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中国科协网

中国科协网

时间:2018-05-20   来源:经典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美文】

中国科协网 第一篇_中国科协网信息管理办法

中国科协网信息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升中国科协网信息管理水平,规范信息审核流程,提高信息时效性,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管理工作的通知》和《中国科协系统政务信息报送办法》,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中国科协网是中国科协系统政务信息互联网传播的主要平台,应全面、及时反映中国科协系统开展的各项重点工作、重大活动等信息。

第三条 中国科协网由中国科协办公厅主办。中国科协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并且负责中国科协网的信息采集、编辑、制作、上传。

第二章 中国科协网政务信息

第四条 中国科协网政务信息是指在中国科协网上反映科协系统政务工作及其相关事务的情况、资料和数据。

第五条 中国科协网政务信息管理原则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及时高效、全面准确;程序规范、责任明确。

第六条 中国科协办公厅是中国科协网政务信息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指导建立政务信息管理机制,协调政务信息工作相关事务,对中国科协网政务信息进行评估、监察和考核。

第七条 中国科协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负责本部门、本单位政务信息的审核工作。实行“谁签发谁负责”的原则。

第八条 中国科协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及全国学会和省(区、市)科协应重视提高政务信息的权威性、针对性、时效性。

第九条 信息中心向中国科协机关各部门派驻信息员,负责采集政务信息,维护机关各部门在中国科协网开设的相关栏目及专题。

第三章 中国科协网重要信息管理

第十条 中国科协网重要信息包括在头条、要闻、图片要闻、英文版等栏目登载的政务信息。

第十一条 中国科协网重要信息采用要严格按照审核程序处理,保证内容准确,及时采用。审核流程如下:

1.机关部门、直属单位报送的重要信息由报送部门、单位负责人审签后送信息中心,包括纸质签字原件。

2.全国学会、省级科协报送的重要信息须报送机关有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审签后送信息中心,包括纸质签字原件。

3.信息中心编辑的中国科协网英文版重要信息,报国际部负责人审签后送信息中心,包括纸质签字原件。

4.信息中心编辑的中国科协网图片要闻,报办公厅负责人审签后送信息中心,包括纸质签字原件。图片要闻每周更新。

5.信息中心对重要信息进行编辑并填写《中国科协网重要信息审核稿签》(附件1),报信息中心分管副主任审签后,送中国科协办公厅负责人审签。审签后,由信息中心负责完成制作、上传工作。

6.报道中国科协主席、党组书记处领导的重要信息在完成上述审核流程后,如有需要应报请领导同志审定。

第十二条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领导同志政务信息发布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力求简短、简洁,严格控制信息字数,严格控制图片发布数量。一般表态性讲话不发布,一般性的考察、调研活动在中国科协网络寻呼平台上发布。

1.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领导同志参加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外出重要调研、考察活动的信息采集,相关活动牵头部门是第一责任部门,负责制定信息采集方案,内容包括:会议活动的主要内容,调研、考察期间谈话、讲话要点等。中国科协重要会议举办之前,机关主办部门须向办公厅提供经党组、书记处领导同志审定的讲话要点。

2.中国科协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的信息采集方案,党组、书记处领导同志的讲话要点应于会议、活动前三天提供办公厅并抄送信息中心,信息中心负责实施信息采集工作。

3.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领导活动政务信息发布,由办公厅统筹。

第十三条 在中国科协网头条、要闻、图片要闻等栏目登载的政务信息,要及时完成稿件审签工作。

1.在北京举办的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应于开始后24小时内完成信息审签、制作、上传工作。

2.在京外举办的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应于开始后48小时内完成信息审签、制作、上传工作。

第四章 中国科协网一般信息管理

第十四条 一般信息包括在中国科协网工作动态、全国学会、地方科协、基层建设、通知通告、专题、视频等栏目中的政务信息,审核流程如下:

1.中国科协机关部门、直属单位报送的一般信息,由部门、单位负责人审签后送信息中心,信息中心负责编辑、制作、上传。

2.全国学会报送的信息,由全国学会负责人审签后送信息中心,如有需要由信息中心报送机关有关业务部门审定,信息中心负责编辑、制作、上传。

3.省、市、县科协和科协基层组织报送的信息,由中国科协网各省级科协信息员编辑,所在省(区、市)科协负责人审签后送信息中心,如有需要由信息中心报送机关有关业务部门审定,信息中心负责编辑、制作、上传。

4.高校科协、企业科协报送的政务信息,由所在地区省级科协负责人审签后送信息中心,如有需要由信息中心报送机关有关业务部门审定,信息中心负责编辑、制作、上传。

第十五条 中国科协网《通知通告》栏目中的信息,审核流程如下:

1.以中国科协、中国科协办公厅名义发布的《通知》、《通告》,由办公厅负责人审签,办公厅信息员制作、上传。

2.以中国科协机关部门名义发布的《通知》、《通告》,由机关部门负责人审签,机关部门信息员制作、上传。

3.以中国科协直属单位名义发布的《通知》、《通告》,由单位负责人审签,报负责本单位业务联系的机关部门同意后,由机关部门信息员制作、上传。

4.《通知通告》栏目信息应按照时效性、有效性原则进行管理,超过时限的首页信息应及时调整。

第十六条 中国科协机关部门、直属单位在中国科协网开设专题,需将专题制作方案报办公厅审批。专题制作方案应包括目的、内容、栏目名称、示意图、信息来源和采集方式、制作周期、开通时间等。

专题制作方案通过办公厅审批后,由信息中心负责制作、上传。

第十七条 中国科协机关部门、直属单位和全国学会、省级科协需要在中国科协网播放视频的,由提供视频的部门、单位负责人对视频内容进行审签,信息中心负责上传。

第十八条 中国科协机关部门、直属单位对中国科协网首页链接进行调整,需将链接调整方案和《中国科协网首页调整申请表》(附件2)报办公厅审批。链接调整方案应包括链接目的、内容、链接网站名称和网址、链接起止时间等。

链接调整方案通过办公厅审批后,由信息中心负责制作、上传。

第五章 中国科协网首页栏目、版面管理

第十九条 中国科协机关部门、直属单位对中国科协网首页版面、栏目进行调整,需将调整方案和《中国科协网首页调整申请表》(附件2)会商信息中心后,报办公厅审批。调整方案应包括首页版面、栏目调整目的,变更栏目名称、布局、调整示意图等。

调整方案通过办公厅审批后,由信息中心负责制作、上传。

第二十条 信息中心负责提出中国科协网站规划、改版、栏目优化调整方案,应报办公厅审批。经办公厅审批后,由信息中心组织实施。

第六章 信息安全监察管理

第二十一条 中国科协保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中国科协网信息安全监察工作,对信息内容进行经常性保密检查。

中国科协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保密法规和信息安全的相关规定,加强本部门、本单位的信息安全监察工作。 第二十二条 信息中心要加强中国科协网信息安全管理,严格执行稿件三级审核机制。建立中国科协网信息安全巡查制度,保障中国科协网安全运行。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公布后,2004年9月6日颁布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网>信息发布管理暂行办法》停止执行。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起实施,由办公厅、信息中心负责解释。

中国科协网 第二篇_中国科协科普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中国科协科普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2016-03-25 15:57:24.0 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中国科协制定了《中国科协科普发展规划(2016-2020年)》(科协发普字〔2016〕20号)(以下简称科普发展规划),于2016年3月18日正式发布。科普发展规划对今后五年的科普工作进行了整体设计和全面部署,为下一阶段科普工作的创新提升和跨越发展提供了行动纲领。

科普发展规划提出,我国“十三五”科普发展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建成适应全面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以科普信息化为核心、普惠共享的现代科普体系,科普的国家自信力、社会感召力、公众吸引力显著提升,实现科普转型升级。以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持续提升,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0%,达到创新型国家水平。

科普发展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科普工作要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为主线,以科普信息化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导向,以群众关切为主题,以政策支持为支柱,以市场机制为动力。必须牢固树立并且切实贯彻创新、提升、协同、普惠的工作理念,实施“互联网+科普”建设工程、科普创作繁荣工程、现代科技馆体系提升工程、科技教育体系创新工程、科普传播协作工程和科普惠民服务拓展工程,带动科普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整体水平的显著提升。

科普发展规划要求,各级科协组织要将科普工作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任务纳入国家、地方、部门发展规划,各级学会要把科普作为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的重要方面,完善保障机制,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加大科普投入,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十三五”时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科普发展规划对于指导科协系统“十三五”时期科普工作,进一步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中国科协科普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为满足人民群众科技文化需求和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愿望,更好地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创新驱动发展,实现2020年我国科普发展和公民科学素质达到创新型国家水平,特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和形势

“十二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科协组织紧密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为主线,推进建立共建机制,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会同纲要实施的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成效显著,基本形成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全面完成“十二五”时期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着力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科普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着力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等科普阵地条件建设,科普支撑保障条件明显改善;着力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等科普动员机制建设,科普参与面、覆盖面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青少年科技教育与人才培育取得新进展,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取得新突破;探索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新模式,进一步开拓网络科普主战场,科普信息化和科普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201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6.20%,比2010年的3.27%提高近90%,超额完成“十二五”末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5%的既定目标,进一步缩小了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为“十三五”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树立和落实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理念,对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必须清醒地认识科普面临的新挑战,目前我国科普服务水平和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不能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农村、偏远、欠发达和少数民族等地区公众的科学素质明显偏低,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还须进一步加强;科普信息化落后于信息化发展进程,不能满足公众

需求,原创优质科普内容相对匮乏;科普基础设施条件有待改善,全社会参与科普的动员机制有待完善。“十三五”时期,科普发展大有空间、大有可为,全面创新科普工作,加强科普信息化,提升科普整体水平,对于实现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为主线,以科普信息化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导向,以群众关切为主题,以政策支持为支柱,以市场机制为动力,着力优质科普内容资源、科普阵地条件、科普社会动员机制建设,推动科普人才和科普产业发展,开启传统科普创新与科普信息化“双引擎”,全面创新科普理念和服务模式,精细分类,精准推送,全面提升科普覆盖面和实效性,实现到2020年我国科普发展和公民科学素质达到创新型国家水平,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倡导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抵制伪科学,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和潜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厚植公民科学素质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二)目标任务。到2020年,建成适应全面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以科普信息化为核心、普惠共享的现代科普体系,科普的国家自信力、社会感召力、公众吸引力显著提升,实现科普转型升级。以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持续提升,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0%,达到创新型国家水平。

(三)工作理念。实现科普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且切实贯彻创新、提升、协同、普惠的工作理念。

——创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创新发展,推进科普的内容创作、表达方式、传播手段、管理运行机制等的全方位创新。

——提升。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以科普信息化为龙头,着力实施重点工程,丰富优质科普内容,大幅提高科普的呈现效果和传播水平,大力提升科普的受益面和实效性。

——协同。坚持协同发展,会同科技、教育、宣传、文化、新闻出版等相关部门,广泛动员科研院所、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形成开源、开放、协调的全社会科普大格局。

——普惠。坚持普惠发展,针对公众的不同需求和特点,通过科普服务精准推送方式,实现科技成果在全社会共享,让科普有效惠及最广大公众。

三、重点任务

着力实施六大重点工程,带动科普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整体水平的显著提升。

【中国科协网】

(一)实施“互联网+科普”建设工程

——提升“科普中国”示范性和影响力。更加广泛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打造“科普中国”,不断提升品牌的口碑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品牌的统领作用,推动科普领域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和质量意识,引导建设众创、众筹、众包、众扶、分享的科普生态,打造科普开源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科普中国”和科协组织的影响力,进一步把政府与市场、需求与生产、内容与渠道、事业与产业有效连接起来,实现科普的倍增效应。

——深入实施科普信息化建设专项。按照“2015年搭建框架、初见成效,2016年完善提升、效果凸显,2017年体系完善、持续运行,2018年后常态高效运营”的目标,迭代建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便实用的网络科普大超市,迭代建设公众与公众、公众与网站、网站与网站、线上线下等的网络科普互动空间,不断提升科普精准推送服务品质和水平,建立完善科普信息化运行保障机制。到2020年,保持专项经费稳定投入,实现15家以上主流门户网站开设科普栏目(频道),开发运行30个以上科普中国系列APP和微信订阅号,各频道PC端和移动端年总计浏览量100亿人次以上,其中移动端年浏览量70亿人次以上。

——提升优质科普内容供给能力。聚焦公众需求,采用新闻导入、好奇心驱使、科学解读等形式,创新科普内容表达方式,优化科普内容的科学性审核把关,建立完善专家审核和公众纠错相结合的科学传播内容把关机制。到2020年,把科普中国打造成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科普平台。形成机构、专家和公众共同参与,各地、各部门、各类机构协同联动的科普信息生产和分享的生动局面,科学性、趣味性、体验性和精彩度大幅提升。

——拓展科普信息传播渠道。充分利用和借助现有传播渠道,拓宽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科学传播渠道。发挥好互联网企业等专业机构的主体作用。积极组织和动员传统科普渠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与服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的深度合作,拓展科学传播领域和空间。到2020年实现公民通过互联网有效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达到70%以上;城镇社区、学校的科普信息到达率90%以上,乡村社区的科普信息到达率70%以上。

——实施科普信息化落地普惠行动。创新科普的精准化服务模式,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采集和挖掘公众的科普需求数据,洞察和感知公众科普需求,定向、精准地将科普信息资源送达目标人群,推动科普信息在社区、学校、农村等的落地应用。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及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的科普信息服务定制化推送。强化移动端科普推送,支持移动端科普融合创作,推送科普头条新闻。

——建设科普中国服务云。以提升科普服务效能为核心,以科普信息汇聚生产与有效利用为目标,立足现有基础条件,迭代建设科普中国服务云和科普中国门户网。推动科普大数据开发开放,实现科普信息汇聚、数据分析挖掘、应用服务、即时获取、精准推送、决策支持,创新科普产品和服务,提高科普投入效率和科普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到2020年建成能全面支撑科普信息化服务的科普中国服务云,实现PB级的优质科普信息资源的快速生产与汇聚,实现为亿级科普受众的科普资源获取和推送服务能力。

(二)实施科普创作繁荣工程

——加大科普创作的支持力度。探索设立科普创作基金,支持优秀科普原创作品以及重大科技成果普及、健康生活、科幻、动漫、科普游戏开发等重要选题。支持科研人员开展科普创作、科普创作人才培养、青年重大科普创作和科普文艺作品创作,以及文艺工作者跨界从事科普创作等。到2020年,科普作品数量和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优秀科普图书在文化科学体育类图书出版中占比达到10%。

——繁荣科幻创作。推动制定科幻创作的扶持政策,将科幻创作和产品纳入相关专项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范围。设立国家科幻奖项,成立全国科幻社团组织,兴办国际科幻节,支持建设科幻产业园,推动我国科幻作品创作与生产进入国际一流水平。到2020年,国产科幻电影产业票房收入占电影产业年票房总收入比例达到15%。

中国科协网 第三篇_《中国科协科普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中国科协科普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为满足人民群众科技文化需求和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愿望,更好地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创新驱动发展,实现2020年我国科普发展和公民科学素质达到创新型国家水平,特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和形势

“十二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科协组织紧密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为主线,推进建立共建机制,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会同纲要实施的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成效显著,基本形成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全面完成“十二五”时期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着力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科普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着力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等科普阵地条件建设,科普支撑保障条件明显改善;着力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等科普动员机制建设,科普参与面、覆盖面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青少年科技教育与人才培育取得新进展,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取得新突破;探索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新模式,进一步开拓网络科普主战场,科普信息化和科普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201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6.20%,比2010年的3.27%提高近90%,超额完成“十二五”末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5%的既定目标,进一步缩小了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为“十三五”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树立和落实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理念,对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必须清醒地认识科普面临的新挑战,目前我国科普服务水平和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不能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农村、偏远、欠发达和少数民族等地区公众的科学素质明显偏低,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还须进一步加强;科普信息化落后于信息化发展进程,不能满足公众需求,原创优质科普内容相对匮乏;科普基础设施条件有待改善,全社会参与科普的动员机制有待完善。“十三五”时期,科普发展大有空间、大有可为,全面创新科普工作,加强科普信息化,提升科普整体水平,对于实现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为主线,以科普信息化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导向,以群众关切为主题,以政策支持为支柱,以市场机制为动力,着力优质科普内容资源、科普阵地条件、科普社会动员机制建设,推动科普人才和科普产业发展,开启传统科普创新与科普信息化“双引擎”,全面创新科普理念和服务模式,精细分类,精准推送,全面提升科普覆盖面和实效性,实现到2020年我国科普发展和公民科学素质达到创新型国家水平,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倡导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抵制伪科学,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和潜

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厚植公民科学素质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二)目标任务。到2020年,建成适应全面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以科普信息化为核心、普惠共享的现代科普体系,科普的国家自信力、社会感召力、公众吸引力显著提升,实现科普转型升级。以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持续提升,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0%,达到创新型国家水平。

(三)工作理念。实现科普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且切实贯彻创新、提升、协同、普惠的工作理念。

——创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创新发展,推进科普的内容创作、表达方式、传播手段、管理运行机制等的全方位创新。【中国科协网】

——提升。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以科普信息化为龙头,着力实施重点工程,丰富优质科普内容,大幅提高科普的呈现效果和传播水平,大力提升科普的受益面和实效性。

——协同。坚持协同发展,会同科技、教育、宣传、文化、新闻出版等相关部门,广泛动员科研院所、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形成开源、开放、协调的全社会科普大格局。

——普惠。坚持普惠发展,针对公众的不同需求和特点,通过科普服务精准推送方式,实现科技成果在全社会共享,让科普有效惠及最广大公众。

三、重点任务

着力实施六大重点工程,带动科普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整体水平的显著提升。

(一)实施“互联网+科普”建设工程

——提升“科普中国”示范性和影响力。更加广泛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打造“科普中国”,不断提升品牌的口碑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品牌的统领作用,推动科普领域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和质量意识,引导建设众创、众筹、众包、众扶、分享的科普生态,打造科普开源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科普中国”和科协组织的影响力,进一步把政府与市场、需求与生产、内容与渠道、事业与产业有效连接起来,实现科普的倍增效应。

——深入实施科普信息化建设专项。按照“2015年搭建框架、初见成效,2016年完善提升、效果凸显,2017年体系完善、持续运行,2018年后常态高效运营”的目标,迭代建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便实用的网络科普大超市,迭代建设公众与公众、公众与网站、网站与网站、线上线下等的网络科普互动空间,不断提升科普精准推送服务品质和水平,建立完善科普信息化运行保障机制。到2020年,保持专项经费稳定投入,实现15家以上主流门户网站开设科普栏目(频道),开发运行30个以上科普中国系列APP和微信订阅号,各

频道PC端和移动端年总计浏览量100亿人次以上,其中移动端年浏览量70亿人次以上。

——提升优质科普内容供给能力。聚焦公众需求,采用新闻导入、好奇心驱使、科学解读等形式,创新科普内容表达方式,优化科普内容的科学性审核把关,建立完善专家审核和公众纠错相结合的科学传播内容把关机制。到2020年,把科普中国打造成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科普平台。形成机构、专家和公众共同参与,各地、各部门、各类机构协同联动的科普信息生产和分享的生动局面,科学性、趣味性、体验性和精彩度大幅提升。【中国科协网】

——拓展科普信息传播渠道。充分利用和借助现有传播渠道,拓宽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科学传播渠道。发挥好互联网企业等专业机构的主体作用。积极组织和动员传统科普渠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与服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的深度合作,拓展科学传播领域和空间。到2020年实现公民通过互联网有效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达到70%以上;城镇社区、学校的科普信息到达率90%以上,乡村社区的科普信息到达率70%以上。

——实施科普信息化落地普惠行动。创新科普的精准化服务模式,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采集和挖掘公众的科普需求数据,洞察和感知公众科普需求,定向、精准地将科普信息资源送达目标人群,推动科普信息在社区、学校、农村等的落地应用。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及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的科普信息服务定制化推送。强化移动端科普推送,支持移动端科普融合创作,推送科普头条新闻。

——建设科普中国服务云。以提升科普服务效能为核心,以科普信息汇聚生产与有效利用为目标,立足现有基础条件,迭代建设科普中国服务云和科普中国门户网。推动科普大数据开发开放,实现科普信息汇聚、数据分析挖掘、应用服务、即时获取、精准推送、决策支持,创新科普产品和服务,提高科普投入效率和科普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到2020年建成能全面支撑科普信息化服务的科普中国服务云,实现PB级的优质科普信息资源的快速生产与汇聚,实现为亿级科普受众的科普资源获取和推送服务能力。

(二)实施科普创作繁荣工程

——加大科普创作的支持力度。探索设立科普创作基金,支持优秀科普原创作品以及重大科技成果普及、健康生活、科幻、动漫、科普游戏开发等重要选题。支持科研人员开展科普创作、科普创作人才培养、青年重大科普创作和科普文艺作品创作,以及文艺工作者跨界从事科普创作等。到2020年,科普作品数量和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优秀科普图书在文化科学体育类图书出版中占比达到10%。

——繁荣科幻创作。推动制定科幻创作的扶持政策,将科幻创作和产品纳入相关专项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范围。设立国家科幻奖项,成立全国科幻社团组织,兴办国际科幻节,支持建设科幻产业园,推动我国科幻作品创作与生产进入国际一流水平。到2020年,国产科幻电影产业票房收入占电影产业年票房总收入比例达到15%。

——推动科普游戏开发。支持科普新游戏开发、现有游戏增加科普内容,开展技术交流和创意交流,加大科普游戏传播推广力度。到2020年,实现40%的网络用户使用含有科普内容的游戏进行娱乐和学习。

——推动科普产品研发与创新。推动将科普产品研发纳入国家科技计划。推动科普产品研发中心建设,支持优秀科普作品的产业转化。推动科普产品交易平台建设,加大对重点科普企业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

——加强科普创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着力面向世界推广展示中华文明和智慧的科幻、动漫、游戏、科普展览、图书等作品,增强我国在国际科学传播领域中的话语权。开展科普创作国际交流活动,增强对国际一流科普作品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

(三)实施现代科技馆体系提升工程

——推动科技馆体系创新升级。突出信息化、时代化、体验化、标准化、体系化、普惠化和社会化,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互联互通,虚实结合,推动科技馆由数量与规模增长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向提升科普能力与水平的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变,强化科技前沿的展教力度,进一步建立完善以实体科技馆为龙头和基础,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虚拟现实科技馆、数字科技馆为拓展和延伸,辐射基层科普设施的现代科技馆体系,发挥自然博物馆和专业行业类科技馆等场馆的作用。充分发挥中国数字科技馆在现代科技馆体系中的科普资源集散与服务平台作用,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和示范性,到2020年,ALEXA国内网站排名提升到100名以内。

——建设虚拟现实科技馆。把虚拟现实等技术作为科技馆展教的主要手段,以“超现实体验、多感知互动、跨时空创想”为核心理念,建设实体虚拟现实科技馆、流动虚拟现实科技馆、在线虚拟现实科技馆等,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营造互动参与场景,使公众能够身临其境般地参与互动体验,突破科普的时空局限,充分激发公众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推动大中城市科技馆建设。进一步优化布局和结构,加强对新建科技馆的支持,推动中西部地区和地市级科技馆的建设,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推动展教场地设施不足、科普功能薄弱的中小型科技馆改造或改建,大幅提升科技馆的覆盖率和利用率。到2020年,推动地市级至少拥有1座科技馆,全国科技馆年接待观众量突破5000万人次。

——大力推动特色科技馆建设。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及企事业单位等,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专题科技馆。充分利用城市经济转型遗留的工业遗产,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建设专业行业类科技馆。引导、鼓励各地科技馆根据本地情况突出专业和地方特色,逐步形成多样化、特色化的场馆结构布局。加快农村中学科技馆建设,到2020年保有量达到1000所。

——建设完善流动科普设施。加大流动科普设施配发力度和服务范围,提升流动科普设施展教资源的开发能力与水平,实现巡回展览展品和教育活动的专题化和特色化,丰富内容形式,增强展教效果。到2020年,实现中国流动科技馆的保有量达到300套,力争全国尚未建设科技馆的县(市)每2年巡展1次;科普大篷车的保有量突破2000辆,活动和服务范围基本覆盖全国建有科技馆城市近郊以外的所有乡镇;流动科普设施年服务观众总量突破1亿人次。

——建设完善科技馆标准体系及协同机制。推动建立科普标准化组织,制定科技馆行业国家标准体系以及相关标准规范,并创新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馆建设和运营模式。开展科

技馆评级与分级评估。推动博物馆、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重点实验室、生产车间等面向公众开放优质科普资源,开展科普活动。建立健全科技馆免费开放制度,提高科技馆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实施科技教育体系创新工程

——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模式创新。把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配合文明学校创建工作,把科学和创新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加强科学知识传播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创新型人才培养贯穿教育各阶段。推动将科学课列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课程,用现代科技教育理念指导和促进科技教育的发展,充分发挥非正规教育对科技教育的促进作用,建立校内外融合的科技教育体系。

——创新青少年科技活动。扩大和提升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到2020年实现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在所有中小学的全覆盖。完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推动所有中小学配备科学教师或科技辅导员,到2020年每个学校建立至少1个科技兴趣小组。扩大中学生英才计划覆盖面,每年培养学生2000人以上,到2020年累计培养中学生1万人以上。扩大高校科学营覆盖面和营员数,每年高校科学营扩大到100个以上,营员人数2万人以上,到2020年累计参加全国高校科学营的中学生10万人以上。

——拓展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渠道。动员鼓励青少年广泛参加科技类活动,实现每位在校学生每年参观科技类博物馆(含流动科普设施)1次以上,参加科技类活动2次以上。构建青少年在线科技教育平台,动员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等机构面向青少年开放实验室等教学科研设施。以培养学生学习科技的兴趣,提高青少年科技实践探究和创新创造能力为目的,举办全国青少年科学素质电视大赛,实现年直接参与各级竞赛的青少年2000万人次以上,通过电视、网络收视和点击人数2亿人次以上。

——实施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培训专项。编制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教育培训大纲、培训教材,建设完善网络学习平台,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渠道,引进国外优质科教资源,建立和形成培训师资队伍,建立一批国家级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培训基地,完善国家、省级和基层三级培训体系,到2020年,实现全国一线科学教师和骨干科技辅导员培训的全覆盖。

——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研究。加强新形势下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政策、方式、内容、对象、主体等的研究,研究建立符合我国青少年特点、有利于推动青少年科学素质提高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青少年科学素质测评体系,发布我国青少年科学素质发展报告。

(五)实施科普传播协作工程

——推动开办科技频道(栏目)。推动开办全国电视科普频道;推动县级以上电视台、广播电台均开设科教栏目;推动各类报刊杂志开设科普专栏或增加科普专栏版面。到2020年,实现开设科教栏目的电视台、广播电台达到2000家,开设科普专栏的报纸达500种,期刊达1000种。

中国科协网 第四篇_中国科协信息中心

 中国科协信息中心

中国科协信息中心是中国科协所属的财政补助事业单位。中心的业务范围是:承担中国科协计算机网络平台的规划、建设和维护;承担中国科协网、中国科协网上事务管理系统以及中国科协重点应用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承担科协系统信息资料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承担科协保密工作的技术支持和防护任务;承担中国科协声像资料的采集和档案库的建设维护等业务。

中国科协信息中心设有综合处、管理处、信息处、影像处、应用处、网络处6个内设机构。

工会活动

机房

中国科协发展研究中心是中国科协所属的财政补助事业单位,作为研究机构,中心围绕“三服务一加强”工作定位,以科技工作者和科协工作为重点对象开展理论研究,为中国科协事业发展服务。

发展研究中心的业务范围包括: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和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状况研究;开展科协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状况调查,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建议和诉求;组织科技工作者围绕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建言献策、决策咨询等活动,推动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组织开展科技政策、科协基层组织建设、科技社团发展、科技人物成长规律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推动高校科协和科研院所科协组织发展;开展女性科技工作者相关研究等。

发展研究中心设有办公室、人事处、调查研究室、科技政策研究室、科技社团研究室和女性科技工作者研究室等6个内设机构。

研讨会

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是中国科协所属的财政补助事业单位,中心围绕“三服务一加强”工作定位,密切联系和服务全国学会。

学会服务中心的业务范围包括:接受委托,承担全国学会年检形式审查、全国学会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动态维护、学术活动组织、科技人才交流与服务、科技人才奖项评选、科协系统干部培训等工作;负责科协主管的全国学会党建工作;组织全国学会开展决策咨询活动和相关调查统计等。 学会服务中心设有学会服务工作处、学术活动组织处等10个内设处室,并代管办事机构挂靠在中国科协的9个全国学会。

工作研讨会

 中国科普研究所

中国科普研究所是中国科协直属事业单位,是中央级公益类科研院所,是中国从事科技传播和科普理论研究的唯一中央级机构。

中国科普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致力于打造国家科普事业的“智库”,通过科普理论研究,为科普工作提供支撑。目前,中国科普研究所已形成科普理论体系与基础理论研究、科普资源与科普基础设施研究、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科普监测评估理论与实践研究、科普人才培训与培养研究、主题科普活动的开展及理论研究等重点研究方向。

中国科普研究所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印度等国学者,以及国际科技传播组织(PCST)、国际探索中心(CFI)等国际组织有深入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十几家高校、院所有深入合作。

中国科普研究所设有科普理论研究室、科学素质研究室、信息研究室、媒体科技传播研究所、办公室、人事处、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办公室等7个内设机构。

召开第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46679/

推荐访问:中国科协官网 中国科协网站

热门文章