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小人国观后感

小人国观后感

时间:2018-07-20   来源:经典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美文】

小人国观后感 第一篇_电影《小人国》观后感

纪实电影《小人国》,看过之后给我的触动很大。在巴学园里孩子们不受老师的约束,不用受课堂的管制,可以自由发挥尽情玩乐。特别是大李老师对孩子的宽容、和蔼可亲的态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每天孩子们放学后都不想回家,巴学园给了孩子们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结合我们这里的情况,有许多事就做不到。安全抓的这么紧,老师的视线从不离开孩子,总是怕他们磕着碰着没法向家长交代。一天下来,只要能把每个孩子平平安安的送到家长手里,悬着的心才能放下。印象最深地是孩子们在玩沙土、在雪地里爬,他们脏不脏,没有老师去说:“这不行,太脏了。”我们不能看着孩子把衣服弄脏,教育理念与他们有差距,再说我们班里孩子多,真让他们自由发挥,肯定会闯祸,这点我们无法借鉴。大李老师处理问题的许多方法值得我们学习。第一是小女孩辰辰,她可爱、腼腆、专一、执着,每天早晨来到幼儿园后,都会耐心地等待她的好朋友南德,当看到南德来园后,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在她等待好朋友的过程中,老师也是尊重她的想法的,而且还会陪她一起等南德,这不仅表明了幼儿很珍惜自己的好朋友,也说明了幼儿之间的交往是多么的重要,使他们喜欢上幼园。第二是小男孩池亦洋,他在班里总是会欺负人、骂人、打人、不懂礼貌、不遵守游戏规则等等。但是面对这样的问题幼儿,老师并没有发脾气,也从没有放弃过他,而是耐心地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在哪些方面是不对的,应该如何去做,老师不仅没有厌烦他,还发现了他的闪光点,比如说他会像大哥哥一样带着小朋友们一起玩;他也会像小老师一样为小朋友们接触矛盾。并且老师还从他的身上看见了小男子汉的身影,最后变成了老师的小帮手,对池亦洋来说遇到这样的老师,是他的福气。这些过程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不能因为孩子的某些弱点就判断一个孩子是好是坏,在教育孩子时更要有方法。第三是可爱的机灵鬼锡坤,他非常爱探索,用小朋友的鞋、玩具、球来填饱垃圾桶的肚子,看看它的肚子到底有多大,他还会把游戏室弄得一片狼藉,但老师尽情的让他探索,捣乱,大李老师说,这叫探索空间,让他从生活中探索学习。看到这里使我明白了幼儿是有很强烈的好奇心的,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探索的空间和时间,用更有趣的游戏方法去教育孩子应该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再就是大李老师对孩子们的爱,是那么的无微不至,不论是对淘气的孩子,还是对听话的孩子都一视同仁。当遇到小朋友们做错事情时,她总是会蹲下耐心地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告诉他不对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做。但是她的这种耐心教导并不等于放纵,当孩子不遵守游戏规则时,她也会严格要求孩子必须要遵守游戏规则,增强了幼儿的责任心,这些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小人国观后感 第二篇_《小人国》观后感

所有的孩子都将成为我们

——《小人国》纪录片观后感

写在前面:

电影《小人国》是摄制组于2006-2008年间拍摄的位于北京郊区的一所名叫“巴学园1”的蒙氏幼儿园2。真实记录了一群2-6岁小朋友的生活。影片以第三视角记录了辰辰、南德、池亦洋等小朋友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以及游戏等各种景象。 本文为《教育心理学》的课后作业,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李跃儿和她的芭学园

教育是脚,孩子是鞋。鞋合不合适,只有脚最有发言权。无论是从《床边的小豆豆》里面的巴学园,还是到《小人国》、《成长的秘密》里面的芭学园,都塑造了这样一个乐园:它使得,每一个从事幼教的老师都希望到这样一个地方去教学,每一个家长都希望送自己的孩子去这里学习,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到这样的场所成长。

芭学园认为,孩子就是那只有感受、有使命、有需求的脚,教育者就是给这样的脚造鞋的人。我们要造出适合于孩子的教育,就必须要忘我地感受孩子,了解孩子、研究教育、是我们成为有感受力、尊重孩子需要、能力高超的制鞋人。[1]

1.1芭学园的理论基础和教育目标

李跃儿提出,芭学园采用的是建构主义3的教育思想,对儿童所处的环境进行有目的的设计,对教育的内容进行有目的组合。[1]但更普遍的观点认为,芭学园更符合蒙氏幼儿园的特点(当然,这与建构主义思想并不矛盾),即:

1.教学观点尊重儿童发展客观规律,以儿童为中心

如,影片中多次出现教师与儿童对话,均采用尊重和平等的视角 蹲下或坐在儿童身边与其交流,使用真诚的语言,耐心的倾听,使用“你觉得„„可以么?”而不是命令性的语言。

2.教育核心是对儿童的引导和启发

对待“孩子王”池亦洋,采取耐心的引导和说服,启发池亦洋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利 1由李跃儿和她的先生徐晓平及其团队,建造的致力于对孩子的人格建构进行正确帮助的教育机构。原名“李跃儿巴学园”。2010年改为“李跃儿芭学园”。

“巴学园”一名来自于日本儿童文学《床边的小豆豆》。主人公小豆豆所在的幼儿园名为“巴学园”。 2是以意大利的女性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创立的蒙氏教育为主要教学理念的幼儿园,与传统幼儿园不同,采用混龄、“非标准”的教育方式、以儿童视角为中心(而非成人视角)为宗旨的一种幼儿园办学形式。

目前蒙氏幼儿园在中国一线城市逐渐兴起,水平参差不齐,有待家长进行甄别。

3建构主义是建立在发展教育学基础上的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

于与其他小朋友之间建立友谊,在这里,教师承担了“脚手架4”的作用。

3.环境自由且混龄教学

芭学园分为手工区、文化区、娃娃区、综合搭建区、户外大型木工区,室内木工区等若干区域,每个区域有自己的布置特点和功能,儿童可以自行选择。芭学园不采用分班制,2-6岁的儿童混合教学。

而芭学园的教育目标5[1]也符合蒙氏教育的教学目标,帮助孩子建构起道德自律的人格特质和支持孩子一生幸福的十五项教育目标正对应蒙氏教育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心理品质,构建健全的人格;帮助孩子建构起有利于生存的基本能力及建构智力自主的思维模式正对应儿童基本生活能力的培养,即技能的培养学习。

片中所有的吃饭、穿衣环节均为小朋友们自理,可以看到儿童自己打扫院内卫生,在教室玩耍过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打扫清理、还原归位。同时,对于现实社会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也做相应的引导教学如:客人来家,如果不希望客人动自己的东西要跟客人讲明原因。同时混龄教学也将社会上存在的“挑战”,如何和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如何和比自己强的人相处、如何与比自己弱的人相处,带到了幼儿园内,是儿童的人格构建的更加健全。(后文将对园中小朋友如何与池亦洋相处,以及池亦洋又是如何学会与他人相处的做详细阐述。)

1.2芭学园的两大特点

1.2.1尊重而不放纵

值得注意的是,芭学园并不是“放养”幼儿园,它尊重儿童,释放儿童天性,不在所有事情上都加以条条框框。但与此同时,又不放纵儿童的行为,在儿童犯错误的时候及时进行干预和引导。蒙特梭利早在19世纪初提出了有关纪律教育的思想。强调积极主动的纪律,强调幼儿秩序感的内化。[4]

常规的幼儿园更多的是强调纪律,甚至坐下要手背后,或者双手放在膝盖上,睡觉不许出声,而这种行为训练,除了“服从”以外,没有意义也没有必要。芭学园更多的是强调如何正确地表达在社会或社交生活上必须具备的言行举止,符合普遍意义上的社会期望。比如在课堂上举手发言,集体活动时服从集体活动的安排,以及在有规则游戏中遵守相应的规则。片中由于池亦洋违反了课堂的规矩,被大李老师请出了课堂。

由于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学前期儿童处于他律道德阶段6,但同时又不具备观点采择能力,这时的儿童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他人的观点,也很难理解他人的情绪,这时便需要成年人进行引导,树立正确的秩序、规则,比如排队,尊重他人把话说完等。片中幼儿园老师多次引导儿童正确理解他人的情绪,“这是一种情绪宣泄,我有时候也会哭的”、“他是不小心,不是故意的”,通过教会学龄前儿童正确的理解情景,可以引导他们不轻易认为他人具有敌意动机。[3]

1.2.2寓教于乐的教学环境

[5]游戏是学前期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由于生理和智力方面的发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儿童需要一个方式去适应即将到来的“社会环境”,游戏就很好的提供了这样一个条件。

4由他人提供的协助或扶持被称为脚手架,是对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支持,并鼓励儿童的独立和成长。

5帮助孩子建构起道德自律的人格品质;

帮助孩子建构起智力自主的思维模式;帮助孩子建构起有利于生存的基本能力;支持孩子一生幸福的十五项教育目标

6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

游戏有助于儿童宣泄不良情绪,同时也为个体探寻发展道路提供了机会。

影片有三分之二的篇幅拍摄了各种各样的游戏片段。锡坤把鞋子和足球扔进垃圾桶,在园里四处搞“破坏”:独自跑到储藏室去“探险”,翻箱倒柜;又趁其他人不在时溜进教室,把上课的教具撒得满地板都是。大李老师跟在后面,并没有制止,而是等锡坤尽情玩耍之后,才和他一起收拾“残局”,很好的保护了儿童的好奇心。事实上,时年两岁的锡坤正是以这种方式在探索“世界”,有助于他建构对外界的认知。游戏不光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更可以促进情感、社会化的发展。通过各种合作游戏学会与他人的交往,甚至是一些基本的社会规范,同时逐渐理解他人,感知他人情绪,培养“共情”。

二、影片中学前期儿童的特点

1.身体发育的特点

学前期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在2-6岁间有了明显的增长,体重由27磅左右(2岁)增长到42磅左右(6岁)左右。身高由34英寸(2岁)左右增长到45英寸(6岁)左右,7。

由于身高体重的发育特点,影片中池亦洋明显比其他儿童年龄稍大(当时的年龄应该是5岁)。

2.大脑的发育特点

学前期儿童的大脑会发生功能侧化8,这正是目前“右脑开发”概念提出的基础。同时,女孩相对于男孩,语言在两个半球的分布更加平衡,这种差异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在学前期女孩的语言发展比男孩更快。[3]

3.运动的发展

学前期儿童对肌肉的控制越来越好,无论是粗大运动技能还是精细运动技能都有一定的提升,趋于熟练和精巧,越大的孩子在精细运动技能上表现越出色。

4智力的发展

学前期儿童正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中的前运算阶段9,与前一阶段相比,具有了守恒的概念,但,还是不能够采纳他人的观点,属于自我中心思维10。片中池亦洋虽然年纪相比其他儿童略大,但也做不到很好的顾虑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情绪表达,也因此会做出一些伤害到别人的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师、家长的正确引导,会逐渐获得改变。

除此以外,学前期儿童有时对时间的回忆是准确的,但不一定都是准确的,而且易受他人暗示的影响,甚至是自我暗示的影响,这并不意味着学前期儿童是在故意的撒谎,片中老师询问孩子冲突的具体细节时,的确会有孩子记不清或记不得,这并非故意隐瞒或撒谎,该年龄阶段儿童会出现这种现象。

5语言的发展

在学前期,儿童的语言技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新高度。[3]与上一阶段明显不同的是,该阶段儿童获得了句法和语法的概念。片中孩子们的对话开始出现,和、或、与、如果、假如、所以等带有条件、和逻辑性的词汇。同时,该阶段儿童会出现自言自语和社会性言语。

影片中小女孩的“我要呼吸一下风景,这下还有新风景”等没有特定的交流对象,属

7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5》中国卫生统计年限【小人国观后感】

8某些功能更多的分布在一侧半球的过程

92-7岁左右。这个阶段的儿童可以使用象征性符号思维,心理推理出现。

10不考虑他人观点的思维。

于自言自语的行为。维果斯基认为通过自言自语,儿童能与自身交流,能够尝试想法,自言自语正是内部对话的先兆。(言语的内化)。

社会性言语在影片中出现的更为普遍,在佳佳帮助陈炳栋要回池亦洋棍子的时候,佳佳不断调整自己的劝说策略,虽然最终没有成功。

同时受到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同年龄的学前期儿童的言语水平可能有比较显著的差异,在语言更复杂的环境中成长的儿童,其词汇的数量和种类都有明显的提高,影片中南德(时年四岁)逐渐开始使用“如果”、“然后”、“所以”这种具有逻辑关系的词汇。片中还出现了很多成年世界的语言“忘带结婚证了”、“死了将我埋葬”、“今天要去买房”等等。

6.学前期的社会性发展:

6.1逐渐形成的自我意识

3-6岁正是对应艾森克八阶段理论中的主动对内疚阶段11,这时,他们开始想要主动的自己做事情,比如穿挑选想穿的衣服,形成一些自己的判断,并且会主动表达出来。池亦洋的红色披风、小女孩们用丝巾发卡来装扮自己。辰辰主动向南德表达“这两个菜我爱吃,这个菜我不爱吃”。同时,儿童也会发展出个人主义倾向,南德和辰辰在游戏过程中对其他人说“你们来晚了,这是我们先拿到的”,他们更倾向于把自己看成是独立和自主的,与【小人国观后感】

[3]他人竞争稀缺资源。

6.2性别的差异

学前期儿童逐渐会形成性别观念,这种差异在游戏中就能够得以体现,同时也会出现同性偏好。尹尹等女孩子用发卡和丝巾、耳环等打扮自己,而不像池亦洋、男孩子那样在身后系披风,游戏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女孩主动进行娃娃游戏、猜谜语等,而男孩会进行踢足球,模拟军事训练、玩沙土,甚至几个要好的男孩子形成“小团伙”在储物间一起“捣乱”。

6.3友谊的发展

学前期儿童逐渐形成了“友谊”的概念,即使他们不会说“友谊”这个词汇。部分儿童会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在儿童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意义,能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和较强的社会技能,对儿童的性格、个性品质、行为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影片就是以辰辰(时年四岁)等待南德开始的,事实上辰辰之前并不在“芭学园”上幼儿园,而是经南德妈妈介绍转去芭学园的,而之前,辰辰和南德在一个小区生活。这也就解释了辰辰一直坚持等待南德的行为。辰辰正处在秩序敏感期和社会规范敏感期,突然变化的周围环境令其无所适从,同时她又渴望适应环境,建立关系,所以有选择性的交往了一个“熟悉”的朋友,帮助她适应新的环境。

6.4学前期游戏的特点

学前期阶段儿童开始有功能性游戏12、建构性游戏13、假装游戏、规则游戏。事实上,功能性游戏出现在学前期得早期,涉及简单、重复性的工作。[3]片中锡坤(时年两岁)总是往垃圾桶里扔足球,鞋子等各种东西正属于功能性游戏。辰辰和南德进行的“过家家”、小女孩们模仿熨斗熨丝巾,给娃娃换衣服等正是假装游戏。林予枫占据了小滑梯当做“城堡”,作为“王子”邀请尹尹成也是假装性游戏,随着年龄增长,假装性游戏可以变得更

113-6岁儿童体验在独立行动和有时候得到负性结果之间冲突的时期。

123岁儿童的典型游戏,涉及简单、重复性的活动

13儿童在游戏中操控物体以生成或建造某物。

抽象更富有想象力。男孩子的踢足球游戏便是规则游戏。同时根据米尔德里德的理论,学前期儿童会进行平行游戏14、旁观者游戏15、联合游戏16以及合作性游戏17。片中,四种游戏形式都有片段性的出现,各自给自己打扮装束,观看别人爬树,交换工具铲土以及猜谜语过家家。

6.5攻击性行为

学龄前儿童的攻击行为还是相当普遍的。潜在的语言攻击和互相推搡、脚踢等其他形式的攻击都存在于学前期的各个阶段。

片中,池亦洋在沙堆游戏的时候第一次和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主要以语言冲突为主,并且顶撞(言语攻击)了老师。而陈炳栋小朋友面对冲突采取回避策略,没有勇气向池亦洋要回自己的棍子。

第二次是佳佳和池亦洋在争夺帽子的时候发生了冲突,这一次,冲突形式上升为肢体冲突。佳佳向老师哭诉,池亦洋却继续用言语威胁佳佳。但佳佳能够采用找老师、“打110”等方式主动寻找方法解决冲突。而后来池亦洋也和拍摄人员“表白”自己并非真的想掐死佳佳,而只是吓唬他。

第三次冲突发生在晨圈活动过程中,池亦洋踢了大李老师,大李老师及时发现并采取了不让池亦洋参加晨圈活动的惩罚措施。

佳佳和陈炳栋在游戏中发生矛盾,这一次池亦洋变成了调解者,他模仿大李老师的调解策略,并且成功让佳佳向陈炳栋道歉,化解了矛盾,并最终三个人一起玩耍起来。

与男孩子发生冲突后的表现不同,豆豆和周周两位女孩子,在发生了一些肢体上的摩擦后,豆豆不愿意理周周,并且希望以“大发雷霆”的方式告诉周围的人自己不想受到欺负。

几次冲突之后,池亦洋的朋友们渐渐离他而去,而家长们也在“深夜召开会议,池亦洋的种种行为引起了家长们的担忧,但大李老师(李跃儿)提出,池亦洋身上也存在闪光点,为男性树立了一个榜样。在球场上池亦洋说“我才不哭呢,输了就输了”与陈炳栋形成鲜明对比,但再后来的“手球犯规”争执中,我们第一次看到池亦洋哭了,这时他再一次言语攻击了他人,骂大李老师“混蛋”。大李老师耐心引导池亦洋,告诉他游戏的规则。

真实社会纷繁复杂,不可能每个阶段筛选同伴,要学会与“强者”相处,维护自己的利益,并不因为强者的存在而自暴自弃。

与其他几例冲突不同的是,片中两个小男孩吃饭的时候发生的一点小小的肢体冲突,但逐渐转变成捶背的按摩活动,化解了矛盾。

学前期的儿童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还有待提升,由于语言的发展还不够完善,部分儿童在面临冲突的时候并不能很好的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采用了“暴力”的方式来表达。同时由于媒体(电视),家庭环境等因素,儿童有了“学习”暴力的条件,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儿童的暴力行为有可能是观察模仿而习得的。

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为学龄前儿童提供合作、帮助的、亲社会的方式来观察他人行为的机会

14儿童用相似的方式玩相似的玩具,但没有彼此的互动

15儿童仅仅注视他人的玩耍,自己并不参与。

16两个或更多的儿童通过共享或转借玩具或工具进行互动,尽管各自做着不同的事情

17儿童真正的与他人一起玩耍,轮流做游戏

小人国观后感 第三篇_《小人国》观后感

【小人国观后感】

小人国观后感

在几千年前,孔子就有了因材施教的理论,然而现代教育却往往忽视了这个问题。在纪录片《小人国》中巴学园的院长大李老师的教育方式相对与现代的工厂试教育方式展现出了明显的优点。《小人国》通过真实的拍摄北京一所幼儿园小朋友之间的真实故事,意在呼吁家长们主动去了解孩子们的世界也提醒了我们幼儿教育的重要之处

《小人国》中主要记录了辰辰、池亦洋和锡坤三个孩子的故事,而巴学园的院长大李老师的教育则贯穿了整部影片。影片的每一小段故事都是以辰辰等待南德开始,辰辰在幼儿园基本没有别的朋友,在南德来学校之前就一直在门口等待,老师问他要不要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他总是拒绝,小小的眼神里面有着不一样的倔强。对于辰辰这样的行为,大李老师并不是采取强硬的让辰辰进屋的方式,而是温声劝慰,在反复询问辰辰仍不肯进屋时,大李老师决定陪辰辰一起在屋外等待,然后在影片最后大李老师略带诙谐的解释中辰辰的笑容与之前等待南德的表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或者说观众终于安心了。

而池亦洋则是与辰辰截然相反,辰辰是小时候自卑害羞的自己,而池亦洋则是小时候每个班级都会有的“恶霸”。整个电影中受到大李老师教育最多的也就是池亦洋,然而在池亦洋受罚与摄制组的对话中我们知道池亦洋并不是不知对错,只是可能受到自尊心的影响而不敢去认错,大李老师看到了池亦洋身上的闪光点池亦洋的霸道,也可以说成是义气,大李老师的教育方式也并不是单一的强硬教育,而是让他在“反省角”反省自己的错误,不触碰到幼儿敏感的自尊心,也加强了幼儿的道德观的教育,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是以温和的语气为主,哪怕池亦扬在抢夺棍子时,拿起棍子打向老师时都不是大声训斥,而是严肃的拿下棍子,这种教育方式都是我所需要学习的,在有学生家长建议巴学园开出池亦洋以免自己的小孩被欺负的时候大李老师的那一番话也是值得我们去反思的。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坏孩纸,只有老师不愿意去教的孩纸。到最后我们在池亦洋调节别人打架中也看到了大李老师的教育成功之处。

锡坤,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孩纸,可能在家长看来他绝对称不上一个乖孩纸,因为在大人的眼中他总是在捣乱,然后巴学园的老师却给了他自由的空间,让他自己去发挥。老师一次一次的为他“擦屁股”。大李老师花一整个下午陪锡坤玩珠子,一次次讲房间弄乱,再整理,大李老师丝毫不见烦躁,反而是耐心陪锡坤整理,在影片的许多细节中,都可以看出大李老师对幼儿的态度,当幼儿说大李老师是个播放器时,大李老师并没有随意敷衍,而是认真配合幼儿玩耍,这不得得使我们佩服,在十几年的教育中一直用这种方式对待孩子,支持大李老师的是对幼儿的喜爱和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爱。

整个影片中不管孩纸犯了多大的错误大李老师总是用他特有的方式去和孩子们讲道理,或者说大李老师总是把自己和孩纸摆在同一个位置,从来不会用大人的方式去说教。而最后我们也发现,大李老师的教育是很成功的。观看完纪录片后,我感想良多,在幼儿教师的道路时,我所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在幼儿教育事业上,我仍需努力,以大李老师这样的优秀老师作为榜样努力。

小人国观后感 第四篇_《小人国》观后感

【小人国观后感】

《小人国》观后感 小人国,一个只属于孩子们的童话世界,孩子们在那里散发着属于他们的味道,他们是这个世界的主宰,是这个世界的最纯真的公民。正如巴学园的办学宗旨一样: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贯穿片始末的是一个叫辰辰的小女孩子始终坐在门口等一个叫南德的小男孩。南德没到的时候,她就静静地一个人坐在门口,双手托着下巴望着校门口,或一个人背着小手在门前踱来踱去,似乎闷闷不乐的样子,老师叫她也不应,我想,辰辰是想和南德一起活动吧。如果这时她亲眼看见或者听到同伴呼唤着“南德”时,她就会很开心的跑过去拉着南德的手,一起吃饭,一起玩耍,可以说,辰辰的园里活动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辰辰像这样每天等着因为堵车而迟到的南德,直到南德后来转学。可想,辰辰和南德之间那纯纯、甜甜而又执着的友谊,就好像午后里的阳光里的味道,就算时隔多年,辰辰和南德重拾这段时光的回忆,依旧能体味当年那纯澈记忆。也许,幼儿之间的友谊比成年之间的来的更纯粹,更真实,要不,这样的画面总会令我们无限感慨? 相比晨晨和南德之间的友谊,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哪个“孩子王”——池亦洋。他力气大,个头大,也正因为如此常常欺负其他小朋友,他强抢小伙伴们的棍子,占领地,甚至扬言要砍死所有的人,还说要掐死哪个柔柔弱弱的佳佳„„总之,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小霸王”还记得佳佳对爸爸说他一天最开心的事就是池亦洋没有打他。也正因为池亦洋种种调皮的行为,大家建议园长开除这个老是“破坏和谐”的小坏蛋。我想起了《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小女孩豆豆,她也是因为调皮而被换了好多好多的学校,不过,无论是小豆豆还是池亦洋,他们都是幸运的,因为“麦田守望者”的坚持,使这群调皮的精灵们没有迷失在这个世界里。这群”守望者“们用独特的方式教育孩子们,他们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就像小豆豆在小林校长的眼里就是一个有很多奇观想法的孩子,其实小豆豆一点也不调皮!当我看见池亦洋想一个大哥哥一样正在努力调节两个正在闹矛盾的小伙伴时候,当他像一个教官一样纠正着一群伙伴闷得姿势的时候,当他和小伙伴们一起踢足球的时候,我觉得池亦洋必须存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男性”的教育,这对于当下的形式而言,真的很重要!或许,这比一个男性教师来的

真实而又直接。只要给予像池亦洋一样的“孩子王”正确的引导,作用也许超乎想象。 大家都说孩子都是哲学家,科学家。他们对于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就像片里的两岁小男孩——锡坤,小小的脑袋总会有一些在成人看来比较奇怪而又可爱的行为。他总会出其不意的打开同伴的零食盒,把同伴的鞋子装进永远装不满的垃圾桶里,或者把所有的珠子翻倒在地,像一个跳跃的音符踩在五线谱上一样„„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觉得这些美好的教育模式得以存在,一切得归功于那些“麦田守望者”们,他们热切希望解放孩子的天性,一切回归自然。就像巴学园的校车上写的: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至此似乎也能更准确的理解教育和孩子的关系。鞋子合适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小人国观后感 第五篇_《小人国》观后感

《小人国》观后感

不止一次看到这部纪录片,关于晨晨,关于池亦洋,关于析坤,但第一次要站在社会性的角度去评价片子里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所以这一次看的也就更仔细,透过表面的现象去深挖孩子们的内心,分析老师的教育方法,也使我重新看懂了这部纪录片。

孤独的守望者--晨晨

片子中的晨晨,她的表现让人心疼,早早的到幼儿园却并不进入,一个人百无聊赖的固执的等待着,若不是偶尔给的特写能看到她眼睛里的期盼我甚至以为她是没有情绪感受的。她安静的等待着自己唯一的伙伴南徳,等不到的时候就孤独的与自己游戏,等到了又守着高度敏感的自尊心不去说破,装作不经意的碰碰南徳然后进到园里,她的心里是欢喜的。我以为晨晨的孤寂源于不擅表达,可在娃娃家里,她与南徳扮着夫妻,她说毛绒狗狗是自己的宝贝,南徳离开的时候她说让狗狗乖,在那里等爸爸回来,南徳说自己回来的时候就该死了,她让南徳吃好吃的,说吃点东西就会觉得好了就不会死了&&她的语言发展的那么好,那些话也表明了社会学习的情境性和模仿性,是所处的环境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而晨晨自始至终表现出来的状态也代表了珍视友谊的那一类人,同伴关系在他们看来是最重要的,她认定了南徳这个朋友,就拒绝再去接触别的朋友,重复的做着等待的工作,不哭不闹将自己关闭,像是一个孤独症患者。

叛逆的领导者--池亦洋

池亦洋是一个复杂的孩子,他力气大,个头大,是所有男生的孩子王,没有人能够欺负了他,他却可以随着心情去欺负别人,片子里大多数时候他都是被惩罚坐反思凳的,他桀骜不驯,没有规则意识,总是在惹事,总是让别人哭,这样的孩子,真是让人头疼,心里想着他怎么这么坏,可是看到他的那个超人披风我又觉得自己结论下的太早了,一般来说,超人代表着正义,代表着正能量,代表着坚强和胜利,喜欢超人的孩子,又能有多坏?第一次惹事,他抢了别人的棍子不给,引起所有人的不满后恼羞成怒挥着棍子打人,他生气的样子让人害怕,他觉得男孩子哭就是娇气的笨人,而他最终还是给出了棍子,他认识到是自己不对,可是自尊心让他不愿道歉,他跑开的时候超人的披风飞得高高的。他又是打人,又是说着要掐死别人,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完全只顾自己感受,他没有规则意识,甚至所有的家长都想让他离开幼儿园,避免别的孩子受到伤害&&幸好大李老师是智慧的,他看到池亦洋

身上的闪光点,她觉得池亦洋是男孩子们心中的男性榜样,她知道池亦洋只是不会控制和表达情绪,她懂池亦洋其实也是个好孩子。所有的孩子,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品质都不是空穴来风,是大人把孩子变成了坏孩子现在又来指责孩子变坏了,那些品质也不会一尘不变,全在于大人怎么去引导。睿智的大李老师给了池亦洋机会,那个在被罚坐的时候能说出这个时候说帅真是太可笑了的孩子在转眼间就成长为可以劝架的男子汉,那个只会欺负别人的孩子王终于成懂得保护朋友的超人。

淘气的破坏王--析坤

析坤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在笑,笑他笨拙却又执着的抱着足球去往垃圾桶里扔,一遍又一遍。扔完了足球,又开始将其他孩子的鞋扔进去,然后是玩具,然后是篮子。他有用不完的精力,翻箱倒柜,爬高钻低,累了将自己摔倒在玩具里,歇好了又开始对未知的探索。他将篮子里的珠子倒到地上,起初一点一点的倒,怕被发现,小眼睛盯着门口,手上倒的动作也不停,他喜欢听珠子落地的声音,倒一点,再倒一点,直到全都倒完,然后一个人一会儿踢着珠子跑来跑去,一会儿趴下抓着珠子拨来拨去,玩的不亦乐乎&&析坤是典型的破坏王,他没有规则秩序可言,做事全凭喜好,他对所有事物充满好奇,对所有未知都想探索,孩子的天性在他身上展露无遗,明明很想收拾它,却又气又笑无可奈何。

聪明的平衡者--大李老师

作为学前专业甚至以后可能会成为幼师的我来说,大李老师无疑是我最想学习的人。她的聪明,她的教育方法,她的观念,她的处事风格都有我学习的地方。作为一名幼师,我们最应该树立的就是平等的观念,师师平等,生生平等,师生平等。在大李老师眼里,孩子就是一个小大人,在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大李老师自始至终都没有一个作为老师的优越感,她和学生平等对话,弯腰平视孩子,用对大人说话的口吻跟孩子说话,她提到权利,告诉孩子,我们有拿回属于自己东西的权利,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没有权利抢夺别人的东西;遇到问题时,她先让孩子自己解决,给足孩子们成长的空间,解决不了老师再帮忙;她教育孩子要学会移情,要看到别人的动作所表达的情绪,她更多的去描述他人的内心,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让别人多么难受;她虽然从始至终都是用温柔的口气对待每个孩子每件事,但她也有自己的立场,该坚定的时候虽然语气不变但态度是强硬的,该惩罚还是惩罚,告诉孩子被惩罚的原因,让孩子自己反思,反思后讲清道理,让孩子换位思考进一步认识到以后该怎么做;对于析坤的破坏性行为,她并不制止,而是陪他一起玩,玩够了再引导他将东西整理归位,虽然没有教育行为,但教育又渗透到游戏中;她不曾给孩子贴上标签,她不说池亦洋的行为是打人,她说他是不小心,不是故意的,她给佳佳解释池亦洋是脱帽子太用力才打到他,虽然只是一个概念的转换,却让施暴者认识到自己确实错了,也让受伤者的原谅变得容易,这真是智慧的表现。

纪录片虽然很短,但给我的反思却是长久的,通过对影片的深入分析,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是从老师身上,更多的还是从孩子们身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最本真最原始的善良友好和正义感,是我们成人所不能企及且应该长久学习的的,而我们也应该反思的,是我们教给了孩子什么,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成人的印记,我们在评价孩子的不良行为的之前是不是应该先检讨一下自己?

小人国观后感 第六篇_《小人国》观后感

【小人国观后感】

《小人国》观后感

小人国,一个只属于孩子们的童话世界,孩子们在那里散发着属于他们的味道,他们是这个世界的主宰,是这个世界的最纯真的公民。正如巴学园的办学宗旨一样: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贯穿片始末的是一个叫辰辰的小女孩子始终坐在门口等一个叫南德的小男孩。南德没到的时候,她就静静地一个人坐在门口,双手托着下巴望着校门口,或一个人背着小手在门前踱来踱去,似乎闷闷不乐的样子,老师叫她也不应,我想,辰辰是想和南德一起活动吧。如果这时她亲眼看见或者听到同伴呼唤着南德时,她就会很开心的跑过去拉着南德的手,一起吃饭,一起玩耍,可以说,辰辰的园里活动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辰辰像这样每天等着因为堵车而迟到的南德,直到南德后来转学。可想,辰辰和南德之间那纯纯、甜甜而又执着的友谊,就好像午后里的阳光里的味道,就算时隔多年,辰辰和南德重拾这段时光的回忆,依旧能体味当年那纯澈记忆。也许,幼儿之间的友谊比成年之间的来的更纯粹,更真实,要不,这样的画面总会令我们无限感慨?

相比晨晨和南德之间的友谊,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哪个孩子王——池亦洋。他力气大,个头大,也正因为如此常常欺负其他小朋友,他强抢小伙伴们的棍子,占领地,甚至扬言要砍死所有的人,还说要掐死哪个柔柔弱弱的佳佳总之,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小霸王还记得佳佳对爸爸说他一天最开心的事就是池亦洋没有打他。也正因为池亦洋种种调皮的行为,大家建议园长开除这个老是破坏和谐的小坏蛋。

我想起了《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小女孩豆豆,她也是因为调皮而被换了好多好多的学校,不过,无论是小豆豆还是池亦洋,他们都是幸运的,因为麦田守望者的坚持,使这群调皮的精灵们没有迷失在这个世界里。这群守望者们用独特的方式教育孩子们,他们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就像小豆豆在小林校长的眼里就是一个有很多奇观想法的孩子,其实小豆豆一点也不调皮!

当我看见池亦洋想一个大哥哥一样正在努力调节两个正在闹矛盾的小伙伴时候,当他像一个教官一样纠正着一群伙伴闷得姿势的时候,当他和小伙伴们一起踢足球的时候,我觉得池亦洋必须存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男性的教育,这对于当下的形式而言,真的很重要!或许,这比一个男性教师来的真实而又直接。只要给予像池亦洋一样的孩子王正确的引导,作用也许超乎想象。/zl/转载请保留

大家都说孩子都是哲学家,科学家。他们对于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就像片里的两岁小男孩——锡坤,小小的脑袋总会有一些在成人看来比较奇怪而又可爱的行为。他总会出其不意的打开同伴的零食盒,把同伴的鞋子装进永远装不满的垃圾桶里,或者把所有的珠子翻倒在地,像一个跳跃的音符踩在五线谱上一样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觉得这些美好的教育模式得以存在,一切得归功于那些麦田守望者们,他们热切希望解放孩子的天性,一切回归自然。就像巴学园的校车上写的: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至此似乎也能更准确的理解教育和孩子的关系。鞋子合适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小人国观后感 第七篇_小人国观后感

影片开头是一个小女孩,眼中充满期待的望着学校门口。这个小女孩叫做辰辰,她所期待的是她最好的小伙伴----南德。她不进屋子里、不去吃饭、面无表情、安静的等待着,直到南德妈妈把他送来,辰辰才露出了笑脸。开始了与南德正常的园中一日活动。

在南德与辰辰进行娃娃家活动时,有几个小朋友“闯进”了辰辰和南德的家。辰辰说:“起开你们这些大坏蛋,你们来晚了,这是我们先拿到的。”可见,不管多小的孩子,都是有“规则”、“排队”意识的。这似乎是文明人类的本能,这不禁让我们反省,当今社会中,那些不遵守规则、插队的“大人们”是不是连最起码的文明都已经丧失掉了。

刘嘉阳----这个调皮的男孩子,爬上了树,却不能下来。但是树下的小女孩却一直说:“太棒了,太棒了。”这让我想起我幼儿园时,午休的床,是上下铺,当一个胆子大的男孩子能够扶着墙站在上铺的床栏杆上,努力去摸房顶,并大喊着:“我最高了!”周围的小朋友纷纷用崇拜的眼神看着他。其实,在小孩子眼中“你真棒”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情,就是你做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没有嫉妒,就是纯纯粹粹的羡慕、崇拜。

池亦洋----算是巴学园的“大孩子”了。池亦洋抢了陈炳栋的棍子,在老师的劝说下,陈炳栋壮起胆子,胆怯的说:“池亦洋,请把我的棍子还给我。”但是我注意到一个小细节,在陈炳栋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手一直拽着老师的衣角。老师是他的靠山、给了他勇气去说这番话。可见老师在幼儿心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给予幼儿很多的

安全感。

佳佳----是这个正义的孩子。帮陈炳栋要棍子,并许诺给池亦洋纸飞机、玩具。但是池亦洋愤怒的喊道:“少废话,把你们打5成肉泥”。佳佳吓愣了,不再说一句话。并且在池亦洋挥起棍子想要打人的时候,害怕的耸了肩。而这时,陈炳栋吓的跑掉了。

这让我想到前段时间看的一则新闻:在公交车上,售票员指出了小偷。但是小偷愤怒的将一把到刺向了售票员,然而这时,满满的一车人,没有一个人出来阻拦。甚至连刚刚险些被偷了钱包的乘客,也缩在一角,不说一句话。再联系上前段时间山东招远一女孩在肯德基被打死这一事件。不得不使我们反省,这个社会怎么了,是我们教育的不到位么!?正义的人越来越少,偶尔冒出来的那些正义的人,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假若,满车的乘客都站起来,小偷拿一把刀子算什么?!假若,肯德基中的20多人全部拿起椅子砸向拿六个人,他们还会仅仅凭一根棍子打死一个花季般的少女么?陈炳栋的逃避,不仅仅是因为对池亦洋的惧怕。有个伟人说过:“要想让恶人胜利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好人什么都不去做”。当然不会鼓励一个人去与恶势力作斗争,而是要鼓励所有人有正义感、在紧急时候能够抱成团。

池亦洋与佳佳发生了不愉快,被大李老师罚独坐几分钟。通过他与摄影师的聊天可以看出,他已经知道自己错误了。其实每个孩子,都不是故意犯错的,他也许只想多一些人关注他,如果付出了足够的关心、爱护与在乎,“问题儿童”也会成为最善良、最单纯的孩子。

尹尹是个可爱的小公主,林予沨却是个孤单的王子,由于心仪的

公主迟迟不来,他独自在“宫殿”中来回踱步。大李老师看在眼里,通过大李老师的沟通,公主们回到了王子的身边。我想,”老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对于孩子的情感、人际、沟通更要给予必要的协调、帮助与指导。

看这个小宝贝们安静的午睡,每个小孩都是小天使。午休结束,南德顾不上自己穿衣服,光膀子耐心的给辰辰穿衣服的带子。

家长会上,大李老师的解释与分析,让我很感动。大李老师并没有放弃这个打她、骂她、气她的问题儿童,而是不断的为池亦洋开脱,并且努力指导使池亦洋发生改变。

大李老师讲了一节社会课,我觉得特别有必要。关于去别人做客以及别人来做客应注意的问题。不应该硬性规定,强制的告诉孩子:“不许动”,而是像大李老师那样循循善诱,告诉幼儿为什么不能去动,假如是你的东西被乱动,你也会不高兴,教会孩子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学会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

锡坤------两岁的小豆豆!他想知道垃圾桶肚子有多大,一乐此不疲的把能拿到的东西一点点扔进垃圾桶,并且把东西分给别的小朋友去扔。似乎把东西扔到垃圾桶里是件特别特别过瘾的事情。看着他笨拙的踮起脚、仰起头往那个比他还高的垃圾桶里扔东西,真是太逗了。他还聪明的企图用足球把地上的摄像机挡住。可以看出锡坤是个特别有规矩的孩子。对他来说,把垃圾桶的盖子盖上是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因为他个子不足以够到。但是他仍然坚持在每次扔完东西,都要把用“摇晃”的方式使垃圾桶盖子自己下来。可见,规矩是要从小培养的。

老师没有责备锡坤的行为,而是每天悄悄的把东西又一筐筐的捡回去。充分尊重了一个两岁孩子的好奇心。

佳佳和陈炳栋因为发生了争执,竟然是“问题儿童”池亦洋出面解决的。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不要因为一件事而对一个孩子全盘否定。池亦洋的领导能力、协调能力,大家都看在眼里的。

冬天不知不觉来了,辰辰依旧在门口守着,等待着南德,远远的望着、耐心的等着。不仅仅是等待南德,更是等待着成长,等待着一名持有明灯的引路者指导着他们成长。

我们都是好孩子,我们都耐心的等待着。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64253/

推荐访问:小人国观后感幼师 小人国观后感2000字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