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鲁迅诞辰

鲁迅诞辰

时间:2018-06-04   来源:经典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美文】

鲁迅诞辰 第一篇_在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1年9月23日)

刘云山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聚集一堂,隆重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深切缅怀鲁迅先生的卓越成就、伟大精神和崇高品格。在此,我谨向鲁迅先生的亲属和参加会议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问候,向为我国文艺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文学艺术工作者表示深深的敬意。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享誉中外、深受景仰的一代文化大师,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座巍然屹立的丰碑。他出生在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青年时代就写下“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迈诗句,立志为民族新生、国家富强而奋斗。他不懈呼唤民族的觉醒,以实现民族自立自强为己任,用一篇篇振聋发聩的檄文,发出心底的呐喊,激励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站立起来。他不懈向往社会的光明,以一颗矢志报国的赤子之心,把手中的笔作为“投枪”和“匕首”,毫不留情地批判旧世界,满怀热情地呼唤新世界、建设新文化。他不懈追求崇高的理想,始终坚定地站在正义的立场上,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是中国共产党最忠诚的同志和亲密的战友。鲁迅的人生道路,集中体现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国家和民族勇于担当、勇于奉献的精神。鲁迅的作品、鲁迅的思想、鲁迅的精神,穿越历史长河,影响历久弥新,

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鲁迅,称赞他是“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正在致力于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鲁迅精神依然是激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宝贵财富,是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巨大动力。我们要深刻认识鲁迅精神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学习和发扬鲁迅精神,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新的文化创造凝聚起亿万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学习和发扬鲁迅精神,就要像鲁迅那样遵时代之命、为人民写作。鲁迅毕生致力于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他敏锐把握时代潮流,赞扬十月革命带来“新世纪的曙光”,立誓拆毁封建的“铁屋子”、打破束缚人们的锁链,立誓唤醒“熟睡”的人们、改变劳苦大众的悲惨命运。1918年,他发表中国第一篇现代小说《狂人日记》,鞭挞封建统治的罪恶,炸响了中国文学革命的第一声春雷。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以其富有时代感、战斗性的作品,投身新民主主义的启蒙运动和革命运动,开辟革命新文学的发展道路,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成为新

社会的催生者和新文化的建设者。可以说,鲁迅的创作始终“遵奉革命前驱者的命令”,回应着时代前进的步伐,他的文学始终与人民血脉相连,属于人民、服务人民。

我们的作家艺术家要像鲁迅那样,以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为重,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刻认识文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更好地承担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一切进步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紧扣时代脉搏,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个人理想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艺术创作融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时代放歌、为国家写史、为民族立传。要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发扬“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反映人民最深刻的心灵呼唤,推出更多人民群众欢迎的优秀文艺作品。

学习和发扬鲁迅精神,就要像鲁迅那样严于律己、自省自强,始终坚守正确的价值追求。鲁迅的人格之所以伟大,与他严于律己、勤于自我解剖有着密切的关系。鲁迅与同时代的大师大家一样,学贯中西,成就卓著,但总是严格要求、自省自励。他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解剖自己,就是努力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完善自己,不为浮华

所困,不为名利所惑,坚守正确的价值追求,坚守民族气节和风骨。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自省意识,严肃地对待自己的作品和言论在读者大众中的价值导向。鲁迅最担心误人子弟,他曾经讲过一件事,一个学生买他的书,从衣袋里掏出来的钱还带着体温。他说,“这体温便烙印了我的心,至今要写文字时,还常使我怕毒害了这样的青年,迟疑不敢下笔”,“就怕我未熟的果实偏偏毒死了偏爱我的果实的人”。

我们的作家艺术家要像鲁迅那样,时刻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充分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正确处理社会责任感与个人创作自由之间的关系,把高超艺术功力与高尚精神境界的完美统一作为毕生理想,把实现个人价值与促进社会进步的有机融合作为人生信念,更好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要深刻体会手中的笔的重量,体会我们肩上的使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自己的创作实践,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努力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家的人格决定作品的品格,境界高尚才能创作出启迪心智、震撼心灵的文化精品。要秉持高尚的职业精神,恪守良好的职业道德,用崇高的人格力量赢得人民的赞誉、赢得社会的尊重。

学习和发扬鲁迅精神,就要像鲁迅那样保持百折不挠的韧性,甘于寂寞、潜心创作。鲁迅说过:“在文化战线上要有成绩,非韧不可。”所谓“韧”,就是在寂寞中锲而不舍、在困境中百折不

挠。他还形象地说:“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鲁迅终生实践着自己的信念,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他从没有放下手中的笔,从没有停止思考和探索。文艺创作是艰辛的事业,任何可以传之后世的作品都不可能轻易得来,“即使很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这充分体现了一位伟大作家坚定高远的文化理想。

我们的作家艺术家要像鲁迅那样,无论是学习知识、深入生活,还是从事创作,都心无旁骛、持之以恒。进入新世纪,我国文化正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期,这是一个需要并且能够产生文化大家和宏大作品的时代。我们今天所拥有的社会地位、创作环境、生活条件,是鲁迅所处的时代不可比拟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面对的最大挑战,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的心态。非宁静无以致远,无恒心就难有力作。要收获丰硕成果,就应当笃定志向、矢志不渝,拒绝诱惑、摒弃浮躁,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创作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精品力作。

学习和发扬鲁迅精神,就要像鲁迅那样广学博取、吐故纳新,努力开创中国文学艺术的新境界。鲁迅视野开阔、博采众长,从学习采矿、医学,到拿起文艺的武器,从对各门学科知识的广泛

鲁迅诞辰 第二篇_时代欢呼鲁迅的归来

时代欢呼鲁迅的归来

作者:锟吾山人【鲁迅诞辰】

值鲁迅诞辰130周年之际,煌煌《鲁迅大全集》出版了。33卷,洋洋1500万言。对于逝者,这该是最好的纪念了。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鲁迅就是“死了”“还活着”的“有的人”,依旧活在我们心里。鲁迅日记:“死者倘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真不朽了。”

吊诡的是,鲁迅并不追求“不朽”,恰恰相反,他所追求的是“速朽”。遗言第二条就是:“赶快埋掉,拉倒。”吸烟损害了他的健康,但他似乎并不在意。关于活着的意义及其理由,鲁迅有着自己的独到而深沉的思索。钱理群通过对《孤独者》的解读,指出有三个层面,一是“为自己活着”,二是“为爱我者活着”,三是“为敌人活着”。

鲁迅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复合体,一面绝望,一面又在“反抗绝望”;一面不断写文章,但又认为其文章有毒而不希望有人去读。他希望他的思想过时,而恰恰历久弥新、更新,仰之弥高、更高。今天,当我们重读鲁迅这些文字的时候,禁不住惊心动魄,脊背发凉,仿佛就是为当代而写。是他老人家目光如炬洞穿百年时空,还是我们的时代没有进步依旧原地踏步抑或倒退了呢?

的确,当一个死了的人而让活着的人感到恐惧惊惶时,足见其存在的意义了。毛主席如是,鲁迅亦如是。

鲁迅活着的时候,就让一些人不安,恨得牙直痒痒,必欲除之而后快。因为他揭穿了罩在伪君子头上的温情脉脉的画皮,直抵灵魂深处,使其丑陋罪恶赤裸裸地暴露在阳光之下,无地自容而又无处遁逃。一生敌人许多,有大量时间用在与敌论战之上,但也正如恩格斯评价马克思那样,“未必有一个私敌”。而恰恰一些曾是他的朋友、密友、他倾注全力帮助过的,包括他的胞弟后来做了汉奸的周作人。这是让鲁迅痛心的,以致“一个不宽恕”。

提到鲁迅,一些人总不喜欢他的“怒目金刚”,不喜欢他双眉紧蹙严峻凝重的表情。而总要把鲁迅装扮得温情脉脉,柔情无限,仿佛这才是人性。鲁迅自己不也是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吗?鲁迅何尝不是爱呢?恨得彻骨,是因为爱得深沉啊!

毛主席与鲁迅可谓心有灵犀,毛主席曾经说过:“我与鲁迅的心是相通的。”当年鲁迅看过毛主席的一些诗词,认为毛主席有“山大王”的气概。毛主席多次演讲中提到鲁迅,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而今天,“革命家”的身份总遭人嫉恨诬蔑否认,“告别革命”的今天,“革命”成了一个不好的词。革命,革命,谁革命?革谁的命?可是,他们错了,正因为鲁迅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文学家、思想家才见深度,才有力量。鲁迅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笔做投枪做匕首,同敌人做坚决地彻底地毫不妥协地斗争。“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他在黑暗与暴力的进袭中,是一株独立支持的大树,不是向两旁偏倒的小草。”即便不成为文学家、思想家,我们也可以革命家这一结果引以自豪。

正因为这样,所以鲁迅让人感到恐惧惊惶而又遭人忌恨诬蔑,所以鲁迅遭中学语文教材的驱逐。怕得似乎有理,鲁迅笔下的人物依然存活,从未死去,冬眠了30年,之后30年又蓬蓬勃勃生长起来。阿Q复活了,不但摸了小尼姑的头还和吴妈困了觉,而且更有年轻貌美的小妮子在等候;孔乙己们复活了,不再是穷酸的邋遢样,而是靠抄袭披上国学大师的礼服,出入天上人间,品尝几万元一瓶的美酒;“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复活了,继续鼓吹普世价值私有化三权分立两党制;假洋鬼子复活了,入了外籍还称中国公民继续干着坑蒙拐骗偷的勾当;祥林嫂复活了,眼睛间或一轮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住不起房看不起病阿毛也上不去学;体格健全的“看客”复活了,依旧兴致勃勃地围观跌倒的老汉、溺水的儿童、抢劫的歹徒,看着中国公民的被枪杀,大声叫着好。还有鲁四老爷、赵老太爷、钱老太爷、康大叔、红眼睛阿义、王胡、小D、华老栓小栓、润土„„

不是鲁迅滚蛋了他笔下的人物欢呼雀跃了,而是鲁迅笔下的人物欢呼雀跃着让他滚蛋了!

北大教授严家炎表示:鲁迅在今天没有过时。所谓“去鲁迅化”的言论,是将鲁迅简单化了。鲁迅非但没有过时,而且在整个21世纪都是很有意义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原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很诚恳地说:“面对鲁迅我很惭愧。我们当下的话语方式被权力、欲望„„各种东西污染,要还原鲁迅的原本,他的真实的心态、纯粹的精神的清洁性,对当下的学者很难,包括我自己也在内。鲁迅这样的人,前无古人,到现在也没有来者。好在我们有他,民族才有闪光点。”

孔庆东曾斥问,一些号称研究鲁迅的专家,见利忘义唯唯诺诺趋炎附势,也配吗?

是的,不配,尽管出了《鲁迅大全集》,主流媒体对鲁迅诞辰130周年的纪念仍显暧昧支支吾吾。不提或少提鲁迅的革命、斗争的一面,又无中生有造谣“毛罗对话”。若是鲁迅活在今天会怎样?钓鱼执法、开胸验肺、正龙拍虎、黑窑奴工、官员嫖幼、处女卖淫、性奴、地沟油、豆腐渣将会给他提供极好的素材,激发他的创作灵感。当年鲁迅写小说写杂文,无非就是玩玩而已,如同我们逗猫遛狗一般轻松。

时代欢呼鲁迅的归来!他笔下的人物欢呼雀跃了,鲁迅当然不是滚蛋而是要归来。这才是革命的鲁迅斗争的鲁迅有韧性的精神的鲁迅。

鲁迅诞辰 第三篇_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

【鲁迅诞辰】 【鲁迅诞辰】

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

萧瀚

1.今天是鲁迅诞辰130周年。鲁迅不是圣人(喜欢制造圣人的中国人通常只能搞出瘮人),他自己也不屑于当。鲁迅身上甚至也存在不少他本人所批判的传统痼疾,但是,迄今他作为中国文学家的艺术水准和思想深度都是一流的,他对传统以及国民性的批判依然因其真诚、彻底和深刻而惊心动魄。

2.鲁迅先生批判传统,是基于一个艺术家的直觉、一个意识到自由之珍贵的觉醒者。他在传统文化里看到满地的残疾膝盖、满布老茧的额头还有淋漓的鲜血、森森的白骨,正是基于一个站立起来的人的俯视,他对传统进行了深刻和彻底的批判。有些人因要再跪于传统而反批判他,真是时空倒错。

3.鲁迅先生也有短板。艺术家的直觉使鲁迅洞烛幽微,相应的缺点是易做诛心之论——而这原本也是传统文化痼疾。大先生缺乏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经世之学的素养,无法产生胡适先生制度性的建构力,正如胡先生没有他的文学天赋与成就。这造成鲁迅先生在批判时易混淆公域和私域,造成误伤。

4.不少人拿鲁迅曾支持赤匪贬低他。二三十年代,缺乏政治学经济学素养者易被赤教迷幻,就是胡适也曾一度糊涂。但正如胡先生说的“鲁迅是我们的人”,没用多少时间,鲁迅就厌恶极左,从中脱身,并讽刺左联是左翼但不是作家。误入歧途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条道走黑,求真精神、自省的习惯使得鲁迅及时离歧路回正途。

5.求全责备于人,却无自省力,这本是传统痼疾之一。对一个民族的深刻批判来自文学家之手,这是幸运,也是不幸。不幸在于,专事制度与思想研究的人哪去了?可曾扪心自问治学是否真诚?有些名流以恶言毒语批鲁迅,却在垬是否具有政权合法性问题上尿裤子,这种人批鲁迅简直天大笑话。

6.鲁迅逝世时被誉为“民族魂”。这事被陈丹青先生嘲笑过。鲁迅的文字生涯中,主要部分就是痛斥这个民族的衰朽灵魂,准确地说没灵魂。以僭夺天命和暴力崇拜成就的中国传统政治,连亚里士多德政体学意义的君主制都够不上,只能算斧头制。如此奴国,没灵魂是正常,有灵魂是反常。将鲁迅先生视为民族魂,简直是对他的讽刺。

7.许多人拿鲁迅先生“一个都不宽恕”这句话大做文章。作为公共知识分子,先生在那个时代已经做得相当好,他对公权作恶的不妥协,值得每个公共议论者学习,虽然他有时误伤无辜理该批评。鲁迅先生不宽恕的对象主要是奴隶主和奴才,做惯了奴才或者欲做奴才而不得者恨这句话,当可理解。

8.还没有多少人注意到鲁迅开启了中国从未有过的一种全新传统,就是希伯来圣经文化中的先知传统。圣经中先知们,上骂王侯,中骂帮闲帮凶、下骂群氓,他们只对上帝的正义和真理负责。先知传统与古希腊的贤哲传统共同汇成西方知识分子传统。宗教信仰匮乏如无的中国,鲁迅开启此传统尤其艰难和珍贵。

9.《孤独者》我曾每年一读,后来不读,再后来续读。《孤独者》这样彻底、深刻而绝望地展示黑暗中国的,世界文学史上都罕见。心灵力量不够,确实难以消化它,曾一度不读是因误解其缺乏光明。但无论是不是受得了,首先是诚实,这种惊人的诚实和艺术勇气,近百年过去,唯鲁迅一人而已。

10.纪念鲁迅,最重要的反倒不是他的思想(思想有对错,例如他最初惑于赤匪),而是他作为知识分子的精神。其最重要的精神,是剔骨还华、精卫填海的文化自殉,是在艰难的环境中依然保持对自由、正义和真理的忠诚和捍卫,思想只是这精神的结果。不然,捧鲁迅贬鲁迅,都是不得要领。

11.有两种对待鲁迅的态度都是错误的。一种是奉其为圣人,若先生在世,必当嘲讽刻薄之,因这是偶像崇拜;一种是贬其为刀笔吏甚至咒为文魔。前文已及,鲁迅的思想甚至文风中都

存在可批评的问题,但世无完人,若以其短盖棺其毕生,那是对中国文化史上罕见民族英雄的忘恩负义与污蔑。

12.雄鹰飞入云端,麻雀咂咂嘴说:“你丫飞那么高有意思吗?老子看不见。”雄鹰飞到麻雀边上,麻雀很高兴:“这样才是好鸟。”意识不到鲁迅的价值,是因为没有鲁迅的真诚和勇气,没有鲁迅剔骨还华、精卫填海的文化自殉精神。奴才名流恶咒鲁迅为文魔,其实他们给鲁迅提鞋都不配。

13.周策纵先生曾说:“五十年代中期胡先生曾告我:‘鲁迅是个自由主义者,决不会为外力所屈服,鲁迅是我们的人。’至今言犹在耳,恍如昨日也。”我以为,将胡适和鲁迅两位先生的思想视为陌路甚至对立,是大误会。读鲁迅回望来路,读胡适遥望去路。 2011年9月25日於追遠堂

鲁迅诞辰 第四篇_鲁迅真的“从来不骂日本侵略者”吗?

鲁迅真的“从来不骂日本侵略者”吗?

指责鲁迅“从来不骂日本侵略者”,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网上有关鲁迅是“汉奸”的说法颇多

近年来,有关鲁迅与日本关系的讨论时常见诸网络,甚至有网友撰文称,“鲁迅从来不骂日本侵略者”,同日本“特务”内山完造往来密切,“每次国家有难,他首先想到的是往租界日本人家里躲”,“鲁迅是中国第一大汉奸”。这种指责当然也不奇怪,早在鲁迅生前,就有人这样骂过他,说他是帮日本“破坏中国现政府”的“汉奸”了①。

那么,鲁迅真的“从来不骂日本侵略者”吗?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鲁迅发表多篇文章,谈及自己对事变的看法。9月21日,鲁迅发表《答文艺新闻社问——日本占领东三省的意义》,认为事变的本质,“是日本帝国主义在„膺惩‟他的仆役——中国军阀,也就是„膺惩‟中国民众,因为中国民众又是军阀的奴隶;在另一面,是进攻苏联的开头,是要使世界的劳苦群众,永受奴隶的苦楚的方针的第一步”②。且不论其说辞的正确与否,至少可知鲁迅对日军侵占东三省一事,是持批判态度的。同理,在《“友邦惊诧”论》(1931年12月)里,鲁迅感叹,“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且不论这种“不惊诧”的指责正确与否,至少可知鲁迅对日军强占辽吉的行为,是持控诉立场的。

当然,鲁迅的主要抨击对象,乃是国民政府。如诗歌《好东西歌》(1931年12月)中,鲁迅调侃“文的笑道岳飞假,武的却云秦桧奸。相骂声中失土地,相骂声中捐铜钱,失了土地捐铜钱,喊声骂声也寂然”,最后“声明误解释前嫌,大家都是好东西,终于聚首一堂来吸雪茄烟”。又如1933年1月,在《观斗》一文中,鲁迅又嘲笑道:“我们的斗士,只有对于外敌却是两样的:近的,是„

不抵抗‟,远的,是„负弩前驱‟云。……„不抵抗‟在字面上已经说得明明白白。„负弩前驱‟呢,弩机的制度早已失传了,必须待考古学家研究出来,制造起来,然后能够负,然后能够前驱。”同年,在《漫与》一文中,鲁迅又说,上海“九一八”纪念日时,“华界但有囚车随着武装巡捕逡巡,这囚车并非„意图‟拘禁敌人或汉奸,而是专为„意图乘机捣乱‟的„反动分子‟所豫设的宝座”。1936年,鲁迅去世前夕,还写了一篇《我要骗人》,讽刺道:“要说的话多得很,但得等候„中日亲善‟更加增进的时光。不久之后,恐怕那„亲善‟的程度,竟会到在我们中国,认为排日即国贼——因为说是共产党利用了排日的口号,使中国灭亡的缘故——而到处的断头台上,都闪烁着太阳的圆圈的罢,但即使到了这样子,也还不是披沥真实的心的时光”。以上种种,其批评内容虽未必完全正确,但鲁迅对日军侵略的痛心,却实贯穿其中。

1934年鲁迅与友人合影。左起:内山完造、林哲夫、鲁迅、井上芳郎

一二八事变:鲁迅曾签名号召“打倒日本帝国、国际帝国主义”;主要抨击对象仍是国民政府

1932年,上海发生“一二八事变”。鲁迅因带全家人躲到内山完造的书店中避难,招致很多非议,以至人们忽略了他对事变本身的看法③。1932年2月,《文艺新闻》刊登《上海文化界发告世界书》,号召作家们“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惨无人道的屠杀”、“打倒日本帝国、国际帝国主义”,署名者中即有鲁迅。【鲁迅诞辰】

此外,鲁迅还有几首诗直接写到“一二八事变”。《赠蓬子》(1932年3月)一诗:“木蓦地飞仙降碧空,云车双辆挈灵童。可怜蓬子非天子,逃去逃来吸北风”,写的是对战乱所致的颠沛流离者的同情。赠日本友人的《一二八战后作》:“战云暂敛残春在,重炮清歌两寂然。我亦无诗送归棹,但从心底祝平安”,写的是战乱所致的心境萧然。

鲁迅留学仙台时与同学合影(后右为鲁迅))

当然,鲁迅的主要抨击对象,仍是国民政府。在《伸冤》(1933年3月)一文中,鲁迅谈到了国联及李顿调查团:“„日内瓦‟是讲世界和平的,因此,中国两年以来都没有抵抗,因为抵抗就要破坏和平;直到„一·二八‟,中国也不过装出挡挡炸弹枪炮的姿势”。虽然鲁迅并不知道中央军的两个精锐师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曾奉蒋介石的直接命令,以第十九路军的名义参战且牺牲惨重,但其爱国之情,仍可见于上述言辞之间。在《迎头经》中(1933年3月),鲁迅又说:“至于收复失地云云,则虽非军事专家亦得而知焉,于经有之,曰„不要向后跟着‟也。证之已往的上海战事,每到日军退守租界的时候,就要„严饬所部切勿越界一步‟”。虽然鲁迅并不明白国民政府将战火限定在租界之外有种种外交上的不得已,但其爱国热情,仍是不容否认的。

此外,对于十九路军后来以抗日、反蒋名义发动的“福建事变”,鲁迅也无好感。他在给日本朋友的信中说,“东南方面,略有动乱,为着抢骨头。从骨头的立场说,给甲狗啃和给乙狗啃都一样。因此上海无恙,堪称幸福。”在《写于深夜里》(1936年5月)中,他又说,“福建人民政府成立时,也枪毙了不少。刑场就是狱里的五亩大的菜园,囚犯的尸体,就靠泥埋在菜园里,上面栽起菜来,当作肥料用”,可见其厌恶之意。

热河战役、长城抗战:鲁迅仍以抨击国军和国人为主,但文章中的爱国热情是很明显的 1933年,日军进犯热河,东北军不战而逃,热河很快沦陷,随后爆发了长城抗战。针对中国军队的节节战败,鲁迅在《迎头经》中讽刺道:

“现在通行的说法是,„日军所至,抵抗随之‟……不错呀,„日军所至,抵抗随之‟,这不是迎头赶上是什么!日军一到,迎头而„赶‟:日军到沈阳,迎头赶上北平;日军到闸北,迎头赶上真茹;日军到山海关,迎头赶上塘沽;日军到承德,迎头赶上古北口……以前有过行都洛阳,现在有了陪都西安,将来还有„汉族发源地‟昆仑山——西方极乐世界”。虽然鲁迅未曾言及国军在长城抗战中的英勇与牺牲,但其文章中的爱国热情,仍是显而易见的。

当时的主流文艺界在长城抗战中的表现,鲁迅也很不满,写了《从幽默到正经》(1933年3月)一文讽刺道:“不幸东省沦陷,举国骚然,爱国之士竭力搜索失地的原因,结果发见了其一是在青年的爱玩乐,学跳舞。……又不幸而榆关失守,热河吃紧了,有名的文人学士,也就更加吃紧起来,做挽歌的也有,做战歌的也有,讲文德的也有,骂人固然可恶,俏皮也不文明,要大家做正经文章,装正经脸孔,以补„不抵抗主义‟之不足”。且不论文章的观点是否偏颇(因着国难深重而痛揭“国民性”的麻木,本也是鲁迅一贯的思想),鲁迅文中对国难的痛心,却是明显的。

长城抗战中的国军

总体而言,鲁迅显然高度支持抗日;惟其文章所言,亦有不符合历史真实情形者,今人须当注意 综上,鲁迅支持抗日是毫无疑义的事实。只是由于杂文的特性,很多时候表现的并不明显。从文章内容看,鲁迅显然更乐于抨击国民政府。只不过由于他远离决策核心,朋友圈中也鲜有通透了解时局政策之人,其文章所言事实内容,常与真实情况有着较大出入。

类似当局在华北交涉中的忍让与底线及拖延中日战争爆发时间之目的,鲁迅无法谅解,乃是情理中事。④惟鲁迅杂文影响甚广,其文中所涉具体事实,今人当仔细辨别。如1933年《逃的辩护》一文中,鲁迅说,“我们还记得,自前年冬天以来,学生是怎么闹的,有的要南来,有的要北上,南来北上,都不给开车。待到到得首都,顿首请愿,却不料„为反动派所利用‟,许多头都恰巧„碰‟在刺刀和枪柄上,有的竟„自行失早落水‟而死了。”事实上,1931年12月南京请愿期间的所谓“珍珠桥惨案”,军警并未动用刺刀,更未开枪,虽确有一上海学生名为“杨同恒”者落水而死,却也只是意外⑤。如文学评论家夏志清所说,“作为一个世事的讽刺评论家,鲁迅自己并不能避免他那个时代的感情偏见”。当然,今人不必责备鲁迅文章中的这些事实偏差,毕竟鲁迅当日也无力欲廓清事实。惟今人须谨慎看待这些事实偏差。

简而言之,指责鲁迅“从来不骂日本侵略者”,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良友》画报对鲁迅葬礼的报道

注释

①思:《鲁迅愿作汉奸》,1934年5月6日《社会新闻》第7卷第12期;②本文所引鲁迅文章全部参考自《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范艳娥《鲁迅与中国近现代历史事件》,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4月;③更多内容可参考谌旭彬《鲁迅对一二八事变日军侵华的态度有问题?》,今日话题历史版

鲁迅诞辰 第五篇_“体味鲁迅”征文比赛

“体味鲁迅”征文比赛

主办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团委、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社联

承办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百草园书社、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历史文化协会

2016年4月1日

目录

一、前言 ………………………………第3页

二、活动概述

三、活动分工

四、活动流程

五、后期展示

六、附件一 活动预算

………………………………第4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前言

鲁迅是中国百年来的文化巨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其在20世纪文学史、思想史、艺术史乃至政治文化史上都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2016年是鲁迅诞辰135周年、逝世80周年。鲁迅先生虽然早已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的深刻的思想早已沉淀在了我们学生时代的方方面面。当前社会正处于一个剧烈转型的阶段,我们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种种挑战,更加需要发展鲁迅先生的精神,为四有青年而努力奋斗,顽强拼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百草园书社和中国石油大学历史文化协会作为中国石油大学的文学类书社,长期坚持在中国石油大学这一个理工气息浓厚的学校中培育文化氛围。

为了重温经典,纪念大师,弘扬鲁迅精神,激励当代大学生投身四有青年建设,特举办本次“体味鲁迅”为主题征文大赛。

“体味鲁迅”征文比赛

一、 活动概述

1.活动主题:体味鲁迅

2.活动对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生与研究生

3.活动时间:2016年4月到2016年五月,五月中旬左右颁奖

4.颁奖地点:图书馆五楼会议厅

5.活动形式:前期通过宣传吸引同学踊跃投稿,发到统一邮箱,后经筛选交由图书馆老师审核,最后举办颁奖典礼

二、活动分工

(一)前期准备:

【鲁迅诞辰】

1.活动组织部

(1)制作海报6张并粘贴,三教1张,研修大厦一张,逸夫楼一张、食堂3张(上呈有活动内容,时间,地点,范围)横幅一条

(2)动员社团以及兄弟社团成员

(3)通过贴吧、BBS、微信等工具进行网络宣传

2.办公室

(1)采购颁奖典礼材料:奖状、奖品若干、中性笔若干

(2)提前借好图书馆五楼会议室

(3)安排好颁奖嘉宾

3.学科信息部

(1)随时根据情况对策划书进行调整完善

(2)制作物品登记表。

(二)活动阶段

活动组织部在学校展开大范围宣传工作,广泛动员同学参与投稿,邀请本社团以及兄弟社团共同组稿。办公室负责初选稿件工作以及交由图书馆老师审核,最后举办颁奖典礼,邀请有关嘉宾。

(三)后期分工

读者通讯部制作和排版好获奖文集。各部门相互配合将文集发到获奖者手上,各部门做好活动总结,办公室负责报账,活动组织部及时在微信、贴吧上发部获奖文集。

三、活动流程:

1.宣传部粘贴宣传海报,布置横幅、在贴吧,微信、BBS上发布比赛信息。其他部门协助广泛动员社团成员,兄弟社团同学共同参与。办公室负责维护邮箱,监视投稿状况:

邮箱tiweiluxun@yeah.net

2.组织社团部长在截止日期后开展初选工作,进行认真的初选之后交由图书馆老师,由图书馆负责老师负责最后的校阅。

3.参与者可自行选择不同文体进行创作,对于诗歌等创新文体应该多加鼓励。本次比赛共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8名

4.确定获奖人选后由读者通讯部负责联系获奖同学,确定发言名单和时间、邀请颁奖嘉宾、主持人、校社联领导参会。

5.最后由办公室负责比赛后的宣传和获奖文章的公布。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50982/

推荐访问:鲁迅诞辰135 鲁迅诞辰135周年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