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励志人生 > 哲理文章 > 雨打梧桐悄无声

雨打梧桐悄无声

时间:2014-10-18   来源:哲理文章   点击:

【www.gbppp.com--哲理文章】

雨打梧桐悄无声(一):雨打梧桐秋意起1

雨打梧桐秋意起

南闸实验学校 初三2班 刘楠 指导老师:华孝东

晚风轻拂黄昏的面颊,撷走夕阳的余热,时间,像这秋日里的一片落叶,悠悠的晃了一下,缓缓地旋落而下。

窗外的闲云一点点堆叠,秋雨的力量一点点攒聚,翻书声划破静谧,我搁下手中的笔,抬眼望见天边那一簇簇乌云,微笑、闭目、等雨。

“嘀嗒,嘀嗒”,轻细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发出微弱的声响,但在周围的一片寂静中,竟显得尤为清晰。秋雨就这样踩着自己的节拍,不缓不急地来了。她不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柔柔弱弱,让人无从察觉,亦不像夏雨一样呼啸猛烈,一雨则倾盆,直打得人无处躲藏,而是以一种优雅的步调,踏入了生命里。她的步伐,不似年少气盛的孩子,浮躁轻狂,更不似年迈的老人,步履蹒跚,而是如一位成熟的中年人,不急不躁,踏实稳健。

树枝摇曳,梧桐叶经过秋色的晕染,在冷清的色调中,凸显着热烈的色彩,或璀璨,或炽热,都在袭骨的清冷里,喷薄着最后一抹生机。细密的雨丝缠裹着这好胜的生灵,顺着茎干,浸入黝黑的土壤,即使不能喷涌着灌溉,也要用点点滴滴去滋润。

“噼啪,噼啪”,豆儿大小的雨点扑向大地,秋雨的高潮被此起彼伏的拍击声掀起。静寂里,奏起了激昂的交响乐,大自然把一个个凌乱的音符紧密的排列,连贯成曲,时而婉转,时而高亢,乐声在时空里盘旋,融进清新舒爽的空气里,在耳畔回荡。心仿佛浸泡在纯澈的水里,洗涤过后,干净明朗。

不觉已入夜,桐叶的灿烂隐入了茫茫黑暗中,但我眼前好似分明能看到,那晶莹的雨珠在欢脱地蹦跳,那鲜红的梧桐叶畅快的欢笑,连叶梢都在微微地颤动。玉珠般圆润的雨,肆意的迸溅着,把他们从天际带来的活力迸发出来,成就这一抹惊鸿。落单的雨点兀自拍打残叶,是曲中清脆的跳音;汇聚而成的雨珠调皮的滑落,是曲中灵动的滑音;瀑布样的雨帘随风扑打在树的每一寸枝干,每一片树叶上,奏成了整曲的主旋律。万般雨声完美的融合成一体,全然不是纷乱嘈杂的,反倒不甚和谐优美。

我沉醉其间,都道秋是萧索的季节,秋寒乍起,草木凋零;都说秋雨是无情的兵刃,刺穿残花败叶,凄凉了人心。其实不然,与其哀叹明日的悲惨命运,不如绽放此刻最辉煌的精彩;与其细究它的冰冷无情,不如去与它热情活泼的一面会见。

闲倚在座椅间,台灯橘色的柔光照明着房间的一隅,在清凉的秋夜里,携着丝缕暖意。淅淅沥沥,雨声轻缓下来,接近尾声„„

忆一季秋,记一场雨,思索间已置身冬日了,窗外的梧桐已经光秃一片,在冬日的慵懒的阳光里,翘首远眺着天边,它是否同我一般,盼望着下一季秋天?

雨打梧桐悄无声(二):心上之秋,可谓之愁

1. 离人心上秋,是穿越千年的愁

词人吴文英有一句诗说的极好,“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大学时每每读书读到此处,便不由得怦然心动。是什么样的愁,能如此清冷,如此销魂,如此令人黯然神伤,而离人心上的秋,又该是怎样的萧索,怎样的殇乱,怎样的令人无可奈何!

诗人描述秋天,往往是带着一丝悲意。即便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是满目金黄的季节,是饱满喷香的季节,仍然不能扭转人们心中难以遮掩的那丝悠凉。【雨打梧桐悄无声】

李清照写秋,写的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柳永写秋,写的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晏殊写秋,写的是“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雨打梧桐悄无声】

自古文人便多情而敏感,高傲而骄矜,偏偏在君王专制的漫长岁月里,骄矜是最要不得的品质,因此文人被贬,仕途不顺的桥段屡屡在历史的长河里上演。【雨打梧桐悄无声】

于是,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们,将心中的悲郁全部寄托于山水草木离愁爱恨里,在风格各异却句句悲凉的诗句中,做着一场又一场不情不愿的平生大梦。

而深闺妇人,倘若心思稍机敏多情些,即便有幸能红袖添香、赌书泼茶,也鲜有彻头彻尾的欢喜安乐。生活的贫苦、战乱的颠簸、相思的困窘,都一一被映衬在凄凄惨惨的秋风秋雨里,点点滴滴的惊动都难逃那声悠凉哀婉的叹息。

2. 诗人笔下的秋之意象

正如同春光是藏在春水、春草、春花、春月等具体物象里,秋意也如同遮遮掩掩的美人,是隐身在秋风、秋雨、秋月、秋声里的。

农人常说“一叶知秋”,想必秋天是从那夜风雨后青石街角故园阶前的那片落叶开始的吧。秋叶落,秋花残,秋情深,秋痕重,而重情的人,往往对秋之残叶也会心生怜惜。所以李商隐会写下“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的绝美诗篇。

除了秋叶,秋风落照亦是有惊心动魄的美。“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想象着山水汤汤的村墟里,晚归的农人挥鞭吆喝驱赶着慢吞吞的牛羊,四角里升起朦胧雾霭,而远处夕阳晚照残留着一抹微红,偶尔有飞鸟扑簌簌急速掠过,仿佛划破了风,划破了宁静,也唤醒了你的乡愁。

当乡愁骤起,你害怕的还有秋声,夜里雨打梧桐的淅沥,雁字回声的颤栗和江流日夜奔涌的磅礴,每一处令人黯然销魂的声响都是你挥之不去的愁绪。

【雨打梧桐悄无声】

温庭筠有诗写的最好,“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原来情到深处,蜡泪悄然低落的无声无息,也会变成心中暴风雨的序曲。这是秋的神伤,是秋的灵魂,也是秋的迷人之处。

3. 当诗人走向豁达

中国士大夫的精神归处就如范仲淹那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们大致会有两种结局,一种是在朝为官,得志也好卑微也罢,官职再小也要为百姓谋得一分福利,另一种是怀才不遇隐居山林,在山水中纵情高歌,抒情寄志,过完豁达而安逸的余生。【雨打梧桐悄无声】

王维就是山水诗人中最著名的一位,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举世闻名,其恬淡豁达的生活态度也为人所艳羡。他曾在秋日里写下“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他享受着孤独,在寂寞中品味着禅意,真正达到了士大夫精神的最核心——天人合一。

秋天其实是人生安顿的开始,经历了春之繁荣夏之热烈,秋日的归于平静才最能令人反省自身,从而达到灵魂的最深处。所谓此心安处是吾乡,只有历经嘈杂后的安宁,才是心能抵达的地方。

而文人的豁达,也多半是经历了黯然神伤之后才可以看透的世故。这种世故是对身心的驰骋,是对世俗的包容,也是对曾经沧海的放手。

所谓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真正的豁达。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lz/69419/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