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时间:2018-05-08   来源:经典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美文】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第一篇_企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山东华兴纺织集团始建于1987年,是集加工、贸易、科研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主要生产纯棉、麻棉、绵竹等其它天然纤维混纺纱,现有生产规模16万纱锭,总资产4.1亿元。员工2700余人,中专以上学历886人,本科学历26人,大专学历366人,中专学历482人。高层经营管理人员7人,研究生在读2人,本科学历2人;中层管理人员38人,本科学历6人,专科学历12人,中、高中学历32人。近年来,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公司人才队伍建设,人才的需求、开发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公司采取外训、内训、读MBA等方式,更新管理观念,建设适合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人才队伍,取得显著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一、 加强内部、外部培训 加强高层队伍建设 提高干部管理能力近年来,公司高度重视员工培训工作,并将培训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相对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投资50万元改善培训条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做好培训工作:1、高层队伍作为公司经营管理的核心层,提高整体队伍管理与决策能力是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根据公司经营管理层人员日常事务多、时间紧的特点,采取内外训、网络授课、参加双休日课堂、读MBA等方式提高整体管理能力。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第二篇_搭建五大平台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为积极引导和激发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创优热情,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江苏省沭阳县搭建“引进、培养、使用、服务、激励”五大平台,着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全县高层次人才队伍得到快速壮大。目前,拥有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名、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培育计划”拔尖人才和优秀人才25名、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资助对象2名、省“333高层次培养工程”培养对象6名、市“135工程”培养对象112名、市优秀科技专家17名。

一是畅通渠道搭建引进平台。通过建立健全外引高层次人才工作领导体系,目前全县已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事、科技、教育、卫生等部门密切配合,相关单位齐抓共管的引才工作新格局。在工作中通过采用“以才引才”、“以情引才”、“以商引才”等办法,全方位宣传沭阳引才政策,吸引大批高层次人才来沭提供技术支持。对全县花卉、木材、能源、机械、纺织、软件等行业急需人才,不仅采取调动、兼职、挂职、聘用等方式引进到沭阳工作,还采用创办、联办、承包、购买、租赁、兼并等形式到该县创业,或以出资金、带成果、转让知识产权等形式到县内对口企业参股入股。近年来,全县共引进中级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才200余名,其中2007年度引进的2位高层次人才被省人才工作领导小

组评定为“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资助对象,每人分别获得100万元的资金补助。

二是强化教育搭建培养平台。每年选派50名左右学术技术实绩突出、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专业骨干到高等院校进修或到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开阔眼界,扩宽思路,加速成长,为“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培育计划”、“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储备后备力量。为适应全县花卉苗木、木材加工、轻纺服装、机械制造、服务业外包等产业的需要,加强与省内外知名企业联姻,沭阳采取岗位培训、脱产培训、长短期结合培训等形式,每年重点培养1000余名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依托省内外高等院校、专业培训基地,开展企业高管人才的孵化与培育工作,通过短期培训、高级研修、攻读工商管理等方式,有计划地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和厂长、经理进行投融资、资本经营、市场开拓等专题培训,大力提升企业管理人才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三是健全机制搭建使用平台。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科技创业等方面的领军作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县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为载体,加快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为高层次人才建功立业提供阵地。针对高层次人才的专业特点,通过组建行业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开设专家论坛等方式,引导高层次人才对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进行研讨,为阻碍全县经济发展难题献计献策。组织高层次人才深入企业开展技术培训、提供技术咨询等活动,深入农村开展送文化、送卫生、送科技、送法律等“四下乡”活动。 四是营造氛围搭建服务平台。每年组织高层次人才开展休养考察、学术交流等活动,并提供“争取一笔资金补助、每年组织一次慰问、免费租用一套住房、免费订阅一份报刊、免费一年一次体检”等“五个一”服务。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创业基地或研究生实习基地。开展“人才工作示范点”创建工作,引导示范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创新项目,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实现专家智力与单位技术需求对接。同时,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大对创业创新人才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努力为他们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服务。

五是出台政策搭建激励平台。出台《沭阳县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奖励暂行办法》,设立“沭阳县人才资源开发专项基金”,重奖在科技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高层次人才。每年召开一次全县人才工作会议,公开兑现高层次人才的奖励资金,近年来,全县共有30余名高层次人才获奖,奖金总额达200万元。对于成绩突出,有特别贡献的高层次人才,除了在其疗养休假、家属工作调动、子女就业就学等方面给予

特殊照顾,在其政治上也给予一定的待遇。业事集团董事长、俄罗斯籍博士研究生叶敬言,以前一直在国外发展,2002年引进到沭阳后,先后创办了新概念木业、新概念国际酒店等多个企业,并在2007年组建业事集团,目前该同志不仅为业事集团董事长,还当选为沭阳商会会长和县政协副主席。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第三篇_《XXX大学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修订)

XXX大学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促进学校特色学科建设、创新团队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切实发挥高层次人才队伍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根据目标管理办法,由组织和人事部门牵头负责、校院两级分类管理,完善岗位激励和业绩评价制度,逐步形成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第三条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团队建设为核心,以高水平人才培养为重点,既要重视所需人才的引进和使用,又要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和资助力度;尊重人才的个体发展,激励人才团队的建设;既要重视科学研究、鼓励科技创新,又要重视教书育人;既要重视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也要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通过制定政策、整合资源、保证经费、提供服务等措施,统筹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第四条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到2015年,引进、培养和选拔30名左右首席专家、100名左右具有较深学术造诣的优秀学科带头人、300名左右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教师,建设30个特色学科团队、创新团队和优秀教学团队。上述总体目标总称为“3133人才工程”。

第五条 实现“3133人才工程”,其配套计划由“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学科带头人引领计划”、“ 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计划”、“ 教师队伍学历提升计划”、“ 中青年学术骨干海外研修支持计划”、“ 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学术团队建设计划”等7个计划组成。

第二章 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第六条 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着眼于引进、遴选和造就一批在国内外

具有先进水平的知名学者、专家。通过长期聘用、项目指导、学科牵头和培养人才等形式,按照“选到一个,聘任一个”的原则,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观念,广罗名师,广揽人才,建立人才引进与智力引进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搭建人才梯队,组建学术团队,带领相关学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面提升我校在省内外的影响力。

第七条 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条件

(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且本人所从事的专业或研究领域与省优势特色产业创新发展要求相适应。

(二)符合我校特色学科、创新团队建设要求,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在所从事的专业或研究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具有一定的社会公认度和知名度,可带领团队进行国家级重大项目攻关、重点学科或重点实验室建设的专家。包括“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第一、二层次入选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重大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外具有较高声誉和水平的知名学者及专家,省部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博士点学科带头人等。

(三)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人员。

第八条 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程序

(一)每年年底,由学校拟定出下一年度的人才引进计划,分配到各用人单位,人事处和用人单位根据人才需求,要主动走出去,积极想办法利用项目、与企业的合作、校友等社会关系,挖掘需要的各类人才,提出引进人选。

(二)引进人选报学校后,由学校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审和论证,可以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对符合条件的人选,可以由双方协议商定聘期、工作时间及享受待遇等事宜,学校各部门要积极为引进人选创造工作和生活条件。

(三)对引进的聘用人员,由人事处办理相关聘用手续,并按照相关规定,到人事厅办理审批和聘用备案等手续。

(四)对于学校引进的院士和首席专家,在人事厅备案后,以学校和人事厅的名义在各级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发布聘用公告。

第九条 高层次人才的待遇【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将根据其教学和科研能力,聘任到学校设定的相应岗位,并享受相应的岗位待遇。

(二)引进人员除按规定享受我校关于各类引进人才的待遇外,还可双方协议相关待遇。

(三)引进人员在我校工作期间,有权参加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申报和表彰奖励活动,享受省有关鼓励科研人员进入企业的入股、分红等政策规定。

第十条 高层次人才的管理和考核【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一)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实行聘期目标管理。学校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通过签订聘用合同和工作任务书的办法,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关系。用人单位负责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日常管理,人事处协助用人单位对引进高层次人才进行管理。

(二)在聘期结束后,应根据聘用合同和工作任务书对引进高层次人才进行评估和考核,考核内容以工作业绩为主,主要考核承担科研项目情况、特色学科建设、创新团队建设中发挥的作用等。

到2015年,引进10名左右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知名学者、专家。

第三章 学科带头人引领计划

第十一条 学科带头人计划按照《XXX大学学科带头人引领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实施。学科带头人是学术造诣深、学术思想活跃、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具有渊博的知识,善于创新思维的高级人才。学科带头人应具备政治思想素质好,具有科学奉献精神;具有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善于开拓创新,有预见和抉择能力,能正确把握

学科发展的方向;研究能力强,在本学科领域某些方面的研究达国际水平;学风端正、治学严谨,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第十二条 培养和选拔能把握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建设和引领一批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学科梯队、促进学科建设、带动学科梯队为学科的发展共同奋斗意义非常重要。

到2015年,形成一支100人左右具有较高学术造诣、较强创新能力的学科带头人队伍。

第四章 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计划

第十三条 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计划按照《XXX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实施。实施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计划,可进一步完善学校师资队伍的代际更新,建设一支数量足、素质优、起点高、后劲大的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队伍,优化师资队伍层次结构,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实现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奠定高层次人才资源基础。

学校设立“中青学术骨干培养计划”专项基金用于中青学术骨干的培养,积极创造条件优先推荐到国内外一流高校、重点科研单位参加高层次的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积极支持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人选独立或与省内外知名专家联合申报国家重点课题和高层次科技攻关项目,为青年学术骨干教师提供必要的工作、实验和生活条件,在同等条件下,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人选可优先推荐评聘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积极推进青年教师导师制,充分发挥老教授传、帮、带的作用,促进中青年学术骨干尽快成长。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第十四条 结合学校的学科发展需要,选拔培养一批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教师,为学校未来学科带头人的选拔提供人才储备。到2015年,形成一支300人左右的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使培养人选成为政治思想好,治学严谨,工作作风踏实,有较强创新精神和意识,在教学科研中不断进取,能认真研究学科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在本学科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人才。

第五章 教师队伍学历提升计划

第十五条 教师队伍学历提升计划按照《XXX大学教师队伍学历提升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实施。“教师队伍学历提升计划”的核心,就是加快推进师资队伍“博士化”建设步伐。“博士化”建设是一项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提高的综合工程,是学校面临机遇和挑战所采取的非常必要的措施,是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证,是推动学校向高水平方向可持续发展的奠基工程。我国高等院校发展到目前, 己经到了开始以博士学位获得者在教师中的比例来衡量一个学校教师整体水平的阶段。抢抓机遇,迎接挑战,通过实施以“博士化”为主线的教师学历提升计划,抢占人才高地,是一项关系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性任务。

实施教师队伍学历提升计划,以教师“博士化”为主线,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提升学历层次,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断加大引进、培养力度,着力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鼓励、支持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攻读博士学位。实行校、院、系(教研室)三级责任制,将学历提升计划的具体要求落到实处。将教师学历与职称评审挂钩,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多途径推进学历提升计划的实施,提高引进人才的质量和效益。

第十六条

到2015年,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达到90%,其中博士学位教师达到25%以上,到2020年,博士学位教师达到45%以上。

第六章 中青年学术骨干海外研修支持计划

第十七条 中青年学术骨干海外研修支持计划按照《XXX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海外学术研修支持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实施。为支持中青年教师出国留学访学,培养具备国际观念、国际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为推进学校国际化建设奠定人才基础。到2020年,具有海外研修经历的教师达到15%以上。四是落实中青年教师海外学术研修计划。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需要高校推进国际化进程。学校和学生的国际化离不开教师的国际化。把更多的中青年教师派往海外研修,可以加强学校对外交流合作,提高学校学术起点,扩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第四篇_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推进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1995年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2003年中央又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从科教兴国战略到人才强国战略的转变,充分说明我们党认识到人才问题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问题。对于高等学校来说,人才问题就是事关学校发展全局的问题。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的名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说的就是人才对于高等学校的特殊意义。应该说,当前各高等学校已经普遍认识到人才对于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开始对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进行大力培养和大量引进。但是,地方高校由于财力、自身吸引力等方面明显不如部属重点院校,已经在人才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当前,地方高校的人才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高层次人才紧缺,基本上没有国家级的领军人物,高层次的学术骨干教师和带头人数量很少;高层次人才队伍不稳定,流失比较严重;人才资源的学科分布不够合理,传统学科、基础性学科相对较强,新兴学科、应用型学科较弱;高层次人才的利用率不高,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强;后备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不完备;创新性团队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制度不够健全,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等问题。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探讨地方高校如何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第一、地方高校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做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抓。地方高校的各级领导必须认识到高层次人才对于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地方高校在构筑人才高地时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学校要成立主要领导挂帅的高层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必要时可以成立高层次人才工程办公室,根据学校总体事业发展制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研究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各地方高校还可以把高层次人才工作纳入中层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目标考核,切实保障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要加大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力度,加强后备高层次人才队伍梯队建设。地方学校要建立和完善青年人才培养制度,将青年人才的培养作为学校高层次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专门的经费用于青年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加大学术交流力度,选派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到国内外一流大学的最优秀的教师那里学习,让尽可能多的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了解本学科最前沿的知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把握前沿知识的能力。有意识地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提供成长的舞台和条件,为他们创造良好宽松的发展空间,鼓励他们敢于探索,敢于提出新观点,敢于面对失败。对于学校来说,也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这样他们才有充分施展才华和大展宏图的机会。在一些重点学科和重大项目中,也要敢于让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担任项目负责人,促进他们迅速成长。学校还要关心他们思想政治上的成长和进步,在学术道德、思想方法、团结协作、群众路线等方面对他们加强培养和帮助。

第三、要集中优势资金,重点引进学校急需的高层次人才。近年来,一些地方高校不顾自身条件和实际需要,盲目地跟进高层次人才的抢夺大战,结果不仅起不到改善学科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的作用,反而因为学校本身缺乏相应的软硬件条件及人员梯队条件,所引进的人才多数没有用武之地,造成经费和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学校自己培养的人才也会因待遇、条件、政策倾斜度等原因而觉得不平衡,极大地挫伤了工作积极性,破坏了同事间的团结,导致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偏离了正确方向。因此,各地方高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这个问题上决不能片面追求“多而全”,而应坚持“少而精”,在积极筹措经费的同时,集中有限的资金,引进一些真正急需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以他们为核心来带动周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积极性,以此推动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同时还要制定相关政策,对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进行培训和约束,使他们能够快速地融入到学校的发展建设当中,真正发挥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的作用。

第四、要加强体制创新,推动高层次人才优秀团队建设。当代科学的

内在发展趋势是学科间不断交叉、集成和相互融合,这种趋势不断产生一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些新的学科、新的领域。这些新的学科、领域往往是竞争最激烈、最能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领域,需要多学科、跨学科合作,需要一批优秀的团队进行集体作战和合作攻关。地方高校由于自身原因不可能引进很多高层次人才,在优秀团队的建设上受到制约,必须通过体制上的创新,才可能在优秀团队建设方面有所作为。一方面地方高校引进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并以他们为核心,汇聚一批活跃的学术人才队伍,组成一个团队,进行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和重大的科技攻关。另一方面也可以聘请国内外一些具有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性思维,能带领本研究方向跟踪国际科学前沿的知名专家学者作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给他们在学校设立工作站,再以他们为核心,吸收相关学科的优秀中青年后备人才组成一个团队,通过让他们定期到学校进行讲座、辅导,来带动整个团队的成长。学校对优秀团队要采取确定方向、稳定支持、自由选题、重点突破的措施,在政策上要有所倾斜,给予相对独立的体制环境和运行机制。

第五、要完善激励机制,稳定高层次人才队伍,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层次人才的特点集中表现为数量和质量上的稀缺性,高校间对高层次人才的激烈争夺促使他们的流动性加剧,如何稳定这样一支高层次的人才队伍是所有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前提,高层次人才稳定不了,队伍建设根本无从谈起。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地方高校来说必须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通过适当的激励措施来管理高层次人才队伍,进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要采取适当措施提高高层次人才的福利待遇,解决他们最基本的需求,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要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改革,鼓励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大力营造有利于高层次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工作环境、人际环境和学术环境,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心情愉悦;要推进按需设岗、择优聘任的教师聘任制度,将高层次人才聘任到最适合他们发展的岗位,充分激发他们的潜力;要对他们委以重任,可以让他们担任部门或项目的负责人,也可以让他们参与学校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满足他们在精神上的需求。

第六、要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促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各

项工作有序开展。地方高校要结合本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规范和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地方高校既要有培养、引进、激励高层次人才方面的规章制度,同时还要有对他们进行严格要求和约束方面的规章制度。另外,由于人才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系统性,各地方高校必须把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的管理干部充实到人才管理工作中。平时注重加强对他们进行业务知识培训、政策理论辅导、思想观念更新,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促使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能够优质、高效、有序地进行。

总之,高层次人才是高等学校师资队伍中最核心的部分,高层次人才建设也是高等学校师资队伍整体建设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各地方高校必须从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入手,下大力气推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带动学校的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第五篇_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延边文化事业大发展

金正国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 根据我州复合型、高素质的高层次文化人才紧缺的实际情况,全州上下应把高层次领军人物的培养工作放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

一、注重理论与实践并进,搭建人才培养平台

在理论培训和研究方面,文化部门应与高等院校、相关文化企业之间建立相互战略合作联盟,通过委托培养、中短期培训、定期研讨、项目合作、课题攻关、举办文化论坛、开展人员交流等多种渠道,提升他们的理论素养。

在实践上,通过压担子、压任务,以及挂职锻炼、课题调研、文艺采风等活动,为人才的能力提高和阅历的丰富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并根据每个人的兴趣和特长把他们安排到最合适的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加大资金投入,为重点课题、文艺作品创作、著作出版等提供更多的经费支持,使他们能够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二、注重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工作

实施青年人才培养计划, 打破官本位思想, 破除重资历、轻能力的倾向, 在职称评审、职务晋升、课题申报、重大项目实施中, 对青年人才进行倾斜, 创造条件让青年人才勇挑重担。要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 鼓励青年人敢于奇思妙想, 敢于突破传统, 敢于质疑权威,创造条件让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三、注重文化人才交流与合作

我们所需要的文化人才应熟悉国内乃至全世界,特别是东北亚的各种文化信息。因此需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韩国、日本等周边文化先进国之间的人才交流与合作。

首先,鼓励、帮助延边大学与其他地区高校联合办学、互派访问学者。延边大学的人文学院、艺术学院是培养朝鲜族文化人才的摇篮。因此,推进他们与其他国内外高校之间的联合办学对培养朝鲜族文化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次,进行国际合作与互访。一方面,选派优秀青年文化人才到国内其他地区或韩国、日本等周边文化先进国进行学习、考察。另一方面,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参与并指导我州重大文化项目建设。

通过交流与合作使他们能够掌握各地区的文化特点,而且要对其中的一种民族文化形态具有较深的理解和研究,总结出各地文化事业发展的优秀经验,培养勇于创新、积极开拓符合延边州情的文化新领域、善于经营文化产业,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四、注重开展评先进活动,激发文化人才工作活力

定期在文化事业领域开展“重才爱才先进单位”、“突出贡献人才奖”等类似评选活动,加大奖励力度,调动文化事业单位培育人才、善用人才和每位文化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为了保证评选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要把“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贯穿于评选工作的整个过程。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整个评选工作在州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并专门成立评选工作小组,负责具体评选工作的实施。二是充分发扬民主。注意总结、借鉴我州其他行业及其他地区评选工作经验,在程序和方法制定上都要反复研究、广

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三是增加工作透明度。 评选工作的有关政策和规定、评选过程和结果,特别是评选候选人名单、最终评选结果要通过延边电视台、延边日报、延边信息港等主流媒体向社会公布,使社会各界了解评选过程和结果,并接受社会监督。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第六篇_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中共扬州市委文件

扬发〔2011〕35号 ★

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 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新城西区、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工委、管委会,市委各部委办,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人民团体,驻扬各单位:

《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已经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扬州市委 扬州市人民政府

2011年4月21日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高层次人才是推动扬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要包括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进一步加快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速集聚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 “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建设,现就加强我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把人才优先发展作为强市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强力推动人才创新,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服务的政策体系,加大人才投入、创新人才机制、优化人才环境,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和支撑“三个扬州”建设。

2.目标任务。围绕我市重点发展的石油化工、汽车船舶、机械装备、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智能电网、电

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以及城市建设、文化旅游、教育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重点引进一批具有较强创业创新能力、能够突破关键技术、转化重大成果、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重点培养一批主导产业发展紧缺的技术精尖、技能娴熟的高技能人才,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活力充沛、持续创新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二、完善引进使用政策,集聚创业创新领军人才

3.深入推进“绿扬金凤计划”。符合“绿扬金凤计划” 申报条件,经评审认定为创业领军人才的,分别给予3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的资金资助;经评审认定为创新领军人才的,分别给予150万元、100万元、50万元的资金资助;资助经费由市、县(市、区)财政按各50% 的比例承担。评审认定为优秀博士人才的,在企业工作的给予6万元资助,在事业单位工作的给予3万元资助,资助经费由市财政承担。

4.开辟创业绿色通道。高层次人才创(领)办企业,相关部门在工商税务登记、检验检疫、通关等方面提供便捷、高效服务;优先考虑土地供应,符合省点供条件的指导帮助企业申报省点供计划;新建或新购买的研发场所,

缴纳房产税有困难的,经市、县政府批准,并报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免征房产税。

5.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高层次人才所创(领)办企业上缴的增值税、营业税中地方留用部分,3年内由所在地财政奖励给企业;当年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在5年内结转抵扣;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创业创新领军人才所在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可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高层次人才个人所得税按缴纳部分的20%由同级政府连续奖励5年。

6.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市级天使投资基金,对创业创新领军人才所在的企业,经认定,给予不超过创业企业股本30%的股权投资。加强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建立金融顾问制度,鼓励银行加大授信额度和贷款规模。吸引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创新产品进入创业创新领军人才所在企业,推进科技银行、保险试点,加强对创业企业的上市支持、指导和服务。

7.加强科技项目扶持。鼓励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开展各

类科技研发活动,优先推荐申报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对市区范围内的企业,市级科技计划优先给予支持。其研发项目属于市确定的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技术链和价值链关键环节项目,经评审认定为重大新产品新技术研发项目的,给予研发主体50—100万元的资金补助。

8.加大政府采购扶持力度。创业创新领军人才所在企业生产的产品,符合相关条件的,列入市政府采购产品计划目录,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使用。

三、加大培养力度,提升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能力

9.组织开展高端培训。加强与优质专业培训机构的合作,定期举办高层次人才专题培训班,培养一批熟悉相关专业领域情况、具备专业资质的国际化人才。鼓励高层次人才自主参加各类学术论坛、交流访学、短期进修、继续教育等培训研修活动。

10.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知识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重点培养技师、高级技师及市级以上技术能手。加强技术职业院校建设,重点开展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急需紧缺的高技能人才培养。

11.推进政产学研合作。逐步扩大“科技镇长团”试点,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第七篇_长沙市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长沙市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刘勇军

【摘要】: 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作为掌握前沿科学技术、具有过硬专业技术知识并具有创造性思维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能不能在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上占得先机,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这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探索长沙市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对于建设繁荣、创新、文明、和谐的长沙是极其必要和紧迫的。 高层次创新人才是指知识层次高、创新能力强、社会贡献大的人才群体。其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大力选拔、培养和使用好优秀人才群体,充分开发、挖掘其潜能,使其为国家、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杰出的贡献。该课题的研究,以社会学的视角为主要范式,通过调查研究的实证方法,结合管理学、人才学、政治学等相关原理,探索了在经济全球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理论、科学的发展观、科学的人才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以及高层次创新人才在实践中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课题对长沙市人才现状特别是该市近年来在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别从管理机制、观念环境、培养教育、地缘经济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同时结合长沙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长沙市高层次队伍建设的对策:营造和谐优良的环境基础,增强人才战略意识,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创建良好工作环境;构建创新发展的管理机制,明确以人为本理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人才管理制度;实施全面发展的培养模式,实行三支队伍分类培养,革新高校教育体系,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提供人才引进政策支持,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强化事业留人机制。 该课题的完成,在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上具有创新和发展,课题的完成也将对长沙市人才队伍建设、人事人才工作具有借鉴作用,进而对推进长沙市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进程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长沙市 高层次创新人才 队伍建设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C964.2

【目录】:

摘要5-6 ABSTRACT6-11 第1章 绪论11-16 1.1 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11-13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3-14 1.3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14-16 第2章 高层次创新人才理论概述16-22 2.1 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涵义16-18

2.3 建设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的紧迫性19-22 第3章 长沙市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22-34 3.1 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22-25 3.1.1 用创新的精神推动人才工作22 3.1.2 制度建设逐步完善22-23 3.1.3 培养载体不断丰富23-24 3.1.4 投入力度逐年加大24 3.1.5 数量不断增长24-25 3.2 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25-28 3.3 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8-34 3.3.1 管理机制因素分析28-30 3.3.2 观念环境因素分析30-31 3.3.3 培养教育因素分析31-32 3.3.4 地缘经济因素分析32-34 第4章 长沙市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对策建议34-51 4.1 国外高层次创新人才战略的经验借鉴34-38 4.1.1 美国的人才战略举措34-36 4.1.2 日本的人才战略举措36 4.1.3 印度的人才战略举措36-38 4.2 营造和谐优良的环境基础38-41 4.2.1 增强人才战略意识39 4.2.2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39-40 4.2.3 创建良好工作环境40-41 4.3 构建创新发展的管理机制41-44 4.3.1 明确以人为本理念41 4.3.2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41-42 4.3.3 创新人才管理制度42-44 4.4 实施全面发展的培养模式44-47 4.4.1 三支队伍分类培养44-45 4.4.2 革新高校教育体系45-46 4.4.3 拓宽人才培养渠道46-47 4.5 加大创新人才引进力度47-51 4.5.1 提供人才引进政策支持48-49 4.5.2 吸引海外留学人才49 4.5.3 强化事业留人机制49-51 结论51-54 参考文献54-56【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7

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研究

朱曼

【摘要】: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带来了教育层次的提升,而教育水平的提高又促进了社会进一步的发展。马克思指出:“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和专门的劳动,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①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对人才规格的新要求,国家提出了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方针。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高等阶段,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它是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功能的教育。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陕西省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具备一些有利的条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办学特色不鲜明;教学投入不足;师资队伍有待提高;专业设置重复过多;布局不合理等。鉴于此,有必要深入探索适合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之路。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界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关概念以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第三章通过介绍国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些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及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并从中得出一些启示;第四章对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肯定成绩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目前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章探索性地提出了陕西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陕西省 高等职业教育 发展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718.5

【目录】:

摘要3-4 Abstract4-7 1 绪论7-1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7-8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9 1.2.1 国内研究现状8 1.2.2 国外研究现状8-9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9-11

1.3.2 研究方法9 1.3.3 创新之处9-11 2 高等职业教育概述11-17 2.1 相关概念界定11-14 2.1.1 职业、职业教育的概念界定11-12 2.1.2 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及核心内涵12-14 2.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14-17 2.2.1 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回顾14-15 2.2.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总体现状15-17 3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17-25 3.1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17-22 3.1.1 美国17-18 3.1.2 英国18-19 3.1.3 德国19-20 3.1.4 澳大利亚20-21 3.1.5 日本21-22 3.2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22-25 3.2.1 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他国经验和教训22 3.2.2 树立大职教观,确立终身教育理念22-23 3.2.3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结合23 3.2.4 重视实践,校企合作,产学结合23-24 3.2.5 健全就业准入体系,完善资格认证制度24-25 4 陕西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及其现状25-35 4.1 陕西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必要性25-28 4.1.1 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25-26 4.1.2 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26-27 4.1.3 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27-28 4.1.4 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发展的需要28 4.2 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28-30 4.2.1 高职院校的数量增加较快28-29 4.2.2 高职教育的办学规模快速增长29 4.2.3 高职教育的办学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29 4.2.4 高职教育的地位明显提高29-30 4.3 陕西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有利条件30-31 4.3.1 大、中专业院校大有潜力可挖30 4.3.2 各级领导政府重视和关心,政策措施有力30-31 4.3.3 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格局正在形成31

4.4 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31-35 4.4.1 社会文化观念、经济因素的制约31-32 4.4.2 传统管理体制的弊端制约发展32-33 4.4.3 经费投入不足制约发展33 4.4.4 教师数量缺乏,素质有待提高33-34 4.4.5 布局不合理,难以适应整体发展34 4.4.6 办学类型或层次不清,普通高校的简单复制34-35 5 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35-45 5.1 转变社会观念,完善教育体制35-37 5.1.1 更新观念、准确定位35-36 5.1.2 完善职业教育的资格认证体制36 5.1.3 注重政府统筹规划与引导,规范职教管理36-37 5.2 加强法制建设,增加财政投入,保障职教发展37-38 5.2.1 加强地方性法制建设,完善相关制度37 5.2.2 增加财政投入,保障职教发展37-38 5.3 探索职教合理的层次结构,加强与普教的衔接38-40 5.3.1 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合理的层次结构38-39 5.3.2 加强职教与普教的沟通与衔接39-40 5.4 构建多元化办学模式,突现陕西办学特色40-41 5.4.1 构建灵活的办学模式,做到协调发展40 5.4.2 强化能力本位,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40 5.4.3 实施产业发展带动战略,突出陕西优势40-41 5.5 改革课程体系,优化专业设置41-43 5.5.1 改革课程体系41-42 5.5.2 优化专业设置42-43 5.6 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品质品牌战略43-45 5.6.1 扩大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43-44 5.6.2 完善质量评价体系,确保高职教育的质量44 5.6.3 办好骨干和示范院校,带动高职发展44-45 结论45-46 致谢46-47 参考文献47-50 附录50 新升格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张景莉

【摘要】: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也是对高等教育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43058/

推荐访问: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