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私藏美文 > 电气工程的发展情况

电气工程的发展情况

时间:2018-02-13   来源:私藏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私藏美文】

电气工程的发展情况 第一篇_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及就业前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及就业前景

林会发 陈国才 陈佳

摘要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旨在为各行各业培养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技术应用、经济管理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文简单介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的发展现状,根据现状讨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前景进而介绍相关就业前景,希望对该专业学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发展现状 就业前景

前言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程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为电气工程提供了相当有利的环境。随着中国经济突的迅猛发展,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也在不断拓展其领域, 利用其他领域的优势武装自己, 使其在这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占据一角。

1.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程的现状

1.1涉及领域

在任何一个国家里, 经济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科学技术决定生产力也成为不变的定律, 作为现代科技领域中核心科技之一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程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点对象。技术的变化带来的是生活的变化, 例如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网络媒体的发展, 使人们进人了网络时代,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1世纪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程已不再是定义上的范畴, 它几乎包含

了一切有关电子、光子的行业, 航天、化工、汽车、制造、用电设备及计算机控制 等多方面的领域, 涉及面十分的广泛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2.2 国际化

由于网络的出现, 使得“ 地球村” 变成现实, 信息交流几乎瞬间完成, 这使得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程国际化成为了可能。目前国内许多厂子的标准并不统一, 相同的部件标准不同就导致了材料的浪费, 零件之间互换形成了障碍, 使得成本大大提升,也阻碍了走向国际化的道路。

3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程的发展前景

3.1 生活中的电气自动化

电气自动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 它无处不在, 已经渗人到每一人的生活当中。在交通方面有电气化的电路, 像是轻轨、地铁、磁悬浮列车, 甚至可以说大多数列车都是靠电气化远程控制的; 在工业、石油、化工、电力生产等各领域都主要由电气自动化来操作, 生产、加工、维护、包装、传送等靠半自动化控制; 在民用方面, 报警器、保暖设施、供电系统、银行系统、刷卡系统等; 在通讯方面手机、网络等都离不开电气自动化, 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有人的地方就有电气自动化, 它无处不在。人类的生活大部分都是由电气自动化组成, 因此它的前景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3.2 电气自动化的上升空间

在发达国家中发电容量基本满足了社会发展需求, 用电需求年增长率不超过2%, 电力发展趋于饱和。而我国处于发展阶段的初级阶段, 与发达国家差别很大,

我国的电气自动化工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年增长量在10 % 左右, 现今装机容量3石( 20 03 年) 亿千瓦, 2 020 年预计装机容量为9 石亿千瓦左右。这期间需要大量的电气自动化的人才去填充这方面的空缺, 来充实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程。由此可见, 电气自动化工程的上升空间是很大的, 并且丰富多彩、越来越重要。

4.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程的就业前景

4.1就业市场需求

展望新的世纪,随着信息革命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冲击,自动化专业教育必然会受到世界各国的更加重视。因为这一技术已从办公自动化、工业自动化逐渐向家庭自动化发展,它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更进一步的发展势在必然。

我国在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搞活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社会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并连续几年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近几年此专业毕业生的供需比为1∶10还强)。随着外国一些大型企业进入国内市场,本国的一些知名企业也将走向世界,这样高科技人才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大为扩大。所以在未来几十年内,自动化专业教育必将会有一个充分发展的空间。

4.2就业优势

自动化专业的优势在就业时候体现得更为突出。首先,所有的行业都可以同自动化挂钩,转行非常容易,“硬”可转电子工程,“软”可转计算机,也可转通信,

当然自动化专业的优势在就业时候体现得更为突出。首先,所有的行业都可以同自动化挂钩,转行非常容易,“硬”可转电子工程,“软”可转计算机,也可转通信,当然待遇也是非常不错。如果考研,还有中国科学院一些相关院所可供选择。同“电类”的其他几个专业类似,自动化在出国方面也并不是特别容易,而且国外大学基本没有对应专业,一般来说需要申请DoubleE(电子工程)或者CS(计算机科学)专业,这也使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在选择出国留学时更为不利。不过总体说来,自动化专业就前途来看还是让人相当满意的。

4.3就业方向

主要可在航空、航天、民航、电力、通讯电子及其它各行业从事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系统运行、试验分析、科学研究和经营管理等工作。供参考的主要就业方向:

1.电厂(包括各个公司,工厂的配电室)

2.软件开发(特别是单片机或EDA等)

3.产品设计,就是硬件电路设计

4.PLC/DCS/SIS(工控方向,搭建操作平台,主要方向为大小化工厂,以及各大系统集成厂商)

5.各个矿山,或金属冶炼场所(进行自动化设备的维护,操作等)

6.去学校当老师

7.做销售工作(专门卖自己专业相关的东西)

8.公务员,每个专业都可以的

9.关于电气类,计算机类的研究所(例如清华大学浙江长三角研究所) 结束语

目前来看,国内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相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的。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这种差距, 而为了缩小甚至改变这个局势,一定要确定电气自动化企业中创新技术的主导位置,提供优厚的政策环境,健全机制体系,加速实行国家重大的科技研究项目。国家目前情况下的国内企业主要是生产中低档次的产品,产品在国内市场的格局主要适用于中小形势的项目。电气自动化工程企业应该尽量打开科技创新的市场局面,积极转换经济的增长模式,逐渐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仇祺沛, 吕崇帅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程的发展前景探讨 中国知网 2013

【2】百度百科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程

【3】百度百科 自动化专业

电气工程的发展情况 第二篇_电气工程在军事领域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电气工程的发展情况】

电气工程在军事领域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班级:电气1302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人类社会向着多元化、和平化的方向前进,但不可否认的是,战争——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也出现了不一样的面貌,尤其是电力电子技术技术在军事上的运用,为军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动力。可见电气工程在军事上的运用不仅是一个开端,更是军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电气工程与单兵装备

众所周知,最早的热兵器可以追溯到我国宋朝的火铳,真正意义上的枪械出现在18世纪中期。但总的来说,在电气工程技术应用与枪械上之前,枪械的工作原理无外乎是只利用了力学和热学,进行简单的机械运动。今天,虽然大部分枪械还是以力学和热学为基础进行设计和制造,但电气工程技术的加入给单兵武器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如今,单兵武器已进入现代化和集成化的时代。例如,美国正在努力打造“未来战士”系统,这套系统能将士兵身上的战术装备整合到一起,将探测器采集到的信息传递给枪械,士兵在举枪瞄准时,头盔的屏幕上就会自动标记敌人。此外这套系统还能将信息远程传输给后方指挥部,使指挥效率大幅提升。

电气工程的运用使得单兵战斗力和生存能力大大提升。例如,在战场上,武装载具无疑是单兵最致命的弱点,而普通的的反器材武器,例如RPG、反坦克炮、地雷等,要么体积庞大过于笨重,要么精度不高、布设困难,这都需要士兵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是运用了电子技术后,出现了激光制导的武器,例如激光制导的反坦克导弹,其中知名的有俄罗斯AT-4反坦克导弹、美国“陶”式反坦克导弹、法德“米兰”反坦克导弹;以及制导防空导弹,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毒刺”导弹。这些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单兵任由宰割的局面,更好的保护了有生力量。

现代社会,犯罪成为危害社会安全的一大因素,如何在不伤害犯罪嫌疑人的情况下制服罪犯成为新的挑战。电气工程技术提供了新的方法,电击枪是最好的例子。电击枪由一体化高质量集成块及可充镍氢电池组成;外部主要结构主要由ABS硬胶压注成型和金属材料组成,一般在产品的前部有一对或数对金属电击头,后端有电击保险开关,按电击开关,即能产生强烈电击,这种电击可以暂时麻痹犯罪人员,使其无法活动,但是产生的电流又不会大到致人死亡,可以说是警用神器。

电子技术在单兵装备上的应用可谓独树一帜。运用热成像技术的头盔与望远镜,能为士兵搬运装备的机械狗,单兵GPS定位系统等,新型装备层出不穷,而这些都只不过是冰山一角。目前单兵领域最前沿的技术是“外骨骼”技术,这种技术结合了电子技术、控制技术、电能存储技术等,而这些技术无一不属于电气工程的范畴。“外骨骼” 是一种能够增强人体能力的可穿戴机器。它能够帮助人们跑得更快、跳得更高、能够携带更多更重的东西,并且帮助穿戴它的人在战场、建筑工地或者其它有危险的地方生存下来。这项技术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是出于技术原因,这些装置现在还没有广泛应用,只在实验室或者试验场里闪闪发亮。目前美、日、欧洲等国正在加紧研发这一技术,相信随着电气工程技术的发展,“外骨骼”将会成为现实。

电气工程与陆战装备

近年来,电气工程技术使陆战装备得到极大的升级改进。在历史上,陆战装备的发展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才迎来开始时期,最早的陆战装备是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研发的“马克”一型坦克,在初次战役中就发挥了非同凡响的作用。之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可谓是

武器装备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陆战装备也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但是这一时期生产制造的陆战装备只是工艺比较先进的机械制成品,火力系统薄弱,没有直接精确的瞄准系统,动力系统复杂,操作繁琐难以控制,元件之间的相应不合理,这些因素极大地制约了陆战装备在战场上的使用价值。随着电气工程技术在装备上的应用,这种局面得到了极大地改观。

应用电气工程技术,我们可以研制出光电观瞄设备、火控计算机、弹道修正传感器、电力传动装置、自动控制系统等。

如今,这些电气工程技术衍生出的产品正应用与各种陆战装备上,例如:现代坦克——火控系统使用扰动式、非扰动式和指挥仪式3类,采用动液双功率流传动装置,主要结构特征是:带闭锁离合器的动液变矩器与行星式变速箱串联;利用静液或静液与动液复合的差速转向机构实现坦克无级转向;可在不切断发动机动力情况下,通过电液式操纵装置实现自动或手动换档;变速和转向机构与动力装置结构一体化,可以迅速整体拆装。采用独立式悬挂装置,主要弹性元件为经强化工艺处理的高强度、高韧性合金钢扭杆。前后几对负重轮与车体之间装有液压式或机械摩擦式减震器,一些国家也在研究具有车体、车轴震动和地形反馈信息的半主动式、主动式悬挂装置。自行火炮——自行火炮(self-propelled gun)是同车辆底盘构成一体自身能运动的火炮,装有自动装弹机、射速快,拥有反电子干扰能力。计算机是现代火控系统的核心。分模拟式和数字式两类,用以接收来自测距仪、传感器和操纵机构的信息,并按不同弹种的弹道条件计算出射击诸元,控制火炮进行瞄准发射。现代火控系统多采用数字式计算机,通常还具有实施自检、故障和参数显示等功能。

陆战装备装有快速高效能的自动灭火抑爆装置。它由光学探测器、逻辑控制机构和灭火瓶组成,既能快速灭火,又能在百毫秒时间内抑制住由二次效应所造成的车内油气混合气的爆炸,并将超压和辐射热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乘员不致遭受永久性损伤和身体裸露部位的二度烧伤。计算机在陆战装备上具有广泛应用,计算机可以计算出的射击诸元控制火炮。分单向稳定器和双向稳定器。单向稳定器用于高低向稳定,双向稳定器用于高低向和水平向稳定。传感器用以测量影响射击精度的某些参数,并自动输入计算机。它有目标角速度传感器、角位移传感器、炮耳轴倾斜传感器和横风传感器等。对于射击过程中变化较小的气温、气压、药温和炮膛磨损等参数,多采用手工装定方法输入计算机。传感器用以测量影响射击精度的某些参数,并自动输入计算机。它有目标角速度传感器、角位移传感器、炮耳轴倾斜传感器和横风传感器等。对于射击过程中变化较小的气温、气压、药温和炮膛磨损等参数,多采用手工装定方法输入计算机。

陆战装备武器系统今后仍将继续增大威力,缩短射击反应时间,提高行进间对运动目标射击的首发命中率和全天候作战能力。主要途径有:实现炮弹装填自动化;实现测距、跟踪目标、装定射击诸元和修正弹着点偏差量的全自动化。为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在研制中将进一步重视陆战装备武器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修性。

电气工程与海战装备

战争不光只会发生在陆地上,同样也会延伸到水中。古往今来,人类海战的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早的海战发生在两艘简陋的木船上,随着历史发展,人类航海技术的不断改进,海战装备也随着发生变化。

在现代,舰艇多装备火控雷达,用于跟踪海面和空中目标,为舰艇武器系统提供目标数据,控制武器对空、对海射击的舰艇雷达。属精密跟踪雷达。常工作于厘米波段或更短的波段,天线波束扫描采用方位线性扫描、圆锥扫描或单脉冲体制。其特点是:作用距离较近,一般在100千米以内,有的可达200千米以上;测量精度高,距离误差在5米以内,方位误差大多小于1密位;配有距离和角度自动跟踪系统,能对目标自动进行跟踪;天线采用纵倾横倾稳定或波束指向校准。通常根据舰艇警戒雷达指示的目标位置截获目标,并进行自动跟踪。有的具有一定的搜索能力。其中包括:舰艇炮瞄雷达,用于控制舰炮的瞄准射击。具有

一定的独立搜索能力。当发现指定目标后,根据目标的方位角和高低角与雷达天线指向之间的误差,通过天线伺服系统转动天线,消除误差,使天线轴始终对准指定的目标,并把目标的坐标数据传送给指挥仪或计算机,从而控制火炮的瞄准和射击。以对海射击为主的与大中型舰炮配套的炮瞄雷达,采用方位线性扫瞄体制,能同时测定目标和弹着水柱的坐标,根据他们之间的误差,可为舰炮提供射击修正数据。舰艇导弹制导雷达,用于为导弹武器系统提供目标数据,并配合导弹控制系统控制导弹的飞行。通过指令发射机控制导弹的飞行。连续波照射制导雷达,能对跟踪目标进行连续波照射,导弹接收系统接收照射雷达从目标反射的回波信号,进行半主动寻的,控制导弹飞向目标。为提高抗电子干扰能力,以主动雷达为主与电视、激光、红外等光电制导和半主动雷达组合使用的综合制导系统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鱼雷攻击雷达,用于搜索、跟踪海面目标,为鱼 雷射击指挥仪提供目标参数,保证鱼雷攻击,并可兼作警戒和导航。一般安装在鱼雷艇和潜艇上。为满足一定的低空覆盖和高方位分辨力的要求,通常采用扇形波束天线。发射脉冲宽度有宽窄两种(有的只采用窄脉冲),宽脉冲用于搜索,窄脉冲用于跟踪。

再者就是舰艇通信技术。通信技术在当下的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主要运用在探测、通信和导航系统方面,探测系统有舰艇雷达、声纳和舰艇光电探测设备等。通信系统有无线电台、视觉和音响通信设备及舰内通信设备等。航母编队的通信具有典型意义,这里主要描述它的通信应用。 航母通信由外部通信和内部通信组成。当前对航母上的内部通信系统具有高级指挥功能,应能综合该舰上的各种工作,使其成为一个统一的战斗实体,内部通信系统应是许多子网组成的网络。外部通信包括各海上部队使用的近距离通信与战斗群之间的远距离通信,战术部队指挥网为战斗群指挥部门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服务,使用HF和UHF频段。 战术部队电传电报网用于特混舰队内各舰船之间一般通信联络及作战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交换,并可把报文传送给舰对岸中继船,此网使用HF或UHF频段。

再来说说舰艇动力装置。有常规动力和核动力两种。常规动力主要由柴油机、蓄电池和主电动机组成。核动力主要由核反应堆、蒸汽发生器、主循环泵和主汽轮机等组成。航空母舰最上一层是整体结构的飞行甲板,第二层是机库甲板,烟道无法穿过。这是其一。其二,航空母舰上烟囱排烟还引起气流紊乱,往往危及舰载飞机着舰的安全。其三,烟囱的烟雾会严重腐蚀航空母舰上复杂的电子设备和天线等。虽然,设计人员提出了“岛型结构”方案,即将烟囱和舰桥结合一起,布置在舷侧,烟囱朝外倾斜 (现代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就是如此),但舰上维修人员对烟囱的危害仍叫苦不迭。而采用核动力就取消了大烟囱,消除了危害。使航母机动能力大大提高。核动力航母能够长期进行高速航行,而不受燃料的制约。它更换一次核燃料,可以连续航行十几年,而不用海外军用基地的支援,这是现代常规动力航空母舰无法比拟的。

在未来,作战舰艇肯定是相控阵雷达加VLS导弹垂直发射系统。一体化电子桅杆是个趋势,即把舰桥上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集成在桅杆内或者直接带雷达板镶嵌在上面。巡洋舰和驱逐舰的区别越来越模糊。航母这类东西出了会用电子集成技术外,还会使用电磁弹射器取代蒸汽弹射器,舰载机以隐身鸡和无人隐身机为主。

电气工程与空、天战装备

在战争中空、天控制权是兵家必争之地,谁控制了天空甚至是太空环境,谁就有快速打击、先发制人的能力,因此,电气工程技术可谓在这一领域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近年来的几场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空中力量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空袭作战已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空军发动了著名的斩首行动,对萨达姆政权的领导指挥机构、核生化作战能力和共和国卫队进行了重点打击。其中,各种五花八门的先进战机无疑是战争取胜的关键。

现代战机以完全采用喷气式推进,喷气发动机(Jet engine)是一种通过加速和排出的

高速流体做功的热机或电机,使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气体高速喷射而产生动力。涡轮喷气式发动机应用于喷气推进避免了火箭和冲压喷气发动机固有的弱点,因为采用了涡轮驱动的压气机,因此在低速时发动机也有足够的压力来产生强大的推力。涡轮喷气发动机按照“工作循环”工作。它从大气中吸进空气,经压缩和加热这一过程之后,得到能量和动量的空气以高达2000英尺/秒(610米/秒)或者大约1400英里/小时(2253公里/小时)的速度从推进喷管中排出。早先喷气发动机采用液压或油压控制,不但使得发动机反应迟钝,而且飞机在高空中时由于气压较低,还会出现漏油现象,后来飞机发动机采用电器元件进行控制,不但解决了漏油问题,更是大大提升了控制效率。

现代战机装有先进的电子控制系统。战斗机的座舱显示与控制(显控)系统是飞行员和飞机之间传递信息的界面,由显示和控制两部分组成。60-70年代随着飞机性能大幅的提升,飞机要求在高空、高速、作战环境复杂的条件下工作,原有的航空仪表处于离散控制的空分制座舱,使飞行员的工作压力日益繁重,这时产生了以平视显示器和多功能下视显示器等为代表的电子飞行仪表。它采用电子发光来显示信息,它通过执行不同的控制指令就可以改变显示的参数和数值格式。这种电子仪表具有分别测量、传送、集中处理,整体显示,通过电子仪表的周边按键控制仪表的指示,使其在同一显示区间,在不同时间显示不同的信息。仪表的形式己经变革为屏显的形式,这是航空仪表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第二次变革,仪表的显示进入“时分制”时代。电子仪表开始应用是第三代战斗机的航空仪表的主要形式,而此时机电仪表则被取代消失或者某些重要的机电仪表作为备分系统存在。电子仪表主要有以下几种优点:1.电子仪表可以一表多用;2.电子仪表由计算机控制可以实现按需显示;3.电子仪表显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空间竞争在世界各国间可谓愈演愈烈。其中最知名的就是美国“星球大战”计划,计划由“洲际弹道导弹防御计划”和“反卫星计划”两部分组成。其预算高达1万多亿美元。拦截系统由天基侦察卫星、天基反导弹卫星组成第一道防线,用常规弹头或定向武器攻击在发射和穿越大气层阶段的战略导弹;由陆基或舰载激光武器摧毁穿出大气层的分离弹头;由天基定向武器、电磁动能武器或陆基或舰载激光武器攻击在再入大气层前阶段飞行的核弹头;用反导导弹、动能武器、粒子束等武器摧毁重返大气层后的“漏网之鱼”。经过上述4道防线,可以确保对来袭核弹的99%摧毁率。同时在核战争发生时,以反卫星武器摧毁敌方的军用卫星,打击削弱敌方的监视、预警、通信、导航能力。虽然最终此计划没能实施,但是也拉开了人类争夺太空的序幕。

在军事上,许多军事专家认为谁占有空间优势,谁就具有军事战略优势。多年来,超级大国都在发展战略核武器,为选择打击目标,提高命中精度及了解敌方军事部署,竞相发展侦察卫星,它是洲际导弹的耳目,并已成为战略核武器的配套项目。通讯、导航等卫星的发展,同样大大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航天技术的继续发展,对军事的影响将是革命性的。载人航天是40多年来航天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苏美在发射本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后就竟先发射载人飞船,主要是要争夺世界第一。前苏联是世界第一个宇航员上天的国家,而美国宇航员首先登上月球。载人航天的经济效益一直在争论,但在政治上影响很大。至今已有400多人次进入太空,前苏联略为领先,进入太空人数和停留时间均超过美国。美苏两国发展道路略有不同,前苏联发展的顺序是飞船——轨道站——空间站;而美国是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载人航天技术进步较快,不仅宇航员可出舱活动,还可以修复出故障的大型航天器,以及操作航天器交汇对接等。

空间技术属于高技术,但技术更新进步极快,所以也是一门新技术。包括喷气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遥感技术、材料科学、计算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等,可见电气工程技术占了其中大半份额。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有可能制造出空天飞机、太空电梯、巨型空间站等这

些高科技产品,而轨道炮、定向等武器、洲际飞船这类太空战争装备也会随之产生,而这些要成为可能就不能离开电气工程。

结论

在军事领域,电气工程领导了一系列的变革。从单兵装备到太空战装备,从简单的改良到技术的革新,电气工程无一不起到领航作用,可以说没有电气工程就没有现代军事,军事离不开电气工程。身为电气一个人,我们虽然不能提起钢枪上战场,但是我们可以在专业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强我国防,爱我中华,身为电气人的我应当奋勇前进,为祖国现代化进程履行应有的义务。

参考文献

维基百科

互动百科

《现代造船技术概论》;叶家玮;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电气工程的发展情况】

《火炮控制系统及原理》;张彦斌,张宁;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车辆动力学基础》;任尊松;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坦克构造与设计》;闫青东;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F-35 Global Partnerships." ;Lockheed Martin;Retrieved: 31 October 20112;

/p-690279203332.html;

/p-1426196950565.html;

电气工程的发展情况 第三篇_浅析电气工程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浅析电气工程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摘 要 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水平是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我国工业发展成就的重要表现,更是科学技术领域不断发展的重要成果。

关键词 电气工程 发展

一、加强对电气工程的认识

电气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简称EE)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涉及到现代社会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很大程度上来说,电气工程发展的先进与否代表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

电气工程就是研究电的学科,包括发电、变电、输电和配电。研究电力系统的设计、规划、调度、控制和保护,电力设备的设计、制造、试验、检测,电工基础理论即电路理论、电磁场理论。对于实力较弱的学校,可能会把自动化和电气揉在一起,学一些单片机、嵌入式、plc等电子系统的知识。

二、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是电气自动化发展水平提高的基础。在我国近年的发展中,电气工程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就,尤其是在自动化发展中,可以说硕果累累。

1、信息集成化

在电气系统自动化发展中,信息技术使用非常广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在系统管理层面上,信息技术向纵深方向不断延伸。企业管理部门能够使用本企业适用的浏览器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企业财政等相关部门的信息进行有效存取,另外还可以对处于动态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实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2)信息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整体装置中实现横向的发展。

2、语言规范化管理

电气工程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人机共同作业的形成。在整个计算机系统内,可以实现灵活处理系统工作。计算机在各个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我国网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在各个行业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统一规范的计算机语言对电气自动化发展水平具有非常高的意义。

【电气工程的发展情况】

3、分布形式的控制系统

电气工程的发展情况 第四篇_关于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的发展历程

关于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的发展历程

【摘 要】本文介绍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分析了专业建设和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阐述了专业定位与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同时还指出制订新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必要性。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建设 专业发展 培养计划

一、引言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工程性和基础性都很强的专业。电气工程的基础性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和派生能力,如今的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乃至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都是从电气工程专业派生或再派生而形成,这些专业统称为电子与信息类专业,而它们和电气工程专业一起又被统称为电类专业,电气工程专业是电子与信息类专业的母体,而这些专业的产生和发展又大大推动了电气工程专业的发展,这一特点就要求我们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不能仅局限于电气工程自身,而应兼顾整个电类专业,基于上述思想,我们认为该专业的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装备制造、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此,我们针对为地方服务这一办学宗旨和办学时间短的实际,确立了“交叉、融合、创新”的专业建设思路,

日标是以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为基础,遵循教育科学和大学生成才规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结构,以培养适合社会需求、引领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二、专业发展历史简介

有史以来,最早认识电的人是希腊学者米利都 (Miletus,公元前六世纪),观察用布摩擦琥珀后,会吸引如羽毛等轻小的东西。但对静电有系统及科学的研究则是始于17世纪。

(1)17世纪的1600年初英国医生吉尔伯特(W. Gilber,t 1540--1603)所著的书中,对“电”进行了最早的论述,英语“E-lectric”一词即起源于希腊语“Electrica”和拉丁语“Electrum”。

(2)随后,英国人格雷(S. Gray, 1696~1736)发现了电的导体和绝缘体,法国人杜菲(Charles du Fay,1698-1739)可说是当时深入探讨静电现象的第一人,它由众多的实验中发现,几乎所有的物质都可以摩擦生电,并且他更仔细地发现,所产生的电有两种,带有异种电者会互相吸引,带有同种电者会互相排斥。

【电气工程的发展情况】

(3)18世纪美国人富兰克林(B. Franklin,1760~1790)更是以他著名的“风筝实验”证明的电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4)19世纪上半叶,安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19世纪下半叶,电磁理论集大成者麦克斯韦尔的理论为电气工程奠定了基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国家的大学陆续设置了电气工程专业。

(5)1908年,南洋大学堂(交通大学前身)设置了电机专科,这是我国大学最早的电气工程专业,至今已有近一个世纪。

(6)1920年,拥有百年历史的东南大学设置了电机工程系。

(7)1932年,清华大学设置了电机系。

(8)1949年后,我国出现了一大批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也出现了一批机电学院,这些学院基本上都有电机工程系。

(9)1958年,在北京电力学校基础上成立了北京电力学院,当时的电力工程系设有“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专业”、“高电压技术专业”等,它们就是现在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前身。

(10)196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发电教研室部分教师和学生并入北京电力学院,充实了该专业的力量。1961至196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又有发电、高压和电自三个专业的10名研究生转入北京电力学院,开启了研究生培养的先河。

(11)1986年,国务院批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为博

士学位授权学科。1994年,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杨奇逊教授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1995年,华北电力学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点,同年华北电力大学成立。

(12)1998年,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13)2002年,“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3年,“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获得批准,通过“211工程”验收。

(14)2004年“高电压与电磁兼容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挂牌。

(15)2006年“电力系统保护与动态安全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式评审通过。

三、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要求

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一定的创新精神,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相关的工程设计、生产制造、系统运行、系统分析、技术开发、教育科研、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特色鲜明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是扎实地掌握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一定的经济、管理科学基础知识,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专业基

础理论知识,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电路、电机和电磁场构成本专业的基础;具有本专业领域内1个专业方向的基本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综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与运用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和从事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性、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才能。

四、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所需解决的问题【电气工程的发展情况】

1.通过进一步调研和学习,深入研究专业规范和发展战略,本着与时俱进的思想,尽快完成新的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考虑到本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到系统内就业,还有相当一部分要考研,所以制订新的培养计划时既要考虑到电力行业今后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符合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的要求。

2.加强学风和教风建设,进一步巩固教学中心地位。本专业在辽宁大学的办学时间不是很长,在近几年连续扩招的形式下,教学工作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和压力,学风和教风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也影响到教学中心地位的确立。现在我们面临教学评估和繁重的日常教学工作的压力,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本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切实做好这项工作。

电气工程的发展情况 第五篇_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展望研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展望研究

摘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电气信息领域新兴学科,是一种基础性和工程性都很强的专业学科。电气工程与工业生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广泛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成为高新科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专业发展过程以及专业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现状;研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很多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小到日常生活中的电灯、开关,大到航空航天器材、国防军事设备。从专业的要求上来说,自动控制理论和电网理论是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为其主要技术手段,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与电器及其控制为其主要内容,其专业的特点为硬件软件相结合、强电弱电相结合、机械与电子相结合,是一种涉及多种方面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自成立至今,已逾两个多世纪,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已日趋精细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延伸学科包括: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与电器及其控制。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电力电子技术经历了由电器件、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变革,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广泛应用于电能变换、钢铁、冶金、电力牵引、船舶推进等领域;电机与电器及其控制主要研究步进电机、无刷励磁直流电机、感应同步器等特种电机的控制、调速,在电机驱动方面,如电动汽车、高性能可靠电机等领域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另一个延伸学科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21世纪是知识与科技的时代,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无论是国家的进步还是个人的发展,只有依靠科技的进步和知识的力量,才能立足于世界,在社会中谋得一席之地。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技术平台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电气设备的设计周期越来越短,设备工作效率越来越高。PLC工业控制技术、单片机技术等计算机技术使电气工程学科涉足更多领域,使工业控制更加精益化、智能化。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中的不足及建设策略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工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种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商业间的交流越来越多,交易也越来越复杂,商业和工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腾飞,从而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反过来也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但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与挑

电气工程的发展情况 第六篇_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一、引言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专业前身电机系建立于1952年,是中国高校中建立最早的电机系之一。其支撑学科为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下设四个二级学科: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其中电机与电器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半个世纪以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本专业毕业生中有以李长春为代表的各级领导者、以饶芳权和封锡盛院士为代表的学者、以耿昭杰为代表的企业家以及一批国民经济各领域的骨干。截止2008年,已培养出本科生9950人,硕士生1460人,博士生230人,博士后28人。目前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为1500人,其中本科生1000人,研究生500人。专业建立以来,承担并完成了大量科研和工程项目,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居国内高校前列。在高环境电机与电器、电动汽车技术、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和电网调度、电能品质控制、特种电源和电力传动等领域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历史【电气工程的发展情况】

希腊学者米利都是最早对电有认识的人,他观察用布摩擦琥珀后,会吸引如羽毛等轻小的东西。但是最早对静电有系统和科学的研究则是从17世纪开始的。17世纪的英国医生吉尔伯特所著的书中,对“电”进行了最早的论述,英语“E-lectric”一词即起源于希腊语

“Electrica”和拉丁语“Electrum”。随后,英国人格雷发现了电的导体和绝缘体。法国人杜菲在众多实验中发现,几乎所有物质都可以摩擦生电,并且他更仔细地发现,所产生的电有两种,带有异种电者会相互吸引,带有同种电者会相互排斥。

18世纪美国人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证明了电的存在。19世纪上半叶,安培安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19世纪下半叶,电磁理论集大成者麦克斯韦尔的理论为电气工程奠定了基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国家的大学陆续设置了电气工程专业。

1908年,南洋大学堂(交通大学前身)设置了电机专科,这是我国大学最早的电气工程专业,至今已有一个世纪。1920年,东南大学设置了电机工程系。1932年,清华大学设置了电机系。1949年后,我国出现了一大批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也出现了一批机电学院,这些学院基本上都有电机工程系。1958年,在北京电力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北京电力学院,当时的电力工程系设有“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专业”、“高压电技术专业”等,它们就是现在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前身。

196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发电教研室部分教师和学生并入北京电力学院,充实了该专业的力量。1961至196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又有发电、高压和电自三个专业的10名研究生转入北京电力学院,开启了研究生培养的先河。1977年,恢复高考后,大部分学校的“电机工程系”陆续改为“电气工程系”。1986年,国务院批准“电力系

统及自动化”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988年,我国高校进行了大规模专业目录调整,将电工类专业和电子与信息类专业和电子与信息类专业合并为“电气信息类”,专业数大大减少,专业口径大大拓宽。

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前景

“自动化”一是属于信息产业。信息产业被人们誉为“朝阳产业”,发展快、需要人才多、待遇高,是当今科技发展的趋势所在。因此,作为信息产业中的重要一员,自动化专业同样有着光辉的前途。二是自动化应用范围广。目前,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可以同自动控制挂 上钩,现代化的农业、国防也都与自动化息息相关。三是本专业对于个人发展非常有利。本专业课程设置的覆盖面广,所学的东西与其他学科交叉甚多。这也与本专业的来历有关,自动化专业大部分源于计算机或者电子工程系的自动控制专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工业的不断发展使电气自动化技术方面的人才市场有着相当大的潜力。尤其是广东地区,自动化生产技术不断提高,自动化产品不断普及,智能楼宇和智能家居的应用,智能交通的不断发展,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电力电子技术和微机控制技术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控制电器及电气控制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及生产线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其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毕业生可以选择国有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研究所、工矿企业等;也可以是一些外资、私营企业,待遇当然是相当可观的。如果学生能力足够强,又在学习期间积累了比较好的研究成果,完全可

以自己创业,闯出一片属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19105/

推荐访问:电气工程的发展趋势 电气工程的发展前景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