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私藏美文 > 农业市场

农业市场

时间:2018-04-05   来源:私藏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私藏美文】

农业市场 第一篇_我国农业市场化的现状分析

我国农业市场化的现状分析

摘要: 农业市场化是加速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是应对加入世贸组织所带来挑战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难点和重点。“三农”政策的推进,使得我国农业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农业在产业化发展过程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农业市场主体发育不足,农产品市场体系还不健全,要素市场发展严重滞后,农业市场化程度滞后于我国经济总体市场化程度。 本文对农业市场化的内涵和特征、我国农业市场化的现状及制约其发展的障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推进我国农业市场化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市场化 改革 对策 制度 市场主体

正文:一提起农业人们往往就与分散落后封闭低效等概念联系起来,这是我国长期传统小农意识形成的格局。由于农业长期不被真正重视而使其浅层中层深层的矛盾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而迭加形成了最终的弱质性。因此,必须对农业进行彻底的改造,创造一种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构建新的农业生产力稳固和提高农业的基础地位。其战略选择的突破口就是对农业进行产业化开发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农业产业化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双层经营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区域性支柱产业,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使之逐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农科教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它的形成和发展,是改革发展的客观事物,具有科学的内涵和广泛的实践基础。农业市场化就是市场机制对农业生产经营所发挥的作用持续增大,农业经济活动对市场机制的依赖程度加大和加深的演变过程。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导向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专业化是农业市场化的主要特征。 目前,我国农户市场主体地位基本确立,市场化行为得到加强;农产品价格基本实现市场定价,农村市场体系初具规模,农业专业化生产和农产品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当前农业市场化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1、农户作为市场主体还具有不完全性

农户作为农村经济中最基本的生产单元,已经初步成为拥有产权、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成为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具有独立人格的农村经济的基本组织。农户市场地位的敏感性和现实性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注意。尽管如此,就我国目前的形式来看,农户的经济主体地位仍不具有完全性,农户市场主体地位也没有得到进一步的确立和保障,也没有切实可行的制度和保障措施来保护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因此,对农民市场主体地位保障的措施还不够完善。

2、农产品市场价格保护机制不健全

在完全自发运行的市场上,农产品价格机制不能有效运行,农业和农民利益易受损害。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都无一不是依靠农业价格政策的贸易措施来保护本国农业的。我国改革以来,随着农产品价格双轨制向单一的市场价格体制的转变,自由市场价格机制的种种缺陷将会充分表现出来,并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造成不可忽视的损害。

3、社会化服务体系不配套

中国农村各类中介组织发展缓慢,特别是行业性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比较滞后,存在发展规模小,覆盖面不宽,服务能力弱等问题。目前加入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2.8%左右,而且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没有产权关系,形成松散型的自我技术服务性团体。根据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今后服务体系必须向产业化和企业化方向发展。

4、农村科技体制改革力低

目前我国农业数量少,素质低,农业科技不能实现技术资源的合理配置,并且科技资金投入少,缺乏技术创新,没有健全科技承包,技术服务,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等农业科技全面推广措施,因而农村经济的总体科技含量低,技术基础薄弱。

我国在实现农业市场化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其中有很多现实障碍。制约我国农业市场化的障碍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农业产业弱质性的约束:传统农业是个弱质产业,一方面体现在其近乎完全竞争型的市场结构特征。大宗农产品差异性较小,进入壁垒很低;生产者众多且比较分散,为此供给弹性较大,而其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却较小。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市场特点,使得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很容易形成过度竞争的不利局面,造成丰产不丰收的现象;其弱质性的另一方面体现在农业再生产

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同时进行的,其生产者除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之外,还面临着较为严重的自然风险。

(二)资源紧缺的约束

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紧缺,可耕地面积越来越少,随着的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土地面积的减少使得农业的发展受到限制。此外,某些地区水资源的短缺,也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资源短缺的约束成为制约农业市场化的障碍之一。

(三)农户经营能力的约束

农业与市场经济接轨并非一帆风顺,面对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市场,农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小农户作为市场经营主体,力量的薄弱也体现出来。首先,农民的自身素质较低,文化程度不高,商品观念淡薄,使得农产品购销合同的签约率和履约率都不高。第二,农户生产规模狭小,专业化程度低,经济实力不足,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极其不利地位。第三,小农户进入大市场,缺乏中间服务组织,农户无力承担市场农业经营主体之责。

(四)城乡二元体制的约束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障碍,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的户籍壁垒,两种不同资源配置制度,以及在城乡户籍壁垒基础上的其他问题。我国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在继续发展,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在趋于强化。这种体制的存在使得农业市场化更为困难。

针对我国农业市场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1、建立规范化的市场体系

建立以初级集贸市场为基础,以期货市场为方向。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市场网络体系。初级集贸市场是联结生产与消费的基本场所,它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影响。期货市场有平抑供求、规避风险、发现价格的特殊作用,二者都应积极发展。因初级集贸市场很难促成全国统一市场的形式,而期货市场则要求具备一定的软硬环境。

2、建立农产品市场价格保护机制

在农产品市场价格体制建立的同时,必须相应地建立起国家对农产品市场价格的保护机制,以弥补自由市场机制的缺陷,保证农产品市场价格体制的正常运行。

(1)在农产品市场价格体制建立的同时,必须相应地建立起国家对农产品市场价格的保护机制,以弥补自由市场机制的缺陷,保证农产品市场价格体制的正常运行。(2)建立农产品价格风险基金,其来源可由政府拨款和生产经营者自筹,或二者相结合。

3、健全社会体系

1)信息体系 建立健全信息咨询服务组织,并通过网络等信息平台,全面搜集整理、开发和传递信息

2)技术推广体系。以地方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为依托,建立健全地乡镇,村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可通过科普宣传,现场指导等措施,在各生产环节推广实用新技术。

3)物资供应体系。 由各级服务组织批发代购和送货上门等办法,适时供应农民化肥、农药、种子、地膜、农机具等物资设备。

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目前农业市场化经营应进行制度创新,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形成有利于农业市场化经营的明晰的产权制度。只有产权明晰,才能为实现外部效应更大程度的“内部化”提供动力,才能产生竞争,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清晰地规定农业生产资料、工商业的农业投资、农业经营实体等的产权关系,保护其产权的实现;建立土地产权的最严格保护制度,在农用地的流转和买卖、治理及结构调整等问题上,充分体现农村集体的所有权、农民的使用权所应享有的利益。其次,制定对产权保护执行情况的检查程序,以保障制度执行的公开、透明和有力。

二是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度制定与实施以及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作用,并按农业市场化经营的要求规范和约束政府行为。政府在农业市场化经营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应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尽快建立和完善农业市场化经营的相关制度,并组织好制度的实施;另一方面,以是否有利于形成农业市场化经营机制及其相关制度为标准,来规定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三是形成农业市场化经营意识。农业市场化经营制度创新既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生产方式变革,也是一场观念变革;既涉及各级政府管理意识的变革,也涉及农民经营思想的变革。为了形成农业市场化经营意识,应大力宣传农业市场化经营

的重要意义,形成农业市场化经营的共识;在农业生产经营中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形成等价交换的意识,努力降低工农产品的“剪刀差”;加强诚信建设,提高诚信意识,为农业市场化经营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参考文献:苏东水《产业经济学》

李秉龙、薛兴利《农业经济学》

林善浪、张国《中国农业发展问题报告》

王雅鹏《现代农业经济学》

农业市场 第二篇_现代农业市场营销

我国现代农业市场营销

摘要: 通过对市场营销观念及其发展过程的认识,结合我国现代农业企业市场营销观念落后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再结合现代市场营销过程中所形成各种新的观念,提出建立我国现代农业企业市场营销观念的新思路和具体办法。使我国现代农业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实现其快速发展。

关键词:现代农业企业 市场营销 营销观念

意义: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解决庞大人口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我国落后的现代农业生产力矛盾的问题,加强市场运转保证农产品的有效利用。

一、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现代农业是从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农业,是逐步走向商品化、市场化的农业。这一阶段,农业在市场经济框架下,广泛运用现代工业成果和科技、资本等现代生产要素,农业从业人员不断减少,但农业劳动者具有较多的现代科技和经营管理知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步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其基本特征表现为:

1.市场化程度日趋成熟。市场经济体制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制度基础。在这一时期,产品生产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自给,而在于为市场提供商品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着主导作用,市场体系日益完善,农业从生产成果到手段普遍商品化,除了农业最终产品即各种农产品外,各种中间产品、劳务和消费品以及其它农业生产要素,包括各种农业机械、化学肥料、农用化学品、良种及兽医服务等,都进入农业交换领域,甚至农民的生活消费也普遍成为商品性消费,农产品商品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农业打破了内部物质循环的局限性进而实现物质的开放式循环,从自给农业发展为市场化农业。

2.工业装备普遍采用。工业装备是现代农业的硬件支撑。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逐步由播种机、脱粒机、饲草收割机、水利灌溉设备等现代机械取代人力畜力及手工工具。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拖拉机和配套农具广泛使用,欧美的发达国家先后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联合化。目前,农业机械与计算机、卫星遥感等技术结合,新型材料、节水设备和自动化设备应用于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化、农地园艺化、农业设施化以及交通运输、能源传输、信息通讯等的网络化、现代化成为当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本来是主

要的人类传统的职业的农业,从欧洲较富足的国家开始,正在迅速变为一种越来越带科学特征的工业” [1]。

3.先进科技广泛应用。先进的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19世纪中叶农业化学技术得到发展,欧洲率先突破只施用有机肥的传统,开始大量使用化肥;20世纪中叶部分国家进行了以杂交玉米、杂交小麦、杂交水稻为主的“绿色革命”之后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也逐步渗透到农业种质资源、动植物育种、作物栽培、畜禽饲养、土壤肥料、植物保护等各个领域,农业科研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农业生产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农业的可控程度大大提高,出现了“精确农业”等全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农业增产的60%~80%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与科技运用相适应,农业劳动者素质也得到普遍提高,先进的科技不断从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正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4.产业体系日臻完善。完善的产业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与现代生产手段、生产技术相适应,农业发展突破了传统的产加销脱节、部门相互割裂、城乡界限明显等局限性,普遍通过农业公司、农业合作社带农户(家庭农场)等生产组织形式,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走向一体化,农业与工业、商业、金融、科技等不同领域相互融合,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农业产业链条大大延伸,农产品市场半径大为拓展,逐步形成了农业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格局。

5.生态环境受到重视。注重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现代农业以化学物质的使用和能源(主要是石油)的大量消耗为开端,其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带来了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近年来,世界各国在农业发展中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重视土、肥、水、药和动力等生产资源投入的节约和使用的高效化,在应用自然科学新

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出“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农业发展模式。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正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新理念和新趋势。

在世界农业发展进程中,现代农业无论是在农业生产力发展还是在农业生产关系调整方面,都展示了渐进演变的历史过程,体现了现代农业的历史性;无论是在生产手段、生产技术还是在生产经营的组织管理方面都实现了整体进步,体现了现代农业的综合性;无论是在发展目标定位还是在基本路径选择方面,都反映了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趋势,体现了现代农业的世界性。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特点和规律,对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与市场需求

我国地域辽阔,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和各地农

业生产条件和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异。同时,各地的科学技术水平、农业生产者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也不尽相同。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和实现形式也必须根据不同地域采取不同的形式。同时,不同地区也不可能同时整建制实现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只能是先突出抓好一些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推进。从目前来看,不同地区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些模式值得扶持和逐步推广。

(一)外向型创汇农业模式

所谓外向型创汇农业模式,是指利用沿海地区的区域优势,以发展优质种苗、特色蔬菜、优质花卉、名优水果、优质家禽和特种水产为重点,以促进优质农产品加工出口为目标,大力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如大连市发挥毗邻韩国和日本的优势,立足当地资源,围绕做大做强水产、畜牧、水果、蔬菜、花卉五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陆地工厂化种养和海上网箱养殖,积极采用生态种养模式,扩大对日本、韩国及欧洲水产品、蔬菜、肉鸡等传统农产品出口,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农业市场】

(二)都市农业模式

我国大中城市郊区人口密集、土地紧缺,但有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好、物质装备水平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劳动者素质高的特点。可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布局优化和拓宽农业功能等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又称都市农业,做好城市农副产品如蔬菜、牛奶和水果的供应,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如观光农业、农业教育,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民收入。如上海市发展现代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丰富城市居民“菜篮子”为主要目标,在进一步改善和装备农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农产品布局,综合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设施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在种植、养殖和加工等领域促进产业升级,大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经济效益。开发出更新周期短、生产组织化程度高、产品质量好的绿色安全产品,以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适应都市农业的特点,不断拓展农业内涵,积极发展农业休闲观光、农产品采摘、农事教育、生产体验和“农家乐”旅游等第三产业,使都市农业成为生产、教育和旅游相结合的现代产业。

(三)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模式

农业部发布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确定了专用小麦、专用玉米、高油大豆、棉花、“双低”油菜、“双高”甘蔗、柑橘、苹果、肉牛肉羊、牛奶、水产品11种优势农产品,规划了35个优势产区。通过优势区域布局,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形成规模化生后,能够带动加工、储藏、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辟农民新的就业渠道,扩大就业机会。

(四)资源综合开发模式

资源综合开发型模式,是面向市场、依托当地资源、确定发展产业和项目的立体型、多层次、集约化的复合农业。如北京平谷县是一个半山区县,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2/3。平谷县根据当地资源特点,依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果所,建立了桃优良品种基地,引进蟠桃、油桃和白桃系列新品种20余个,推广优良品种2万亩,普及实施新技术7项,在温室里成功种植了反季节大桃,实现了蟠桃连续供应和新鲜大桃周年供应。受大桃产业的带动,平谷有7000户农民脱贫致富,有150户农民收入超过5万元。

三、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目标

我国特色现代农业建设目标必须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和特点,我国巨大的农业人口基数是制约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因素,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我国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按照我国人口的发展速度,全国届时应有人口将达到15~16亿。最乐观的估计,把农业人口控制到30%,也有5亿农民,人均耕地3亩左右。我国现阶段的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发展现代农业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致富农民、缩小城乡差别、协调城乡关系、优化城乡人民生活条件、营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的需要。要全面建设现代农业,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率是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

四、现代农业与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观念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发展的产物,其形成是一个复杂社会过程。它是企业的经营者在其所处的特定社会条件下,为了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实践中逐渐地产生和形成的[2]。而一种市场营销观念一旦形成之后,又会反过来对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产生能动作用,推动(或阻碍)企业营销活动的发展。市场营销观念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大体上经历以下几个阶段[3]。

①生产观念。它认为企业应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的生产问题上,只要能提高产量和降低成本,就能获得丰厚利润。这种观念是在商品供不应求时期的一种古老观念。

②产品观念。它认为产品销售不好是因为产品不好,消费者喜欢质量优、性能好和有特色的产品。只要企业制造出好产品,就不愁挣不到钱。它存在于产品供给不太紧张或稍有宽余的情况下。

③推销观念。它认为不管生产出什么产品,只要努力进行推销,总可以推销出去,企业可以利用一系列有效的推销和促销刺激人们大量购买。它存在于产品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的过程中。

④营销观念。它认为实现组织诸目标的关键在于正确地确定目标市场的需求和欲望。顾客需要什么,就生产和推销什么,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是以满足顾客的需要为目的。这种观念存在于竞争激烈的买方市场。

⑤社会营销观念。它认为企业在向市场提供任何产品或服务时.不仅要考虑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发挥企业的自身特长,还要符合消费者和社会的最大发展利益。它强调企业利润、消费者需要的满足和社会利益三者一致。

1、现代农业企业市场营销观念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绝大多数农业企业是在国营商业机构和乡镇企业演变产生的,都具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企业的营销观念大多以生产为中心,缺乏市场导向。因此,现代农业企业市场营销观念比较落后,其主要表现为[4]:

①观念转变不及时。大多数农业企业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仍然在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奉行传统的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而不是以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为导向来生产市场所需要的商品,即仍然使用市场营销的初始观念,而不采用与目前环境相适应的市场营销观念。

②错误地将“营销”理解为销售。大多数农业企业仍然以生产产品为中心,不从消费者和用户的实际需要出发,而是通过生产出产品,加强推销活动,在大量的销售中获得利润。

③市场意识淡漠。大多数农业企业不注重市场调查,缺乏计划和决策的科学性,只凭经验、感觉来投资、投产、销售,这种盲目性、随意性的结果,使产品生产出来难以适销对路,造成积压;一些企业,或是提供供大于求的商品,或是无视买方市场需求盲目生产无需求(过时淘汰)的商品,从而造成企业生产不畅,甚至陷入停产或半停产的状态。

2 、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确立我国农业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且日趋向国际化趋势发展。农业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根据环境变化,树立现代营销观念,以指导企业的营销活动,争取较高的经济效益。现代营销观念主要包括

以下9个方面[5]:

①全面营销的观念。企业不仅在经济环境中运行,而且应置身于复杂多变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采取多种策略、多种方法、多种手段进入市场,并服务于市场。

②竞争观念。企业必须树立竞争意识,不断培育与增强竞争能力,创造产品优势和成本优势,并做到交货及时,以争取更多的消费者。

③服务观念。服务是竞争的有力武器,也是赢得顾客的法宝。企业应树立用户第一的观念,建立产品寿命周期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全心全意地为消费者服务。

农业市场 第三篇_2016年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中国生态农业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发展趋

势预测报告(2016年版)

报告编号:1833913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Cir.cn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中国生态农业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6年版) 报告编号: 1833913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 ¥7650 元 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Email: kf@Cir.cn

网上阅读:

enXi.html

温馨提示: 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系统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利用农业生产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按照自然规律起来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农业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设现代农业和生态文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我国农业发展正面临着资源紧缺与消耗加大的双重挑战,对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迫切需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禀赋不足,农业发展地域空间小,并且随着城市化、工业化推进,农业优质资源外溢已成客观事实,所以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坚持走高效生态农业的路子。

多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生态农业相关技术取得较大进展,支撑了我国农业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在政府扶植、农业技术不断革新以及食品安全意识逐渐提升的背景下,以环保、生态为主要特征的新农业已经成为创业投资界的“新宠”。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生态农业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6年版)认为,实践证明,生态农业是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它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世界范围内对于能源危机问题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普及和增强,

生态农业乃至生态经济也必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引导世界经济向资源节约和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

“十二五”期间,为实现新增1000亿斤粮食、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我国迫切需要加快生态农业重大技术突破,全面提升农业生态安全科技保障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生态农业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6年版)》对生态农业行业相关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洞察生态农业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生态农业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生态农业技术标准、生态农业市场规模、生态农业行业潜在问题与生态农业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评估生态农业行业投资价值、生态农业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生态农业行业投资决策者和生态农业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 正文目录

第一部分 生态农业产业环境透视 第一章 生态农业行业发展综述 第一节 生态农业行业定义及分类 一、生态农业基本概述 二、生态农业定义 三、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 四、生态农业的生产特征

五、生态农业和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我国生态农业标准体系的研究 一、我国生态农业标准体系的现状分析 二、完善我国生态农业标准体系紧要性分析 三、构建我国生态农业标准体系的框架 四、我国生态农业标准体系的构成内容 1、产地环境标准 2、生产技术标准

(1)农业投入品标准 (2)设施建设标准 (3)农业信息技术标准 3、产品质量标准 4、包装储运标准 5、综合管理标准

第三节 最近3-5年我国生态农业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赢利性 二、成长速度 三、风险性 四、行业周期

五、创意经济对生态农业的作用 六、成熟度分析

1、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基地行业发展周期分析 2、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基地行业中外市场成熟度对比 第四节 生态农业行业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结构分析

二、行业上游产业链相关行业分析 三、行业下游产业链相关行业分析 四、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五、产业链延伸发展分析

第二章 生态农业行业市场环境及影响分析(PEST) 第一节 生态农业行业政治法律环境(P) 一、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综述

农业市场 第四篇_农业部定点市场名单

农业部定点市场名单

1

【农业市场】 【农业市场】

2

3

4

5

农业市场 第五篇_中国农业市场产销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14-2019)

中国农业市场产销分析及投资战略

研究报告(2014-2019)

出版时间:2014年

正文

如需最新版本,请联系观研网客服。

农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它是通过培育动植物产品从而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种植生产的部门是种植业, 利用土地上水域空间进行水产养殖的是水产业,又叫渔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采伐林木的部门,是林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或者直接利用草地发展畜牧的是畜牧业。对这些产品进行小规模加工或者制作的是副业。它们都是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这些景观或者所在地域资源进行开发并展示的是观光农业,又称休闲农业。这是新时期随着人们的业余时间富余而产生的新型农业形式。广义农业是指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式,狭义农业是指种植业。包括生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等农作物的生产活动。农业分布范围十分辽阔。地球表面除两极和沙漠外,几乎都可用于农业生产。在近1.31亿平方公里的实际陆地面积中,约11%是可耕地和多年生作物地,24%是草原和牧场,31%是森林和林地。海洋和内陆水域则是水产业生产的场所。农业自然资源的分布很不平衡。

观研网(Insight&Info Consulting Ltd)发行的报告书《中国农业市场产销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14-2019)》主要研究农业行业市场经济特性(产能、产量、供需),投资分析(市场现状、市场结构、市场特点等以及区域市场分析)、竞争分析(行业集中度、竞争格局、竞争对手、竞争因素等)、工艺技术发展状况、进出口分析、渠道分析、产业链分析、替代品和互补品分析、行业的主导驱动因素、政策环境、重点企业分析(经营特色、财务分析、竞争力分析)、商业投资风险分析、市场定位及机会分析、以及相关的策略和建议。

调研方式和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有自己独立研发部门。部门成员分别擅长在中国宏观经济、食品、医药、机械、IT通讯、能源化工等领域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定期不定期采访各行业资深人士,并进行约稿。各行业公开信息:业内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季报、年报和其它公开信息;各类中英文期刊数据库、图书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文献资料;数据部分来自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 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 测数据库。 第一章 世界农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 全球农业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与综合分析 一、全球农业自然资源简介 二、全球农业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 三、全球农业自然资源的综合评价 第二节 世界农业发展现状 一、精确农业的定义和现状 二、精确农业的发展趋势 三、世界有机农业发展 四、世界农业发展面临新挑战 五、法国农业发展与启示 六、非洲农业生产主要特点

第三节 全球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全球食品工业现状

二、全球食品工业发展的新趋势 第四节 世界农业信息化进程及发展趋势 一、发展现状 二、发展特点 三、发展趋势

第二章 我国农业发展情况分析 第一节 2012年我国农业发展情况分析 一、2012年我国农业概况

二、2012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 三、2012年我国农业价格分析 四、2012年我国农业保险覆盖农户数 第二节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概述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及存在问题 二、中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发展 三、我国优势产业布局加快农业转型 第三节 我国农业科技与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一、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成效显著 二、我国农业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迅速

三、我国现代农业信息和精准农业关键技术创新进展 四、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五、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困境和途径 第四节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分析及预测 一、我国农业机械化迈入中级发展新阶段 二、2012年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分析 三、2013年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预测 第五节 我国农业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2012年农业标准化综述

二、农业部启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三、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农业和农村工作 四、农业部保证农产品供给不断档不脱销 五、农业部实施振兴油料生产计划 六、农业部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 七、农业部将全面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 八、我国将全面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九、农业部将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

第三章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分析 第一节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肉类工业发展情况 二、我国酿酒行业发展情况 三、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情况 四、我国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情况 五、“十二五”食用植物油加工业发展分析

六、我国未来五年食品工业区域新格局 第二节 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一、对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再认识

二、农产品加工业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地位 三、我国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潜力所在和市场前景 四、今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趋势分析 第三节 农产品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二、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目标 三、重点领域与相关区域布局 四、重点任务

五、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第四章 农业领域分行业发展状况 第一节 我国粮食行业发展分析 一、2012年我国大米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二、2012年我国小麦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三、2012年我国玉米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四、2012年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第二节 我国渔业发展分析 一、2012年我国渔业发展情况分析 二、2012年我国水产品出口形势分析 三、我国海珍品养殖现状及市场发展分析 四、我国龟鳖养殖现状与前景 五、当前中国渔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六、我国养殖贝类开拓欧洲市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七、“十二五”我国渔业的发展 第三节 我国畜牧业发展分析

一、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二、畜产品消费正处在稳步增长期 三、“十二五”期间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第四节 我国棉花产业发展分析 一、我国棉花产业发展回顾

二、加入WTO后棉花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及国际竞争力 三、我国棉花产业面临的机遇 四、2012年度棉花市场分析 第五节 我国茶叶产业发展分析 一、世界茶业新格局 二、茶叶市场三大趋势分析 三、我国茶业期待四个突破

四、我国茶叶生产有望迈入无公害时代 五、我国茶叶产业对科技的七大需求 六、日韩茶产业发展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第五章 我国农产品市场分析 第一节 2012年我国农产品市场分析 一、种植业产品市场 二、林业产品市场 三、畜产品市场 四、渔业产品市场

第二节 2012年主要农产品市场分析 一、2012年我国猪肉市场形势分析 二、2012年我国牛羊肉市场形势分析 三、2012年水产品市场分析 四、2012年禽肉生产与市场分析 五、2012年度我国禽蛋市场形势分析 六、2012年蔬菜市场形势分析 七、2012年水果市场形势分析 第三节 部分农产品市场趋势分析 一、我国蔬菜市场发展趋势 二、2012年养猪形势市场分析 三、我国肉牛市场前景分析

第六章 区域农业发展状况分析 第一节 福建省农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福建农业概况 二、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农业市场】

三、福建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 四、2012年福建农业新增合同台资预计 第二节 吉林省农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吉林省农业经济效益分析 二、制约农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因素分析 三、效益农业的发展思路 第三节 广东省农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发展环境与现状 二、农业发展措施

三、广东发展现代农业的初步实践与成效 四、发展战略

第四节 湖南农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湖南农业概况

二、湖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三、影响湖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分析 第五节 安徽省农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有机农业发展概况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及措施 第六节 河南省农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河南省农业的现状 二、河南农业信息化现状

农业市场 第六篇_2015年智慧农业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对策研究分析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旗下门户网站

2015年智慧农业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对策研究分析

一、智慧农业概况

“智慧农业”是云计算、传感网、3S等多种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综合、全面的应用,实现更完备的信息化基础支撑、更透彻的农业信息感知、更集中的数据资源、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控制、更贴心的公众服务。“智慧农业”与现代生物技术、种植技术等高新技术融合于一体,对建设世界水平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智慧农业综合运用云计算、传感器网络等多种技术,实现信息支持、大田信息采集、生产数据收集等各个环节的连接,实现农业生产智能控制 。智慧农业效率高,有利于农业经营模式变革。用机械智能体系代替传统的田间地头巡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力资源成本,降低能源消耗,实现农产品生产工厂化,提前预测农业生产的风险,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智慧农业减少了资源浪费,节约了成本,优化了农产品品质,减少了农药污染。消费者可以随时追溯农产品生产数据与产地,实现了农产品“从田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 。智慧农业强调整体化,将田地、养殖场所、周边村落视作一体,利用现代科技,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对农业生产的能量消耗与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测,保障农业生产环境质量,对土壤、水田品质及耐受程度进行计算,合理处理禽畜粪便,实现循环利用。

图表:智慧农业生产流程

数据来源:三胜咨询

投资决策 研究先行 11【农业市场】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旗下门户网站

二、我国智慧农业产业规模分析

智慧农业强调整体化,将田地、养殖场所、周边村落视作一体,利用现代科技,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对农业生产的能量消耗与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测,保障农业生产环境质量,对土壤、水田品质及耐受程度进行计算,合理处理禽畜粪便,实现循环利用。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发布的《2014-2019年中国智慧农业行业发展现状与投资机会研究咨询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智慧农业的产业规模已达到4000亿元,预计到2015年,我国智慧农业的产业规模将突破6000亿元。

图表:2013-2015年中国智慧农业行业产业规模及预测

数据来源:三胜咨询

三、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几年,以硬件、软件和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先导,借助国家经济结构转型政策的推动,以物联网为支撑的智慧农业快速发展。智慧农业可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但在具体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行业间利润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33773/

推荐访问:中国农业市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