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时间:2018-05-29   来源:经典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美文】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第一篇_《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一个声音在召唤

作为一名黄埔后代,我一直相信自己的血液有黄埔的颜色,因为祖父在成都中央军校学习时,黄埔精神就已融入了他的血脉。8年前的春天,跟同学到汉中圣水寺游玩,一些破旧的土房子使我久不能忘,斯人已去,空余怀想。后来知道那儿曾是黄埔军校一分校的旧址,那些老房子里曾经培养了千百抗日志士。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再去圣水寺,我还要到成都北校场去、到广州黄埔岛去,因为黄埔精神对一个黄埔后代的感召是巨大的,我要到生长出这种精神的土地去朝圣。

正是怀着朝圣地心情,我看完了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电视剧中所表现的爱国心、师生情是对黄埔精神的最好诠释。瞿恩、杨立青、杨立仁、范希亮&&这些黄埔人,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因为他们是万千黄埔人的缩影,是一个时代精英群体的缩影,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写就了中华民族走向独立、自由的历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大同社会是我们民族几千年的梦想。无论是三民主义,还是共产主义,都是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在此基础上上构建起来的黄埔精神,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色彩,因为这种独特的文化作用,黄埔军校创造了一个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简陋的教学设施、简短的学制,学员却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黄埔军校成为与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以及俄罗斯的伏龙芝军事学院齐名的世界四大著名军校。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和平的民族,汉字武很好地诠释了我们的战争观,中华民族不好战,但是也不惧怕战争。在那个战乱不断的年代,我们不得不选择用战争来结束战乱。孙中山先生认识到,革命要有自己的武装,黄埔军校应运而生。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中山先生号召着优秀的中华儿女云集黄埔,不必说周恩来、叶剑英,也不必说徐向前、林彪,看看《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的主人公吧!这些人物虽是虚构的,但他们每个人都是真实感人的,他们有血肉、有理想、有追求、有勇气,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万千黄埔人身影、眼神、思绪、微笑&&黄埔岛上曾有一群如此可爱的人、武昌两湖书院曾有一群如此可爱的人、成都北校场曾有一群如此可爱的人,我相信海峡对岸的台湾凤山军校也有一群可爱的人,他们和我们一样都爱着华夏民族、九州大地,他们都愿意为了中华的伟大复兴流血牺牲。

条条大路通罗马,最终这些可爱的人因为信仰的不同,在历史的路口选择的不同的道路,他们都坚信前途是光明的。于是,我们看到他们分道扬镳、同室操戈,历史的道路就是这样的曲折,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说,这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走过去的,共产党员有这样的精神、国民党员也有这样的精神,他们终于第二次携手,以中华民族的英勇无畏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这是一段无法忘却的历史,多少黄埔儿女血洒疆场、多少黄埔儿女坚强不屈,记住他们的名字吧左权、赵一曼、戴安澜,当然还有薛岳、张灵甫、关麟征、杜聿明&&《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的杨立青、杨立仁、范希亮就是英雄们的缩影,为民族付出的先辈,我们不应忘记、我们也不会忘记。

《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部电视剧,告诉我们黄埔精神的核心是爱国爱民,爱国主义是一种伟大的情怀。所有的中国人都应该是爱国的,所以我们相信,海峡两岸既然都是中国人,黄皮肤、黑眼睛、方块字、诗经、史记早已将我们连在一起,所以历史上国共两党曾经两度握手、共克时艰,相信有一天,国共两党会第三次握手,因为一种精神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之中,有一个声音总在呼唤,那就是到黄埔去!

我多次被剧中的师生情、同学情所感动,钢刀是钢刀,同学是同学!这是范希亮在毕业聚会上的箴言,黄埔军校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尊师重教的优良作风。瞿恩是一名好老师,他充满理想、充满智慧、充满大爱;剧中还有一位不知名的教官,近乎苛刻地要求学员。黄埔军校有许多这样的老师,他们严格执教,以身作则,在他们的带领下,黄埔学子怎能不

成为有用之才。而黄埔学子的同学之情,在观看这部电视剧之前,我早已感受到。在我的家乡陕西宁强,曾经有人就读于黄埔军校,我的祖父是其中一位,祖父在世时,常有一些老人来到家中,他们都是爷爷的黄埔校友。他们虽然不是同一级,或许还是不同分校的,但是他们都以同学相称,他们在一起的那种亲切让人感动。所以,我见到这些老人,都觉得跟爷爷一样亲切,现在他们大都离开人世,我依然时常想念他们,祝福他们。

在《人间正道是沧桑》中,杨立青、范希亮虽然在不同的阵营,但是他们感情让我们深深感动。亲爱精诚,同学始终是同学,黄埔校友习惯以同学相称,无论是那一届毕业、无论是大陆台湾,黄埔学子始终都是同学,同学情常在。黄埔后代之间也有一种天然的纽带,只要得知彼此都是黄埔后代,就会一下子亲近起来,我遇到的每一个黄埔后代莫不如此,我们共同谈起先辈的荣光,共同叹息、共同微笑。因为有黄埔同学的情意在,所以黄埔后代的情意在。黄埔同学虽然有一天会全部离开人世,但是黄埔后代的血脉里始终流淌着黄埔的颜色,黄埔精神必将永存。

毛泽东在诗中写过人间正道是沧桑,人间正道是什么,人间正道就是中山先生所说的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因为我们是黄埔后代,所以我们必须记住自己作为一个中华民族子孙的责任,我们有责任发扬黄埔精神、致力振兴中华!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第二篇_《正道沧桑》观后感

《正道沧桑》观后感 第一集《乌托邦岛》看完,我的疑问变成了兴趣。《乌托邦岛》介绍的是莫尔和他的那本著作《乌托邦》。作为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起点,莫尔的《乌托邦》这部开山之作是一个标志。在诞生后的近五个世纪里,乌托邦已经成为完美、空想、追求的代名词。正因为有了《乌托邦》,才有了后来活跃在欧洲、美洲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多个场合阐释了“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其实就是正确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必然结果。我们知道,实现梦想的过程,从来不会一帆风顺。但唯有经历苦难,经过奋斗,追梦的意志才能更为坚毅,圆梦的能力才能更加强大。通过观看这部《人间正道是沧桑》,我们能了解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历经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500年历史进程。

古人云:“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没有追过日剧韩剧,没有追过美剧日剧,但这几天,我一直在追这部《人间正道是沧桑》。

正道沧桑》告诉我们,从社会主义萌芽阶段开始,就陆续不断地有各种各样反对的声音。在第七集“一个幽灵”里,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有哪一个反对党不被它的当政的敌人骂为共产党呢?又有哪一个反对党不拿共产主义这个罪名去回敬更进步的反对党人和自己的反动敌人呢?从这一事实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

初夏的五月,我们迎来了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北京市委讲师团、北京电视台联合首都社科理论界权威专家学者,共同打造的大型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自1516年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一书的出版算起,社会主义思想到现在,差不多有500年的历史。这部50集的大型系列片正是以500年来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为叙述骨架,揭示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及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阶段和历史必然,展望社会主义的美好未来。

这些天细细品来,对其中几集感触极深。

开篇第一集的《乌托邦岛》,其中篇头的解说词被我重放了好几遍: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要实现

“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都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也一直引以为豪!中国的发展向世人展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中国的成就——这份完美的答卷也充分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

第六集以《哲人转身》为题,生动地介绍了从哲学领域里开始的这一伟大革命。19世纪40年代,一个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学说在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她甫一诞生,就立刻显示出不同凡响的巨大威力和无与伦比的思想魅力。与此同时,她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曲解、非难和挑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不得不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产物。黑格尔说过,哲学是“思想所集中表现的时代”,马克思更进一步认为:“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正是由于集各种思想学说之大成而又超越其上,才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语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类思想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170多年来,尽管有着多次的曲折和起伏,但今天她仍如鲜红的太阳照耀着中国和世界!

逐集看来,不得不说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这部巨作是通过丰富的历史事实,系统的思想脉络,以及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珍贵镜头和精到的专家解读,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历史启示,向广大观众展示了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当中的探索和实践,对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任务做了生动而准确的诠释。它集观赏性、思想性于一体,形成了一部展示社会主义500年波澜壮阔历程的视听大辞典。

这部50集的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以500年来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为叙述骨架,按照“一个人物、一个故事、一个诊断”的形式,讲述一个个核心人物的一个个完整故事。系列片循序渐进地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要义,全面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

这部巨作是一部强大的理论和实践的精神食粮!它不仅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更增强了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观看《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透过社会主义运动陆续上演的一幕幕有声有色的活剧,总感到眼前像有一支理想的火炬在熊熊燃烧,无论是黎明还是黄昏,是风狂还是雨骤,它都始终引导着人们向着崇高的目标奋然前行。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和支持自己的力量,但美好的理想还是鼓舞着他们一直走到了人生的终点,留下了令人至今感动的人生。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后,巴黎公社社员对资产阶级堡垒的首次攻击虽然失败了,但《国际歌》唱出的“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奈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雄壮歌声,一直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向旧世界发起一次接一次的猛烈战斗。而在列宁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等到“冬宫炮声”响起的时刻,资本主义的链条终于被炸得断裂开来,社会主义理想第一次结出

了轰动世界的果实。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正如电视中那位接受采访的专家所言:“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成为现实,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然而在十月革命胜利74年之后,就在俄罗斯原来升起镰刀铁锤图案旗帜的那块土地上,苏联共产党却丢失了执政权,社会主义的旗帜在1991年的12月31日,又黯然飘落了。于是不少人提出疑问:这样悲哀的结局,是不是证明马克思主义不灵了?社会主义不行了?有人甚至坦言:“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白白浪费了七十多年时间!”他们对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这一长段历史,完全采取了虚无主义的态度。

究竟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历史上发生的这种曲折?十月革命开创社会主义道路究竟是功是祸?对于今天这类困惑人们的问题,列宁其实于十月革命胜利后的1918年8月20日在《给美国工人的信》中,就作出了回答。他说:“伟大的俄国革命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历史活动并不是涅瓦大街的人行道。谁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一帆风顺,各国无产者必须一下子就采取联合行动,事先必须保证不会遭到失败,革命的道路必须宽阔、畅通、笔直,在走向胜利的途中根本不必承受极其重大的牺牲,不必‘困守在被包围的要塞里’,或者穿行最窄狭、最难走、最曲折和最危险的山间小道,谁认为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可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谁就不是革命者”。

列宁讲得多么深刻、多么生动啊!历史不是涅瓦大街的人行道,必然有不平,有曲折,甚至有迂回,一厢情愿地想着“骏马坦道”“顺风扬帆”,不过是幼稚的幻想。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符合历史要求的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它总要代替过时的旧事物,不可阻挡地为自己开辟出前进的道路。但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从来都不是笔直的,而是螺旋形上升、波浪似发展,走着否定之否定的“之”字形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暂时性的曲折,局部性的倒退,都是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不过是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在英、法等国还是都发生过封建王朝的复辟。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种从根本上消灭剥削制度的伟大革命。它诞生以后必然会遇到一切剥削阶级的拼死抵抗,再加上缺乏经验,人为失误,所以出现一些波折是不奇怪的。社会主义经历一个漫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逆转的总规律、总趋势。所以邓小平同志在苏东剧变后不久即明确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里有这回事!”

苏联的红旗倒下了,但今天中国特色有社会主义旗帜飘入云霄,给全世界带来了新的希望,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这个事实,为邓小平同志的预言作出了最令人信服的证明。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用丰富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崇高的理想是引导人类社会前进的火把。没有理想,就没有方向,没有希望;没有理想,就没有追求,没有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断地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养料,坚决像十八大要求的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

美好的未来”!

从系列片内容看来,古代中国人的“世外桃源”早于西方人对“乌托邦岛”、“太阳城”、“法郎吉”美景的幻想和勾画,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的更早提出者,但很不幸的是它却被长久停留在文人诗情画意的原始空谈层面上,被世代中国人一笑置之,束之高阁了。其情形如同火药被长久停留在鞭炮的水平上、火箭被长久停留在烟花的水平上、指南针被长久停留在阴阳先生手里骗钱的道具水平上、风车被长久停留在走马灯的水平上……中国没有出现旧式富贵人像西方的“欧文”那样在英国成功探索遭遇挫折之后,还能够呕心沥血,倾其全部私有,跑到美国印第安纳州建立起人类第一个“共产主义新村”;更没有过大批旧式中国人闹出具有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色彩的巴黎公社革命……在西方,不但有人能够提出一些空想性的美好东西,而且还会有人顽强、执着地忘却自身的“现实”,去不断地追求和探索美好的东西,甚至能够像建筑师一样脚踏实地,一步步积小成大地完善自己的空想,使其成为可以论证可以操作的理论、以至于非要不顾一切做具体的试验和实施……那位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康帕内拉人还在监狱里,记录他思想的文字却能够传出高墙,出版成书,并且公开发行。这与“极为理性”地暂不实行过于超前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西方国家,却还能够大体上允许马克思主义继续传播几乎是一脉相承。在当代,即使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大举复辟了资本主义,西方中上流社会的精英群体,也没有像中国部分“精英”这样激烈、无耻地否定并且长期围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制度;当代西方在热心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方面,照样出现了中国亿万富豪群体中出现不了的比尔.盖兹、巴非特等人物……这些也许只是东、西方民族文明内涵根本不同的外在表现,可见西方民族的文明内涵显著不同于其他民族。中国人应该正视历史事实,联想并且认真找出自身的根本问题。 本系列片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一个历史事实,这就是西方教育所取得的重大成功。西方学校教育是从集体化的教会学校演变而来,重来就有重视学生信仰教育上的“传道”,从世界观、人生哲学、人生目标等方面培养学生较好精神状态的优良传统。从系列片中几位执着倡导、追寻“空想社会主义”的人物,直到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的马克思、恩格斯,再到把社会主义由科学理论变成现实的列宁和斯大林,大都是当时西方社会的中高级知识分子,甚至还有富人。与他们同时代在自然科学技术上艰辛探索、大力宣传普及、并且及时转化成先进生产力的

人群当中,属于中高级知识分子、工程技术人员、甚至官僚者,更是多得不胜枚举。这类很生动很显著的社会事实说明,是西方较为良好、进步的系统教育内容和形式,才造就出了如此众多具有良好甚至高尚精神品格的优秀人才,以及广泛

而辉煌的历史事迹。

与西方同时代的中国教育是从个体化的,师傅带徒弟式的私塾教学点演变而来,并不重视对学生作有“神圣感”的信仰教育,在所谓“传道”上会因人、因校而异千差万别,不过是应付学生家长和官方的说辞,大都不会成为硬性的教育内容被严格落实。教书人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和荣华富贵,大都在教育过程中向学生家长和社会敛财,哪还好意思主动张口,经常道貌岸然地演讲什么高尚思想道德、传播为他人为社会而学习和争取壮丽人生的理想和信仰……也就容易在事实上向学生传播猛狭隘自私的精神内容和功利化的思维习气。生意人式的诡秘、隐讳、虚伪信条和“混世”哲学,都能够公然传播开来。诸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类……如此这般由文人一方流毒全社会几千年,从世代青少年精神教育内容的根本上就出了大问题,才直接造成了1840年以前近代中国教育的重大失败!甚至到了21世纪的今天,大多数教育工作者仍然很忌讳谈论世界观、人生哲学、人生目标等灵魂类话题,尤其是回避使用“信仰”一词,甚至把事关学生信仰教育的“思想政治课”看成是多余。他们的情绪和社会大环境共同消极作用之下,很多学生也都不爱上“思想政治课”了。如此严重缺少能够树造国民精神的“宗教式”强烈信仰教育,再加上“读书做官”的教育理念和个人奋斗目标、“重人文轻理工科技”的教育内容、官方通过“科举”选用人才的政策等等,就系统培育出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在思想上腐朽反动、道德上麻木自私、政治上消极阴暗,这几乎成为中国旧式教育的常态社会功能。使得历代很多识字的文化人都成了像黎阳先生所概括的那种“知识混混,知识泼皮,知识无赖,知识恶霸,知识土匪,知识卖国贼——名为“知识分子”,实为知识骗子,富人面前是知识婊子,老百姓面前是知识痞子加知识鬼子,帝国主义面前是知识汉奸狗腿子。”这种情况使得近代中国很少出现有文化的中上层知识分子、富人、甚至官僚能够像西方相同社会地位的人们那样执着于倡导社会公平正义,大力推进社会光明、进步事业!至于在自然科学技术上专心研究探索、发明创造、推动生产力进步和大发展方面,有着中高层知识分子、富人、甚至官僚身份者,就更是凤毛麟角了。做这两类事者反而多是一些被逼无奈或者造反的不识字农民、工人和少量下层知识分子。正是一代又一代被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第三篇_观后感

红色经典影视观后感

——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部电视剧,以中国革命重大历史事件为轴线,以国共两党斗争与合作为背景,以历史人物为重点,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共产党人的成长历程。剧中人物多、地域范围广、时间跨度长。就人物而言,既有可追溯的代表性历史人物,也有泛泛的综合性历史人物的写照。剧中人物刻画生动鲜活、性格特征鲜明。观赏完全剧,感触颇多。

全剧通过瞿、杨两家五个年轻人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对民族未来命运的索求,个人思想与社会思潮冲撞后,五位年轻人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从而走上各自为之奋斗的人生道路。让我体会最深刻的,是剧中人物的刻画与描写,表现的人物都很生动和真实感人。

首先是剧中塑造的瞿恩这个人物。瞿恩是一位革命意志坚定的理想主义者,高尚的人格魅力,儒雅的谈吐举止,从容的生死态度,真正体现了一位革命者的高大形象。瞿恩是众多革命先烈,特别是早期牺牲的革命领导人形象的集中体现。我认为,瞿恩的身上,彰显了蔡和森、瞿秋白和方志敏的奋斗精神和人生轨迹。这三位革命先烈都是在36岁时被国民党军队逮捕后杀害的,其中方志敏和瞿秋白在就义前都像瞿恩就义前那样,写下了感人的篇章。记得我在读小学的时候,有一篇课文叫《可爱的中国》,就是方志敏烈士的遗作。方志敏就义前,在牢房里一共写了十多篇文稿,其中三篇文章就是《清贫》、《可爱的中国》和《狱中纪实》。方志敏的遗作送到延安,还有一段感人的传奇故事:方志敏烈士在南昌狱中,一位叫高家骏的狱卒被方志敏崇高的精神所感动,愿冒生命危险将文稿送出去,他通过在杭州的女友程全昭前来南昌探视他的机会,让女友将方志敏烈士的所有文稿带到了上海,送到了宋庆龄、鲁迅和李公朴手中„„

瞿恩的形象,再现了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瞿秋白伟大的一生。瞿秋白在大革命初期,担任过黄埔武汉中央军校政治教官,1935年,瞿秋白在福建准备转移时被捕,敌人采取各种手段对他利诱劝降,但都被他严辞拒绝。最后,瞿秋白英勇就义,时年36岁。剧中瞿恩的死,几乎就是还原了瞿秋白的就义过程。

剧中的主人公杨立青。杨立青出身豪门,生性顽劣,在一次玩枪走火,给家庭引来事端, 。在姐姐杨立华的指引下来到广州,结识了姐姐的两位恋人:瞿恩和董建昌。正好两位都是黄埔军校的教官,在两位教官的帮助下,杨立青顺利地考进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教导队。在学习期间,他与瞿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瞿恩成为他终生的精神导师,瞿霞成为他相爱的恋人,通过瞿恩让他认识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四一二”政变警醒了他曾经迷茫的心智,他毅然决然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历经生与死的考验,一步步成为了人民军队的高级指挥员。杨立青性格独特,既有侠骨义胆,又是柔情万般,很受女孩子的喜爱,剧中三位女性,白凤兰、瞿霞和林娥,都使这个铮铮铁汉于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炽热情感刻骨铭心„„

杨立青这个角色,是众多在黄埔军校就读,在国民党军队带兵,通过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走上革命道路的将帅的综合体现。 黄埔军校既是国民革命培养军事将领的摇篮,也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武装斗争不可或缺的人才资源。剧中客观地反映了黄埔军校是按照孙中山先生创办军校的宗旨,更重要的是客观反映了黄埔军校的精神。

欣赏完这部电视剧,我认为在人物的塑造上的确很有特点,与其他史料片不同的是,这部电视剧中我们熟知的历史人物,只闻其声,未见其人。毛泽东、周恩来、廖仲恺、蒋介石等都没有出场,甚至连观众不太熟悉的湘系军阀唐生智也只是董建昌通电话而已,最终没有露面。而出场的人物你都能在历史人物中找到他们的影子,这可能就是这部电视剧精妙之处吧!既然是艺术作品,源于历史又通过演绎使历史故事更加精彩!如果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出场,大多数观众不会从艺术上去看,而关注点更多的是像不像、真不真,只要不是纪录片,任何特型演员表演历史人物都是有差距的,这部电视剧克服了这个问题。

值得欣赏的作品,不仅感人,更让你了解了老一辈革命者打江山的不易!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第四篇_人间正道是沧桑——《共和国记忆60年》读后感

人间正道是沧桑

——《共和国记忆60年》读后感

借用时下热播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剧名,作为这篇读后感的标题,让我从回望共和国历史变革的复杂历程中,体味发展道路的崎岖和屡屡创造的奇迹。

《共和国记忆60年》这部编年纪事体的著作,本没有小说那样生动的故事和悬念,但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历史事件再一次梳理我的记忆和经历。共和国的6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对于中国来说,却是充满了风云变幻和时代变迁的60年。在这段岁月里,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都随着共和国的历史而前进,每一刻都有抹不掉的记忆。

共和国开创于多难的岁月,毛泽东等有着伟大理想的共产党人联合多党派人士宣布了共和国的成立,此后经历了恢复经济、保卫国家、如火如荼的大跃进,经历了刻骨铭心史无前例的“文革”,经历了解放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走向世界,共和国从此走向国富民强。

对于共和国来说,最值得书写的是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它标志着政治思想的彻底解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也实现了中国社会的转折,从此,中国社会经济的巨轮,在经历多年艰辛和探索之后,做出重大航向性选择,义无反顾地开始了渐进式改革开放的历史航程。

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文化思想,全面改革的进程逐渐展开;从沿海到沿江,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依次开启。经济奇迹由此创造,世界经济版图从此改变。“小平您好”代表着十亿人民对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支持和拥护。

最近三十年,是我人生经历和留有记忆的三十年,中国的巨变,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自己。中国的GDP已超越英法等世界强国,进出口额名列世界前列,外交上的多面出击,让世界听到了巨人的脚步声。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令世界不敢小觑。联想、海尔、长虹、奇瑞,国产品牌走向世界。国有银行和中信、招商、民生银行则已全面市场化、全球化。中国银行业从全国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银行到中外合资多种类型金融机构并存,从长期封闭发展到全面对外开放,中国银行业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不仅积极地“引进来”,正在谨慎地“走出去”,开始全面融入世界。

时代巨轮快速前进,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30 年来,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0多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30年来,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00万,将录取新生600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30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

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神州七号”首度实施空间出舱活动,第一次在茫茫太空留下中国人的足迹。同年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30年来,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连续获得多项世界冠军,目前已跻身世界体育大国。2008年8月8日,当奥运主火炬在北京点燃时,全世界见证了一个确凿无误的事实----中国综合国力无比强大!

共和国强盛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我们成功实施了“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两岸实现了三通,国共两党又开始了60年后的握手和合作。共和国的强盛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危机中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远见卓识有效地掌控了巨轮的航向,在无数次惊涛骇浪中平安驶向更加宽广的领域。

今天,13亿中国人民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潮流,稳步走上了奔向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蓬勃生机,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未来就像人类之于星空,只能知道目前已经发生过的。对于中国人民来说,不可知本身就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原动力,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努力创造下,中国巨轮一定能

够驶向更为光明的未来!

60年风雨兼程、60年峥嵘岁月、60年辉煌灿烂,共和国的历史是部精彩的大剧,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第五篇_观后感

观《百年潮·中国梦》有感 在上一次的毛概课上我们观看了央视刚刚播完的五集电视政论片《百年潮·中国梦》。该片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切入,从“百年追梦”“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筑梦天下”五个方面,客观全面地回答了什么是中国梦、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中国梦对中国的意义、中国梦对世界的意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这部纵论古今、大气磅礴,高蹈宏阔的片子,以广角镜的形式多侧面、深层次、极具艺术化的描述发人深省。

《百年潮.中国梦》展现了党中央,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重要战略构想,充分反映“中国梦”释放的强大号召力和感染力。“百年潮,中国梦!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梦想对于民族而言就像是一个精神的象征,一个永不磨灭的信仰。他指引整个民族的发展,是整个民族前进的动力。看了这部片子,了解到中国百年梦想的历史变迁,从兴盛到衰败,再到民族复兴,既有历史维度的纵向展示,又有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的横向对比,更体会到中华民族百年逐梦的艰辛。

通过《百年潮,中国梦》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漫漫长路之中,总是伴随着数不尽的困难,这是一条荆棘丛生的道路。可是正如毛主席说的那样:“人间正道是沧桑”。正因为是正道,所以我们才需要攻坚克难,披荆斩棘。去实现属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对于“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中国梦凝结了中华民族几代人的殷切期盼和追求,是整个中国人的美好愿望,关系到我国13亿人口的根本利益,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没有梦的民族注定是精神灰暗的民族。梦就是火之焰,就是水之波,她是自由象征。而自由源于民族的激情和自信。“中国梦”不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跃进,也是中华民族新的自我认知。“中国梦”的核心理念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是人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没有梦的民族注定是精神灰暗的民族。梦就是火之焰,就是水之波,她是自由的象征。“中国梦”不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跃进,也是中华民族新的自我认知。“中国梦”的核心理念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是人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中国梦”是一个聚沙成塔的过程,也是社会前行动力逐渐凝聚的过程,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华儿女的奋斗,“中国梦”的逐步实现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姿。梦想是太阳,不像一个世纪那样遥远,甚至也不像甲子前可望而不可即,它已经从地平线上蹦出,万道朝霞正照耀在我们的眼前,激励我们勇往直前。这个时代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这是祖祖辈辈的先驱者们用无数的鲜血和汗水换来的美好生活,我们应该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第六篇_观《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有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报告

题目:观《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有感【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学院级班

学生姓名 吴玉

学 号 2013102023

指导老师 倪洪章

“这条路曲折又漫长,这条路风骤雨又狂,五百年的探索,五百年的理想,五百年的接力,五百年的拓荒。走路不能走错路,走对了路就别彷徨。你和我一起走下去,路的前头灿烂辉煌。”——激情澎湃的电视剧主题曲,带我走进了《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的世界。

看《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本是这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社会实践作业,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我开始看这部电视剧,但是看了过后我彻底改变了刚开始的看法。该片展示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历经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500年历史进程。在观看过程中,我的心也随之电视剧情跌宕起伏,思绪万千。

在我个人看来,《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震撼人心在于深刻揭示了我们今天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的,“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自1516年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一书的出版算起,社会主义思想到 现在,差不多有500年的历史。500年来,社会主义经历了由空想走向科学,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国人民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经过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要体现在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一个制度上。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向世人展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震撼人心在于以史诗般的厚重道出了正道沧桑。在内容上,本片以500年来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思想为核心内容,共50集,分为六大部分,突出道路与抉择。

第一阶段“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共5集,分别讲述莫尔、康帕内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谱写的空想“悲歌”。在这一部分我印象最深的是托马斯·康帕内拉的故事:他在黑暗中被囚禁了30多年,却用鹅毛

笔为人类构建了一个充满光明的国度。托马斯·康帕内拉出生在阳光充足的意大利南部。但是从25岁开始,他便基本与阳光无缘,辗转于50余所监狱,时间长达30多年。在长年黑暗的囚禁和酷刑的折磨中,阳光对于康帕内拉来说,几乎成了奢侈品。正因如此,康帕内拉在狱中写完的乌托邦式著作,取名为《太阳城》。康帕内拉的一生,都在向黑暗宣战。他在诗中道:“请把高傲、无知和谎言,放在我从太阳那里偷来的烈火中,销毁吧。”其实在观看的时候我就由衷佩服他为正义、为光明而奋斗的勇气,也许这辈子我都无法体会到30多年的黑暗生活,但是托马斯·康帕内拉的勇气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我直面人生中的挫折,笑看人生。

第二阶段用7集篇幅,集中阐释马克思、恩格斯如何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开启拓荒之路。其实我不禁想如果马克思、恩格斯年轻时乖乖地听从自己父亲的叮嘱,这世上或许会多了一名出色的律师和一位颇有经营头脑的商人。但值得庆幸的是他们没有循规蹈矩,促使他们走上新路的最初动因是——哲学,而他们在哲学上也有一个转身的过程。《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的面世,表明马克思完成了世界观的转变,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世界而言具有跨时代的意义,题目通过对1848年的欧洲革命进行总结和研究,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等概念。他们深切地感受到,要使革命取得胜利,必须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用了近40年的时间去酝酿和写作的《资本论》,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揭穿了剩余价值的“秘密”,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第三阶段主要讲述列宁如何缔造、捍卫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四阶段反映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与教训;第五阶段展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长卷;

第六阶段主要讲诉的是改革开放后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历程。这三个阶段主要讲的内容有:从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苏联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到 1991 年苏联东欧发生剧变,历经 70 多年。上世纪 30 年代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后到六七十年代社会主义扩展遍及欧、亚、拉美的 16 个国家,其中大多数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建设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但是这些国家基本上都是照搬苏联模式实现社会主义,

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弊病,最终因延误了体制内的改革,遭到惨重的挫败。从 1978 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世界上有越来越多国家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政党切实汲取苏联东欧剧变的教训,努力克服苏联模式的弊病,加入了重新探索本国社会主义新路的行列,力求革新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经过凤凰涅 ,重现生机与活力。在这迄今才仅有的三十多年时间,已经初见成效。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经形成,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简而言之,社会主义五百年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革新这样不断前进的四个历史进程,也可以说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际、从一国到多国实际、从一国到多国革新这样不断飞跃的历史进程。近五百年来的社会主义历史,源远流长、滚滚不息,从西欧的涓涓细流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弥漫全球的浩瀚洪波,波澜壮阔又波浪起伏,既有高潮迭起,又有低谷回荡,终见新涛汹涌,一泻万里。社会主义五百年长波激流、高扬跌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冲毁了部分旧社会,开创了一个新天地。电视片借用毛泽东在 1949 年 4 月写的七言律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佳句“人间正道是沧桑”,定名为《正道沧桑 ---- 社会主义五百年》,形象地表现了近五百年来的社会主义在改变沧海为桑田、造福天下亿万民的宏伟事业中所显示出来的伟力和魔力。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剧情紧凑,我愣是一点二没有落下地看完了。看完后从中我得到的历史启示有:

(1)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在历史上占有 330 多年的时间,我们要善于继承空想中的科学成分,切不可重犯空想的错误。科学社会主义在近 170 年的实践中之所以屡犯急于实现共产主义的错误,其重要原因之一正是深受“乌托邦”消极方面的影响。列宁在 1918-1920 年犯过想借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错误后,曾经深刻检讨并且坚决改正了这个错误,当机立断地转而采取新经济政策,决定逐步迂回地过渡到社会主义。可惜随后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又多次重犯急于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错误,致使社会主义又遭遇挫折。

(2)近五百年的社会主义历史明示我们:世界社会主义取代世界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曲折、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一帆风顺地突击取胜,千万不能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也不能疏忽大意,错失可能取胜的难得机遇。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二战后社会主义由一国扩展到多国的胜利就是成功的范例。社会主义在前进中免不了要付出血汗甚至生命的代价,所以社会主义者必须要怀有如毛泽东所说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决心和气概。

(3)要通过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加深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圣西门派和欧文派当年把社会主义作为取代资本主义而且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形态的名称,旨在全面而深刻地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社会。马克思、恩格斯于 1873-1874 年在“社会主义”一词之前添加上“科学”二字,这表明社会主义只有遵循科学原理才能治理好整个社会。列宁于 1916 年进而指出:“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就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并且引导人类走向国家的消亡。”可见科学与民主是保证社会主义胜利的两大法宝。社会主义如果在实践中犯了背离科学的错误,只要有民主就容易很快纠错;如果民主难以作出决策,只要有科学指导就容易取得共识。如果缺少科学与民主,就会把含有科学与民主因素的乌托邦变为假托邦、丑托邦、恶托邦;如果既有科学又有民主,那就一定能够把虚幻的乌托邦变为社会主义的实托邦、也正是当今我国正在致力构建的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社会主义近五百年的发展历程使我们真切体会到:社会主义顾名思义,是以社会为主义,为社会而主义,由社会出主义,靠社会显主义。社会主义要以社会为本位,旨在治理好、发展好社会。为此,就需要执政党的正确领导,国家的有效调控,精英的出谋划策,大众的积极参与。总而言之,实现社会主义要处理好政党、国家、精英、大众与社会的关系。

(4)最核心的启示是:当今中国人民面临且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只有完成这个历史重任才能为革新社会主义、推进世界社会主义作出表率,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为此当今我们各行各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各级领导者,都应该继承、弘扬社会主义近五百年来历史中出现的那些众多的先驱、先哲、先贤、先烈、先辈的精神,保持维护劳动人民权益的坚定立场,刻苦钻研的科学态度,采纳众议的民主作风,无私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第七篇_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人间正道是沧桑》影评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间正道是沧桑》影评

五十集的电视剧,我硬是把它看完了,真不容易,头回干这事,以前基本是在看电影的。一口气看完的感觉真爽,剧情好,导演好,剪辑好,演员好。从国共第一次合作写到新中国成立,几十年的跨越,几十年的风雨。换作是我写这么长跨度的剧本,我至少现在没有那个驾驭能力,或许只能用杨立仁的话感叹一下:“我的天哪!”

编剧完全是用两个家庭的恩恩怨怨叙述着历史的发展,而导演则用独到的手法烘托出复杂的感情变化。演员则用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和剖析去演绎出角色的种种性格!

记得上学的时候,语文老师要求我们注意某某文章刻画出的某某人物心理特征,我们当时是绞尽脑汁的找呀,想呀,到头来没有多少收获!所以,我就觉得这种教学方法十分机械,相当无聊。不过此时我发现该剧简简单单、明明白白从各个方面潜移默化、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人物心理,简直是到位的“过分”呀!不管是杨立青的大开大阖英勇顽强,瞿恩的冷静沉着大智慧,还是杨立仁的果断狡诈冷血寡情,董建昌的见风使舵趋利避害,都是该剧突出的人物性格亮点。 看过瞿家和杨家的恩恩怨怨,只能用一个词语形容切身感想——纠结!在杨家,杨廷鹤算得上是一个相当开化的人。作为一个局外人,他仅仅通过报纸和广播真真假假的消息就能分辨出时局的走势;他也能够恰如其分的处理好家庭关系,并且着力充当好主心骨的角色。他曾把家庭比作大蒜,他是蒜柱,妻儿就是蒜瓣!这些思想和做法不得不让人佩服呀!在第五十集的时候董江昌在与立青的谈话中用十分佩服的语气评价了作古的老爷子:目光如炬,世事洞明!而在瞿家,瞿妈妈也是主心骨,当瞿恩痛苦时有她相伴,当瞿霞不懂事时有她的指点和提醒。就连立青,她也是象爱护自己的儿子一样爱护,这是十分难得的!而两家的恩怨其实就是信仰与理念的分歧和矛盾,国共之间似乎水火不容,兄弟之间似乎势不两立。瞿恩,杨立华,杨立仁,杨立青,瞿霞之间的感情纠葛简直就是分错复杂。关系乱得让人难以置信,可是就是这样的纠结才把两家紧紧相连,这也成为了故事的主线!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49099/

推荐访问: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意思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