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中国院士

中国院士

时间:2018-05-28   来源:经典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美文】

中国院士 第一篇_中国两院女院士名单

中国两院女院士名单

一:林巧稚(1901.12.23~1983.4.22)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二:林兰英

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三:郝诒纯

1980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四:李敏华

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五:池际尚(1917.6.25--1994.1.1) 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六:谢希德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七:蒋丽金(1919.4.15.--)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八:黄 量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九:王承书

( 1912.06

1994.06 )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

十:高小霞 (1919.7.10.--1998.9.9)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十一:陈茹玉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十二:沈天慧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十三:何泽慧

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十四:李林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十五:叶叔华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十六赵玉芬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十七:陆婉珍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十八:尹文英

1991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十九:张淑仪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二十:夏培肃

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二十一:吴德馨

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二十二:杨芙清

1991【中国院士】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中国院士 第二篇_2015年中国两院全体院士名单

2015年中国科学院全体院士名单 (共727人)

数学物理学部 (共139人)

艾国祥 白以龙 陈彪 陈十一 陈式刚 陈恕行 鄂维南 范海福 方成 龚昌德 郭柏灵 郭尚平 胡和生 胡仁宇 霍裕平 李大潜 李德平 李方华 林群 刘应明 龙以明 欧阳颀 欧阳钟灿 潘建伟 苏定强 苏肇冰 孙昌璞 田刚 童秉纲 万哲先 王乃彦 王诗宬 王世绩 魏宝文 文兰 吴文俊 谢家麟 邢定钰 熊大闰 杨乐 杨应昌 叶朝辉 詹文龙 张殿琳 张恭庆 张淑仪 张维岩 张伟平 赵政国 赵忠贤 郑厚植 周毓麟

朱邦芬

邹广田 化学部 (共125人)

白春礼 包信和 蔡启瑞 陈俊武 陈凯先 陈庆云 戴立信 丁奎岭 段雪 郭景坤 韩布兴 何国钟 黄本立 黄春辉 黄乃正 江龙 江明 蒋锡夔 李永舫

梁敬魁

林国强

陈和生 陈永川 方守贤 郝柏林 姜伯驹 李家春 陆启铿 彭实戈 孙鑫 汪承灏 王绶琯 吴岳良 徐叙瑢 叶叔华 张涵信 张裕恒 郑晓静

曹镛 陈小明 方维海 何鸣元 黄维垣 黎乐民 刘若庄

陈佳洱 陈建生 程开甲 崔向群 冯端 甘子钊 何祚庥 贺贤土 解思深 邝宇平 李家明 李惕碚 罗俊 吕敏 曲钦岳 沈文庆 孙义燧 汤定元 汪景琇 王鼎盛 王迅 王业宁 武向平 席南华 徐至展 严加安 于渌 于敏 张焕乔 张家铝 张肇西 张宗烨 周光召

周恒

查全性 柴之芳 陈新滋 陈懿 费维扬 冯守华 洪茂椿 侯建国 黄志镗 计亮年 李灿 李洪钟 刘有成

刘元方

陈木法 陈难先 戴元本 丁夏畦 高鸿钧 葛墨林 洪朝生 洪家兴 李安民 李邦河 李荫远 励建书 马志明 闵乃本 沈学础 石钟慈 唐孝威 陶瑞宝 王恩哥 王广厚 王元 王梓坤 夏道行 向涛 杨福家 杨国桢 俞昌旋 袁亚湘 张杰 张仁和 章综 赵光达 周向宇

周又元

陈洪渊 陈家镛 程津培 程镕时 冯小明 高松 胡宏纹 胡英 江桂斌 江雷 李静海 李亚栋 刘忠范

卢佩章

中国院士 第三篇_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

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

2015-12-07 11:27 来源: 中国工程院增选工作办公

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工作于1月正式启动,通过中国科协组织学术团体提名和院士提名两条途径,共提名了521名有效候选人。6月8-13日,召开了院士增选第一轮评审会议,从521位有效候选人中产生了203位进入第二轮评审。第一轮评审会议结束后,我院委托进入第二轮评审候选人的主管部门组织对其材料进行了公示,并集中受理和认真处理了对候选人的投诉。10月下旬,召开了院士增选第二轮评审会议,经过各学部初选和全体院士终选等程序,共选举产生了70位新当选院士。其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9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8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9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8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8人,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6人,农业学部9人,医药卫生学部7人,工程管理学部6人。

新当选的70名院士中,男性67人,占95.7%,女性3人,占4.3%;最小年龄47岁,最大年龄73岁,平均年龄56.2岁,比2013年下降0.7岁;60岁(含)以下的56人,占80%;61岁至70岁(含)的12人,占17.1%;70岁以上的2人,占2.9%。新当选的院士中,来自高等院校的有34人,占48.6%;研究院所15人,占21.4%;企业及医院21人,占30%,比2013年增加8.5%,更多来自企业和基层一线的工程科技专家当选为我院院士。共有6个尚无院士的二级学科产生了新当选院士,激光增材制造、大数据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学科方向均有新当选院士。本次增选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达到852人(其中资深院士322人),院士队伍的学科覆盖更趋全面,地区分布更加广泛,这将更有利于发挥院士的群体作用,推动我国工程技术的发展和激励优秀人才的成长。 经过全体院士大会选举,产生了8名新当选外籍院士,比2013年增加2名,其中,美国籍5名,英国籍、加拿大籍和奥地利籍各1名。本次增选后,我院外籍院士总数达到49名,

将更有利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我国工程科技界的影响。

中国工程院经过12次院士选举,对院士增选制度不断进行改革完善。在本次院士增选中,我院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进完善院士制度的要求,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改革候选人提名途径,取消了国务院各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有关大型企业等“归口遴选部门”的提名途径,仅保留院士提名和学术团体提名两种途径;完善院士增选机制,增加了全体院士终选环节;调整了候选人年龄、身份等规定;完善了候选人材料公示和投诉调查机制;加大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等等。总体上看,我院将改进完善院士增选制度与完成本次院士增选任务紧密结合,新的改革措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院士增选的制度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这为今后进一步改进完善院士增选制度做好院士增选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今后,我院将继续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进完善院士制度的要求,突出学术导向,坚持院士的标准和条件,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不断优化院士队伍的学科、年龄等结构,将更多符合条件的中青年工程科技人才吸收到院士队伍中来,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我国工程科技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已经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并报国务院备案,现予公布。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对我院院士增选工作的支持!希望继续关心中国工程院的工作,关注中国工程科技事业的发展。

中国工程院

2015年12月07日

中国工程院2015年当选院士名单

(按学部顺序排列,同一学部内按姓名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中国院士 第四篇_中国院士简介

院士

院士是某些国家所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在中国,院士通常是指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3年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制度由来

院士(Academician)源于Academy, Academy是古希腊传说中的一位拯救雅典免遭劫难而牺牲的英雄。希腊人为了纪念这位智慧勇敢的英雄,建立了一个以Academy命名的幽静园林。在建园后的916年的时间内,受到Academy智慧勇敢感动的学者,纷纷在园内讲学,进行自发的学术活动,因此,其后的许多学术团体都自称为“Academy”。1666年,法国成立了皇家科学院,到科学院工作的著名科学家首次被称为院士“Academy”。此后,英国皇家学会、普鲁士皇家科学院、彼得堡皇家科学院纷纷使用“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这一称谓来命名自己国家最杰出的科学家。“”成为学术界给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称号。

中科院院士路甬祥

院士在中国,[3]原来称为学部委员,就是在某一领域内的资深专家。院士评选需要提名,提名资格一般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需要经过大概三轮评选才能成为院士。

中国最早的院士产生于1948年3月,即中央研究院院士,通过层层选拔,81人当选为第一届中国院士,包含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著名学者,此次院士选举,比较充分展示了学术成就而非政治主张的推选理念,如异议人士郭沫若先生因为在甲骨文等考古工作方面的突出成果而获得胡适举荐并获选.这次选举中,除了中央研究机构以外,获选人数最多的四所大学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

1955年,选聘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233人,、

、、李四光、竺可桢、茅以升等46位著名科学家进入新中国第一批院士(学部委员)的行列。1955年学部委员(后称院士)包括了自然科学领域的数学物理学部30人、化学部22人、生物学部60人、地学部24人、技术科学部36人,以及人文社会领域的哲学社会科学部61

人。

1957年增选了自然科学学部委员18人。

1980年,恢复学部委员增选,并取消了哲学社会科学学部。1994年,开始选聘工程院士。截至2008年12月,中国科学院院士1100余人,健在600多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有700多名,其中有一些人身兼两院院士资格。

院士为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根据院士章程,为维护老年院士的身体健康,在院士中实行资深院士制度,年满80周岁的院士授予资深院士称号。

资深院士享有资深院士津贴,但不担任院士大会常设领导机构成员和各学部常务委员会成员等领导职务,不参加对院士候选人的推荐和选举工作,自由参加院士会议。

两院院士每人每月发放1000元津贴,资深院士津贴标准每人每年为10000元人民币,资深院士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2选举程序

国内标准

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含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

相关图片

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均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增选院士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各学部每次增选名额的分配,由院士大会的常设领导机构根据学科布局和学科发展趋势确定。院士候选人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推荐,不受理本人申请。

(一)院士直接推荐候选人。每次增选,每位院士推荐候选人限额不超过两名;获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荐为有效。对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的推荐,仅适用此款。

(二)国内各有关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和中国科协所属一级学会,按推荐候选人。此类候选人,必须经过其主管部门、中国科协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初选。 各学部常务委员会组织院士对候选人进行评审和选举。评审必须坚持标准,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对候选人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选举实行差额无记名投票,差额比例为百分之四

十。各学部参加投票选举的院士人数,应超过本学部院士人数的二分之一。获得赞同票不少于投票人数三分之二的候选人,按本学部应选名额,根据得票数依次当选,满额为止。选举结果分别由各学部常务委员会检查确认,经院士大会常设领导机构审议批准后,以书面形式向全体院士通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三条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其公民具有双重国籍的规定,院士加入外国国籍后,即为自动放弃院士称号。当院士的个人行为触犯国家法律,危害国家利益或丧失科学道德,违背院士标准,有不少于5名院士书面提议,要求撤销其院士称号时,由其所在学部常务委员会受理并审议后,通过本学部全体院士投票表决,

可做出撤销

其院士称号的决定。做出此项决定时,参加投票表决的院士人数,不得少于本学部院士人数的三分之二,赞同撤销其院士称号的票数不得少于投票人数的三分之二。该项决定,需经院士大会常设领导机构审查批准生效,并通报全体院士。

外籍标准

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在国际上具有很高学术地位的外国籍学

【中国院士】

相关图片

者,专家,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以下简称外籍院士)。选举外籍院士,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选举,每位院士推荐1名候选人,获得不少于5名院士的推荐为有效。外籍院士由全体院士实行无记名投票选举,其选举工作与院士增选工作同年进行。参加投票选举的院士人数,应超过院士总人数的二分之一,获得赞同票不少于投票人数三分之二的候选人当选。外籍院士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有建议权;可应邀出席中国科学院学部组织的有关会议和学术活动;可获得中国科学院学部赠送的有关出版物。外籍院士不享有对院士候选人和外籍院士候选人的推荐权;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外籍院士在取得中国国籍后,可直接转为院士或资深院士,并享有同等义务、权利及有关待遇。 国际标准

国际院士如:国际科学研究院院士也属于院士.国际科学研究院(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相关图片

于1999年5月1日在美国华盛顿成立,是美国科学促进会的直属主管单位,每三年换一届院长,现任院长是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美国前副总统艾尔·戈尔, 国际科学研究院北京办事处是2007年六月成立,是国际科学研究院二级单位。是授国家多部委指导监管工作的独立的综合性科研调研机构。与国家多个直属科研单位是共建单位。全国共发展教育分院7个(3个拟建中),医疗分院8个(4个拟建中),经济管理分院3个(1个拟建中)工业分院3个(1个拟建中)个,企业分院23个

陈可冀院士-刘生堂院士【中国院士】

(12个拟建中),文化分院4个(2个拟建中)特聘客座教授60余人.院士多人,列如:

刘生堂

等科学家.学者.专家均为国际性认可院士,他们先后承担中国国家973计划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科技支撑计划项目5项共21个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公益基金项目3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1项(其中一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2项(其中一等奖11项)、发表学术论文346篇等。 3组织机构

学部简介

中国科

相关图片

学院学部,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现设数学物理学部、化学部、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地学部、信息技术科学部、技术科学部等六个学部。院士按其所从事研究的学科领域,分别参加一个学部。学部的全体院士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

【中国院士】

各学部分别从本学部的院士中,选举产生若干名常务委员,组成学部常务委员会,负责本学部的工作。学部常务委员每届任期2年,可连选连任,至多任满3届。学部常务委员会,每届更换至少三分之一、至多不超过二分之一的成员。学部常务委员会推选学部主任1人、副主任若干人,主持学部工作和学部全体院士会议。学部主任、副主任的任期与常务委员的任期相一致。学部常务委员和主任、副主任,由院士大会常设领导机构批准任职。 学部职能

(一)受国家委托或根据院士的建议,组织院士对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学科发展战略和重大科学技术决策提供咨询,推动科学技术政策和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二)接受委托,组织院士对重要研究领域、研究计划和研究机构的学术问题,进行评议和指导。

(三)组织选举院士。

(四)开展学术活动,同国内外学术团体进行交流与合作,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五)在学部全体院士会议上,审议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和各项职能、任务的完成情况。 大会

第十七条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是中国科学院学部的最高组织形式。院士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一般于公历逢双年份6月的第一周举行。

第十八条院士大会的职能

(一)审议常设领导机构的工作报告。

(二)选举常设领导机构成员。

(三)制定和修订院士章程。

(四)决定学部的设置和调整。

(五)开展学术活动。

(六)提出重大建议。

领导机构

院士大会闭会期间的常设领导机构,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组成的学部主席团

相关图片

(简称主席团)。主席团由中国科学院院长、负责学部工作的副院长、各学部主任、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和经院士大会选举产生的若干名成员组成。中国科学院院长为主席团执行主席,主持主席团会议。院士大会选举产生的主席团成员,任期为4年,不连任。聘请中国工程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和若干政府部门的负责人,为主席团顾问。顾问列席主席团会议。

主席团设执行委员会,执行院士大会和主席团的决议,领导学部工作。执行委员会由主席团执行主席、负责学部工作的副院长、各学部主任和各专门委员会主任组成。主席团执行主席主持执行委员会会议。主席团下设若干专门委员会,负责领导学部的重大咨询评议、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和出版、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等工作。专门委员会由各学部常委会选举产生的若干委员组成。专门委员会委员每届任期4年,可连任1届。专门委员会选举主任1人、副主任若干人,负责专门委员会工作。专门委员会委员和主任、副主任由学部主席团批准任职。执行委员会设秘书长1人,受执行委员会委托,负责学部的日常工作。秘书长可由非院士担任,人选由主席团执行主席提名,主席团通过并聘任。秘书长列席主席团会议和执行委员会会议。

主席团职能

(一)决定召开并主持院士大会。

(二)审

相关图片

议并决定提交院士大会的各项议案。

(三)聘请主席团顾问。

(四)批准各学部常务委员会和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五)聘任执行委员会秘书长。

(六)决定各学部增选院士名额。

中国院士 第五篇_中国院士

程泰宁(1935.12.9 -) 中国工程院与科学院院士

建筑学专家。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56年毕业于东南大学。 现任: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总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联·程泰宁建筑设计研究所主持人。

同时担任: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兼职教授等社会兼职。

参加过北京人大会堂、南京长江大桥头建筑等重大工程的方案设计,主持了杭州铁路新客站、加纳国家剧院、马里会议大厦等国内外重要工程四十余项。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坚持不懈的致力于中国现代建筑发展道路的探索,在设计中努力把现代建筑理念和东方文化结合起来,创作出了一批有特色的建筑作品。其中三项获全国优秀设计奖,多次获省、部级特、一、二等奖,第廿次世界建筑师大会“中国建筑艺术展”选出我国50年来54项作品展出,他一人有三项作品入选。有关评论认为,作为中国第三代建筑师的“典型代表”之一,对中国建筑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实践也引起了国外同行的关注。国际建协主编的“20世纪世界建筑作品集”挑选全球100年中的1000件作品,程在国外的两项作品经国外建筑师推荐入选,南斯拉夫、新加坡、韩国以及台湾、香港等地的书刊、展览,都专栏介绍了他的作品。1990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0年被评为“中国工程设计大师”,2002年获梁思成建筑提名奖。让世界了解中国,使中国现代建筑跻入世界之林,也是他的主要追求。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品:杭州国际假日酒店(浙金广场)、元华广场、安徽合肥华侨饭店方案、浙江省联谊中心、杭州上城区体育商城方案、杭州解百商城、联合国国际小水电中心、杭州大剧院方案、上海金山区行政中心、海宁市博物馆、夏衍纪念馆方案、绍兴市民广场、绍兴大剧院方案、温州鞋业博物馆方案、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方案、浙江美术馆;宁波高教园区图书信息中心;浙江大学新校区教学楼第三组团;李叔同(弘一大师)纪念馆;绍兴鲁迅纪念馆;建川博物馆(俘虏馆);上海市公安局办公指挥大楼;上海铁路南站建筑设计方案;温州世贸中心;激荡耀江大酒店;浙江宾馆改扩建工程(商务别墅);杭州市行政中心概念设计;杭州江南春度假中心方案;重庆美术馆方案

专家论文集:

《当代中国建筑师―程泰宁》 1997

【中国院士】

《中国建筑评析与展望》 1989

《古建筑指南》 1980

《大型运动场视觉质量问题的研究》 1959 主要合作者:蔡体方 谢光昭

《装配式住宅建筑艺术问题的探讨》 1961 主要合作者: 王依苹

《东风饭店建筑设计》 1978

《中小型建筑创作小议》 1979 主要合作者:叶湘菡 徐东平 《云山饭店建筑设计》 1983

《繁荣建筑创作之我见》 1985

魏敦山(1933.5.30-)

建筑设计专家。浙江省慈溪县人。1955年上海同济大学本科毕业。曾任上海市建筑师学会副会长。现任上海建筑设计(集团)资深总建筑师。魏敦山建筑创作研究室主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民用建筑设计工作,体育建筑设计专家。获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职称。1994年荣获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20世纪70年代设计的上海体育馆与80年代的上海游泳馆,先后获市级及国家级优秀设计奖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88年这二项设计作为我国建国以来43座优秀建筑之二被载入英国出版的“世界建筑史”史册。同时作为16位中国著名建筑师之一的最年轻建筑师同时载入该建筑史册。在国外主持设计埃及开罗国际会议中心,获国家优秀设计二等奖,市优秀设计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荣获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亲自颁发的“埃及一级军事勋章”。1997年完成的上海体育场工程,2000年获全国第九届优秀工程设计金奖。2000年12月获首届“梁思成建筑奖”。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马国馨(1942.02.28--)

建筑学家。原籍上海市,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1年获工学博士学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建筑师、副总建筑师。主持和负责多项国家和北京市的重点工程项目,如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首都机场新航站楼、停车楼等,在设计中创造性地解决技术难题和关键性问题,为工程的顺利开展和建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建筑历史、建筑理论、建筑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评论等领域进行了富有开拓性的工作,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1994年被授予中国设计大师。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负责设计毛主席纪念堂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特别奖。主持设计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特等奖、建设部优秀设计一等奖、北京市优秀工程一等奖、国家优秀工程金奖。主持设计首都机场二号航站楼获国家优秀工程金奖、建设部优秀设计一等奖、北京市优秀工程一等奖。1991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4年获全国设计大师称号,2002年获梁思成建筑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专著《丹下健三》获建设部优秀图书奖,负责编制《体育建筑设计规范》获北京市科协进步三等奖。

傅熹年(1933.1.2--)

建筑历史学家。原籍四川省江安县,出生于北京。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研究员。长期从事古代建筑史研究,重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和宫殿、坛庙等大建筑群的规划、布局手法及建筑物的设计规律,揭示出中国古代城市以宫城、里坊为模数,大建筑群以主院落为模数,单体建筑以所用材和柱高为模数等一系列运用模数控制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方法。发现了宫殿坛庙等大型建筑群在规划时用标准方格网控制尺度和相互关系,并把主体建筑置于建筑群几何中心的手法。利用已掌握的模数规律,对西周、战国、唐、宋、金、元一系列建筑遗迹做复原研究。发表论文近30篇,编为《傅熹年建筑史论文集》,完成了五卷本《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第二卷《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史》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和建筑设计方法研究》的撰写,均已出版。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孟兆祯 (1932.9.13 -)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教育家。湖北省武汉市人。1956年9月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造园专业。现任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园林绿化顾问组组长,上海市绿化局顾问组组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园林学会名誉理事长,韩国庆熙大学设计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孟兆祯教授长期从事园林艺术、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园冶例释等课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编获校颁一等奖的《园林工程》教材,奠定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和设计课的内容,培养硕士十余名,博士五名、博士后一名,指导三名学生四次获国际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大奖,被授予师德标兵称号。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建筑、规划、园林》卷副主编,主持园林编辑工作。任《风景园林》杂志名誉主编。发表论著数十篇,《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掇山》、《避暑山庄园林艺术理法

赞》、《园林工程》、《园林是城市发展的生理基础》、《展望21世纪的北京园林》为有影响的代表作。《避暑山庄园林艺术理法赞》获林业部二等奖。主持36项设计,获林业部设计一等奖和深圳市设计一等奖,2004年获首届林业科技贡献奖。赴英、法、美、日、韩、香港讲学,主持中韩园林学术交流会,在2005年中外著名风景园林专家学术报告会发表《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理法》。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干峙(1930.6.28--)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国家建设部副部长、国际建筑师协会理事;现任建设部特邀顾问,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苏苏州人,一九五二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长期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和政策制定工作。曾负责编制西安市的总体规划,天津、唐山市地震后的恢复重建规划,深圳市的总体规划,以及其他一批城市的规划设计指导。曾著一批有城市化、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交通、住宅建设、旧城改建、城市房地产以及规划设计改革等方面的论文。

曾是中国技术政策中有关城乡建设(国家科委蓝皮书第6号)的主编,因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也是现行中国城市规划法的主要起草人。

现任多个学术团体的负责人,主要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中国房地产和住宅研究会会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

近些年,周干峙在完成建设部顾问工作以外,还承担了若干咨询工作,如有关中国城市化问题的报告;有关改善大城市交通的报告,一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完成了全国政协会议和办公楼的规划设计,黄帝陵第一工程规划设计,以及一些典型的城市设计,并在清华大学每年保持指导2—4名研究生。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邹德慈 (1934.10.1 -)

城市规划专家, 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江西省余江县。195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曾任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现任该院学术顾问、、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兼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兼职教授。

在城市规划研究和设计方面有突出的贡献。50-60年代主持和参加了重点新工业城市的总体规划,80年代后参加天津震后重建规划

及指导三峡工程淹没城镇迁建规划等;近十多年参加和主持了30多个重要科技咨询项目,包括首都总体规划、上海发展战略研讨等。近几年重点研究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和城市设计等前沿性课题,其主持的“温州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获浙江省2000年优秀规划一等奖及2003年华夏优秀建设科技二等奖。参加 "中国大百科全书"一、二两版的城市规划条目的编写及编审工作,担任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等;1991年获英国设菲尔德大学荣誉博士学位。1980年来发表论文90余篇(国外发表7篇),专著、译著4本,提出的有关现代城市规划的很多理论观点在国内有较大影响。

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锦秋(1936.10.7 -)

女,教授级高级建筑师,生于四川成都。1954-1960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1961-1964被选为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历史和理论研究生,师从梁思成、莫宗江教授。1966年至今在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担任院总建筑师。其间,主持设计了许多有影响的工程项目。由于张锦秋的早期研究课题是与绘画、文学交融的中国古典园林,她所处的创作环境是有三千余年历史的中国古都西安,多年来,她的设计思想始终坚持探索建筑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其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并注重将规划、建筑、园林溶为一体。

张锦秋的建筑生涯可分为三个阶段:在清华大学是学习研究阶段,《颐和园后山西区的园林原状及造景经验》为代表作;在设计院工作进入建筑创作阶段,西安大雁塔景区的三唐工程、陕西历史博物馆和西安群贤庄小区,先后被评为国家优秀工程设计奖,建筑学会创作奖,被誉为"新唐风";此后她将建筑创作的领域扩展到城市设计:西安钟鼓楼广场(建设部优秀规划奖)、陕西省图书馆和美术馆群体建筑(陕西省、建设部及国家优秀设计奖)、已竣工的黄帝陵祭祀大殿及大唐芙蓉园为其代表作,由于工程项目不同的性质和环境,建筑创作的探索呈多元化。

鉴于张锦秋的学术贡献,1991年获首批"中国工程建设设计大师"称号、1994年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1996年被母校清华大学聘为双聘教授,,1997年获准为国家特批一级注册建筑师,1999年和2004年当选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2001年-2005年担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2001年获首届"梁思成建筑奖"。2004年获西安市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2005年当选亚太经合组织(APEC)建筑师。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中国院士 第六篇_中国两院院士名录

中国科学院全体院士名单

一、数学物理学部

二、化学部

三、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四、地学部

五、信息技术科学部【中国院士】

六、技术科学部

中科院外籍院士名单

中国院士 第七篇_一位院士落选者眼中的中国院士制度【千人智库推荐】

一位院士落选者眼中的中国院士制度

提要:作为中国科学界的最高殿堂,院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48821/

推荐访问:中国院士名单 中国院士神话破灭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