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教学方法 > 浪淘沙令

浪淘沙令

时间:2018-11-29   来源:教学方法   点击:

【www.gbppp.com--教学方法】

第一篇:浪淘沙令

浪淘沙令教案

《浪淘沙令》教案

李煜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虚实对比的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表达亡国后的凄凉心境。

2、理解意象抒发情感的方法及有关的艺术手法表达感情的手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意象抒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教学方法 三学一教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千多年前,秋风中的西楼。一个帝皇,一个亡国的帝皇,在漫天萧瑟的梧桐叶中吟成一曲千古绝唱《虞美人》,也正是透过这忧郁、悲怆的词句,我们首次看到了李煜那张孤寂的脸。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李煜的另一首词,再次走入他的悲情世界。

二、作者简介

【浪淘沙令】

李煜(公元937-978),字重光,是末位帝王,故又被称作南唐后主或李后主。24岁即位南唐国君,当时南唐形势已岌岌可危,他却委曲求全,纵情声色。公元975年,在他39岁时,南唐被灭,李煜被俘虏、解押到宋都汴京,过了两年多的囚徒生活,最后被宋太宗派人赐毒酒而死。

李煜的词现存约32首,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

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 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当中的杰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他在这一时期表现出来的忧患意识,为词体注入个人和国家之感,拓展了词的艺术境界,开拓了词的抒情深度。

二、目标展示

1、体会作者虚实对比的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表达亡国后的凄凉心境。

2、理解意象抒发情感的方法及有关的艺术手法表达感情的手法。

三、自学指导(一)

(齐声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这首词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用词中的一个字来表现,即找出词眼。)

为什么而“寒”?为了体现这种寒,作者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

明确:

1、原因:

冷雨敲窗,春意将尽——天寒

罗衾不耐五更寒——身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心寒

——这些原因归根究底是作为亡国之君而产生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浪淘沙令】

2、意象:【浪淘沙令】

潺潺冷雨,阑珊春意,无限江山,流水落花。

潺潺冷雨,阑珊春意,烘托了词人落寞的心境;江山多娇,无限美好,可惜已沦落在北宋的铁蹄下;绵绵怨恨像悠悠春水,一腔愁绪如满地落花。

点拨拓展

1、雨——烘托悲凉的心境:

“细雨梦回鸡塞远”,“寒蝉凄切,骤雨初歇,都门畅饮无绪„”, “惊风乱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布衾多年冷似铁,雨脚如麻未断绝”。

2、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无尽哀伤与愁怨。

“间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3、落花——好景不长、青春易逝、人生苦短、好事难再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四、自学指导(二)

(悲凉的心境深重而无解,“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表明了这一番感受是在梦醒之后产生的。)

再读诗歌:作者先点景,再点观景的人,最后点出做梦,这样的表述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明确:

五更时分,门帘外,细雨滴落,这是梦后事;忘却自己的身份,一晌贪欢,这是梦中事。潺潺细雨、阑珊春意、阵阵寒意惊醒了词人,使他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境况中来。作者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写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而梦里梦外的虚与实对比更清晰地揭示了现实境况的凄凉和悲惨。

五、合作释疑

(尽管留恋梦里那一刹那间的快乐,但现实终归是现实,无法再回归,那么如何来排遣内心的悲伤呢?“独自莫凭阑”。)

对于这个“莫”字,有两种解释,P57 第3题。

明确:

两种理解都通。

“莫凭阑”,是因为作者有凭阑的经历,知道凭阑之后会让自己感到伤心,所以才劝自己不要再去凭阑。表达了词人对亡国的深深悔恨和对故国难回的深沉悲哀以及现实的无限凄凉之情。【浪淘沙令】

但理解为“暮凭阑”更好。理由如下:第一,这首词从时间顺序来看是由黎明写到黄昏,作“暮”字比较自然,而且与下文“无限江山”相连贯,“江山”在望,别易会难,正是凭阑时所见所感;如果说不要凭阑,却又说“无限江山”,上下文就有点不接气了。第二,从声调音节来看,一句词用“独”、 “莫”两个入声字,显得十分急促,听起来不美;不如连用 “自”、“暮”两个去声字,反而显得心情格外沉重。第三,这凭阑所见到的“无限江山”并不属于自己所有,这才有了下文“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感叹。这样理解,似乎更顺理成章,更深刻,更显得悲怨凄凉, 也显然比“不要凭阑”更有意境。

最后,词人以生动的比喻,进一步把复杂的感情推向高潮,落红逐水流,春光已逝去,好景一去不复返。从前在“天上”过着自在自由的帝王生活,而今在“人间”却是暗无天日的俘虏生活,一天一地,差别是何等巨大!让人回味。

六、总结

1、艺术特色

1)对比

欢乐与痛苦,天上与人间,梦境与现实。

2)倒叙

先写梦醒,再写梦境。

2、李后主因有赤子之心,所以情真意切,表达出亡国之苦,真挚动人。且能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传达出人类共有的情感体验。如“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等。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内容浅薄,即使寄寓一点怀抱,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所以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

七、当堂检测

背诵本词。

八、板书设计

梦醒 梦中 倒叙、虚实结合

【浪淘沙令】

寒——亡国被囚 莫凭阑

流水落花 悲伤、无奈

九、教学反思

第二篇:浪淘沙令

宋词《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拼音及解释整理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làngtáoshālìngliánwàiyǔchánchán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李煜

liánwàiyǔchánchánchūnyìlánshānlǐyù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luóqīnbùnàiwǔgēnghán

罗衾不耐五更寒。

mènglǐbùzhīshēnshìkèyīshǎngtānhuān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dúzìmòpínglánwúxiànjiāngshān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biéshíróngyìjiànshínán

别时容易见时难。

liúshuǐluòhuāchūnqùyětiānshàngrénjiān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一、原文译文

二、词句解释

第三篇:浪淘沙令

李煜《浪淘沙令》教案

高二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第 1 页 共 3 页

第 2 页 共 3 页

第 3 页 共 3 页

第四篇:浪淘沙令

浪淘沙令赏析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赏析

这首词是李煜降宋后被掳到汴京软禁时所作的,表达了对故国、家园和往日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反映出词人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的凄凉心境。 词的上片,以倒叙起始,描写梦醒之后的所闻:帘垂夜深,潺潺的雨声透过帘栊,不断地传入耳中;眼看那美好的春光,在这潺潺雨声的伴和之下,即将成为过去。词写晚春深夜,雨声潺潺,表现出无限惜春、伤春之情,环境是清苦的,情调是凄楚的。特别是这“春意阑珊”,既是眼前节令的实况,又是国家衰亡个人的生命亦即将完结的象征。五更的寒冷,即使身盖罗衾,也抵挡不住,忍耐不了。故“罗衾不耐五更寒”,是在写梦醒后之所感。这“感”,首先是感觉到五更时天气的奇寒,而这样的奇寒,又是通过“罗衾不耐”来表现的。这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借外物以抒写王观感受的艺术手法。上片前三句和后两句是采用倒装句法,为使梦中之欢和醒后之悲,两者相反相成,互为映衬,从而造成心理时空上的转换和交替。以实写之现实愁苦来造成反差,引导出虚拟之梦境欢娱,以突出自己被俘之“客”身,竟要作“贪欢”之美梦的潜意识活动。梦是潜意识的心灵投影,梦是自由而模糊的感情联想。词中正是通过“梦里”的“贪欢”,把词人内心深处虽然微弱但却顽强、不甘心死亡的生存意志艺术地表现出来了。

词的下片,起曰:“独自莫凭栏”。“独自”,说明词人的孤独;“莫凭栏”,则是因为凭栏远眺,是为了要看到昔日的宫阙阁楼,以满足思念故国之情,然而,汴京距金陵甚远,中间有“无限关山”的阻隔,因而只能是欲见不得,徒唤奈何而已。更何况这“无限关山”,也不再是南唐的国土,而是宋朝的属地,看到这已经沦丧的国土和易主的江山,岂不是只能增加心中的悲苦吗?所以,“莫凭栏”,不是词人不想凭栏,而是不能凭栏,是为避免思见故国而勾起无限悲苦所采取的一种强制行动,这种心绪实际上更为凄楚、更为悲凉。以“流水”、“落花”、“春去”等自然规律的不可逆转,来反复暗喻南唐的灭亡和欢乐的消逝。“天上人间”一声呼唤,正透露了其内心世界生与死的矛盾情结,也就是一种绝望者的希望。其实,对死的恐惧也就是对人生的清醒认识。词人多么留恋这美好的人世间啊!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501381/

推荐访问:浪淘沙令王安石 浪淘沙令教案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