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百科 > 分层教学开展与实施

分层教学开展与实施

时间:2015-07-30   来源:百科   点击:

【www.gbppp.com--百科】

分层教学开展与实施(一):如何在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

如何在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

河南省灵宝市实验中学 孙文敏

“语文是百科之母”,它的工具性关系到其它相关学科的学习,它的人文性与学生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知识技能,陶冶情操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语文素养高低参差不齐,如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人的第一位老师”。在语文课堂上,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除了使教学内容形象、有趣外,另一个途径就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走上从一个成功到另一个成功的良性循环。心理学家面鲁姆曾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和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的动机等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必需的学习时间、情感资助,给予个别指导和给予必要的重新学习机会。“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采用分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分层教学采用四步:预习阶段的“目标分层”、教学过程中的分组互动、教学结果检测中的分级评价、能力发展过程的分段发展。其基本思想就是立足学生特征、注重师生关系、培养学生个性、保护发展兴趣、激励发展潜能。具体做法指:

A、目标分层:根据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在课前预习和教学实施中设置A、

B、C三层目标,要求学生百分之百地完成A层目标,百分之八十-----八十五完成B层目标,鼓励学生向更高层目标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引导,让学生来讲各自专攻的部分,教师相机点讲,完成课堂任务。

B、分组互动:根据课堂教学需要,采取四人一组的方式实行“分组互动”,根据分层进行交叉组合,上、中、下三层学生合理搭配,确定组织能力强,发展水平较高的同学任组长,实现各组能独立有效地开展讨论和活动,这样,学生提问质疑,辨析疑难的交流过程,实际上就是语言运用,主动发展的过程,小组之间也形成互补互学结构。

C、分级评价:对学生一定阶段的发展水平进行分两级评价,即分为主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一般以一个单元教学为一阶段)。主体性评价先由学生自

评,再进行小组互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形成性评价。

D、分段发展: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要想实现学生发展的“自能”状态,必须逐步实现师生关系的变化。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自我发展水平,处于层次不断变化、发展、上升的过程中,必然会对师生关系产生影响,师生关系由“依靠式”到“主导式”再到“自能式”。

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和错杂的目标,课堂教学中如何操作呢?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归纳总结出如下几种办法:

(一)阅读教学设计有层次。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讲授一篇课文时,教师循序渐进地提出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采用研讨式的课堂教学方法,上课时多启发、善提问、精讲多思,引导各层次的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互相讨论、评价、暴露他们在思维及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老师心中有数,能对症下药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能大胆发表意见,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答问有层次,由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反应有快有慢,如果只让反应快、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回答,不仅扼杀了中低层次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还会养成中低层次学生的惰性。因此,课堂上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方式有三种:1、简单问题由低层到高层。这种方式可以唤起低层次学生的参与意识,回答正确,自己受到鼓舞,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得以更加激发;2、有难度的问题先高层后低层。有了高层次学生的示范性回答,再鼓励中低层次的学生做模仿性回答;3、有争议的问题各抒己见。学生的语文水平有差异,但不影响对有关问题的见解,中低层次的学生对有些问题也会有独到的见解。鼓励了他们的创造性,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评价有层次。课堂上,老师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体验,直接影响课堂的效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果用同一标准去评价,那低层的学生可能很难受到肯定。因此,实验过程中,老师始终坚持一个原则:视不同层次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使低层次的学生有兴趣,使高层次的学生有提高。

(四)训练有层次。低层次学生只要求完成基础题,中层次学生完成基础题、加深题。高层次学生完成基础题、加深题和拓宽题,让低层次的学生吃得了,高层次学生吃得饱。

(五)指导和辅导有层次。教师辅导也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经常比较,整理所说内容,对于C层学生,加强指导督促他们落实语文基础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B层学生,指导他们形成语文知识体系,形成强烈的语感,形成阅读和写作的良好习惯;对于A类学生,则主要是辅导他们让他们在写作方面形成了优势。有的放矢地辅导,巩固了课堂的效果。

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目标分层、训练分层、评价分层,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时的某些心理障碍,激发学习欲望,逐步形成学习活动时的最佳心理发展过程,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教学的有效参与度,大面积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分层教学开展与实施(二):论分层教学及实施策略

试论分层教学及其实施策略

秭归县职教中心 高义德

分层教学的构想来源于当代多种先进教学思想的融合,包括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理论、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及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就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而言,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给出了较为有效的方法性指导。理想的教学就是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将学生的潜在水平转化成新的现有水平,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教学既 要走在学生独立发展的前面,又不能脱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一理论为分层教学思想的萌发与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一、分层教学的涵义及其指导思想

分层教学本着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成长的基本理念,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促使每个个体都能按其特有的方式发展,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 分层教学突破了传统的对待学生之间差异的态度──消除差异,而将视角转向了对学生差异的培植、利用和开发,根据学生差异特点和发展要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学生有差异的发展。

具体来说,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各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协调教学目标和要求,把教学要求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使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互适应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为依据,在仔细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以及充分了解学生认知差异的基础上,寻找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 认知水平的结合点,分层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确定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在实施分层教学时,怎样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呢?常见的操作性较强的方式和方法主要有:

1.对学生实行分层管理

在进行分层教学时,首先应将学生区分出层次,并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在某些方面具有大致相同的特点,以便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由于分层教学是基于对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的考虑而提出的,因此,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并将认知风格、性格特点等非智力因素作为参考变量。在实际教学时,教 师可灵活把握,定期变换分层标准的侧重,即把认知因素中的不同变量分别作为分层的主要标准,这种做法将有助于教学从多个维度贴近学生的本质特征。

综合考虑教师的合理控制和学生的个别化发展,学生的层次一般可定为三层或四层。并且,学生分层是教师的内部行为,采取教师“内在尺度法”,对学生只实行“明号暗层”,即同一层的学生拥有同一个号码,却不公开他们所处的层次。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一些潜在心理因素的作用,又保证了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层次不是静止的,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可变的。 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变化,定期对各层次学生进行小规模的调整,以激励学生向更高层次递进。

2.对教学目标实行分解、分类要求【分层教学开展与实施】

教学目标的分层设置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期工作,是决定教学活动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各层教学目标既要科学、准确地设置在相应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也应是教学总目标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分解目标时,教师应该在考察学生的学习可能性和具体准备情况的基础上,找出他们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并分析教学要求与教材内容,制定与各层学生最近发展区相接轨的教学目标。理想的教学 目标应该设置在接近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以使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促进学生发展。

一般来说,教学目标的层级数量应该与学生层次数目形成对应关系。比如,学生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那么教学目标相应地就分成基本层、中等层和较高层。通常,基本层表现为所有学生都可以达到而且必须达到的最低教学目标;中等层则是多数学生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经过自身努力可达到的水平;而较高层更适合少数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教学目标纵向地可划分成不同的层次,横向地又可归纳为不同的类别。例如,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可使教学目标体现在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个方面。每

个层级都具有相同类别的教学目标,只是要求达到的程度不同。因此,为降低学生向高层目标努力的难度,设计教学目标时应尽量使各类目标内的能级水平递进 趋于平缓,使层级目标形成自然过渡。

制定教学目标时,最好使教学目标表现为或“显性”,或“隐性”。即,各层教学目标既要体现为言语性的外显陈述,同时也要蕴含在课堂教学的提问、练习与作业之中,分布在具体的学习内容里。这里,分层目标的设置同样必须遵循 教学目标制定的一般原则,力求清晰、准确,避免使用观念性的、模糊的词语,以利于学生把握和自我检测。

对学生实行分类要求,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要求他们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它是建立在分层设标的基础之上的。这个过程不是教师强行规定学生应该完成哪些学习任务,而是巧妙地通过学生的自我要求来实现。当进行某一项新的学习任务时,教师只是规定每个学生都必须达到的最低基本层次,然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目标层级。这时,教师要做好导向工作,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水平,引导学生科学地选择学习目标。这是影响这个过程成败的关键。当学生完成相应层级的学习任务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向更高一级的层次目标挑战。对学生分类别的要求具体 表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分层质疑、分类指导、分层释疑和分层练习。

3.优化授课过程,实行分层授课

分层授课是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阶段,也是分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这个阶 段,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应当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实现各层级的教学目标。

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可概括为:分层质疑,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分类 指导;信息反馈,分层释疑;分层练习,归纳小结四个阶段。

具体来说就是:

(1)教师将学习内容转变成可供学习的若干问题,且这些问题的层次与教学目标的层级形成对应关系,使学生在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中就完成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并要求学生在达到最低目标的前提下,自行选择不同层次的内容进行自学。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保证学生对目标层次的正确选择。而影响学生对目标选择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学生对自己能力水平的估计;二是学生

的成就动机。这两个因素的影响表现在学生对目标层次选择过高或过低两种外在行为上。教师应针对不同情况做出及时的指导。对于目标选择偏低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选择更高的目标层次,并帮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同时由于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身的价值,也必然会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而对于目标选择偏高的学生,教师要采取默默观察的做法,不强行阻止学生的选择,在他们尝试到学习的失败后,通过谈话以及询问等潜移默化地 引导他们认识到失败的原因,从而正确看待自己,或把成就动机适当地降低到正常的状态。

(2)学生针对自学中的体会和未能解决的问题,与小组同伴讨论、交流。教师可采用目标依赖、角色依赖等方法使小组内部形成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学生在各抒己见、互帮互助中使问题得到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到各个小组参与学生的讨论。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向,避免讨论偏离主题,并且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从朋友的角度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启发他们自己解决。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要针对个别性问题进行分类指导,对于倾向性问题则统一收集,集体解答。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的问题应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对于低层次学生的问题,教师要找出他们问题的初始点,重点讲解解题思路;而对于较高层次的学生,教师则主要通过点拨、启发的方法,鼓励他们自己思考。应 当注意:倾向性问题既包括小组共同问题,也包括小组个人问题。

【分层教学开展与实施】

(3)结束讨论后,针对倾向性问题,教师以分层释疑的方式要求学生作答,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分层释疑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教师通过判断问题的类型而变换回答问题的方式,以保证适合各层学生的认知特点,实现优势互补,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的几率。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教师必须明确问题的对象指向(即某一问题是针对哪一层学生提出的)和问题的目的指向(即提出某一问题,让某一层次学生回答的目的是什么),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相应的答题方式。一般来说,可以使用如下的方式:①示范性回答:教师首先要求高层次学生回答,再出示同一问题或相似问题要求低层次学生回答。这时,虽然提问的对象是高层学生,可是目的却是要他们为低层学生做出示范,并使低层学生也能够解答。②补充性回答:适用于中等偏

上难度的问题,选择低层──中等层──高层──中等层──低层学生依次回答的答题顺序。在层层补充、层层递进中,使问题得到完满的解决。③激发性回答: 适合较难的问题。提问中低层次学生,目的指向高层学生。教师先要求较低层次学生做出尝试,利用回答中出现的问题和缺陷为高层学生提供智力刺激,激发他们思考。

(4)整个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学生针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练习,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做出总结。分层教学的课堂练习与传统课堂的练习不同,它是根据各层教学目标的标准被区分成不同等级的,练习的等级同样要与目标的层次形成对应关系,一般可分为基础题、变式题和综合题。学生选择练习的方式与分层质疑阶段相同,即教师规定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基础题,然后允许学生自由选择。 这是分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重视学生自我选择的最直接的体现。

分层教学开展与实施(三):2014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第1篇: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一、“分层教学”提出的背景

为了让学生公平享受现有教育资源,解决新生入学择班、择师的问题,淮南市在20XX年秋季七年级推行 “阳光分班”方案。“阳光分班”重点考虑的是班级学生的性别均衡,而不是传统的考试分班模式,保证了各个班级学生的质量均衡,体现了阳光教育的理念,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公平。但这种分班模式所带来的客观现实是:每个班级的学生在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在教学中不去认真思考应对措施,势必会产生好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正是考虑到这一现象的严重性,学校提出了分层教学的设想,研究探讨如何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测试、分层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信心,看到希望,主动学习,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实现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的教学要求,从而大面积提高班级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可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在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他主张“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分层教学正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全班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更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从而确保教学活动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向前推进。

三、分层教学的目标

1、发展优等生:

这一层次的学生,一般学习基础扎实,学习习惯良好,因此主要目标是培养提高他们深刻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2、提高中等生:

分层教学的重点是中等生,他们的进步与否决定了一个班级分层教学是否成功。这部分学生一般在学习习惯上有欠缺,不少都有懒惰思想,学习缺少恒心和毅力,不愿意做更深入的思考,人数在班级所占比例也最大。因此主要目标就是要采用各种方法,引导他们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在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提高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解探究能力,最终使学习成绩更上一个新台阶。

3、帮助学困生:

学困生不仅表现为基础差,成绩不理想,而且缺少必要的学习信心与向上的动力。因此,加强思想教育,重视心理疏通,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应成为主要目标。

四、分层次教学的实施步骤

(一)、认真调查研究,实施科学分组。

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既A、B、C三个组。A组为优生,B组为中等生,C组为差生。这一工作可以放在期中考试后,结合考试分数进行。

分组原则: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随着学生情况的改变而改变。

(二)、落实分层思想,优化教学环节

1、备课。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

2、课堂教学。教学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区别对待。对优生以鼓励创新为主;对中等生以激发兴趣为主,对后进生以增强信心为主。要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特别是在问题设计上要有梯度,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作业。学生作业分必做、选做两类。必做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较基础的题。选做作业主要指拔尖提高题,根据优等生和中等生学习水平设计,要求优等生必做,并要求一题多解。鼓励中等生都能去做,并要求他们比一比谁做的多,谁做的好。对后进生一般只布置最基础部分的作业。

4评价:在作业批改,学期总评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主要是表扬,不断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4、辅导

对优生的辅导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注重思维的培养。并提供一些课外思考题,充分开发其学习的潜能;对中等生辅导重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学困生辅导重点放在最基本的知识点的掌握和最基本的题型的解决上,以打好基础为目标。在辅导形式上,除采用教师个别辅导外,还可成立课外兴趣小组,互助小组等,开展互帮互学,使学生整体优化。

四、分层次教学的原则

1、全体性原则

在教学中,始终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特别是做到不排挤、歧视后进生。【分层教学开展与实施】

2、标准性原则

在分层教学中,对后进生适度降低教学要求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但绝不是要降低《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教学活动最终还必须保证后进生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3、发展性原则

分层是因材施教的手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灵活调控学生的分层标准,使每个学生随时处于一个充满活力的积极进取的发展变化过程中。

第2篇: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俗话说:只有懂得分层饲养的养鸡场场主,才是优秀的养鸡场主。同样的道理,只有实施分层教学的教师才会是优秀的教师。因为学生学习也像鸡仔争夺食物一样,水平高低各异,能力迥然有别。鉴于此,我也大胆地在学生中实施分层教学,具体计划如下:

1、答问分层次。

提问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方式有三:①简单问题由低层到高层。这种方式可以唤起低层次学生的参与意识,

回答的对,自己受到鼓舞,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得到更大激发;回答得不全面或不对,还有其它同学补充、纠正。②有难度的问题先高层后低层。高层次学生示范性回答,中低层次的学生尝试回答。③有争议的问题各抒己见。

2、评价分层次。

老师的评价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151455/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