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随笔 > 散文随笔 > 虐童孩子散文

虐童孩子散文

时间:2014-05-09   来源:散文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散文随笔】

虐童孩子散文(一):虐童

幼儿园虐童事件

11级学前教育本科 李田 20111217014 摘要:本文从幼儿园虐童事件的当事人即虐童对象幼儿教师和被虐对象幼儿展开探究。首先介绍被虐对幼儿的危害,其次由幼儿教师展开分析虐童事件的原因所在,最后就以上两点探究预防幼儿园虐童事件发生的一些预防措施。

关键字:幼儿园 虐童 措施

近几年,各地频频曝光幼儿园虐童事件,引发公众对师德的考问。虐童事件并不是近几年才新生的一种现象,而是贯穿人类发展的每一时期,只是近几年才被拿到大众面前,引起关注的。可以说幼儿园虐童事件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不可能杜绝,只能严防。

一、虐童对幼儿的危害【虐童孩子散文】

【虐童孩子散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论及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时曾指出“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育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到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才。”并认为,幼儿教育对人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小孩子的感情、习惯、倾向,在6岁前如果培养不得当,将来改变那可费事。”与生命周期的其它时段相比,儿童时期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问题尤为重要。 虐待儿童是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严重的伤害性。这种伤害性主要表现为躯体伤害和心理伤害两大方面。躯体伤害如体罚、变相体罚会导致儿童躯体上的损伤,引发一些较为严重的病变,再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躯体伤害不仅表现为外显性,而且具有内隐性和长期性。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体罚、变相体罚不仅给儿童造成躯体的伤害,同时还会扭曲儿童的心灵,使儿童对这个未知的世界充满敌意,产生恐惧感,如不敢与人说话,不愿上幼儿园等, 甚至给孩子的一生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正所谓“小时怕鬼,终身怕鬼”。

心理伤害会在情感、人格、社会适应性方面给孩子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孩3 –5 岁时,是其自主性形成的关键时期。7 岁以前是奠定人格的基础阶段,过了青春期人格才能够基本形成 而当着其他孩子的面经常用辱骂、讥讽、嘲笑、挖苦、贬损等歧视性的语言去纠正孩子的言行,会摧毁孩子的自尊心,扭曲其人格,使其处于一种无助、被轻视的状态,往往导致儿童自我评价偏低,或作出自我否定性评价,产生自卑感,降低学习兴趣,从而破坏、阻隔孩子自主性的形成,使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拖后,变得退缩、孤僻、不合群,甚至对外界充满敌意,造成社会适应不良 近几年我国发生的严重暴力事件和虐童事件, 从当事人童年的经历中都可以或多或少看到其受虐待的影子其次,心理伤害具有长期性、连续性和因果循环性,如果事后处理不好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

看老”说明幼年和成年的心理特征具有连续性关系,成年人的一些心理问题大都有童的影子和遗迹,一个人童年的经历和遭遇对人的个性和日后心理健康有重大影响也就是说,很多心理异常的人,多数是从儿童开始发展而来的。

二、从幼儿教师的角度分心虐童发生的原因

公众往往把虐童事件发生的原因归咎于幼儿园教师,据一些相关专业人士分析“80后”“90后”的年轻教师在家都是独生子女,备受呵护,以及他们物质生活充裕,思想开放。社会化相对较弱,相反个性化较强,责任感和社会规范性一是不强。导致他们心理不成熟,才会频频出现受了气把气发泄在幼儿身上。

其实大家都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幼儿园老师工作压力普遍较大。在一个家庭中,一对父母照顾一个孩子尚且觉得压力很大个别说幼儿园2-3个教师要看护30-40 个孩子。再加上幼儿园中来自其他教师的竞争,幼儿园教师其实顶着很大的压力。然而回报她们的是微薄的工资,幼儿家长的不满,领导的训责,社会的轻视。工作压力大难免会情绪复杂,很容易产生对社会对很多事情的报复心理,这就导致幼儿教师把这些闷气发泄在少不知事的幼儿身上。

其次,有些公众说虐童事件的却是幼儿园教师师德的缺失,有些媒体说是教师资格证的缺失。师德是精神层面的词语,在我们追求精神的时候我们有必要考虑一下我们物质上是否满足需要,对于一个需要养家糊口的幼儿园教师来说800块钱能做什么,即便是提升到两千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又会起多大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温饱尚且困难,让他们如何讲师德?或许有人会说,师德跟温饱没有本质上的联系。诚然,可是试想如果这个工作连你的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你会有心情微笑着张扬师德吗?这跟不让马儿吃饱却让马儿奔跑不是一个道理吗?

提及道德不得不再说说法律,法律在保障幼儿不被虐方面的缺失让幼儿园教师钻了空子。真的是这样吗?不妨抽出部分幼儿园教师来问问,“你们知道国家在幼儿园虐童事件上法律不完善吗?”想必会有相当一部分人摇头吧。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什么幼儿教师心理问题,道德缺失问题,社会保障法缺失都只是幼儿园虐童事件所影射出来的问题,但绝对不是导致幼儿园虐童事件的根本原因。而这根本原因归根结底在于待遇问题。大家都知我国财政性教育总经费投入不足,运用到学前教育的就更少,而发到幼儿园教师手中的就是少之又少了。如果薪水相对可以维持基本生活甚至更好,谁还会整天为生活问题郁郁寡欢,情绪波动。那么这些时间便可以用来张扬他们的师德,照顾孩子,联系家长等不是吗?【虐童孩子散文】

三、预防幼儿园虐童事件发生的措施

首先需要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尤其要加大财政对幼儿教师待遇的投入力度,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只有待遇高了,才能对幼儿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专业人士应就此采取相关手段,制定相关文件。

其次,就社会法律保障,必须制定是无疑的。但是制定后的工作却更为重要。就是要把跟幼儿有关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装订成册,每位幼儿园教师做到人手一册。然而这还并不算玩,还要幼儿园邀请专业人士来幼儿园为教师们讲法,教师们还要说或写学习心得。当然这样的程序并不是因为严肃,只是强制幼儿园教师学法。毕竟每个人都是有劣根性的,不强制的情况下很少会有人去主动学的。而所谓的法律保障也只是起到对教师的威慑作用。

至于师德就是幼儿园内的事情了。园内领导可以开展师德学习、发扬的活动,并评选最有美德的幼儿园教师,对其进行表彰。另外还要定期对幼儿教师进行师德培训。

文章第一部分对虐童对幼儿的危害进行赘述,只是希望相关部门,相关人士能就此引起对虐童事件的重视。要知道虐童事件并不是媒体用来增加收视率的一期节目,也不是供某些多情人士落泪欣赏,抽泣唏嘘的情感剧,更不是某些人士推来推去的皮球。而是涉及儿童群体身心健康、生命安全的重大事件。这不是一人之过错,不是一人之罪责。当然预防这一事件的发生也不是一人之义务,一人之责任。它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积极行动起来,在幼儿成长中为他们设立良好的环境,安全保障。做到监督身边幼儿是否健康成长,有义务有权利去相关部门举报虐童事件。做到关爱身边的每一个幼儿。【虐童孩子散文】

参考文献:

[1] 王奎群 虐童事件频发的原因及对策 [J]. 理论论坛

[2] 张飞霞 基于财政角度谈幼儿园虐童事件存在的原因及对策[M]. 长春教育学院报

2013-06

[3] 李梅 幼儿园“虐童事件”探析[M].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3-03

虐童孩子散文(二):虐童事件

所谓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可是这些花朵却屡造威胁。

近日,各大媒体争相报道7岁女童惨遭生父继母的虐待,长期住在阳台。而女童亦因饥饿从二楼阳台翻下,到便利店偷东西吃。再被送往救助站,而该街道办事处也展开调查帮助。对此我深感同情,且十分愤怒。此事件揭露了各种社会问题。一是单亲或离婚家庭的孩子容易到伤害。在此类家庭成长的孩子缺乏父母其中一方的爱。而这份爱则需要父母的多关心,多关爱来弥补,但很多父母就是忽视了孩子对这份爱的渴望。这就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再加上受到父母的虐待,暴力。那么这样的孩子能健康吗?二是社会对这些孩子的关注不够。为什么7岁女童要从二楼阳台翻下后才被发现她的悲惨遭遇?为什么孩子被虐待多时,却无人问津?那么当老师和学校发现学生辍学,他们是否与其家长沟通了呢?如果沟通了,学生被虐待会不知道吗?那么社区的人来来往往,会不知道孩子长期住在阳台吗?既然知道为何当时不对女孩伸出援手,却是在她受尽委屈后才站出来讲话。难道这样不是很讽刺吗?

【虐童孩子散文】

一个家就像一棵大树,树倒了,果子散落一地,人们都在议论树为什么会倒,却忽略了即将成熟的果子。对于生活在单亲或离婚家庭的孩子,家长们应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同时以健康心理,人格的力量和社会道德规范帮助孩子树立自主、自信、自尊、坚韧、正直、豁达的健全人格。

对此,社会媒体能做的,除了是报道、帮助外,更应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阻止此类事件的发生。与其让悲剧发生后才去补救,那为什么不阻止悲剧的发生呢?社区和街道应该多组织居民开展有关虐童危害的活动,从而让人们深入了解要好好地爱护孩子,让人们从观念上改变。学校和老师要多与学生、家长沟通避免虐童事件的发生。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正确教育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是每个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虐童孩子散文(三):2014大班学习指南心得体会

心得一:大班学习指南心得体会

本学期,幼儿园组织我们每位老师认真学习了《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除了全园教师的共同学习以外,我们在平时的教研组活动中也会一起来学习《指南》,而幼儿园在组织我们集体学习和自学《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学习《指南》书面测试。通过学习我们对学前教育的课程管理、保教常规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管理指南总共由三大章组成,分别是:第一章——课程管理;第二章——保教常规管理;第三章——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利用周三下午的教研活动,我们进行了仔细地阅读学习,总体感觉有喜又有忧:喜的是该管理指南能够让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科学规范地实施学前教育课程,改进幼儿园保教管理工作,忧的是指南对我们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很多活动的实施有了量化的规定和质的要求。

阅读完《管理指南》,我发现其中的这些条款制定的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每样事情也都是要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地完成,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效果更好,保教工作更完善。

其中有几条条款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就像 “熟练掌握和使用各类教具及教辅设备;课前熟悉所教内容,做到儿歌能熟练背诵,故事能脱稿讲述,歌曲能熟练弹唱,科学实验事先做过,避免组织无准备的活动”这一条款,其实以前园领导也跟我们提过这样的要求,要求我们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活动,虽然都按照要求做了,但是做起来都不是很规范。自从学习了《管理指南》之后,对于课前的准备,我能更严格的要求自己去做准备,在前一天就准备好图片、操作材料、音乐等等,为的就是更好地开展互动活动。一个学期认真地做下来,我的感悟很深:虽然这项工作看起来十分简单,但是真正做到甚至做好是需要很多精力和时间的,可日常教学就是需要老师如此“胸有成竹”,这样才能带给孩子流畅的新知识和精彩的新技能。不打无准备的战,就是对老师最基本的要求。

“科学实验事先做过”这个小小的规定,我也有很多的体会。每个教学活动我都会认真地准备,教材更不用说了,但是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实验我却还不能很好地进行课前事先做过。就像有一个科学活动《摩擦起电》,课前我确实认真看了教学流程和环节,也认真准备了教学用具,但是我却没有将科学实验认真地做一遍。

【虐童孩子散文】

结果,在活动中我就出现了问题:究竟拿哪两样东西进行摩擦最容易起电,究竟用多大的力最快起电,起电以后去吸哪些东西吸起来能快一点吸起来,这些问题都在活动之后马上呈现了出来。幸好在活动中我运用了一些巧妙的话语将这些尴尬的问题扭转了过来,但是也给了我一个深深的教训:以后的科学实验一定要在活动之前要自己操作一遍,这样面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能有充分的经验和充分的时间来解决。

仔细学习了,感悟也颇多,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种种不足。像幼儿的户外时间还不够充足,碰到西北风呼呼吹的日子和夏天烈日高照的日子,我就怕孩子冻怕孩子晒,没让他们出去活动,通过学习,我也改变了策略,选择了适合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和地点让他们进行愉快的活动。又如:虽然每个星期都会让幼儿进行区域活动,但是我对他们的指导还不够,一直觉得大班的幼儿有自己的主见了,并且也有一定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所以我对他们的指导很少,只是在旁边静静地看着他们。虽然给了幼儿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但是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交流少了,教师不明白幼儿心里的真实想法,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去操作。通过学习,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决定在区域活动中和幼儿多多交流多多沟通,走近幼儿,理解幼儿。

这个学期结束了,但是对于《指南》的学习却远远没有结束,我会在日后的工作中,时时对照《指南》,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将教学活动组织得更棒!效果更好!

心得二:大班学习指南心得体会

前一阶段,我园进行了一次《关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培训,《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教育建议部分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指南》特别强调,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要求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以下是我学习《指南》后的一点思考和体会:

思考一:每一个孩子都重要

在健康领域目标2中指出“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与同伴做横向比较。”在日常教学中,对于学习能力较强、个性外向、自我服务能力强的幼儿,老师常常能做到发现优点。但是扪心自问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孩子,老师能意识以欣赏的眼光发现孩子的优点吗?记得前不久再网上看了一篇专题讲座《每一个都重要》,里面说了演讲者从各国学前教育的政策解读、目标定位入手,引发大家对“每一个孩子都重要”这一核心目标的深刻思考。演讲者指出:教育者的责任就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变得更好,都能达到能够达到的水平,发挥他们应有的才能。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树立“每一个孩子都重要”的教育观、儿童观。如何诠释、践行这一理念,我们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思考二:创造机会交流

在语言领域目标2中指出:“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询问和听取他们对自己事情的意见等。”尽可能与每个孩子交流,自由活动中的交流往往更利于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晨间活动中利用孩子自主游戏的时间,老师来到孩子们中间,听听他们谈论的话题、了解疑惑和感兴趣的话题。除了自由活动交谈机会,在集体教学活动活动中,教师也应该时刻关注幼儿的兴趣点,给予充分表达的机会,在活动中多听取孩子的想法的意见,尽可能多的创造幼儿交流表达的机会。

思考三:教育就在身边

在社会领域解读中指出:“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和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的言行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说教较多,幼儿被动灌输一些社会性规则、意识或品质。社会活动取材应源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记得以前实习时随同家委会部分家长、幼儿参加了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的体验游学。一路上,从乘车、参观、游览、午餐、游戏等环节中,其实就渗透着许多社会性方面的教育,只要我们老师、家长成为有心人。午餐时,小伙伴们的相互分享那样自然,我想,孩子们就是在这样的自然情景中不断形成或巩固良好的社会性行为……

《指南》中强调坚持三项原则: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幼儿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想更高发展,按照自身的发展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衡量所有的幼儿。

《指南》中更强调“学习品质的好坏决定了儿童现在和今后的学习和发展的质量”。当今世界的儿童教育中,越来越多的社会、老师、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将学习品质视作儿童入学准备与持续发展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关键的领域。因此,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才是我们教育任务的核心。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该正确理解幼儿学习,珍视孩子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努力使每个幼儿都拥有一个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美好童年。

《指南》是指导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的,但不能把它当成标尺去测量幼儿,伤害幼儿,不能把它变成束缚幼儿和自己的绳索。它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教育思路,为每一位孩子创出一片美好的未来。

其实学习了《指南》我喜忧参半吧,喜的是能够让我们这些教师科学规范地实施学前教育课程,忧的是尤其是当下有关幼儿教师虐童事件的发生,更是把幼儿教师推到了消极的层面上。而且《指南》也要求对我们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很多活动的实施有了量化的规定和质的要求。我想我应该不断用自身的行为去解读其中的每一条要求,并且把它积极努力的投入到实践中,让《指南》真正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使每个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我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完善自身的理论和实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表达。再结合《指南》把我们的幼儿园办得更好,使每一个幼儿在幼儿园里都能得到充分的潜能开发和提升。

心得三:大班学习指南心得体会

年12月16日,在进修学校有幸聆听了范老师为我们讲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感觉自己从中学到了很多。

《指南》从五大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指南》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

此外,《指南》还根据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同时也指出了错误做法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危害,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用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去关心幼儿、观察幼儿、理解幼儿、尊重幼儿,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和年龄特点,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为幼儿成长创设宽松、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把指南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当中来。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以前我上美术课的时候,一般都会事先准备一幅范画,让孩子依葫芦画瓢。这样孩子画出来的作品大多与我的范画相似,连孩子们涂的颜色都千##第1篇律。并没有发挥出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学习指南以后我知道了应该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在幼儿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的干预,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第1篇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

这次美术课,让孩子画树。我一改往日的上课方式,活动前一天给孩子布置任务,让他们去公园或在校园里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我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了许多各种各样的树的图片。上课的时候让孩子发言,你看见的树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给了我很多丰富有趣的答案。接着我为孩子们展示各种树木的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之后再进行绘画活动。活动结束时,我惊喜的发现孩子们的绘画不再千##第1篇律,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想法,树叶不是单调的绿色。有黄色的、褐色的、橙色的、红色的等等,还有的孩子画出来的树叶是五颜六色的,孩子还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了果实、太阳、小鸟、小草、白云、还有树下纳凉的小朋友。孩子门的表现让我感觉惊喜又高兴。

在实际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学习《指南》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更有义务和责任来认真地学习。《指南》成为我今后幼教工作中的灯塔,指引着我,让我不会再迷失方向。

心得四:大班学习指南心得体会

经过三天时间的学习,六位老师的解读,让我对《指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我感觉它就像一个指南针,指引着我在工作中找到了方向,下面是我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一些心得体会。《指南》和《纲要》一样,将幼儿的学习生活与健康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mw/22622/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