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中国经济产业比重

中国经济产业比重

时间:2018-06-30   来源:经典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美文】

中国经济产业比重 第一篇_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产业经济学

授课教师:xxx

院系:xxxxxxxxxxxxxxxxxxx

学号:xxxxxxxxxx

班级:xxxxxxxxxxx

姓名:xxxxxxx

日期:xxxx年12月

【中国经济产业比重】

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产业结构的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产业结构的研究特别重要。改革开放 30 年来,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良性互动, 并呈现第一产业比重下降, 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下降, 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的特点。但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不高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不够仍然是我国产业结构演变进程中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需要全面提升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本文首先针对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中国经济产业比重】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存在问题 原因分析 调整对策

一、 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体而言,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正在向中高级阶段迈进。 虽然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第一产业比重逐步降低,第二产业稳步发展,第三产业逐步提高。 但是,中国的“两基一柱”(即基础工业、基础设施、支柱产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仍然较低。 三个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失衡,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偏低,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较慢。我国当前总体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有:

1.三个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失衡 ,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偏低。 第一产业比重偏高,高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第二产业比重明显偏高,不仅高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而且高于工业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则大大低于同等收入国家和发达国家。

2.第一产业效率仍然很低。 自动化程度低,基础不稳定,生产方式落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抗灾能力下降,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粮食生产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传统,城镇化发展速度缓慢。

3. 受传统因素和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第二产业结构失衡的现象依然没有改观:

高能耗、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加工业务对我国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基础产业成瓶颈,制造业比重偏高,轻纺工业生产严重过剩,加工业小规模低水平重复建设,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不相称。

4.第三产业全面落后的状况依然没有明显改观。从产业角度看,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一直较高,经济发展主要靠第二产业在拉动。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有较大的增长,但是,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对经济的增长的贡献率没有保持上升态势,尤其在2007—2008年之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说明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发达国家主要以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为主,而我国尚以传统的商业、服务业为主。 一些基础性第三产业(如邮电、通讯)和新兴第三产业(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等)自然发育不足。

5.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较慢。 以第三产业为例,我国的第三产业主要是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及餐饮等传统服务业,而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业等的比重较

小,技术和知识密集程度较低,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二、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分析:

1.经济体制。 尽管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为市场经济体制已有多年,但与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相比,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相关法律基础的不完备、政策法规的滞后、整体发展观念的落后等诸多方面都严重影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

2.社会发展规律。 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是由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依次发展逐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自始至终受到第一、 第二产业发展程度的制约。我国第一产业的滞后,第二产业结构的失衡和技术创新方面的落后严重影响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又反作用于第一、第二产业,使得我国产业结构的整体状况不理想。

3.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随着入世后与国际社会的全面接轨,各个产业在受到巨大挑战的同时, 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但由于市场准入、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和我国一些支持性政策的作用,使得国外对我国各个产业,各个部门的进入程度有着很大的差别,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我国经济结构的失衡。

4.在实践上我们没有找到调整中的主要问题和战略重点。在我国,很多领域存在着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一方面浪费了资源,加剧市场过剩能力; 另一方面造成企业和项目小型化、 分散化,降低了产业的集中度和资本的集中度,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和集约化经营, 使得各地产业结构趋同,削弱了产业竞争力,同时也大大加剧了我国产业内部结构失衡的现状。【中国经济产业比重】

5.产业的进入和退出都有高壁垒。 当前,在我国的非国有经济中除了农业之外, 大多数集中在消费品工业部门以及第三产业中的零售商业、餐饮、公路运输和一般性服务业,而对于一些有自然垄断性质的产业,如电信、电力、银行、石油、铁路、航空等第三产业部门, 由于体制原因非国有经济基本不能进入或进入的壁垒非常高。 这种现状不仅不利于我国的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以及民间投资的增长, 而且违背了市场经济资源流动的竞争原则,不利于在这些领域形成竞争机制,不利于这些领域提高经济效率, 最终影响的将是我国产业结构的整体水平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稳定。与此同时, 我国长期以来制定产业政策的重点主要侧重在符合产业规划的产业优先发展以及扶持困难企业的生产经营上。侧重产业的“进入”方面,而对产业的“退出”方面没有什么扶持。这就形成了产业的“退出壁垒”。在我国,由于存在一般的沉淀成本退出壁垒、政策性退出壁垒以及固定成本退出壁垒,使得对特别困难企业的维持过多,而对长线行业中无发展前途企业的退出、转产援助不足,致使部分行业的生产能力严重过剩, 使相当多的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都使得劣势企业的资源遭到浪费和优势企业的效益受到损失, 影响着宏观经济的效益。

三、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第一, 我们要明确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和原则。根据我国目前的具体国情而言, 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提高产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调节为主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的产业结构调整新机制。 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指导下,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和【中国经济产业比重】

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将吸引外资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相结合, 推进我国与世界各国合理的产业分工。

第二,从封闭型调整转向开放型调整。我国以往的产业结构调整, 主要是基于国内主要产业比例关系的协调, 因而实施的总是产业结构水平上的填平补齐, 如解决加工工业与基础产业的比例失调,采取的是扩大能源、原材料投资与生产规模,压缩加工工业生产规模的作法。这些工作虽然必要, 但调整的结果也不过是解决了加工工业与基础产业之间的供求矛盾, 使产业结构在现有水平基础上重新实现大体的均衡, 与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基本是脱节的, 并没有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出发。 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则是建立另一类型的产业结构, 是产业结构的根本转换和水平的提高, 其主要标志是完成了主导产业的转换。 “入世”后我国要改变这种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与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严重脱节的状况,把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对接起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抓住全球产业转移这一契机, 实行开放型调整战略,逐渐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第三,增量调整与存量调整并重。 所谓增量调整,是指通过产业政策的实施,把有限的投资投

向急需发展的行业, 把投资转向结构调整的目标方向,以促使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简言之,就是改变新增资源的投入结构。而存量调整,则是指现有资产在部门与行业之间的流动重组。通过对存量结构进行调整, 可以对现存的不合理的资源配置进行改善,使一些凝固的资产进行流动,形成资产的有效重组,达到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目标。我国目前绝大部分产品的供给超出市场的有效需求而出现相对过剩。在相对过剩条件下,结构调整的方式要转向存量结构调整与增量结构调整相结合,不能搞单一的增量调整,否则在存量结构严重扭曲情况下, 有限的增量很难改变庞大的存量结构。因此,要二者并重,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调整,以存量调整促进增量调整,以达到结构优化升级的目的。

第四, 市场主导调整与政府引导调整相结合。随着我国加入 WTO 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市场体系逐渐完善,市场日益规范, 市场开始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哪些产业的比重上升或下降,哪些企业规模扩张或被淘汰,哪些产品上或下,主要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的转换和市场竞争力的强弱较量,政府的行政干预作用开始弱化, 产品结构调整由政府主导调整开始向市场主导调整过渡。当然,在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的同时, 也不能放弃政府的计划指导作用, 要通过加强和改进政府的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整缺陷,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中既有市场竞争,追求调整效益,又有政府引导,规避调整失控,最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

第五, 产业结构调整要 “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经济发展的过程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升级的过程, 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升级的过程则表现为支柱产业的交替和发展。它的更替和发展过程,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小规模到大规模、由刚性结构到柔性结构的过程, 其演进顺序可以概括为由重工业向高加工度化再向高技术化发展, 对应于需求结构的变化顺序是由维持基本生存需求的非耐用消费品产业向满足享受性、发展性需求的耐用消费品产业转化, 对应于生产要素投入结构的变化顺序是由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 所以,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应有着不同的支柱产业。在加入 WTO 后,这些产业必然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 部分产业将在竞争中收缩调整, 将资源转移到其它产业中。 因此,产业调整的指导思想

【中国经济产业比重】

和原则应该从“全面建设战略”转变为“有进有退,重点发展”,放弃“完整的产业体系” 目标, 转为谋求国家竞争力的总体发展。 为此,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要力争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

第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高新技术产业是未来的支柱产业,是未来国际竞争的主要决定力量。因此我们要大力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增加投资,从而提高高新技术的 R&D 水平;其次,要加大对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增强辐射和带动功能,这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途径;再次, 基于风险投资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能起到催化和推动的作用, 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健全融资机制,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和完善的股票市场。

第七,为人才培养和使用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现代工业体系是机器和人的结合,产业结构升级更是需要有相应的人才来设计、制造、操作、管理新的工业机器。 新一轮产业转移的主要对象是技术、知识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这就给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伟,张辉: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J].经济研究(2008).【中国经济产业比重】

[2]李铁军:面向新世纪的我国产业结构.经济管理出版社

[3]程进军:全球化背景下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的宏观思考.2005年

[4]高 谦:入世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年

[5]王明友:加入WTO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与对策.2005年

[6]夏亮:我国产业结构演进及特征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

中国经济产业比重 第二篇_1997-2012年我国产业GDP总额及比重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前瞻网数据库

中国经济产业比重 第三篇_三大产业合理比重

中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是15%、52%、33%,而世界平均是5%、31%、64%。

*可以这么说,低收入国家的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第二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很小;第二,中下和中上等收入国家的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很小,而经二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则很大;第三,高收入国家的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更小,第二产业相对中等收入国家则更小些,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则达到更高程度。。(低收入国家指1993年人均GNP在195美元及以下国家。中等收入国家指1993年人均GNP在195美元以上和8626美元以下的国家。中下等收入和中上等收入国家按1993年人均GNP2185美元进行划分。高收入国家指1993年人均收入GNP在8626美元以上的国家。)

我国三大产业的发展情况,目前,它正介于低收于国家和中等国家之间,即仍然存在着农业基础薄弱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同时,还可以认识并体会到:理解掌握国民生产总值与国人生产总值的要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通常可以通过它们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来表示,而三大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能够在整体上反映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三大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首先要满足自身的基本需求和对外某此更高层次的消费资料的需求,只有第一、第二产业发展了,农业和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剩余产品,才可能有从力、物力、财力去发展第三产业。同时,当第一、第二产业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生产的工业化、社会经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一、第二产业也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和劳动者第一、第二产业的进步(板书)

因为,没有商业、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相应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也会受到极大的限制。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即取决于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程度,又在某种意义上制约着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因此,处理好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逐步形成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合理结构,才能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中国经济产业比重 第四篇_2016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6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发布了我国2016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并对此进行解读。他表示,我国上半年国民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为完成全年经济目标奠定了较好基础。

盛来运: 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持续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3406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7%,二季度同比增长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097亿元,同比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34250亿元,增长

6.1%;第三产业增加值184290亿元,增长7.5%。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

一、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夏粮产量略有减少

全国夏粮总产量13926万吨,比上年减少162万吨,下降1.2%。夏粮总产量略低于最高年份2015年,为历史第二高产年。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853万吨,同比下降1.3%,其中猪肉产量2473万吨,下降3.9%。生猪存栏40203万头,同比减少3.7%;生猪出栏31959万头,同比减少4.4%。

二、工业生产稳中略升,盈利状况有所改善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2%,集体企业增长2.6%,股份制企业增长7.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2%。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1%,制造业增长6.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6%。工业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2%和8.1%,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2和2.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2.1%和32.6%,比上年同期提高0.7和1.2个百分点。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环比增长0.47%。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55117亿元,同比下降0.7%。

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3816亿元,同比增长6.4%(上年同期为下降0.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73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59%。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商品房待售面积减少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5836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投资91089亿元,增长23.5%;民间投资158797亿元,增长2.8%,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7460亿元,同比增长21.1%;第二产业投资101702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投资149198亿元,增长11.7%,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49085亿元,增长20.9%。从到位资金情况看,上半年到位资金282443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21.8%,国内贷款增长12.4%,自筹资金增长1.4%,利用外资下降7.2%。上半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40202亿元,同比增长25.1%。从环比看,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45%。

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663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

5.6%。房屋新开工面积775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9%,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14.0%。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6430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8.6%。全国商品房销售额48682亿元,同比增长42.1%,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44.4%。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950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0%。6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1416万平方米,比3月末减少2100万平方米,比5月末减少753万平方米。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68135亿元,同比增长15.6%。

四、市场销售平稳增长,网上零售增长较快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13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增速与一季度持平。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71075亿元,增长7.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4249亿元,同比增长10.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1889亿元,增长11.0%。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16683亿元,同比增长11.2%,商品零售139455亿元,增长10.2%,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66857亿元,增长7.6%。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环比增长0.92%。 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22367亿元,同比增长28.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8143亿元,增长26.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6%。

五、进出口降幅收窄,一般贸易比重上升

上半年,进出口总额111335亿元,同比下降3.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4027亿元,下降2.1%,收窄3.6个百分点;进口47307亿元,下降4.7%,收窄3.7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顺差16720亿元。6月份,进出口总额20378亿元,同比下降0.3%;其中,出口11745亿元,增长1.3%;进口8633亿元,下降2.3%。贸易结构优化。上半年,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6.4%,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5.7%,提高1.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7.2%,为出口

主力;民营企业出口增长3.6%,占出口总额的46.6%,继续保持出口份额首位。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上半年对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印度和埃及出口分别增长22.5%、16.6%、9.0%、7.8%和4.7%。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上半年进口铁矿石4.94亿吨,增长9.1%;原油1.87亿吨,增长14.2%;煤1.08亿吨,增长8.2%;铜274万吨,增长22%。

六、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品价格同比降幅收窄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涨幅与一季度持平。其中,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2.1%。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5.0%,衣着上涨1.6%,居住上涨1.4%,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5%,交通和通信下降2.1%,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3%,医疗保健上涨3.2%,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4%。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0.6%,猪肉价格上涨28.2%,鲜菜价格上涨18.2%。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环比下降0.1%。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9个百分点;6月份同比下降2.6%,环比下降0.2%。上半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4.8%,6月份同比下降3.4%,环比上涨0.2%。

七、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民工收入继续增加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86元,同比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57元,同比名义增长8.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50元,同比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2.80,比上年同期缩小0.0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0505元,同比名义增长8.3%。二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7509万人,同比增加73万人,增长0.4%。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3202元,同比增长6.7%。

八、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进展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1%,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4.7个百分点。需求结构进一步改善。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3.4%,比上年同期提高13.2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继续发挥。上半年,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7.3%和7.2%,快于东部地区0.9和0.8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分别增长12.8%和13.5%,快于东部地区1.8和2.5个百分点。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新进展。上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

5.2%。

“三去一降一补”成效初显。上半年,原煤、粗钢产量同比分别下降9.7%和1.1%。工业企业和商品房库存出现积极变化。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下降1.1%。3-6月,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4个月减少。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及成本均有所下降。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8%,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比上年同期减少0.22元。薄弱领域投资增长较快。上半年,水利环境

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6.7%和22.5%,分别快于全部投资17.7和13.5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今年以来,在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和宏观政策效应不断释放的共同作用下,国民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为完成全年经济目标奠定了较好基础。但也要看到,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下一步,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信心,主动作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的经济结构,强化新的发展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以上是我发布的上半年主要指标的运行情况,下面很乐意回答大家的问题。

中国经济产业比重 第五篇_1952—2011年中国三大产业增加值及比重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58327/

推荐访问:中国私营经济比重 中国产业结构比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