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恐怖主义的危害

恐怖主义的危害

时间:2018-07-20   来源:经典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美文】

恐怖主义的危害 第一篇_浅析当今恐怖主义及其危害

恐怖主义及其危害的认识 什么是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是实施者对非武装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通过将一定的对象至于恐怖之中,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国际社会中某些组织或个人采取绑架、暗杀、爆炸、空中劫持、扣押人质等恐怖手段,企求实现其政治目标或某项具体要求的主张和行动。恐怖主义事件主要是由极左翼和极右翼的恐怖主义团体,以及极端的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的组织和派别所组织策划的。

发展过程 18世纪以前,恐怖活动基本上以暗杀、投毒为主要表现形式。从18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遇刺和1914年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遇刺,是这一时期两起最严重的恐怖事件。他们都是在没有群众支持的情况下,通过谋杀某一政府要员向社会宣传自己的政治目的,吸纳民众参与。 国际恐怖主义的真正形成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直到60年代末这一时期完成的。在此期间,恐怖主义的活动热点是在殖民地、附属国或刚独立的民族国家,这一时期的恐怖事件明显增多,手段日趋多样,劫机、爆炸、绑架与劫持人质都有,袭击目标和活动范围已经超出国界,越来越具有国际性,逐渐形成了国际恐怖活动。70年代以后,恐怖主义组织已经形成一个较为松散的国际网络。据美国著名的智囊机构兰德公司的有关资料,80年代全世界共发生了近四千起恐怖活动,比70年代增加了30%,死亡人数则翻了一番。

恐怖事件 1、马德里火车站被炸

2004年3月11日上午7时45分,一列短途旅客列车驶进西班牙首都马德里阿托查火车站时,突然响起两声巨响,乎与此同时,位于马德里附近的蒂奥雷蒙多火车站和圣欧亨尼娅火车站也相继发生爆炸。这起列车连环爆炸事件共造成至少191人死亡,1800余人受伤,是西班牙历史上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

2、美国911事件

美国东部时间2001年9月11日上午(北京时间9月11日晚上)恐怖分子劫持的4架民航客机撞击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的历史事件。包括美国纽约地标性建筑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在内的6座建筑被完全摧毁,其它23座高层建筑遭到破坏,美国国防部总部所在地五角大楼也遭到袭击。

恐怖主义的特征分析:

一、强烈的国际化倾向

已有100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受其危害。在1968—1997年期间,国际恐怖活动的三大热点地区依次是西欧。中东、拉美,这些地区发生的恐怖主义事件占全球总数的四分之三以上。著名的恐怖组织有联邦德国的“红色旅”、法国的“直接行动”、美国的“地下气象组织”、“北爱尔兰共和军”、西班牙的“埃塔”等。东亚国家当时发生恐怖活动的数量较少,但从80年代开始,亚洲国家的恐怖活动大幅度增加并有继续发展的趋势,国际排名从第五位上升到第四位,90年代仍保持这一地位,但到了2001年,亚洲已排第二名,占全球恐怖活动总数的19.54%。

二、打击目标不断扩大

已由外交、军事、政府扩展到商业、一般平民和公共设施。尤其是“9·11”后,美国发动针对伊斯兰教极端势力的全球性反恐战争以来,东南亚穆斯林聚居地区的人民反美情绪高涨,针对西方人的恐怖袭击事件不断增多,严重影响一些国家及本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的地区安全问题之一。

三、恐怖手段更加多样

由传统的绑架、劫持人质与暗杀等方式到使用爆炸、袭击、劫持以及生化武器和网络恐怖主义等。此外,当前恐怖主义的活动策略也在不断变化,手法越来越野蛮、残暴,以致于不择手段。

四、同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交织在一起

在世界上的很多地区,这三股恶势力相互重叠,集中表现为国际恐怖主义。其具体活动是反社会、反人类,以绑架、暗杀、爆炸等极其残忍的手段制造大规模的恐慌。同时,还与毒品买卖、武器走私、贩卖人口等跨国的有组织犯罪相联系,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长期动乱的主要原因。

危害

虽然从事恐怖主义活动的人只是极少的一小撮,但由于恐怖活动所具有的特性,使它所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普通的刑事暴力犯罪,并影响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国际关系等各个领域。

(一)恐怖主义危害不因从事恐怖活动的人员减少而缩小。恐怖主义既不同于普通刑事犯罪,也不同于常规战争,它是一种“以小搏大”的极端不对称的暴力活动。这种“不对称”之所以极端,是因为它并不是军事作战中的不对称,而是恐怖组织有预谋地针对毫无防范能力的平民进行袭击的不对称。这种“不对称”还体现在政府难以给予“受害群体”全面保护而防范这种袭击,也就是说,任何国家、任何政府都不可能把所有人都像保护要人一样地保护起来,不可能把所有民用建筑、设施都像保护使领馆、军事基地、政府办公驻地一样地安装各种防恐设备。由此可见,恐怖组织、恐怖分子与各国军队相比是“弱者”,但与它们袭击对象相比则是“强者”。

(二)恐怖主义危害仍在不断扩大。常规恐怖活动已经显示了它的杀伤性与破坏力,每年死于恐怖活动的人数有增无减。与此同时,人们更加关注大规模杀伤性恐怖主义出现的可能。恐怖主义无视人类的任何道德规范,不受任何国际法约束,因此,它追求最具轰动、最具血腥、最具影响的各种恐怖活动方式,核、生、化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直是其寻求使用的手段之一。1995年造成10多人死亡、5000多人受伤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使人们更加警觉使用化学武器的恐怖主义;越来越多的放射性材料的走私活动,也使人们对包括“脏弹”在内的核恐怖主义的恐惧与日俱增;而在美国蔓延的炭疽恐慌更使人们忧虑生物恐怖主义的来临。随着国际社会的日益开放,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恐怖分子得到制造包括核、生、化在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技术和制造材料的途径与方式也越来越多,亟需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与警惕。

(三)恐怖主义危害还在于它造成大范围的心理恐慌,影响经济发展。恐怖主义主要特征有二:一是以滥杀无辜来追求更大规模的血腥效果;二是力图制造更大范围的恐慌效应。直接造成人员伤亡与物质财产损失只是恐怖主义危害的一个方面,它的危害还表现在对人们心理的冲击。虽然恐怖活动最直接的受害者只局限于案件现场,但人们由此所产生的心理恐慌则远远超过这个范围。因心理恐慌而产生的负面效应是全方位的:一是对政权的稳定有所影响,有时甚至造成政府的更迭;二是造成社会一定程度的动荡不安,人人自危;三是妨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秩序,一遇到事件便与恐怖活动相联系,造成交通中断、工作停止等状态。

(四)恐怖主义危害日益全球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信息化、多极化稳步发展。在此状态下,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依赖性更是不断加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意味着各国的脆弱性增加了。这种脆弱性的实质,是指威胁国家安全的跨国因素增多,而恐怖主义就是其中最突出的因素之一。我们看到,尽管恐怖活动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热点,但恐怖主义的全球化使得其危害的全球化现象尽显。“9·11”事件虽只是针对美国的恐怖活动,但却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据联合国估计,此次事件将使世界经济发展放慢1个百分点,损失高达3000多亿美元。在2800多死亡人员中,涉及的国家多达几十个。换而言之,恐怖主义的全球化使世界各国人民都要承担恐怖风险与反恐成本。

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如下:

1.国际恐怖主义袭击事件的破坏性和杀伤性规模的增大给遭受恐怖袭击的国家直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国际恐怖主义袭击的主要目标针对美国从而极易引起世界经济的波动,从而影响世界经济的增长。

3.国际恐怖主义袭击事件的突发性和任意性对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带来不利的影响。

4.国际恐怖袭击事件的频发还使政府安全保障支出增加,造成非生产性支出增加,生产性支出相对减少。

5.从微观层面上分析,国际恐怖主义事件频发,不确定性以及反恐斗争的长期化所产生的心理因素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主要的危害有:

影响周边国家的安全;严重破坏了各国的民族和睦,引发社会动荡;极大地阻碍了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影响一些国家世俗政府形象,造成政局动荡、社会不安;破坏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等等

冷战后,国际恐怖主义突出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原因:

(1)民族宗教矛盾尖锐和民族分裂主义极度发展是诱发恐怖主义的主要原因之一;

(2)贫富悬殊、社会分配不公和政治腐败是滋生恐惧主义的社会温床;

(3)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侵略、干涉助长和激发了国际恐惧主义; (4)社会进步与社会规范的相对失调,导致一些新型恐怖主义活动出现;

恐怖主义犯罪产生的原因

恐怖活动的日益猖獗以及其严重的破坏性,使人们开始思考其存在的原因。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一语中的,“恐怖主义源于贫困和无助,源于许多悬而未决的纷争。”事实证明,恐怖主义的产生确实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根源。

(一)意识形态差异

虽然当前恐怖主义十分猖獗,但没有一个组织承认自己是恐怖组织,所有极端主义组织都有自己的理论。从现代恐怖主义兴起至今,恐怖主义组织一直宣称“恐怖主义是弱者反抗强权的武器,”“恐怖主义是反西方的战争”,他们大多都是以解放被压迫的劳苦大众、反帝国主义为理由,以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为目标,以暗杀、绑架以及爆炸等手段攻击执政当局。

(二)宗教、历史、文化价值观的冲突

伊斯兰教与基督教都具有排他性,这两大教派间的敌对根深蒂固。历史上,基督教的欧洲与伊斯兰教的中东之间的冲突持续了数千年,两者你争我夺,难得一刻安宁。“伊斯兰和西方之间冲突再起的原因,在于权力和文化的根本问题……只要伊斯兰仍是伊斯兰,西方仍是西方,这两大文明和生活方式之间的根本冲突将决定未来他们之间的关系。”[5]因为从意识形态上,伊斯兰主义运动与西方尤其是美国的价值观根本对立。宗教极度思潮以遭到“文化侵略”和“宗教压迫”为借口,利用人们虔诚的信仰,打着宗教旗号进行恐怖活动,以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或其他目的。

(三)民族问题以及领土争端

由民族问题引发的恐怖活动频发,以恐怖手段进行民族分裂活动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难解决的痼疾。极端民族分裂主义进行恐怖活动的理论是“争取民族自决权”、“建立单一民族国家”。比如阿拉伯社会就普遍认为,只要是为了解放被占领土,可以采取一切手段。于是产生了一种“一方的恐怖分子是另一方的自由斗士”的观点。

另外,由于恐怖主义具有深刻的社会因素,不仅掺杂着种族、民族、宗教、领土争端等诸多并不是短期内就能解决的问题,而且某些超级大国不断推行“一超独霸”的战略,更加激化了各种矛盾,也是恐怖活动猖獗的原因之一。

根源

1. 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冲突让位于种族的与宗教的以文化价值为分界线的冲突。这种冲突是孕育国际恐怖主义的温床;

2. 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帝国,它的单边主义政策引起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弱小的不发达国家的不满与仇恨;

3. 西方文化价值与东方文化价值的冲突是造成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的催化剂;

4. 全球化使经济不发达的穆斯林国家愈益贫穷,伊斯兰恐怖主义是阿拉伯国家从石油聚敛的金钱与赤贫的政治与文化落后的穆斯林国家结合而生的怪胎;

5. 美国亲以色列的中东政策激发起阿拉伯国家的反美与反犹情绪,这种反美与反犹情绪在原教旨主义中找到了极端的反映;

6. 有些穆斯林国家教育极不发达,对青少年的教育大部分由宗教学校免费提供,而这种宗教学校正是灌输原教旨主义和圣战思想的基地,正是驱使穆斯林青年追从宗教狂热的基地。

美国成为冷战后惟一的一个超级大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它面临的最大的战略问题是如何避免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联合起来反对它。美国在武器技术方面远远超过它的盟国,因此它极易倾向于单边主义。从实质上说,美国在许多方面的单边主义是由于其遍布全球的利益所驱使的。在美国看来,全球的安全就是美国帝国的安全。“西方正在、并将继续试图通过将自己的利益确定为‘世界共同体’的利益来保持其主导地位和维护自己的利益。”单边主义的外交策略极易使美国成为众矢之的。单边主义使它得罪或失去盟友和朋友。同时,它在中东的单边主义使它招来阿拉伯世界的广泛的嫉恨。就国际反恐斗争而言,美国需要建立最广泛的多层次的联合阵线,这也需要美国实行多边主义,更多地关注共识,更多地关注别国的利益。未来的反恐战争的一段时期将是中美改善关系的一个契机。

西方文化价值与东方文化价值的冲突是造成穆斯林恐怖主义的原因之一。无庸讳言,西方文化价值是人类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具有现代性的特点。一方面它是先进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另一方面它又具有现代性的种种弊端与缺陷。

对于大部分经济十分落后、生产力极不发达、文化十分落后的东方穆斯林民族来说,西方的自由主义的文化价值无异于洪水猛兽。他们认为西方文化是物质主义的,腐败的,颓废的和不道德的,竭力抵制西方文化对穆斯林生活方式的影响。在美国社会中,离婚率高达50%。60年代在西方,特别是美国形成性解放浪潮。美国社会对性的公开性与容忍性,是传统的保守的东方文化所无法接受的。这与对性事讳莫如深的伊斯兰文化形成尖锐的不可调和的冲突。无疑会被视为异端邪说。同样,70年代之后的女性主义的兴起,对伊斯兰文化也是一个极大的冲击。在传统的伊斯兰文化中,妇女是没有地位的。在塔利班统治下,妇女的处境就是一个例证。美国竟然要掀起女性主义浪潮,全然属于大逆不道了。美国的个人主义超越了东方的家庭价值,只有6%的祖父母生活在孙子辈的家庭中。这在传统的重视家庭价值的东方文化看来,也是不可思议的。美国现代资本主义无节制的工业生产,对全球的气候以及大气的生物化学功能造成极大的破坏。美国人口占世界人口仅5%,却向大气释放25%的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人们对于以自然为代价的美国生活方式产生了疑惑。这一切,无疑在文化价值上使美国与阿拉伯世界产生了间离,成为少数恐怖主义分子实行恐怖手段的文化动力。

穆斯林原教旨主义将其主要的矛头针对美国,是一种狂热的宗教冲动。它所指的是其犹太教—基督教传统。不管美国愿意与否,原教旨主义所发动的对美国的恐怖主义带有强烈的反基督教反犹太的宗教动机。广而言之,西方面临的是一个不同的文明 -— 伊斯兰文明,而伊斯兰文明面临的是一个无比强大的扩张的西方文明,特别是美国文明。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这两个文明不可避免地处于更加尖锐的冲突之中。这种冲突使伊斯兰文明产生一种深重的危机感。而冲突的结果之一是有些伊斯兰社会更加自我封闭,对现代性产生恐惧。一个是强者,一个是弱者,一个是先进的,一个是落后的,这决定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只能采取隐蔽的恐怖主义的手段。

全球化使有些穆斯林国家边缘化,个人与过去割离,反而趋向贫困,坠入社会经济阶梯的最底层。人口过剩,在财富与资源消费中的不均使世界上许多贫穷的人无法享受现代化的好处。其

实,只有当所有的人都能享受人类文明的成果,人类创造带来的美好生活,否则没有一个国家的人民和一个国家会真正地繁荣,会真正地享受安全。真正的全球化应该是多元的,应该是一种全球民主,应该是平等的,在全球民主的框架下,各种独一无二的民族文化,不分大小,都有存在的权利,有发展的权利。全球化意味着相互依存,相互需要。只有这种思想才有利于人类的共同生存。

美国与拉登的对立是世界上富有者与穷人之间冲突的反映。当人群和文化被窘迫得过于无奈,极端的思想在怪异的信仰驱使下就有可能应运而生。“基地”等极端组织的根源可以在全世界被遗弃和遗忘的人群中找到答案:民族分裂和人们被褫夺公权。在现代城市化运动中,发展中世界数以百万计的人们从农村进入城市,成为城市贫民,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从2000年10月到2001年10月,全世界由于战争造成的难民数达1490万, 比2000年增加40万人。仍然羁留在本国内的难民数达2200万人。阿富汗和巴勒斯坦难民数分别达到400万,占全世界战争难民数一半以上。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正是在这块贫穷与落后的土地上生长的。然而,在西方学者中,也有人认为国际恐怖主义与贫穷无关。

对于从1966至1976年报载的属18个恐怖组织的350名恐怖分子的调查表明,2/3的人受过高等教育。在1980年,一位埃及社会科学家访问了关在狱中的伊斯兰极端分子,发现他们都受过教育,在社会中属于上升的阶层。Daniel Pipes在《国家利益》中用证据表明中东的激进份子大多出身于中产家庭。

这是问题的一面。还有问题的另一面。即使Hezobollah激进份子是受过教育的,但他们的教育大多是在宗教学院中接受的,而这些宗教学院无异于恐怖训练营。如在巴基斯坦,贫困的孩子入宗教学校(madrashas)学习,这些学校提供免费的膳宿和书籍。正是这些学校培养了塔利班和圣战份子。

根据世界银行对1960年以后世界冲突的调查,如果经济发展,如果人口压力减少,如果10多岁的孩子有学可上,如果经济多元化,内战的可能性就减少,拉登之所以能在阿富汗生存,就因为混乱与无能的当局给他提供了极大的自由活动的空间。就这一点而言,恐怖与贫困有关。

美国在中东对以色列的支持,是造成阿拉伯人仇恨美国的主要原因。阿拉伯人仇视美国也不是自今日始。这种仇恨早就存在了,是根深蒂固的,特别在美国施行反恐战略后,以色列搭车,也展开了它的针对巴勒斯坦人的反恐战争。这种以暴易暴的政策加剧了阿拉伯世界的反美与反犹情绪。例如,据《先驱论坛报》报道,美国对以色列在被占领区的军事行动的支持引发了整个阿拉伯世界对美国商品的抵制浪潮。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短信息号召抵制美货的组织大多是非政府组织,如学生团体,网上号召人们特别抵制麦当劳,星巴克和微软。《国际先驱论坛报》和Pew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表明,大部分美国以外的人士认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是对美国以色列政策的一个反动。在中东高达95%的人这么认为。

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土地的占领,是造成巴勒斯坦人,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感到屈辱与侮辱的根源。可以说,如果巴以之间不和解,未能找到双方和平共处的途径的话,如果以色列不退回到1967年6月4日以前的边界以内的话,那么反以色列的情绪,以及由这种情绪而衍生出来的对美国的仇恨,将延续下去,国际恐怖主义就不可能销声匿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成为一种反犹和反美的结合体,他们把以色列人与美国人都统称为“异教徒”,担心沙特的圣土被美国军人异教徒非神圣化,就可见其一斑了。正如“9·11”事件策划者之一Zacarias Moussaoui在自我辩护中表白的,他们的目标就是要“摧毁美国”。

有些穆斯林国家政教合一。阿拉伯人生活在政教合一的情况下,受到宗教上层人士的管制。他们无法容忍自由精神,无法容忍不同的思想和人。知识缺乏与自由缺乏成为阿拉伯世界的痼疾。这样的闭关自守的文化环境是产生宗教原教旨主义的温床,是培养追求殉道者道路的最佳环境。他们的目的就是要追随者在精神上去进行一场“圣战”。他们运用宗教来传播他们的反美和反犹思想,鼓励追随者通过暴力去追求一种更高的宗教目标。而恐怖主义者之所以死命追随他们的思想有的是出于精神的、情绪的需要,有的则是由于赤贫,是出于经济的需求。他们相信,虽然他们在这个世界生活得很不如意,在自我爆炸之后,将在“下一个世界”中获得新生。对于“下一个世界”美好生活的憧憬是这些恐怖主义份子的最高的精神寄托和驱动力。这些人一般来说在这个世界的生活十

恐怖主义的危害 第二篇_对恐怖组织的认识及危害

恐怖主义形势及动态论述

摘要:有预谋、有政治目的、伤害平民以及非国家行为或者地下组织这四个要素是国际社会就恐怖主义定义问题进行磋商的重要基础,这些要素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恐怖主义的本质。

关键词:恐怖主义;反恐立场;9•11

一、国际恐怖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公害

(一)恐怖主义的含义

恐怖主义是指一种为了达到某种政治或社会目的,通过制造恐怖气氛来引起社会注意,以威胁有关政府或社会,针对非战斗目标特别是无辜平民目标的各种形式的违法犯罪性质的暴力或非暴力破坏活动。有预谋、有政治目的、伤害平民以及非国家行为或者地下组织这四个要素是国际社会就恐怖主义定义问题进行磋商的重要基础,这些要素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恐怖主义的本质。

【恐怖主义的危害】

(二)恐怖活动的特征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恐怖活动就出现在政治舞台上。恐怖活动在人类社会已经肆虐了两千多年,正式使用恐慌主义的概念也已有200多年历史。进入20世纪后,随着帝国主义和殖民地矛盾的激化,恐怖主义开始跨出国界。2001年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对整个国际社会的冲击和影响十分深刻。

“9.11事件”表明恐怖主义具有跨国、跨地区性质,成为国际公害,对整个国际社会的冲击和影响十分深刻,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担保不遭受极端主义分子的恐怖袭击。非传统安全问题背景的复杂性表明,它既是政治、经济、民族、宗教等各种矛盾的综合产物,又有很多存在于历史、文化方面的深刻背景,使人类所处的国际安全环境出现了新特点,面临新挑战。对此,只有全世界采取统一的协调一致的行动才能有效的打击和铲除国际恐怖主义。

综观当今世界恐怖主义罪行我们会发现,恐怖主义正在与更多的种族和宗教因素搅合在一起,成为一种新的“准战”中心。21世纪的发展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人类绝不能高枕无忧,掉以轻心。专家们认为,当今全球恐怖活动有以下6个特点:

1、恐怖主义国际化。恐怖活动虽然时多时少,但危害不断;

2、美英等西方国家是恐怖袭击首当其冲的靶子,恐怖分子往往针对那些没

有受到保护的人员和设施;

3、恐怖活动准备充分,计划周密;

4、恐怖组织有政府支持。某些国家的政府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向恐怖分子提供金钱、外交庇护、训练营地、武器、爆炸物及舆论宣传。

5、范围不断扩大。冷战期间恐怖活动多发生在中东地区,而目前则全球开花。

6、恐怖组织进一步增加,人员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美国中央情报局统计,目前全球的主要恐怖组织有1000多个,比20世纪80年代增加了40%,21世纪恐怖组织数量有可能进一步增加。同时,高知、智能性恐怖分子人数也与日俱增,给反恐怖带来新的问题。

(三)恐怖主义的危害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恐怖主义问题已愈来愈成为影响世界与地区和平、安全和稳定的重要因素,是一大国际公害,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活动,包括生化恐怖与核恐怖,都严重地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威胁着所有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繁荣以及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9•11”恐怖袭击事件不只是对美国的袭击,也是对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人民的挑战。

中国虽然没有发生大的恐怖事件,但也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之一,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境内外的“东突”恐怖势力和国际恐怖组织、恐怖分子等进行的各种恐怖活动。在我国新疆进行严重破坏活动的恐怖组织“东突厥斯坦”(简称“东突”)与境外恐怖集团勾结,在境内外大搞恐怖活动,罪行累累。特别是1990年至2001年在境外建立秘密训练基地,筹集、制造武器弹药,在新疆策划实施了200多起爆炸、暗杀、投毒、纵火、袭击等一系列恐怖暴力事件,残害无辜,造成各族群众、基层干部、宗教人士160多人丧命,440多人受伤,留下了血腥的记录。他们以分裂为目的,以暴力为手段,以宗教为外衣,鼓吹“圣战”,策划、组织骚乱、暴动事件,不断制造恐怖气氛,给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的威胁。同时,“东突”势力还与国际恐怖主义拉登集团联系密切,对整个亚洲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也构成威胁。

对此,我国政府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多次表示要坚决打击恐怖主义,彻底铲除恐怖主义根源,并与国际社会合作,积极支持与参与国际反恐斗争。

(四)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

恐怖主义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国际背景和广泛的政治、经济、社会根源,既有历史的根源,也有现实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恐怖主义是一国之内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世界范围内南北发展不平衡两者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社会不公、政治纷争、局势动荡则是恐怖主义盛行的温床。现代恐怖主义恶性膨胀的原因是和平与发展问题长期未能得到解决,尤其是冷战结束后南北差距拉大,民族宗教矛盾日益尖锐,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发展使全球范围内的恐怖主义活动进一步升级。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针对美国纽约世贸大厦等多个目标发动的恐怖袭击行动,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二、我国政府的反恐立场与行动

中国是一个热爱和平、珍惜和平、维护和平的负责任国家,中国和世界各国在打击恐怖主义问题上有着共同和长远的利益。中国政府立场坚定,态度鲜明,一贯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积极支持与参与国际反恐斗争。

中国加入了绝大部分反恐公约,在“平等合作,双向互利”的基础上,与有关国家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双边反恐合作,努力消除恐怖主义的根源。近年来,中国积极倡导区域反恐合作,加强了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东盟地区论坛的反恐斗争,联合了其它国家、以及单独举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各种“反恐”演习,表明了中国反对恐怖主义的立场和态度,向世界宣示了中国制止一切恐怖主义活动,打击恐怖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美国反恐只治标不治本,搞反恐战争扩大化,即只采取军事手段打击恐怖势力,而不从根本上解决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贫穷和不公正的国家政治经济旧秩序。美国反对恐怖主义的真实战略目的在于对新世纪世界政治秩序重新洗牌,把世界纳入美国主导的政治秩序之中,实质上仍然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表现,中国对此持反对态度。

(二)中国反对恐怖主义的实际行动

中国政府不仅在政策主张上明确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而且在实际行动上作出了广泛的努力。

早在“9•11”事件发生前,我国就在2001年6月在上海合作组织的组建过程中,中、俄、哈、吉、塔、乌六国元首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

端主义上海公约》,在打击亚洲地区的“东突”(即“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恐怖主义势力上开展了合作,为六国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势力,维护地区安全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2001年“9•11”事件以后,我国政府在反恐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2001年12月,我国响应联合国的号召正式加入了《制止恐怖主义爆炸的国际公约》,签署了《制止向恐怖主义提供资助的国际公约》。

2002年1月22日我国政府发表了《“东突”恐怖势力难逃罪责》一文,揭露了“东突”恐怖势力近年来在国际反华势力的支持下,为实现建立所谓“东突厥斯坦国”的妄想,在新疆大量从事民族分裂活动和宗教极端活动,并制造多起恐怖事件的罪恶行径,重申了中国政府打击恐怖势力,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定决心。

2002年6月,在中国政府的积极努力下,上海合作组织六国元首共同签署了《关于建立地区反恐怖机构的协定》,这为维护中亚地区的安全稳定,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等三股势力提供有效保证。

2002.10.27在上海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期间,各组织领导人发表了《反恐声明》,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在京举行非例行会议并发表了共同反恐声明。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重视并支持联合国在联合国宪章精神的指导下,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自1988年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委会以来,中国认真地履行了对联合国的承诺,开始以区别对待的态度有选择地参与了国际维和行动并不断地扩大参与的力度,数量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2001年,中国正式成立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统一协调和管理中国军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工作。目前,中国只向联合国维和任务区派遣工程、卫生和后勤保障等非战斗部队,不派遣有可能卷入当地冲突的战斗部队。截止2005年8月底,中国已累计向中东、塞拉利昂、刚果(金)、埃厄、利比里亚等14个联合国维和任务区派出了4100多人次的维和军事人员,其中维和分队3000多人次,军事观察员和参谋军官近900人次,已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兵最多的国家。在过去的16年中,中国有2名军官和4名士兵在执行任务中牺牲,数十人负伤。此外,从2000年1月12日中国第一批维和警察踏上联合国东帝汶任务

区起,中国还先后向波黑、利比里亚、阿富汗、科索沃、海地及苏丹7个国家和地区派出维和警察588人次,执行维和任务。中国维和部队自参加维和行动以来,以其良好的作风和高质量完成任务的能力赢得了联合国维和行动领导机构和所在任务区人民的广泛赞誉,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人民解放军威武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树立了一个独立、自主、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参考文献:

[1]王毅:“新挑战、新观念——国际反恐斗争和中国的政策”,2002年2月2日在慕尼黑国际安全政策会议上的讲话,见中国外交部网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东突”恐怖势力难脱罪责》,2002年1月21日,见新华网。

[3]王毅:“新挑战、新观念——国际反恐斗争和中国的政策”。

恐怖主义的危害 第三篇_恐怖主义的威胁与危害

恐怖主義的威脅與危害

台南市國立台南女子高級中學 王志麟教官

第一章 恐怖主義定義與類型

第一節 恐怖主義的定義

第二節 恐怖主義的類型

第三節 恐怖主義的目的

第二章 主要恐怖組織發展與活動

第一節 全球恐怖組織發展

第二節 全球恐怖組織介紹

第三節 全球恐怖組織行動發展模式

第四節 二十年來全球各地的主要恐怖活動

第三章 對全球與區域安全的影響

第一節 恐怖主義事件影響

第二節 恐怖主義事件對美國影響

第三節 恐怖主義與全球安全分析

恐怖主義的威脅與危害

破壞和暴力是恐怖份子的常用手段,其目的即為顛覆現有政府體制,破

壞社會安定,讓人民對法律和公共秩序喪失信心,使國家政權瓦解,有系統

地使用暴力來製造某些人的恐懼,以達成特定的政治目標及手段。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恐怖攻擊發生在2001年9月,當時蓋達組織的恐怖分子劫持四架美國民航客機,其中兩架撞上紐約世界貿易中心(World Trade Center)的雙子星大樓,另一架撞擊華府的五角大廈(Pentagon),第四架則墜毀在賓州匹茲堡附近,這些客機撞擊導致世貿中心幾乎全部崩坍,五角大廈西南角燒毀,造成飛機上266人罹難,撞毀的建築物內外數千人死亡。後來也陸陸續續在全世界發生多起恐怖主義攻擊事件。惟現今世界各國所擔憂的問題,現代武器的致命性、科技複雜性及隱匿性愈來愈高,將造成世界各國對恐怖主義攻擊防範的困難度。

第一章 恐怖主義定義與類型

第一節 恐怖主義的定義

恐怖活動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臘和羅馬時期,公元1世

紀,為反抗羅馬帝國入侵,猶太狂熱黨人就曾在羅馬帝國飲用的水中下過毒,暗殺與古羅馬人合作的猶太貴族,其行為模式與某些恐怖主義有相似之處。古希臘歷史學家瑟若芬就曾專門記述恐怖活動對敵方居民造成的心理影響。中國古代的荊軻刺秦王,古羅馬凱薩大帝遇刺等,都是著名的歷史恐怖事件,而美國總統甘迺迪遇刺身亡及911事件是當代歷史中最典型的恐怖攻擊事件。

「恐怖主義」這個名詞譯自英語的「Terrorism」,最早出現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時期,為保衛新生政權執政的雅格賓決定用紅色恐怖主義對付反革命份子,國民大會通過決議,對陰謀份子採取苦甕行動,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恐怖主義不是反映一般的、孤立的、偶然的恐怖行動,而是指一種有組織、有制度和有政治目的的恐怖活動。

惟現階段由於宗教、意識型態與國家利益等因素,導致恐怖主義的定義

迄今仍末達成共識;主要原因在於各國認知上之態度,舉例來說,被某些國家所通緝的「恐怖份子」,在某些國家認知裡確是「自由鬥士」。2005年9月第60屆聯合國(United Nations)秘書長科菲.安南(Kofi Annan)曾試圖在成果文件(Outcome Document)草案中,鼓勵成員國通過一個較為普遍可讓各國接受的恐怖主義定義,但是未能成功。各會員國所爭議的焦點在成果文件草案中認為襲擊平民與非戰鬥人員是不合法行為,但是回教會員國家則擔心將使他們抵抗外來侵略的權利受到限制,因此,要求在草案中增加「承認反抗外國占領」和「爭取民族自決權運動」合法性的措詞,另外,某些聯合國成員國家對於「是否應區分恐怖主義」、「如何區分恐怖主義」以及「被統治人民爭取獨立自治合法權利」等議題也存在歧見,因此參考世界各國及部份知名學者對恐怖主義的定義及有所認知規範的文獻資料,歸納如后:【恐怖主义的危害】

一、恐怖主義專家史密特的定義:

聯合國毒品暨犯罪辦公室(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and Crime)

的網站,經比較而引述了恐怖主義專家史密特 (AleX P.Schmid)的看法。他指出,或許可以將現有對於「戰爭犯罪」的共識作為恐怖主義的定義,假如戰爭犯罪的核心是蓄意攻擊平民、劫持人質與殺害被囚禁的人,在和平時期,就是簡單的恐怖主義定義。簡言之,史密特對恐怖主義的定義為 「恐怖主義行動等於和平時期的戰爭犯罪」。

二、學者對恐怖主義的定義:

經多年的研究及討論,學界對於恐怖主義的定義已逐漸形成共識。所下的定義為 :「恐怖主義是一重複性的暴力行為來引起焦慮的方法,基於特殊的、

犯罪的或是政治的理由,以秘密的、個人的、團體的或是國家參與者的形式,來從事恐怖行動,以激起恐懼、憂慮、不安為手段。相對於暗殺,恐怖主義暴力行為的直接目標並不是主要的目標,而那些犧牲者通常是被隨機選取或選擇性的從特定目標人群中挑選出來的,恐怖份子將這些暴力犧牲者當作訊息的生產者,而威脅與暴力是恐怖份子(或組織)、暴力犧牲者與主要目標三者間互動的媒介,而被用來操弄社會大眾。此外,恐怖主義主要尋求的企圖為恐嚇、脅迫或是宣傳而將恐怖主義的行動目的定位造成恐怖,表達需求或是引起注意。

三、國際組織對恐怖主義的定義

(一)1937年國際聯盟的防止和懲治恐怖主義公約:恐怖主義指的是「所

有的犯罪行為是用來對付一個國家且企圖造成對一種對特定人員、團體,或是一般大眾的恐怖心理的狀態;因此,讓國際社會意識到國際恐怖主義的危害性以規範國際反恐行動的重要性 。

(二)1996聯合國的消除國際恐怖主義措施宣言:「強烈譴責不論是在何處

與由何人所採取恐怖主義的任阿行動或方法,都是犯罪與不合正義目的,而引起一般大眾或特定團體人員的恐怖狀態,不論是否有政治、哲學、意識型態、種族、民族、宗教或是其他因素均不合正義原則。

(三)2004年12月聯合國有關威脅、挑戰與變遷的高層小組提出恐怖主義【恐怖主义的危害】

定義為「企圖引起一般人民或是非戰鬥人員身體的嚴重傷害或是死亡以脅迫人民或是迫使政府或國際組織,從事或放棄任阿行動。

(四)2005年7月,第59屆聯合國大會主席讓平在成果文件草案中,提出恐

怖主義的定義為「任何以脅迫一定人口、某個政府或國際組織為目的,以造成平民或非戰鬥人員死亡的行為,均為恐怖主義行為 。」

四、美國對於恐怖主義的定義從1983年以來就沒有改變過,依據美國法典

(United States Code)第22篇第2656f(d)節的規定;「恐怖主義」指的是「由次國家秘密組織或秘密團體的人員對非作戰目標,採取有預謀的、有政冶動機的暴力行為且通常意圖以此對某些方面施加影響」;「國際恐怖主義」則是「涉及一個以上國家的公民或領土的恐怖主義」

五、我國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王崑義認為,恐怖主義是指「利

用攻擊無辜的民眾,讓大眾產生恐懼意象 (Terror Image),以達成恐怖主義政治目的的行為」。認為恐怖主義具備以下三種意涵 :

(一)計畫性:恐怖行動一般像發生戰爭一樣,恐怖分子會尋求最理性的

選擇,把施予攻擊的對象設定一個極大化的戰略,期盼能用最小的犧

牲,達到最大化的目的,如911事件 。

(二)政治性 :恐怖主義的存在跟一般犯罪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它有特定

政治目的;例如:尋求民族解放。建立政權、要求釋放被囚的同伴,也

或許是敵視美式資本主義。這之間以尋求民族解放被認為正義性最高

敵視美式資本主義的正義性最低,最不受到恐怖團體的認同,如恐怖

組織劫機、爆炸、綁票與劫持人質事件。

(三)意象性:一般的恐怖攻擊行動中,恐怖分子並不要求馬上實現他們

的目的,反而是透過暴力行為的傳播,製造一種恐怖意象,讓受害的

資本主義國家人民生活在恐怖的陰影中,以便對政府構成壓力,進而

恐怖主义的危害 第四篇_恐怖主义对我国的危害

浅谈中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

电气6班 毕安露 20143763

摘要:近年来,我国恐怖势力猖獗,恐怖事件频发,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失,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

一.认清恐怖主义

1.定义:恐怖主义是 实施者对非武装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通过将一定的对象置于恐怖之中,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国际社会中某些组织或个人采取绑架、暗 杀、爆炸、空中劫持、扣押人质等恐怖手段,企求实现其政治目标或某项具体要求的主张和行动。恐怖主义事件主要是由极左翼和极右翼的恐怖主义团体,以及极端的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的组织和派别所组织策划的。

2.特征

强烈的国际化倾向

恐怖主义活动范围,已从西欧、中东、拉美三大热点地区向全球各地区和国家蔓延,

打击目标扩大

已由外交、军事、政府扩展到商业、一般平民和公共设施。尤其是“9·11”后,美国发动针对伊斯兰教极端势力的全球性反恐战争以来,东南亚穆斯林聚居地区的人民反美情绪高涨,针对西方人的恐怖袭击事件不断增多,严重影响一些国家及本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的地区安全问题之一。 恐怖手段多样

由传统的绑架、劫持人质与暗杀等方式到使用爆炸、袭击、劫持以及生化武器和网络恐怖主义等。此外,当前恐怖主义的活动策略也在不断变化,手法越来越野蛮、残暴,以致于不择手段。

【恐怖主义的危害】

极端主义的交织

恐怖主义总是同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极端主义交织

在一起。在世界上的很多地区,恶势力之间相互重叠,集中表现为国际恐怖主义。其具体活动是反社会、反人类,以绑架、暗杀、爆炸等极其残忍的手段制造大规模的恐慌。同时,还与毒品买卖、武器走私、贩卖人口等跨国的有组织犯罪相联系,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长期动乱的主要原因。

二.中国面临的恐怖主义 中国遭受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势力”的侵扰,“东突”恐怖势力(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是中亚“三股势力”的主要力量之一,该势力以将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为目标,与中亚地区的一些组织相勾结,参与、制造了一系列恶性恐怖事件。

1.国内恐怖主义产生的影响因素

(1)东突恐怖分子。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周边地区极端宗教主义、民族分离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的影响下,我国境内外的“东突”恐怖分子为实现建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国”,策划、组织了发生在新疆和有关国家的多宗恐怖暴力事件,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社会治安秩序,给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的威胁,同时也威胁了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2)西藏恐怖分子。在强大的中央政府和人民面前,达赖集团意识到分裂将是永远达不到的目标。这样,便不能排除达赖集团内部极力主张 进行恐怖暴力活动的藏青会、藏妇会等激进派别通过制造恐怖活动来扩散恐怖气氛,向中央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64168/

推荐访问:恐怖主义的危害论文 国际恐怖主义的危害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