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白马诗李白

白马诗李白

时间:2018-06-19   来源:经典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美文】

白马诗李白 第一篇_白马篇一---李白

白马篇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李白

白马诗李白 第二篇_李白 白马篇

《白马篇》 李白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你骑着白雪花毛的龙马,金鞍闪耀,好个五陵豪杰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玉剑刀刃如秋霜,衣袍上的明珠赛落日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万乘】皇帝

原来你是侍奉万乘斗鸡徒,乘坐的马车轩盖高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你张弓可摧南山虎,伸臂手接太行飞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酒后风采飞扬,三杯下肚,笑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杀人如剪草,与剧孟一同四海遨游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你终于想起改变自己的游荡生活,要争取功名,于是

发愤去了函谷关,跟随大军去到临洮前线

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叱咤风云经百战,匈奴如鼠尽奔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你归来豪气不改,终日饮酒,不肯给萧曹宰相下拜 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 【 原宪】孔子弟子,隐居不仕 羞于学原宪,居

住荒僻蓬蒿的地方。

创作背景

开元十八年(731),李白三十一岁,历游返回长安。徘徊在巍阙之下,始终不能够进入。于是游历到落魄市井,屡次受到土霸欺凌。这段期间,有《行路难》《白马篇》等诗,以抒发诗人的愤懑和不公平。

⑴白马篇,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⑵龙马,《周礼·夏官·廋人》:“马八尺以上为龙。”

⑶五陵,语出班固《西都赋》:“南望杜、灞,北眺五陵。”杜、灞谓杜陵、灞陵,在城南;五陵谓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在渭北。皆汉代帝王陵墓,并徙入以置县邑,其所徙者皆豪右、富赀、吏二千石。见《后汉书·班固传》及:李贤注。五陵豪,谓五陵豪侠。

⑷“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意谓:所佩之剑,色如秋霜,切玉如泥;所穿之袍,缀有明珠,耀如落日。秋霜:形容剑的颜色。切玉:形容剑的锋利。明珠袍:镶珠的衣袍。

⑸斗鸡,玄宗好斗鸡,善斗鸡者每召入宫中侍奉,甚得宠幸。轩盖,有篷盖之车,贵人所乘。

⑹万乘,指天子。古制,天子有兵车万乘。轩盖,车盖。

⑺弓摧南山虎,用晋周处事。《晋书·周处传》载:南山白额猛虎为患,周处入山射杀之。

⑻剧孟,汉时大侠。此代指当时豪侠中之雄杰者。

⑼函谷,古关名,在陕州灵宝县。此代指帝京以东之要塞。临洮,地名,属陇右道洮州。此代指帝京以西之边陲。

⑽临挑,古县名,在今甘肃眠县一带。

⑾叱咤,怒斥声。万战场:全诗校:“一作经百战。”

⑿萧曹,即汉相萧何、曹参。此代指时相。二句意谓:“五陵豪”因边功而傲视大臣。自篇首至此,皆写“五陵豪”。

⒀原宪,即子恩,孔子弟子。居处简陋,上漏下湿,不以为意,端坐而弦歌。见《韩诗外传》。二句李白自谓。善慕“五陵豪”之生涯,羞为蛰居陋室之穷儒。

⒁使酒气,因酒使气。萧曹:西汉名相萧何和曹参。拜,全诗校:“一作下。”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描绘豪侠的形象。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讲述豪侠的倜傥不群和武艺高强。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表达豪侠不拘礼法,疾恶如仇。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虽写豪侠的爱国精神,实则也隐隐流露出诗人想建功立业的寄望。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最后四句是说打败敌人,胜利归来,既不会阿附权贵、居功邀赏,也不自命清高,隐居草野,要继续过游侠生活。

在这首诗里,诗人以热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夸张的语言,刻划了一个武艺高强、报国杀敌、功成退隐的侠客形象。他出身高贵,剑如秋霜,袍饰明珠,艺高胆大,堪与名侠剧孟比肩。他虽身玺百战,威震胡虏,但功成后又任性使酒,不肯俯身下拜萧何曹参之类的高官,而是隐居于荒山野径。

他潇洒倜傥,豪迈勇敢,不拘礼法,疾恶如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富于爱国精神。当祖国的统一和安定受到威胁时,便“发愤去幽谷,从军向临洮”,不计身家性命,英勇杀敌,立功疆场,而胜利归来时,既不阿附权贵,居功邀赏,又不消极退隐,逃避现实。在这个形象身上,集中体现着李白的任侠思想。显然,他的这种任侠思想和他进步的政治理想,他的反对腐朽权贵的斗争精神是有密切关系的,因而也显示了这种任侠思想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

白马诗李白 第三篇_李白咏侠诗

侠的含义在中国文化中本身有一个逐步发展 的过程,因此对侠的理解也就处于一种不断变化 的过程,而用诗歌来颂扬古今侠士的行为事迹、高 尚情操、高贵品质的咏侠诗也就以相应的状态呈 现。从正式全面给了游侠一席之地的《史记·游侠 列传》开始,文人与侠士便结下了不解之缘,咏侠 诗也逐渐地繁盛起来。曹植的《白马篇》首先将幽 并游侠儿作为抒情的对象,塑造出了“扬手接飞

猱,俯身散马蹄”的侠士形象,抒发了作者“捐躯赴 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报国壮志。而此后的一些宫 廷文士甚至帝王将相也以一种欣赏的态度来关注 侠士作风和行为方式。如陈后主的《乌栖曲》“陌 头新花历乱生,叶里春鸟送春情。长安游侠无数 伴,白马骊珂路中满”;《洛阳道》“黄金弹侠少,朱 轮盛彻侯”则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王孙贵族的酗酒 纵欲的行径,从优裕的帝王生活中旁观游侠、侠少 的放纵冶游,在探询别样生活的同时获取一种精 神上的满足。唐人的咏侠诗内容则比较复杂,既

有承接陈后主《鸟栖曲》和《洛阳道》的衣钵,描述 贵家公子横行无忌、饮酒纵乐的放荡行径的咏侠 诗.如秦韬玉的《贵公子行》“斗鸡走马家世事,抱 来皆佩黄金鱼”;李益的《汉宫少年行》“相逢酒杯 一言失,回朱点自闻至尊。金张许史伺颜色.王侯 将相莫敢论”。也由吟咏舍己为人、行侠仗义、舍 身报国的豪杰侠客,如元稹的《侠客行》等。总体 来说,唐人咏侠诗中是将真正的侠士与公子王孙、 无赖少年和间里恶少是混为一谈的,这也表明.至 少在唐代,侠在人们的观念中还保留着这种无赖 气、匪气和富贵气混合在一起的状态。李白是中 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大 量优秀的诗篇,热情洋溢的浪漫主义情怀通过 “侠”这种不循常轨的人物找到了寄托,表现出了 李白对适意人生、建立自我功业的渴望。由于文 化传承的影响,李白的咏侠诗中不可避免地要出 现“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 明珠袍。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白马篇》)这 类斗鸡走马、逞酒杀人等时人所谓的侠行描写。 然而,李白在很多时候对侠的理解又是超越同时 代人之上的,他对历史上侠客行为做了重新认识 和选择性接受,从侠义行为的外在表现转向精神 内涵的探索,他在对古代侠义人士事迹的理性分 析中,结台丁自己的立功报国思想,使侠在精神上 融人了文人的理想。通过对李白咏侠诗研究,可 以进一步认识李白对人生功业的渴望与咏侠诗背

后心理期待的相互联系。

一、李白咏侠诗的社会背景

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诗歌的黄金时代,各体

兼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咏侠诗便是唐诗迅速 发展过程中的一朵奇葩,李白的咏侠诗与这一时 代背景是密切相关的。

一方面,唐代侠风盛行并成为一种时代的氛 围,文人也往往以任侠为尚。无论是上层统治阶 级还是民间普通百姓,虽然本身称不上是侠士,但 都有一种对侠士行为方式的羡慕之情。初盛唐的 皇室及其子弟不少都有过一段任侠或交接豪侠的 经历。唐高祖李渊父子起兵争夺天下,依靠的就 是一支“侠少良家子弟”为代表的队伍(温大雅《大 唐创业起居注》);李渊之子李建成广招侠士“所从 皆博徒大侠”,女婿柴绍也以“任侠闻于关中”,唐 太宗李世民在起兵前广交豪杰之士,唐玄宗任临 淄王时也喜欢交结地方豪俊。正因为如此,一些 贵族子弟、皇子王孙争相效仿侠客的任侠尚气的 表面行为,放荡无度,嗜酒狎妓,肆行无忌。王仁 裕《开元天宝遗事》载:

长安侠少,每至春时,蛄朋联党,备置矮

马,饰以锦鞯金铃,并辔于花树下往来,使仆 人执酒Ⅲ而随之,遇好酒则驻马而饮。

正像罗宗强先生在《李杜论略》中所指出的, 这些任侠活动已经完全不是我们所说的侠义活 动,而仅仅是豪贵公子和市井无赖斗鸡走狗纵酒 狎妓的放浪生活而已。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唐代民间侠风也很盛行,有地方豪门少年驰马驱

犬.剧饮肆行,也有职业侠士,打抱不平,甚至有公 然对抗朝廷,劫富济贫的绿林豪侠。中唐诗人李 涉就记录过自己遇到侠盗的经历,所谓盗亦有道, 绿林豪杰在得知是李博士时,不仅无所侵犯,并请 李博士赋诗一首以证实身份:“暮雨萧萧扛上村, 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姓名,世上如今半 是君”(《井栏砂宿遇夜客》)。时代风尚对人的影 响是巨大的,文人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必然会以任 侠相尚,以逞侠使气相标榜,卢藏用《陈氏别传》称 陈子昂“驰侠使气”;《新唐书》称王翰“日与才士豪 侠饮乐游畋,伐鼓穷欢”;《唐才子传》称王之涣“少 有侠气,所从游皆五陵少年,击剑悲歌,从禽 纵酒”。

另一方面,唐帝国的繁荣兴盛使文人对侠的 期待成为功业意识的一种寄托。唐代文人普遍都 具有强烈用世之心,有着极强的建功立业意识。

科举制和以前的用人制度比较起来是一种进步, 为中下层地主阶级文人提供了参与国家统治和管 理的机会,但毕竟参与竞争者人数众多,而提供的 机会和职位有限。据王定保《唐摭言》载,进士科 得第的只占廊考人数的百分之一二,每年得第的 有时只有几人,有时十多人,最多也不过三四十 人,失意的文人占了绝大多数。“穷且益坚,不坠 青云之志”。功业难成,壮志不屈,失意不失志的 儒生文人在期待明主慧眼识才的同时,往往以侠

士的“一见倾心,意气相投”作为自己的交友期待, 更渴望通过古代游侠那种偶逢知音便平步青云的 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可以说整个社会风气如此,李白的好任侠也

就不足为奇了。《新唐书·文艺列传》称李白“喜纵 横术、击剑,好任侠”;刘全白在《唐故翰林学士李 君碣记》中提到李白“少任侠,不事产业,名闻京 师”;魏颢的《李翰林集序》也说他“少任侠,手刃数 人”。可见,李白的任侠习气是同时代人所公认 的。李白好任侠有天性的部分,也有后学的部分。 他自述为陇右李唐王室后裔,因此不仅在精神上、 心理上继承了陇右尚武任侠的传统,而且“十五好 剑术”,是一个真正学习过剑术的诗人;李白成长 在蜀中地区,一个侠风盛行而律令相对松弛的地 方,这使他很容易受到地方习气的感染,他所说的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手刃数人”却可以不 受法律制裁的原因,可能也是因为蜀中地区律令 松弛的缘故;李白本身性格豪放不羁,从小接受的 也不是严格正统的儒家教育,习剑、任侠、学道、求 仙的经历使得他的思想非常复杂。龚自珍在谈到 李白的诗歌时曾说过:“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 之以为气,又自自始也。”李白大量的歌颂锄暴安 良、重然诺、轻死生的咏侠诗不是单一的江湖侠义 精神,而是相应地体现出了其思想的复杂性。

二、李白咏侠诗体现的侠义观

作为观念的东西,有社会统治的导向,有社会 风尚的影响,也有历史传统的承继。在侠义观上, 李白的咏侠诗体现出的是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史

记》倡导的侠精神,对于司马迁提出的“今游侠,其 行虽不轨于大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 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既已存亡死生矣,而 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矣”李自足持赞 成的态度。但是李白在继承前代侠义精神的同 时,能够将游侠不属于上层社会的道德规范与文 人的家国功业理想结合起来,用咏侠诗阐释丁自

己的侠义观。主要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轻财好施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注“侠”字为“轻财 者也”。如果没有别的附加条件,仅此一条李白自 身也十分具有侠士风范。“囊昔东游维扬,不逾一 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此则 白之轻财好施也。”(《上安州裴长史书》)这里面不 排除李白使用了夸张的手法,但确实反映出了李 白在生活中具有轻财好施的侠义品格,而且李白 也颇以自己的行为自得。在咏侠诗中,李白多次 提到古今侠客的视钱财如粪土的节义行为,“鲁连 逃千金,圭组岂可酬。”(《赠崔郎中宗之》)“意轻千 金赠,顾向平原笑。”(《古风其十》)“鲁连卖谈笑, 岂是顾干金”(《留别王司马嵩》),诗中提到的主人 公鲁仲连向以“能设诡说解患于围城,轻爵禄,乐 肆志”而著称,事实上,只有轻财方能守义,只有好 施才能乐于助人,如果一心为个人谋利禄,是不可 能舍己为人而成为侠士的。可见任侠不会以聚敛 钱财作为个人的目的,义气相激,性命都可舍弃, 更何况身外之物的钱财?

(二)重诺守信

重诺守信可以说是儒家和侠士共同奉行的一

条准则,也是文人和侠士得以相互欣赏、相互理解 的基础。孔子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 矣。”(<卫灵公篇》)子夏也强调“与朋友交,言而有 信”。身为侠士,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言必信,行 必果”。李白身受的儒家教育和川地的侠风在他 那里得到了完美的融合,使他对侠士那种“三杯吐 然诺,五岳倒为轻”的风采充满了景仰。因此,他 在咏侠诗中高声颂扬重诺守信的延陵季子或者将 具有侠士风采的朋友比作延陵季子。如《叙旧赠 江阳宰陆调》“腰间延陵剑,玉带明珠袍”;《陈情赠 友人》“延陵有宝剑,价重千黄金。观风历上国.暗 许故人身”。延陵季子事见《史记·吴太伯世家》, 延陵季子与战国四公子并列为卿相之侠,重要事 迹之一即赠剑徐君一事: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

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 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佩刽,系之徐君 冢树而去。从者日:“徐君己兄,尚谁予乎?” 季子日:“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 。哉!”

重诺守信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侠义品

格,原本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但在封建社会

尔虞我诈的环境下,封建统治阶级倡导儒家的诚 信要求,而自身却在利害关系中相互欺骗,于是, 侠的重然诺就成为补救社会弊端的一种补充形 式,而李白自身的尚侠性格央定了他在社会现实 中更喜欢任侠的那种一诺千金的方式。

【三)利国利民

侠士通常是一个不能与统治者积极合作的群 体.在这个意义上不包括战国四公子等出身于上 层阶级的贵族,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统治阶级的一 员。但是侠决不是破坏国家安定,损害人民利益 的人。相反,侠的表现常常是牺牲个人来救助国 家或者他人,特别是为大多数人利益而做出个人 的牺牲。李白咏侠诗与初盛唐许多咏侠诗不同之 处就在于李白赋予了侠行为鲜明的目的性和积极 的社会意义。

唐人的咏侠诗中,很大一部分仅有任侠的表 面行为,而缺乏任侠的精神实质。如“花时经暖 酒,春服薄装绵。戏马上林苑,斗鸡寒食天。”所描 述的斗鸡走马之徒虽冠以侠少之名.实则膏粱恶 少,市井无赖。李白诗中并不乏对这类人物的描 述,如“少年游侠好经过,浑身装束皆绮罗。兰蕙 相随喧妓女,风光去处满笙歌”(《少年行》),李白 自身作为封建文人,有着放浪形骸不拘小节的一 面,他高歌的“青云少年子,挟弹章台左。鞍马四 边开,突如流星过”(《少年子》)也不过是侠少纵马 游猎的情景,明清的一些笺注多从为古人讳的主 观愿望出发,将其解释为李白对富家子弟的讥讽, 事实上汉唐人的侠观念中确有这方面的内容,他 们并不像后人那样鄙薄此类行为。

李白的好任侠,不排除他曾经有过浪荡邪行、 纵酒狎妓的经历,但他更看重的却是侠士们快意 恩仇、放任自为的处世方式,义气相激、知遇报恩 的朋友交往,特别是那种平交王侯、立抵卿相、一 匡天下风采。如果汉代大侠剧孟仅仅是因为其

“行大类朱家,而好博,多少年之戏”,恐怕得不到 李白的青睐。剧盂最大的成就在于其有着“力可 敌国”的影响力。《史记》载剧孟:

昊楚反时,紊侯为太尉,采传车将至河

南,得剧孟、喜日:“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剧孟, 吾知其无能为矣。”天下骚动,宰相得之,若得 一敌国云。

剧孟以一市井游侠的身份而深得当朝公卿的

倚重,虽然《史记》并未记述剧盂在这场战争中究 竟起到了什么作用,但他在国家危难之际的重要

白马诗李白 第四篇_李白的全部诗集

李白的全部诗集 《李太白全集》《李翰林集》《太白草堂集李白诗集》

下面是其代表作:

五古·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九十六圣君,浮云挂空名。 天地赌一掷,未能忘战争。试涉霸王略,将期轩冕荣。 时命乃大谬,弃之海上行。学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 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儿戏不足道,五噫出西京。 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叹君倜傥才,标举冠群英。 开筵引祖帐,慰此远徂征。鞍马若浮云,送余骠骑亭。 歌钟不尽意,白日落昆明。十月到幽州,戈鋋若罗星。 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倾。 心知不得语,却欲栖蓬瀛。弯弧惧天狼,挟矢不敢张。 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无人贵骏骨,騄耳空腾骧。 乐毅倘再生,于今亦奔亡。蹉跎不得意,驱马还贵乡。 逢君听弦歌,肃穆坐华堂。百里独太古,陶然卧羲皇。 征乐昌乐馆,开筵列壶觞。贤豪间青娥,对烛俨成行。 醉舞纷绮席,清歌绕飞梁。欢娱未终朝,秩满归咸阳。 祖道拥万人,供帐遥相望。一别隔千里,荣枯异炎凉。 炎凉几度改,九土中横溃。汉甲连胡兵,沙尘暗云海。 草木摇杀气,星辰无光彩。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 函关壮帝居,国命悬哥舒。长戟三十万,开门纳凶渠。 公卿如犬羊,忠党醢与菹。二圣出游豫,两京遂丘墟。 帝子许专征,秉旄控强楚。节制非桓文,军师拥熊虎。 人心失去就,贼势腾风雨。惟君固房陵,诚节冠终古。 仆卧香炉顶,餐霞漱瑶泉。门开九江转,枕下五湖连。 半夜水军来,浔阳满旌旃。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 徒赐五百金,弃之若浮烟。辞官不受赏,翻谪夜郎天。 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扫荡六合清,仍为负霜草。 日月无偏照,何由诉苍昊。良牧称神明,深仁恤交道。 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顾惭祢处士,虚对鹦鹉洲。 樊山霸气尽,寥落天地秋。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万舸此中来,连帆过扬州。送此万里目,旷然散我愁。 纱窗倚天开,水树绿如发。窥日畏衔山,促酒喜得月。 吴娃与越艳,窈窕夸铅红。呼来上云梯,含笑出帘栊。 对客小垂手,罗衣舞春风。宾跪请休息,主人情未极。 览君荆山作,江鲍堪动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逸兴横素襟,无时不招寻。朱门拥虎士,列戟何森森。 剪凿竹石开,萦流涨清深。登台坐水阁,吐论多英音。 片辞贵白璧,一诺轻黄金。谓我不愧君,青鸟明丹心。 五色云间鹊,飞鸣天上来。传闻赦书至,却放夜郎回。 暖气变寒谷,炎烟生死灰。君登凤池去,忽弃贾生才。

桀犬尚吠尧,匈奴笑千秋。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旌旆夹两山,黄河当中流。连鸡不得进,饮马空夷犹。

安得羿善射,一箭落旄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 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 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合下,白首太玄经。

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远别离」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日惨惨兮云冥冥,

猩猩啼烟兮鬼啸雨。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云凭凭兮欲吼怒,

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言尧幽囚,舜野死,九疑联绵皆相似,

重瞳孤坟竟何是。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

竹上之泪乃可灭。

「蜀道难」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 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 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梁甫吟」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 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

当年颇似寻常人。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

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 何况壮士当群雄。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帝傍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白日不照吾精诚, 杞国无事忧天倾。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智者可卷愚者豪, 世人见我轻鸿毛。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梁甫吟,梁甫吟, 声正悲。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风云感会起屠钓,

大人山儿屼当安之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古;秋浦歌十七首

其一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其二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其三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其五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白马诗李白】

其六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其七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其八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其九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其十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其十一

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其十六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其十七

祧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七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乐府;行路难

白马诗李白 第五篇_李白古诗词大全

李白古诗词大全 (按住Ctrl键,可以链接到具体信息)

白马诗李白 第六篇_李白有关写酒的诗

李白有关写酒的诗

月下独酌(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月下独酌(四)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白马诗李白】

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山中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人生达命岂暇愁, 且饮美酒登高楼。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十(色诗)

美人来时花满堂

美人去后空留床

床中绣被卷不寝

至今三载闻余香

十一

少年行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十二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十三

襄阳歌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醍。/

傍人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55243/

推荐访问:关于李白的诗 李白的诗全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