资产保护力度,从而令部分领域的威胁

降低,整体而言,2017年中美仍将保持“对等态势”,但与2010年相比,优势相对将向中国转移。

在亚洲可能发生的一切紧急事态中,美军都将严重依赖空间能力。具体到台湾和南沙群岛作战想定中,虽然中国的空间对抗能力在这两种情况下没有多大分别,但作战想定的特征对结果也具有一定影响。例如,与台湾作战想定相比,中国在南沙群岛作战想定中将涉及更多的远距离海军行动。要想对抗美国定位解放军舰船的天基能力,中国就要从其试图掩蔽的舰船上(或紧邻相关舰船的地方)致盲美国的成像卫星或干扰美国的合成孔径雷达,而这将使舰船暴露自身目标,导致空间对抗攻击失败。因此,中国将不得不面临两个选择,要么放弃对抗美国天基ISR能力的努力,要么不可逆地升级对抗,从无需暴露舰船目标的中国大陆发起攻击。但考虑到对于中国大陆政权而言,南海局势的政治风险没有台海局势高,中国在南海作战想定中使用动能武器发动攻击的意愿因此没有在台湾作战想定中高。

2015中国空间 第三篇_2015-2020年中国众创空间市场调研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众创空间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

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

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

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

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

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判断行业投资价值

揭示行业投资风险

为投资者提供依据

2015-2020年中国众创空间市场调研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出版日期】2015年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纸介版:7000元 电子版:7200元 纸介+电子:7500元 报告摘要及目录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府制定和推出了一系列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方针、政策,包括:2014年6月习近平主席强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要坚定不移创新创新再创新",8月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39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18次提到鼓励创新、创业,9月在达沃斯论坛上首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12月部署在更大范围推广中关村试点政策,2015年1月设立总规模400亿元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客"一词正式出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提升到中国经济转型和保增长的"双引擎"之一的高度,3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

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使得"众创空间"一词在媒体上频被曝光,成为2015年创业关键词。家政策的引导和有力支持,必将为众创空间建设引来一轮投资热潮。为此,国内优秀的投融资机构以及大型企业,已在展开对众创空间、天使投资、众筹等的市场调查和研究,特别是对众创空间运营模式和投资机会的研究。 本行业报告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海关总署、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中企顾问网、国内外相关报刊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众创空间专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对我国众创空间的行业现状、市场各类经营指标的情况、重点企业状况、区域市场发展情况等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深入的分析,着重对众创空间业务的发展进行详尽深入的分析,并根据众创空间行业的政策经济发展环境对众创空间行业潜在的风险和防范建议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研究者对众创空间行业的研究观点,以供投资决策者参考。

报告目录

第一章 众创空间概念的提出及内涵剖析

1.1 众创空间概念的提出及内涵

1.1.1 众创空间概念的提出

1.1.2 众创空间的内涵【2015中国空间】

1.1.3 众创空间概念演变趋势

1.2 众创空间与相关概念的关联分析

1.2.1 众创空间与创客空间/咖啡馆的关联分析

(1)创客空间的定义及特点

(2)创业咖啡馆的定义及特点

(3)众创空间与创客空间/咖啡馆的关联分析

1.2.2 众创空间与天使投资/众筹的关联分析

(1)天使投资的定义及特点

(2)众筹的定义及特点

(3)众创空间与创客空间/咖啡馆的关联分析

1.2.3 众创空间与传统企业孵化器的比较分析

(1)传统企业孵化器的特点

(2)何为创新型企业孵化器

(3)众创空间与企业孵化器的比较分析

1.3 本报告的研究范围

第二章 国外众创空间发展模式及经验借鉴

2.1 国外众创空间主要发展模式及经验借鉴

2.1.1 国外众创空间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2.1.2 国外创客空间发展模式及经验借鉴

(1)国外创客空间发展概述

(2)国外创客空间的主要发展模式

(3)国外创客空间发展模式经验借鉴

2.1.3 国外新型创业孵化器发展模式及经验借鉴

(1)国外新型创业孵化器发展概述

(2)国外新型创业孵化器的主要发展模式

(3)国外新型创业孵化器创新模式经验借鉴

2.2 国外优秀的创客空间运营模式个案分析

2.2.1 TechShop(America)

(1)空间基本信息分析

(2)空间运营模式分析

(3)空间发展经验借鉴

2.2.2 Fab Lab(America)

(1)空间基本信息分析

(2)空间运营模式分析

(3)空间发展经验借鉴

2.2.3 Access Space(England)

(1)空间基本信息分析

(2)空间运营模式分析

(3)空间发展经验借鉴

2.2.4 Noisebridge(America)

(1)空间基本信息分析

(2)空间运营模式分析

(3)空间发展经验借鉴

2.2.5 Chaos Camp(Germany)

(1)空间基本信息分析

(2)空间运营模式分析

(3)空间发展经验借鉴

2.3 国外创新型创业孵化器运营模式个案分析

2.3.1 Y-Combinatm

2015中国空间 第四篇_2016中国众创空间发展白皮书:协同创业时代已来

2016中国众创空间发展白皮书:协同创业时代已来!

来源:腾讯研究院 作者: 浏览次数:1527

4 月23日,腾讯开放2016春季发布会在海南海口举行。腾讯研究院同步发布《2015-2016年中国众创空间发展白皮书》,在对国内众创空间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创业者“孤军奋战”已经成为过去,协同创业的时代已经到来!创业者和产业生态资源对接,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新浪潮。 名不见经传的他们何以实现融资过亿?微票儿C轮融资15亿,时空电动汽车B轮融资10亿,每日优鲜B轮融资2亿……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这些初创企业借助于什么力量,迅速实现了超常规的扩张?

众创空间!他们都是众创空间的成员!通过分享优质的产业生态资源,有效的推动了企业成长!协同创业的时代已经到来!创业者“孤军奋战”已经成为过去。创业者和产业生态资源对接,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新浪潮。 今天的创业不再仅仅依靠个人能力发挥,更多的要依靠优质产业生态资源的分享,实现协同创业。也正是社会对创业资源分享的需求,催化了近年“众创空间”的蓬勃发展。

新经济成功之道,在于一切为了创业者,在于站在创业者的角度上,建立新的服务模式,提供全要素解决方案,帮助初创企业解决各种难题。在这种新范式下,创 业者将会更方便的获取创业所必需的各种资源,顺利地解决融资难、招人难、成本高等内部管理问题,从而降低创业成本。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众创空间要引入各种 外部资源,诸如辅导培训、风险资金、网络推广资源、流量、技术等等,实质性的促进企业成长。 众创空间孕育着中国新经济的未来。运营良好、服务扎实的众创空间

不仅仅能够孕育出优秀的企业,也对于提升地方经济增长、带动社会就业、促进财富增长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2015中国空间】

1、新经济本质

1.1.世界进入“新经济”发展时期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的主旨演讲中表示,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 经济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智能制造、“互联网+”、分享经济等新科技、新经济、新业态,蕴含着巨大商 机。

2016年2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两次谈到了新经济。两会期间,我国首次将“新经济”一词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强调“要培育壮大新动能,大力发展新经济”,政策也将向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等方面倾斜。

“新经济”这一概念最初在1996年由《商业周刊》发扬光大,主要用来描述美国上世纪90年代的技术变革带来的良好经济增长现象,。与美国的“新经济” 有所不同,我国政府提出的“新经济”,更多的是强调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变革下,符合我国经济改革发展实际的新的经济发展思路。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 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经济结构需要深度调整,大力支持互联网创新创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1.2.新经济的本质即双创经济

在彼得·德鲁克眼里,新经济即创业经济,他认为创新和创业是“近代经济和社会史上发生的最重要、最有希望的事件”。

这个结论是在研究了美国70年代经济大萧条期间的创业活动之后得出的。从1973到1975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美元与黄金彻底脱钩,美元一统天下的 局面被打破,美国经济出现连续两年负增长,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然而,德鲁克却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从1970年到1980年,美国经济提供的 2,000多万个新的就业机会中,大多数是由小企业和新企业提供的。经济虽然低迷,但双创经济日趋活跃,而且逆势上涨。 小公司的发展趋势完全与二战过后的情况相反。在1950年到1970年那20年时间里,由大企业或政府创造3/4的就业。每逢经济衰退,失业则集中发生于新企业或小公司。

1980年代正是美国IT产业全面创业,全球扩张的时期。诸如微软、苹果、思科等“小”公司均成长于这个时代。伴随着美国IT产业起飞,里根经济学落地,美国滞胀问题得以解决,美国经济开始复苏,1990年后,互联网时代终于到来。

无论是美国的历史,还是中国的表述,我们可以看出共同的一点,即:新经济建立在创新基础上,主要形式是创新,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创新。 当前,双创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国正在上演供给侧改革的大戏,以“互联网+”为驱动的双创经济正是这个时代最强劲的节奏。创业创新日益活跃, 双创经济逐步升温。2016年3月5日,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且将其提升到中国经济转型和保增长的“双引擎”之一的高 度,显示出社会对双创经济的重视。

1.3.创业进入生态资源分享阶段

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范围内的创业浪潮已有四次,围绕着创业浪潮产生的产业服务系统也各不相同。2015后,随着第四次浪潮的到来,创业逐渐步入第四个阶段,“产业生态分享”(产业生态资源的协同分享)应运而生。

图表1:创业进入第四阶段:产业生态分享

(1)第一次创业浪潮:优惠政策

我国出现最早的创业服务业态是创业服务中心,属于孵化器模式,1987年成立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是我国最早的孵化器,创业服务领域由此产生。之 后创业服务进入行业的探索期,截止1993年,全国累积建成约60家创业服务中心。早期的创业服务中心是创业初始资金与优惠政策的分发、落实平台,通过这 一时期的孵化器形式,创业企业获得办公场所,中央地方支持创业的资金能够下发给入驻的创业企业,优惠政策可以得到落实。

(2)第二次创业浪潮:市场化服务聚合

2000年左右,风险投资在国内逐步发展起来,丰富了创业公司融资的途径。2008年以后,社会化媒体逐步成为传播的重要渠道,投融资和媒体营销推广服 务开始出现在创业服务机构的平台上。创业服务机构逐步演化为聚合办公场所、投融资服务、媒体服务等多种服务形态的平台。【2015中国空间】

(3)第三次创业浪潮: 产业要素协同

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催生了新的创业服务业态。新的创新服务产业包括2009年末成立的创新工场、2010年腾讯推出的开放平台、2010年问世的创客空 间、2010年12月36日创立的氪空间、2011年相继成立的车库咖啡和3W咖啡等。这些新兴的平台提供多要素、平台化的服务,使得服务更具深度和广 度。他们拥有更强的资源共享特征,致力于为创业者提供更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

(4)第四次创业浪潮:“生态资源”分享

自从2015年两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正式发出以后,众创空间全面开花,我们对有众创空间数量相关公开资料发布的省份进行粗略统计发现,目前 公开报道中16个省份有相关数据,众创空间总量约700家左右。不仅在大中城市广泛开展,中小城市也在加速推进。例如在山东省菏泽市,当地政府规划到 2016年底各区县都要建成至少一个众创空间。可以预计全国众创空间数量将快速扩张。

科技部于2015年11月公示首批136家众创空间名单,拟将其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服务体系。这136家众创空间分布在北京、天津、吉林、 江苏、浙江、安徽、青岛、河南、湖北、广东、四川、贵州。北京数量最多,达27家,随着越来越多的省市积极申报,纳入国

2015中国空间 第五篇_2015年众创空间十大关键词

【内容摘要】投中研究院特别梳理了2015年众创空间值得关注的十大关键词,来更加明晰的众创空间在2015年发展的脉络。

2015年作为“众创元年”,一场由众创空间引发的“风暴”席卷全国。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分享经济的快速增长,互联网创业的蓬勃发展,众创空间遍地开花。作为我国创新创业生态的新产物,众创空间定位于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正因如此,投中研究院特别梳理了,2015年众创空间值得关注的十大关键词,来更加明晰的众创空间在2015年发展的脉络。

关键词一:背后的力量

2015年是众创空间迅速崛起的一年,政府的政策支持作为其背后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是国务院针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众创空间颁布多项政策,对众创空间的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其次是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国务院的号召和指导,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予以落实,推波助澜加速众创空间的发展。

具体的讲,政府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50095/

推荐访问:中国众创空间数量2015 感动中国2015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