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教学方法 > 课改心得体会

课改心得体会

时间:2014-02-24   来源:教学方法   点击:

【www.gbppp.com--教学方法】

课改心得体会(一):我的课改心得体会

我的课改心得体会

马嘴小学:韦启新

新课程改革似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课堂,使沉闷的课充满了活力。从学校开始课改至今,我们一路摸索。从在网上观看学习新的课改模式,到綦江考察学习。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中,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了课程改革对我们学生学习的效用,对我们教师而言更是一次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颠覆性的改变。对我来说,课改之路尽管艰难曲折,但我从中认识到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的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我校确立了“目标明确,自学检测,合作攻关,课堂训练、强化矫正”的四段七步式课堂教学模式。在一期的摸索下,我欣喜的发现学生自主能力增强了,动手动脑能力也不断增加...

‘四段七步式’实施变化最大的是学生,学生有种“我的课堂我作主”的主人公精神。在教学过程上突出让他们亲身体验“学数学”的过程,在教学中,他们可以采用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形式就为学生创造提供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每位充满个性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学习自由,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从而得到充分的发展。即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相比以往的传统课堂,学生做事,学习都变得主动积极多了,因为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事情做,自学,自测,生教生,带着问题倾听老师的点拨,练习,发现问题,矫正。每个学生都有事干,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价值,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课堂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只是在传统教学当中他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课堂上,学习上找不到任何成就感。在‘四段七步式’教学模式下,尤其是小组内的建设,一对一,师徒结队,兵教兵,共同提升,学生不会再为一道一无所知的问题而发愁,也不会再担心因一时的失败遭抛弃,老师的鼓

励是他们进步的动力,学生的互勉是他们不放弃的见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乐意去学,相信他就一定会学好。

课堂就是互动的课堂,课堂上教师不再是演讲者,他只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生的表现,学生也不再是听众,他们亲身体验“学数学”的过程,一堂课下来,比我自己一味地讲解,学生只管记忆,效果好得多,这样教学,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那是相当的活跃,完全脱离一个学生的被动、被指挥的角色,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并把自己对新知识的感悟及时地表达出来,这非常有助于把学生的发散思维集中起来,及时纠正部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偏颇,所以课堂上同学们都积极发言,看似乱哄哄,实际是在教师的调控和学生的自律中的有序。

【课改心得体会】

"四段七步式教学法"是在课程改革基础上提出的符合我校教育教学实情的一种教学模式,带有鲜明的"本土"特色和深深的个性烙印。我感觉它的最可贵之处在于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而不是被动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而不是被动解决问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由单一接受到发展创新的根本转变,实现了教师由知识的传承者到创新人才的催生者的角色换位。不过‘四段七步式‘教学法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完善,学生也需要时间来养成良好的自学质疑习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继续完善。

课改心得体会(二):课改心得体会

课改心得体会

汪胜春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十年前就在我们学校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一切以学生为本",“倡导积极,自主,合作的探究方式",“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它的许多理念都让广大教师耳目一新,唤起了广大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也让师生关系有别于以往,是朋友,是长辈,是指导者,是参与者,平等尊重;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改变了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使学生学会了探究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而今,经过十年时间不断的学习,实践,教师们在课改的路上渐行渐远,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在享受课改带给我们成功体验的同时,本人对课改的认识也在逐步清晰,深入。

一、平等对话,合作学习

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不再是应该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

1、给学生机会。比如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时,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朋友介绍颐和园。学生也以游客的身份提出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考查了学生收集的资料,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变老师枯燥的讲解为学生自主地我想说,我能演。再通过读书,进一步了解颐和园。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使师生、生生、生文对话达到融合,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学习。再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发散学生思维。想想说说如果是你,会设计什么样的铁路。学生说出很多S型、T型、直线等等。追问詹天佑为什么用了“人”字形线路呢?进一步分析人字形线路的优点。平等对话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把自己想说的,能说的都说出来,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2、虚心请教。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课改心得体会】

3、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

二、创设情境,另辟奇径

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置一些问题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灵感和热情。比如:教学《生命生命》一课时,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给杏林子的一封信》让学生大胆表达,把我们对生命的认识,对杏林子的崇敬以及对生命的敬畏表达出来。由此体会生命的珍贵,来激

发珍惜时间,热爱生命。

三、展示成果,增强自信

评价探究结果,具有共享学习成果,激励后继学习的意义。由于学生在探究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对探究的成果也进行了小范围交流讨论,对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疑,对来自各方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思维成果的渴望与冲动,他们想在展示成果中展现自我。因此,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阅读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举行书中人物化妆扮演会;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探究报告,心得体会;善于辞令的同学可进行辩论,以展示思想。如:在学习《詹天佑》时,学生通过读课文,对詹天佑开凿隧道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不细致。此时,让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品读相关段落。然后通过动手画一画,自己讲解理解其含义。再如学习“人”字形线路的行车方法。我没有通过课件直接演示,而是自己堆了个“人”字形线路,让学生根据理解行车。学生通过演示,直观的理解了行车方法并发出了对詹天佑的赞叹。

四、面向全体,尊重个体

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时,那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并非不活跃,只是他们不擅长口头表达而已。我们就要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积极思维,勇于发言。

现在,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日常教学中的普及应用,充分利用这些设施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置身于课堂学习之外的“看客”出现还是可以做到的。比如,可以让全班所有的学生把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见解都写出来,然后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抽调部分学生的作业,放在实物投影或投影仪上打出来,再进行评讲。这样口头发言和书面表达相结合,就可以较好地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地避免“看客”的出现。

五、自主合作,引导探究【课改心得体会】

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但我们在提倡尊重和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我们并不能完全抹杀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

当然,课改最终的着眼点就是课堂教学,最终的落脚点就是教学实效。对此,我校开展了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微型课、推门课等一系列课改教研活动,通过师徒结对、课程整合、讲评结合等方式,使我校教师对于课改教学有了比较客观、全面的认识。下面我也就课改教学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认识一:课改,课堂应真实

课堂,是师生双方借助一定的媒介(比如课本),通过教师的引【课改心得体会】

领,实现教师,学生,文本的多方对话,从而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平台。而公开课更是集中了教师平时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大胆尝试,被看作是检验一个教师教学水平,业务能力的重要舞台。正因为此,每个同行在开设公开课的时候,总会竭尽全力将自己最精彩的一面呈现出来。但有时候,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反而导致了一些公开课成为游离于真实之外的表演。

曾听过这样一节课,教师语言简练流畅,学生的发言也甚是精彩,整个教学过程亦可谓可圈可点。唯一的缺陷就是让人觉得缺少真实感,课前的预设生成全部到位,课上的却一个没有。学生口中精彩流畅的语言却如同机关枪扫射似的单调而不带有一丝情感,让人无法相信这会是学生从阅读中真正获得的感受和体验。

认识二:课改,评价应客观

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语言:“你的朗读打动了老师的心!”“你真象一个小书法家!"“诗一般的语言,将来你一定能成为诗人!”„„毫无疑问,这样的评价很受学生的欢迎,能激起他们的成功体验和旺盛的求知欲,对他们的学习乃至今后良好的人格特质的形成都会产生无法估量的作用。但实践中,还有一些教师由于认识上的片面,过分强调了评价的激励功能,课堂上不敢对学生提要求了,甚至对错误 的答案也打个哈哈就过去了。

其实,评价应该是一首激励和纠错的合鸣曲,没有激励的评价是不健康的,没有纠错的评价同样是残缺的。好的纠错方法同样可以催人向上,有一节课的这样一个细节至今令我难忘。那是四年级的学生,

课改心得体会(三):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课改心得体会】

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何小丽

听了这么优秀的课,收获很多。现将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知识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有助于互相交流。教师要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

二,新课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以往教学中,通常重结论,轻过程,一切由教师安排好。学生通常被动接受,缺少参与;教师几乎把所有的原理,概念都当作定论呈现给学生,没有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教师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而开放式教学可以改变,过去学生“等,靠,要”的被动形势,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体验,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使用的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活动性栏目,为我们使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三,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重点,难点上挖得过深导致一部分学生负担过重,跟不上,这样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厌学,造成差生或优生弱科,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材施教。通过师生合作,很多问题在分组讨论中得以解决,使问题深化不留死角。即解放了老师,又能把大部分同学调动起来,使优生更优,差生不落后,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

课改心得体会(四):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一:新课改心得体会]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兴趣,从而更喜欢数学。

几年的数学课改实践,使我真正理解了数学的内在价值,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行为,正确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单凭课堂讲解或者演示操作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只有通过亲手操作,解决在操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才会把概念理解的更好。

信息技术学科要求学生能够利用一系列信息资源和信息与通讯技术工具去发现、分析、综合、评价和呈现信息,能够寻找和收集相关信息,整理、分类、排序、比较和对比信息,分析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学生能够参与小的群体和整个班级讨论,与他人共同迎接挑战、完成任务,学生间必须要有合作意识。

信息技术教育应是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教育。

信息技术教学的缺失

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已经开设多年了。这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学生可以综合应用自己所学到的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利用计算机,完成各项任务,实现自己的创意。然而,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特点,在教学目标的实施及实现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1、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特殊的、新兴的学科,在课程研究方面,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既没有组织机构上的保证,也没有现行模式可供借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尚待开发和规范。这对于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采取哪些教学方法增加了难度。

2、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目前一些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还在影响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致使课堂教学沉闷、缺乏生气与乐趣,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就会严重窒息学生的创造精神。

传统的教学已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因为信息技术这一课程的综合性和内容的待生成性,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和时代性。无论信息技术怎样瞬息万变,我们将以新课程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不断创新出更多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四:新课改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于怎样充分利用新教材、落实新大纲的指导思想、克服语文教改中的困难有了新的思考。

一、转变观念仍是关键

新大纲、新教材的出台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这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读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课本是点,读本是面,我们须下大力气备课本、备读本,把读本分门别类的和课本相对应,做到课本、读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写作要遵循创作的规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让学生一步一个阶梯的在作文之路上成长,而不是在高一、二就是文体不限的高考式作文训练。

新教材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不能随意化,要作为语文课的一部分,做到口语训练和课文教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二、语文是终身学习,教师也不例外

新大纲、新教材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体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以适应教材和时代的要求。广博的知识、较高的语言水平和诵读能力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师所必备的,“终身学习”不再是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更是时代对每位教师的要求。

三、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更为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师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语文外延。

四、运用“拿来主义”,大胆取舍

对于新教材我们也应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运用脑髓,自己拿来”,大胆取舍。课本上的篇目可以不讲,读本上的篇目可以精讲。另外,为新教材配置的新教参的可操作性差了,而是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参考资料,面对那些纷繁的资料,我们也必须采用“拿来主义”。

五、要善于总结和回顾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

[篇五:新课改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从事中小英语教学四年多的老师,与学生相处,向老教师学习经验有四年时间了。回顾这过去的几年,通过听课、学习、摸索、实践和学习<英语课程标准>,我能体会到在新课改中首先转变的就是观念,教学目的上要转变观念,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搞好新课改的前提。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把系统的传授知识作为重点,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大量的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教师在教学中围绕知识范畴、重点、难点来展开自己的教学过程,通常会忽略掉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培养。通过学习和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我们逐渐认识到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通过教学达到师生共进、共识、共享,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而且也使学生具备终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如何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达到这一目的。

其次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把“金子”变成“点金术”。新的教材理念要求学生的英语科学素养是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让我学转为我要学。新教材将探究性学习贯穿于全书的各个栏目中。因此,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中不忘探究,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重视探究过程,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从而达到预期目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毕业会考、高考这个指挥棒依然牵挂着每个人的心,所以老师们都认为探究并不是每节课都要去做的,一是受到课堂时间的影响;二是受到一些设备的影响。所以只能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地进行,在讲课时一些注意点还是要好好把握的,把知识点贯穿到自己的课堂中去,教给学生的知识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所以上课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去学、感兴趣去学。

以前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按“我讲你听,我写你抄”的方法来教,课堂安静,学生听讲聚精会神,鸦雀无声是再好不过的课堂效果了,而且每堂课总有着固定的模式: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小结。而现在我们通过新课改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师上课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新课改的“新”字;课堂上全改以往的教师“一言堂”,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讨的新面貌,且上课模式是根据每堂课的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于难记的单词、语法和发音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除了从道理上宣传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外,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让他们在运用中尝到乐趣。如:知识竞赛、谜语猜测、问题辩论、动脑动手、故事大赛等。同时,多媒体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形象活泼、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第三在教学内容上要转变观念,打破学科之间的局限,要重视知识之间的迁移。还要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社会生活相联系,把抽象的知识生活化。英语科学教学是整体教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教学目的常常是跨学科的,同时也是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在传统教学中,由于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1464/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