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励志人生 > 哲理文章 > 城郊农业发展思路

城郊农业发展思路

时间:2014-10-24   来源:哲理文章   点击:

【www.gbppp.com--哲理文章】

城郊农业发展思路(一):城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的思考

城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的思考

摘要 分析城郊农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城郊农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关键词 城郊;农业;产业结构;建议

长期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问题,通过政策扶持、结构调整等措施实现了大部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城郊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着交通便利、靠近城镇,信息发达等优势,但也因其有着特殊性,所以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怎样使城郊农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使农业发展上一个新台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 城郊农业的特点及现实问题

1.1 城郊农业特点城郊农业与所有农业一样,其总产值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较低,但仍然是大部分农民谋生的主渠道。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城郊农业具有以下特点:①交通、信息相对发达,农民就业选择的空间较大;②贫富悬殊较大,农民的致富愿望及期望值较高;③受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生活成本较高,家庭支付压力较重;④受城市扩张的影响,各种社会矛盾相对复杂多样且冲突激烈。

1.2 现实问题因为城郊农业的特殊性,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①农业发展面临人力资源“空壳”的尴尬局面。大量的劳动力外出务工,从事非农产业,步入城市居民的行列。这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结果;②农民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热情不高。由于农业的比较效益长期处于低水平,相当一部分农民特别是年轻一代农民已不安心于从事农业生产;③农村也处于“浮躁”之中。由于贫富悬殊较大以及城市扩容、工业占地,使一批农民因获的土地补偿而“一夜暴富”,刺激了农民“急富”心理的膨胀。“勤劳致富、安居乐业”的传统观念面临挑战。

2 城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误区”和问题

2.1 结构调整中存在的误区【城郊农业发展思路】【城郊农业发展思路】

2.1.1 满栽满插的误区。其本意是使耕地使用率和农民的收入最大化,但是,一方面,农产品“丰产不丰收”的现象并没有使农民增加收入。另一方面,永无休止的耕作,使土地地力和生态恢复能力严重下降,土地的产出也相应下降。

2.1.2 什么赚钱就种什么的误区。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直接指导或安排农民具体栽什么,错位越位行为使政府承担了许多不该承担的责任和风险,这样既费力又不讨好。

2.2存在的问题

城郊农业发展思路(二):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 建设社会主义

【城郊农业发展思路】

讲话提纲

一、切实提高对加快发展城郊型农业的认识

城郊型农业,是城市周边及连接城市的主要交通干线外延地区,紧密依托并服务城市,主要为城市提供鲜活农产品,同时提供生态、旅游、休闲产品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发展城郊型农业,可以促使农民自觉运用城市的各种优势,使生产要素在更大的范围内按市场导向进行配臵,在为城市提供有效服务的同时,提高效益,增加收入,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一)加快发展城郊型农业,是主动适应市场、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客观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买方市场的形成,农产品供求关系、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围绕市场需求,立足实际,以发展城郊型农业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资源配臵,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解决我区农业结构以及农产品的品牌、质量、加工、流通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是顺应形势,争取主动,全面提升我区农业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的客观需要。

(二)加快发展城郊型农业,是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难点在“三农”,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加快发展城郊型农业,通过重点发展城需型农产品生产,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提高农产品的优质率、商品率和市场占

【城郊农业发展思路】

有率,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对农副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需求,是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加快发展城郊型农业,是发挥农业比较优势、树立东营区农业新形象的必由之路。我区地处中心区,辖四镇、六个街道,有着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有着广阔的城市消费市场,有着较好的产业基础,发展城郊型农业比较优势明显,条件得天独厚,是做强做优农业产业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区依托地处城郊的独特区位优势,按照建设高效城郊农业的发展思路,我区城郊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现代农业呈现出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的势头,城郊区域经济发展已初具雏形。在保障城市农产品供应、优化农业结构、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区城郊农业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发展速度仍然滞后;主导产业尚未形成,发展规模分散弱小;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足,农业品牌意识不强;市场体系和专业合作组织不够完善,农产品流通不够顺畅;农村改革发展任重道远,农民持续增收困难,这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不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不相适应,与区委、区政府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的新的产业发展思路不相适应。

在看到困难和问题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我区具有许多发展

城郊农业的许多优势和机遇。一是区位优势突出。东营区作为东营市的中心城区,为胜利油田、石油大学、军分区和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活跃,为发展城郊现代农业提供了优越的现实条件。二是基础设施较为完善。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向周边农村辐射延伸,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逐步向农村覆盖,农村“水电路讯医学”等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为城郊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是经济条件基本具备。近年来,我区坚持以发展城市经济为主导,全区工业、服务业和民营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明显增强。四是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投入比例,巩固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五是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全区广大农民对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农村的巨大热情和对服务城市、融入城市、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强烈渴望,为城郊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六是发展机遇前所未有。作为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的中心区,正处于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即将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期,必将得到更多得关注和支持,必将会对发展城郊现代农业提供空前机遇。目前,我区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城郊型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

期,加快发展城郊现代农业已成为发展我区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城郊现代农业的重要性,认真把握和利用好这些优势,扎实有效地推进城郊现代农业发展。

二、发展城郊型农业的指导思想、思路目标和发展原则

(一)指导思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发展城郊型农业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村”为宗旨,以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发展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城乡生态环境水平为根本出发点,融入城市、连接市场、搞活流通,推行农产品品种优质化、技术标准化、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加工精深化、经营产业化,为建设现代农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思路和目标【城郊农业发展思路】

【城郊农业发展思路】

我区发展城郊型农业基本思路是:做大做强休闲观光、蔬菜、桑蚕、速生杨、水产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苗木、花卉等经济作物;引导发展特种种植养殖,实行多种经营,多业并兴,大力增强农业经济的竞争力和活力,逐步形成以城带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和农业健康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原则

我区发展城郊型农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坚持建设有重点,发展有层次,点上有精品,面上有规模,产品有优势,区域有特色,产业有档次,经营有效益。为此,必须遵循以下指导原则:

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把研究市场、适应市场、培育市场、开拓市场作为发展城郊型农业的首要任务,紧跟市场转,紧盯市场干,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2、坚持以增收为核心。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检验城郊型农业建设成效的主要标准和建设城郊型农业的核心任务,坚持农业供给目标与农民增收目标并重,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3、坚持改革开放、创新科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为城郊型农业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坚持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武装农民,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4、坚持培育主业、优化布局。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培育主导产业,发展拳头产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打破农产品生产格局的“小而全”,提高主导产品生产的“集中度”,逐步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带、产业区和产业链,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

5、坚持重点突破,梯度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错位竞争、定向发展,根据各镇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等条件选准发展突破点,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菜则菜。科学

城郊农业发展思路(三):2016关于加快推进城郊型农业发展的方案

一、明确思路,确定目标

紧紧围绕发展城郊型农业总体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园区建设为突破口,以示范带动为路径,按照“培育龙头、壮大规模、建立基地、带动农户、创建品牌”的思路,坚持以农业园区建设为主、省会近郊设施农业基地建设为辅的原则,实施“一廊两区”(在红旗大街南延线两侧建设设施农业长廊,在107国道东侧和京赞公路两侧分别建设设施农业区)战略,加大扶持奖励力度,加快培育建设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农业基地,促进以蔬菜产业建设为主的设施农业发展。要率先并加快省会近郊区域和公路、铁路沿线两侧设施农业发展。2016年完成因村镇、赵同乡和南因镇三个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扩建,其他乡镇依托优势完成各自建设任务。全县新增设施农业建设面积2万亩以上。

二、制定规划,培育龙头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连片发展的原则,依托红旗大街、107国道和京赞公路两侧区域的交通优势和北部乡镇的区位优势,制定“一廊两区”设施农业发展规划,设施农业长廊涉及红旗大街南延线两侧的马村乡、姬村镇、因村镇、北褚乡、赵同乡、槐阳镇、苏阳乡、东张乡,东部设施农业区涉及南因镇和宋曹镇,西部设施农业区涉及南佐镇和苏村乡,鼓励和引导农民适度集中连片种植,实现规模生产经营。年内因村镇、赵同乡、南因镇、姬村镇和马村乡各新建2500亩以上;槐阳镇、宋曹镇、东张乡和北褚乡各新建1200亩以上;南佐镇、苏村乡和苏阳乡各新建200亩以上;前仙乡、北正乡和黑水河乡各新建100亩以上(见附件1)。积极招引有实力的公司采取多种形式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利用其资金雄厚、信息渠道畅通和组织化程度高等优势,大力推进设施农业龙头园区发展,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强种植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建设,发挥合作组织作用,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应对能力,保证园区建设和设施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强化扶持,优化服务

金融部门要加大支农力度,适当放宽贷款条件,增加贷款额度,年内扶持设施农业贷款不少于3000万元。县政府今年安排设施农业扶持资金100万元,专项用于建设设施农业贷款贴息补助。农业部门要加强综合协调和技术培训,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快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充分利用农业推广体系和农业信息网络等现代手段,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和技术指导。相关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对发展设施农业涉及的道路、用水和排灌等基础设施建设,要给与优先扶持。

四、加强考核,完善奖惩

县政府制定专门的设施农业发展扶持和考核奖惩办法,分别在6月份和12月份组织政府督查室、农牧、财政等部门对各乡镇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考核验收,对完成或超额完成建设任务的乡镇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奖励资金;对工作进展迟缓、完不成任务的乡镇给予通报批评,并处罚金(见附件2)。

五、加强领导,广泛发动

为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力度,推进我县设施农业向纵深发展,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农牧、财政、发改、水务、林业、农机、国土、气象、交通、供电、金融等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设施农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全县设施农业发展的指挥调度。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牧局,具体负责设施农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和督导落实。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机构,明确专人,切实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加大组织领导、协调服务和政策扶持力度,采取强有力措施,保证设施农业发展取得明显效果。要通过媒体宣传、外出学习参观、技术培训、典型引导等形式,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发展设施农业的认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设施农业建设,凝聚设施农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以上这篇关于加快推进城郊型农业发展的方案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能够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范文尽在:工作计划,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第一公文网网,谢谢。

城郊农业发展思路(四):2015品牌农业为*农民增收

近年来,**在农业结构调整中,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线,依据县情,积极争创农业品牌,加快发展优质农产品。2015年,对现有的“***”精制菜、“**”茶叶、“**”韭菜、“**绒蟹*4个产品新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品牌农业的实施,给农民带来了实惠。2015年全*实现农业总产值14.5亿元,比上年增长4.5%。农业有效增收2亿元以上,全县农村百户调查资料表明,农民人均从农业得到纯收入774.1元,比上年增加73.4元。*

一、基本概况**地处合肥市东南郊,东北面临**与*和*镇隔河相望。西北面与*镇毗邻,南面与*乡接壤。*路和*路构成东西南北交通干道,镇域面积2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980亩,辖9个行政村,103个村民组,3300个农户,总人口2.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5万人,农业劳动力7000人,农业在全镇经济中占有重点份额。近年来,在郊区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书记*镇长*等党政班子成员带领全镇干群紧紧围绕“以培育区域特色为方向,以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以科技应用为关键,以示范引导为抓手”的农调思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根据本镇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和岗圩并存的特点,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在*重点发展蔬菜种植业、家禽、畜禽水产养殖业,在岗区突出奶牛、苗木花卉业,使全镇农业生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态。目前,全镇已拥有了***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等特色农产品已初具品牌效益,*****等特种养殖业发展日益红火,***等种植业也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农调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益。二、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做法与经验近年来,一是制定低站槛甚至没门槛等优惠政策,采取引资入镇的方式,相继建成了******百亩**苗木基地和***花木场等花卉基地。带动了全镇众多农户走了苗木花卉种植致富路,涌现出了以***等一大批苗木花卉种植致富带头人。二是加大农调投入。全镇投入资金***万元,已建成了***农业科技园等四个蔬菜种植基地、**垂钓中心等两个水产品养殖基地和**苗木花卉中心等三个苗木基地,带动了全镇畜禽、花奔等“六人支柱”产业的快展发展。三是重点扶持大户。为种养殖大户提供信息服务、技术辅导,帮助大户解决资金困难和问题,通过扶持全镇已拥有各类养殖大户50户。四是采取公司+农户、基地+农户、大户带农户、协会+农户等形式,全方位促进和推动全镇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五是强化技术服务。镇成立社会化服务中心、农技推广站,村村配备农村技员,全面指导和服务于农调工作。三、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状况全镇现有***等近10个农业特色产品。一是合肥草制品工贸联营厂近年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系列产品远销日本等东南亚国家,内销席畅销二十几个省、市和地区,同时带动本镇及周边乡镇农户种植蔺草。并辐射到肥西、长丰、寿县等地。种植面积已达到一万亩左右。二是老谷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解决农民卖鸭难和下岗职工就业难为经营宗旨,大力开发樱桃谷白鸭绿色食品系列,带动全镇家禽养殖业的发展。三是*奶业公司逐步发展壮大,生产牛奶质好、味美、价廉、营养丰富,吸引了市牛奶厂在*设点进行牛奶收购,为*养牛专业户卖奶提供了方便。四是利用本镇城郊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本着服务城市、依托城市的原则,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年蔬菜上市量在**吨左右。五是加快果林基地建设。在义兴村建成二百五十亩油桃、雪枣基地,目前长势良好,明年可丰产丰收。四、农业中介组织发展情况全镇目前已成立了养猪、养奶牛、养鸭协会,形成了***等一批农民经纪人队伍。带动和帮助农户科学种植养殖,为农民提供技术辅导,同时帮助农户跑信息,跑市场,找销路,彻底解决农户生产的后顾之忧,被当地群众感激地形容为“农民兄弟背后一堵倚不倒的墙”。五、下一步发展思路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充分利用大城市的市场、科技、人才、信息优势和镇区的资源、区位、服务优势,以国内外中高档消费人群为目标市场,以生态农业和无公害绿色食品为发展方向,以农业科技化、市场化为手段,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积极发展龙头企业+农户、专业大户+农户、专业村+农户、科技园区+农户等多种形式的经营组织形式,大力培育无公害蔬菜、三元杂交仔猪、肉鸭、水产、苗木花卉、蔺草等产业链,努力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程度和组织化水平,推动全镇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通过几年的努力,力争建成一个无公害蔬菜专业村;一个三元杂交猪养殖专业村;一个肉鸭养殖专业村;一个苗木花卉专业村;一个蔺草种植专业村。培育各类专业大户300户。具体是:以**草制品工贸联营厂为龙头,带动全镇蔺草种植业的发展;以***奶业公司为龙头,带动全镇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以***苗木花卉中心为龙头,带动全镇苗木花卉种植业的发展;以**垂钓中心为龙头,带动全镇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以**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全镇家禽养殖业的发展;以**科技园、**蔬菜基地为龙头,带动全镇蔬菜种植业的发展;以**养猪厂为龙头,带动全镇畜禽养殖业的发展。

城郊农业发展思路(五):2016审计局三联三送三促进实施方案

根据南发[2016]13号文件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巩固和扩大我县近年来开展的“民情家访”、干部下基层活动成果,进一步组织和动员广大干部下基层访民情、办实事解难题、增才干树形象,提前融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经局党组研究,决定在我局深入开展以领导联点、部门联村、干部联户,送政策释民惑、送温暖聚民心、送服务解民难,促进干部作风转变、促进干群关系和谐、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为主要内容的“三联三送三促进”下基层活动,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总要求,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为核心,切实增强本局机关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通过联点联村联户的方式,引导本局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以转作风、提能力的新成效推动发展,以办实事、解难题的实际行动服务群众,进一步营造和谐稳定、干事创业的发展氛围,促进审计工作为我县加快构建核心增长极重要战略支点、全力实施“三年倍增计划”凝聚力量、夯实基础、提供保障。

二、主要目标

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群众路线、坚决改进作风”的目标,组织引导本局机关干部勇于下到农村基层一线,下到矛盾突出地区,下到产业发展现场,转作风、接地气、摸实情、解难题,通过活动深入开展,力争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实效:

1、改进工作作风。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县委“36条”要求,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自觉抵制、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着力解决干部作风不实、不正、不廉等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各项为民务实清廉制度体系。

2、提升干部能力。要引导广大干部重心下移、一线锻炼,不断提升调查研究、掌握实情的能力,提升依法办事、运用政策的能力,提升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提升担当负责、务实创新的能力,努力争当新时期“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3、密切干群关系。要坚持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切实摸清群众脉搏,找准工作着力点和侧重点,主动服务群众,增进干群感情,办好惠民实事,以为民服务的新举措、新成效取信于民、赢得民心。

4、加强组织建设。要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着力抓好软弱涣散班子整治、“三类村”整改和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帮助基层党组织整改提高、晋位升级,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5、促进社会和谐。要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密切关注各类安全隐患,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被动接访为主动询访,变等待解决为现场处理,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6、推动发展升级。要严格落实“2+6”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动员广大干部主动深入到重大重点项目推进、招商引资、房屋征收、产业发展等工作一线,帮助基层用好用活政策,优化产业结构,破解发展难题,用实际行动服务发展升级、小康提速。

三、参加人员

本局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

四、联系服务对象

按县确定的联系点,重点关注贫困家庭、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房屋征收户、生活困难职工以及上访户等人员群体。

五、活动内容

1、建立“三联”机制。一是局领导联点。科级领导干部确定1个联系点,每月至少深入联系点开展1次工作;二是挂点联村。局按照挂乡包村、扶贫帮困等工作安排,联系帮扶1个以上的村(社区),局成立下村包扶工作队,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三是干部联户。深入开展民情家访和结对帮扶活动,确保每户困难群众都“有人访、有人帮”。

2、明确“三送”任务。一是送政策释民惑,广泛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县域发展形势、涉农法律法规知识和惠农民生政策,帮助群众正确理解、真心拥护、自觉执行政策,明晰县加快发展、进位赶超方向;二是送温暖聚民心,贴近群众生活,倾听群众心声,关心群众疾苦,解决实际困难,与基层群众冷暖同受、甘苦共享,凝聚发展合力;三是送服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lz/70945/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