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重要举措

重要举措

时间:2018-06-12   来源:经典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美文】

重要举措 第一篇_“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重要任务与重大举措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必须认真贯彻党中央战略决策和部署,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李军鹏以"'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重要任务与重大举措"为题,围绕"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与举措等内容,展开了精彩的讲解。 "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重要任务与重大举措

今天我主讲的题目是"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重要任务与重大举措。主要讲三个大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第二个大问题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第三个大问题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与举措。

一、"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

首先来讲第一个大问题,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一个鲜明的发展特征,就是通过一个一个的五年发展规划,有目标、有步骤的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因而上一个五年规划是下一个五年规划的重要基础,"十二五"的五年,我国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荣的各类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深化改革开放,实施了一系列的有利于当前、有利于长远的重大举措。"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我们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完成率

达到了96%左右,为了更好的实施"十三五"规划,首先必须认真总结"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经验与发展成就,从而既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国情与规律,又准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

"十二五"发展成就的第一个方面,是坚持科学发展,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为"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更是硬道理,"十二五"时期,我国各类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在2010年的时候,我们国家的GDP达到了40.2万亿元人民币,超过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达到了9.2%,2015年的时候,我们国家的GDP达到了67.7万亿元人民币,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在全球的比重上升到了14.4%,2015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各类生产总值增长6.9%,增速虽然比上年有所放缓,但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当中依然位居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25%以上,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第二个方面的成就是结构调整取得了标志性的进展,为我国"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结构基础。首先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重要的进展,2015年的时候,服务业在各类生产总值当中的比重上升到了50.5%,成为了我国的第一大产业。第三产业的产值,也就是服务业的产值,超过了GDP的一半,标志着我国经济正处在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的转换的时期。在这一个时期,服务业是吸收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国际上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第三产业就业的人员远远的超过了第二产业的就业的人员。上中等收入以上的国家,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他的数量,通常是第二产业的两到三倍,所以在我们国家,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转换的这样的历史阶段,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对社会就业起到了很好的积极的作用。2015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城镇新增就业人员达到了1312万人,超过了政府的预期。从我们国家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来看,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增速快于一般工业,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加深,互联网和各行业加速融合,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同时我们国家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也有明显的增强。消费业成为了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2015年的时候,我们国家消费对阶级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6.4%,城乡区域协调、协同性增强,新型城镇化积极推进,2015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达到了56.1%,在整个"十二五"时期,我们国家的城市化的进程是比较快的,城镇化率从"十二五"初期的49.9%提高到了56%,年均增长超过一个百分点。

第三个方面的成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加大,为"十三五"时期的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二五"时期我们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加大,节能减排深入开展,污染治理全力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取得了新的进展,节能环保的目标超额完成,单位各类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5.6%和6%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分别下降了5.8%、3.1%,

3.6%和10.9%,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了3.9%,但是我们要清醒的看到,我国生态环保领域的发展还不尽如人意,生态总

体恶化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的遏制。

第四个方面的成就是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二五"时期我们国家铁路运营里程达到了12.1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超过了1.9万公里,占世界的60%以上,我们国家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了12万公里,南水北调的东中线工程通水,我们国家也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网民多达6.8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了50%。 第五个方面的成就是科技创新实现了重大的突破,为"十三五"时期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快速推进。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突出,2015年的时候,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55.1%,国家创新能力在世界上的排名提高到了第18位,2015年的时候,我们国家还全面推动了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成立了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在"十二五"时期,我们国家在量子通信、中微子振荡、高温铁基超导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的成果,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等等项目,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我们要客观的看到,"十二五"期间,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并没有达到2.2%的预期目标。

第六个方面的成就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十三五"时期改善民生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二五"期间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2015年的时候,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下降到了2.73%,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了6400多万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设4013万套,上亿的群众喜迁新居,同时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一亿多,解决了三亿多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第七个方面的成就是社会发展成就斐然,为"十三五"期间推动共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二五"期间我国教育公平和质量显著提升,学前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75%,超过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目标十个百分点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了93%和87%,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公办中小学就读的比例超过了80%,我们国家的基本医疗保险也实现了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我们国家的基本养老保险也获得了很大的进展,2015年的时候,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了8.58亿人,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率超过了80%,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发布实施,体育产业创新的发展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第八个方面的成就是深入实施新一轮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十三五"时期推进开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二五"期间我国深入实施了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2015年,我国积极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外商投资的限制类条目减少了50%,有股比要求的条目减少了40%,95%以上的项目实现了备案管理,外商投资环境进一步的优化,我们国家加快推进了自贸区的建设,及时总结推广自贸区相关的改革开放经验,扩大了试点的范围,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不断完善,目前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的对外投资大国,2015年尽管我们国家进出口双方下降,但是仍然达到了24万亿元人民币,是世界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2015年年末大约是3.33万亿美元,连续十一年位居世界第一。

第九个方面的成就是坚持改革开放,重视制度建设,为"十三五"时期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二五"期间,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不断的释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财政税收、金融改革扎实推进,国有企业和重点行业改革稳步推开,社会领域的改革也在继续的深化,2015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取消和下放331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了非行政许可的审批。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的实施,国有企业和重点行业改革逐步的展开,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试点,启动实施。所以我们看到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和制度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展,经过"十二五"的努力,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为"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与相关的经验。

二、"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

下面我们来讲第二个大问题,我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更加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目前世界经济仍然处在金融危机之后的深度调整期,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依然存在。随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档、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有效需求乏力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新的社会矛盾将不断产生,并呈现出经济领域的新矛盾与老矛盾、经济领域的矛盾与其他领域的矛盾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局面。我们国家具有"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要看到"十三五"时期,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良好的基本面。首先是我们国家有充裕的居民储蓄,2015年的时候,我们国家的居民储蓄达到了55万亿元人民币,增长了8.9%,储蓄是可以转化为投资的,从而能够带来经济增长,我们国家的人力资本的总量巨大,劳动年龄的人口规模有九亿多人,就业人员有七亿多人,每年新增七

百多万的高校毕业生,我们国家的创新能力不断的提升,2015年全国授予的境内专利权157.8万件,增长了32.4%,2015年的时候,我们国家的研究与开发支出一共达到了1.4万亿元,增长了9.2%,同时,我们国家的城镇化的进程加快,每年有一千多万人转到城镇落户,有稳定的就业,人均年消费支出也会翻一番,从而拉动住房道路、医院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我们国家还通过政府简政放权,实施创新驱动,新业态、新产业不断的涌现和发展,所以我们纵观"十三五"时期,我们国家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良好支撑条件没有变。

"十三五"期间,我们国家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创新不足,质量不高,城乡失衡,产业失调,发展不可持续等等突出问题。在我们"十三五"期间,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当中,包括了结构性矛盾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财政金融风险加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多。要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十三五"期间就要在一些战略、重点领域攻坚克难,突破瓶颈,闯出一片新天地。我们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来,"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必须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全面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紧紧的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科学设置了"十三五"发展的目标,包括了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升等等。围绕这一些任务和目标,又确定了一些具体的指标,主要是四大类指标,也就是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和资源环境指标。这四大类的指标有25个,细分一下,又有33项细分的指标,在这33项细分指标中,有19项是约束性指标,"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来的这些指标,原则的要求,重大工程和相关的措施,揭示出来了我们国家"十三五"时期的战略重点。

战略重点之一需要更加注重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把发展的重点和基点放在创新上,提出来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人才发展为支撑,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的发展,这是创新驱动,首次亮相在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当中,成为了主要发展目标的大项之一。"十三五"规划要求我们国家的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由2015年占GDP的2.1%提高到2020年的2.5%,每万人口发明专利的拥有量从2015年的6.3件提升到2020年的12件,特别强调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要有55%左右提高到60%,创新驱动,创新是源头,所以"十三五"规划纲要更加注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以及颠覆性的技术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强化科技引领作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措施,你比如说科技创新2030,设计了15个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科技的项目包括了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深海空间站,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脑科学与内脑研究,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修系统等等,重大工程包括了种业自主创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智能电网,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大数据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等等,同时,也配套了重大人才工程的建设,旨在发现培养集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和高技能的人才队伍。提出来的措施包括了引进一万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遴选支持一万名左右急需紧缺的各类高层次人才,每年培训百万名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在全国建成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一千万名高技能人才等等。

"十三五"期间的战略重点第二个方面是更加重视绿色发展,我们国家已经向全世界宣布,到2030年的时候要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这意味着传统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标志着绿色发展的时代要求,"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十三五"规划设置的资源环保指标,可以称得上是史上最严,一共设置了十六项细分指标,占到了整个"十三五"发展33个细分指标的48.48%,而且全部是约束性的指标,占"十三五"期间全部19个约束性指标的84.21%,也就是说呀,"十三五"规划当中,约束性的指标差不多四分之三以上,全部都是生态环境和资源指标,其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当中,化学需氧量与氨氮减少10%,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减少15%,备受关注的空气质量PM2.5指标首次写入规划,要求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比例,要求从2015年的76.7%提高到2020年的大于80%,地表水质量等等也被列入到了约束性的指标当中,环境资源指标,越发严格,说明了政府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大大提升。

第三个战略重点是更加注重共享发展,"十三五"规划用民生福祉指标,取代了原来的人民生活指标的表述方式,表明我们国家的政府把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作为了工作的重点,为了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十三五"规划提出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要大于6.5%,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的年限从10.23年提高到10.8年,农村贫困人口累计脱贫要超过5575万人,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率要从82%提高到90%,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累计要超过两千多万套。全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一岁等内容。

第四个战略重点是更加注重经济的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在经济发展方面,设置了,无论全员劳动生产率,城镇化率,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等指标,提出来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要由2015年的50.5%,提高到2020年的56%,规划还提出全员

劳动生产率要由2015年的8.7万每人提高到12万元每人。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很重要的效益发展和质量发展指标,也是考核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这就要求我们国家"十三五"期间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要高于6.6%,这说明以后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将主要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怎么样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有两个途径,途径之一是依靠科技创新,设备升级换代和管理质量的提升,第二个途径,就是要依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所以,我们加强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强国的建设,都将推动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第五个重点是更加注重开放发展,在开放发展方面,"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投资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开创对外开放的新局面。规划纲要提出,要健全对外开放的新体制,完善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健全有利于合作共赢,同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相适应的体制和机制。

第六个战略重点是更加注重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制度建设,"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在一系列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当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形成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所以,在规划纲要里面,提出来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的体制,积极稳妥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的经济,也提出来要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建立现代财税制度,同时提出来,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居住证的制度。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向着居者有其屋的目标加速迈进,实施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的制度,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过程监管,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建立健全残疾人的基本福利制度等等。制度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十三五"规划纲要格外重视制度的建设,"十三五"期间,我们国家各项制度的建设样取得重大的进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与举措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

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十三五期间,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保持中高速的增长,在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2020年的时候,各类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第二个目标创新驱动的发展成果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蓬勃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第三个目标是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继续加大,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改善,户籍人口的城镇化加速提高,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发展的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对外开放深度广度不断的提高,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

第四个目标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第五个方面的目标是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第六个目标是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第七个目标是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的基础性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所以,在"十三五"时期,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包含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个总的目标,同时也包括了一系列的创新型国家,人才强国、网络强国、海洋强国、制造强国,文化强国、贸易强国、质量强国等等的战略的指标,所以"十三五"时期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我们把这个时期定义为我国从上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的至关重要的五年。

(二)"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与举措

"十三五"规划纲要紧紧的围绕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针对我们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等突出问题,明确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的目标任务,确定了一系列支撑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突出了如下几个

方面的主要措施:

第一个方面的任务和措施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十三五"期间,我们国家经济增长的指标是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这是一个实事求是的指标,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随着基数提高,底盘增大,速度会逐步的放缓。同时从增长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经济增长要符合潜在增长率,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速如果说超过其潜在增长率会付出一些代价,但是,低于潜在的增长率,又有可能出现就业不充分,资源要素利用不充分等等问题。所以,经济增长率要和潜在经济增长率大体保持在相当的水平,很多的国际组织和智库对我们国家潜在增长率的研究,绝大多数都在6%到8%之间,大部分在7%左右,所以统筹考虑我们国家的就业、收入、资源环境支撑和国际环境的变化等方面的需要,"十三五"时

期,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定在6.5%以上,是实事求是的指标。到2020年的时候,我们国家的经济总量将超过92.7万亿元人民币,按照当前的汇率折算,五年之后,中国全年的GDP将超过14万亿美元,与美国的差距进一步的缩小,到2020年我们国家的经济规模大概是美国经济规模的70%左右,我们国家的人均GDP将超过一万美元,大约是在1.1万美元左右,是美国的1/3或者1/5左右。

"十三五"时期我们国家发展的第二个任务是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2020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前沿领域要取得重大突破,迈进创新性国家和人才强国的行列,对国民经济形成巨大的推动力,在"十三五"期间,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当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启动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壮大一大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要深入的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新,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的模式。同时要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构建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第三个方面的任务,是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十三五"期间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推动更多的人口融入到城镇当中,要实现一亿左右的农业转移人口和七大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一亿人聚居的棚户区和城中村的改造,引导一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目前按照常住人口来计算,我们国家的城镇化率已经接近55%,但是按照真正在城市获得户籍的人口计算,这个户籍人口的城镇化还不足40%,"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来,到2020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要达到45%,这意味着以后五年,每年都要有一两千万人获得城镇户籍。"十三五"时期,还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到2020年的时候,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得到更好保障,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第四个方面的任务是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要持续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在今后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要分别下降23%,15%和18%,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3.04%,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空气质量,用量天数的比率要超过80%,如果这些目标能够实现的话,我们国家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得到改善。从而遏制"十二五"时期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

第五个方面的任务是要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发展的新体制,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基本建成法制政府,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要实施新一轮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对外贸易向优进优出转变,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向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基本形成开放型的经济新体制、新格局。

第六个方面的任务是要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的短板,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迈进,要建立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把国家应该给人民群众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的清单,把它列举出来,详细的研究出来要达到的具体的标准和指标。从而更好的实施共享发展,要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要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等工程,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中等收入人口的比重,要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同时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国家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

这就是我今天给大家讲的"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举措的内容,讲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重要举措 第二篇_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2011-2012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科目考查卷

专业: 班级: 任课教师: 姓名: 学号: 成 绩

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鲜明地把文化强国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突出强调,对当代中国发展来说,是在改革发展关键时期进行的又一次宏大战略筹划,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科学发展规律认识的提炼升华,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的深远安排,标志着我们的国家战略上升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大量礼仪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处于渗融并存的状态,又由于礼仪文化的糟粕所产生不可低估的消极作用。我们忽视了传统礼仪文明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相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学校对礼仪养成教育不够重视,许多不文明的行为亦有增无减。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使传统文明礼仪古为今用,重建一套现代文明礼仪。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力量之源,一个民族的文化得到更多重视,更大发展,这个民族才能自觉、自信、自强。

我国要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必须要实施以下几种举措:

一、统一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充分认识到加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文化自觉性,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

【重要举措】

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看成是兴国之魂,并把它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使其渗透进思想理论、文化教育、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各个领域,使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巩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理信更加坚定。

二、创作更多优秀的文化作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大量优秀文化作品的涌现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文化作品的创作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群众、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坚持以人为本、本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统筹兼顾的方法,协调文化建设内部的各个环节、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积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四、积极培养文化人才队伍, 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人才对于文化的发展尤其具有重要作用,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大批文化技术人才。为实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我们也应当意识到,我国文化建设总体上相对于经济建设具有事实上的滞后性。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强国”既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也是展示社会主义优越性、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之力量源泉,更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强大信

心保障。建设“文化强国”将不仅仅体现在我国作为大国的实质竞争力提升,体现在为人类繁荣模式的创新做出积极的贡献,这一活动和过程也将有效地促进我国人民坚持更高标准的道德,提供更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形成民族精神的凝聚力。

重要举措 第三篇_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之重要举措

【重要举措】

2011-2012年第2学期《形势与政策》科目考查卷

专业: 班级: 任课教师:

姓名: 学号: 成 绩: 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之重要举措

摘要: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传达了党对文化强国政略的重视。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要“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要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同时,“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快推动当代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一、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文化

(一)当代中国文化是传承的文化。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当代中国文化进步发展的深厚根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创造性地继承五四运动以来新文化运动的成果,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看待和分析传统文化,逐步推进着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解读、重构和创新,形成了对传统文化既有扬弃、又有传承与发展的当代文化。

(二)当代中国文化是发展的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思想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结晶,为传统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深厚的文化传统与优越的政治制度为保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追求先进、科学、进步的文化为先导,文

化发展经验不断丰富,文化成果日益丰硕,当代中国文化发生了飞跃性的进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当代中国文化是包容的文化。兼收并蓄、包容百家体现了当代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当代中国文化始终坚持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同时面向世界,坚持尊重文明的多样性,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平等交流,互相借鉴,创造并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开放包容的民族形式与民族风骨。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从民族文化到流行文化,我国各种文化和谐共生、相互影响、融合发展,显示出当代中国文化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胸怀。

(四)当代中国文化是和平的文化。中国文化是崇尚和平的文化,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构成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内涵。当代中国文化追求和谐文化,反对冲突文化、暴力文化、强权文化,坚持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推动构建和谐世界。在当代中国,无论是科学发展的观念、和谐社会的目标,还是改革开放的道路,都是中国文化和谐精神与中国人民和平愿望的集中体现。

二、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大力推动当代中国文化走出去

由于种种原因,国际社会对于当代中国文化的认知普遍存在偏见与盲点,提到当代中国文化,要么想到反映落后、愚昧的中国封建文化遗存;要么将一些所谓“非主流”思潮的文艺作品视作当代中国文化主流;要么热捧那些畸形表现、格调低下、哗众取宠的艺术人士。一些西方媒体和文化艺术评论常片面地认为这就是代表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精神作品。国外对当代中国文化艺术的认知匮乏,以及当代中国文化艺术作品与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欠缺,对外文化传播力度、广度与深度的不足,以及文化产业、对外文化贸易刚刚起步等等,构成了推动当代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困难与挑战,更折射出当前要大力推动当代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我们应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和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当代文化领域的新现象、新发展,加快推动当代中国文化更好更快地走出去,加快实现从文化资源大国到文化强国的转变。

三、实现文化自强要积极有为地推动当代中国文化走出去

(一)要进一步重视反映时代精神内涵和艺术价值作品的全方位、多角度的传播。

既要有传统文化,更要有当代文化,使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当代性”有整体性的了解。实施“中国现当代文化艺术推广计划”,有步骤地将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国际视野的当代中国优秀文化艺术作品推向国际舞台,培养具有较强实力的中国文化走出去主体,逐步拓展中国艺术产品的国际市场。

(二)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完善当代文化走出去市场机制的建设和保障。要大力统筹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鼓励创新,走精品战略,实施“文化中国品牌战略”,鼓励对外文化更多地以民间和商业的方式走出去,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贸易企业,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三)要尊重文化艺术的创造发展规律,营造社会各界正确认识当代文化、积极支持当代文化走出去的氛围。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当代中国文化要释放亲和力与感召力,提升话语权与影响力,以政府为主导,全面调动、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与力量,积极凝聚海内外华人艺术家,使得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更稳健、足音更强劲、风采更久远。

四、推行文化强国战略的措施 (一)要制定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总体规划。不断深化对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内外环境的认识,不断加强文化软实力发展对策研究,要围绕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国际外交战略的需求,部署重大攻关课题,及时组织力量推进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并从战略层面、组织层面、学术层面、管理层面、技术层面、操作层面等全方位加强文化软实力人才队伍建设。

(二)要提高国际战略的谋划水平,搞好中国国家形象的设计,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贯彻落实的措施。通过对策研究、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行业教育,使热爱祖国、勤劳勇敢、深谋远虑、独立自强、正直守信、尊重人权、文明友好、热爱和平、崇尚和谐等优秀品格成为中国形象的指代词。

(三)要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弘扬主旋律、深入调查研究的前提下,按照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分类别、区别对待的原则,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

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不断开辟文化产业的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五、结束语

当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期望。大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对外文化交流,促进各国间文化的对话和互鉴,厚植中国与各国人民的友谊,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感召力。

重要举措 第四篇_德州市全面深化改革重要举措实施规划(2015-2020年)

德州市全面深化改革重要举措实施规划(2015-2020年)

协调单位: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

— 1 —

— 2 —

— 3 —

— 4 —

— 5 —

重要举措 第五篇_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重要举措】

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党中央在准确地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世情、国情基础上,制定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宏伟蓝图,它标志着中国特色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意义深远的文化强国时期。

关键词:文化强国。

文化强国战略是中国能够真正崛起,是历史的昭示,是时代的脉搏,是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真正成为世界大国、世界强国所必然选择的核心战略,是中国崛起所必须成功破解的历史命题。中国要赢得未来国际竞争的主动权和制高点,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的积累,更取决于能否跨越文化领域的挑战,发挥出中华文化原创性的能量,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够真正崛起。

我国要施行文化强国战略,我认为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一、加大宣传力度,弘扬民族文化,形成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如果一个民族国家如散沙一般,没有凝聚力,绝对不是一个强国。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与此同时,我们要通过文化体制改革,一手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一手抓文化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此情况下,我们要不断发展和宣扬民族文化中的精髓,让更多中国人爱自己的民族文化,自觉维护和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重要举措】

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1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我国的价值观念、制度文明和艺术文化等对周边国家乃至全世界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当今世界,衡量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特别是其价值理念、发展道路、国民素质、国家形象等能不能在国际上有竞争力,能不能赢得更多的国际认同,能不能占领世界文化高地。因此,我们需要着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深入把握文化交流规律,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三、有选择的吸收外来文化,大力进行文化创新。

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发展史,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而我们坐拥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却为日韩欧美的文化所深刻影响,甚至有一部分人因此而否定中华文化,这是一个非常荒唐非常幼稚又非常可怕的现象,中国这个国家之所以能几千年来一直存在下去,就在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有共同的理想,有共同的文化,有强烈的文化自信,而今一些人数典忘祖,盲目崇拜,如此作为是否对得起我们的先祖。如果延续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戛然而止,为其他文化所完全吞噬,那将是中华民族的灾难。

中华文化五千年文化固然深厚,但时代不断发展,我们也要在继承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艺术创新和文化传播方式等方面的开拓创新者。不能躺在历史文明的包袱上睡大觉,不能只津津乐道于古代的辉煌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取得的丰硕成果。国外文化也同样博大精深,我们必须抱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去有选择的学习国外的文化,以此来完善和延续自身文化。

四、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

环顾全球,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没有变,但世界和平与发 2

展面临很多挑战。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全球经济治理出现新变革。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个国家各种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对我国的文化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如中国经济一样,中国文化也应该走出去,但并不是指对外文化扩张,中华民族尊重世界各个国家的民族传统,而且愿意和各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另外,要加强民间的文化交流。近年,我国的文化交流大多由政府扶持,在国家文化的交流中,大多是政府与政府之间的交流,而缺少民间的文化交流。要推动民间的文化走向世界,需要通过能够打进国际市场的小说、电影、演出等市场化的途径,以此渠道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五、当代大学生在文化强国战略中必须要有所作为。

青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是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53210/

推荐访问:重要举措的同义词 警税合作的重要举措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