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什么是十二五规划

什么是十二五规划

时间:2018-06-30   来源:经典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美文】

什么是十二五规划 第一篇_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目 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 发展环境

第二章 指导思想

第三章 主要目标

第四章 政策导向

第二篇 强农惠农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五章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第六章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第七章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第八章 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第三篇 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九章 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 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

第1页 /共 90页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第十二章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十三章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第十四章 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 营造环境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 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 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 优化格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第十九章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第二十章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 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第二十二章 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二十四章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第2页 /共 90页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第二十五章 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 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第七篇 创新驱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二十七章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第二十八章 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第二十九章 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第八篇 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第三十章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第三十一章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第三十二章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第三十三章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十四章 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第三十五章 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第三十六章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第九篇 标本兼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第三十七章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第3页 /共 90页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第三十八章 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

第三十九章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

第四十章 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第四十一章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第十篇 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四十二章 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第四十三章 推进文化创新

第四十四章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第十一篇 改革攻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十五章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第四十六章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第四十七章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第四十八章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第四十九章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

第十二篇 互利共赢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五十章 完善区域开放格局

第4页 /共 90页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第五十一章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第五十二章 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

第五十三章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

第十三篇 发展民主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第五十四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十五章 全面推进法制建设

第五十六章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第十四篇 深化合作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第五十七章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第五十八章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

第十五篇 军民融合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五十九章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六十章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第十六篇 强化实施 实现宏伟发展蓝图

第六十一章 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

第六十二章 加强规划协调管理

第5页 /共 90页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什么是十二五规划 第二篇_十二五规划要点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

“五个坚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三、“十二五”目标

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43%提高到47%;城镇化率从47.5%提高到51.5%,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达到74.5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四、规划要点

1、住房调控: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

2、城镇化:中小城市放宽落户条件

3、收入分配: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什么是十二五规划】

4、十二五——主题:“科学发展”;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5、扩大内需:“扩大内需”首次单独成章

6、财税改革:开征环保税、缓解环境压力

7、全面改革:明确改革优先顺序和重点——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

8、农地征用:征地以保障农民权益为条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9、行政改革:探索推进“省管县”体制,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什么是十二五规划】

10、金融市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什么是十二五规划 第三篇_十二五规划试题(含答案)

十二五规划练习题

一、单选

1、“十二五规划”的时间跨度:

A.2010-2015 B.2010-2014 C.2011-2015 D.2011-2016

2、中国是从哪一年开始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

A .1951 B. 1953 C. 1955 D. 1957

3、“三五规划”的时间:

A 1963-1967 B 1964-1968 C 1965-1969 D 1966-1970

4、从哪个五年规划开始,规划中除了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外,还增加了社会发展的内容?

A 五五 B 六五 C 七五 D 八五

5、中国是以几年为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

【什么是十二五规划】

A 2年 B 3年 C 4年 D 5年

6、“十二五规划的建议”要通过哪次会议才能正式通过?

A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B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及全国政协第十一届三次会议

C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D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及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四次会议

7、“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是:

A 科学发展

B 改革开放

C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

D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8、“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

A 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 B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C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D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9、“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B 科技进步和创新

C 保障和改善民生 D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

E 改革开放

10、下列哪个不是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A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B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C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发展 D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

E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F 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

11、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中,“十二五规划”更加强调了哪一项的重要性:

A 投资 B 消费 C 出口

【什么是十二五规划】

12、“十二五规划”中,处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优先位置的是:

A 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B 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C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D 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13、政府应该( )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

A 减少 B 加强 C 停止 D 主导

14、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计划在哪一年实现?

A 2020 B 2030 C 2040 D 2050

15、“十二五规划”提出,努力提高以下哪一项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A 财政收入 B 居民收入 C 农民收入 D 进口收入

16、下列哪项税收是十二五中提出开征的?

A 耕地占用税 B 城镇土地使用税 C 环境保护税 D 房地产税改

17、“十二五规划”提出,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将政府建设的目标设定为?

A 经济增长型 B 政策创新型 C 社会主义型 D 公共服务型

18、十二五规划,也就是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什么时候通过的( )

A中共十五大 B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19、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职业技术和创收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做什么?

A优化种养结构 B科学致富 C农业品自销 D发展个人致富技术

20、以( )正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A 加快经济发展 B 以报酬本 C科学发展 D城乡规划

21、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形态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形态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使成为事实经济社会形态又好又快发展。下列不是其基本要求的是:

A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B坚持把科技前进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C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D坚持扩展内需战略,连结经济建设

22、坚持把( )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A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B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兼顾兼顾 D科技前进和创新

23、坚持把( )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A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B科技前进和创新 C保障和改善民生 D改革开放

24、按照( )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积极稳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完善农村集体谋划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机制。

A兼顾规划、实行全面发展 B节约用地、保障农民的权益

C征地减税、增加居民收入 D科学发展、保障农民的权益

25、坚持把( )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A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B科技前进和创新C改革开放D保障和改善民生

26、坚持把( )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壮大动力

A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B科技前进和创新 C保障和改善民生 D改革开放

27、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是( )

A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B推动第一二三财产协调发展

C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D 推动高新技术财产和旅游业的打发展

28、把( )作为扩展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海内市场总体范围位居世界前列。

A扩展消费需求 B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式

C出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 D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29、坚持把深入实施( )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发挥资源优势和生态安全屏障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情况掩护,大力发展科技教诲,

支持特色优势财产发展。

A振兴东北老公也基地 B南水北调

C区域协调发展 D西部大研发

30、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兼顾城乡发展,坚持( ),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A工业反哺农业、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

B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门路

C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D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 )为重点,大幅增加投入,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推进小规模病险蓄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弄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小微型水利工程设施,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A水利工程 B 电网改造 C饮水安全工程 D农村清洁工程

32、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按照全国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规范研发有秩序,控制研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研发格式。对人口密集、研发强度偏高、资源情况负荷过重的部分地区要优化研发。对( )要重点研发。

A都会周边地区

B城乡联合部

C资源情况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和经济前提较好的地区

【什么是十二五规划】

D资源情况承载能力较弱、集聚人口和经济前提较差的都会化地区

33、十二五规划编制前要进行课题研究,下列可以向发改委申请课题研究的对象是 A大专院校 B相关领域某专家

C某大学教授 D在校研究生

34、加强城镇化管理。( )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

A把符合落户前提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

B大都会要加强和改进人口管理

C中小都会和小城镇要根据现实放宽外来人口落户前提

D合理确定都会研发界限,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

35、在今世中国,坚持( )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报酬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兼顾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形态公平正义。

A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B宏观调控 C发展教诲 D发展科技

36、以( )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 A科学发展 B以报酬本 C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D兼顾兼顾

37、当今社会形态的竞争围绕哪些方面( )

A资源、人材、技术、标准 B市场、人材、技术、标准

C市场、资源、人材、标准 D市场、资源、人材、技术、标准

38、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傲然突出,原因不包括( )

A经济增长的资源情况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掉衡

B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C,财产结构分歧理,农业基础仍然单薄

D人口老龄化严重

39、我国是领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形态主义低级阶段,( )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要害。

A人材 B发展 C技术 D资源

40、提高农民职业技术和创收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下面不属于的是( ) A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提高效益

B完善农业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

C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D健全农业补助等支持掩护制度,增加农民生产谋划收入

二、多选

1、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形态发展的首要方针包括以下( )

A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B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

C社会形态建设明显加强 D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2、十七届五中全会有关“十二五”规划建议,将勾画出中国将来五年( )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图景,导致各方高度存眷。

A 经济 B 社会形态 C 民主 D 民生

3、“3个结构”是指?

A 产业结构 B 空间结构 C 功能结构 D 企业结构

4、十二五发展观的好处?

A发展科技 B发展教育 C发展国防 D发展经济

5、“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形态发展首要方针。“十二五”规划要具备战略性、前瞻性、引导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精密跟尾,与到二0二0年使成为事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态奋斗方针精密跟尾。综合考虑将来发展趋势和前提,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形态发展的首要方针是:

A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B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迅猛进展。

C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

D社会形态建设明显加强

6、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 )标准样式

A文明 B节电 C绿色 D低碳

7、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具体做法有哪些( )

A提高农民职业技术和创收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B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提高效益

C完善农业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

D健全农业补助等支持掩护制度

8、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A 马列主义

B 毛泽东思想

C 邓小平理论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9、制造业发展重点是( )

A优化结构 B改善品种质量 C增强财产配套能力 D淘汰落后产能

10、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要求怎么做( )

A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B加快经济社会形态各领域信息化

C发展和提升软件财产

D积极发展电子商务

11、发展海洋经济怎么做( )

A坚持陆海兼顾,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

B提高海洋研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

C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发展海洋油气、运输、渔业等财产

D合理研发利用海洋资源,加强渔港建

12、完善都会化布局和形态。按照( )的原则,遵照都会发展客观规律,以大都会为依托,以中小都会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都会群,促进大中小都会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A兼顾规划 B合理布局 C完善功能 D以大带小

13、都会规划和建设要注重以报酬本、节地节能、生态环保、安全实用、突出特色、掩护文化和天然遗产,强化规划约束力,加强都会公用设施建设,预防和治理“都会病”。 A以报酬本 B节地节能 C生态环保 D安全实用、突出特色、掩护文化和天然遗产

14、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按照全国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规范研发有秩序,控制研发强度,形成( )的国土空间研发格式

A高效 B协调 C全面 D可持续

15、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发展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

A 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

B 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

C 收入分配差距较大

D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E 产业结构不合理

F 农业基础仍然薄弱

G 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

16、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十二五规划“中把哪两项指标的大幅降低作为约束性指标:

A 能源消耗度 B 一氧化碳排放强度 C 垃圾、废物排放量 D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什么是十二五规划 第四篇_十二五规划

学习“十二五规划”建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这一表述意味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全党共识,将成为“十二五”规划最突出的特点。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这是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应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形势新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对于顺利完成“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国民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2006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首次出现8个约束性指标,即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八个约束性指标的出现,给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了硬性规定,折射出党中央、国务院求真务实的精神,折射出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心和信心。200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07年的经济发展由过去一直倡导的“又快又好”改为“又好又快”,

这不只是文字顺序的改变,而是以“好”在“快”前强调了好字当头,强调了经济发展更重视质量和效益,强调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到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前面加进了“加快”二字,显现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而且第一次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代了原来经常讲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强调“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从增长到发展一词之变,却意味深远。也有专家解读,经济发展方式之说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再到2009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的重要判断,近年来党中央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共识不断增强。此次五中全会更是强化了这一共识,首次明确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上升为“十二五”规划的主线。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建议”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这样的新要求。既然我们要讲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那么我们先了解一下它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十七大报告中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内涵

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概念.在经济理论范畴中,经济增长一般是指经济活动单纯的数量增加, 一般是对产出总量而言,强调的是量的增加;

经济发展一般是指经济总量增加与经济结构优化同时出现. 不仅指量的增加,更注重的是结构改善和质量提高,是质和量的统一。

以《现代经济辞典》给出的定义为代表:经济增长方式是"生产要素的分配、投入、组合和使用的方式".这一定义言简意赅.然而从实际观察出发,这个定义过于狭窄.其实,凡是有助于驱动经济增长的要素组合,均可以称之为经济增长的一种方式.由此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增长方式组合类型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从理论上说,有多种经济增长方式的组合类型,例如:按要素投入划分,分别有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按增长主体功能作用划分,分别有政府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按市场供求内外部因素划分,有以内需驱动型和外需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从需求要素划分,有投资拉动型,消费推动型、出口带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从数量与质量关系角度看,有外延粗放型和内涵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概念.在经济理论范畴中,经济增长一般是指经济活动单纯的数量增加,经济发展一般是指经济总量增加与经济结构优化同时出现.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了更加广泛和深刻的含义.但是也要看到,第一,经济增长依然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或核心,离开经济数量增加而

谈经济结构优化是不可能的;第二,上述对各种经济增长类型的划分其实就是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表现,在不严格限制的场合,两者概念是可以互换的.

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却不一定包含经济发展。一般而言,经济发展可以概括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侧重于实现更多经济产出的单纯的经济增长,二是侧重于追求经济发展质量全面提高的经济发展。与之相适应,经济发展亦有不同的实现方式:前者包括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实现的外延扩张式的粗放型增长和主要依靠提高生产的技术水平实现的内涵提高式的集约型增长等两种增长方式。其核心在于前者单纯的追求和实现国民经济更快的增长速度和总量的扩张;后者则不仅包括单纯的经济增长,而且包括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和谐等各方面。其实质在于全面地追求和实现国民经济更好的发展。

一般理解为,所谓经济增长(发展)方式转变就是促使传统的、旧的增长(发展)方式向现代的、新的增长(发展)方式转化,用现代的、新的增长(发展)方式替代传统的、旧的增长(发展)方式.如果做两个极端的归类,传统的、旧的增长(发展)方式指的是一组增长(发展)方式集合:资本、劳动密集型的;政府驱动型的;外需拉动型的;投资驱动型的;出口带动型;外延粗放型的.而现代的、新的增长(发展)方式指的是另一组方式集合:技术密集型的;市场导向型的:内需驱动型的;消费驱动型的;内涵集约型的.【什么是十二五规划】

历史地看,上述传统与现代、旧与新的(发展)增长方式只是一种相对划分.而且不同类型的经济增长(发展)方式有着不同的形成条件,相互之间并非孤立、对立,往往存在着交叉重叠、主辅互补的关系,相应产生不同的增长(发展)结果.这种实例举不胜举,不用多说.

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十七大报告中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

十七大报告,实际上就是把“增长”改成“发展”,这里面的意义非同小可。要理解这个意义,需要用历史的眼光。在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前,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表述是比较多的,有人说是三大马车拉动经济,一个是出口,一个是消费,一个是投资,出口和投资马车比较大一些,消费马车相对小一些。

另一种表述是过去经济,消费主义、拿来主义、重复主义。什么是消费主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煤吃煤,靠油吃油,靠路吃路,也就是消耗自然资源。第二个主义是重复主义,重复建设。第三个就是拿来主义,就是把西方的技术和外资拿来为我所用。

还有第三种表述,就是我们的过去经济增长主要是四大物质要素来拉动,第一是消耗自然资源。第二是污染环境。造纸厂、化肥厂、水泥厂等,通过污染环境来拉动经济。第三是资本投资。按照国家统计局2006年的统计,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28%左右是资本拉动的。第四是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劳动力是人,怎么是物呢?听我分析。关

什么是十二五规划 第五篇_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及指导思想

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及指导思想

新华社3月16日受权全文公布了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二五”规划》),共计16篇、62章。 我国从1953年开始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为“一五”计划,然后以此类推。 “十一五”开始称“五年规划”。我国已经编制和实施了11个五年规划。“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是2011-2015年,所以我们称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一、编制十二五规划的四个阶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从一开始就强调要增强规划编制的开放度和透明度。

第一个阶段是基本思路研究阶段。根据国务院的部署,70多家权威研究机构对41个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专项研究。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2009年底形成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文稿。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58559/

推荐访问:十二五规划纲要 十二五规划时间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