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用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用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时间:2018-07-03   来源:经典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美文】

用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第一篇_出自《论语》的50个常用四字成语

1、【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出处】《尚书·皋陶谟》:“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3、【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出处】《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5、【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6、【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出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7、【中道而废】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出处】《论语·雍也》中道而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8、【文质彬彬】彬彬:配合谐调。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见贤思齐】看到德行高的人,就想学得与他一样。【出处】《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举一反三】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1、【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同凭,冯河,过河不用工具(如船、木筏之类),赤脚蹚水。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出处】《诗经·小雅·小旻(mín)》:“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12、【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3、【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出处】《周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论语·子罕》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14、【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

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5、【华而不实】华:通花,开花;实:果实,结果。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也指表面上很有学问,实际腹中空空的人。【出处】《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论语·子罕》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16、【后生可畏】后生:青年人,后辈;畏:敬畏,佩服。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7、【登堂入室】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18、【过犹不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19、【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20、【察言观色】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出处】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21、【以文会友】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故多以诗文相赠答,扬才露己,以表心态。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诗词相酬答。在宴饮等聚会时,更是不可有酒无诗,流行尽觞赋诗之俗。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人。”

22、【一言兴邦】指一句话可以兴国。【出处】《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23、【近悦远来】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 【出处】《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24、【欲速不达】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出处】《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5、【言过其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出处】《论语·子路》: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26、【以德报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出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27、【怨天尤人】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出处】《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28、【一以贯之】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出处】《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29、【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出处】《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30、【有教无类】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31、【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

【出处】《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32、【血气方刚】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出处】《论语·季氏》: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33、【色厉内荏】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出处】《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34、【道听途说】道:道路;途:路途。路上听来的又在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出处】《论语·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35、【饱食终日】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6、【箪食瓢饮】形容极为清贫的生活。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7、【天下归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出处】《论语·尧曰》天下归心: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38、【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出处】《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9、【恶衣恶食】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出处】《论语·里仁》:“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0、【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出处】《论语·述而》: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1、【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示例】圣人说:“~”,你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的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近义词】谆谆教导、不厌其烦、循循善诱

42、【理屈词穷】理:道理,理由;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出处】《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43敬而远之】敬:尊重;远:不接近;之:代词,指对象。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

【出处】《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44【年富力强】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宋·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45、【手足无措】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出处】《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46、【循序渐进】循:按照;序:次序;渐:逐渐。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出处】《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已自修,循序渐进耳。”

47、【循循善诱】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出处】《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48仁人志士】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9既往不咎】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出处】《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50侃侃而谈】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出处】《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cù jí,恭敬不安的样子)如也,与与如也。”

用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第二篇_两用成语成语集锦

两用成语成语集锦

整理:贾克文 审核:边 强

188、登峰造极:意思是到了极点,它有褒贬双重感情色彩:①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②比喻干坏事猖狂到了极点。 ③比喻达到极点(中性)。

189、按部就班:原指写文章时结构安排得当,选词、造句合乎规范。现在有褒贬两种色彩:①按照一定的条理、顺序做事②按照惯例、老框框办事,不知变通。

190、奇文共赏:①可指共同欣赏或分析研究文章,褒义词;②也可以指批判有错误的文章,贬义词。 191、高视阔步:①可以形容气概不凡,含褒义;②也可以形容态度傲慢,含贬义。

192、平铺直叙:①既可形容说话或写文章平平淡淡,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含贬义;②也可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加修饰,直接地简单地说出自己的意思,含褒义。

193、海底捞月:①可以比喻去做根本不能做到的事,贬义词;②也可以形容弯下身子抓起很快就要落地的东西时的动作姿态,中性词。

194、一塌糊涂:①可以指乱到不可收拾或糟到不可收拾,贬义词;②也用来表示程度之深,中性词。 195、粉身碎骨:①可以比喻被彻底摧毁的下场,贬义词;②也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失生命,褒义词。 196、面面俱到:①可以指各个方面都注意或照顾到了,没有一点遗漏,中性词;②也可以指虽然照顾到各个方面,但是一般化,贬义词。

197、看风使舵:①指看情势办事,一般作贬义词;②但也可作褒义词。

198、高枕无忧:①可以比喻放松警惕,贬义词;②也可以形容无忧无虑,中性词。

199、循规蹈矩:①一般形容拘泥保守,贬义词;②也可指按照规则行事,褒义词。

200、行若无事:①可以指在紧要关头,态度镇静,毫不慌乱,是褒义词;②也可以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是贬义词。

201、战战兢兢:①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或小心谨慎的样子;②也形容因饥寒冻馁而战抖的样子。 202、炯炯有神:①形容眼光发亮,很有精神,多用于人物;②也可用于一般动物。

203、两袖清风:①比喻做官清廉;②也比喻贫穷或手头没有积蓄。

204、百花齐放:①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②比喻同一事物的不同做法、同一内容的不同形式或同一类东西的不同品种丰富繁多。③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④现也指文学艺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

205、乘风破浪:①比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②形容事业迅猛地向前发展。③指在好条件下或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前进。

206、哀而不伤:①忧愁而不悲伤,形容诗歌、音乐等所表现的伤感情调适度;②形容感情或行为有节制,不过分。

207、垂涎三尺:①原形容嘴馋想吃(中性)。②现多形容见别人的眼红,妄图侵夺的丑态(贬义)。③现也形容特别羡慕、渴望得到。

208、铤而走险:①形容走投无路,被迫冒险。②现在多用来表述违法乱纪分子的行动。

209、贪多务得:①原指尽量多地求得知识。②后多指贪心不足(含贬义,该义项使用较多) 210、龙飞凤舞:①原来形容气势奔放雄壮。②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③形容字迹潦草(贬义)。

211、高谈阔论:①原指旨趣高雅、范围广泛的谈论。②后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212、等米下锅:①形容生活窘迫,急需钱粮。②现也比喻急等着某些东西用。③又形容消极等待,

不积极创造条件。(贬)

213、不求甚解:①原意是只求领会要旨,不在字句上深究。②今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③也指了解情况不深入。

214、不识时务:①不认识当前的形势和朝代的潮流。②有时也指不知趣。

215、堂而皇之:①形容公开或不加掩饰。②形容体面或气派大。

216、水落石出:①水退落下去,石头就显露出来。②后比喻事情的真相得以完全显露出来。常误用为形容干坏事的人担心事情败露,混淆于“东窗事发”。

217、东涂西抹:①本指妇女涂脂抹粉。②后常比喻随意提笔作文、写字或涂画。③又喻指作事无规则、无定准。

218、海阔天空:①形容大自然的广阔,②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219、肝脑涂地:①引用义是竭尽忠诚,甘愿牺牲;②它的本义是形容惨死。

220、一针见血:①通常比喻说话、写文章言辞直截、简要,能切中要害;②但它的本义是一针就见到血,形容医务人员技术熟练。

221、不三不四:①形容人不正派、不规矩;②也用来说明事物不成样子,与“不伦不类”相似。 222、万紫千红:①现多指繁荣兴旺、丰富多彩的社会现象,②也指百花盛开,色彩艳丽。 223、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①表示轻蔑,②也可以表示自谦。

224、班门弄斧:①在鲁班门前耍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含有不知自量的意思。有讽刺意味。②但有时也用于自谦。

225、狗尾续貂:①原指封官太多太滥;②后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东西后面,前后不相称,多用于文艺作品;③也用做谦辞。

226、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表贬义或自谦。

227、步步为营:①军队每前进一步就设置一道营垒。形容进军谨慎。②今也比喻行事谨慎稳妥。。 228、老气横秋:①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②也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了。

229、瞻前顾后:①既形容做事情以前考虑周密细致,②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230、金玉满堂:①既指占有很多财富,②也比喻人很有才学,学识丰富。

231、春风得意:①指进士及第后的得意心情,②也用来形容人官场腾达或事业顺心时洋洋得意的样子。

232、守株待兔:①比喻心存侥幸,坐等意外收获。②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233、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精巧。剔透,剔除而使透空明晰。①形容奇巧精制、明晰透亮。②也形容人聪明灵巧或俊俏标致。

234、无病呻吟:①比喻没有值得忧伤的事情而叹息感慨。②也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情实感,装腔作势。

235、滴水不漏:①比喻将手中掌握的东西控制得非常严密,没有丝毫遗漏。②也比喻说话办事非常周密,没有疏漏。

236、并驾齐驱:几匹牲口并排着拉着车,一齐快跑。①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先后,②也比喻两都地位或程度相等,不分高下。

237、不可开交:纠缠在一起。①无法摆脱或解决,不能了结。②也表示程度上达到极点。

238、道听途说:在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播。①泛指轻信并传播没有根据的话,②也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239、得心应手:得心,心里有所领悟。应手,做起来顺手,能与心里所想的相适应。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①形容功夫到家,技艺纯熟。②也指做事非常顺手。

240、对牛弹琴:①比喻对一窍不通的人讲高深的道理,或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白费口舌。含有轻视听话者的意思。②有时也用来讥笑说话做事不看对象。

241、牢不可破:①异常坚固,不可摧毁。②也用在指人固执己见或保守旧习。

242、短小精悍:“短小精悍”有双重适用对象:①形容人身躯矮小而精明强悍。②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充实的内容。

243、非同小可:①形容事情重要,情况严重,不可忽视,②也指人的学问、本领不同寻常。 244、高山流水:①比喻知己或知音,②也比喻乐曲高妙。

245、按兵不动:①使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时机。②现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

246、百川归海:①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②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起。

247、不省人事:①指人昏迷,失去知觉。②指不懂人情世故。

248、风风火火:①贬义,冒冒失失,急急匆匆。②褒义,很活跃、有劲头的样子。

249、花花世界:①指繁华地区或灯红酒绿寻欢作乐的场所。②泛指人世间。

250、昏天黑地:①形容天昏地暗。②形容神志不清。③形容生活荒唐颓废。④形容打斗或吵闹厉害。⑤形容社会黑暗或秩序混乱。

251、急流勇退:①旧时比喻仕途顺利的时候毅然退出官场。②现也比喻在复杂的斗争中及早抽身。 252、精卫填海:①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②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253、明珠暗投:①比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集团。②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254、难分难解:①双方相持不下(多指竞争或争吵、打斗),难以开交。②形容双方关系异常亲密,难于分离。

255、千锤百炼:①比喻多次的斗争和经验。②比喻对诗文等做多次的精细修改。

256、入木三分:①形容书法有力,②也用来比喻议论深刻。

257、天高地厚:①形容恩情深厚。②指事物的复杂性(多用做“不知”的宾语)。

258、息事宁人:①从中调解,使争端平息,彼此相安。②在纠纷中自行让步,减少麻烦。 259、引而不发:①比喻善于引导或控制,②也比喻做好准备,待机行动。

260、应接不暇:①指一路上风景优美,看不过来。②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261、抓耳挠腮:①形容焦急而又没有办法的样子。②形容欢喜而不能自持的样子。

262、规行矩步:①既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②也比喻举动合乎规矩,毫不苟且。

263、呼风唤雨:①既比喻进行煽动性活动,②也比喻人能够支配自然。

264、冷若冰霜:①既形容人不热情,不温和,②也形容人态度严肃。

265、例行公事:①既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②也指按照惯例处理的公事。

266、另起炉灶:①既比喻脱离集体另搞一套,②也比喻重新做起。

267、绵里藏针:①既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②也形容柔中有刚。

268、谦谦君子:①既指故作谦虚而实际虚伪的人,②也指谦虚,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269、穷形尽相:①既指丑态毕露,②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

270、沙里淘金:①既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②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精华,或比喻好东西不易得。

271、四平八稳:①既形容说话、做事情、写文章稳当,②也指做事情志求不出差错,缺乏创新精神。 272、引火烧身:①既比喻自讨苦吃或者是自取灭亡,②也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问题,争取批评教育。

273、翻天覆地:把天地翻了过来。①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褒义)。②也形容闹得很厉害。(贬义) 274、咄咄逼人:①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②也指形势发展很快,促使人努力赶上。

275、不登大雅之堂:①指粗俗的文艺作品不能拿到大雅之人的堂前去观赏。②有时也指没有见过大场面的或不配参与大场面的人。

276、形若无事:①既指在紧急关头台杜镇定自若,②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277、尸位素餐:尸位,尸,主管、执掌。占着职位却不做事;素餐,素,空,不劳而食,白吃。①指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②也用于自谦未尽职责。

278、如椽之笔:①既指大著作或重要的文字,②也比喻笔力雄健。

279、百花含英:①既形容冬去春回花草争妍的景色;②也比喻在繁荣昌盛的年代,很多有才识的人正待吐露才华大显身手。

280、反裘负刍(chú): 反裘:反穿皮袄;负刍:背柴。反穿皮袄背柴。①原形容贫穷劳苦;②后比喻思想愚昧,本末、轻重倒置。

281、环肥燕瘦:①比喻美女的体态风格不同,但各有各的风韵;②也比喻各种艺术作品风格流派不同。

282、镜花水月:①比喻可望不可即的虚幻景象,②也比喻诗文不能从字面来理解的所谓空灵的意境。 283、力透纸背:①形容书法遒劲有力,②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有力。

284、数典忘祖:①原指查数着典籍却忘了自己的祖先的行事,比喻忘本。②后比喻对本国历史文化的无知。

285、醍醐灌顶: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286、偃旗息鼓:①原指“放倒军旗,停止击鼓”意为停止战斗,②后比喻事情中止,不再进行。 287、画虎类犬:①比喻生硬地模仿别人,结果弄得不伦不类,②也比喻起得很高,效果不佳让人笑话。

288、数米而炊:①比喻把精力都放在做琐碎小事上,以至劳而无功。②也形容生活困窘。 289、黯然失色:①事物失去了它原有的色泽、光彩;②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290、暴殄天物:①任意残害各种生物。②也指不爱惜物品,任意挥霍浪费。

291、避重就轻:①指回避重的责任,只拣轻的来承担;②指回避要点,只谈无关紧要的来谈。 292、不加思索:①不加以思考。形容对事情不认真考虑或不动脑筋;②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这一意义同“不假思索”。

293、不甚了了:①不十分明白事理;②不十分清楚。

294、充耳不闻:①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言听取别人的意见;②形容对某些事情漠不关心。

295、急转直下:①形容形势或文笔等突然转变,并且很快地迅速发展下去;②迅速转变话题或改变态度。

296、旅进旅退:①与众人一同进退,形容行动一致;②形容跟着大家走,自己没什么主张。

297、苗而不秀:①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伤悼人早逝。②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③比喻徒有虚表。

298、明哲保身:①明哲,明智,通达事理。原指明达事理洞见时势的人,善于择安避危,保全自身。②后亦指为了个人得失丧失原则的庸俗处世态度。贬义。

299、难解难分:①指双方争吵、斗争、比赛等相持不下,难以分开;②也形容双方关系十分亲密,难以分开。

300、盘马弯弓:①驰马盘旋,张弓要射。形容摆开架势,准备作战;②比喻故作惊人的姿态,实际上并不立即行动。

301、平分秋色:①原指昼和夜平均分占秋天景色。比喻平分、分享。②比喻双方平手,不分上下。 302、婆婆妈妈:①形容人动作琐细,言语啰嗦。②也形容人心肠慈善或感情脆弱。

303、沁人心脾:①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②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304、青黄不接:①旧粮已经吃完,新粮尚未接上。②也比喻心就不能衔接或人才、财力或物力前后接不上。

305、如临大敌:①好像面对着强大的敌人,形容戒备森严。②形容把本来不是很紧迫的形势看得十分严重。

306、三教九流:①旧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②指社会上各种人物或各种行业。

307、山高水长:①象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影响深远。②后比喻恩德、情谊深厚。

308、手到病除:①刚动手治疗,病就除去了。形容医术高明。②比喻工作做得很好,解决问题迅速。 309、首尾相应:①指作战时军队内部紧密配合,相互接应。②形容诗文结构严谨,开头结尾照应。 310、说一不二:①形容说话算数,说到做到。②说怎么样就怎么样,没有人敢违背。

311、苦心孤诣:①指费尽心思,刻苦钻研,在学问、技艺等方面达到别人所不及的境地。②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312、不一而足:①原指不是一件事就可以满足。②指同类的事物或情况很多,不止一件事或不止出现一次,无法一一列举。

313、摧枯拉朽:①摧折枯草朽木,形容轻而易举。②也比喻迅速摧毁腐朽势力。

314、讳莫如深:①指事情重大,因而隐瞒不报,②后也指隐瞒的很紧,唯恐暴露。常误用为形容闭口不谈或深不可测。

315、长歌当哭:①用放声歌咏来代替哭泣。②指用诗歌或文章来抒发心中的悲哀或愤怒。 316、李代桃僵:①原指李桃共患难。喻兄弟相爱相助。②后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317、人莫予毒:①再也没有怨恨我、伤害我了。形容劲敌被消灭后高兴的心情。②形容狂妄自大,目空一切。

318、三朝元老:①指历事三个朝代的重臣。②泛指先后为几个不同政权服务的人。或在一个机构里长期工作过的资格老的人。

319、官样文章:①堂皇典雅的进呈文章。旧时官场中有固定格式和套语的例行公文。②后比喻光注意形式,没有实际内容的空话,或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贬义)

320、百花齐放:①比喻艺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②指各种花卉一起开放。

321、无为而治:①古代儒家主张中以德政治民,不用刑罚,叫“无为而治”。后多指寓治于教化之中。②现指放任自流,不加约束的治理方法。

322、光天化日:①原形容太平盛世。后比喻大家看得非常清楚的场合。②也比喻众目昭彰、是非分明的场合。

323、口若悬河:①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②也有嘲讽人说话过多之意。

324、暗度陈仓:①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面迂回袭击。②也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325、①抱残守缺: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②有时也指保存虽有残缺但仍有价值的古物。

用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第三篇_如何正确使用成语

如何正确使用成语

一、明确成语含义。

词语的含义,从字面上看,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语言的使用有一个法则:约定俗成。这约定俗成,就是词语的在一定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这种约定俗成在一定的程度上规范了词语的运用"规则"。

例1:随着"砰"的一声枪响,一张大网从空而降,罩住正在逃跑的疑犯,巡警迅速上前抓获疑犯。昨日,福田巡警首次配备网枪上路,他们是全市第一支使用网枪的巡警队伍。网枪学名捕网器,长约20公分,平常可当警棍挂于腰间。疑犯逃跑或拒捕时如果现场群众多,往往不便开枪,网枪便派上用场。网枪击发后,一张10多平方米巨网瞬间铺开,以每秒50米的速度扑向疑犯并将其完全包裹,警员可兵不血刃地制服疑犯。

例2:战争是残酷的,在敌对双方的厮杀中,兵不血刃是难以想象的。

兵不血刃,兵器上没有血。从字面上看,可能有这么几个意义:一是未曾发生战争或战斗;二是指未交锋就取得胜利;三是以智取胜,不必动用刀枪。其中第二种解释是约定俗成的。例1"兵不血刃"用的是"未交锋就取得胜利"这个意思,而例2仅仅理解为"兵器上没有沾血",而"未交锋就取得胜利"的意义就显示不出来。

二、把握词义引申。

语言是丰富的,而词义的引申、扩大是汉语言丰富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地说,词语的意义有一个基本意义,在这个基本意义上不断的延伸,不断地外扩,形成了词语的多义性。

例1:总部的研发人员对电子商务改变传统法则的警钟充而不闻,各地蓬勃发展的网络计划被忽略和搁置。

例2:"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生态哲学。可是,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人们却日益面对自然之物视而不见充而不闻了。"荒野"以其独到的多样性、自育性,做为生命的温床而存在,可是,现代文明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否定着荒野的价值。

例3、中国女子柔道选手袁华在人声鼎沸沸的赛场上做到充耳不闻,心静如水,而一旦发力,就令对手不寒而栗。

充耳不闻,原义是塞住耳听不见。比喻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例1取的是"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例2引申为不愿意听到大自然的声音。例3总不能说她"不愿意",而是精力集中。

三、 符合语言环境。

使用语言,要合乎语境。合乎语境,一是要看清说话的对象,二是要分清词语的感情色彩,

三、是要符合语境特点。

例1、王厂长的一席话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例2、湖南湘潭市有人利用封建迷信行骗坑人,有关方面守株待兔,一举交行骗的人抓获。 例1"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的不好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好的意见或作品,谦辞。但对他人发言的评价,不能说是"不好的意见"。例2"守株待兔",原比喻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贬义,与语境不符,且这里也不能看成贬义褒用。)

四、适合语言范围。

语言的使用范围,是指语言使用在范围上限制,不能太宽,不能过小,也不能张冠李戴。

例1、今年冬天,福建闽侯旗山出现了难能可贵的雾松奇观。

例2、走进这个著名的风景区,只见瀑布叠挂,飞短流长,甚是壮观。

例1"难能可贵",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贵。用于赞许人物,不用于赞美事物。例2"飞短流长",飞流,散布;短长,是非。意谓布谣言,恶意中伤。可改为"飞流四溅"。

五、不要望文生义。

望文生义,是使用词语一大忌讳。这里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一是对某个词语确实不懂,难以确定意义,只好从字面猜想;二是基本懂得某个词语的意义,但一时疏忽,没有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对于第一种情况,要结合语境,揣摩体味,然后确定其意义;对于第二种情况,一定要谨慎待之,防止因不慎产生的错误。

例、某市原副市长许运鸿家教不严,其妻儿收受贿赂80多万元。有人认为,许鸿运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因为他事先不知,所以罪不容诛。

罪不容诛,诛,处死。意谓判处死罪还还抵偿不了罪恶。《孟子o离娄上》说:"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可见,罪不容诛,是"罪不容于诛"的省略。根据语境,由于省略,常被误解为:犯罪,但还够不上被杀。

六、切忌语义重复。

这里的语义重复指的是,成语的一部分意思与除了这成语外句子所表达的部分意思重叠。语义重复就使得句子的表述赘余,不精练。这就与使用成语的目的相背。本来使用成语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句子的表述精练一此。

例1、你看他双眉紧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例2、这所大学一的一些学生语文水平实在低劣,被人贻笑大方。(贻笑大方,含有被动的意思。)

例1的"难言之隐的"的"隐"是"苦衷"的意思。例2的"贻笑大方"含有"被"的意思。

七、防止前后矛盾。

所谓的“前后矛盾”,指的是所使用的成语,与句子要表述的意思相反了,真像是“南辕北辙”了。

例1、 当代诗坛颇不景气,想起唐诗宋词的成就,不禁令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慨啊。

例2、计算机尽管是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 可以事倍功半。 例3、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学习才是。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学习才是。

例1"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这里用反了,可改为"今不如昔"。例2"事倍功半"与"事半功倍"是一对反义词语,这里用反了。"豆蔻年华",常用一比喻处女,多指女子十三四岁之时。【用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汉语历史悠久,成语丰富。在语言表达中恰当使用成语,可以使语言精练、形象和生动。但成语使用能力的提高,是立足于大量的阅读和作文之中,并非靠少许的练习或靠他人的点拨就能一蹴而就的。要相信,语言是一种"慢功"。

正确使用成语

《考试说明》在要求正确使用词语时,提出“包括成语”。这是因为正确使用成语和正确使用词语的目的、考查方式是一样的,只不过成语比词语更精练、更典型,因而更能体现使用是否恰当。所以历年高考都把成语作为高考保留项目。

怎样才能正确使用成语呢?要做到正确使用成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透彻了解成语的含义

掌握成语的含义是正确使用成语的先决条件。有些人之所以用错成语,原因较多,但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没有透彻了解成语的含义造成的。例如:“当时暴雨如泣,满路泞泥,汽车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句中“安步当车”使用不当。“安步当车”意思是“慢慢步行,就当是坐车”,而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是,抢险队员在当时暴雨如泣,满路泞泥,汽车无法行走的情况下,只好步行赶到大坝抢险。句意表达的意思是“急匆匆”,而词义则侧重于“慢悠悠”。意义差别很大。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了解成语的含义,尤

其要注意成语的“涵义”:

1、字面义:

有少数成语大致可以从字面上看出来,如“一目十行”“不计其数”“长年累月”“东拼西凑”等。一般来说,了解了字面义,成语的意义就清楚了。

2、整体义:

成语是一种特殊的固定短语,一般说来,大多数成语的含义从字面上看不出来,他们的真实意义与字义没有直接的联系,也不是构成成语的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他具有整体义。我们在使用成语时,一定要把握成语的整体意义,否则,不求甚解,望文生义,就会出现使用不当的问题,甚至还会闹出“肚子里竹子”那样的笑话。近几年高考,比较强调对把握成语整体意义的考查。例如:

①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②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③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的财力让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④这篇论文观点新颖,论据有力,材料丰富,文字精当,堪称不刊之论。

上述四句加点的成语,有三句是由于不明成语的整体义而出现错误。(1)句中,“差强人意”原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而被误为“强人所难”。(2)句“万人空巷”是形容盛大的集会或新奇的事物轰动一时的情景。句中误解为路上没有行人。“望其项背”意思是望着别人的颈项或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这里却被误为“赶不上”“比不上”。句(4)是正确的,但人们往往误以为是不能刊载的言论。这道题迷惑性较大。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59406/

推荐访问:有动物的成语 有什么有什么的成语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