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教学方法 >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时间:2017-02-18   来源:教学方法   点击:

【www.gbppp.com--教学方法】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一):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教案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从社会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目标:

培育当代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引导青年学生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或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五四运动距今已经95周年了。请同学们谈谈五四运动的精神是什么? 答案: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五四运动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到了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下面就具体介绍一下本节课内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讲授新课: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凝练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不仅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而且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这八个字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建设现代社会的根本价值遵循。

自由: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追求

自由,是人类向往和追求的一种美好价值形态,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追求。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真正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而是可以自由地做正确的事情”;从“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到“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的有意识的活动”,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类对自由的认识和追求。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日起,就将实现和维护人民的“自由”作为己任。党的七大将“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作为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后,《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以及宗教信仰自由,通信自由等诸多自由。

自由,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己的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自由”,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社会成员在经济上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政治上共同享有平等权利,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享有最广泛的自由权利。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合法权益。

平等;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准则

平等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理想状态,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准则。从“不患寡而患不均”到“等贵贱、均贫富”;从“平等就是穷人不占富人的便宜”到“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类对平等的认识和追求。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日起,就将建立人人“平等”的新社会作为己任。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就提出消灭 “社会的阶级区分”。《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鲜明地提出保障人民的各种民主权利,承认妇女平等权利等。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条例法规,都规定人民在法律上、政治上一律平等。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宪法,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平等,是指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主要包括权利平等、机会平等以及结果平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平等”,是通过平等的社会机制和价值引导,既保障公民个人享有平等的权利,也保障每个人基于社会贡献所要求得到的权利、利益和尊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公正: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

公正,是古往今来千百万人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到“铲除特权”、“天下为公”;从“各尽其职就是正义”到“正义是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类对公正的认识和追求。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日起,就将实现和维护社会“公正”作为己任。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公私兼顾”、“劳资两利”以及“城乡兼顾”等思想。邓小平同志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强调“必须坚持维护公平正义,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 公正,即公平、正义,“公平”主要指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以及分配公平等,“正义”主要指制度正义、形式正义以及程序正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公正”,是加快建立以权利公正、机会公正、规则公正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从而在更加公平正义的基点上造福全体人民。

法治: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保障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保障。从“一民之轨,莫如法”、“法者,宪令着于官府,赏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到“立法之业,益为政治上第一关键”;从“法律是一切人类智慧聪明的结晶”到“法治意味着,政府除非实施众所周知的规则,否则不得对个人实施强制”,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类对法治的认识和追求。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日起,就将实现国家和社会的“法治”作为己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了宪法、土地法、组织法、行政法、选举法、刑法、婚姻法、经济法、劳动法等一系列的法律体系,以及较为系统的司法体制和机构。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的法治思想与我国的法治实践相结合,奠定了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执政”的要求。党的十八大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法治,即法的统治,与人治、德治相对。法治主要包含形式意义的法治和实质经济法、劳动法等一系列的法律体系,以及较为系统的司法体制和机构。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的法治思想与我国的法治实践相结合,奠定了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执政”的要求。党的十八大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法治,即法的统治,与人治、德治相对。法治主要包含形式意义的法治和实质意义的法治。形式意义的法治,强调“以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实质意义的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法治是形式意义的法治和实质意义的法治的统一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法治”,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通过建立健全全社会学习、遵守、维护、运用宪法法律的制度,始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让遵法守法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自觉的行为习惯,让人民群众在法治社会中享受到自由、平等和公正。

总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价值追求,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属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价值追求,它们一定会内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一定会外化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积极行动。

教学总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精华,我们对传统文化应坚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态度,坚持自我纠正、自我更新的做法,强化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凝聚人心的力量,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我们不能数典忘祖,而要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努力培养实现中国梦的优秀人才。

一个民族、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历史悠久、拥有独特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发展大国,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青春梦和中国梦是共融的。作为当代青年,要有理想、肯担当,主动到艰苦的环境中锤炼自己,为了目标和理想顽强拼搏、不懈奋斗,争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2

一、 自由

由自己作主;不受限制和拘束。《玉台新咏·古诗》:“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中》:“今方权宦羣居,同恶如市,上不自由,政

出左右。”

二、平等

世界著名的文学家萧伯纳一次到苏联访问,在街头遇见一位聪明伶俐的小姑娘,就和她一起玩耍。

离别时对小姑娘说:“回去告诉你

妈妈,今天和你玩的是世界著名

的萧伯纳。”不料那位小姑娘竟学

着萧伯纳的语气说:“你回去告诉

你妈妈,今天和你玩的是苏联小

姑娘卡嘉。”这件事给萧伯纳很大的震动,他感慨地说:“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成就,他在人格上和

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三、公正

出处:《 荀子·正论》:“故

上者下之本也??上公正则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易直矣。”《 史记·伯夷列传》:“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朱子语类》卷二六:“只是好恶当理,便是公正。”

四、法治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实质是依法办事。“有法可依”

法办事的前提,

法必严”是依法

的中心环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法必究 ”是依

事的保障。

是依“执办事“违法办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三):2016三个倡导心得体会

三个倡导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反映中国社会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利益,实现强国梦的现实意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习三个倡导心得体会

三个倡导心得体会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与战略要求,并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三个倡导”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所崇尚的一系列基本价值理念,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社会理想、行为准则,体现了对国家、社会、个人不同层面的价值要求,是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遵循。“三个倡导”虽然只有短短12个词24个字,但内涵丰富、意蕴深刻,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将其丰富内涵、深刻意蕴、时代气息、中国特色分析透彻、论证清楚、阐释全面,既是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也是这些价值理念能够深入人心、得以广泛践行的重要前提。

“三个倡导”,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所追求的系列重要价值理念,同时也为进一步凝练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留下了广阔的理论空间。当代中国,只有“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真正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愿望。

三个倡导心得体会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利益机制使得人们对物质享受倾注了巨大的精力和热情,趋利主义、物质主义思想逐渐盛行。同时,社会大转型期间出现的种种问题与矛盾,以及随着社会的开放,意识观念的多元化,传统价值观正经受到极其严峻的考验。在这样的情况下,十八大报告提出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即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倡导”的表述,确立了国家、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公民的行动指南,能够产生友善的亲和力、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

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国家是国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国富民强,是整个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其核心和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样也是中华民族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它是发展中的中国与其他先进国家接轨的必然要求之一。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体现,是社会各阶层团结协作,社会和平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在社会层面,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彰显了社会风尚风貌的时代要求,是现代社会应当树立的基本理想信念。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来自于对自由的尊重。自由与民主是相辅相成的,对自由的保障,能够更好地发展和健全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的利益。有人说,平等和公正是对普遍自由的一种维护。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共同享有发展成果的权利,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不受特权的制约。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公正”的根本保障。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价值观最基本的主体是个人,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作为中国人,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祖国,有国才有家,国强才能民安民康民富民乐。敬业是体现一个人责任心的基本要求,热爱自己的岗位,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才可能为国家,为社会,为家人,也为自己创造未来。诚信、友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坚守的道德底线。在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在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冲击主流价值观的当今,这一倡导的提出,指明了个人道德行为应当追求的正确方向,有利于营造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社会风气。

“三个倡导”用通俗易懂,又亲切入理的表述方式,指导着国家、社会和每一个中国公民的日常行为准则。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以致用,从自身做起,从最基本的方面做起,用24个字规范自己的行为。有句话说的好:“你是什么样的,中国就是什么样的。”只有当我们每一个人都端正价值观,恪守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才能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安康的中国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利益机制使得人们对物质享受倾注了巨大的精力和热情,趋利主义、物质主义思想逐渐盛行。同时,社会大转型期间出现的种种问题与矛盾,以及随着社会的开放,意识观念的多元化,传统价值观正经受到极其严峻的考验。在这样的情况下,十八大报告提出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即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倡导”的表述,确立了国家、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公民的行动指南,能够产生友善的亲和力、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

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国家是国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国富民强,是整个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其核心和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样也是中华民族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它是发展中的中国与其他先进国家接轨的必然要求之一。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体现,是社会各阶层团结协作,社会和平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在社会层面,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彰显了社会风尚风貌的时代要求,是现代社会应当树立的基本理想信念。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来自于对自由的尊重。自由与民主是相辅相成的,对自由的保障,能够更好地发展和健全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的利益。有人说,平等和公正是对普遍自由的一种维护。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共同享有发展成果的权利,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不受特权的制约。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公正”的根本保障。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价值观最基本的主体是个人,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作为中国人,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祖国,有国才有家,国强才能民安民康民富民乐。敬业是体现一个人责任心的基本要求,热爱自己的岗位,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才可能为国家,为社会,为家人,也为自己创造未来。诚信、友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坚守的道德底线。在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在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冲击主流价值观的当今,这一倡导的提出,指明了个人道德行为应当追求的正确方向,有利于营造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社会风气。

“三个倡导”用通俗易懂,又亲切入理的表述方式,指导着国家、社会和每一个中国公民的日常行为准则。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以致用,从自身做起,从最基本的方面做起,用24个字规范自己的行为。有句话说的好:“你是什么样的,中国就是什么样的。”只有当我们每一个人都端正价值观,恪守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才能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安康的中国梦。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四):2015从社会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凝练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不仅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而且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这八个字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建设现代社会的根本价值遵循。

自由: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追求

自由,是人类向往和追求的一种美好价值形态,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追求。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真正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而是可以自由地做正确的事情”;从“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到“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类对自由的认识和追求。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日起,就将实现和维护人民的“自由”作为己任。党的七大将“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作为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后,《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以及宗教信仰自由,通信自由等诸多自由。

自由,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己的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自由”,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社会成员在经济上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政治上共同享有平等权利,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享有最广泛的自由权利。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合法权益。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平等: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准则

平等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理想状态,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准则。从“不患寡而患不均”到“等贵贱、均贫富”;从“平等就是穷人不占富人的便宜”到“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类对平等的认识和追求。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日起,就将建立人人“平等”的新社会作为己任。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就提出消灭 “社会的阶级区分”。《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鲜明地提出保障人民的各种民主权利,承认妇女平等权利等。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条例法规,都规定人民在法律上、政治上一律平等。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宪法,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315296/

推荐访问:法治公正黑板报 法治公平公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