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私藏美文 >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时间:2018-04-28   来源:私藏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私藏美文】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第一篇_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 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 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 杭州市城市人文精神:“精致和谐,大气开放”

▲ 杭州市市民守则:

1、热爱祖国,热爱家乡;2、礼貌待人,助人为乐;

3、敬老爱幼,邻里和睦;4、尊师重教,崇尚科学;

5、移风易俗,计划生育;6、讲究卫生,举止文明;

7、植树绿化,美化环境;8、遵纪守法,见义勇为;

9、自尊自爱,不损国格;10、艰苦奋斗,建设杭州

▲ 江干区发展目标:全面建设“枢纽、创新、低碳、人文”为导向的“城市新门户、都市新中心”

▲ 江干精神:敢于负责、甘于奉献、干字当头、敢为人先 ▲ 杭州市创文明城市口号:

1、做一个文明有礼的杭州人

2、创文明城市 建美好家园

3、文明杭州 精彩有我

4、你我的一言一行 杭州的文明形象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5、文明出行 杭州先行

6、自觉践行公民20字基本道德规范

7、当好东道主 办好八残会

8、共建文明杭州 共享品质生活

9、文明城市看杭州 文明市民看你我

10、杭州因你文明 你因杭州骄傲

11、同心争创文明城市 携手共建品质之城

12、德育重在坚持 文明贵在行动

13、小手拉大手 共创文明城

14、争当美德少年 建设和谐杭州

15、关爱今天的成长 成就明天的栋梁

16、放飞天堂儿歌 唱响文明杭州

17、呵护孩子的现在 就是关爱城市的未来

18、创建文明城市 打造阳光校园

▲四好少年:

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

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

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

争当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

▲我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曲作者:聂耳词作者:田汉

▲我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四颗小星星围绕着一颗大星星)

▲我国的国徽:国徽呈圆形,中心部分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城楼,城楼正中

上方是四个金色的小五角星以半弧形环绕—个金色的大五角星。国徽的四周,是由两把金色的谷穗组成正圆形的环;麦稻秆的下

方交叉点上,是—个金色的圆形齿轮。齿轮的中心交织着红色绶

带。

▲我国的国庆节:10月1日

▲我国的首都:北京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第二篇_公民道德规范的主要构成

公民道德规范的主要构成:公民道德规范主要由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家庭美德规范构成。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适用于不同社会群体,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作为整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着力点。

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它不仅体现了道德的先进性与道德的广泛性的统一,还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德、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新道德的统一。

“爱国守法”是公民对国家的最首要的道德义务。公民应当热爱国家、建设国家、保卫国家,维护国家的尊严,保守国家的机密,敢于同一切危害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行为作斗争,把对国家的一切义务和责任看成是自己的天职。“守法”是公民道德的最低层次的要求。公民应当维护法律确定的最基本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尽法律所规定的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同时,“爱国主义”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公民通过爱国守法去实践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

“明礼诚信”是公民如何待人的道德规范。在我国,无论在何种场合,无论从事什么样的活动,公民彼此都应该讲文明、讲礼貌、讲诚实、讲信用。我国自古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国际交往日益增多,公民能否明礼,关系到世界对我们国家的形象和文明程度的评价,因此,“明礼”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关系中最基本的道德。它是公民道德人格中 1

的基本要素之一。在经济活动中要诚信,杜绝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信守诺言,忠诚待人。

“团结友善”是公民与公民之间应当如何相处的基本规范。每一个公民,不论民族、年龄、职业,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公民之间应该彼此团结,相互友,建立起一种和睦亲爱的关系。现实中,对他人友善的人也必然会得到他人的友善。团结是力量的源泉。能否团结、友善,关系到一个人的前途和幸福,也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兴衰。要做到团结友善,就必须怀着友好的愿望,抱着彼此平等的心理相互对待,就必须对已严、对人宽,就必须将心比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当然,团结友善必须是在正义原则之下的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是公民对待生活、对待自身的道德规范。作为一个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劳动的义务,应当懂得没有勤奋就不会有社会财富的道理,推崇勤劳,反对懒惰和游手好闲。公民还应该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和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公民应当自强不息,不断进取,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凡事尽量依靠自己而不依赖他人。

“敬业奉献”是公民对待职业活动的道德规范。每一个公民都要从事一定的职业,职业是公民与社会联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对待职业或事业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做出有益的贡献。

社会公德主要规范: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1、文明礼貌,提倡人们互相尊重: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越来越摆脱原始野蛮的状态,人和社会的文明水平的日益提高。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趋势,是由野蛮向文明的过渡,由野蛮人变为越来越文明的人。所以,人类行为文明的基本规范,就成为现代社会公德的一个首要内容。

2

作为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人们的行为文明状况,它集中反映的是社会成员的文明教养程度,而礼貌则是这种文明程度在人际交往中的外在表现形式。作为社会公德的一个基本规范,文明礼貌是在人际交往中的一种道德信息,它说明了一个人对别人的尊严和人格的尊重。

在人际交往中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比如要做到衣冠整洁,举止文雅,这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在社会的公共场合,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处处注意讲究礼节,这也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反映。任何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一般都要通过语言与对方交流思想和感情,因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对工作效率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此相联系的是,在公共场合,在集体性的活动中,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地遵守群众活动(如集会等)的秩序或规定,并且相互礼让,这对于保证集体生活的正常进行,维护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是一个重要条件。

2、助人为乐,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反映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本质特征,作为社会公德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道德要求,其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特别注意的是要求尽一切努力保护儿童,尊重妇女,尊敬和关怀老年人,尊重和爱护人才,关心帮助鳏寡孤独和残疾人,设身处地,多为他人着想,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大力帮助那些陷入困难之中的人们,在全社会以至全世界的范围里,积极维护正义的事业。具体来说,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主要应当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要求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和人格,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维护。第二,社会和国家对每个社会成员要切实关心和爱护,每个社会成员之间都要互相关心和互相爱护,这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又一个显著的道德要求。第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要求社会团体和每个社会成员,对那些遭到不幸和困难的人们,在道义上和物质上给予同情,支持和切实的帮助。第四,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要求社会和每个社会成员都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每个社会成员 3

的全面发展创造越来越好的社会环境。第五,在现代法治社会中,人的文明水平越来越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那些正在接受改造的犯罪分子、已经放下武器的敌对分子,必须给予他们以人道的待遇,不准侮辱他们的人格,给他们悔过自新、重新做人的机会和出路;对于被改造中的犯人进行刑讯、逼供及其他残忍做法,都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所坚决反对的。

3、爱护公物,增强社会主义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感: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和社会的公共财物、集体的财产,是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社会性活动、实现共同利益的物质保证,也是满足劳动者个人利益和人们的当前利益的共同物质条件。所以,以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感,维护和珍惜国家、集体的财产,爱护公物,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明显地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社会的公用设施,如公路、铁路、水电线路、通信设备、卫生消防设施等等,能否受到妥善保护,使之发挥作用,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可想而知,这些公共设施中的任何一项遭到破坏,都会使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从而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所以,每个有责任心的公民,或者说有良心的人,是决不应当有意去破坏这些公共设施的,相反地,应当像珍惜与爱护自己的东西一样,去精心保护这些公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常常发现,有些人出于各种不同的动机,有意或无意地给公共设施造成了破坏,即使是无意的损坏行为,也是对人民的极大不负责任。从道德的角度来说,是缺社会公德的这个“德”的。同样道理,能不能爱护这些公用设施,也是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在这里还应当指出的是,有些人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满足自己的个人欲望,而损坏公物,化公为私的,这是很可耻的行为,除了要受到法律制裁之外,还应当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4

4、保护环境,强化生态伦理观念:人们遵循环境道德规范的实质,要求我们在正确处理人类自身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发展之间关系问题上要有科学的态度。这方面的一个首要问题,是应当确立起对自然环境的正确价值观念。这里所说的价值观念,不仅仅是指物质方面的,尤其是指精神方面的价值。人类社会的生活经验已经告诉我们,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对于使人们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健康,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正是基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特殊精神价值的认识,爱护自然生态环境,把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已成为现代社会环境道德的一个基本要求。环境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人们应当热爱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实质上也是对人类本身的热爱,是对生活的热爱,是对牛命价值的重视。自觉遵守这样的社会公德,从根本上说,是对大多数人的利益的维护,是对人类的生存利益的关心,也是对子孙后代利益的关心。有了这样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品质,就有助于我们自觉克服对自然界生物的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错误态度,自觉遵守环境保护的共同行为准则。当然,我们应当把这些道德要求体现在具体的实际行动上,比如要千方百计来节约自然资源,爱护花草树木,决不伤害国家规定要加以保护的野生动物,注意维护人文景观;按规定防治废渣、废水、废气和噪音污染;自觉维护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等。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能营造出一个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5、遵纪守法,自觉维护公共秩序: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每个公民都必须具有很强的法制意识,有必备的法律知识,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认真执行各项法令、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事实证明,在正常的情况下,自觉遵守和服从法律,有明确的法制观念,这是现代社会文明教养即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换句话说,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每个社会成员,如果没有基本的法律知识,不遵守法律,不懂得维护宪法的尊严,那就不能说是一个文明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由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决定的。法律与道德的紧密结合、相互 5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第三篇_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十字释义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十字释义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一.爱国守法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1.爱国

爱国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规范,爱国主义素被称为“中华民族之魂”。爱国,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与祖国之间应有的关系,是衡量个人与国家价值关系的人生准则,是一种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继承和发扬爱国传统要做到:第一,了解基本国情,认清历史责任。了解基本国情,包括正确认识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优良的传统,尤其是近现代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祖国富强而英勇奋斗的壮丽历史。只有在认识和了解国情的基础上,都能自发地、真心诚意地热爱祖国、献身祖国,才能真正明确我们承担的历史责任。这是我们高扬爱国主义旗臶、报效祖国的首要前提。第二,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又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而为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放弃个人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从来就是中国人民最宝贵的思想品格,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所以,每一位公民都要牢固树立起中华民族的意识和国家利益的意识,要自觉地维护祖国的独立、统一、尊严和利益。第三,立足本职工作,实现报国之志,要把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信念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对于每个公民来说,爱国并不是要求人人都必须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而是需要更多的人在各自的岗位

上,辛勤工作,默默奉献,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只要每个人都坚持把爱祖国与实现自己的理想联系起来,把振兴中华的热情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动力,就能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2.守法

守法,是指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按照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和要求依法办事。守法,首先是遵守宪法和法律;其次是要遵守国家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最后,要遵守劳动纪律、技术规范和一些群众自治组织所制定的乡规民约等。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法是国家制定和社会形成的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国家和社会正常、有序运转极其重要的保障者。守法,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要求,也是公民道德上的基本要求。

公民要做到守法,首先,要学法、知法、懂法。公民要注意学习和了解现有的一切法律规范、纪律条例、知晓各种的内容,懂得法的适用环境。其次,要用法。当前,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身处其中的每一位公民,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要自觉地运用法来对照自己的行为,指导自己的行动,逐渐形成法律意识,使法从外在的强制慢慢变为内在的自学,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变成浑然不觉的个人习惯。第三,要卫法。在社会公共秩序受到破坏、国家利益受到威胁时,要见义勇为,挺身而出,坚决地与违法行为做斗争,以维护法的尊严。

二.明礼诚信

1.明礼

明礼是指待人接物时言谈举止要讲文明礼貌。文明礼貌不仅是一个国家社会和民族素质的反映,也是一个民族社会发展和道德进步的

标志。现在,文明礼貌不仅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友好关系,也反映了公民自身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水平。

明礼作为公民道德规范,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从狭义上讲,明礼就是讲究起码的礼节、礼仪和礼貌,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在职业场所和个人家庭生活中,行为举止都应得体、适宜;从广义上讲,明礼就是讲文明,特别是注重公共场合中言谈举止的文明,如爱护公共财物,维护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等。

公民要做到明礼并不难,主要应在以下方面下工夫,语言文明。语言是人们生活中最主要的交往工具。古人云:“言为心声,语为心境”,“其言而知其行”。语言同人的仪表仪态一平,是内心德行及是否明礼的外在表现。要语言文明,一是言辞要谨慎合理。讲话者务必要明白说话时自己的身份和所处的场合、所面对的对象,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应当说恰如其分的话。否则,信口胡说、随口乱言,不难要被别人耻笑,而且也达不到应有效果。二是言辞应文明有礼。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公民在交往中要常用一些表示客气的用语,如“久仰”、“指教”、“光顾”、“包涵”、“劳驾”、“多谢”等;在表示对人的歉敬时则常用“请问”、“赐教”、“光顾”、“斧正”等,不仅可以和谐人际关系,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好感情,同时也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品行。第二,举止得体。举手投足之间,显示出的是一个人的修养的境界。行为举止之礼在社会生活中四处可见:勤劳、友爱、守纪,不损害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不破坏公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不乱停车辆等这些看似细小的琐事。其实做好了这些细小琐事,也就达到了举止得体、文明礼貌的境界。总之,明礼体现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你留心观察并坚持去做,一定会成为一个有文明、有教养的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诚信

诚信是价位在公共交往中最起码的道德行为规范。古人云:“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说的都是诚实守信对于一个人为人处事的重要性。它既是一种道德品质,也是一种公共义务。

诚信就是讲信誉,而信誉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人、一个企业,甚至一个民族的现有处境和未来发展。对于个人来讲,与人交往要讲信用、守诺言,要“言必行,行必果”,要待人诚恳,信守诺言,言行表里如一。对于市场主体来讲,在经济活动中要守合同、重契约,不出尔反尔,更不能坑蒙拐骗,大搞欺诈行为。从根本上看,一个企业只有有了信誉都能顺利开展各项活动:寻求贷款、推销商品、吸引资金、招徕顾客、开拓市场等,才有卓有成效地参与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要做到诚信,首先,要深刻认识诚信的重大意义。“无信不立”,诚信是人立身之本,是企业生命之源。谎言欺诈,虽能得逞于一时,却难横行一世。第二,要诚实劳动。每个从业者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一份力出一份力,不怠工,干满点,遵纪守法;要守信用,重合同。第三,要实事求是,不讲空话假话。对工作中的缺点和成绩,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歪曲,不篡改。对产品质量的宣传要实事求是,不能利用言行随意瞎吹自己的产品,等等。总之,各行各业都要诚实守信,一诺千金。这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主义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

三.团结友善

1.团结

团结是在为某个目标而奋斗时形成的紧密联系。作为公民道德规范,团结的基本内容是强调在追求共同理想目标的基础上,公民通过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形成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各个单位、

各个人群的凝聚力,最终汇集为全民族、全社会的凝聚力。团结会产生钢铁般坚不可摧的力量。

要培养团结的道德,公民首先要深刻认识团结的重要意义。团结就是力量。“众人划桨开大船”、“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团结,能产生个人无法产生的巨大力量,克服个人所无法想像的困难,群策群力,从而更好地完成目标任务,实现自己的理想。其次,互谅互让,互相关心。生活在团体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磨擦和矛盾。这时,公民之间就要互谅互让,无理要认错,有理要让人。同时,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使大家感受到团体的温暖。第三,立场坚定,维护团结。团结是为了共同目标而形成的凝聚力,但是,不能为了团结而团结,为了追求团结而放弃原则立场。毛泽东同志认为,在处理党内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时,应该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新的团结。这一原则仍然适用。所以,团结不是一团和气,不是委曲求全。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团结的重要性,珍惜团结,顾全大局。

2.友善

友善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首先传统,它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要友好、友爱,与人为善。“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人类社会应该体现“天道”的要求。

在今天,友善具有其独到的价值。首先,友善能够记得他人的尊敬和平等相待,促进人际关系顺利健康发展。其次,友善能够减少社会冲突。在发生问题时,人们之间态度友善,互谅互让,礼让在先,能够使矛盾很快解决或消弭于无形。但是友善并不是软弱可欺;要防止无原则的友善。对于那些无理取闹之人,虽然也要以友善之心待之,但要通过各种方式使他们认识并改正错误,转变态度。第三,友善可以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

四.勤俭自强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第四篇_“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爱国 守法

“爱国”是每个中国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它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须把热爱祖国作为自己的一个神圣的道德义务。维护国家的统一,保卫国家的利益,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是每一个公民的光荣责任。

“守法”规范其内涵就是学法、知法、用法,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我国社会是法治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很强的法治意识,有必备的法律知识,认真执行各项法令、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自觉遵守和服从法律,有明确的法制观念,这是现代社会文明教养的基本要求。

明礼 诚信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明礼”作为公民道德规范,从狭义上讲,“明礼”就是讲究起码的礼节、礼仪和礼貌、无论是公共场,还是在职业场所和个人家庭生活中,行为举止都得体、适宜;从广义上讲,“明礼”就是讲文明,特别是注重公共场合中言谈举止的文明。如爱护公共财物、维护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等等。

“诚信”即古人所说的“礼于外,诚于内”。它的基本内容是诚实、诚恳、信用。也就是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

团结 友善

团结友善作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其基本内容是指在追求共同理想目标上,人民通过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形成全民族,全社会的凝聚力。友善是指友好,友谊,善良,与人为善等。体现人们相互之间的亲和力和亲善关系。

团结友善所包括的内容和范围相当宽泛。大到一个民

族,一个国家,整个世界,小到我们每个人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融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没有团结就没有和平与发展,没有友善就没有生活的烂漫。让团结和友善充盈人们的心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勤俭 自强

勤俭的基本内容是勤劳、勤奋、勤快、俭朴、节俭;自强的基本内涵是自尊、自立、自励,生命上止,奋斗不息。一个具有正确人生观的人,必然是一个热爱劳动的人,勤奋学习的人,努力工作的人。俭朴的人在生活消费上量力而行、量入为出,不盲目攀比,不追赶时髦,不片面追求高消费,珍惜劳动果实,做到节俭而不吝惜,大方而不浪费。自强不息表现个体的顽强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种积极向上、坚忍不拔、勇于拼搏的精神。

敬业 奉献

敬业的核心要求是严肃认真。一心一意,精益求精,尽职尽责。“敬业”基本内容是忠于职守、精益求精、德艺双馨、遵守职业道德。它要求包括教育工作者在内的每个从业者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尽职尽责,造福社会。奉献就是积极自觉地为社会做贡献。

“奉献”,作为公民道德规范,其基本内容克已奉公、服务社会,助人为乐、造福于人类。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当中应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即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地做好“教书育人”,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到奉献社会,造福社会。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做蜡烛了,要做电灯泡,有强大的发电厂供电,最不济也要做个油灯,能时时往里边加油,生命的火花才不至于熄灭。学习礼仪规范、提高自己的修养、培养自己的良好气质风度,比学业的进修

也许更有意义。一个教师具有良好的修养和文明的礼仪对他的工作有多么重大的影响。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第五篇_1简述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

1简述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特征

 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 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 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3社会经济基础对道德决定的作用的主要表现

4简答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P162)

5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6试述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及遵守社会公德的主要意义(P173)

7理想理念的基本特点

时代性、现实性、多样性、实践性、阶级性、超越性、稳定性、执着性、亲合性、多样性 8简述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P139)

9共同理想的基本内容(P25)

10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P20)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第六篇_中国公民道德规范

中国公民道德规范

——摘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一、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爱国守法”是公民对国家的最首要的道德义务。

公民应当热爱国家、建设国家、保卫国家,维护国家的尊严,保守国家的机密,敢于同一切危害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行为作斗争,把对国家的一切义务和责任看成是自己的天职。“守法”是公民道德的最低层次的要求。公民应当维护法律确定的最基本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尽法律所规定的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同时,“爱国主义”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公民通过爱国守法去实践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

“明礼诚信”是公民如何待人的道德规范。

在我国,无论在何种场合,无论从事什么样的活动,公民彼此都应该讲文明、讲礼貌、讲诚实、讲信用。我国自古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国际交往日益增多,公民能否明礼,关系到世界对我们国家的形象和文明程度的评价,因此,“明礼”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关系中最基本的道德。它是公民道德人格中的基本要素之

一。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信守诺言,忠诚待人。

“团结友善”是公民与公民之间应当如何相处的基本规范。

每一个公民,不论民族、年龄、职业,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公民之间应该彼此团结,相互友爱,建立起一种和睦亲爱的关系。现实中,对他人友善的人也必然会得到他人的友善。团结是力量的源泉。能否团结、友善,关系到一个人的前途和幸福,也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兴衰。要做到团结友善,就必须怀着友好的愿望,抱着彼此平等的心理相互对待,就必须对已严、对人宽,就必须将心比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当然,团结友善必须是在正义原则之下的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是公民对待生活、对待自身的道德规范。

作为一个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劳动的义务,应当懂得没有勤奋就不会有社会财富的道理,推崇勤劳,反对懒惰和游手好闲。公民还应该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和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公民应当自强不息,不断进取,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凡事尽量依靠自己而不依赖他人。 “敬业奉献”是公民对待职业活动的道德规范。

每一个公民都要从事一定的职业,职业是公民与社会联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对待职业或事业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做出有益的贡献。

二、社会公德主要规范: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文明礼貌,提倡人们互相尊重。

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越来越摆脱原始野蛮的状态,人和社会的文明水平的日益提高。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趋势,是由野蛮向文明的过渡,由野蛮人变为越来越文明的人。所以,人类行为文明的基本规范,就成为现代社会公德的一个首要内容。

助人为乐,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

反映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本质特征,作为社会公德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道德要求,其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特别注意的是要求尽一切努力保护儿童,尊重妇女,尊敬和关怀老年人,尊重和爱护人才,关心帮助鳏寡孤独和残疾人,设身处地,多为他人着想,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大力帮助那些陷入困难之中的人们,在全社会以至全世界的范围里,积极维护正义的事业。 爱护公物,增强社会主义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感。【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和社会的公共财物、集体的财产,是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社会性活动、实现共同利益的物质保证,也是满足劳动者个人利益和人们的当前利益的共同物质条件。所以,以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感,维护和珍惜国家、集体的财产,爱护公物,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明显地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

保护环境,强化生态伦理观念。

人们遵循环境道德规范的实质,要求我们在正确处理人类自身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发展之间关系问题上要有科学的态度。这方面的一个首要问题,是应当确立起对自然环境的正确价值观念。这里所说的价值观念,不仅仅是指物质方面的,尤其是指精神方面的价值。人类社会的生活经验已经告诉我们,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对于使人们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健康,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正是基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特殊精神价值的认识,爱护自然生态环境,把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已成为现代社会环境道德的一个基本要求。

遵纪守法,自觉维护公共秩序。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每个公民都必须具有很强的法制意识,有必备的法律知识,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认真执行各项法令、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事实证明,在

正常的情况下,自觉遵守和服从法律,有明确的法制观念,这是现代社会文明教养即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换句话说,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每个社会成员,如果没有基本的法律知识,不遵守法律,不懂得维护宪法的尊严,那就不能说是一个文明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三、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爱岗敬业。

爱岗与敬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爱岗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爱岗情感的进一步升华,是对职业责任、职业荣誉的深刻认识。不爱岗的人,很难做到敬业;不敬业的人,很难说是真正的爱岗。所以,不论做任何工作或劳动,只要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不辞辛苦,就可以说是爱岗敬业。一般说来,工作条件好、工作轻松、收入高的职业,做到爱岗敬业是比较容易的。相反,环境不好、工作艰苦、收入不高、又远离城市,要做到爱岗敬业就不那么容易。那些在环境艰苦、工作繁重、收入不高岗位上认真工作劳动的人,就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在中国传统儒家伦理中,诚实守信被视为“立政之本”、“立人之本”、“进德修业之本”。孔子曾说:“民无信不立。”他把信摆到了关系国家兴亡的重要位置,认为国家的朝政得不到人民的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办事公道。

办事公道是指对于人和事的一种态度,也是千百年来人们所称道的职业道德。它要求人们待人处世要公正、公平。公正、公平要以公心为基础,从个人的感情和利益出发,很难做到公正、公平。当然,公正、公平也包括平等的内涵。 服务群众。

服务群众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又都为他人服务。服务群众作为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首先是对党和国家机关干部、公务员的要求。服务群众不仅是对党和国家机关干部、公务员的要求,也是对所有从业者的要求。

奉献社会。

奉献社会就是积极自觉地为社会做贡献。奉献,就是不论从事任何职业,从业人员的目的不是为了个人、家庭,也不是为了名和利,而是为了有益于他人,为了有益于国家和社会。正因为如此,奉献社会就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里,少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广大人民的利益是相对立的。虽然,他们也提倡职业道德,但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却是为了少数剥削阶级的私利。

社会主义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因此,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必须把奉献社会作为自己重要的道德规范,作为自己根本的职业目的。

四、家庭美德的主要规范: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尊老爱幼。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美德,也是社会主义家庭美德的重要规范。 男女平等。

坚持男女平等的美德,是指既要反对“大男子主义”,也不赞同“夫人专政”或“妻管严”。

夫妻和睦。

平等对待,相敬如宾,是夫妻和睦的关键,也是建立美满幸福家庭生活的关键。 勤俭持家。

勤俭持家是我国传统道德中传播最久的美德之一,我们提倡婚丧嫁娶要从简,并不是淡漠人情,违背道德良心,而是弘扬淳朴、善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美德。

邻里团结。

搞好邻里团结重要的是互相尊重。邻里之间应该以礼相待、互谅、互让、互帮、互助,团结友爱。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40275/

推荐访问: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包括 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